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行案防工作履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支行案防工作履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支行案防工作履职报告

支行案防工作履职报告范文1

述职报告的主体要选择几项主要工作,细致地将过程、效果或失误及认识表述出来。这一部分要写详细,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对棘手事件的处理思路,对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要交代清楚。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银行干部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供大家阅读。

银行干部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一

我是xx银行会计xx年xx月从学校毕业分配到xx银行工作,现任xx银行出会计一职.下面我将任职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述职,请予评议.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优质文明服务是金融行业永恒的话题,但如何落实行动上,彻底改变我行社会形象,营业室全体人员确实动了一番脑筋。一是摆正位置,靠服务赢得客户,靠客户吸收存款,靠存款保住饭碗。消除了思想上的松懈和不足,彻底更新了观念,以客户满意为标准,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认真落实我行各项服务措施。

二是把业务技术和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服务水平尺度,苦练基本功,加快业务办理的速度,避免失误,把握质量。虽然我们营业室尽心尽力的搞服务,但是,因各种因素,营业室的服务质量仍是不尽人意。三是努力学习新业务知识大力拓展业务营业室的业务领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我本人来讲,尽力做到了“三个服务”。

一是给客户服好务,由于我主要任务是分管前台,柜员几乎每天都有不好处理的业务和客户介绍给我,本着“客户就是上帝”的意识,每次我都能圆满的让客户满意而归,有一些较难处理的事情,我都是带着礼物主动上门,最终看到的都是客户满意的笑脸。

就这样,有的客户甚至已经和我交上了朋友,也成为了建行的忠实客户。二是给本营业室的柜员服好务,不论柜员业务、设备出现了问题,我都能主动解决,柜员身体不适、家庭不顺心,我都能主动关心和帮助。三是给各网点服好务,因营业室是全行业务的中心枢纽,我和各网点的业务联系也较为频繁,工作中不论网点因设备问题或业务问题找到我,我都能积极为他们联系或者亲自上门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们解决。

二、勤奋务实,真抓实干,全力搞好银行工作

今年,可以说是我行产品的营销年,今年以来我行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我本人也抓紧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新业务,掌握新技能,把我行的产品营销作为今年的重点,大力宣传和营销我行产品,同时指导、协助其他网点开展新业务的推销活动,努力发展中间业务。截止到年底,由我主持办理的基金业务有十余种,金额近200余万元,记帐式和电子国债200余万元,在市行排名中名列前茅。我还在行里的安排下对全行柜员就网上银行、CALLCENTER系统、贷记卡业务、VIP客户等新业务进行了多次授课。

三、身先士卒,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过去的一年是建设银行重大改革的一年,在xx年中,我本人除认真学习与改革相关的文件精神,作好心理准备外,还积极主动的和营业室的同志们谈改革,探讨改革的必要性,加强同志们对我行改革的信心,端正同志们对改革的态度。日常工作中,自己身先士卒,加班加点工作多干,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主动解决。尽的努力体现出一个党员、一个中层干部应起到的带头作用。

四、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打算。

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是应急处理水平还不够,只有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吸取先进经验,广泛听取意见,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也才能更好地履行自身工作职责。本文来自一枝笔写作网

下一步,我将在银行的领导下,加强自己党性修养,以更饱满的热忱,端正的工作姿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准绳,认真钻究业务知识,加强团结,努力工作,把我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银行干部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二

20xx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祖国在冰雪中挺立,在震荡中坚强。20xx年也是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一年。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

欣喜的是,中国xxx银行股改方案获得国务院的批准,终于让我们踏上了建设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征程。

一年来,在分行党委特别是分管行长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分行垂直业务部门的帮助下,在各位同事的配合下,我按照上级行及本行领导赋予会计结算部的工作职责,团结和带领我部员工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狠抓会计内控建设。

为从根本上解决困绕我行的基础管理差,内部控制力弱的问题,我行于年初召开了高规格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议。会议认真查找了我行会计基础管理方面问题,深入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行会计内控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会后不久,会计结算部正式单设。作为会计结算部的负责人,我把贯彻落实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和工作切入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以抓《xxxx银行xxx省分行会计内控管理尽职指引》和在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会议上签订的《会计基础管理及内控建设责任书》的落实为契机,把各级行的行长、分管行长、会计部门(职能所在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监管员以及人事、监察等相关职能纳入会计内控管理组织体系,大家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一体考核,让会计内控管理关系更清晰,会计内控管理层次得到提升。

2、坚持按季组织开展监管检查工作,促进会计内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会计监管是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操作风险的重要防线。对这一块工作的重视我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尽管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还是坚持按计划、按程序每季度对各县支行各经营机构组织开展一次认真细致的检查。做到每次检查都有方案、有通知、有记录、有整改、对责任人有处理。监管的内容也严格按照会计监管制度的规定和案件专项治理的要求逐条细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从已经结束的前三季度监管来看,累计查出问题273个次,绝大部分问题已得到整改或改善,处理或建议处理责任人96人次,其中扣发考核性工资44人次,扣款金额7750元,向州分行员工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办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请积分建议52人次。我把实质重于形式作为监管的重要原则,通过持续、认真细致的监管,我们的会计内控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3、坚持值班制度,提高预警信息核销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充分发挥会计监控系统的监督作用。州分行会计结算部分设后,我对会计监管系统的在线值班非常重视,明确责任到人并严格执行值班员每日在线值班监控预警信息,督促网点机构会计主管按时核销预警信息。对督办信息及时分配给包片监管员进行核实回复。节假日轮流值班,值班员轮班或休假交接时,通过“值班交接”功能进行交接。值班工作的加强,直接促进了我行预警信息核销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会计人员产生了一种持续的强大的监督和震慑作用。

