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冰心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冰心的诗歌范文1
53岁的李先生是公司的老总,生心肌病已有多年。平时由于工作忙没时间看医生,经常差妻子到住家附近的地段医院配点药,有一顿没一顿地吃点,发病了就去打打点滴。看到李先生的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差,妻子很着急,让他到正规大医院就医,但李先生总以工作忙一拖再拖。直到有一次,李先生为谈一项业务连续加班,半夜突然发病,比任何一次都严重,只见他坐在床上大口喘着粗气,吐了很多泡沫痰,大汗淋漓,妻子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
李先生被送往一家综合性大医院救治。经过心电图和心超等检查,医生发现他是因严重心肌病导致急性左心衰发作,马上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措施,李先生终于转危为安。急诊室的医生告诉李先生,必须在心内科进行规范化治疗,否则发作将日趋严重,以致无法救治。
这下李先生不敢怠慢,成了心内科的常客。医生根据他心脏肥大以及血压高、心跳快的情况,为他精心配置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还用上了最新的治疗心衰的特效药卡维地洛。
10天后李先生又做了一次检查,他发现并没有改善,不免有点灰心。医生告诉他,治疗心衰的药物启用时会导致一过性的心功能下降,一般两周后开始好转,所以,李先生的 “原地踏步”就算好转的开始。根据他的情况,医生给他加大了药物剂量。果然,以后李先生的复查结果越来越好,10个月后,他的心超、心率、血压等检查结果都已恢复正常,心超室的医生看了检查报告,怎么也不相信李先生曾患过严重的心力衰竭。 如今李先生仍在坚持随访,当然,间隔的时间已遵医嘱拉长了。
故事二
老陈年轻时就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还做过换瓣手术。由于心脏肥大,老陈的心功能较差,一直是单位的老病号。好在是在银行上班,8小时坐着,体力消耗不大,所以,老陈还能带病坚持工作,并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无奈中年以后,他的心功能逐步恶化,动不动就气急、胸闷,被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从此,他先是经常请病假,尔后无法上班,最后连生活都难自理,只能完全卧床,一动就喘,人瘦得皮包骨头,心情非常抑郁。
一天,老陈中学时的老同学,在海外生活多年的阿林前来探望,了解老陈的病情后,不禁感慨万千:“老陈啊,你说咱俩什么不好像,非得像这个!我5年前也被戴上了心衰的帽子,但我一直坚持正规治疗,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看到老同学生龙活虎的样子,老陈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急切地问道:“快告诉我,你吃的什么洋药?能不能也帮我买点?”
阿林笑了:“看来你的消息太闭塞了,这种药叫卡维地洛,现在国内已有药厂生产了。你只要到大医院的心衰门诊或心内科就诊,医生就会根据你的情况开处方。”
阿林的来访对老陈而言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你瞧,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治疗,老陈不仅从病床上爬了起来,还重返工作岗位,成了银行里的“老法师”呐!
故事三
冰心的诗歌范文2
病理学主要是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临床病例联系进行研究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怎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科特色,做到基础和临床、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出病理学的桥梁作用,是相关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目前病理学教学方法存在缺陷。现阶段病理学课堂教学基本上选择多媒体课件,这也是现代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过去教学资源缺乏的困境。但很多时候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教学中常常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能够获得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长期下去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病理学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教学过于偏向于理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和临床学科的联系不紧密等等,这些都是目前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
另一方面是站在学生认知规律层面出发,要求我们努力研究出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合的教学策略。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信息的编码,外部客体特征能够转换成具体形象、语义或者命题等形式的信息,再储存到学生的大脑之中。这类具体形象、语义以及命题从本质上来说便是外部客体特征在个体心理的反映,同时也是客观事实在学生大脑中的体现。从这方面而言,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探索新的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合的教学策略,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对策
(一)不断完善更新病理学教学内容
近年来现代医学飞速发展,新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内容不断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为核心的人才要求便成为了教学改革成败的重心。因此专业课教师应当自身具备较为扎实的知识水平以及合理化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也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充电,积极学习本专业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新知识,能够借助于广泛的阅读国内外和病理学相关的专著与文献资料,第一时间了解本专业技术科研动向与发展方向,主动的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报告,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还应当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清晰的了解教学目的与教学重点,对于各个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补充一些和学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的内容,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拓展视野,培养其专业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灵活应用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重难点来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通常是以病例为中心科学的提问,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来推理、分析和讨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环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疾病的发生过程与规律,进而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比如说在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我们通过下面这样一个病例融入到教学中:某一年轻男性建筑工人从高空跌落导致腰椎骨折、下肢瘫痪、休克,入院后进行股静脉插管与椎板减压术。手术完成后第六天被动翻身时突然死亡。尸检报告中肺动脉主干被红白相间的条索状物阻塞,要求学生分析该患者的死因并解决相关病变。在整节课中我们根据此病例的问题讨论几乎包含了血液循环障碍这章的全部知识点,也贯穿了从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到猝死的病理过程,把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表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对课堂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获取新的知识,也有助于他们的理解与记忆。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当前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的应用于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而多媒体课件能够借助于动静结合的方式,丰富病理学教学内容,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比如说在教学肿瘤转移的过程中仅仅凭借教师的口述与图示,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重点,若我们能够将其制作为多媒体视频动画同时配合讲解,便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学生也更容易理解[2]。
