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1

特邀撰稿教师: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小学 钱宏杰

快乐导航:

有人说“观察力是智慧之源”,这话很有道理。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观察身边人物的言行举止,并能用心分析观察结果,那么,我们的知识水平和习作能力必将提高很快。

写好观察日记,最主要的“秘诀”有四条:一是在确定好观察对象后认真地观察,这是用“眼”;二是真实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这是用“手”;三是观察过程中要将一些问题搞明白,这是用“脑”;四是要写出自己的体会,这就是用“心”。

要求:

最近,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按一定观察顺序,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

你可以抓住观察中的一个新发现,将它写具体、写生动;也可以在自己的观察日记中,选择几篇自己满意的日记,认真修改,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题目自己拟定。

凤仙花观察记

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小学四年级 茹许恩

前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每双眼睛里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要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那么,你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3月14日 星期六 天气阵雨

今天,天气预报说有阵雨,我觉得是播种的好日子。我精心挑选了几颗饱满的、没有破裂痕迹的凤仙花种子,再准备好了花盆和泥土。妈妈建议我在泥土里放些有机肥料。我想也有道理,这样可以让它有充足的养料,让花儿开得更艳。

我按照科学书上的方法,在放满土的花盆里按了几个小洞,再把挑选好的种子放进去,然后用泥土将小洞盖满,再慢慢地洒上水。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心里别提多高兴,当然我更高兴的是希望这几颗小宝贝早点发芽。

3月19日 星期六 天气阴

惊喜!惊喜!我的凤仙花出土了!

今天帮妈妈收好衣服,我突然发现期待许久的凤仙花破土而出了。凤仙花长出了第一对叶子!我无比开心。妈妈说:“这可不是真叶,是子叶。”我端详一番,发现这一对椭圆形的子叶边缘非常光滑,一点也不扎手。妈妈又说:“接下来长出来的每片叶子都会有小的锯齿。”我看着那0.5毫米长的子叶,仿佛看到了凤仙花长得很高的样子。

4月10日 星期五 天气多云

我每天都给凤仙花浇水并仔细观察着它的生长情况。这几天,我发现凤仙花的子叶开始凋谢,光荣地完成它的使命。而它的那些真叶不断长多、长大,茎也在不断长高。

特别奇怪的是,凤仙花的茎越接近泥土的部分颜色越深红,而往上,茎的颜色就变成浅绿色了。我查了一些资料,原来凤仙花的茎是输送给花瓣色素的,所以茎若是单纯的绿色,那么它会开白花;如果茎底部呈现红色,那么它会开粉色或玫红色的花,茎的底部红得越深,花的颜色也就越红。哈哈!植物还真有趣,没有这次观察,这样的科学知识还真不太容易得到呢!

4月25日 星期六 天气多云

凤仙花是开花植物。

今天中午,我上完兴趣班回来,意外发现摆在阳台上的凤仙花已经有几颗待放的花苞了。这些花苞“点缀”着绿叶,在微风的吹拂下,“红星”点点,它似乎要向世人宣布自己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即将到来,又似乎在感谢着我这么多天的辛勤照顾……看着,看着,我的整个小心脏都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

5月10日 星期日 天气多云

时间过得飞快,凤仙花已经开始结籽了。果实非常饱满,一个个挂在茎上,晃晃悠悠的。我用手轻轻地捏了一个,果实里面的籽就向四面八方蹦散,如此调皮的籽,还真吓我一跳。原来凤仙花还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别碰我”。看来,我收藏凤仙花籽时,得小心翼翼,才能“满载而归”。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2

关键词:习作教学 积淀 活动 体验

人教版新课标中对习作教学安排在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任务之后,所以很多教师常常是在单元即将结束时才开始关注习作,然后草草布置,再匆匆指导,结果往往达不到很好的习作效果,对提升学生习作水平也无明显的帮助。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应该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全盘考虑习作教学。

