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控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作业成本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作业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控制范文1

关键词:煤炭企业 成本控制 经济运营

一、煤炭企业作业成本控制建立的背景及现状

在企业的发展战略,成本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生产和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利润最大化,必须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探索先进的成本控制管理,是企业适应外部市场,谋求自身不断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作业成本控制管理,是实用的先进的管理模式,是精细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体现,是增强应对市场发展的适应能力,增强作业工人的成本意识将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在推动实施成本控制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二、煤炭企业作业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决策层和主要管理层对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在基层区队,班组,仍然没有足够的认识。与此同时,成本管理的部门单一,人员较为集中。长期以来,把成本管理视为仅仅是财务、供应、企管部门的事,成本管理未形成上挂下联的系统机制,没有形成“人人关注成本,人人节支降耗”的全员成本意识,没有形成“煤炭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作业成本”理念。(2)在作业成本控制上,控制的力度不够,措施不得力。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节约,而没有在成本和技术,成本和安全性,成本和质量方面寻求控制;只集中在内部成本控制,而忽略了企业之外对作业成本影响的因素。在成本控制中有两个问题:一是注重生产过程中核算,忽略前期预测和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二是加大管理措施,而技术措施薄弱,导致成本和控制技术之间的差距,又没有很好的发挥技术措施在作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3)在作业成本核算分析上,广度和深度不够。一是矿级成本核算分析的多,区队(部门)、班组、岗位成本核算分析少;二是只重视材料、电力等作业成本项目的核算分析,没有重视其他成本构成项目的核算分析;三是只重视产量成本核算分析,而没有重视质量成本、安全成本的核算分析;四是适应外部会计要求核算的多,围绕内部管理需要核算的少,致使成本核算资料有用性很差,不能很好地为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4)在成本考核和分配上,考核力度不够,成本控制成果没有直接与职工利益相挂钩; 只重视生产区队、班组的考核,忽略了职能管理部门、岗位和辅助生产区队的考核。成本考核没有纳入煤炭企业统一的考核分配体系,致使成本控制存在许多“空白”;四是不按成本习性进行区别考核,而是只与某一计划水平下的单位成本对比考核,造成评价责任不清,成本升降的原因不明,给基层单位留下了通过提高产量降成本的余地,不利于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做好煤炭企业作业成本控制工作