另外,目前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建设了校园网,这也给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创造了平台。我们能够借助于校园网来建立网络课堂,建立病理学课程BBS讨论板块等;另外还可以完善病理学资源数据库、搭建网络论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学习环境,让他们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建设网络实验室能够摆脱空间的制约,让一些不能在教学中普及的实验得以实现,比如说细胞培养、活体组织检查、免疫组化等。
三.结语
总之,过去的教学改革基本上是单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而在病理学教学中融合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取长补短,相互渗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多种教学策略的融合应用也应当在其他课程中推广应用,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构建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新型教学体系,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上升。
参考文献
[1]刘德勇.新医学教学模式下病理学教学改革的体会[J].中国培训,2016,14:195.
[2]李佩琴,杨少芬.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11:1537-1539.
[3]王爽,赵亮,周军,丁彦青.改革病理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 12(10)965-967.
冰心的诗歌范文3
【关键词】病理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创新
21世纪是一个科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职业教育面临严峻的就业市场挑战,并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性人才的重任。《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基础学科中,病理学知识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切实掌握用病理学知识诊断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病理教学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环节,以加强学科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病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谈谈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以下几点设想和建议,以供大家探讨。
1病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校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继续课、附属课,教学上偏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环节。教材的陈旧,多年的病理学实验教材也只是根据课本上要求的最基本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报告等。长期开设的病理学实验内容陈旧单一,多以验证性实验较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过少,并且内容缺乏学科之间的联系,紧从课程角度孤立地设置实验内容,造成了学科之间的内容重复和脱节现象。还有,就是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固定,每次实验教学总固定在标本实观察室和显微镜切片观察室,而且实验器材和设备陈旧、老化。面临以上种种问题,在当前高职规模已获长足发展,怎样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真正将其培养成为一个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能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迫切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要想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的、能适应高速发展和竞争力强的就业市场的高素质的人才,我们不得不从学科教学抓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2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措施
2.1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医学职业院校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走“产学结合”、“医教结合”的道路,提倡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让社会、行业(医院)参与我们的办学,学校也积极参与地方经济、行业(医院)的建设,拓宽办学道路,即做到“请进来”,又要做好“走出去”,为我们的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提供平台,也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可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行业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改革和制定,并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还可以学校与行业(医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将实验教学课堂设在行业(医院、病房、病理实验室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的环境中学习,真正的融“教-学-做”为一体,大大的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及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实力。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教育来说,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关键。顺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要想培养高技能、实用性的学生,就需要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要想培养能拿“双证”的学生,必然要求“双师素质”的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要有较强的本专业的实践能力。所以,对于从事病理学教学的教师就应该具备担任相应临床工作的能力,在教学上能从事教学,到了医院也能胜任临床一线工作。这样在实验教学上就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利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学生较好地进行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以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这一点对从事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教师尤为重要。
