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痛的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痛的文章范文1
太阳渐渐升起,耀眼的光茫驱走了最后一丝黑暗
“好温暖。.”亚梦睁开双眼,轻轻的说了一声‘早上好’但突然发现自己和那只大笨猫以极其暧昧的姿势抱在一起,而且这只笨猫的咸猪手正揽着她的腰。
“月咏几斗!你这只大笨猫松手!快点!”亚梦的脸迅速地红了
“也不知道是谁昨天晚上搂着我不松手的”蓝发少年打了个哈气
“没有啊啊”亚梦解释着
“那就是一整晚都在偷看我喽”
“才没有呢 笨蛋,谁看你啊”
“亚梦酱”!小兰着急的叫着
“什么事”
“还有十分钟上课啊喵”阿夜说
“啊!!!”
“我换衣服,笨猫不许看哦”
“谁看你的啊,都喝了两年牛奶了胸部还是飞机场唉”几斗开始对亚梦进行人身攻击
“月咏几斗!!!”亚梦刚想发火,却被几斗的下一句话弄得彻底崩溃
“啊哈! 离上课时间还有一分零二十七秒”
“晚上回家再收拾你”亚梦和小兰进行了变身,从家里飞了出去
“阿夜,我们去司先生那里吧”
“好啊喵”
……。
“呦!几斗回来了啊,好久没逗你的猫耳朵了呢”司先生拿起了逗猫棒。
“喂喂,司先生我父亲他还是没找到”几斗突然沉默
“不用管它他自己会回来的”
“喂,那当初还让我去找他”
“呦,黑猫君。你不是喜欢自由么”司先生洗着牌
“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她呢”
“哦”斯先生的眼神突然严肃起来“你的任务就是保护joker”
“呵!”司先生又恢复了玩笑似地表情“joker好像很喜欢你呢”
“不,她喜欢小鬼国王”蓝发少年的眼神突然黯淡起来,手紧紧的握成了拳
“不,黑猫君。有些人是心口不一的,比如,joker”
与此同时
“有空森同学,有空森同学”二阶堂老师轻轻的拍正在睡觉的樱发少女
==========分====割====线============================
“几斗几斗两年没上学了,又回来了啊,听说去环游世界了。挺好吧”莫年【七帆莫年;几斗好友】
“哦”【莫年PS;还是和以前一样冷漠呢】
“几…几斗,你回来上学啦!”亚梦惊异的嚷嚷
“亚梦,怎么不行啊”蓝发少年宠溺的说“亚梦越来越关心我了呢!”
“才没有,别自作多情了”亚梦心虚的辩解着
“几斗君这是你女朋友啊!好可爱啊”莫年望着眼前的少女
“哎,我可不是他的女朋友,不是,不是”亚梦的脸越来越红了“几斗,你快来解释下”
“你猜对了,莫年,真是我的好哥们” 【无数双记恨的眼睛看向亚梦】
“几斗”
“怎么了,亚梦,难道你忘了,你还和我在游乐园约会过呢!”
“那明明是你…。”
“别说啦!我的小亚梦。晚上你在校门口等我”几斗命令似地说
“可是,可是我答应了唯世君”
“又是小鬼国王吗,我是他哥,他得听我的!”说完几斗在亚梦头上亲了一下。
“几斗,你这个大!”
