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建施工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建施工员

土建施工员范文1

时间如梭,转眼之间我已经从学校出来进入社会这个大舞台了。在家的这几天里一直在考虑我的未来。这几天我认为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几天,它为我在未来的道路上有了一个规划,让我不在迷茫。 这一周我没有去实习,我把我自己找的和家人介绍的单位多做了比较,考虑我最终的去向。不过这几天我的心情也是很激动的,主要是我要开始工作了,虽然上学期也有过实习的经历,但是时间很短还没融入到工作中去假期就结束。所以这次实习才是我正真意义上的实习,不知道工作中会遇到怎样的挫折,当然我知道这些担忧都是无用的,不管怎样这些都是我要经历的,只有靠我自己去努力了。 回忆起在学校的日子,那里的压力没有在社会上的大,走上社会我们要面对的有很多,比如处理好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在学校我们学到的仅仅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已,只有在社会上我们才学到真正的知识。 虽然,我写的看似简单,但这就是我所想,所要做。因为我知道,自己若不拼搏永不会成功! never give up!

实习周记二

转眼之间已经是第二周了,由于对中岗考试时间安排的错误,我对亲戚帮我找的单位报道进行了调整。因此,这一周的重点是对我报的土建施工员考试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复习。

这周开始我结束了的前段时间简单无序的生活,进入了紧张有序的复习生活。翻开发下来的资料,感觉有点头大,好多啊,怎么看的完啊。不过看不完也得看啊,自己没有问清楚中岗考试的时间,一下子知道在这月的11号考试,心里慌了,自己种的的恶果还得自己尝啊。不过也还算好还有一周的时间,所以我推开一切活动,调整好心态专攻考试的资料。 这周也快过去了,我对这次中岗考试的复习也差不多了,经过这周的复习也对这次考试有了一定程度的信心。相信自己这次考试能一次通过,拿到施工员证书,对接下来的实习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加油!争取自己考试一次通过。

实习周记三

土建施工员范文2

【关键词】建筑项目管理;危险源;辨识;控制

前言:

我国的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尽管为施工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可是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危险源的种类和危害性有所增加,造成了建筑项目成本的损失,也影响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在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危险源进行明确辨识并控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1.危险源及其辨识

1.1危险源

对于危险源的定义主要从广性定义和狭义定义两个方面入手,危险源在构成上主要由潜在性、存在性、触发性,这三种特性在桥梁工程中十分常见,桥梁工程有着十分独特的流动性,并且劳动强度和施工周期都很大,同时在安全生产上,桥梁工程管理多受分包制度的影响,使桥梁工程中产生了以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为主的特定性安全事故。

就危险源的构成上来说,潜在性是不可避免的,它与工程所形成的损失和危害程度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同时其影响与危险造成的规模和强度有着直接的管辖。其次是存在性,存在性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安全来说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是它自身有着很强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包括对温度、湿度、防护形式、安全计划等方面的控制,并且在管理条件上能够对于整体组织、计划等进行合理的统筹和安排。在触发因素上,需要控制好认为因素和事态因素,人为因素很大程度上与对安全的管理控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在管理因素的触发上也形成了不同监督和检查形式。事态因素主要来自自然环境的干扰,主要由风速、湿度、压强、风速等。

1.2危险源的辨识

项目施工过程复杂,环境多变,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而且还会有一些人员防护工作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所以安全一直得不到良好的保证。在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的重点,常见的辨识方法主要如下:其一是经验判断法,一般是根据施工人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多年的施工经验、管理经验,对现场的一些危险源的危险程度进行识别,明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这种辨识方法是最为常用也是最为简便的辨识方法,不过由于施工人员经验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限制,可能会造成辨识的不全面性;其二是专家讨论法:为了弥补施工人员单方面的经验判断存在的不足,可以由专家结合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分析,与其他专家进行讨论,确定更加系统、安全可靠的辨识方法,让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更加准确。

2.危险源判别和评价

在危险源的判别和评价方法中,我们对于重大危险事故必须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消除,这就需要在评价方法和识别上做文章,通常危险源在分析上分为直观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而在这基础上又有着十分详细的划分。

2.1直观经验法

直观经验法也是经验法,其分析性质是以管理中所使用的规范,标准等做为危险源的判别和分析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常能够对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行直观的辨别,同时对危险源做出较高的评价,这种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但是一旦对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因素和信息不能进行直观判别时,就会使整个判别能力受到校正,同时这种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叫为严重,尤其是在施工人员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辨识方法会大打折扣,所以要想合理利用直观经验法,还要合理的施工计划和风险研究。而类比推断法,是直观经验法的一个分支,它是通过施工方法、施工环境、事故伤害等进行相关的数据监测,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中所面临的常见危险源,都在其控制范围内,而且就数据监测来说还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可以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类比推断来完成对整体风险的控制,使其具备极高的准确性。