2.3更新病理学实验教学计划、技能考核大纲及实训指导的设计
因为存在区域的差异性及各级医学院校招生的专业较多,各专业病理课教学缺乏配套的教学计划、考核大纲及实训指导。所以,应该组织有丰富教学和临床工作经验的病理学教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并根据市场需求及专业培养目标制定配套的、切实可行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计划、考核大纲及实训指导,合理安排实验课的课时、内容及考核标准。从而为病理学实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标准。
并且,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整体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思想。“整体性”即教学设计要从医学生培养的整体考虑和进行课程设置,不必强调本课程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而是强调早期结合临床、多学科结合,培养适应型人才。“实践性”是指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讨论,大量观察标本、切片,参观校外实训基地,尤其是能积极参观及参加病理临床的组织取材、制片等过程,参观尸体解剖教学等等,这样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临床病理思维和探索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先进性”是要建立多功能、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开发病理学精品课程网页,并通过网络平台与外界接轨等。
2.4更新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上,除了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市场需要,强化医学生的养成教育及加强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2.4.1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
我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医学教育已转变为培养新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跨世纪医学人才,是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所以在医学各学科的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在病理学教学上,本人将素质教育贯彻在整个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技能素质等,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2.4.2将创新教育融入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
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教育融入病理实验教学中,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4.3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病理学实验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多数老师只注重病理学理论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忽略了多媒体在病理学实验课上的优越性。传统的病理学实验课上,教学上基本是一对一的方式,如学生在观察病理切片或标本时,遇到问题就举手提问,教师走到学生位置上,进行单独大多的辅导。对于学生看片时存在的普遍问题,也不得不一一回答;一些典型结构也不能展示给其他同学,这样教学效率又不高、即费时,又费力。而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即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感到学习困难、枯燥的同时,又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2.4.4企业(医院)参与病理学实验教学
社会是创新教学的大教室,也是创新教学的大舞台。以往的病理学实验教室都是固定在病理学标本实验室和病理学切片观察室,缺乏教学的新鲜感和实效性。如果与医院紧密结合,有机会让学生到医院亲自观察到病理组织的取材、真实病变切片的实验室观察,或者将专业病理实验室检查医生请到实验课堂上进行专业讲解等 “走出去,请进来”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承担责任、了解医院的需求、参与医院活动、进行社会服务,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主动性地掌握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同时还能创造性地掌握教材所没有规定的一些内容。
2.5加强病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冰心的诗歌范文4
【关键词】 COURAGE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中医疗法
1977年9月Gruntzig在瑞士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开创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至今,全世界接受这种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已有600 000余人[2]。然而,PTCA术后的再狭窄(RS)发生率却达到了30%~50%[3],其再狭窄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另一方面,对于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干预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相比是否具有更好的疗效,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一项由美国Buffalo总医院Willam.E.Boden医生领衔的名为COURAGE(血管重建和强化药物治疗的临床转归)的临床实验研究[4-9] ,历时7年,纳入了美国及加拿大50家医院2 287例患者,其中95%的患者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2/3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狭窄。纳入患者分为单独优化药物治疗组和优化药物治疗加冠脉介入干预(PCI)组,平均追踪4.6年。试验发现,其终点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8.5%和19%(P=0.62);2组5年内无心绞痛生存率分别为72%和74%(P=0.35),仅事件发生早期时,优化药物加PCI组心绞痛缓解率较高,而对于合并有心肌梗死病史和糖尿病病史等基础疾病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该临床研究结果在美国心脏学会2007年年会上报道,并全文发表在2007年4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COURAGE临床研究在现代医学心血管领域,尤其是在心脏介入领域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对于当前似乎有滥用趋势的冠脉介入技术提出了一些质疑。在经过许多讨论以后,心血管专家、学者们达成了一些共识:对于发生冠心病急性事件的患者,PCI治疗是有益的,而对于错过了急性期或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并不推荐首选PCI治疗。那么,COURAGE临床研究对于中医药领域是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COURAGE临床研究对于中医药的冠心病研究工作,也有许多有益的启示,现简要叙述如下。