===========分======割=======线=================
“唯世君,抱歉今天不能和你一起回家了”亚梦低着头
“那没关系了呦,诶,亚梦酱,你脖子不舒服吗”唯世关切的说
“没有啦”
“亚梦”几斗从树上跳下
“几斗”
“几斗哥哥,你回来啦”
“小鬼国王阿,又长高啦!亚梦我们走吧”几斗牵起了亚梦的手
“好”鬼使神差,亚梦竟然没发火,还给了几斗一个甜甜的微笑【诶,我这是怎么了啊,这不像我的性格啊,会怎么想啊!啊!怎么办怎么办…。.泪奔。.】
心痛的文章范文2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问题;对策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全面发育障碍的疾病,主要是在社交技能、认知和交流等多方面存在障碍的发育障碍(包括发育延迟和扭曲), 多数患儿在智力、学习、语言表达、环境适应、与人交往等方面表现差[1],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但综合治疗对多数患儿有重要帮助, 其中少数可获明显好转, 但多数患儿远期预后欠佳。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就诊并确诊的102名孤独症儿童家长, 其中母亲81人, 父亲21人, 年龄26~39岁, 平均31.4岁, 有固定工作的69人, 工作不稳定33人。
1. 2 方法
1. 2. 1 量表及问卷 采用状态焦虑问卷、Zung抑郁量表[2]、90项症状自评量表[3]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析。
1. 2. 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
从表中可见孤独症儿童家长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依次为:紧张焦虑、悲观抑郁、信心丧失、自责自罪。
2 心理问题评估分析
2. 1 紧张焦虑 由于家长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 难以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实, 四处求医, 认为孩子会致残, 且因为孩子与人交往障碍、行为异常等, 时常担心孩子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周围人的无知嘲笑等, 常常感到紧张不安、顾虑重重、焦躁。
2. 2 自责自罪 多数家长在了解一些相关疾病知识后, 认为自己为了个人的发展而疏于在妊娠期情绪的不稳定、患病、自行用药、在孩子的婴幼儿期未尽到照顾和关爱孩子的责任、生活压力大、对孩子的不正当教育、在孩子婴儿期出现的初期症状未及时发现就诊等等因素造成家长的自责自罪心理。
2. 3 信心丧失 大多数孤独症患儿即便接受了良好的治疗和训练也难于达到正常同龄儿的水平, 同时因治疗和训练持续时间长、见效慢、孩子不配合、难照顾等, 还需承担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 使家长信心丧失。
2. 4 悲观抑郁 孤独症儿童预后差, 多数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 智力低下, 感知觉、语言、社会交往障碍, 行为异常等症状, 部分症状在孩子成年后持续存在甚至加重, 使家长过分担忧孩子的将来, 产生悲观抑郁的心理。
3 对策
3. 1 紧张焦虑 在与家长接触时应热情耐心, 态度和蔼, 认真倾听家长的倾诉, 建立良好的关系, 做好知识宣教, 安慰家长, 认真解答疑问, 帮助正确认识疾病, 勇敢面对疾病, 培训家长指导孩子与人相处时的注意事项及方法技巧, 减轻孩子受伤或伤人。
3. 2 自责自罪 帮助家长正确面对疾病, 与孩子建立正常、良好的亲子感情及关系, 合理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会家长妥善处理孤独症儿童的照顾、训练与生活、工作的关系, 有助于帮助家长克服自责自罪的心理。
3. 3 信心丧失 对家长表示理解, 使其知道早起治疗、驯良的重要性, 鼓励家长克服困难, 帮助和指导进行有效的家庭训练, 患儿改善和取得进步及时鼓励, 让家长和患儿看到希望。
3. 4 悲观抑郁 与家长保持长期的咨询随访关系, 开展结构化训练教育, 采取积极长期的干预措施, 改善预后, 帮助取得相关社会机构的支持[4], 提高患儿的自我照顾能力。
参考文献
[1] 沈渔. 精神病学.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569-571.
[2] 沈渔. 精神病学.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50-252.
心痛的文章范文3
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世界就走向了一个新的开端――全球化和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个发展的背后主要是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了成本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比如说中国。西方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为西方世界带来了大量的廉价商品,也为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就业机会。
这是之前的十年,那么今后的十年呢?这种格局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谢国忠:因为消费市场与工厂在不同的地方,就引起了世界经济的失衡,也引起很多不稳定的现象。本轮金融危机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虽然说金融危机暂时带来了一个通缩的压力,主要是因为经济下滑,但是从结构上来看,其实是出现了通胀的压力。在以后的十年里,发展中国家会出现比较高的通胀。
最近在印度出现了通胀,巴西、俄罗斯、中国的通胀数据也在往上走,这背后是一个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成本推动型通胀显现。
生产成本从下降到上升的过程中,带来很多不一样的现象。虽然中国和发达国家成本都上升了,但是发达国家成本还是很大,工厂还搬不回去,产品价格又在上升,所以西方消费者在近十年里的付出要比过去更多,同时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收入并没有增加,这会引起社会很大的矛盾。
但同是作为发达经济体,欧洲和美国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欧洲最终意识到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花钱要有限制,这条路虽然短期对经济不利,但长期来说是有利的。而美国的方式却是继续大量花钱,最后亏空越来越大,以后会形成真正的债务危机。最终西方世界会面对一个滞胀的压力。
西方国家滞胀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因为出口价格会上升,出口量比过去将会减少。但中国不必过分担心就业问题,因为随着人口增长放缓和劳动力人口的下降,就业压力今后十年不是大问题。
今后十年中国经济生活的焦点,将变成内部问题,核心就是城市化和耕地。怎么管理好城市化进程和收入分配问题,会影响到中国以后怎样发展。今后十年中国社会将彻底定型。中国会发展成像巴西的模式。还是会成为像西方这样一个收入比较平等的模式,还是像台湾这样的中产阶级的社会,在今后十年里将会得到答案。
您认为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着哪些潜在的风险?人民币升值将怎样影响中国经济?人民币升值又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有什么影响?
