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员转正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业单位人员转正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个人总结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个人总结范文1

一、发展人事制度的指导思想

人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经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批准或者授权指定的人才服务机构,受单位或者个人的委托,运用社会化服务方式和现代化科学手段,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政策规定,代办有关人事业务。人事制度的建立,将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相分离,实现了将“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使企事业单位真正成为独立的用人主体。从而不但畅通了各企事业单位人员的流动渠道,摆脱了人事关系、档案等的束缚,形成“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而且减轻了企事业单位原来承担的繁琐的人事管理事务性工作,减轻了原所负担的各项社会福利保障职能的压力。

发展人事制度,要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事工作两个调整、机构改革任务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我市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实际,加快拓展人事业务,加强人事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努力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人事服务,以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承办人事的工作部门

市及各区县(市)级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主管人事工作,其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机构)具体承办本辖区属下单位的人事业务,其他机构一律不得从事该项业务。市人事局及其属下的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全市人事工作业务政策的制定和协调指导,并具体承办市属单位,中央、省及外省市驻汕单位的人事业务。

各级机构开展人事业务时,必须配备熟悉人事工作方针、政策和具体业务的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专门的办公场所和档案资料室,制定人事的规章制度、管理细则。

三、人事的对象

人事的范围是全市的企事业单位和各类流动人员。其主要服务对象是:

(一)各类单位

1、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及驻汕代表机构;

2、中央、省和外省市驻汕企业及办事机构;

3、国有企业及全民事业单位;

4、集体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乡镇、街道企业,民营、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

5、其他不具备管理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条件的单位;

(二)各类流动人员

1、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尚未落实接收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

4、自费出国留学人员;

5、自愿委托的其他各类人员。

四、人事的业务范围

(一)提供人事政策咨询,协助委托单位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和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二)为委托单位代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招聘和推荐业务;办理聘用人员的交流调动、接收和录聘用手续;

(三)为委托单位聘用人员办理聘用合同的鉴证;为委托单位开展考核、培训和人才素质测评业务;

(四)管理单位员工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代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的认定、考试和晋升申报工作;代办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满转正定级、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和有关工资福利、干部退休手续;出具因公或因私出国(境)、自费出国(境)留学和国内报考大中专院校等政审或证明材料;

(五)为流动人员人事关系接转手续,保留其干部身份;

(六)代办各种社会保险有关手续;

(七)代管人员的党团组织关系;

(八)为人员提供户籍关系的寄靠服务;

(九)协调合同的执行和人员流动中的争议仲裁;

(十)根据委托单位(个人)的要求,其他人事业务和人事管理工作。

各级人事机构在受理以上各项业务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管理渠道和审批权限开展工作。

五、人事的一般工作程序

人事实行合同方式管理,即人事机构要与委托单位或个人签订人事合同协议书,确立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机构与被对象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如双方发生争议,根据人事合同协议书内容,按国家现行人事政策法规和规定解决。

(一)单位委托开展人事,应提供:

1、委托人事申请书,明确委托内容和要求;

2、企业单位营业执照(副本)或事业单位成立的批件复印件;

3、委托人员的名册、个人登记表、聘用合同;

4、委托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

(二)个人委托人事服务,应提供:

1、个人签署的人事委托书,个人身份证;

2、应聘或个人流动去向的有关证明材料;

3、原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意调出、解聘或辞职的有关材料。

机构审核以上材料同意后,双方签订合同协议,确立关系,被方同时应按服务各项目的收费标准,缴纳相应服务费用。

被人员人事合同期满,应及时办理续约或调出手续,超过半年不办者按自动离职处理。委托单位中的聘用人员,其聘用合同解除中止后,委托单位须于*日内书面报人事机构备案,并通知被辞聘人员到人事机构办理变更合同或调出手续。

六、开展人事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切实加强对人事工作的领导。人事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新工作,全市各级人事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推行人事制度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勇于探索,敢于为先。要根据本单位实际,自愿、自觉地积极参与推行人事制度。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个人总结范文2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2009年度考核工作,我局首先调整充实了考核领导小组,按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文件“年度考核工作每年11月开始,12月10日前完成”的要求,考核组于11月23日召开了考核小组年度考核工作会议,认真研究了2009年度考核工作意见,制定了《××县环保局2009年年度考核实施方案》。方案对考核领导小组、考核原则、对象、目的、内容、标准、优秀等次比例、考核程序、方法、时间安排和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于11月27日在单位会议室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工作会议。