1 PCI并没有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COURAGE临床研究表明,优化药物治疗加PCI并没有表现出相对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的优越性。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虽然PCI能迅速改善血运,但它并没有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因此,PCI治疗后仍存在发生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可能。也就是说,冠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仍在继续,所以其终点事件发生率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无差异。这也使得许多心血管专家、学者对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有了信心。然而,中医药治疗是否也可以由此为突破口呢?完全有理由相信的是:将经过设计合理、操作严谨的临床研究检验的中药制剂(无论是单味药物,还是中药复方),应用于冠心病的药物优化治疗当中,可以显示出中医药的优势所在。以冠心病治疗药物通冠胶囊为例,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通冠胶囊具有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10] 、心功能指标[11] 、血脂含量和凝血功能[12]、血浆纤维素(FIB)[13]、凝血纤溶系统[14]等作用,能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再狭窄[15],临床应用多年,显示出对胸痹心痛的病人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关急性毒理实验也从实验角度证明了通冠胶囊的安全性[16] 。另有研究显示,通冠胶囊对于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证和血瘀证有更为良好的效果[17] ,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之中[18]。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PCI的治疗中,对药物洗脱支架的推崇日益明显,尽管其存在术后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可能,但许多研究仍显示了药物洗脱支架(尤其是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良好前景[19-26] ,中药对于PCI术后再狭窄有着较好的作用,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 并非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才是循证医学
COURAGE临床研究是一项设计合理、循证医学强度高的临床研究,得到医学领域普遍的公认。然而,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纳入病例有限,病例全部来源于美国及加拿大,其人群代表性尚有待进一步证实等。尽管如此,其临床意义仍受到世界范围内学者的推崇。这也间接告诉我们,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固然更具说服力,但并非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才是循证医学,只要设计合理、严谨、真实,规模不大的临床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目前中国医学界的经济现状,暂时还不可能动辄组织起像国外那样的大规模、资金投入巨大的临床试验研究。而这一点,在我国的中医药领域更显得突出,中国目前的西医从业人数为100万左右,而中医只有20万左右的现状就可以反映出这种状况。那么,在科研经费并不充裕的前提下,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应该如何开展起来呢?那就是完善科研思路,使试验设计严谨、合理、真实,这样的临床研究即使规模不大,也是能够具有较高循证医学强度的。
3 没有症状并不一定没有危险
在COURAGE临床研究中发现,冠心病患者中有一半左右的冠心病发病事件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这反映出一种状况,即部分冠心病患者可以是没有或者只有轻微症状的,一旦疾病事件发作,便有可能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者死亡,其事件结果较为严重,这可能与患者存在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有关。因此,根据COURAGE临床研究的结果,许多专家提出了注重预防冠心病的观点,强调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早期预防来降低冠心病事件。我国心血管领域专家胡大一教授对于冠心病的预防,提出要从少年到老年,终生进行。少年时开始预防,中年时加强调控,老年时相应调整。还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同或相近的观点,不一而足。而在这里,我们发现,当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达到一些问题上的共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没有症状,并不一定没有危险,而早期的预防,生活方式的改变便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其有异曲同工之意。中医是哲学与医学的统一,其中有许多养生的观点,在许多治疗方法中可以体现。因此,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冠心病的中西医治疗需要注意优势互补,中医药治疗中许多治则、治法的先进性甚至超过了西医,所以,在冠心病的中西医研究中,既应明确两种医学体系的不同,又要注意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如中医的“治未病”、“心脾相关”等理论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中是有用武之地的,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专家陈可冀院士关于“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27]的研究成果便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4 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多层面、多靶点性,PCI可视作一种活血化瘀的手段
PCI治疗的作用点在于心脏局部,而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点在“证”的整体上,因此,PCI可以视作一种活血化瘀的手段,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COURAGE临床研究提示,冠心病PCI治疗与优化药物治疗相比,并无显著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而优化药物治疗与PCI的作用靶点都是较为准确而局限的,这也显示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所在: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多层面、多靶点性。研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改善内皮功能[28-29],易损斑块[30]、血小板活化、缺血再灌注[31]、缺血预适应[32-35]、左室重构[36]、血管重构[37]、血管新生[38]以及微循环[39]等多层面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达到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在中药治疗冠心病领域,关于根据“血瘀”理论对冠心病治疗的文章已有200余篇(其中有50余篇被SCI收录),根据络病理论研制的代表方剂通心络的相关研究论文已有300余篇。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多层面、多靶点的优势已逐渐得到公认,但其作用的靶点所在,以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已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绩。COURAGE临床研究同时给现代医学心血管研究领域和中医药心血管研究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今后对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由于中医学对继承的强调,使得中医药领域对于冠心病的治则、治法在这些年来并没有大的改变,但是,对中医药的治则、治法所赋予的内容与以前将有所不同。以新的观点和药效来评价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审视近年来冠心病的中医药研究之路,这本身就将是一种进步。
【参考文献】
[1] Gruentzig A R,Myler R K,Hanna E H,et a1.Coronary transluminalangioplasty[J].Circulation,1977,84(suppl II):II.