谢国忠:人民币升值这个故事有点玩过头了。前些日子在香港,我与一位对冲基金经理聊天,他说我们真的不想玩了,人民币一升值,大家就激动,就炒一把,过几天又没动静了。反反复复,这么多年都耗在这个事情上,又没赚到钱,为什么要在这棵树上吊死?其实中国不存在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我觉得人民币升值是中国与世界的博弈,是“看谁斗得过谁”的一种工具。比如中国政府支持中国农业银行(601288,SH)上市,汇率动一点点,全世界就激动了,酋长国的大亨就会觉得这个不错,于是就买一些中国农业银行的股票。
中国现在重要的是成本大幅度上升。现在中国进口煤很多,而且煤是中国主要的能源,进口量大,对中国能源价格、世界能源价格都会引起恐慌。所以成本上升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要大过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现在中国经济宏观上的核心问题是怎么度过通胀,中国今后5%的通胀不可能避免。从资产价格角度来说,这个机会老百姓应该把握。
因为汇率上升,所有价格都上升。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平衡点。主席说中国的大问题就包括收入分配的问题,说得非常好。并且中国的产品价格和工人工资上涨,世界经济是能够消化的。我认识很多出口商,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只有10%,劳动力成本提高一倍,出厂价加10%就可以,应该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与宏观调控似乎一时间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有传言称第三套房贷政策将要松绑,三部委就马上出来辟谣,
但是我们观察到,不管是开发商还是政策调整,目前都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可能放松心存侥幸,您认为如果今年宏观经济形势下行比较明显,出现“二次探底”的话,政府是不是还会坚定调控的决心?
谢国忠:在中国房地产问题是政府问题,非常特殊。现在有些官员的想法像生意人一样,算计的是房地产价格掉下来会亏多少亿,在这种情况下,不解决政府激励机制问题,房地产问题要想解决就很困难。
现在的调控政策问题在于缺乏一致性。什么叫一致性?一是开发商生存问题,二是政府财政问题,这个问题想明白,调整才能可持续。
第一,按照目前的土地价位开发商赚不到钱,让开发商
降价,等于让他破产,不还银行的钱,这样政府就倒霉,这
是一个“人间悲剧”。
第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如果少了房地产这块,哪里可能多一块?如果多不出来的话,是不是地方政府要少花钱?所以调控政策的可持续性值得疑问。
所以说房地产政策核心要有一致性,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在目前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现在有一种说法,高房价的泡沫实际上是担当一种历史使命,它吸收了2009年超额发行的货币,从而避免这些货币流向民生,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想法?
谢国忠:这跟过去美国形成泡沫的说法羞不多,当时也是货币发行很快,但没有变成通胀,都变成房价了。但问题在于房价跟经济比例不能脱钩。货币印得多了,跑到某个领域去,最终不可能永远留在那里,还是要反映到具体产品价格上,有一个顺序。如果像美国那样最后让房价掉下来,就会引发通胀。
近十年中国的房价涨得非常快,远远超过了通胀增长的速度。如果让通胀像房价一样增长,汇率就会出现过高的问题。经济是一个系统,不能够把某个供求关系,某个渠道里面的问题描述一下,认为这个是永恒的,最终所有的东西都会相互流动,只有总体平衡,这个政策才可持续。
目前出现了对宏观经济下行趋势的担忧,您认为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会下行到什么程度,有多严重?