(1)建立完善作业成本控制管理模式。作业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已成为一种更加科学,合理,实用的成本管理模式。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按照作业成本的定义,通过统计分析往年成本支出数据,调查现有实际运营成本和理论技术测定的方法,结合现有的运量和实际运用设备,确立作业成本的项目和开支范围,编制作业成本目录,核定单位标准用量。根据作业成本控制管理办法,结合年度下达的经营指标分解指标,各部门制定出本部门的作业成本标准,按照作业成本的内容,将任务落实到各生产岗位,把目标控制落实到各生产业务流程中,对各项可控成本分类细化到最末端,凡是影响成本升降,大到大型材料,小到低值易耗品都要明确责任人和控制目标。(2)细化作业成本控制过程,实行分级落实。企业为一级成本中心,主要负责对生产矿井、辅助单位的直接生产作业成本(即人工成本、材料配件费、电费、折旧、设备租赁费、大修费等)进行预算核定、检查、监督、汇总、分析和考核。对生产矿井和辅助单位(即内部专业化单位)实行内部模拟市场定价。生产矿井、辅助单位为二级成本中心,主要负责对掘进、回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生产作业成本进行预算核定、检查、监督、分析和考核。按直接生产成本预算、核算和考核各区队或车间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区队、车间为三级成本中心,主要负责对矿井的区队或车间中的班组发生的直接生产成本如人工成本、电费、材料配件消耗、大型周转材料,利用班组核算软件进行预算核定、检查、监督、分析和考核。班组作业单元为四级成本中心,主要负责对班组中的人工成本、材料配件消耗、单台设备的材料配件消耗、维修费用,利用班组核算软件进行预算核定、检查、监督、分析和考核。按每人的贡献分配工资和材料节约奖。(3)设立作业成本目标,与激励政策相结合。煤炭企业受自然地质条件影响较大,基于安全、质量等多方面的要求,根据矿井生产的经济技术特点,通过反复地测算,难以达成目标作业成本时,企业只能牺牲自己的利润收益。首先应对煤炭企业作业成本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煤炭企业作业成本构成项目主要有材料费、职工薪酬、电力、修理费、折旧费、地面塌陷赔偿费和其他支出等项。按成本构成项目对企业成本进行成本分析,是成本分析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揭示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矛盾。按照ABC分析法的要求,影响煤炭企业作业成本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材料、职工薪酬、修理费。从成本控制对象的可控性来看,煤矿企业的成本与其它企业的成本有一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煤炭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消耗只是有助于产品的形成,而不构成产品实体,具有较高的回收、复用价值。(4)注重创新,加强科学成果在作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煤炭企业降成本、挖潜力的“大头”在井下,要降低成本。首先应从技术设计开始抓起,把好技术设计关。由生产矿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生产班子及技术部门人员,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定出系统合理的开拓布局方案,要坚持效益、科学的原则,对每一采区、每一采场组织制定出几种可行方案,多方面进行论证,采取“优中选优”,从中选出在设备、人力、能耗等方面成本最低的设计方案。尽最大可能地降低掘进率,坚决杜绝无效进尺,减少巷道的二次维修和扩修。要充分发挥技术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能和作用,全面加强技术管理,依靠技术进步,探索改革传统的支护方式,寻找替入材料,尽力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成本管理与技术管理相互融汇,相互促进。

作业成本控制范文2

的快速,离不开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先进的制造技术的,另一个是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实施。本文所讨论的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控制方面的又一新领域。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和。

一、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

近二、三十年来,在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适时制(JIT)采购与制造系统,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零库存、单元制造、全面质量管理等崭新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应运而生。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的商品需求,快速地、高质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在这种崭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传统采购与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相应地,原来为传统采购与制造乃至企业决策服务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决策、业绩评价等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将发生相应变革。例如,在先进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认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三、 作业成本核算的应用

作业成本核算是一种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产品生产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分配不真实而提出来的。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一般采用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台时,这种分配方式在以前起过积极作用,即在产品品种少或间接费用数额不大的情况下比较适用,一般不会对产品成本水平产生较大的冲击波。在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生产产品品种较多,工时或机器台时在各产品间很难精确界定,又由于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较高,分配也难以做到合理。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归属从因果关系出发,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不在各产品间直接分配,而在各作业项间进行分配,这种就体现了费用分配的因果性,从而使作业成本乃至产品成本的计算较为准确。

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思维是:作业消耗间接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发生。可以看出,作业成本的实质就是在资源耗费与产品耗费之间借助作业这一“桥梁”来分离、归纳、组合,然后形成各种产品成本。

四、 作业会计对传统会计成本观的突破

由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发展到现代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因为面对间接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日趋增大、产品品种的日趋多样化和小批量生产的市场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竞争和贸易壁垒消除的新市场条件,继续采用早期成本会计控制大批量生产条件下产品成本的方法,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占有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如质量检测、试验、物料搬运、调整准备等),以及忽略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等等,必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引起经营决策失误、产品成本失控。传统成本计算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却处处隐藏暗礁,隐藏着不盈利的产品。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不同的是,分配基础(成本动因)不仅发生了量变,而且发生了质变,它不再仅限于传统成本计算所采用的单一数量分配基准,而是采用多元分配基准;它不仅局限于多元分配基准,而且集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于一体,并且特别强调非财务变量(产品的零部件数量、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质量检测时间等)。这种量变和质变、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分配基础,由于提高了其与产品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能使作业成本会计提供“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ABC法是适应于的制造环境而产生的,弥补了传统成本在现代企业制造系统中的一些缺陷,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呈现出较好的势头。尽管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采用ABC法的现实基础,但完全可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借鉴其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比如:(一)成本的全程战略管理思想。使企业在“开源”过程中,就对拟使用的资源作好预先的筹划和安排,使日后的潜在成本得到事前的控制;(二)成本分配思想。当企业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计算的成本可信性受到怀凝,已到企业决策时,如工艺复杂、难以生产的产品在其售价未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情况下,资料却表明该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具有很高的盈利能力时,可采用ABC法对产品成本重新加以验证;(三)对成本过程进行剖析,并尽量消除非增值作业的思想。这启发我们在企业的生产中要强化成本意识,尽量减少无谓的操作,控制和降低成本。