4、注重提高会计主管的业务素质与履职能力。会计主管履职到位与否,是会计内控好坏的关键一环,20xx年,我认真贯彻落实会计主管委派制,倡导提高会计主管待遇,加大考核力度,提高会计主管履职能力。20xx年,我督促对在同一机构履职满一年的会计主管进行轮换调整,全州九个营业机构共轮换会计主管六名,新委派会计主管三名,增派会计副主管两名。我按月组织召开由分管行领导、直管网点会计主管、会计结算部人员、网点负责人等人员参加的会计主管例会,分析内控形势,学习新的文件精神,研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会代训,提高会计主管的业务素质与履职能力。

二、深入学习实践报告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部门员工和业务条线参加《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检查活动。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的需要,对于推动我行业务经营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认真的思考、学习和实践,我认为我行会计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会计工作上水平,为我行经营改革发展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着重应做好以下几点:

(1)、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突出工作重点。会计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方针。对我行会计结算工作来讲,所谓“全面”,就是要全面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全面提高会计质量和会计工作水平,将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要纳入会计的视野;所谓“协调”,就是要使会计工作。

全行整体利益和改革发展的大局相适应,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会计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必须坚持精细化管理和执行力建设。要坚决贯彻“内控优先”的理念,特别是在案件防控工作中,要“警钟长鸣”。人员管理要常抓不懈。要通过强化培训、完善“技防”措施、加大奖惩力度等多种手段,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要强化问责,不断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2、认真组织部门员工和业务条线参加《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检查活动。农业银行每位员工的服务和言行举止直接体现农行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总行制定专门的守则来统一规范全行员工的行为准则,弘扬良好的职业操守,倡导按规则为人做事的风气,是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行改革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学习好、领会好、遵守好《守则》,将有助于规范全行服务标准,提升全行金融服务水平;有助于防范合规风险和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xx操作风险;有利于推动全行合规文化建设。为达到规范行为、培育文化、弘扬正气、改善形象的目的,我按照怒江州分行开展《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检查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积极组织我部员工和业务条线积极参加学习教育、检查评价和总结验收各阶段的活动。

银行干部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三

20XX年是我在XX支行担任会计主管的第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对公业务的个人客户经理,迅速的转变成为一名会计主管,除积极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努力工作之外,能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会计基础管理精神,狠抓会计内控建设。

1、坚持按月开展自查工作,促进会计内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自查是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操作风险的重要防线。对这一块工作的重视我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尽管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还是坚持按计划、按程序每月对支行全部网点开展一次认真细致的检查。做到每次检查都有方案、无通知、有记录、有整改、对责任人有处理、有通报。

监管的内容也严格按照会计监管制度的规定和案件专项治理的要求逐条细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把实质重于形式作为自查的重要原则,通过持续、认真细致的自查,支行的会计内控管理比以往年度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2、建立全面的岗位责任制,把岗位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做到每一项工作有人管,每一个工作有人抓,防止出现相互推托、工作脱节的现象,按照岗位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使我支行内控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认真贯彻和执行各项会计、出纳制度及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会计出纳工作基础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1、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提高柜面服务质量”为目标,从工作制度、员工素质入手,高标准,严要求,苦练业务技能,强化管理考核。一年来,我认真贯彻和执行总行各项会计、出纳制度及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比如:对挂失业务、全国支票、汇兑业务等关键业务进行了规范,改变了以往登记簿登记不规范、资料不全的问题,对于发生的交换差错事故及时整改,防止了各类差错隐患的再次发生。

2、在工作中,我坚持日常及时制度检查和事后稽核通报,加强内控管理。各项会计出纳制度是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在制度的贯彻落实上,我注重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是充分发挥日常内控的监督和规范,利用实时监督和监控检查的机会,使我支行内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正确处理好事后稽核发现的问题。首先按照我行各类文件的相关规定,对临柜会计出纳业务进行即时、定期、不定期的监督和审核,其次做好和事后稽核的沟通工作,正确处理好事后稽核中心发现的相关差错,及时做好事后稽核差错的分析反馈工作,及时给予出错柜员通报,查找问题原因,及时落实整改。从各个环节加强对柜面业务的管理,提高了我支行的内控机制。

3、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履职能力。会计主管履职到位与否,是会计内控好坏的关键一环。由于我之前的岗位是个人客户经理,因此,如此之大的角色转换对我的业务要求非常高,如果自己不对会计业务有一定的了解,就无法对支行的会计风险进行把控,因此,我坚持学习业务,虚心向老员工请教,积极与直管领导,主管行长进行沟通,通过自己的努力,熟悉业务,进入角色。

三、加大力度强化风险管理。

1、对公账户对账工作方面

在过去的一年中,营业部高度重视对账工作。在一、二、三季度对账工作中,营业部重点账户对账率达到了100%,完成了分行对账工作要求。

2、定期组织案防例会,强化员工风险意识

营业部按月组织全行案件防控工作会议,并定期传达总分行业务风险文件制度;定期配合综合部开展员工行为专项自查、互查工作;按照分行要求建立声誉风险防控体系,并定期组织演练。