谢国忠:我觉得中国经济在今天的环境下,GDP有8%就够了。因为经济增长过快会出现很多不平衡。现在经济在高位下滑并不是坏事。
中国经济滑坡就是房地产这一块,可能就是15%的机率,会有影响,但不会引起中国经济下滑很大。中国经济下滑很大的可能性,存在于通胀变成双位数之后的紧急刹车。
心痛的文章范文4
关键词 心境稳定剂 精神障碍 儿童
中图分类号:R971.4; 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9-0005-05
The application of mood stabilizers in children’s mental disorders
HAN Jingjing*, GAO Hongyu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102, China)
ABSTRACT Mood stabiliz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cluding bipolar disorder, 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s,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other behavioral disorders that appear in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emotional instability, irritability and other symptoms and they can be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delay of development such as mental retardation, and autism appeared to harm others or have the self-injurious behavior in children. Among classic mood stabilizers, lithium is the only approved first-lin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nic episodes and maintena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nd valproate and carbamazepine, oxcarbazepine and lamotrigine can also be applied in the certa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ggressive or disruptive behavior. The evidence of drug efficacy, safety and adverse reactions, target symptoms, disease, medication and even family history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a mood stabilizer is going to use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medic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KEY WORDS mood stabilizers; mental disorders; children
心境稳定剂是几类具有相同治疗作用的药物的统称,能够抗躁狂发作、抗抑郁发作、预防自杀和稳定情绪,包括以锂盐、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等抗惊厥药物为代表的传统心境稳定剂,同时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和利培酮等也因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躁狂发作、抗抑郁发作和稳定心境的作用而被认为是新一代的心境稳定剂。尽管心境稳定剂这一术语已在精神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其标准定义迄今尚未达成一致共识[1]。就临床应用角度而言,理想的心境稳定剂应对急性躁狂和抑郁发作都有效且具有预防复发的作用,这才可成为治疗成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一线用药[2]。而对儿童和青少年这一特殊患者人群,因各种精神障碍之间存在着很高的共患现象,故心境稳定剂的应用并不限于双相情感障碍,还包括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行为障碍如破坏障碍(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 DB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患者的冲动、攻击和破坏行为以及情绪不稳定或易激惹等表现,精神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 MR)和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等发育障碍患者伴有伤害他人或自伤行为时也可使用心境稳定剂治疗[3]。本文就锂盐、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等传统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儿童精神障碍中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作一概要介绍。
锂盐
作用机制
锂盐最早在20世纪中叶由澳大利亚医生Jone Cade发现并率先用于治疗躁狂发作[4],之后经大量对成人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包括前瞻性的安慰剂对照的双盲研究和开放性研究等,都证实了锂盐治疗急性躁狂发作以及双相情感障碍维持期的有效性[5-7]。令人欣喜的是,也有不少以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为对象的研究得出了相似结论[8-9]。临床前研究表明,锂离子可作用于神经和肌肉细胞中的钠通道,由此抑制神经突触前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的释放。临床研究还提示,锂盐发挥作用与5-羟色胺系统和NE能有关。锂盐的抗躁狂作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但这并不妨碍其之临床应用[9]。
临床应用
美国FDA已批准碳酸锂可用于12岁以上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急性期以及维持治疗[10],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ACAP)在其发表的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指南中也推荐锂盐为躁狂发作和维持治疗的一线用药[11]。需注意的是,锂盐在临床上亦常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相的治疗,但疗效不如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等。