五、 实施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切合现代高新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计算方法,纠正了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扭曲产品成本的现象,不论产量高低、制造工艺复杂与否,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较准确地反映产品与其所耗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接近于真实成本。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更能为企业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本信息,也优于管理会计早先提倡的变动成本法。我国的企业,尤其是高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一)作业成本法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部分,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计算出产品成本,还在于计量各种作业耗用资源的成本,本质上是计量资源的流动。

(二)实施作业成本法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就越好,关键还须考虑其成本。作业成本法增加了大量的作业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增加了成本动因的选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工作,支付成本大增,作业成本库的选择,可使成本——效益平衡。

(三)作业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在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上,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结果。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与实际较大的偏差。

(四)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的完全成本制度,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产品成本包括以前不能追溯的期间费用,计算出来的成本指标值比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大,实施时应注意与现行成本制度的衔接或融合。

(五)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取得单位最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避免和消除无效作业,消除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是作业成本法的精髓。

(六)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做好会计有关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否则,假账真算,运用成本昂贵的作业成本法,无异于劳民伤财。

六、 作业成本法后的效果

全世界有一部分公司已经开始使用作业成本法来改善他们旧的会计系统,究竟作业成本法能否带来预期的效果。Howelletal在由IMA和CAM-I主持的课题中,就实施作业成本法之后公司对产品成本和业绩衡量的满意程度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如下:

(一)有的被调查人员报告,实施作业成本法至少改善了会计管理系统的一个领域,同时也报道了在业绩衡量系统上的重要突破。

(二)实施作业成本法后,公司在产品成本上的满意程度和作业成本法在产品定价及组合策略中的使用程度呈明显的正向关系。作业成本法在成本削减上的满意程度和常务经理使用作业成本法信息的程度也呈正比。这表明对作业成本法越满意的经理人员越有可能采取实际行动有效地使用作业成本法来影响决策。

(三)作业成本法使用之前,被采访者对传统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很少有信心,传统的会计系统是为部门和外部报告而设计的,它们服务的顾客面较窄。而实施作业成本法可以改进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将支持产品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和组合策略,而这些也支持顾客盈利性分析。

:

1. 罗伯特.S.卡普兰 安东尼.A.阿特金森 高级管理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

作业成本控制范文3

关键词:企业作业会计 成本 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种企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可是与此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增加效益,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企业“作业会计”。

一、企业作业会计概述

“作业会计”这一概念最早兴起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由于科技的大力发展,形成了高度自动化、科技化的生产模式,促使产品从订货到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调控的系统,这些变化导致了各国企业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业会计应运而生。

(一)作业会计的作用

虽然最初提出“作业成本”是为了进行成本计算,不过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其具备多方面的用途。第一,能够帮助存货估价。由于作业成本能够通过因果关系,比较明确的指出各产品的单位成本与存货成本,因此能够较为有效合理客观的进行存货的估价,帮助企业得到最大的收益。第二,能够帮助决策价格。企业运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盈利,产品的价格关系着企业盈利的多少,而成本则是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在市场作用的调节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决策更显重要,由于作业成本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通过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即可得出较为合理的价格。第三,能够帮助作业管理。企业高效运行要厘清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在合理的范围内,扩大增值降低损耗,而作业成本则可以通过确认作业以及核算作业成本的方式,有效的分清增值作业与不增值作业,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提升企业受益,