2.2系统安全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是直接对常见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识别已经预测,它能够将可见风险源假想出来,所以适合工艺复杂、使用效率不高的工程项目,由于这种方法在管理上涉及范围很关,所以又衍生出事故树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子系统安全分析法、

交接面分析法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针对事故树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系统分析。

3.建筑施工中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3.1加大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力度

在对建筑项目现场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作为指导,在制度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在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做出辨识,对于可控的危险源,例如建筑材料的摆放问题、施工现场的警示标志等进行处理,对于一些不可控危险源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控制和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具体方法如下:其一制定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目标,对于每一种危险源发生之后的处理办法都要由明确的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案,其二对于机械设备的拆卸和搬运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人员需要有从业资格证明,保证设备的安全;其三在现场管理中严格控制高空抛物的行为,对于漏电现象要做好保护工作,同时要配备齐全施工人员的防护工具,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其四在施工现场现场对于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施工人员要加以控制和引导,通过控制施工人员的行为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其五在施工现场需要有一些预防工作,例如建筑消防工作,防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火灾,影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2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是施工现场的主力人员,也是在发生危险时最直接的受害者,所以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进行高空作业、电力作业、焊接作业等易发生危险的作业时,不能掉以轻心,佩戴好防护工具,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在施工人员中加强宣传工作,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安全施工对于施工过程的重要性和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安全问题大于一切,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安全知识培训,包括标准作业的知识和遇到突况的处理措施,同时对于危险源的辨识方法需要详细的教给施工人员,让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完成对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形象的看到施工过程中不注意安全的危害,时刻提醒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安全,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有无安全防护措施不作业的习惯,保证自身的安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所以建筑项目的管理工作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现场的危险源,做好辨识工作,同时对于一些可见危险源消灭在萌芽之中,加大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力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龚桂发. 建筑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防范对策[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428.

土建施工员范文3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网络环境

一、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未来图书馆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的必由之路

1.图书馆实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已成功地加入了WTO,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进行重新定位,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的与日激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于信息容量相对较大的每一图书馆来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况且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文献资源的浪费极为痛心。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文献资源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2.实行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用户的迫切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1.积极因素

(1)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Internet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及中国信息网的开通与互联,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Internet网成功地采用了TCP/IP(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采用的互交换技术,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任何计算机只要采用TCP/IP协议与因特网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通信,都有可能成为因特网的部分,进行大规模的网络互联,自由地选择利用各种网络服务,顺利地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2)部分国家或地区图书馆相继协议协作,不断推进着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的“开放”思想,在促进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不利因素

(1)管理体制的滞后制约着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体制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因素,起着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的作用。图书馆的管理决定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能力、规模、形式和效益,一个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规章制度、馆藏特色、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也极大地影响着其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中的水准。

(2)部分馆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理念的滞后也制约着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去伪存真,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以健康有序的全方位文献资源满足用户。

(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局限性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的一些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计算机及其配件市场比较混杂,升级换代频繁,给信息技术工作者的选择带来困难;通信线路传输速率低,尤其是在传递多媒体信息时更显能力不足。集成管理系统缺乏标准化,如在多平台技术方面,多数未采用C/S技术,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不支持字符终端;在网络功能上,多数未采用Z39.50协议、HyperLink技术。各级种类图书馆发展不平衡,有些图书馆还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如何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共建共享

1.建立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即将出台的我国《图书馆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须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须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2.规范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

我国图书馆界分成公共、科研、高校及工会等几个系统,管理松散,不利于未来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最好建立统一协调、条块分割、布局合理,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全国性文献资源管理职能机构,负责全国文献资源建设、布局、共享及优势互补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合理配置文献资源,对其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统一协调管理,对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与发展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

3.普及使用新技术

21世纪,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将由传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用户要求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跨地域)、任何时候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是文献资源真正共享的“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这就迫切需要各图书馆积极投入普及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所有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及其他广大科技人员应结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In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4.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第一,应建立一个全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第二,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参考文献:

[1]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土建施工员范文4

关键词:示范院校建设 图书馆 问题 对策 重新定位

一、图书馆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

1、服务方式略显陈旧

现在我院的图书馆仅限于遵循传统的运转方式在按部就班地借换图书和阅览杂志,服务方式略显陈旧,以等待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为主,没能够及时调整、创新和改变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吸引力对教职员工的服务远远不能够与学院的办学理念相适应。