3、加强晨会学习,堵截柜面风险

在每日晨会中,营业部开辟了风险防控工作专栏,组织进行每日风险提示工作。重点对突发事件处理、柜面风险防控、案件防控动态、操作风险防范等工作环节进行逐个剖析,在员工思想上构筑了牢固的风险防范平台。在过去的一年中,营业部有两人共两次次堵截了柜面诈骗案件,培训效果明显。

4、突发事件处理工作方面

按照分行文件制度要求,营业部梳理并建立了多项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如防抢劫处理预案、防火预案、声誉风险处理预案、理财产品应急处理预案等,并定期配合支行综合部组织全行范围的突发事件模拟演练工作。通过上述演练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员工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处理突发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业务指标方面

1、20XX年支行营业部的中间业务相对偏低。总结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支行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客户的结构也较为单一,部门没有人手能够外出营销;其次部门经理工作监督存在疏漏,在产品培训及员工辅导工作上存在不足;最后,员工主动营销意识薄弱、营销能力有所欠缺,产品营销工作无论从员工营销开口率还是营销成功率上均为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存款业务方面,支行的存款90%来自于海关的存款,因此海关收税的高低严重影响支行的存款业务,而个人客户的数量又较少,来行办理业务的客户绝大多数都为老客户,所以营业部存款余额增长乏力。

4、对公网银对账工作推进迟缓

20XX年,营业部对企业账户签约管理工作重视度较高,全员几乎都参与到银企对账工作中,但是有极个别企业老总在国外治病,无法回国,造成支行的3季度对账率未达到双百。

基础管理方面

20XX年支行发生一笔重大差错,原因是在我休假期间,支行员工手工修改重空号码,造成严重的串号使用凭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①我对员工的管理不够严格。

②员工的风险意识太差,我没有尽到相应的风险管理责任。

柜面服务方面

员工主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柜面服务规范性有待加强。集中体现在,营业大堂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足,更多时候员工仍是被动接受客户咨询,提供被动服务;柜面规范服务的持续性不足,部分员工不能保证工作日全时段的规范化服务。

工作执行力方面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工作执行力上尚存差距,集中体现在:

1、工作计划性需加强,部分工作计划考虑不够充分;

2、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业务流程为按照制度要求落到实处,检查监督力度不足;

3、对员工的风险教育需进一步加强。五、20XX年工作目标

1、加大员工的技能、服务培训力度

部门将以分行五岗位考试要求为模板、以支行服务检查要求为基准,定期、持续开展员工操作技能及服务培训工作,并按月进行评比。同时,加强检查落实工作,全面提升营业网点服务核算水平。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全面降低差错率

部门需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来满足支行日新月异的业务对新员工的要求。同时,加大核算质量的考核力度,制定支行13年新的考核办法,联合全部网点,共同考核,赏罚分明,并与年度考核挂钩。最终实现审计检查及分行会计部差错考核双达标的目标。

3、加强风险培训

由于20XX年的重大差错,使我认识到,对于新员工来讲,风险意识需要日日灌输,天天培训,13年部门将大力加强风险方面的考核,一旦发现有可能出现风险的错误操作,支行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4、加强部门员工主动营销的意识

支行案防工作履职报告范文2

【关键词】重要岗位管理 岗位轮换 强制休假 离岗审计

一、重要岗位的定义

所谓银行重要岗位,是指在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其工作不可或缺、有明显的风险点,工作状况直接和银行的经营效益、经营目标、经营风险、市场拓展、社会形象等相联系的岗位。按照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划分,银行重要岗位可以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首先是“权力型”重要岗位,包括银行各级领导干部岗位和有关涉及“权、钱、人、事”管理的工作岗位都属此类。主要有营业机构的负责人和有管理职能的各级负责人。

其次是“操作型”重要岗位,主要适用于涉及授信业务、柜台业务、资金业务、中间业务等风险关键控制点的岗位,包括:综合柜员、会计、事后监督、信贷管理、中间业务批处理、资金调拨以及结算岗位人员(包括票据交换岗位、内部往来岗位人员及印、押、证岗位人员)、出纳岗位人员(收款员、复核员)、金库管理员(金库、秘钥保管员)等。

最后是“督查型”重要岗位,是指对“权、钱、人、事”负有监督职责的岗位。“督查型”重要岗位的风险点在于渎职失位、对违纪违规问题视而不见或处而不力等方面。

二、岗位管理控制的主要形式

(一)岗位轮换

岗位轮换是岗位管理控制的有效方式,是根据风险控制工作需要,有计划的安排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调换工作岗位的一种制度安排。现阶段,银行经济案件时有发生。这其中内部作案造成损失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其原因除了制度坚持不够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员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岗位轮换可以为各项工作提供一个监督制约机制,某岗位职责完成的怎么样,有无缺点和漏洞,至少可以有另外一个人可以评定。为此,对一些重要的、易发案件的岗位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经济案件的发生。虽然岗位轮换在防范案件发生,提升员工素质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重要岗位轮岗的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一,频繁岗位轮换易导致短期行为。轮岗的年限较短,基层营业网点的负责人频繁变化,不利于针对营业网点的一些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和有效落实,降低了基层营业机构对周边环境和市场的快速适应能力和服务能力。更有可能因为营业机构负责人可能会追求短期绩效而忽视长远发展,引起的机构人员冗余,人员效率和机构竞争能力下降。对有些柜面、会计等人员来说,定期岗位轮岗有可能形成工作不认真,敷衍的习惯,容易养成责任心降低的坏毛病,时间久了也容易形成短期行为。这些短期行为对于机构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其二,降低短期工作效率,容易诱发投机心理。员工在一个重要岗位上工作几年后,也已经熟练掌握本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技能和业务操作规程,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但走到新的环境新的工作岗位,新旧工作需交接,新工作环境和岗位为需熟悉和学习,新的工作关系也要重新建立,这些都会使短期工作效率下降。此外,从事一定岗位上的工作,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不满,若有定期轮换,员工有可能寄望于更换岗位来解决一切问题而非主动克服工作中的难题,在本职岗位上有可能三心二意,甚至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流动”的目的。