(二)作业会计的相关概念

“作业”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过工作的各个过程中消耗的所有人力、材料等集合体的总和,由于生产过程是由作业组成,因此生产过程中所有的消耗被称为“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被认为是企业运行成本最基本的体现方式,也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方面。

“价值链”是分析企业竞争优势与劣势最主要的依据,与市场的需求相关联,产品与资源之间就产生了固定的关系模式,即进行一项作业就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该项作业形成的价值和产出的产品会成为下一项作业的资源,该步骤周而复始,直至最终将产品投入市场。这种作业系统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而那些市场认可的增加的产品价值成为增加价值的作业,相反那些不能增加产品价值或不能被市场认可的成为浪费作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要以作业成本为核心,尽量减少降低或消除浪费作业,提高增加价值作业的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二、企业作业会计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一)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影响

固定成本指的是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也称为固定费用,例如企业厂房使用的成本就属于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指的是随着业务量变化形成曲线变化的成本,例如人工、原材料、资源等都属于典型的变动成本。从两种成本的概念上不难看出,传统的成本划分是以与业务量的关系为依据进行划分的,可是如果出现较高的间接成本时,这种划分的方式就会对企业成本的计算产生影响,弱化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而企业作业会计能够对企业成本进行动态分析,及时依据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的变化,明确指出成本的可变性与合理性,明确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强化成本控制。

(二)对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影响

可控成本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或范围内、被某个单位或群体、个人制约的成本,不可控制成本则与其正相反。作业会计下责任中心的划分,引起了可控成本和不可控制成本之间的相对变化,拓宽了可控成本的面积与程度,确保了有关的责任单位或个人更多的了解所发生耗费的性质并加以计算,加强了有关责任单位或个人对损耗加以调控或控制的方法,有效引导企业高速良好有序的发展

三、如何实现作业会计下的成本控制

作业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制度的改进。现在的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制度是囊括制定、执行和考核在内的成本控制方法,在进行标准或预算的制定时,作业会计观念把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依据两者不同的性质考虑定量。在变动成本这个部分中,以作业中心为单位,进行标准成本和预算的制定。另外,在执行过程中,打破各组织结构之间的界限来划分责任中心,以作业中心为基础,从而展开责任控制工作。最后就是在考核阶段,以责任中心为评估单位,分析标准成本与预算控制的合理性,并加以改进。

四、结语

成本控制是企业内部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获得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进行合理科学的成本控制,才能引导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前进。作业会计以企业作业为核心,通过作业成本的方式,扩大可控成本,增加成本附加值,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是现代企业控制成本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阐述企业作业成本的相关概念,厘清作业会计与传统成本的不同之处,指出作业成本法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也针对作业会计与成本控制的关系提出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周建平.企业作业会计与成本控制分析[J].财会研究,2014(04).

[2]蒋小雯.现代企业需要现代会计―对作业会计的初步探讨[J].财经研究,2015(02).

作业成本控制范文4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成本控制 系统 构建

一、作业成本法和成本控制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理论

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国家在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并在九十年代应用于制造业的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它是一种比传统核算方法更精细、更准确的成本管理方法,得到了西方许多国家广泛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也可以称作业成本计算法或者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对成本对象所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和反映,以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的逻辑依据是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资源消耗产生成本。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心,对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进行计量和确认,准确的将耗用的资源成本计入作业,并选择作业动因,将发生的作业成本分摊到成本计算对象中去有助于提高产品成本数据的相关性、真实准确性。

(二)成本控制理论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事先设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

(三)作业成本法对成本控制的意义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方法,对于企业成本控制有着一定的意义,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上:

改进了成本控制和预算。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成本控制和预算,在作业成本法下要求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个作业上,并以成本动因作为基础进行成本控制,这样就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改进了预算。

优化了产品组合。产品优化组合是指企业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按照产品实际的获利能力,科学合理的安排产品的生产次序和数量。企业的管理者和成本核算人员,在作业成本法下能够准确的核算出归属于某种产品的实际成本,有利于产品的优化组合。