锂盐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时可单药使用,也可再联用其他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物。儿童期即发病的双相情感障碍与典型的成人双相情感障碍不同,其表现常不典型、不稳定和不规则,多伴有行为问题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或好冒险等,也常伴有一些精神病性表现,病程常表现为慢性非发作性、快速循环或混合性躁狂发作,故首选联合用药治疗。在一项受美国FDA资助的名为“低龄躁狂治疗”(Treatment of Early Age Mania)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分别接受锂盐、丙戊酸盐或利培酮治疗,结果发现这3种药物控制躁狂发作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锂盐治疗组的停药率较高,而利培酮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最多[12]。
除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外,临床研究也发现碳酸锂可能还有预防自杀的作用。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锂盐可能是预防自杀最有效的心境稳定剂[13],能有效控制各种儿童和青少年发育障碍患者出现的易激惹、攻击行为和自伤行为。当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疗效不显著时,碳酸锂也可用于难治性抑郁和神经性厌食治疗[14]。
用药方法和不良反应
锂盐治疗躁狂发作的血药浓度应个体化。由于锂盐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治疗窗狭窄、不良反应较多,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直至达到理想的治疗疗效。患者在使用锂盐前需接受血细胞计数、甲状腺功能、尿常规、肾功能、血清钙水平和心功能测评,育龄妇女还须进行妊娠试验测定,怀孕者禁用锂盐。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血锂浓度,即使在血锂浓度稳定后仍需定期监测血、尿常规和肾、甲状腺功能等。有关锂盐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数非常少,但目前发现锂盐的清除率不会随年龄、性别或肌酐清除率等改变,故实际用药剂量主要参考成人患者用药剂量,急性期治疗的血锂浓度控制在0.6 ~ 1.2 mmol/L,维持期治疗的血锂浓度控制在0.4 ~ 0.8 mmol/L[10-11]。
锂盐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烦渴、胃肠道反应、手颤、视物模糊、腱反射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功能减退等,其中在儿童患者中的头痛和腹痛等的发生率较高。当血锂浓度>1.5 mmol/L时,患者可能出现中毒症状,上述不良反应会加重,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模糊、共济失调、惊厥、昏迷和休克等。因此,在临床上使用锂盐时需注意用药的个体化并予于严密监测,一旦发现有中毒症状就应立即停药。
丙戊酸盐
作用机制
丙戊酸盐是传统抗惊厥药物,1963年由法国医生Meunier及其同事首先用于治疗癫痫患者。丙戊酸盐包括丙戊酸钠、丙戊酸镁、双丙戊酸钠、双丙戊酸镁和丙戊酰胺等,以丙戊酸钠的耐受性最好,临床应用也最广泛。与锂盐相似,丙戊酸盐稳定心境的作用机制亦未完全为人了解,目前认为可能包括以下两条途径:一是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能通路,增加GAB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另一可能是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介导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和NE等。
临床应用
1995年美国FDA批准丙戊酸盐为成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可用于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特别是快速循环型及混合型发作,也可用于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复发。但对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丙戊酸盐仅获得了治疗癫痫的适应证而未被批准可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不过,AACAP在其2007年发表的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指南中却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可使用已获得了成人适应证的药物治疗。此外,与锂盐相比,丙戊酸盐的安全性更高,来自临床研究的疗效证据也更充分。因此,丙戊酸盐也广泛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以及破坏性和攻击等治疗[10-11]。
除用于治疗急性躁狂发作外,丙戊酸盐还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混合型发作以及维持治疗,其疗效已得到一些开放性研究的支持,同时也有丙戊酸盐、卡马西平和锂盐的对照研究显示丙戊酸盐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应答率最高(丙戊酸钠治疗组为58%,锂盐治疗组和卡马西平治疗组均为38%)[15]。另一项长达18个月的双相情感障碍维持治疗研究显示,丙戊酸盐治疗快速循环型患者的应答率高达61%[16]。该研究还显示,当单用锂盐或丙戊酸盐治疗疗效不佳时,也可联合使用这两个药物[16]。
对儿童DBD患者表现出的冲动、易激惹和攻击行为,使用丙戊酸盐治疗也能有效控制[17]。一些研究还显示,丙戊酸盐治疗对减少人格障碍患者的冲动和攻击行为也有效。当各种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共患癫痫如MR、ASD患者伴有癫痫或者脑电波出现棘波、尖波等提示有异常放电活动时,也常常需要再联合使用丙戊酸盐等抗惊厥药物治疗。
用药方法和不良反应
丙戊酸盐为口服制剂,服药后被迅速和完全吸收,主要经肝脏代谢,清除率受年龄的影响,其中在
丙戊酸盐治疗的耐受性通常良好,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常在用药初期出现,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可减轻此不良反应。丙戊酸盐治疗也可能导致嗜睡、震颤、共济失调、脱发和精神状态改变,皮疹和肝功能损害则少见,严重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很低且其风险随患者年龄增长而下降,但在多药联用时需予警惕。丙戊酸盐有一定的致畸性,可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美国FDA和相关治疗指南均严禁用于孕妇。
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
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都是传统的抗惊厥药物,在临床上常被用作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对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攻击和冲动行为治疗也有疗效[18]。但这两药均未获得美国FDA批准可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治疗,AACAP发表的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指南中也未推荐使用这两个药物。
