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幼儿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甘肃幼儿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甘肃幼儿园

甘肃幼儿园范文1

关键词:民间艺术;幼儿;操作能力;材料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民间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在幼儿时期开展民间艺术启蒙教育,从小接触经典的民间艺术,是帮助幼儿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有文化根基的社会人的需要,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及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而且有助于幼儿民族意识与情感的激发,对其终身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从幼儿的发展看民间艺术教育的开展是必要的。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幼儿生命成长的重要动力。

通过《甘肃民间手工艺术在幼儿园的继承与创新》课题的研究,在各班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开放的、丰富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创设各具特色、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手工艺术活动区,让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剪、编、撕、贴、捏、塑、编织、绘画、涂色、渲染、缝绣、缠绕等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所选材料基本上为当地资源,就地取材,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通过画、剪、贴等方法,任其所能,幼儿会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尽情的享受民间艺术美的熏陶,同时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通过民间手工艺术活动的开展,让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步成熟起来。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和指导:

一、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不论是进行平面手工活动还是立体手工活动,首先引导幼儿了解和认识制作工具的特征及用途,并学习其使用方法。只有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去。所以,在制作手工时,可让幼儿先思考,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如:泥塑活动,泥土看似朴实无华,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玩泥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在揉、捏、拍、打中展现自己心中的世界、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试试、玩玩、捏捏、学学的操作过程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精彩作品。我们首先投放了一些色彩鲜艳的面泥,让幼儿进行捏、玩,并提供一些辅助用具,如:牙签、瓶盖、滚子、塑料小刀等,让幼儿进行雕、刻、切,通过经常的练习,幼儿精细动作得到发展,捏出来的东西也更加精细。

画葫芦。幼儿以往都是在平面上画画,比较容易掌握,而在葫芦上画画,就难多了,葫芦是一个立体的面,又圆又光,一开始,幼儿觉得画起来很难,画线时线条很难控制,但在老师的多次指导和经常的练习,幼儿逐步掌握了在葫芦上绘画的方法,兴趣也提高了。

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开始只会剪一些大小不均的洞洞、方块、三角,在教师向幼儿传授了如何折叠纸张剪贴窗花的技法后,幼儿在经常的练习后,剪出来的窗花越来越漂亮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折叠的层数越多,剪出来的效果越好。他们举一反三,越折越精,越剪越好,兴趣也越来越高。在掌握了一系列剪纸的基本技法后,我们开始让幼儿练习构图能力,练习的过程仍然是从调动幼儿兴趣入手。老师按照幼儿的能力,分别提供有图形、不完全图形和没有图形的三种形式,幼儿自己购完图后,剪贴出来,为幼儿创造性剪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例如:当幼儿学习装饰鞋垫,幼儿看到鞋垫的样子和平时画画纸张的形状有所不同,那么在画画时就要有所改变,先从周围一圈装饰出花边,再画中间,同时还要注意一双鞋垫图案要对称,也可让幼儿进行拓样装饰,这就增加了难度,教师积极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组成一幅幅漂亮的画面,装饰完后,幼儿再把一双鞋垫剪下来,练习配对。使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三、将幼儿的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

甘肃幼儿园范文2

一、强化政府职责,将学前教育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学前教育发展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的主导性得以充分体现。各级政府都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专门成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组,确保计划顺利有效实施。全省进一步实行政府统筹协调、地方分级办园、部门分工负责、教育归口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建设《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多地成立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全面、专业的指导与服务。通过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13年,甘肃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出台《甘肃省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实施方案》,主要从政府职责、经费投入、园所建设、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发展水平等6个方面进行评估。对督促地方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发展学前教育职责,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助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扩大教育资源,初步缓解“入园难”问题

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总目标是:到2013年全省新建、改(扩)建1000所幼儿园,新增幼儿入园园位27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45%。为实现这一目标,从2011年起,甘肃省开始启动学前教育幼儿园改造建设工程项目,集中建设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幼儿教育服务体系。截至2013年,全省在园幼儿为54.98万名,比2010年增加16.25万名,增幅达29.5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66.15%,比2010年提高26.4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入园难”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初步缓解。

三、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甘肃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量呈明显增长趋势,三年累计投入28.6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6亿元,省级财政投入2.54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0.15亿元;农村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从2010年的37.83%增长到2013年的65.27%;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共计5.5亿元。三年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迅速增加,专项经费逐年增长,实现财政投入以地方为主、省级为辅、中央支持的结构转变,并逐步达到向发展缓慢的农村地区倾斜的目标。