企业成本计算的更加准确。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按照作业进行归集,这样就可以使成本计算更加准确,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二、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

(一)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系统构建的原则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原则如下:

1、控制有效原则

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要保证控制的有效性,一般控制的有效性要满足三个有效条件:首先,成本控制的主体要对将要发生的耗费有预先的了解;其次,成本控制的主体能够准确的计量出已经发生的消耗;再次,成本控制的主体能够及时的调整已经发生的作业成本。

2、全面性原则

作业成本法下构建成本控制体系要坚持全面性原则,首先要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的控制,其中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其次,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也要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也要全面的考虑到部门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等。

3、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做任决定之前都要考虑到成本的大小和成本能够带来的效益,因此作业成本法下构建成本控制系统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成本效益的问题。一个先进的成本控制系统不仅仅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更要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的标准,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作业成本法下构建成本控制系统,必然会消耗一定的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因此作业成本法下构建成本控制系统更要将成本效益考虑进去,权衡好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4、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作业成本法下,构建成本控制系统的时候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的进行管理,要分清增值性作业和非增值性作业,非增值性作业是企业作业成本控制的重点。例如,在传统飞机制造中,全尺寸模型制作作业是设计研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检测数以万计的零部件是否匹配恰当,该项成本在单架飞机中占据相当比重。但是,这项作业不能为顾客带来价值,应当尽量消减。

(二)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

1、选择正确成本动因,进行科学的事前成本控制

各项作业是作业成本控制的直接对象,在作业成本法下进行成本控制首先要正确的选择成本的动因,成本动因包括了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作业动因是成本对象对作业需求的强度和频度的计量,资源动因是指计量一项作业所消耗的资源数量。通过成本动因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选择成本动因有两个层次:一是根据产品对作业的消耗选择作业成本动因;二是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选择资源成本动因。

2、通过价值链分析,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

作业成本法下进行成本控制要注重事中的控制,其中主要是要通过分析价值链入手,在这种成本法下,当企业管理层深入到作业层次后,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内及外的“价值链”。对价值链的分析过程中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生产准备阶段,生产准备阶段是指涉及产品生产的原材料采购和工艺准备两部分的成本控制,这个阶段的成本分析对产品投入生产的质量和成本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另一部分是生产阶段,在生产阶段主要是通过成本的动因、费用,分地点、部门进行成本控制,建立两个成本控制中心,一是以数量为中心,二是以作业为中心。

3、通过分析成本差异,进行成本事后控制

事后的分析和总结是成本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的事后分析主要是对事先制定的成本标准与实际发生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合理的方法计算出各类的差异,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为了及时的掌握各项成本的资料和控制的情况,企业可以采用定期报告制度,来分析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的差异,以便于改进工作。

三、作业成本法下构建成本控制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求的,它极大程度上纠正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误区,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能够准确的反映出真实的成本,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注重作业成本法下对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灵活运用,避免生搬硬套

在我国企业中运用作业成本法下构建成本控制系统是要花费一定的成本的,因此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时候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来判断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程度。由于我国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国内企业之间的经营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构建成本控制系统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经验,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来灵活运用,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来找出成本与效益差距较大的方案。

(二)为其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是需要相应的计算机基础条件,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计算机网络化的程度,努力为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提供网络化运行条件,不能盲目的设置作业成本账户,这样既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更不利于成本控制。

(三)加大对成本作业法的宣传,树立作业成本管理观念

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一定要使作业成本得到企业员工的普遍认同,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加大对作业成本法好处的宣传,让员工了解到作业成本法的好处。企业的管理者也要改变原来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树立作业成本管理观念,将成本管理看作是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成本方法,在我国企业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这种成本方法下构建成本控制系统时,企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更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来灵活的运用作业成本法,不断提升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作畅.浅谈作业成本法对成本会计的创新价值[J].中国集体经济,2011