其三,轮岗中交接不清、人员素质不足等可能引发新的操作风险。定期的岗位轮换会出现频繁的工作交接,当出现交接不清,如资料不全,操作方法、客户沟通等方面工作不清楚不明了,都会影响工作效率。再如会计、财务、联行、结算工作专业性较强,对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会计人员必须对会计法律法规及相关操作规程等有一个全面和熟练的掌握,才能胜任会计岗位。同时,会计工作又是项连续性和经验型较强的工作,由于会计业务长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地吸收,因此要熟悉该项工作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其他部门人员如果轮换到会计岗位上,容易因业务不熟练和缺少工作经验而造成工作失误,从而导致新的操作风险的产生。

其四,岗位性质、待遇等差异性影响岗位轮换的工作效果。现在大部分商业银行推行的薪酬分配办法突出与单位和个人业绩挂钩,受经济利益驱动,基层经营机构效益好的员工不愿到效益差的机构去工作,而效益不好的机构的人员很有可能希望抓住轮岗的机会到效益好的基层经营机构,而不是努力工作改变原来基层经营机构的效益现状。另外,由于不同工作岗位的性质不一样, 往往形成了各岗位之间的工作条件、工作量的不同, 使员工也形成了一些好岗位和差岗位的观念, 这给岗位轮换的有序进行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二)强制休假

强制休假也是银行对重要岗位员工进行岗位管理控制的必要方式, 是防范人员风险、道德风险,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制度,是对岗位轮换的重要补充。主要是指根据风险控制工作需要,在不事先征求本人意见和不提前告知本人的情况下,临时强制要求关键岗位人员在规定期限内休假并暂停行使职权,同时对其进行离岗审计的一种制度安排。

从频率上看,强制休假可是常规性的,也可以是触发性的。常规性主要体现在对岗位轮换的补充作用的正常强制休假。对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实行岗位轮换的部分营业机构负责人以及其他关键岗位人员,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该类员工进行常规性的强制休假。触发性主要体现在因为重要岗位员工触发某一事件,如经检查或举报发现业务操作中存在重大违规隐患的,个人思想情绪波动较大、神情恍惚、行为异常等,或者家庭、婚姻遭受重大变故或直系亲属投资经商出现巨额亏损、倒闭破产等情形的,必须对相关重要岗位的员工进行强制休假,以防范操作风险案件的发生。

从覆盖面看,既包括基层经营机构的负责人,也有各业务条线、环节上的重要岗位人员。强制休假是手段较为灵活的内控措施,强制休假的对象既包括前台柜员岗、会计授权岗、委派会计主管等重要岗位,也包括基层经营机构的负责人。基层经营机构负责人和委派会计强制休假由总行稽核、会计结算等部门按相关规定统一实施并承担组织责任,各分支机构各关键岗位员工强制休假由相关机构自行实施并承担组织责任。通过重要岗位全覆盖进行顶岗检查,规避和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从后续措施上看,有稽核检查,也有临时性工作交接,重点是稽核检查。强制休假的核心是通过工作的临时性移交、稽核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稽核检查和报告时强制休假制度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在强制休假期间,由审计人员或替岗人员对休假人员所在岗位进行业务检查。强制休假人员按有关规定办理与代职人员的交接手续并限期离岗,未经许可,强制休假人员在强制休假期间暂停行使其职权,不得返回工作岗位,也不得向银行内其他人员发出任何工作指令或处理有关工作。强制休假人员在休假期满后,须按时返回岗位并与替岗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对强制休假人员审计或业务检查中如发现有重大问题,审计人员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提交审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审计对象应负的责任,处理意见或建议等。

(三)离岗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多种表现形式,按被审计人的审计阶段和审计目的可以分为离任审计、任前审计、任中审计等。除以上形式外,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已开始扩大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尝试实施了强制休假离岗审计工作。这一审计模式主要适用于具体承办业务的关键岗位人员,主要指各级机构在安排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期间,组织对其履行岗位职责、经营管理活动既业务操作的合规性等情况实施审计的行为。

当前,在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这一较为特殊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其一,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的对象较多,涉及范围广,审计工作量大。一家内控严密的商业银行,设置的关键岗位通常较多,从事关键岗位人员也相对较多。除了各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各分支机构科室负责人以外,还有运营类、风控类、营销类等多个不同类型的关键岗位,客观上导致审计对象的多样化。

其二,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缺少统一、有效的评价指标,审计质量较难把握。由于商业银行关键岗位人员一般分为各分支机构承担管理责任的人员和承担业务经办直接责任的岗位人员两类。前一类人员的离岗审计即是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其审计内容、范围、评价指标等均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模式,审计工作可以按图索骥,能够较好的把握审计质量。后一种类型即为重点探讨的适用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的关键岗位人员。这类人员众多,涉及营销、运营、操作等不同工种,对于这类人员的审计还未能形成统一的审计评价指标,也没有相对标准化的审计模式,对审计质量不易把握。例如对客户经理的审计、对大堂值班经理的审计,除对其履职情况进行了解外,很难找到其他评判标准,再加上商业银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未能完全标准化的情况下,审计工作更难以规范。