[2] Woll M G, Moliterno D J,Lincof A M,et a1.Restenosis,an open file[J].Clin Cardiol,1996,19:347.
[3] Castervla P J,Teimtein P S.Prevention of Coronal restenosis[J].Cardiol Rev,1999,7:219.
[4] 陈可冀.Courage临床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启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8):677.
[5] William E Boden,Robert A O’Rourke,Koon K Teo,et al.Optimal medical therapy wit or without PCI for stable coronary disease[J].N Engl J Med,2007,356:1503-1516.
[6] William E Boden, Robert A O Rourke, Koon K Teo, et al.The evolving pattern of symptoma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COURAGE) trial[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7,99(2): 208.
[7] Leslee J Shaw, Gary V Heller, Paul Casperson, et al. 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COURAGE) trial,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cooperative study No. 424[J].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 2006,13(5): 685.
[8] William E Boden, Robert A O’Rourke, Koon K Teo, et al. Design and rationale of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COURAGE) trial: Veterans affairs cooperative studies program No. 424[J].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6, 151(6): 1173.
[9] William S Weintraub, Paul Barnett, Shuo Chen, et al.Economics methods in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guideline-driven drug evaluation (COURAGE) trial[J].American Heart Journal,2006, 151(6): 1180.
[10] 王磊,张敏州,程康林,等.通冠胶囊对冠心病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07,30(2):247.
[11] 乔志强,张敏州,刘慧,等.通冠胶囊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指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J].2006,24(9):1667.
[12] 张敏州,李松,邹旭,等. 通冠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血脂含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2):93.
[13] 李松,张敏州,邹旭,等. 辨证分型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浆FIB及血脂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2):89.
[14] 张翔炜,张敏州. 通冠胶囊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人术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2):1065.
[15] 祁建勇,张敏州,李健,等. 通冠胶囊对冠脉再狭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医药学刊,2003,21(6):882.
[16] 张敏州,杨广,韩凌. 通冠胶囊的急性毒理实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4(9):787.
[17] 李健,张翔炜,张敏州,等. 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证血瘀证26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5,37(10):33.
[18] 张军,张敏州. 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2):147.
[19] Ochsner F, Lobrinus J, Jeanrenaud X,et al.Right ventricular arrhythmic cardiomyopathy with an autosomal dominant R355P DES gene mutation[J].Neuromuscular Disorders, 2007, 17(9):879.
[20] Masamichi Takano, Daisuke Murakami, Kyoichi Mizuno, et al. Overlapping hybrid stenting with a sirolimus-eluting stent and a bare metal st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7,118(1):8.
[21] Maarten J Suttorp , Gerrit J Laarman .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sirolimus-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with zotarolimus-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otal coronary occlusions: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the primary stenting of occluded native coronary arteries III (PRISON III) study[J].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7,154(3):432.
[22] Edward L Hannan, Michael Racz, David R Holmes, et al. A comparison of mortality,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repeated revascularization for sirolimus-eluting and paclitaxel-eluting coronary stents[J]. 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7,154(3):545.
[23] Pierfrancesco Agostoni, Paul Vermeersch, Oscar Semeraro, et al.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comparison of sirolimus-eluting stent versus bare metal stent implantation in diseased saphenous vein graft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7, 100(1):52.
[24] John Cosgrave, Gloria Melzi, Simon Corbett, et al. Comparable clinical outcomes with paclitaxel-and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in unrestricted contemporary practic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7, 49(24):2320.