作业成本控制范文5

摘 要:在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企业面对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剧烈的竞争,成本控制事关企业生死存亡,而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与体系有明显的缺陷。基于此分析了供应链产生的背景以及由此对企业成本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要有效实现供应链成本控制,要结合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目标。

关键词:作业成本;目标成本;供应链

1 传统成本控制的缺陷与供应链管理的出现

1.1 传统成本控制方法的不适应性

传统的成本控制是适应工业革命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其中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最为典型,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流通、思想的传播、观念的更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和迅速。新经济扩大了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范围,提升了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知情权,也为用户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己难以仅仅依靠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如通过控制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来提高材料利用率以降低材料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产品单耗工时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等。wwW.133229.CoM目前,许多企业己经使制造成本降到了尽可能低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仅依靠传统成本的管理思想,企业发展会受到巨大限制。

1.2 供应链管理出现

所谓供应链是一个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寻求各节点企业之间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特点包括:系统观念: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各个部门,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目标:产品与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对成本、质量、服务等要求,应该成为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者共同的绩效目标,才会使得利润最大化;主动积极的管理:对在供应链中增加价值的以及与成本有关的所有联系体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

1.3 供应链管理对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

运用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系统地设计与管理各供应链环节,使企业达到供应链的总成本最优,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两个目的。这样,供应链管理必然对企业成本控制的诸多方面带来比较大的影响。第一,供应链管理使企业改善服务和降低库存水平这两个管理目标同时实现,而传统的库存理论认为这两者不可同时兼得。第二、供应链管理使企业成本控制活动范围更广泛。既包括关于仓库和制造工厂的数量、布局和能力以及材料在物流网络中流动等方面的决策,又包括采购、生产决策、库存策略和运输策略。第三、供应链管理使企业成本控制更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的收集工作。

2 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必要性

2.1 供应链成本控制的基本流程

供应链成本管理认为:控制成本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其重点内容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其措施的着力点也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其基本控制程序为:供应链分析价值链分析作业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第一步是描述企业的供应链;第二步描述企业的价值链,确定价值链由哪些具体的价值活动构成,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找出各价值活动所占总成本的比例和增长趋势,识别成本的主要成分和那些占有较小比例而增长速度较快,最终可能改变成本结构的价值活动,列出各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及相互关系;第三步描述企业的作业链,将成本控制深入到作业层次;最后,分析成本动因,找出成本发生的根本所在,最有效地控制成本。

2.2 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必要性

(1)作业是供应链成本控制的基础。

供应链管理也称“需求链管理”,是为满足最终顾客需要而形成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构成了一个虚拟的企业。其中,每个成员企业都可看作为最终顾客提品或服务的一项作业,每一项作业的完成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项作业,依次转移,直到形成最终产品。需要运用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以作业为控制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相对正确的成本信息和成本控制方法,它将控制的重心放在提高客户价值上。

(2)目标成本法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运用。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是成本控制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产物。目标成本是为了保证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而制定的标准,是立足于市场调查,从市场需求出发,在确定产品售价和目标利润的基础上,倒求出的成本水平。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用系统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同时使用户的价值最大化和用户成本最小化。这就是供应链管理基于价值增值和用户满意的管理思想的体现。

3 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是两种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在运用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供应链成本控制过程中引入作业管理的思想,进行作业成本管理,同时与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不仅能把目标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而且通过科学的作业成本计算,可以努力使供应链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计划范围之内,以确保目标成本管理的成功实现,并通过作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成本信息进一步修正、完善目标成本,从而使企业真正意义上实现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其基本步骤为:

3.1 确定目标成本

首先根据企业目标,确定目标成本,这具有重大意义。确定了目标成本,这样可以层层分解,给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各责任人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对于目标成本的设定,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基本思想是运用:(1)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利润;(2)目标成本=目标售价*(1-目标利润率)进行展开的。首先根据市场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合理预测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产量;其次确定合理的目标利润率,以确定目标利润;最后确定目标成本。