一、提前热身,做好积淀

当前的习作教学在习作前一天布置或从审题那一刻开始,显然有悖于学生习作规律。习作是生活的一种折光,对于一些体验,有的学生可能早已完成,只是潜伏在大脑深处需要设法唤醒;而更多的经历却可能是学生陌生的,需要在习作前经历一段时间的热身、接触、熟悉、甚至亲历,学生才可能有初步的积淀。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一项任务驱动,使不甚清晰的印象清晰起来,使不甚熟悉的领域有所涉猎,这时学生才可能有话可讲,有想法与人交流。所以,学生的习作应提前开始!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甚至在开学初就予以布置,让学生有足够的、充分的时间准备、实践。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向生活开放,向书本开放,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充分利用学习课文的积累和感受。比如指导编写童话时,引导孩子提前进入童话世界,布置孩子们充分阅读童话故事,进一步感受童话的情节、语言等特点。指导写小伙伴的作文,可提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同学或小伙伴,注意他们的言行细节,同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写人的文章和书籍,学写小动物的作文时可布置学生认真观察小动物,与小动物亲密相处,建立友情,甚至可以买来小动物亲自喂养,进行观察,积累鲜明的表象……正是有了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语言积累,孩子们的习作才会精彩纷呈,孩子们的童话世界才会如此神奇。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观察日记×则》为例,在进入本单元学习时,教师就应该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亲历观察过程。如建议学生培植蒜苗、种植大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也可以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随时做好观察记录:还可以在教室内种植一种植物,集体亲历观察。但此时学生的观察可能还很粗浅、缺少方法,针对学生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及时提示学生从本单元阅读篇目中汲取科学的观察方法,如作者观察爬山虎的脚是怎样抓住一点或几点连续观察、边观察边思考的?观察时怎样和想象结合?观察结果还要随时记录,等等,这就是从读学写。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在实践中运用,这一过程学生在真正亲历,本次观察日记才可能在学生原有的习作基础之上有所提升。

二、全面规划,丰富活动

既然一进入单元学习,习作活动已经开始,那就不能功利地把习作布置成一项任务到季节再“收割”,我们应做好全面规划,把单元习作策划成一次丰富的语文活动,让它成为本单元学习的丰富元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习作为例,本单元讲的都是科学家、艺术家或普通人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敬佩的人”在四年级学生头脑中可能有模糊的概念,但“为什么敬佩”“还有哪些人也值得敬佩”学生却并不见得非常明晰。怎样帮助学生再次叩响自己“敬佩的人”的门栓,或者再去探访一些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去对方家中小坐,从而架构并丰满自己的敬佩偶像呢?教师有必要和学生共同亲历一次丰富的语文活动。我们可以策划这样一组语文实践活动:

1.采访。采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敬佩他们?把“敬佩的人”具化,与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同时弱化学生习作的恐惧心理。身边的亲人都有“敬佩的人”,敬佩的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普通人,仔细观察、耐心寻访,伸手可及。

2.阅读。阅读单元篇目和同步阅读教材及精选的名人传记故事五则,把学生的视野拓宽,认识更多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人。在与更多心怀高远目标并不懈追求的人物对话时,学生内心会有所触动,相信本次主题阅读,对学生既是一次名人探访之旅,可能还会是一次有意义的人文洗礼和有力的价值观撼动。

3.探访。经历前期的活动之后,反观自我,我“敬佩的人”是谁,他有何值得我敬佩之处?目标锁定!若是目标就在身边可作进一步探访、观察,甚或采访了解他(她)的人,从而获得更多的讯息;若是在阅读中相识,那可继续阅读追踪,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他(她)的可敬之处。如此实践,“我敬佩的人”会站立在学生面前,丰满鲜活、生动可感。

4.分享。系列活动之后,学生心中“我敬佩的人”呼之欲出。及时安排交流分享,既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展示前期活动实践的收获,满足活动体验的愉悦;又了解伙伴“敬佩的人”,分享成果,拓宽视野;还便于教师了解学情,做好相应指导。