二、细化标准,分级分类考核

年度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在年度考核量化测评表的基础上,又细化分解考核内容和标准,分类分级进行考核,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分类分级地进行衡量评价,在考核工作中坚持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努力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

三、坚持原则,严格确定考核等次

考核中确定等次努力做到宽严得当,公平合理,科学规范。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对“优秀”等次和“不称职”等次的确定特别慎重。考核工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是被考核者认真进行个人年度总结,并填写《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机关工人)年度考核登记表》;二是通报考勤情况;二是召开年度考核会议,进行面对面评议,背对背打分方式;三是局考核领导小组对被考核人员写出考核评语对考核等次意见进行审核,提出考核等次意见;四是对考核拟定等次进行公开;六是考核结果通知被考核人,并签字同意,将考核表存入本人档案。

四、2009年度考核结果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个人总结范文3

大学毕业的周兰在一家私企工作两年后,通过事业单位人事考试考入玉林市一所学校当老师,正当调档时她意外发现自己在私企工作的人事关系是空白,无法计算工龄,这将影响其入职工资级别及以后带薪年休假。

由于周兰刚工作时没有在意档案和户口,加之相关手续不齐全,最终导致她在私企工作的两年工龄只能“归零”。

“工龄”――这个被大家广泛听说的词,缘何让人如此为之郁闷苦恼?

被忽视的工龄

因为丢失当年的入职手续,杨枸生少了五年工龄,这意味着他每个月要少领两百多元的退休金。68岁的杨枸生2008年10月退休,这几年,为了补回“漏算”的工龄,他一直在忙着补回工龄的事。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分为一般工龄和连续工龄。一般工龄是指职工在社会上工作的总时间;连续工龄指工人、职员在本企业连续工作的时间。一般工龄包含连续工龄。

1982年1月杨枸生进入福建省龙海市劳动就业中心工作,当时的单位是龙海县劳动服务公司。杨说,他最早是知青,进城后在劳动就业中心工作,起初是临时工,1987年转正。按照国家当时的规定,作为临时工的五年也算工龄。

然而,杨枸生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找不到自己的入职手续。即便后来,杨在龙海市档案馆找到自己的《工人学徒转正定级表》,该表写明了他入职年月和工作单位,且原龙海县劳动服务公司也为他写了在职证明。但龙海市社保中心仍认为手续不齐全,不能为他补算工龄,除非能提供入职手续的原始材料。

杨枸生要求补回的是“一般工龄”。就其工作经历来说,一般工龄由三个部分构成:知青下乡插队时期、临时工时期以及转正后正式参加工作的时间。

其实,“工龄”一词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计划经济时代,那时,工龄对劳动者的作用非常明显。所谓“八级工资制”就是根据工人的工资级别发工资,定级则主要依据本人的技术、贡献等等,其中工龄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工龄”,不仅是一个人对工作所做贡献的“见证者”,也是员工获得劳动权利的重要参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现如今有人说工龄的作用弱化了,其实并不然。”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长勇说,工龄不仅与劳动合同法赋予劳动者的权益相关,还和职工在本单位的薪酬、职称评比、福利等挂钩,可以说工龄和我们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除非出现争议,人们对工龄的关注少之又少。

据了解,当提及“工龄”时,不少大学毕业生都只表示听说过,关于工龄的作用、分类等均不了解。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虽能说明工龄的主要作用,但是与工龄相关的具体权益却也只能含糊其辞,其中,在企业里,工龄工资(津贴)属于员工福利,无硬性规定,因此,相比于事业单位有明确规定的工龄工资,企业公司员工更不关注工龄。

工龄直接决定带薪年假

王勇于2012年6月1日入职贵州大方县金鑫印刷厂,担任操作工一职,并签了一年期劳动合同,合同规定王勇月工资2200元。2013年5月31日劳动合同到期后,厂方决定终止合同,不再续签,并同意向王支付2200元作为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王勇提出厂方还要向其支付带薪年休假工资补偿,而厂方称根据单位规章制度,新入职员工第一年享受5天的带薪年休假,王勇实际上也休了5天年休假,无需再补偿。双方诉至劳动仲裁委,王勇表示自己是21年工龄,每年应该享受15天年休假。后经仲裁委裁决印刷厂应支付王勇10天的带薪年休假工资。