[25] Ryota Sakurai, Junya Ako, Ali H M Hassan,et al. Neointimal progression and luminal narrowing in sirolimus-eluting stent treatment for bare metal in-stent restenosis: A quantitative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alysis[J]. American Heart Journal,2007,154(2):361.
[26] Imad Sheiban, Emanuele Meliga, Claudio Moretti, et al. Long-term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outcomes of treatment of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with sirolimus-eluting stent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7, 100(3):431.
[27] 陈可冀,史大卓,徐浩,等.200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摘要: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多中心临床及机理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93.
[28] 雷燕,陈可冀,柯元南,等.愈心痛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0):580.
[29] 刘红旭,邓新荣,金玫,等.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及中药治疗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0):585.
[30] 张文高,郑广娟,朱庆均,等.中西医结合防治易损斑块、易损血液的研究与思路[C].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93-107.
[31] 李格,史载祥,贾海忠,等.大蒜素防治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生物化学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2):11.
[32] 张卫军,史载祥,王蓓蓓,等.大蒜素模拟心肌缺血预处理作用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0,15(3):140.
[33] 梁日欣,廖福龙,韩东.川芎嗪预处理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2):11.
[34] 李春杰,曹洪欣,陈治水,等.中药预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 38.
[35] 高秀梅,张伯礼,商洪才,等.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预适应大鼠心肌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J].中草药,2003,34(10):933.
[36] 王硕仁.心室重构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C].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5:15-39.
[37] 王承龙,刘彤.中医药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8):78.
冰心的诗歌范文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手机控”,也有不少人患上了所谓的智能手机病,如:无手机恐惧症、手机震动响动幻觉以及迷恋自拍等症状。很多用户把这些症状的出现归结为是一种心理病,但从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角度来看,这些症状并不符合任何一种疾病的诊断,不能称之为心理病。然而这种现象现在如此普遍,并且越来越明显,背后一定有着普遍的、强烈的心理需求在推动。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看,现在社会的很多领域,无论是文化、经济、政治,都在发生快速的变化;从小一点的环境比如社区、家庭、工作单位等角度来看,无论是稳定性,还是组成的结构,也在经历变化。正因为宏观的、微观的环境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每个个体的心理都会受到很大的挑战。
周围的一切都在快速变化,人也越来越难形成对自己稳定的看法,就会不停地需要获得与他人的联结,通过别人的眼光来认识自己,通过看别人的故事来确定自己生活得怎样。因此短信、微博、微信、朋友圈就是每个人在上面表达自己,同时渴望别人的回应,通过别人的回应来确认自己的状态。所以建立人和人之间的情感链接,以上的联系方式是很有用的,不但方便且简单容易,可以远程与多个人、多个群体交流。但同时,这种感情联系也是局部的和浅层次的,且一旦手机交流成了我们交往的主要方式,那么我们与人相处的很多其他能力就会退化。比如我们很多时候跟亲朋好友面对面没话说,但却能在微信上妙语连珠。这是因为真实的互动太费力,大家都往容易的方向去走。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人和人之间真实的深入的情感链接,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语言化的符号层面,而必须通过相处。