2、功能偏简单

纵观各大学的图书馆,无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不能只是简单的图书借阅场所,还应该是师生技术知识研究、查阅获取信息、文化娱乐休闲的重要园地,是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备课教学的重要渠道,是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场地不够,图书摆放因拥挤而感觉不适

本来气派和宽敞的图书馆大楼由于加上了行政部门和院领导的临时办公室而变得活泼不足和严肃有余。在空间上也由于场地的限制,导致书架间距的狭窄感,过于满架的书籍也因拥挤而导致一种不适感和压抑感。

4、可利用资源较单一

图书馆可利用资源主要集中在纸版图书借阅和电子阅览室,可选择面较小,缺少一些多种形式的其他资料作为补充。

5、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不够

在现在网络化环境下,纸版图书杂志资源受到冲击,网络成为师生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应注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投资。

二、思路与对策

1、解放思想,改变思路,图书馆功能重新定位,建立人本型图书馆

以人为本,是示范院校图书馆发展最重要的理念,图书馆的管理是以图书馆馆员和读者为出发点,图书馆要为其提供一个优雅、宽松、舒适、安静、开放、便利的工作、学习空间;可将图书馆设计成庭院式,绿树花草点缀其中,馆内环境的光线、色彩、家具、装饰等设计都要考虑人的使用感受和审美需求,营造出特定的文化氛围和读书情结,让人们进入图书馆就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身心愉悦的享受工作、求知的乐趣。

因此建立集学习、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馆舍布局和管理模式成为必要,设立全开放、多层次、多功能、人性化服务区。比如,在图书馆基础设施方面,建立宽敞、舒适、明亮、自由和向上的场地环境。我院图书馆的圆弧形外型给人以气派和舒畅之感,可称得上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拾阶而上的二层大门是进入示范院校图书馆的入口,大厅的主要功能是宣传、咨询、引导、疏散等功能,因此在新布局设计上要宽敞明亮,标志明确,线路畅通,立体空间充裕,不能有压抑感。在显要位置设立电子宣传屏,通道旁摆放精致的向导牌等,帮助读者快速进入图书馆的利用通道,消除读者来到图书馆一脸茫然的表情。这里是“咨询”的第一站,在馆舍布局的每个区域都可以进行咨询。

2、扩大服务深度,建立信息化图书馆

(1)图书馆要为用户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实现检索结果显示于同一界面,将信息的关联性显示得全面、智能、简捷。

(2)资源的无障碍组织,馆藏资源必须能够按使用需求进行组织,可以无障碍地提供信息给用户。比如,网上读书,首先满足读者的在线搜索需要的图书,包括书目关键词等以及基于内容的全文检索,在线阅读各种文献,其次,可以任意翻页,放大,缩小,查找等操作,获得最新的图书方面的信息。

(3)多媒体视频音频点播服务

建立一套支持多人点播节目的视听系统,该资料可以购买已经制作好的,存储在服务器硬盘里,内容包括多媒体外语教学影片,教学课件实习演示系统,古典音乐欣赏,历史文化,世界经典影片等,该系统对网络设备及机器性能要求较高。包括视频点播VOD栏目各学术演讲,经典影片,科技,英语教学片等。音频点播栏目包括外语系音频资料的网上,古典音乐欣赏教室,语音教学教室等。

3、报告厅、艺术厅的充分利用

报告厅和艺术厅只作为学院会议厅有些浪费,先进优雅、干净舒适的视听环境完全可以成为教育、娱乐、休闲、宣传的主要场地。除了承接会议之外,两厅还可兼作其他。比如:

(1)成为职业技能多媒体资源演播放厅,播放与示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相关的,如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学生实习场景、实践性教学课堂情景、全国职业技能比赛、学院相关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先进的工艺和科学的方法其发展现状与成果……等等多媒体资源,拓展学生的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定期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等,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娱乐功能。

(3)也可播放文学、艺术、音乐名著等一些视频资料。当然,工作量增加导致的人员问题需另当别论。

4、创新服务方式

(1)最新文献资源展示

图书馆现有的新书展区就非常有吸引力,可以使读者了解最新的图书资料。但是在集中大批量采购新图书的一段时间,原来的新书架显得不够匹配,可再扩大一些。

(2)集中的办公区

图书馆办公区包括图书馆的情报咨询、业务、行政及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等,在新布局规划时,办公区尽量集中,便于读者需要时“一站式服务”以及部门间的随时沟通。