全省全面开展贫困家庭子女入园收费减免、补助工作,已拟定出台《关于开展甘肃省学前一年教育资助的实施意见》,资助对象为孤儿和残疾幼儿;父母双残或单残、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生活困难的幼儿;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和警察的幼儿。

四、加强规范力度,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2013年甘肃省教育厅颁布《甘肃省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级政府应统筹规划学前教育,把民办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办园或捐资助园,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民办幼儿园向公益性、普惠性的方向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激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

五、拓宽补充渠道,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2012年,甘肃省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按标准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补足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优先补充农村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的同时,确保教师队伍的有效补充、师生比的合理配置,是推动我省学前教育协调发展主要力量。

六、加强培养培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甘肃省拥有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院校,如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均根据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增加了学前教育的招生计划,扩大了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在办好现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全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增设学前教育专业,从源头上促进全省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的逐步完善。

甘肃幼儿园范文3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要从儿童抓起。学龄前儿童教育对于后继的小学教育甚至中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发展惠及所有适龄幼儿的学龄前教育事业,对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广大农村的学龄前儿童教育严重滞后,呈现出了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甘肃省人口绝大部分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学龄前教育是提高甘肃省学龄前教育整体质量的重中之重。

一、甘肃省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现状调查

由于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甘肃省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严重滞后,呈现出了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项目组先后走访了甘肃省妇联、庆阳市妇联、合作市妇联、临夏市妇联。同时对庆阳市镇原县、民勤县双次科乡、康乐县莲麓镇以及临潭县王旗乡等乡镇的116个行政村进行了抽样调查,其结果确实令人堪忧。在调查的116个行政村中,只有7所幼儿园,幼儿园数量占6%。镇原县临泾乡、太平乡、开边乡等三个乡镇抽样调查的76个行政村中只有4所幼儿园,幼儿园数量占5.3%,16所小学有学前教育班,占21%;民勤县双次科乡13个行政村有1所幼儿园,占0.77%,临潭县王旗乡15个行政村有1所幼儿园,占0.66%,康乐县莲麓镇共有12个行政村,在镇政府所在地仅有1所私立幼儿园(属无牌经营),占0.83%,幼儿园里有2位老师,均未受过幼儿专业教育。在调查中发现,一个乡镇只有1所幼儿园的大都在乡镇所在地,而且多数为私立,偏远一点的农村根本就没有,幼儿园的教师大多数没有受过幼儿专业教育。

二、甘肃省农村学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比较城镇同龄儿童的学前教育情况而言,甘肃省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家长对儿童学龄前教育的认可度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其对教育的认可会越高,也会更加注重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甘肃省农村1774万人口中,初高中文化普及率都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中夫妻二人,文化水平均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程度。他们的目标只是让小孩吃好、穿好、玩好,不要惹事生非就行。这种文化水平现状直接影响并制约着他们对下一代的学龄前教育观念。加上居住较为分散、偏僻,甚至有些村庄去学校要经沟壑纵深、山高路远的羊肠小道,许多家长觉得送小孩上幼儿园或学前班非常不便,不太放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龄前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

(二)农村家长不愿支付儿童学龄前教育费用目前,在我国学龄前儿童教育还未纳入到义务教育的体制内,学龄前儿童接受学龄前教育的费用需由家庭负担。在甘肃农村,3—6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一般生活在祖孙几代的多人口家庭中,父母和爷爷奶奶均有时间和能力照顾、抚养,他们在育儿中考虑更多的是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体健康,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在幼儿阶段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启萌教育。在甘肃省农村中,一个孩子每个月的托儿费大约在几十元左右,很多农村家庭不愿将孩子送入到正规的学龄前教育机构,认为这是一笔可以节省的费用,不想花冤枉钱。所以家庭经济状况也会作用到家长的教育观念上,影响其对教育的看法,使农村儿童的教育缺少了学龄前的教育。