其三,基层审计人员素质、力量较为薄弱。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基本采用“分层审计,下查一级”的模式。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审计一般以承担较多经营任务的基层支行开展。由于要承担各类经营任务,支行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一般较难得到保证,独立性也相对较弱、缺乏专业审计人员,从而给基层支行的关键岗位人员离岗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岗位轮换、强制休假以及离岗审计是重要岗位管理最为重要的三大措施,同时三大措施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辅助的三类配套措施,案防工作的实际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除此之外,重大事项报告、重要岗位员工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也是案件防控的重要辅助措施。

三、健全关键岗位管理的主要思路

在满足监管关于关键岗位管理的要求,最大限度降低案件风险的目标下,综合实施轮岗轮调、强制休假、离岗审计、重大事项报告等各类配套措施,提高案防工作的有效性。

其一,建立统一、规范的银行各管理层级重要岗位的管理政策,内容应包含重要岗位的识别标准、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岗位管理的各类配套措施及其适应范围、管理流程等,实现关键岗位统一集中化管理。建立各层级、各条线、分支机构的重要岗位管理办法,并对岗位轮调、强制休假、离岗审计、重大事项报告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重点关注各项内控措施的协调性和匹配性。

此外,在整体重要岗位管理政策之下,结合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实际,在实施岗位轮换前,应统筹制定年度重要岗位和强制休假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做好人员储备,在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和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的情况下,发挥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这一内控有效手段,防范案件风险。

其二,完善关键岗位设置,建立标准化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一方面对银行的所有岗位进行梳理,制定统一的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并梳理关键岗位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点,将关键岗位的工作流程标准化,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固化,这样有助于岗位人员依章办事,保持全行相同岗位职责、操作、风险控制的统一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审计人员则按照标准化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对相应风险点的控制情况进行审计分析,从而保障审计规范,提高审计质量。

其三,强抓重要岗位管理政策的落实,执行关键岗位轮换制度规定,坚决杜绝因轮岗不及时,因长期从事高风险的固定岗位, 而导致一些重大经济案件的发生。同时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关键岗位轮换制度的细则,最小化岗位轮换的消极影响。当岗位轮换措施不能及时采用,要及时辅助以强制休假和离岗审计,降低案件发生的可能。待轮岗条件成熟后,坚决执行关键岗位轮换制度规定。

其四,强化对重要岗位管理政策落实的监督,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重要岗位的管理政策实际落实的情况怎么样,存在哪些反馈的意见,这些都需要通过强化对重要岗位管理政策落实的监督工作来实现。通过定期对政策的落实情况的监督和评价,掌握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效果,及时解决和纠正政策以及管理办法落实中出现的问题,推动管理政策在银行落到实处。

其五,建立重要岗位的相关统计指标,并通过重要岗位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重要岗位的相关统计指标,包括已经识别的重要岗位、已建立上岗标准的重要岗位以及各条线内控措施的实施情况。通过将这些统计指标嵌入到重要岗位人员管理信息系统中,这一系统还应该包括的主要功能有:重要岗位管理、重要岗位员工基本信息管理、重要岗位员工岗位轮换、强制休假、预警信息、轮换、强制休假信息查询以及报表等。通过该信息系统,实现对全行重要岗位的统筹管理。如查询功能中提出能够查询重要岗位员工轮岗后的去向,一是调动的员工,何时调到何机构、何部门、从事何岗位工作,原重要岗位由何人接任;二是部门内部调整岗位的,调整后原重要岗位员工现在从事何岗位,原重要岗位由何人接任;三是客户经理调整客户的,调整后客户经理现在分管何客户,原客户由何人接任分管。通过对银行重要岗位的信息化管理,做到重要岗位管理准确、及时、全面和有效。

参考文献

[1]王秀颀.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3(04).

[2]伍洪涛.对国有商业银行岗位轮换制度的分析和思考[J]. 科技经济市场,2007(01).

[3]金晖.试论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岗位管理体系改革[J]. 金融论坛,2008(03).

支行案防工作履职报告范文3

关键词:成因分析 现状及难点 盘活清收措施 对策建议

一、形成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2009年末,苏仙区支行共有开户企业22家,贷款余额61578万元,其中政策性及准政策性贷款13493万元,占21.91%;商业性贷款48085万元,占78.09%。年末不良贷款企业5家,金额13075万元,占贷款总额的21.23%,占全市农发行不良贷款总额的99.2%。

(二)业务发展分析。2004年,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后,银监会陆续批复农发行开办新业务,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苏仙区支行,凭借地理区位优势和郴资桂经济开发走廊一体化发展优势,在全市农发行率先开展了新业务营销,在对评估、调查不太熟悉的情况下,简评估、粗调查,使一些贷款条件不成熟的农业小企业项目进入了农发行门槛,以致形成了部分农业小企业先天不足,后天难补的信贷风险隐患。

(三)监管情况分析。对新开办的商业性贷款业务,没有管理模式,监管方式尚在摸索中。因此,在新业务起步阶段,客户经理对如何管好首笔贷款跟踪、资金支付、企业现金流、企业经营动态分析、企业销货款回笼管理等,常常顾此失彼。因缺乏管理经验,对企业的经营分析不透,风险判断不准,对企业的资金盯不死、管不住,以致一些企业出现了经营风险,也未能及时发现和化解,导致了不良贷款的形成。