在申请仲裁时王勇所说的“21年工龄”是指一般工龄,即自他迈入工作岗位的所有工作年限,其在印刷厂工作的一年则是连续工龄,连续工龄只发生在一个工作单位。

根据国务院2008年1月1日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相关规定,职工在同一或不同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在本案件中,王勇虽然在该印刷厂仅工作一年,可累计工作年限是21年,他来到印刷厂就当然享受每年15天的带薪年休假。公司规定的新员工第一年享受5天休假,对王勇来说不发生约束力。”关注这一事件的北京弘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律师对裁决结果颇为赞许。

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与职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以按“N+1”标准来索赔,“N”表示职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企业以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依此类推。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职工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1”叫代通金,如需解除合同,单位应提前30天通知员工,若无提前通知,则单位需额外付给员工一个月工资。故而,王勇获得的2200元经济补偿金便是基于他在印刷厂的一年工龄所赔付的一个月工资。

“‘工龄’是劳动者重要的权利,除经济补偿金和带薪休假外,工龄与劳动者的探亲假、医疗期长短、病假工资、解雇保护权、退休养老金、出境定居离职费等均有关联,这些在劳动合同法里都有明确规定。劳动者踏上工作岗位后,工龄便如影随形。”杨保全律师补充道,工龄是评定员工福利的“亲历者”。

工龄上的“陷阱”

不被员工重视的工龄,却成了一些企业大做文章的切入点――通过变换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规避劳动者工龄连续计算,是一些用人单位常用的招数。

据报道,2014年4月,一直负责广州大学城物管工作的广电物业公司在竞标过程中出局。五个月后,新的物业公司接手。但是,原物业公司并未将这一情况告知两百多名环卫工,而是与他们签订了一份为期4个月的劳动合同。

合同到期后,部分有九年工龄的老员工如果与新单位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工龄将会重新计算,不但没有任何补偿,薪酬和待遇都会大幅降低,而原公司也拒绝支付环卫工经济赔偿金。

“劳动者仍在原工作场所、原工作岗位工作,劳动合同主体由原用人单位变更为新用人单位,工龄应当合并计算。”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照东说。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共同行动及相关部门出面,两百多名环卫工最终每人可按工龄每年领取3000元的“安置费”。

内部调动让员工被迫缩减工龄,也是用人单位的惯用手段之一。

谢力是一家数码公司的职员,2012年2月,收到总公司将其调任至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的通知时,谢力满心欢喜:“事业突破了瓶颈期!”

这样的欣喜,并没有让谢持续太长的时间。

2012年12月9日,谢力以公司未缴纳社会保险为由向子公司提出离职,双方在计算解除经济补偿金时发生争议。子公司主张,谢力2012年2月才进入公司,故计算解除补偿金应当自2012年2月起算。总公司则认为,由于谢力已进入子公司工作,总公司与谢不存在劳动关系,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

协商不成,谢力只好诉至法院,要求法院支持其2009年12月进入该公司工作,且从总公司调任子公司时,总公司也没有支付赔偿金,他的工龄应当按三年计算,补偿金也应以三年为基准。最终,法院支持了谢力的请求。

事实上,用人单位以组织委派或任命形式对劳动者进行工作调动,工龄可合并计算。然而,一些企业却通过内部调动“抹杀”员工的工龄。此外,由于公司合并,工龄被莫名缩减也让劳动者头疼不已。

“劳动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有工龄的权利意识,养成认知能力,掌握救济能力,规避缩短工龄等‘陷阱’。”长期关注劳资纠纷的李长勇说。

现实亟待新规范

“标准不一,检索不易,政多出头,差别歧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社会法研究所副主任、副教授金英杰如此评价现行有关工龄的法律法规。

曾在蒙牛集团工作的职员李炎后考取事业单位,因蒙牛集团属于非公有制企业,他在蒙牛集团的聘用日期不能计算为连续工龄;而伊利集团因为是国有控股,其员工在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后,按政策规定在伊利集团的工龄却可以连续计算。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工龄做出统一规定,关于工龄的规章制度散见于劳动合同法和各地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相关文件中。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也缺乏统一的工龄认定机构。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个人总结范文4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质量和效率,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突发事件信息,是指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在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指挥与应对、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辖区内或事涉延边的所有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委成员单位及辖区内中省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等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遵循及时主动、真实准确、规范有序、分级报告、安全保密和全天候报送的原则。