(三)学龄前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不够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由于在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将子女带进城里生活、学习,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据甘肃省妇联的统计,甘肃省农村有留守儿童67.7万人,其中学龄前儿童17.9万人,占26.4%。家庭是儿童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他们认知能力和性格发育、社会行为的获得,取决于家庭教育,学龄前儿童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而这部分孩子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一般都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照顾,因此无法进入正规的学龄前教育机构,或者是因为和父母共同生活在异地而很难进入当地的正规学龄前教育机构,所以大部分学龄前留守儿童都处在了学龄前教育的夹缝之中,无论是在思想道德教育、品质性格塑造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当前甘肃省农村儿童的学龄前教育场所很少,在调查中发现,现有的幼儿园大多数都是私立的各种小型托儿所、幼儿班,师资力量非常匮乏,大部分是没有考上高中或大学的,甚至还有三四十岁的农村家庭妇女,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受过系统的职前专业训练,加上在职培训机会又少,所以合格率极低。有的只是看管好孩子,使其不发生意外而已,更谈不上教学。能上课的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也教育观念陈旧,教学经验不足,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也十分简陋,一个农家小院、十几张小桌、几个塑料玩具、几本小人书、几张动画片光盘就是农村孩子们对童年时光的全部回忆,而卫生、安全设备就更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水平,这样的师资教育资源对正在成长发育、迫切渴求感知外界事物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对家长而言,也是不能够让孩子放心入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社会对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关注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的教育引起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的重视。但他们更重视的是孩子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对孩子的学龄前教育很少有人重视,多数父母在孩子上小学以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等隔代监护人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理念比较陈旧,在教养方式上大多溺爱或是放任自流。农村儿童的学龄前教育还没有受到其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从而在农村中无法营造学龄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导致农村学龄前教育十几年如一日,进展缓慢。

(六)国家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缺乏统一标准为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教育部在2001年的时候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部用以专门指导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法律法规,法律上的“真空”使得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儿童应该在什么时候进入幼儿园,接受学龄前教育、接受何种科目的学龄前教育以及学龄前教育应分几个阶段等问题,在当前都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也缺乏一定的指导参考,对于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的农村而言,难免使家长产生受不受学龄前教育都行,接受好的教育和一般的没有差别的想法。

三、解决甘肃省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对策建议

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步,是孩子体验集体生活、树立人生品格的开端,是九年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至关重要。要想改变甘肃省当前农村儿童学龄前教育现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搞“一刀切”的方式,密切关注、不断尝试、符合实际才是可行之道。

(一)加强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集体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良好的学龄前教育不但可以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习知识,同时也能让他们从小就树立高尚的心灵,在人生的征程中树立正确的目标,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在社会上进一步宣传学龄前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努力营造重视农村学龄前教育的社会氛围,立足农村实际,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让广大的农村幼教干部、学龄前儿童教师及学龄前儿童家长改变原有的态度和观念,端正对学龄前教育重要价值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农村学龄前教育的发展。使家长了解、支持、重视学龄前教育,从而主动与教师密切合作,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只有当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学龄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农村学龄前教育才能成为农村群众自己的事业得以长足发展。

(二)加强农村家庭教育,推进农村家园合作由于甘肃省广大农村地处偏僻,家长们受传统观念束缚,加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等因素,导致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观念,重教育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学龄前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它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对农村学龄前儿童而言,在家的时间要长于在园的时间,家庭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政府不但要关注学龄前儿童还要关注学龄前儿童家长,采取多种形式来增强家长的参与意识、教育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要让儿童更好、更充分地接受教育,就必须充分利用家长这个教育资源,让家长通过有限的参与掌握更好的育儿方法。良好的家园关系不仅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包括教师、家长自身的提高。儿童的发展,又以成人的提高为基础。“良好的家园关系不仅是密切儿童———教师———家长之间关系的纽带,而且还可以带动和促进三者的共同成长和提高。”如果教师能够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那么教师对学龄前教育的成效就能够得以强化和巩固。

(三)不断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学条件要充分调动学龄前儿童在学前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不断完善办班条件,创设有利于学龄前儿童发展的环境。首先学前班最好是独门独院,以减少小学的干扰。其次要特别注意玩具教具的配备,室外要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要有种植园地;室内要有幼儿读物、各种玩具、录音机及电子琴等。应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教具玩具。在甘肃农村,天然材料取之不尽,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就能使孩子们在玩中看看、摸摸、听听、说说、做做、想想,在玩中得到教育。

甘肃幼儿园范文4

某具有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是女生,在教育实习阶段,她们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大学生和幼儿园教师。这是她们第一次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她们缺乏社会经验,却要与幼儿园领导、同事、家长、幼儿等对象展开交往,难免出现初入职的焦虑、迷茫、浮躁、困惑等社会不适应。下文以该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年级女生为例,分析与思考班导师引导教育实习的策略:

(一)就业指导———帮助选择优质幼儿园

幼儿园的环境相对比较单纯,可以为教育实习生提供迈向社会的过渡缓冲期,帮助其成熟心智进而增强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能力。大型民办幼儿园大多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团队,而省级示范幼儿园都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中教育实习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能力也能提升较快。班导师推荐两位教育实习生到九江早期教育学校(幼儿园)就业。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是1997年创办的一所大型民办省级示范幼儿园,生源充足,管理规范,提供实习津贴,免费提供食宿。两位教育实习生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一个互助团队,遇到困难能相互商量、照应,共同度过就业适应期。艳艳是这两位实习生中的一位,曾在教育实习之前找到班导师要求给予指导。到这所幼儿园实习后,艳艳给班导师的短信中写道:“真的很感谢老师推荐到早期教育学校实习,感谢老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实践了很多。在教师技能比赛中,我的说课尝试用PPT演示,还担任了主持人。任何一种尝试对于我来说都是学习和成长,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扩充。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让老师失望。”在这里,班导师帮助实习生选择优质幼儿园就业,为实习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二)基层面对面———走近实习生和园长班导师需要

走向基层、走进幼儿园、走近实习生,需要了解实习生在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能让实习生觉得亲切、温暖,而且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班导师还与九江早期教育学校的园长进行深度交流,园长对两位教育实习生的评价很高,认为她们工作态度好、有激情、专业能力强。园长还特别表扬了艳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九江早期教育学校春季教学是正月初五开学,正月初二艳艳就离开甘肃老家回到单位工作,责任心很强。园长感谢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为幼儿园输送了两位优秀实习生,希望今后能推荐更多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走基层活动也是班导师全面了解幼儿园的良好契机。2011级有两位教育实习生应聘到一所新园———未来星幼儿园。班导师赴未来星幼儿园对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举办者的身份背景、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的资质等方面进行考察,确保教育实习生的实习单位能持续发展,实习生有安全保障。班导师与未来星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园长反映了实习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上班时间吃零食、迟到、认为幼儿园管理苛刻、小题大做等组织纪律不严、生活不严谨、对自身要求不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班导师要正视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实习生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三)教研指导———引导实习生进行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专业能力有如下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要求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2]班导师应积极引导实习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教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的教研兴趣、教研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如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开展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班导师积极鼓励教育实习生参加活动,并对实习生撰写的幼教文章给予修改。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实习生英英的幼教论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激发了所有教育实习生的教研热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开展的幼教论文、教育案例、观察笔记征集活动中,所有实习生都积极参赛,实习生写作和分析问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管理指导———关注实习生群体动态

班导师要关注教育实习生群体动态,应利用邮件、短信、QQ群等信息平台,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实习生交流思想,帮助她们排解心理压力,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如实习生媛媛和兰兰处于单亲、低保家庭,家庭结构不健全,经济拮据。班导师积极为媛媛和兰兰提供了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的信息,并帮助她们准备申请材料,使她们成功申请到补贴。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低收入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也使她们因为班导师的悉心关怀而备感温暖。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参加了普通话考试,班导师了解到,江西省对幼儿园教师资格普通话条件的认定是达到二级乙等即可,而上海、甘肃嘉峪关市等地要求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甲等。为此,班导师便建议部分实习生(普通话二级乙等)在教育实习期再次参加普通话考试,改变普通话等级。在班导师的指导下,班级44位学生中有32人取得了二级甲等普通话等级证书。了解到江西、福建、甘肃等地2014年届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后,班导师结合岗位计划、岗位条件,实习生的年龄、户籍、个人能力综合考量等情况,为实习生提供报考岗位、招聘考试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实习生有效复习、积极应考。

二、总结

甘肃幼儿园范文5

>> 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探析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对策思考 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析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西部地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刍议 有关发展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若干思考 浅析台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启示 黄石市农村地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登陆时间:2012-11-30.

[3]J县教育局. J县2011-2012学年初各幼儿园分园年报数据统计表. 2011-10

[4]J县人民政府. J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决定. J教发[2012]85号.

[5]J县教育网. J县幼儿入园不再难[EB/OL]. http:///index/content?id=893,登陆时间:2012-12-01.

[6]J县教育局. J县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建设规划(2011-2013).