(四)机制建设分析。农发行新业务起步阶段,一些规章制度尚在建立和完善中,基层行信贷管理仍然沿袭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办法,这与商业性业务管理显然不配套,也不适用,与之相适应的约束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尚未健全。从调查情况看,该行少数客户经理在贷款发放后,不及时深入企业跟踪管理,不及时分析企业经营动态,不及时分析企业经营风险,在企业出现风险后,未能采取重大事项报告制,以致造成不良贷款处置被动,清收难度加大。

(五)员工素质分析。从客户经理结构分析看,年龄偏大,素质参差不齐。该行7名客户经理中,40岁以上的5人,占71.4%;35岁以下的仅2人,占29.6%,年龄偏大;7名客户经理中,有2人是由会计调整到信贷岗位上的,信贷业务不熟,另有1人因其他原因,不能正常履行监管任务。因客户经理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给信贷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六)金融环境分析。目前农发行的商业性贷款,特别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业小企业贷款,基本上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法人代表绝大部分品德优良、诚实守信;但也有少部分企业法人品德恶劣,不择手段,千方百计从农发行骗取贷款。如该行支持的郴州朗坤生态野生养殖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与农发行建立信贷关系,第一笔贷款500万元,其中担保300万元,抵押200万元,是真实合法有效的。但贷款到期后,该公司的抵押土地属工业用地,因闲置多年未开发,国土部门要收回,企业法人则采取仿造土地他项权证办法骗取了500万元续贷,问题暴露后,企业法人逃之夭夭,导致500万元不良贷款难以收回。

二、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的现状及难点

(一)不良贷款现金清收难度加大。长期以来,农发行的贷款主体集中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随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深化,多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基本停滞,已无清收潜力。其余正常经营的企业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粮棉油市场价格、自身经营机制等多种因素制约,经营利润微薄,自身消化能力有限,不良贷款现金清收难度越来越大。

(二)不良贷款处置手段缺少多样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的手段有依法清收、以物抵债、债务重组、债权转股权、打包出售、资产证券化、信托处置、破产清算等。而农发行不良贷款处置手段仅局限于现金清收、呆账核销、以物抵债及表外欠息减免。手段的单一性严重制约着农发行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进度。

(三)贷后监管工作薄弱。一是少数行仍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贷后监管工作薄弱,不能及时发现贷款使用和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二是极少数行为了完成不良贷款“双降”和收息任务,放新收旧,掩盖了贷款的真实风险。当企业经营和支付发生危机时,已错过了清收处置的最佳时机。

(四)信贷资产的法律保护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淡化,但作为政策性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托国家赋予其粮食购销的特权,资金运用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使得政策性信贷资金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这也是农发行信贷资金被挤占挪用的根源所在。二是在国有粮食企业改制过程中,农发行债权的法律保护相对薄弱,农发行对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依据。三是出于对社会稳定等政治因素的考虑,地方政府和司法部门对地方利益的偏袒现象仍然存在。农发行主张债权,依法后,往往是赢了官司赢不了钱,保全信贷资产显得尤为艰难。

(五)以物抵债难,变现更难。一是在借款人和担保人无力偿还到逾期贷款时,银行为保全信贷资产,不得不降低以物抵债的门槛,导致其接受的抵债资产存在先天缺陷。

(六)税收政策、法律法规支持不够,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成本和难度。一是在不良资产处置上,农发行与资产管理公司享受着不平等的政策待遇。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抵债资产时享受免征增值税、营业税、契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多项优惠。而农发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上优惠政策很少,在接受和处置抵债资产时重复征税,不良贷款处置成本较大。如抵债资产从取得到处置变现,需要交纳的税费多达10余种,占抵债资产价值的20%~40%。二是不良资产处置面临诸多法律问题。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是形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法律尚未明确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人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对其缺乏有效的约束、制裁,隐匿、转移财产行为屡有发生,使不良贷款有效处置难以实现。

三、对策与建议

(一)要坚持有效发展,不能盲目发展。“有效发展”是农发行的基本经营方针。“有效发展”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有效发展,就是要走政策、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之路;就是要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起抓;就是要人的全面发展和内控管理一起抓。尤其在信贷业务发展上,要严把准入关,坚持贷款条件,宁要稳定有效发展,不要快速盲目发展。

(二)要坚持执行制度,不能违规操作。银监会颁布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和总行16项信贷管理制度,是实现农发行有效发展的基本准则,必须贯穿到业务发展全过程,严格执行,规范操作,不得取舍,不能搞我行我素。要抓住当前银监会和总行布置的“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契机,努力营造执行制度、防风险、防案件的良好氛围,确保全行合规经营,稳健发展。

(三)要坚持履职尽责,不能监管缺位。切实履行职责,用心监管企业,才能及时发现风险,才能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客户经理要做到“腿勤、手勤、口勤”,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经常分析企业经营动态,经常反映企业风险状况,真正落实尽职记录管理。客户经理要创造性地开展监管工作,认真总结监管工作方法和规律,提高监管服务水平,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及时防控和化解贷款风险,为实现银企双赢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要坚持以人为本,不能放松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发展业务,加强管理,防控风险,需要相适应的高素质队伍。因此,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素质层培训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不能抓了业务发展而放松队伍建设,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分期分批组织队伍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员工正确处理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廉洁办贷,争创业绩。