卡马西平治疗成人急性躁狂发作的研究数不如锂盐和丙戊酸盐多,疗效也不如锂盐和丙戊酸盐那么突出。在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躁狂表现和攻击行为方面,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治疗的疗效虽都显著优于安慰剂[19-20],但对照研究显示卡马西平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不如丙戊酸盐[21]。此外,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治疗的不良反应也较显著,如血象异常、镇静作用、头晕、头痛、共济失调、体液潴留和恶心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肝功能损害和皮疹等。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间有25% ~ 30%的交叉过敏反应率,两药联用的不良反应会增多,临床应用时需谨慎。当使用锂盐和丙戊酸盐治疗躁狂发作疗效不佳时,可以考虑选用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10]。
拉莫三嗪和托吡酯
拉莫三嗪和托吡酯为新型广谱抗惊厥药物,临床研究已证实这两药均有心境稳定作用,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多。以儿童患者为对象的开放性研究发现,拉莫三嗪对抑郁和躁狂症状均有改善作用,而且不良反应较少[22]。拉莫三嗪主要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期相及其维持期治疗,其中对抑郁发作的治疗疗效更加突出,美国FDA已批准其用作成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也可与其他药物联用用于躁狂发作及其维持治疗。AACAP发表的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指南推荐,拉莫三嗪也可用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发作治疗。拉莫三嗪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有头晕、头痛和胃肠道不适,可能导致皮疹、尤其是在用药初期导致皮疹,故需从小剂量开始用药且缓慢加量。
托吡酯可用于治疗儿童癫痫患者,而其稳定心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能改善冲动和攻击行为以及控制躁狂发作上,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尚未获得肯定。
结语
上述引用的研究结论都来自国外研究,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迄今仅见有郭敬华等[23-24]对碳酸锂与丙戊酸镁以及碳酸锂与奥卡西平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对照研究。为保障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用药更加安全,国内需在不违背伦理的原则下开展更多的以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为对象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心境稳定剂在儿童精神障碍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适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破坏、冲动行为、攻击行为和易激惹等表现,而选用药物时需考虑药物的疗效证据、安全性、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靶症状、疾病史、家族史和用药史,从而使儿童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Goodwin GM, Malhi GS. What is a mood stabilizer? [J]. Psychol Med, 2007, 37(5): 609-614.
Bauer MS, Mitchner L. What is a mood stabilizer? An evidence-based response [J]. Am J Psychiatry, 2004, 161(1): 3-18.
Bramness JG, Gr?holt B, Engeland A, et al. The use of lithium, valproate or lamotrigine for psychiatric condi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Norway 2004-2007 ― a prescription database study [J]. J Affect Disord, 2009, 117(3): 208-211.
Cade JF. Lithium salts in the treatment of psychotic excitement. 1949 [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0, 78(4): 518-520.
Muzina DJ, Calabrese JR. Maintenance therapies in bipolar disorder: focus 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Aust N Z J Psychiatry, 2005, 39(8): 652-661.
Bowden CL, Calabrese JR, McElroy SL, et al.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divalproex and lithium in treatment of outpatients with bipolar I disorder. Divalproex Maintenance Study Group [J]. Arch Gen Psychiatry, 2000, 57(5): 481-489.
Calabrese JR, Bowden CL, Sachs G, et al. A placebo-controlled 18-month trial of lamotrigine and lithium maintenance treatment in recently depressed patients with bipolar I disorder [J]. J Clin Psychiatry, 2003, 64(9): 1013-1024.
Findling RL, Frazier JA, Kafantaris V, et al. The Collaborative Lithium Trials (CoLT): specific aims, methods, and implementation [J/OL].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Ment Health, 2008, 2(1): 21 [2014-01-21]. http://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531078/pdf/1753-2000-2-21.pdf.
Findling RL, Kafantaris V, Pavuluri M, et al. Post-acute effectiveness of lithium in pediatric bipolar I disorder [J]. J Child Adolesc Psychophamcol, 2013, 23(2): 80-90.
杜亚松, 苏林雁, 黄继忠. 儿童青少年临床精神药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McClellan J, Kowatch R, Findling RL. Practice parameter for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J].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7, 46(6): 107-125.