第五条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代表政府负责全突发事件信息的接收工作,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委成员单位及驻延中省直部门、企事业单位是接收突发事件信息和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的责任主体。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义务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

第六条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体系,实现以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为核心,以县(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为支撑,以应急委成员单位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牵头部门为依托,以基层组织和其他社会单位为基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织、覆盖全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网络体系。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七条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及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总体协调与指导,同时负责本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体系建设与组织管理。

第八条县(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本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体系的建设和组织管理,负责对乡镇、街道、企业、学校、社区、村屯及辖区内所有单位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体系建设的指导与管理。

第九条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指挥部和本系统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对本系统和本指挥部成员单位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体系建设进行指导。

第十条应急委成员单位应急管理办公室以及其他中省直部门负责本部门和本系统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体系的建设和组织管理工作。

第三章类别与标准

第十一条突发事件信息分类:

(一)自然灾害类。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草原森林火灾等;

(二)事故灾难类。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三)公共卫生类。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

(四)社会安全类。包括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金融突发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影响市场稳定的突发事件以及等;

(五)各类敏感信息,社会热点、焦点、舆情及网络、新闻媒体涉及延边的事件信息,以及其他重要应急信息。

第十二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

(一)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按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确定的《突发事件信息分级标准(试行)》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如国家、省颁布新标准,按新标准执行。较大以上(含较大)和事涉敏感、亡人事件的一般级别信息都要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

(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标示。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应急委有关部门的预警信息要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

(三)对于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部位、敏感时段、敏感群体,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不受分级标准限制,也要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

第四章内容与方式

第十三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内容与要素:

(一)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时间(24小时制,下同)、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原因初判;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发展趋势、影响范围、下一步的应对安排与部署;

(三)领导到位指挥处置情况、需要上级协调与支援的事项;

(四)其他重要情况。

第十四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方式:

(一)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以书面材料为主,通过传真和政府专网同时报送。未连接政府专网的单位可通过传真或专人报送;

(二)遇有紧急重大或极特殊情况发生,来不及形成文字材料的,可先行电话初报,随后必须及时补报书面材料;

(三)信息按照保密规定和程序报送;

(四)在事发现场、事件不或非敏感且情况紧急等情况下,可利用互联网、音视频、手机、短信等方式报送。

第五章报送时限

第十五条对于可能发生、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要尽可能提前上报,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前30分钟;对于已经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后1小时;敏感信息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的也要第一时间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对于突发事件的性质、级别一时难以确定,可按照事件发展趋势的最高级别报告,不得迟报、压报和瞒报。

第十六条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实行综合报告制度。县(市)政府及负责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及易发生季节性突发事件的直相关部门要在法定节假日最后一天16时前将节日期间值班值守情况和突发事件信息总体情况综合汇总后上报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第十七条“十一”、春节等重要节日和国家、省、“两会”及上级要求的特殊时段实行零报告制度,县(市)政府、应急委重点部门和有关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做到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

第六章报送要求

第十八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坚持“先核后报”原则。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委成员单位及辖区内中省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突发事件信息时,要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认真核实,确保要素齐全,内容真实准确,按程序和要求及时报送,并进行电话确认。在事件紧急或特殊情况下可边核边报。

第十九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坚持“先审后报”原则。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委成员单位及辖区内中省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突发事件信息时,要经本级政府、本部门、本单位领导审核签发。电话报告的,随后补报领导签发的文字材料。

第二十条突发事件涉及的县(市)、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初报、续报、详报、终报和总结评估报告。

(一)初报。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及损失情况、初步原因、发展趋势、领导到位情况、主要应对措施等。

(二)续报。在初报后要及时跟进续报,对于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处置情况、最新进展、可能发生的次生衍生情况,以及国家、省、领导现场指挥处置和工作安排部署等及时进行动态续报;对性质复杂且处置时间长的事件实行“日报”制度;续报信息一般不再重复事件初始过程,只报告事态发展及处置进展情况;续报标题表述为“初报标题+续报一、续报二……”。

(三)详报。在续报中要对事件、事故的发生、发展、原因、来龙去脉、处置应对过程、主要工作部署、对策建议、需支援事项等进行全面详细报告。

(四)终报。事件处置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终报,并标注终报字样,做到有始有终。