如此体验,学生经历的是听、说、读、写的全过程,到这里,习作前期的准备才算真正告一段落,接着要完成的才是习作的点拨、动笔、修改、讲评一系列活动。

三、利用资源,多种体验

如果把单元习作策划成一次丰富的语文活动,那么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可利用的资源就太丰富了,单从练笔的角度来考虑,学生就可能有多种形式的体验。还以“敬佩的人”为例,可作如下尝试:

1.调查报告。前期的“采访”是一次主题口语交际活动,有了充分的言语实践,学生从不同对象处获得了零散的讯息,但稍作整合就是一份内容充实的调查报告。如果此时鼓励学生动笔记录下来,既有材料、又有感受,学生并不觉得困难,会欣然动笔。

2.读后感。大量的阅读之后,许多可敬之人、可敬之事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选择其一记录下其人其事,如果能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这也是一次宝贵的练习机会。

3.素材筛选。目标锁定之后进行的是定向探访,此时关于敬佩的某一人,定会有大量的讯息进入学生视野,学生要做的是梳理事件,选取典型。这个筛选工作教师要从旁指导,我们可以以一名学生选取的众多事件为例,一一列出集体合作筛选,帮助学生明晰哪些是体现人物品质的典型事例,这是习作选材的有效训练,可有针对性的安排。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3

为了帮助丈夫走出抑郁症,十二年前我们关掉了在台北的补习班,带着不到两岁的女儿悦彤,把家搬到了海上。这段普通的漂泊之旅给了我意外的收获:丈夫摆脱了疾病,我们看到了世界,而悦彤,有了一段独一无二的成长经历。 与众不同的课堂

教育影响孩子一生。把悦彤一起带上船时,我们就严肃思考过如何教育她的问题。仅是挑教材我们就挑花了眼,而且开补习班和上早教课是两个概念。一直到出发前,我们才订下了美国卡尔弗特学校的函授课程、自学教材和教师手册。由此,我们一家三口开始了磕磕碰碰的学习之旅。

两个“老师”包揽了所有课程。丈夫江浩哲教德语和生物知识,我负责中英两门语言课和其他所有课程。课程安排也和学校大不一样:英语课霸占了整个上午,整整三小时里我只会和悦彤说英文;之后就是无拘无束的中文交流时间,我们说中文,写中文;期间再插入“德语课”:会用德文给她念故事、听儿歌,做习题。听上去很复杂,可其实就是变相地玩:不到三岁的孩子能学什么?游戏形式地听儿歌、讲故事和唱诗歌就好啦。

这所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也不存在假期。环境的特殊让我曾焦虑于“总有一天我们会回到陆上、让悦彤进入真正的学校,万一她跟不上怎么办”之类的问题,为此我做出规定:除了有事待办或晕船太厉害的日子,我们每天都要坚持学习。

可孩子小,玩耍是她的本能。在多次和我据理力争、说自己也有学习疲倦想多休息的时候,我终于决定给她放个长假: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都属于你自己啦。 跳出教材来授课

学校制度由我们说了算,渐渐地,教什么,我也不再满足于教师手册上面的文字。手册说:应该每早让悦彤唱美国国歌,向美国国旗敬礼,还要知道美国总统生平。这就是美国价值观的洗脑嘛,让悦彤的脑海里刻上这些东西对她没什么用,还不如给悦彤讲一些咱们中国经典故事。转念一想,讲老祖宗的故事似乎也是“洗脑”啊。

挑你自己喜欢的故事去读就好了,我对悦彤说。吸引她的故事才能让她养成自行阅读的习惯。

只是天天一个人上课,孩子也会寂寞的。教师手册上可没说像我们这样的“老师”,该如何传道授业解惑,于是悦彤怎么高兴,我们就怎么来。

一个人的课堂太单调?悦彤搬来一大堆洋娃娃当“同学”,让它们轮流“回答”问题;后来她还学会了分配任务:一部分娃娃负责回答正确答案,一部分就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差生。天天听父母讲中文故事、念德语儿歌也枯燥,我就买来记忆卡片和女儿玩游戏。