3.2 结合目标成本进行作业成本控制

(1)上游作业成本控制。它主要包括:检查存货水平;原辅材料的供应情况及价格的调查;供应商资信情况的调查、评估及供应商的确定;采购量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收货及资金结算等作业。首先,应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分批次单独计算每批的采购成本,然后,将材料采购任务分配给每个采购员,每人负责若干种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最后,根据各种原材料的目标成本和作业执行的有效性考核每个采购员的经济责任完成情况。

(2)企业内部作业成本控制。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成本,主要是指库存成本以及生产过程中的间接成本。在这里,要充分发挥作业成本管理的优势,运用成本动因分析,对成本进行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在企业内部运用作业成本法,划分各个作业后,然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无效作业要尽力消除,对于维持性作业,因为它虽然不增加顾客价值,但又无法消除,应通过提高作业效率,增强作业的关联性以减少其耗费。

(3)下游作业成本控制。供应链条中的下游作业成本主要是指订货完成成本,其中包括交易成本、运输成本、服务成本等。在这一阶段主要作业包括:寻找购买商;就交易的各项条件与购买商进行磋商,即进行估价、报价;取得订单及其传递;与生产部门的协调;向购买商交付产品,提供运输服务;退货处理等。

3.3 运用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的成本分析

首先,进行价值链分析,识别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对于企业来说,价值链可以分为外部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两个部分。外部价值链分析是使企业明确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利用与上、下游价值链关系的可能性,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各业务单元之间的价值链。其次,进行成本动因分析。分析出非增值、低效率作业后,需要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些作业产生的原因,以便做出相应的措施。从战略的角度分析成本动因,可分为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再次,运用价值工程法,优化成本动因,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了解成本动因后,利用成本企划的价值工程法,即成本(c)=价值(v)/功能(f),通过工艺流程分析、产品设计等对成本动因进行选择、优化、控制、革新、消除、减少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效率,改进现有成本状况,最终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3.4 通过作业成本管理修正和预测目标成本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是否与目标成本相符,目标成本的可实现性如何,可以通过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来分析、检验。作业成本管理中作业成本的核算可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资源耗费,同时在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作业成本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提出改进控制的措施,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成本的实现,而且也为科学制订目标成本提供了依据。

在目标成本制订和下达后,通过作业成本核算得出的各产品的实际成本应当控制在其目标成本范围之内,如果与目标成本有偏差,应当深入到作业层次分析作业链及作业成本,找出成本差异所在。对于超过目标成本的差异,要查明原因和成本责任的环节及责任者,然后采取控制措施,针对不合理处进行调整,努力消除无效作业,减少不增值作业,提高作业价值,降低成本耗费。

参考文献

[1]马争艳, 杨昌明.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成本管理[j]. 企业天地,2004(2):105-106.

[2]周宏岩. 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j]. 经济管理,2006(2):12-13.

[3][美]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高级管理会计[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52-154,239-243.

[4]陈一君,郭耀煌.企业目标成本控制分析[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1):96-99.

[5]kulmala, h.i.cost management in firm networks [d].finland: tampere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2003.

作业成本控制范文6

[关键词]作业成本管理;成本动因;成本控制

一、设计作业成本管理框架下的成本控制系统的必要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开展了作业成本管理扎实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随着作业成本管理在越来越多企业的成功应用,发现其能为企业成本控制起到很好的作用。当作业成本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呈现出较好的应用势头时,我国也一直在寻求更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但是在我国自觉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和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企业很少,而真正开展基于作业成本管理下成本控制的企业微乎其微。因为大多数企业广泛应用传统成本核算体系中的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等成本控制方法,对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成本控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要使作业成本管理在成本控制中得到广大企业的真正认可并充分发挥其内在优势,就必须在理论上设计一套完整的作业成本管理框架下的成本控制系统,以指导实务的应用,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笔者设计的作业成本管理框架下的成本控制系统,是利用单项成本改进基础上的作业成本核算信息,以作业为成本控制的直接对象,以战略管理为指导,以作业成本管理为依托的成本控制系统。