(五)总结评估报告。负责处置突发事件的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或有关部门要在事件处置结束后及时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并形成总结评估报告,较大级(含本级)以上突发事件的总结评估报告要在事后两周内及时上报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一条突发事件信息上报要做到及时准确、客观真实。事发地政府、相关部门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对口直部门或级专项应急指挥部上报的信息以及对外的信息,要做到口径统一、数据和内容一致。

第二十二条突发事件信息的标题要尊重行业部门和专家意见,做到事件性质和定级定量定性准确客观,防止人为夸大或缩小;信息内容要做到表述准确、言简意赅、数据精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信息格式要统一规范,要素齐全,要注明报送单位、报送时间、签发人、责任编辑、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不得迟报、瞒报、漏报、谎报,任何人不得阻碍或压制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

第二十四条按照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和信息报送规定,实行逐级报告制度,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报告。驻县(市)的中省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级主管部门报送突发事件信息时,也要及时向属地政府报告。

第二十五条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委成员单位和驻延中省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在上报省级主管部门前必须先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统一口径,规范内容,坚决避免口径不一、信息倒流。

第二十六条信息、敏感信息按保密工作规定和程序报送。

第二十七条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或牵头处置的直有关部门必须在事发现场或现场指挥部确定或派驻应急信息联络员(较大级设1名,重大级设2名,特别重大级设3名),负责收集、整理、核实等工作,并及时形成动态信息,第一时间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

第二十八条对于国家、省、领导关于发生的突发事件或事涉事件所作批示指示,事发地政府或事涉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并及时将贯彻落实情况以书面信息方式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反馈。

第二十九条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接收、登记、报送、统计、存档等工作。

第七章建设与保障

第三十条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应急委成员单位要加强应急值班室软硬件建设,完善值班室工作制度,配齐电脑、电话、传真机、复印机等必需的工作设施设备,保证运转正常。

第三十一条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县(市)、本部门、本系统特点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平台及配套设施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互联互通,逐步建立和完善规范、统一、高效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平台体系。

第三十二条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应急委成员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突发事件信息的工作机制,以及本系统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完善和规范报送工作流程,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强化信息报送网络体系建设,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及时规范、真实准确。

第三十三条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应急委成员单位要选配政治敏锐性强、责任心强、熟悉工作业务和流程、工作认真负责的公务人员从事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并保持应急工作者和信息联络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第三十四条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应急委成员单位要建立应急工作者和应急信息联络员培训制度,制定计划,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提高信息报送与应急工作能力。凡是新上岗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第八章责任与奖惩

第三十五条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委成员单位及辖区内中省直部门、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是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应急科(处)长、应急信息联络员是具体责任人。

第三十六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纳入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检查考核内容,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将对县(市)政府、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应急委成员单位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年末进行总结、评比和通报,对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及时、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三十七条对因下列情形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由监察机关行政问责。有违法行为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瞒报、迟报、漏报、谎报突发事件信息的;

(二)突发事件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的;

(三)报送不及时或未按要求报送,影响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

(四)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处置过程中,未及时落实和反馈领导批示指示及上级工作部署的;

(五)因报送不实不准信息误导或影响领导应急决策,造成领导决策失误的;

(六)在事发现场没有应急信息联络员,影响信息报送和指令上传下达的;

(七)信息未按保密规定报送造成失密、泄密的;

(八)信息报送人员失职渎职、不熟悉业务影响信息报送的;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人事制度 困境 出路

人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人事(human agency)是指由政府人事部门批准或授权的人才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人事政策法规要求,接受单位或个人委托,为其办理有关人事业务,提供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社会养老保险金收缴、出国政审、出具人事证明等多种服务,是实现人员使用与人事关系管理分离的一项人事改革新举措。

人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赋予人才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是人事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行该制度,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和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我国人事制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沈阳市人才信息中心开始保管第一份人事档案,实行人档分离,标志着我国人事制度的萌芽。1985年,北京外企服务总公司与北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其派往外企工作的人员档案及人事关系调入人才中心,由人才中心负责这些人员的人事关系。自此,我国第一份具有人事性质的业务系统开展,打破了传统的人才流动与管理,首次实现了人才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为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20世纪90年代,人事部门逐渐接受了人事方式,采用行政管理方式实行人事行政关系挂靠,而对于人事档案保管则采用人事方式,并通过行政手段支持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