(3)重点建设专业文献资源展示利用区

我院的机电一体化、商务管理(家电)、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和软件技术等五个专业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服装设计和市场营销(啤酒)等两个专业被列入地方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图书馆可以针对这些重点专业建设进行充分的图书资料需求调研,确定重点专业建设中图书馆能够发挥作用的出发点和着重点,并尽力想法设法满足需求完成任务。

重点建设专业文献资源展示利用区内,展示区域按照主题导向在原来的基础重新划分布局,无论是图书、还是报纸或者期刊、光盘,等多种形式的文献只要是重点建设专业方面的文献资料,都在这个展示区中有序排列展示,甚至是数字资源,都可以通过这里的查询机所检索。

(4)从“展示”到“利用”的创新,建立开放型图书馆

土建施工员范文5

一、资源共享的含义

所谓资源共享,是指在成员中,能够有更多机会对资源进行分享与利用。文献资源共享就是拥有资源的人构建一种文献协作收藏机制,使文献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目标得以实现[1]。对高校图书馆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并对高校图书馆运行模式进行探索,不但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理念,而且也是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时代性要求,对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的策略

(一)加快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共建共享

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必须构建高校图书馆藏书与文献索引数据库,实现网络共享的图书馆全文数据库;构建实用性比较强的数据库,以此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以及读者服务;对数据库相关管理系统进行严格选择,通过对分布式数据库的采用,数据库平台一定要支持各操作系统与协议;标准化问题,不管是文摘数据库、书目索引数据库或者是全文数据库,都必须对格式标准化予以充分重视。

在建设高校图书资源数据库时,一定要先做相关可行性论证与调研,对优秀的高校图书馆构建数据库的经验教训进行吸取与总结。同时,协作协调当地高校图书馆,加强馆与馆之间的合作,确保特色图书馆数据库能够完整构建,以此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二)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现代化

图书资料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电子计算机,而且其数量要比传统载体图书资料信息大得多。通过计算机的方式对民族资料进行存贮,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多种检索途径,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各种资料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对其资料进行综合利用与研究[3]。

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更大的便利,应当充分使用“一站式”检索交互界面,将用户入口统一化,就可以避免在资源搜索过程中,用户需要多次登录的繁琐程序,用户在一次登陆后就应该实现对不同主题和类型各异的所有文献资源浏览的权利。将检索界面一体化,可以避免多个检索界面给用户带来的浏览不便,在一体化的检索界面下,读者能够在同一的检索界面上,检索到图书馆收录的所有中外电子资源[4]。防止多次更唤页面造成的用户心理厌烦。

(三)实现图书馆数据来源的多样化

利用RFID技术,可确保图书的自动借还、分拣,实时跟踪导航图书位置和信息[5]。以微博、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由于体现了开放、共享以及个性化的特点而深受用户的青睐。此外,人们经过认真研究语义网,促使信息发生新的革命,出现了新的知识技术。就在2009年,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联合多家科技网络机构成立了一个以Facebook风格为主的专业化社交网络平台――VIVO网络,能够开发数据语义Web。并且各个国家的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这个网络平台看到有关研究人员正是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然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同行取得联系,获得新发现或者创新[6]。只有努力实现图书馆数据来源的多样化,才能为资源共享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图书馆微服务平台

土建施工员范文6

【关键词】 食物中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调查

【Abstract】 Objective Confirmation of a kindergarten of Zhoukou city food poisoning causes, to strengthen collective canteen food safety recommendations.Methods Fiel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e suspected food, patient excreta and sampling for laboratory testing items.Results The incident is to point source exposure, a total of 230 cases, cases, no death case, case for children in the garden restaurant. Food preparation appliances detection of Shigella flexneri and fecal specimens of patients with pathogenic bacteria for the same type.Conclusion The incident was dining hall staff food processing operations by Shigella flexneri 4c pollution caused by dysentery outbreak caused by food poisoning class big level of emergency public health events.

【Key word】 Food poisoning 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 Epidemiology survey

2009年6月19日19时10分,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周口市某幼儿园电话报告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该事件系幼儿园食堂员工因食品加工操作环节由福氏志贺氏菌4c型污染造成痢疾暴发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类较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现场流行病学及卫生学调查

1.1.基本情况 周口市某幼儿园是一所面向社会的全日制综合型的幼儿教育机构,全园共有教职员工86人,开设19个教学班,在园儿童836人。园内设有食堂,为儿童提供午餐、加点、晚餐。食物中毒发生的当天及前二天,共有2337人次的儿童在园就餐。