Geller B, Luby JL, Joshi P,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risperidone, lithium, or divalproex sodium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bipolar I disorder, manic or mixed phas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Arch Gen Psychiatry, 2012, 69(5): 515-528.
Cipriani A, Hawton K, Stockton S, et al. Lithium in the prevention of suicide in mood disorders: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L]. BMJ, 2013, 346: f3646 [2014-02-01]. http:///content/346/bmj.f3646.full.pdf+html.
Norman A, Michael WN. Update on lithium carbonate therap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4, 33(3): 291-304.
Bowden CL, Swann AC, Calabrese JR, et al.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of divalproex sodium extended releas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ania [J]. J Clin psychiatry, 2006, 67(10): 1501-1510.
Pavuluri MN, Henry DB, Carbray JA, et al. Divalproex sodium for pediatric mixed mania: a 6-month prospective trial [J]. Bipolar Disord, 2005, 7(3): 266-273.
Redden L, DelBello M, Wagner KD, et al. Long-term safety of divalproex sodium extended-releas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bipolar I disorder [J]. J child adolesc pyschopharmacol, 2009, 19(1): 83-89.
Steiner H, Petersen ML, Saxena K, et al. Divalproex sodium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duct disor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 J Clin Psychiatry, 2003, 64(10): 1183-1191.
Wagner KD, Kowatch RA, Emslie GJ, et al.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oxcarbaze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Am J Psychiatry, 2006, 163(7): 1179-1186.
Cueva JE, Overall JE, Small AM, et al. Carbamazepine in aggressive children with conduct disorder: a double-blind a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6, 35(4): 480-490.
MacMillan CM, Kornd?rfer SR, Rao S, et al. A comparison of divalproex and oxcarbazepine in aggressive youth with bipolar disorder [J]. J Psychiatr Pract, 2006, 12(4): 214-222.
Pavuluri MN, Henry DB, Moss MA, et al. Effectiveness of lamotrigine in maintaining symptom control in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 [J]. J Child Adolesc Psychopharmacol, 2009, 19(1): 75-82.
郭敬华, 郭素芹, 李强, 等. 奥卡西平和碳酸锂治疗儿童少年急性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6): 109.
心痛的文章范文5
听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听觉功能的损伤或缺陷,不仅使儿童不能正常的感受声音,还严重的妨碍了他们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而有声语言又是人类交流和情感沟通的重要工具。尽管听力障碍学生的智商发展规律与普通儿童大致相同,但由于早期听觉功能的缺失,造成听力障碍学生的有声语言发展滞后,与外界交流的途径受到阻碍,造成了智力发展与语言发展的脱节,满足不了交际的需要,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聋生与健全人的交往和关系上常常表现出不和谐,也由于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消极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相比普通儿童表现出过分的焦虑,急躁、畏缩、多疑、说谎、厌学、过于自信、有反抗精神、好奇心强等,他们的生活圈子狭窄、性格孤僻、偏执、自高自大或自卑,认识事物主观片面、常表现出盲从以及说谎、厌学等等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虽然普通儿童也存在,但关键在于聋生由于沟通的困难,所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易受误导。因此,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其最终能否自立于社会,融入社会的关键。所以,了解听力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寻求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身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的长期作用和影响造成的。特别是家庭和社会的排斥、不接纳、不理解、不包容等负面作用,使得听力障碍儿童“自卫性”的形成了多疑、说谎、易冲动等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对聋生的长期教育教学和生活辅导中的实践经验,将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总结为以下类型。
(一)固执与敏感
这类问题在听力障碍儿童中较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固执、脾气倔强、自我为中心,焦虑、急躁、多疑、好奇、好动、易产生自卑感等。
(二)自卑与自大
听障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会比普通儿童遇到更多的困难,却因为缺乏解决的途径,而长期积累导致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持有较多否定消极的评价,表现出不自信。
(三)冲动与盲从
听力障碍儿童的思维活动长期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性特点,分析问题时容易注意外在现象,而忽略本质特征。因此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听力障碍儿童由于思维发展流于直观,认知水平和社会经验缺乏,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变得盲从,他们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好的因素的感染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也容易受到似是而非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错误的情感体验。因此常表现出说谎、厌学、缺乏自控力、易冲动、易受暗示、盲从等心理问题。
三、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自身的生理缺陷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基础,而外界的多方面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便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催化剂。
(一)社会因素
人们往往把这些生理上具有特殊性的人看成是异类、残废,一提到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什么都干不了,没有什么工作能力。不自觉的用异样的眼光观察他们。
(二)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还包括教师的因素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等方面。教师因素包括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对儿童的评价态度、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教师的心理健康又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
(三)家庭因素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听力障碍儿童与外界接触的态度。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他的心理发展状况和行为活动特点。父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听觉障碍儿童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如果听觉障碍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低,也会对他们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如在自责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会产生较显著的不良影响。
(四)自身因素