1995年,国家人事部明确提出要建立和推行人事制度,正式提出“人事”这一概念,标志着国家人事政策决策机构开始总结全国人事工作的经验,推进人事制度规范化、制度化,人事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1999年,中国科学院实施全员人事制度,实现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质的飞跃。随着国家政策的颁布,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与总结,我国人事制度无论在理论建设方面还是人事方式与内容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①

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人事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双轨制并行,人事功效受损。目前,实行人事的单位逐渐增多,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一些单位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方式,以某个时间为节点,所有新入职人员实行人事,之前入职人员仍然实行传统人事管理模式;或者规定符合某些特定条件的人员可以不实行人事。以高校为例,有些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其他实行人事的新入职人员,只有在晋升副教授职称后可以将人事关系转入学校。这种一个单位两种人事管理模式的做法不仅使人事管理机构重复设置,造成浪费,而且强化了全民所有制职工的终身制观念以及与人事制职工的差距,背离了人事制的初衷和发展方向。同时,由于人事制在不同地区、单位推行的力度不平衡,造成已经以人事制聘用的人才流失到未实行人事制单位的风险加大,一些单位在推行人事制时踌躇不决,阻碍了人事制的深入发展。

人事服务功能难以到位,双重管理主体的协作不够。人事人员从正式聘用之日起,就由用人单位和人事关系所在的人事机构共同管理。按照人事制最初的预想目标,员工档案管理、转正定级、职称评定、调入转出等繁琐的人事工作由人事机构来分担,用人单位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本单位内部的人才开发工作,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实际上,由于人事机构流动人员不断膨胀,缺乏规范的管理程序和严谨的管理意识,并且许多人事业务工作还分散在各行政部门手中,使得人事机构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大多只是停留在档案管理上,其他具体的人事工作还是由用人单位完成。不仅如此,用人单位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与人事机构沟通协调,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精力来做好对人事人员的管理,以解决双重管理主体带来的各种问题。

人事缺少统一的法律法规,制度执行不够规范。人事涉及到用人单位、人事机构、人事人员三方关系,在办理人事业务的过程中,由于制度还不完善、规定不明确等原因,相关人员不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人才流动、聘用、辞退等缺乏规范的程序和统一的标准,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用人单位和人事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的维护,由此产生的各种争议的程度和性质不易判定,从而导致处理争议较为困难。有的人事机构与人事人员之间只签订人事委托合同,有意回避劳动关系,一旦出现问题后相互推卸责任,使人事人员与用人单位心存顾虑。另外,现有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和完善,导致一些人事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等难以得到保障,有些单位为了节约人力资源使用和管理成本,不为人事人员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造成人事制陷入无力保障的困境。

完善人事制度的建议

人事制度的实践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面对目前存的困难和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

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妥善实行人事制度。受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很多人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因此,除了加强对人事制度的理论研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人事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功能,使用人单位和个人都认识到实行人事的目的和意义,真正了解人事制度的内涵和作用,更新思想观念,消除可能存在的各种顾虑,公正的、心平气和的看待并接受人事制度,积极稳妥的用好这项政策。实施人事制度后,应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充分尊重和平等对待人事人员,维护人事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各项人事制度要有利于人事人员主动性的发挥,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做好与人事机构的衔接,改善管理和服务质量。用人单位和人事机构应明确责任和权利,建立高效协调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有序推进人事制度。作为委托人事服务对象,用人单位应遵循人事相关要求,确保与人事机构的信息畅通与及时交流,积极配合人事机构完成人事人员的年度考核材料归档、档案工资核定等各项工作,努力做好相关的沟通与协调。人事机构也应完善人事服务体系,拓展人事服务内容和范围,增强机构职能,满足用人单位和人事人员的需求,使人事从以档案管理为主的服务型转变为以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为主的管理顾问型。同时,人事机构要通过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平台、加速信息化步伐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加强与用人单位以及人事人员的沟通,可以定期深入用人单位进行政策解答等服务以及不断提供后续服务。由于人事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为确保该项工作有效实施,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职业化、专业化的人事工作者队伍,提高人事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建立系统的培训、监管和考核制度,提升人事服务水平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另外,还要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允许不同的人才中介机构来参与人事行业的竞争,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机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人事从业机构的评估与管理,使人才市场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规范制度执行。人事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总结。在实行人事工作中,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快人事和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建设,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流程和运作程序,使人事工作有章可循、依法办事,各地方部门也必须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从日常管理上做到有据可依,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降低社会管理总成本,减少因争议而引发的社会资源浪费。其次,要设立相应的监督调节机制,形成规范的工作体系,落实好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执行,维护用人单位和人事人员的合法权益,在程序上保证人事制度有效实施,在法律上保障双方利益的实现。最后,人事涉及到的用人单位、人事机构和人员均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规范各自的行为,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都要依法进行,严格执行人事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尽可能减少人事争议问题的发生。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也是人事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前提。