当然,中国人最擅长的题海战术,我们也小试过牛刀:江浩哲念完了故事,就会给女儿布置习题作业,理论结合实践嘛。 该去更多的“教室”啦

悦彤再长大些,自然课程里多了天文、地理、生物等内容,学习时间也增加了下午的两个小时。长年累月航行在大海中,大自然就是悦彤最好的教室。

自然课里有部分是通过观察月亮的盈亏判断航行时间。江浩哲先让女儿看天文书,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然后设置好夜晚观察月亮变化的时间,再结合悦彤自己画出的盈亏图来加深印象。观察世界各地不同的植物习性也是“作业”,每到一地,我们都会带悦彤看当地植物,一边讨论,一边加深她对书中知识的印象。

学习认知能力要培养,动手能力也要培养。有一天,悦彤突然问我:妈妈,我们驾驶的这艘船为什么能在海上自由前行呢?江浩哲显示出了德国人强大的动手能力,带着女儿一起制作了一艘模型船,画好简单的动力驱动图对她进行讲解。

如果不是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也许孩子就没有这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让悦彤兴致盎然。我们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期间,遇见了一群调皮的海狮,它们会爬上我们船上的夹板,还常在我们睡觉的时间里闹腾。江浩哲和我商量:亲爱的,这可是难得的自然课机会,我们能不能把海狮变成课件道具?

我们决定走进海狮们的老窝、和它们亲密接触。登上海狮生活的岛,悦彤却露出害怕的表情:站在自己的地盘里,她一点都不怕那几只频繁骚扰我们的动物,可面对密密麻麻的海狮群,她紧紧拉着爸爸的手不肯接近。

随着我们的航程越来越远,接触的动物越来越多,袋鼠、黑颈鹤甚至是白蚁,都成了悦彤的朋友。她还把所有的动物朋友都写进和画进自己的日志里――写日记、周记是我给她布置的长期作业。

一幅简易猎户座星座图,一轮橘色新月的简笔图画,加上一个英文单词“Red-tailed tropicbird”(红尾热带鸟),这也许是最简单的日记,却装进了悦彤眼里的整个世界。 社交这门课

人毕竟是社会动物,我们需要同伴。6岁以前,悦彤对自然的兴趣超过对同伴的需求,短暂相处后离开了也容易忘怀。可之后,我常常感受到她的寂寞。离开新加坡前往兰卡威的旅程中,她问我:“妈妈,我们每次离开一个地方,我的朋友就永远不见了。”她一脸无奈,看着仿佛不像一个童稚天真的小孩。

于是每当靠岸,我们都会寻找她的玩伴;遇到说相同语言的孩子,无论性别年龄,都会让他们认识。但肤色、文化的不同,让悦彤的社交课遇到不少挫折。一次在马达加斯加靠岸,女儿顺利和一群当地孩子打成一片,没过几天,她却和一位金发小女孩闹起了矛盾。小女孩一起玩涂色游戏,悦彤按照自己的长相,把图中人物的头发虺闪撕谏,“你不能把她涂成黑色!”她的玩伴尖叫起来,“黑色是肮脏的颜色。”

类似的事在其他地方也发生了。在查戈斯,我们结识了一些生活在当地的欧美家庭,大人们一起去购物、修理船只,孩子们则一起玩耍。没过几天,悦彤就告诉我:一个法国男孩拒绝和黑色或棕色皮肤的人交往,“说他们脏脏的。”种族歧视在孩子身上体现得如此明显,我吓了一跳。我开始引导悦彤远离用种族划分人群的观点,让她慢慢只和航海家庭里的孩子做朋友,因为相同的生活状态能让他们相处得更纯粹。 让我骄傲的成长