支行案防工作履职报告范文4

主题词:流程银行 票据业务 风险防范 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7-042-03

票据业务包括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业务中均占据相当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全国票据市场日趋活跃,票据交易量每年都呈快速增长态势。2001~2006年,企业签发商业汇票总量从1.28万亿元增长到5.43万亿元,年末未付余额从0.51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3.5%和34.0%;全国金融机构贴现量从1.55万亿元增长到8.49万亿元,年末余额从0.28万亿元增长到1.72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40.5%和43.8%。交通银行情况同样如此,近三年交行的银行承兑汇票年末未付余额复合增长率达到32.9%,票据融资年末余额复合增长率达到61.8%,2006年交行票据交易量达到4307亿元,比上年增长88.66%。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票据融资是近年来增幅最高、发展最快的一种融资方式”。但与此同时,近期暴露的一些银行大案、要案也源自于票据业务。银监会指出,部分金融机构在票据业务管理上的薄弱是造成票据案件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协调好票据业务的发展和管理,对票据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对银行的稳健经营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下面结合交行近年来票据业务的发展情况,就如何以流程银行建设为主线,促进票据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进行阐述。

一、票据业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压力

(一)面临的主要形势

1、市场和客户对票据融资的需求持续扩张。近年来,票据市场规模扩张的速度明显快于其他货币市场子市场。出于财务成本较低、审批和操作相对简单、商业汇票结算方式易获交易对手认可等原因,企业将票据融资作为短期融资主要渠道的意愿不断增强,商业银行间将票据转贴现作为融通资金和调控信贷规模主要手段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在这种形势下,银行要获得客户和市场的认可,要提高市场竞争力,选择票据业务作为发展重点是必然选择。

2、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配置资产和调控规模的重要手段。新巴塞尔协议出台后,资本对商业银行经营的约束力陡增,而票据融资,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业务,由于有银行信用参与其中,占用资本相对较少,因此发展票据融资业务符合商业银行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发展业务的总体思路。同时,由于票据业务期限短、周转快,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其增强资产结构调整和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并赚取一定资金差价,为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3、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盈利产品。票据融资利率虽低于贷款利率,但毕竟高于大部分货币市场产品的利率。从2006年的市场情况看,票据融资利率虽与货币市场利率呈正相关关系,但与期限大致相当的央行票据和债券回购等主要货币市场业务的同档期利率比较,票据融资利率始终高出50~100个基点。而且票据市场的日趋活跃也产生了一定的套利空间,商业银行为加速信贷资金周转和增强盈利性,各基层分支行业已将票据融资业务作为主要盈利产品来经营。

(二)面临的内外部压力

1、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需求不断增加。伴随票据市场规模迅速扩张而来的,是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不断增加,这对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是一个严峻和现实的考验。近年来,票据业务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出现了买方付息票据、协议付息票据,票据托管、质押、包买和无追索贴现,电子票据等等,给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了一个平台。哪家商业银行做不了,就会失去存在相应需求的客户群。同时客户对银行的内部操作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哪家银行流程繁琐、操作冗长、效率低下,也会失去客户。

2、操作风险管理的压力沉重。票据市场交易的日趋活跃和部分银行在票据业务管理上的薄弱,使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欺诈手段来骗取银行资金。对银行来讲,如果对业务发展不坚持理性思考,指导思想发生偏差,在票据业务的管理体制、运作模式和操作程序上又存在漏洞,那么一旦内部人员与社会上不法分子相互勾结,给银行经营带来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就将防不胜防。

3、监管部门案件专项治理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银监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要求各商业银行严肃查处已发案件,严格落实问责制。具体来讲,就是按照“双线问责”的要求,严格处罚有关责任人员和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和审计人员;对发生重大案件的机构,要上追其两级以上机构直至各商业银行总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责任。对银行内控建设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各级经营管理层的压力增大。

4、信息披露和社会公众形象方面的压力无时不在。多年来银行在公众心目中一直是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机构,一旦发生案件,特别是数额巨大的案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案发行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将大大降低。还会波及股价和投资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二、以流程银行建设为主线的票据业务经营管理改革

近年来票据业务发展的外在和内在需求非常强劲,同时票据业务管理的压力也非常沉重;既要积极发展票据业务、增加效益,又要保持安全稳健经营,这给商业银行的内控建设带来新的研究课题。因此,必须从流程银行建设入手,将票据业务的操作流程与管理规定合二为一,各岗位既要在操作过程中严守管理规定、保持相互制约,同时又要按照经过优化统一的流程实施标准化操作来保证业务办理效率,这是由流程银行的原则和宗旨所决定的。

(一)突破瓶颈,促进业务发展

1、改革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对票据业务发展至关重要。为改变原先因缺乏统一管理而造成既形不成发展合力、又存在诸多管理空白的局面,交总行明确资金部为全行票据业务的牵头部门,统一管理全行票据业务的经营和风险防范,其他有关业务部门根据票据业务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分行层面亦是如此。当全行发展和管理的目标统一到一点上时,形成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2006年交行票据业务的实际发展状况证明了这一点。同时总行成立了票据专营机构――票据营业部,目的在于提高全行票据业务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水平,搭建总分行票据业务联动的平台,发挥龙头和蓄水池的作用,促进全行做大做强票据业务、合理调整资产结构。从2006年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票据营业部初步发挥了应有功能。