实施人事制度是我国在人事制度改革领域的创新实践,是改变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融入市场化的一项重要措施,适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事制度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究、总结和完善,进而推动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分别为北京工商大学人事处师资科科长、助理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注释】

事业单位人员转正个人总结范文6

行政助理试用期自我工作总结范文一 我于XX年9月10日进入本公司,得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作为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慢慢的适应着这个公司的文化与氛围,努力的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发展。在主任和同事们的关心和指导下,这一个月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我该期间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对公司的了解:

初到公司,我便开始阅读关于上海大众的《上海大众经销商运营标准》手册,这是一本十分完整公司运营手册,包括了公司的文化及整个公司在经营中的一些人员配置和岗位要求,员工工作中要注意的礼仪规范及服务流程,还配置了工作中要用到的一些表格。通过这份手册,我对上海大众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了解了一个公司的应该要有的工作规范。

二、工作成绩

1、内部和外部的邮件传递及汇总。这段期间,我负责公司每一天内部和外部的邮件传递及汇总,把各个部门的信息准时准确的送到,并且归档存放,以便需要时能够及时调出资料。

2、办公用品的领用登记。资产管理是我之前实习的时候就有接触过的工作,保证好每个人领用物品的准确登记,及时上报库存所缺物品,保证仓库物品的整齐明确是十分重要的。

3、尝试制作维修周报。这类周报得对我来说完全是陌生领域,刚接触的时候数据也经常统计错误,但是经过几周的熟悉之后,已经慢慢地能够熟练的制作了。

4、协助检查需要的文件和报告。实习的这一个多月内,恰逢auditⅱ审核,需要准备不少资料和工作记录。虽然在学校也学过不少公司的文案写作,但是真正写过的没有多少,而每个公司又有自己的规范模式。在这些资料整理中,我学会了不少东西。

行政工作是繁琐的,从复印、扫描、传真到发放报刊杂志、传递文件,以及对领用情况进行备案,包括一些来访培训的接待工作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是对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考验。

三、存在问题及对其改进方法

1、由于在公司从事的是行政文职的工作,未涉及业务操作,因此对于公司的销售、维修等业务尚未完全了解;

2、缺乏一些基本工作知识,在工作中,常常表现生涩,甚至有时侯会觉得不知所措;

3、工作细心度不够,会在一些问题上出现错漏;

4、对领导的意图领会不够,工作经常做不到位。

四、接下来的个人工作计划:

首先,我必须先改进以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自我工作意识及工作效率,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对公司整体的运营模式与流程做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

其次,进一步了解公司的人事制度和规范,掌握有关人员招聘、培训、绩效考核以及奖惩制度的技能,希望有机会可以向人事培训方面发展。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正式向公司领导提出转正请求。希望公司领导能对我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表现,以正式员工的要求做一个全面考量,并提出批评、建议。

行政助理试用期自我工作总结范文二 这个月的15号到今天我来到公司上班也一星期了,学习了不少以前做文员里外的知识,比起来这个职位规范很多工作中,我一直虚心求教,恪尽职守,努力做好工作

下面是这一星期以来的工作小结:

1.落实相关人事管理制度

每天实事求是地统计考勤,没出勤的人员要询问原因做好记录。月初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制定打卡统计表。月底要写新的考勤卡。早晨上rtx检查各个部门人员是否到齐,没到齐要打电话询问。未来的每周要去其他三个子公司检查卫生、胸卡和考勤卡,抽查电脑,检查完成要填写《行为规范考核表》和《行政检查计划表》。