记得离开开普敦前,Johnson一家送了悦彤两本英文儿童百科。从开普敦到圣赫勒拿的十六天航程中,悦彤把一本书从头到尾看完了。一天浩哲看到海面上漂浮着一只紫色僧帽水母,八岁半的悦彤纠正爸爸说:“它不是水母。是群居的水螅!”然后她进船舱拿出百科全书翻给我们看。我惊异于她的阅读能力,觉得船上的图画已不再适合她,可是,船上根本没有适合她年龄的故事书。

回想起航时,我找出一本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当做悦彤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暑假作业。真到该小学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时候,面对这样的作业她开始很抗拒,我得边说边解释给她听;后来她自己勉强愿意自己读,不过还是需要我解说一下;最后,她欲罢不能,自己能将一系列成人科幻小说在空闲时间看完。

2013年,我们回到陆地,十岁的悦彤成为一名德国小学生。入学测试结束后,老师骄傲地告诉我:你的女儿很棒!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4

一、作业设计有趣味,有吸引力

兴趣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体现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设计的作业应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首先,作业要求的改变,使之吸引学生。如“组词”可以改为“找朋友”“最佳搭档”等,“扩句”就可以说是“添枝加叶”……这样的题目,学生感到新鲜,产生兴趣。其次,作业内容的设计,使之充满童趣。最后,作业评价的激励,使之激发兴趣。

二、作业设计个性化,发挥创造性

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他们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原则,呼唤个性的张扬。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提高。作业类型大致可分为:

1.收集性作业

时代在不断前进,信息在不断增多,所以我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就会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力度,布置一些“收集整理信息”类的作业,让学生看看报纸,听听新闻,每天进行交流。如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在课前预习时,我引导学生查阅徐悲鸿的生平,让学生初步感受徐悲鸿一生的勤奋。在课外延伸时,让学生查阅相关内容如他的奔马图,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徐悲鸿的崇高品质。

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得真实丰富的信息。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养成随时收集信息的习惯。观察一般分为有意观察和随意观察。有意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特定事物,如每天写“读写微博”时,学生就会主动去关注身边的小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观察身边植物的生长变化,留意天气变化,等等。随意观察,就是鼓励学生时时做个有心人,处处留心,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或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着眼观察、动笔记录、用心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联想想象类作业

有了想象才会有创造,从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培养新世纪创造性人才。在教育教学中,捕捉各种资源进行延伸、拓展,这有助于升华主题,便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理解课文后,让他们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借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

3.绘画性作业

“画日记”,就是在日记中既有简短的文字,又有和日记内容相配的图画,图文并茂;画插图,就是认真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课文画一幅或一组插图。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重视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舞台就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我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所以在设计语文作业时,经常联系生活,提供机会给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能力,掌握方法,在活动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开放学生的思维,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大胆求索,联系生活,勇于实践;让学生画出心中的梦,让学生用双手制作出自己的设想,让学生做试验、做模型,让学生做不用纸笔的家庭作业。如“三八妇女节”期间,可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全国助残日”期间,可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残疾人一封信”,要求看谁做得真诚又有创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社会中实践,习得知识。

四、作业设计梯度化,体现开放性

学生受智力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家庭生活环境的局限,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学生的作业不能统一布置、一致要求。这就提醒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梯度设计作业,作业含有共性基础性的部分,再设计一部分有难度的作业,最后加上提升拓展高难度的作业,这样能调动每个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我在设计作业时,常常多设计几个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来选择其中几项,这样既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潜能。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5

眼下,教育的功利主义让为师者深感痛心:孩子被禁锢在教室里、课本中,做着没完没了的试题,鲜活的生命不能自由的呼吸,个性得不到自然的生长,想象力受到极大的压抑。那么,如何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书本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打开通向生活世界的大门?恰逢美国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在中国流行,雷夫开发出的一系列特色教程让笔者眼前一亮,雷夫给予孩子的不是僵死的知识,而是活生生的世界,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课程让孩子们得到了全面发展,走向了成功。笔者认为,这与学校组建的学生社团活动有异曲同工之效。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更渴求丰富的文化生活、宽广的知识视野、交往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学生社团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感受更多的智慧、情感以及快乐。