二、作业成本管理框架下的成本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作业成本管理框架下的成本控制系统由成本动因、作业成本、产品成本、预算、差异分析、反馈控制等要素构成,其基础结构如图1所示。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结构浓缩了关于作业成本管理框架下的成本控制思想,反映了作业成本管理框架下的成本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由该图可知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是以单项成本法改进基础上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提供的作业成本为信息基础,以作业为直接的成本控制对象。以成本动因为主要控制变量,以作业绩效管理和作业改进为主要控制方式,以作业链分析为主要手段的一个前馈控制与反馈性控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系统。

三、作业成本管理框架下的成本控制系统运行机制设计

作业成本管理框架下的成本控制系统通过单项成本法改进基础上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提供的作业成本为信息,可以准确而具体地了解资源实际耗用数量和为实施作业所发生的成本动因及其数量。准确的资源耗用信息和成本动因变量信息,为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提供了准确的成本控制切入点。

成本动因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可分为宏观层面上的战略成本动因和微观层面上的经营性成本动因,其中战略成本动因又可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微观层面上的经营性成本动因主要指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本动因,与作业的具体管理与操作密切相关。通过分析资源费用和经营性成本动因的关系。依据不同水平的成本动因在全面预算分解的基础上编制弹性作业成本预算,进行作业成本控制,实现产品成本的前馈性控制。弹性作业成本预算是在标准作业成本基础上,结合作业动因数量的不同水平所编制的动态成本控制标准。当标准制定出以后,通过计算成本控制标准总额与实际成本总额的差异进行反馈控制,这是实行有预见性的前馈控制的基础上的反馈控制,因此作业成本管理框架下的成本控制系统具有前馈控制与反馈性控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机制。结构性成本动因是与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有关的成本动因,包括规模、范围、经验、技术、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和战略管理的结合改进企业管理。执行性成本动因是具有经营意义的战略成本动因,主要包括劳动力投入、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运用、工厂布局的效率性、产品外观和联系等方面,配合企业综合绩效测评系统的实施,考察作业成本控制的绩效,基于此进行作业链分析,通过作业绩效提升和作业改进的作业链实质性改善,进行作业链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程再造,以最终实现产品成本控制的目标。

四、作业成本管理框架下的成本控制系统方法设计

(一)作业范围的确定

作业是指组织内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它代表组织实施的工作是连接资源和产品的桥梁。由于企业的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因此识别以及定义作业非常重要,这是进行作业基础成本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作业的识别是一个专业判断的过程,但一定要全面考虑企业相关领域的实际情况,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直观地把企业的工业流程和经营活动显现出来,为作业的优化改进打下基础。

(二)区分作业属性

识别和定义作业后必须对作业进行区分,这是作业分析的中心。由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区分作业,因此区分出来的作业形式也不同。首先,区分主要作业与支持作业。主要作业能够直接带来产出,直接作用或者服务于企业外部的用户;支持作业是为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环节提供服务和增值。其次,区分高效作业与低效作业。没有消耗过多的资源就完成了作业的作业,完成效率高、作业成本低的作业即为高效作业。第三,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是指能为最终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作业。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的判断标准为,如果把该作业去掉,能否为顾客提供以前同样的价值。

(三)作业链分析

作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形成环环相扣的作业链。理想的作业链是作业之间环环相扣,无断开和重叠,作业之间的等待、延误应最小。对作业进行分析,就是要逐步消除作业重叠现象,消除作业之间的等待和延误,提高作业的效率。由于作业要消耗资源,作业活动形成产品的同时也是价值形成和转移的过程,因此企业的作业链也是价值链。因此,分析作业链也是在分析价值链。作业链分析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最基本方法,也是作业改进的基础,只有对作业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之后,才可能找到成本控制的恰当途径,也才可能对企业作业链进行改进。

(四)作业改进

上一篇十一活动策划

下一篇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