1.2 流行病学特征

1.2.1 时间分布 6月19日14时40分发病的中一班某某某,男,4岁,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为首发病例。之后各班陆续出现相似症状病例,20日19时发病的大三班某某某,女,6岁,为末例病例。截止7月3日共报告食物中毒病例230例,无续发病例。

1.2.2 班级分布 19个班级均有病例。小一班13例,小二班13例,小三班16例,中一班11例,中二班16例,中三班9例,中四班12例,大一班22例,大二班15例,大三班23例,大四班11例,大五班15例,苹果班9例,桔子班5例,樱桃班3例,桃子班12例,西瓜班12例,草莓班6例,菠萝班7例。

1.2.3 人群分布 截止7月3日,共有230名儿童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教职工无发病,总体罹患率为24.95%,现住院病例21例,无死亡病例。230例病人中,男128例,女生102例,男:女1.25:1。3岁19例,4岁77例,5岁70例,6岁63例,7岁1例。

1.3 发病前72小时饮食史 该园为幼儿提供午餐、加点、晚餐。6月17日食谱:午餐为全家福(白菜、粉条、豆腐、肉)、米饭,加餐为甜瓜,晚餐为千层豆腐伴火腿、芝麻盐卷、绿豆小米粥。6月18日食谱:午餐为生汆牛肉丸、方馍,加餐为绿豆饼,晚餐为笋瓜炒肉丝、方馍、麦片粥。6月19日食谱:午餐为蒸

面条、稀饭,加餐为伊利酸奶,未就晚餐。

1.4 可疑食物、进食时间和发病时间 食品加工用具、餐具污染食物是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因素。6月18日共有786名儿童就餐,进餐时间为18日下午15时20分;6月19日中午共有768名儿童就餐,进餐时间为11时40分;首例病人发病时间为19日14时40分,最短潜伏期可能为1天。

1.5 卫生学调查 食堂的相关卫生情况为食堂内环境卫生一般。操作间配备冰箱、冰柜等冷藏设施及消毒柜1台,从业人员均持有健康证上岗。餐厅使用的水源有两处:一是市银龙自来水管网水,作为食用用水。另一是食堂专用自备井,作为洗涮餐饮具和各种操作台、清洁地面用水。所有食品原料均为定点供应。

2 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情况 230例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中体温

3 实验室检测 自6月19日至6月23日,共采集标本67份,检测阳性的22份,阳性率32.83%。其中采集病人粪便、呕吐物23份,16份检出福氏志贺氏菌,检出率69.56%。采集原料、食品、水和操作用具标本42份,6份样品检出福氏志贺氏菌,检出率14.28%。6份阳性标本是菜墩、菜刀、蒸饭盘、碗、餐盘、筷子,均为操作用具,检出的福氏志贺氏菌与病人粪便标本的致病菌为同一型别。

4 调查结果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GB 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省、市专家组判定本起食物中毒为幼儿园食堂员工因食品加工操作环节由福氏志贺氏菌4c型污染造成痢疾暴发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类较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 控制措施和效果 自6月19日某幼儿园首例中毒病例出现以来,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检测标本;同时采取环境消毒等控制措施,加强晨检,对所有儿童严密观察,认真登记,发现有症状的及时指导就诊;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幼儿园和儿童家长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截至2009年7月3日以来无新发病例,无二代病例出现,本次中毒事件已得到有效控制。 6 讨论与分析

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病特点:一是发病时间集中在6月19日至22日,为同一次暴露;二是症状类似,发病的儿童有发热,腹泻,腹痛和里急后重的症状,符合肠道疾病的特点;三是发病人员均为同一幼儿园的儿童,四是发病前儿童的食谱一致,五是在发病儿童的粪便标本和食堂操作用具检测到同一致病菌,即福氏志贺氏菌4c型。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组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采集标本的实验室结果,结合患者的单位、临床症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确认了本起食物中毒原因和事件性质及级别。该起痢疾暴发是由福氏志贺氏4c型引起的,在周口市尚属首次,在国内亦不多见。根据此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问题出在幼儿园食堂中餐饮从业人员未能严格遵守严格操作、餐具严格消毒和食品卫生生熟分开的原则所导致。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对从业人员和特别是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就餐单位加大监测力度,定期和不定期随机进行抽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让经营者树立守法经营的职业理念,确保饮食安全。今后发生类似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按照预案,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则,对同时暴露的人群设置发病组和对照组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尽快查明事件原因,迅速控制疫情,减少损失[3-5]。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S].2005-12-27.

[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EB/OL].gov.cn,2006-02-26,2008-09-13

[3]骆琼芳.一起高校学生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1,32(11):1384,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