一、兴趣为本,阶梯设计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此言当是真理,每当社团活动日,上课铃声还未响起,“兴趣啦,兴趣啦!”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学生带着满满的期待与兴奋,纷纷朝自己的社团奔去,此情此景,作为教师,有谁不欢欣鼓舞呢?在各种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兴起的当下,急功近利的家长们盲目跟风,可以说,大多数孩子是被“兴趣”了的,而学校组建的社团活动完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项目。首先按照学生的兴趣类别划分为艺术、手工、体育、益智、学科拓展五个大类,30多个社团,并分布到一至六年级中供学生选择;然后学校采用了“阶梯性设计”来满足各个学段学生的兴趣需要。比如,“手工制作”是深受许学生喜欢的一个门类,但是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不同,因而设计出适合一二年级学生的“布艺剪贴”社,三四年级学生的“多维拼贴”社,五六年级学生的“十字绣”社。最后由学生自主选择报名,每周集中安排社团活动。因为一切源于学生的兴趣,再加上科学合理的阶梯设计,不同学段学生的兴趣需要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所以每个社团活动日学生都显得无比快乐。

二、活动引领,对接课堂

社团活动搞得好,可以对第一课堂的学习起到延伸、补充、发展的教育效能。但如果社团活动带给学生的仍然是冰冷的符号、机械的数字、抽象的图形、干巴巴的文字,即便学生有再浓的兴趣也会消失殆尽。因此,学校的每个社团都应以活动为引领,实现与第一课堂的无缝对接。在写作社团,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赶不尽,杀不绝,教师费尽心思挑出来的错别字下次“涛声依旧”。于是,一次作文讲评前的“捉虫活动”便诞生了:首先是“文字体检”。组内成员轮流交换作文本,用红笔为同伴的作文进行“分科体检”,把错别字分类别填入“错别字医院”的表格内;其次是“集体会诊”。学生用粉笔把“病虫”按照同音别字、形近别字、缺笔少画、画蛇添足四种错误类型分别安置在黑板的“病床”上,学生纷纷献计献策,共同分析错误原因;最后是“错误诊疗”。黑板上那些可怜的“病号”等待“医生”给他们开药治疗,学生每纠正一个错字,就能得到相应的加分奖励。这样的活动因有了情境,有了体验,自然印象深刻,在有效减少了错别字的同时,学生更加热爱写作。无独有偶,在英语社团里,更是有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排练英语经典、搞笑话剧;进行英语辩论赛、演讲赛、朗诵赛、趣味知识竞赛;编办英语手抄报,等等。在各项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做到了对英语课堂的有效补充。

三、展示个性,活跃校园

学校多元且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个性有了展示的舞台,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你看,操场上,舞蹈组的姑娘们正伴随着舒缓的音乐练习芭蕾手位;武术组的小子们正在气沉丹田;而田径社团的孩子们顶着烈日奋力起跑!教室里,马老师拿着象棋子,面对着一群低年级孩子,楚河汉界,一一道来;美术组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画着素描;书法社团资深的书法老师认真而严谨地教学生如何起笔、运笔、顿笔、收笔。咦,那里一群孩子低着头在花园里找什么呢?哦,原来是绘本阅读组的一年级小朋友,他们上了绘本课《蚯蚓的日记》后,每个人要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同时要制作一本题目为《××的日记》的简易绘本。你听,合唱社团的孩子们正在高歌一曲:“我们欢乐的笑脸,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我们清脆的歌声,比那百灵鸟还要婉转……”。竖琴组的成员们正在动情地吹奏那首经典童谣《满天星》;这是学校举办的经典诵读比赛,葵花丛中,红星照耀之下,孩子们诵读完气势磅礴的《少年中国说》,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整个校园沸腾了一般!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全面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6