2.熟悉人事档案

几天前进进带我们大概的讲解了各个合同和证书的归纳以及都是干什么用的,虽然不一定全部会背,但大概有个了解、清楚内容和摆放位置。

3、接受新简历

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人事部在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进行了员工招聘工作。认真的对待每一份应聘者简历做好登记,传给主任进行筛选,安排面试时间,电话一一通知,对每一位有机会前来面试的应聘者报以最热情的对待,为公司领导进一步择优录用新职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其他行政工作

行政工作是繁琐的,小到打扫领导办公室卫生、会议室卫生、上下班开门锁门、复印、扫描、传真、订餐、发快件、印制名片、续订网站、各部门的耗材和领用登记、采购办公用品大到新员工培训、保管公司印章、合同各个证件以及和其他公司的合作书、办理员工的社保和停保、其他部门领导的租房合同及对其领用情况进行备案等等一切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是对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考验,如何化繁为简而又能保证万无一失,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换得最高的效率,这已经不单纯是对公司工作人员的要求了,对行政工作人员也同时适用。

总的来说行政助理这个职位事情很随机,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总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不像其他员工每天完成工作量就行,往往都是些琐事,需要不时的用笔记下,烦的神比较多,因为公司从里到外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负责,即使不需要你负责也要知道怎么回事。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努力,领导也多多提出宝贵意见,我会及时改正!

行政助理试用期自我工作总结范文三 经过这一个多月来的不断学习,以及同事、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我已完全融入到 了新欣公司这个大家庭中, 个人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现将我一年来的工 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以踏实的工作态度,适应办公室工作特点 办公室作为企事业单位运转的一个重要枢纽部门,是单位内外工作沟通、协调、处 理的综合部门,这就决定了办公室工作繁杂性。由于我们办公室人手少,工作量大,我和三 位同事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在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她们请教学习,并优质高效的完成领 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在这半月里,遇到各类活动和接待都不是很多,但我都能够积极配合做 好后勤保障工作,与同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计较干多干少,只希望把领导交办的 事情办妥、办好。

二、加强学习,注重自身素质修养和提高 领导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观念, 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 才能适应公司 未来的发展。 因此, 我通过网络、 书籍及各类文件资料的学习, 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工作中, 能从单位大局出发, 从单位整体利益出发, 凡事都为单位着想, 同事之间互帮互助, 并保持融洽的工作气氛,形成了和谐、默契的工作氛围。 另外,我还注重从工作及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文秘写作、景区建设与发 展、宣传推介、档案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同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学习,取长补短, 来增强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 对办公室工作, 能够提前思考, 对任何工作都能做到计划性强、 可操作性强、落实快捷等。

三、坚持做事先做人,努力做好日常工作,热心为职工游客服务 为了做好日常工作,热心为全局职工及游客服务,我做了下面的努力: 1、出勤方面,每天都能提前十到二十分钟到达办公室,做好上班前的相关工作准 备,并能及时打扫两位领导的办公室等。 2、 公文处理过程方面, 严格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公文处理办法中所规定的程序办事。 发文时,能严格按照拟稿、核稿、会签、签发、印制、盖章、登记、发文等程序办理;收文时,按照收文登记、拟办、批办、分送、催办、立卷、归档等程序办理,没有出现错误的公 文处理事情。 3、纸张文档、电子文档的归档整理方面。在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纸张资料的整 理和保存,将有用的及时保存、归档,对于没用的及时销毁。因为很多文字性工作都是电脑 作业, 所以我在电脑中建立了个人工作资料档案库。 并于每周星期五把工作过的资料集中整 理,分类保存,以便今后查找。 4、关系处理方面,在工作上能做到主动补位。并能与其他各科室人员加强沟通, 密切配合,互相支持,保证整体工作不出现纰漏。在工作中我自己确定了一条工作原则,属 于自己的工作要保质保量完成, 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的配合其他人员能完成的也要按时完 成,做到了主动帮忙、热情服务。 5、制度建设方面,以科学管理为主,人性关怀为辅的理念。为了加强对人、财、 物、法、环的管理,在新任局长上任不久,根据会议精神集中精力对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 责等二十几项制度进行了全面修改和完善, 突出制度管理,严格照章办事,为管理工作的制 度化、规范化作出了一定贡献。并且,这些管理制度的完善,充分体现了对事不对人的管理 思想,使局内各项工作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