另外,当我们期待别人来主动联系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期待手机响起来,期待中就可能出现幻觉,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个叫做“心因性幻觉”,这个是属于正常心理的一部分,只要不是太频繁出现。这个现象其实在告诉我们:我们感觉孤独了,我们希望有人来走进和联系我们。还有一种情况是总担心错过了什么工作电话、老板的指示、客户的回信。这个时候可以试试问问自己,工作对于你的意义是什么,重要性大不大,为什么需要做到完美?不过不完美是否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可能性有多大?健康的状态是对工作拿得起,也放得下。如果一直不能放下,那么自己就会耗竭。
手机控与以前的网络成瘾、游戏成瘾,其实都是在寻找与他人的联结。人是社会的动物,所以会需要融入群体来对抗孤独感。以前远程连接只能靠喊,后来可以写信、发电报,后来打电话,再后来有了电脑。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都只是一个终端,人们需要的是通过这些终端寻求与他人的联结。
有手机依赖症的用户,可以先看看自己从手机中满足了哪些需求。如果是希望与朋友保持密切联结,那么不仅要通过朋友圈,也要打电话、见面喝茶或者一起参加活动。如果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那么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比如参加竞赛、活动、讲演等来获得关注。总而言之,就是把联结的方式多样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不要太单一,不要过分依赖手机即可。
冰心的诗歌范文6
在推进新闻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坚持“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理念,大力加强新闻摄影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报摄影作品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不含子报),12件摄影作品获得全国新闻摄影年度金、银、铜牌奖项,60多件摄影作品获全国专业报年度金、银、铜牌奖项,要闻版获得全国报纸好照片版面一、二、三等奖各一次,有一名摄影记者获得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一、认清信息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新的活力,在设备换装中长硬新闻摄影的翅膀
《中国石油报》自创刊以来就一直重视新闻摄影报道工作。但是,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摄影报道在时效性上的先天不足长时间得不到根本解决。同志在1990年8月23日第一次视察塔里木油田时,我们的记者使用传统的胶片相机进行采访,刚一拍摄完就派人赶往乌鲁木齐,转乘飞机到北京,报社派人到机场取胶卷再到照相馆冲扩,虽然全力以赴,但等到照片见报也已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
伴随着新世纪到来的信息产业革命有力冲击着各类新闻媒体。在报纸大家族中,原本为弱势媒体的全国性产业报无疑是这场变革的最大受益者。正是由于互联网络的崛起和数码照相技术的普及,全国性产业报的新闻采集传输的时间空间劣势被逐步消解。带上一部数码相机和一台能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就能走遍天下,摄影记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大为提高。
我们感到,在信息时代的挑战面前,作为全国性产业报一员的《中国石油报》,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从改进摄影报道开始,促进办报质量的全面提高。
顺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我们首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逐年加大了对新闻摄影设备的投入。1997年,我们曾以12.8万元购买了一部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这部相机尽管早已因落后而退役了,但它曾经在同志第二次视察塔里木油田和大庆“九八”抗洪抢险等一系列重大报道中立过大功。1998年以来,我们在原先普及传统胶片相机的基础上,又投入100多万元,配备了10余套专业数码相机和50多架800万像素以上的普通数码相机,所有摄影记者都配齐了专业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卡,所有文字记者都配备了普通型数码相机。