一、知――在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渗透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直接涉及环境,这些都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载体,通过科学知识教学,我们可以巧妙地传播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现在的环境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等等,在认知上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

1.结合教材,超出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教材的编写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所以教材中的例子是具有普遍性的,教师要用好教材;然而,孩子们拥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及生活经验,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超出教材且又能更好地为教材服务的信息也是很有必要。

例如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一课中,看到地球上的水域分布图时,很多孩子都感觉地球上水很多,没有意识到海水是无法直接使用的,于是接下来我通过统计图引导孩子们比较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此时孩子们都惊叹原来我们可用的淡水资源太有限了,在此基础上,我又上网搜索了各个国家可用的淡水总量和人均淡水总量的统计图表,以及近些年可用淡水量的趋势图,带着学生分析得出我国人均淡水量非常有限,而且近些年还在不断减少。此时,再来探讨我们周围污染水、浪费水的现象,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因为在认知上,他们明白了我们可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浪费水、污染水的行为更会使得淡水资源日益匮乏。

2.结合生活,联系实际

环境教育若只是教室里的知识传递,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感触,并且环境问题很多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在环境教育时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例如教学三年级《纸》这一课,孩子们虽然知道纸的原料是树木,要节约用纸减少树木消耗,但感触并不深,因为他们并不确切知道制作纸张对树木的消耗程度,更不知道生产纸张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废水。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切入点,先带领学生调查一天所用的纸张数量,接着视频展示纸张的制作过程,然后提供相应资料,让他们算这样一笔账:如果生产一吨纸要消耗多少木材,这些木材成长需多少年?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多少废水?算清了这笔账,孩子们在认知上能切实了解到浪费纸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会自发地爱惜纸张,甚至提醒家里人、身边人也一起节约用纸。

二、情――在科学探究中感受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也是科学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因为亲自动手能让学生在情感上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把科学探究活动与加强环保意识结合起来,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有关环保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三年级下册《土壤的保护》一课,学生动手进行对比实验,比较有植被的土壤和无植被的土壤的蓄水能力,发现有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较好,再结合一些草丰林茂或寸草难生的图片,学生不仅明白植被对于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性,更通过实验有直观的情感体会。等到六年级学习到酸碱物质的时候,还可以再补充一个酸、碱性物质对土壤的影响的对比实验,更丰富学生对如何保护土壤的认识。

此外,在实验课上,很多细节都能渗透环保意识的教。例如寻找有生命物体的观察活动中,提醒孩子们要爱护动、植物;探究各种材料性质实验前耐心讲解实验方法,提高实验完成度,减少材料浪费;还有每一次实验结束后,由学生自己整理实验材料,实验产生的垃圾按要求处理等等,在这些细节中,培养学生环保的习惯。

三、意――在长期探究中坚持

孩子的可塑性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纠正他们的行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能让他们将@样的行为保持下去养成一种习惯。在科学上,有些探究活动是长期性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活动锻炼孩子环保的意志力。

例如四年级下册《养蚕》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养蚕,了解这个小生命的身体结构、生命过程和生活习性等,也锻炼自己的观察、记录等能力,刚开始,我相信孩子们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研究如何喂养,如何让它们更健康地成长,但我们教师要做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定期让孩子汇报养蚕的状况,不断地督促他们坚持照顾好这些小生命,懂得生命的不易。

四、行――在课外实践中提升

对于孩子的环保教育仅仅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后在更多实践活动中提升。因此,如何利用课后的时间和资源,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习惯的活动也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环境进行教育,开展家校互动共同建设,甚至还可以利用一些环保节日开展主题活动等等。

例如,建立一个校园种植区,按班级或年级划分,建立种植小组栽种花草树木,并由孩子们自己照顾种下的植物,写种植日记;又如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每月家庭用水量统计、生活垃圾分类放等,不仅增进孩子与家长的亲情,也能在活动中丰富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另外每当一些环保节日来临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展板、板报进行宣传,开展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