由于自身生理缺陷因素(听力的损失或障碍),导致听觉障碍儿童对自我意识较为敏感,缺乏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健康、健全的身心生活,使得他们在学习、交往等方面遇到更多的困难,经受更多的挫折,更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四、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是儿童个性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只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社会生活环境则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潜移默化的对聋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根据聋生的心理特点,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痛的文章范文6
【关键词】 个性化全方位护理干预; 情绪障碍; 不稳定型心绞痛
doi:10.14033/ki.cfmr.2017.1.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1-0075-02
心绞痛属于目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的一种,属于一种综合性疾病,如果病情突然发作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使患者身心受到严重的危害,还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心绞痛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发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实施较为合理的护理服务,对于心绞痛疾病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心脏恶性事件发生率降低[2-3]。本次对应用个性化全方位护理干预模式对伴随出现情绪障碍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伴随出现情绪障碍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7例;心绞痛病史1~18年,平均(7.2±1.6)年;年龄44~87岁,平均(56.3±8.6)岁;情绪障碍出现时间1~19 d,平均(7.1±2.3) d;体重42~79 kg,平均(53.6±7.4)kg。观察组中男26例,女15例;心绞痛病史1~16年,平均(7.1±1.3)年;年龄44~82岁,平均(56.8±8.3)岁;情绪障碍出现时间1~16 d,平均(7.5±2.7) d;体重44~79 kg,平均(53.2±7.8)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血管疾病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全方位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措施包括。(1)肌肉放松法。按照“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双脚”的顺序,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肌肉放松治疗,直到患者的身体有全身自然舒适感觉后为止,每天进行2次,每次进行20~30 min。(2)音乐疗法。根据广大患者的个人实际喜好,为其选择适当的音乐, 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治疗,每次持续30 min,每次治疗均应该带上耳机,并保持闭目聆听状态。(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口味,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下,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日常饮食应该以清淡为基本原则,尽量不要使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4)心理干预。在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帮助患者放松心情,保持平稳心态,使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接受治疗。(5)健康指导。由专人负责对患者提供科学全面的健康指导,使患者对疾病有全面了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对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的疾病相关不良反应等几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SDS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作为标准:53分以下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4]。SAS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作为标准:53分以下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焦虑,63~72分为中度焦虑,72分以上为重度焦虑[5]。满意度评价方法: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治疗结束后,采用不记名打分方式,了解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其余为基本满意[6]。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底柿弦月剩%)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改善幅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为(7.11±2.06)d,共住院接受治疗(11.63±3.56)d;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为(4.98±1.73)d,共住院接受治疗(8.10±1.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疾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6例发生疾病相关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1例发生疾病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罹患心绞痛疾病的患者治疗时,需要有意识的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如果患者合并存在高危因素、每天没有足够的运动量、长期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具有一定的心理问题等几种情况时,必须采用个性化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措施对其M行干预。心绞痛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发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实施较为合理的护理服务,对于心绞痛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使心脏恶性事件发生率降低[7-8]。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通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使得患者能够尽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的预后更加理想,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情绪障碍,从而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为心肌梗死,从而使疾病治疗效果得到充分保障,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全方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水平达到95.2%,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80.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颜桂兰,李国祥,苟欣,等.优质护理在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81-282.
[2]张艳,田欢欢,聂圣肖,等.出院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29-30.
[3]任行琴.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合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5):191-192.
[4]吴崇厚.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情绪波动及自我控制力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12,20(18):215-216.
[5]宋桂丽,黄文娟.优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30):224-225.
[6]苏娅,王绚璇,吴恳,等.社区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市厅[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60-2061.
[7]胡丽梅,叶柳花.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恢复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2):111-112.
[8]朱芸.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情绪影响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82-183.
[9]黄春凤.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纹痛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22):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