[8]J县教育局.关于2011年民办幼儿园评估情况的通报. J教发[2011]217号.

[7]J县教育局. J县关于加快全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决定. J教发[2012]85号.

[9]J县教育局.关于2011年民办幼儿园评估情况的通报. J教发[2011]217号.

[10]田景正. 我国地方学前教育的现有基础与发展定位——基于对12个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文本的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12,(8).

甘肃幼儿园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 文化建设 思考

一、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定位

余秋雨认为,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造集体人格。由此可见,学校文化就是引导师生形成良好的集体人格、群体性格,让群体的良好性格品质和心理品质成为约束学校成员言行的指南。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文化建设。幼儿园文化建设面对的是3―6周岁的幼儿,幼儿园的文化建设要以办园治学理念为核心,要以“一切为了幼儿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要以“健康、活泼、文明、向上”为目标,构建幼儿园文化,引领幼儿园发展方向,规范组织行为,指导保教实践,定位师表形象。幼儿园每一位教职员工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育园所文化的责任,努力地维护它、传递它、发扬它,在集体共同分享的文化之中朝着共同的愿景,实现幼儿、教师、幼儿园最优化的发展。所以幼儿园文化建设要以发展师幼主体性、提升师幼的生命价值为主线,探索出一条内外开放,教师、家长、幼儿多元互动的幼儿园文化建设之路。

二、幼儿园文化建设要理清的关系

一是理清文化的传承、积淀与创新的关系。幼儿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重在传承、积淀和创新。传承不是守旧,而是一手牵着历史,一手牵着发展的现实,面对未来,在幼儿园发展的长河里披沙沥金,把幼儿园文化的精髓部分积淀下来。幼儿园文化必须不断创新,没有创新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但是创新的目的不是独树一帜,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刷新和粉饰,而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从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幼儿发展成长的角度出发,把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优秀文化增加进来,为幼儿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是理清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的形式会使内容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不是不要形式,而是应把握好文化建设的目标与重点。不能用设计形式来体现文化,而是要围绕文化建设目标来设计表现形式,也就是要围绕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培养目标、保育规程来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再用具体的表现形式来实现文化建设的目标。如果过分强调表现文化的花样性和表面性,但没有具体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它只是一个建筑,一个图案或一种摆设装饰而已,如只注重文本化,不能和实际相结合,那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正成为规范幼儿的行动力量,是没有灵魂的;如只注重标语化,满墙的标语口号是琳琅满目,但这些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标语口号,并没有成为幼儿的自觉追求。所以不注重文化的内涵体现,就会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偏离正轨。

三是理清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关系。显性文化就是在校园里能看到的文化,如贴在墙上的、刻在物上的、摆在面上的、能耳闻目睹的具有感知的文化。这些文化体现在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及装饰上,如树木的种植和绿地的设计,静物的摆放和标语的张贴等文化元素的介入。这些显性文化具体直观地传递着文化的信息,对幼儿园的每一个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隐性文化包含着幼儿园全体成员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公共意识,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却能切实感知,是集体内成员的心理契约,是一种隐性的力量,它能规范全体成员的言行朝向组织的共同目标。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互为表里,显性文化是表,隐性文化是本,所以幼儿园文化建设要标本兼治,而幼儿园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本,隐性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魂,是推动幼儿园发展的潜在力量。

三、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文化的导向、规范、激励、凝聚作用,使幼儿园成为教职员工快乐进步的精神家园,成为幼儿和谐发展的乐园。为此幼儿园文化就要从营造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进行。

(一)创造健康优美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以物质为载体,传递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和价值追求,是幼儿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证。幼儿园的物质文化要通过对室内外环境的创设来实现。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怎样的环境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幼儿自我表现的舞台,也是幼儿感知信息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环境的创设直接关系着幼儿主体性方面的发展。幼儿每天都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快乐生活。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

幼儿园精神文化是指教师和幼儿的精神面貌、思想行为、艺术风尚及道德行为习惯。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根本,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特别体现在办园的理念、办园的思想和“三风”建设上。

(三)建立严格规范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制度是幼儿园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是教师和幼儿必须遵守的规范,制度约束下的管理是有序的,在贯彻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外部规范逐步内化为自觉责任意识,并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创新开展工作。

(四)养成良好的行为文化

有了丰富的物质文化,有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和规范可行的制度文化,最终就要转化成师生的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行为的表现,只有把办园理念和思想用文化的形式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才是文化,才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