同时,报社两次发文与各企业协商,要求为所在单位记者站和特约记者、骨干通讯员配备数码相机,其中,记者站必须配备专业数码相机。随着报社网络建设的完善和报纸的增期扩版,数码摄影的优势充分显现,图片新闻稿件的来稿量和刊用量均大幅度增长。无论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还是西气东输长达八千里的建设工地,乃至万里之遥的海外石油基地,记者在任何采访现场所拍摄的图片都能保证在次日见报。2005年初,本报常驻哈萨克斯坦的记者奉命参加一项重要外事活动的采访任务,在零下50摄氏度的深夜,外国记者携带的相机都冻住了,唯有《中国石油报》记者的相机还能正常拍下大量珍贵的新闻资料照片,受到了我方公司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现在,《中国石油报》每年摄影来稿约两万幅,刊用5000幅左右,绝大部分稿件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每月刊用整版摄影画刊平均两期;新闻图片刊用量已占到报纸总版面的六分之一强。
二、迎接石油行业改革所带来的新的挑战,在队伍建设中延伸图文并重的要求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于1998年实施大重组。紧接着,石油、石化、海洋石油三大公司开始了内部重组改制、主辅分离和海外上市的历程,原先的“大而全”结构被打破,管理机构的数量和层次在减少,冗员过多的局面被改观,新闻宣传报道队伍包括摄影队伍也受到一定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摄影队伍建设上坚持了三条原则:
一是坚持“图文并重”的原则,加强新闻宣传队伍重建工作。我们感到,解决好新闻图片的来稿数量和质量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摄影部的几个记者。要通过图片新闻资源的整合管理,通过对文字记者配备摄影工具和提出图片新闻采访任务,通过记者站的摄影力量的整合和图片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等措施,使图片新闻报道工作上一个较大的台阶。因此,我们在将部分优秀摄影记者选派到子报子刊承担摄影业务领导工作的同时,抽调优秀文字记者到摄影部来,鼓励和要求更多的文字记者学会用相机“说话”,成为文图双全的两栖记者。同时,要求有条件的记者站配备专职摄影记者,并规定了各类记者站不同的摄影稿件指标。目前,各记者站共有专职摄影记者17名、特约摄影记者48名。
二是坚持“重在能力”的原则,加强摄影队伍业务建设。针对重组改制之后摄影报道队伍新成分多的状况,报社每年都要召开一次石油摄影研讨会,评选一次石油新闻摄影奖,举办一期摄影通讯员培训班,以提高兼职通讯员的业务水平。针对《中国石油报》改扩版、出彩报之后,对新闻图片稿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的实际状况,我们在选用稿件上进一步优先向摄影报道作品倾斜,鼓励广大通讯员在第一时间里首先运用相机来报道新闻。
三是坚持“三深入”的原则,加强摄影队伍作风建设。我们的摄影记者和通讯员,努力发扬光大石油行业精神和本报优良传统,深入到基层一线、会战现场、新闻的源头去,拼抢出更多更好的体现“三贴近”要求的新闻摄影作品。自去年以来,我们在新闻摄影方面组织了两大特别行动,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一是以与铁人王进喜一生密切相关的4月19日这个特殊纪念日为契机,连续组织了两届 “石油一日”新闻摄影比赛。“石油一日”摄影比赛是我国第一个“行业一日”摄影活动,每届平均来稿1300多幅(组),在全国新闻界较好地扩大了中国石油的影响,在石油系统加深了年轻职工对铁人事迹和铁人精神的认识。这一活动还将年年办下去,成为我报新闻摄影品牌。二是以“绿色奥运、绿色石油”为主题,组织了“石油记者迎奥运驾车万里行”的签名采访特别行动。年近花甲的摄影记者邵胜利于2006年“五一”节自驾车启程,克服路途遥远、路况不熟和高海拔、低气温及遭遇沙尘暴、暴风雪等困难,行程6万多公里,已经完成了东北行、西北行和西南行,先后发表200多幅(组)图片,共收集到7000名石油人为2008年北京奥运祝福签名。他计划到明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归来,争取征集到万人签名,进一步扩大中国石油和《中国石油报》的社会影响。
三、适应“读图时代”所带来的新的要求,在理顺机制中增强新闻摄影的动力
一是调整版面结构,明确“用靓照擦亮报纸”的硬指标。我们要求一版以单幅大照片为主,四版以组照为主,其他版以两三幅单照为主,每月至少出一块摄影专刊。每季有一个摄影头条报道,让读者的眼球随着图片在报纸上停留更多的时间,让同一张报纸因为图片在更多的读者手中传递。每天编前会上,除了确定头条稿件之外,首先考虑的就是一版的主打图片。在一些重大报道战役的策划中,图片报道和文字报道同时研究、同时组织、同时落实、同时跟踪督查。报社要求编辑以版面上有一张(组)好新闻照片为荣,摄影记者也不要坐等头条,要以高质量的图片报道去争抢头条。如辽河油田红海滩的报道,铁人战友回故乡的报道等等,都是通过精心策划组织而产生的。
2002年9月下旬,我们承办了由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和中国记协主办的西气东输万里行新闻采访活动,先后有13家中央和首都媒体、20家地方媒体、3家石油媒体参加。从9月26日出发,到10月30日开始从新疆塔里木返回,整个采访历时35天,行程8000公里。这种中央、省市和行业媒体三方联手对一项国家重点工程进行全程式、长距离、大规模、立体化的报道,在石油新闻史上还是首次。《中国石油报》有三名记者走完了全程,其中两人是摄影记者,共刊发新闻图片162幅。这些图片绝大多数都是当日采访拍摄,当日上网传回编辑部,第二天就登上了报纸。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对优秀图片稿件实行优质优酬。我们多次调整编采人员考核办法,在文字稿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上调摄影稿件的稿酬标准,无论是要闻版还是其他版面,同样面积的图片的稿酬超过了文字稿件。我们还规定了各种特别加奖的系数,对评上本报月奖、年奖和更高层次奖项的摄影作品,还可以重复得到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