2、优化业务流程。流程银行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业务流程删繁就简,将业务链中重复的、不创造价值的环节去除,使整个流程能从容应对市场和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一年多来,总行各部门通力合作,在转贴现合同文本、系统内回购式转贴现流程、银票贴现持票人授信改承兑行同业授信、总分行级重点客户银票贴现的快速处理流程、集团客户的盈通帐户产品等方面优化流程,使票据业务办理效率显著提高。各分行也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前中后台操作分离的前提下,将票据审验查询保管、跟单资料审核、CMIS系统操作等操作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站式集中操作模式,虽然各行整合方式有所差别,但都有效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3、加强考核激励。为引导分行票据业务发展方向,总行每年年初向各行下达票据业务计划,并将其纳入分行条线分管领导平衡记分卡的指标之中。各行也设计了对相关条线人员的考核激励办法,有效促进了票据业务发展。

4、配套政策工具。除了在上述体制机制上进行变革,还要有实质性的具体政策。在资金支持上,总行资金部向票据营业部提供低利率转贴现资金额度,用于收购系统内分行持有的票据;同时也为各分行办理票据融资形成的临时性资金缺口直接提供资金支持,实行一定的价格优惠。在业务政策上,明确各行直贴利率可以在当地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同业水平进行差异化管理,区别企业信用和风险程度随行就市;对信用评级高、市场信誉好的优质企业承兑的商票,适当放宽对承兑人和贴现申请人的条件限制,鼓励分行直贴;因上下游企业间真实贸易产生的银票,允许在同一分行内进行贴现。在考核上,因票据融资规模扩大而突破存量存贷比和当年增量计划的,总行预财部将其剔除统计和考核;要求各行对客户经理收票进行专项考核或纳入综合考核范围;总行对分行下达票据业务指导性计划。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2006年交行票据业务发展迅猛,摆脱了原先徘徊不前的局面,市场活跃度明显提高,其市场地位已基本与我行总体市场地位相称。

(二)多管齐下,加强风险防范

近年来银行票据案件的层出不穷,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在票据市场规模急剧扩张的情况下,票据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并未同步跟进。而流程银行建设的宗旨就是要谐调发展和管理,不偏废任何一方。所以加强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就是以流程银行建设为出发点,从业务流程出发,筑起一道道防火墙。

1、整合制度流程,加强规范操作。我们认为,票据业务的流程银行建设,就是要从各项票据业务产品的特性出发,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前中后台分离又制约的业务组织架构,梳理出一套结构严密、职责清晰、管理细化的标准化流程,通过流程界定部门职责、强化各项内控要求,使部门职责服从流程设置要求。

从业务组织架构来看,交行目前的票据业务操作已基本实现前中后台分离,承兑、贴现和转贴现等各项票据业务都已集中到分行本部审批,大部分关键性的操作环节也已集中到分行本部。因此,我们着重从制度安排、流程设置和操作管理等方面,对票据业务的制度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力求为票据业务风险防范树起坚实屏障。

一是梳理业务流程,既面向客户需求,又服务于风险管理。我们在调研和检查中积累了大量素材,以此为基础对各项票据业务产品(承兑、贴现、转贴现)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承兑业务为例,从客户经理发起开始,到分行授信额度审批、支行额度使用审批,再到分行凭证发放、放款审核、会计确认、银票交付、到期托收等,梳理出一个有31个具体环节的承兑全流程。这个流程既考虑了客户需求,去除重复操作环节,又兼顾了风险管理需要,通过严密的结构使各个风险点均被覆盖。同时,将一套完整、标准、规范的业务流程放在基层业务人员面前,对减少其操作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是大有帮助的。

二是从流程出发界定部门职责,使部门职责服从流程设置。从实际来看,如果在票据业务整个流程中各环节、各部门的职责不够清晰,对一些主要风险环节缺乏明确的责任部门,很可能导致管理真空出现。因此,在梳理完票据业务流程后,把各部门在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职责界定清楚,把每一个环节的负责部门落实到位。目的是使各个部门在任何一个业务环节上缺乏推诿的对象,也就能真正各负其责,有效填补管理真空。

三是整合制度规定,加强关键风险点和部门接壤点的风险控制。交行票据业务的各项规定原先分散在各业务条线,前后发文的时间跨度也比较长,据粗略统计,一些目前仍然有效的票据业务文件从颁布至今已有十年之久,所有相关文件已累积成山,基层业务人员要系统、连贯地掌握确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梳理出全套标准化流程以后,必须把相关制度规定融合于其中,并达到前后左右的一致性。同时,针对基层经营单位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以及一些关键风险点和部门接壤点进一步加强了风险控制。比如在空白银票的发出、收回这一有多个部门接壤的环节,我们通过会计凭证柜员和客户经理的联动,加强登记和催收,消除空白银票流失在外的风险隐患。

四是制定业务操作规范,统一操作方式。通过以上一些工作,建立了全行统一、规范、简洁明了的票据业务手册,作为全行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必须遵守的规范性文件。应该讲,只要严格按照手册规定操作票据业务,重大业务风险和内外勾结的案件都可以规避和防范。

2、完善授信管理,加强源头把关。对票据业务客户的授信管理,是防控票据业务风险的源头。近年来,交行在授信管理上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为防范票据业务风险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无论承兑业务是否有完全现金保证,均纳入综合授信范围。即使是完全现金保证,客户经理也要对相关客户履行尽职调查,防止有不良企图的客户利用完全现金保证概念作为幌子骗取银行资金。二是严格控制承兑客户的准入标准,对保证金来源和贷后监控实行严格管理。对于风险相对较大的承兑业务,交行规定:优先受理1-5级客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严格控制6级(含)以下客户及与交行无结算往来的客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6-7级客户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即使100%保证金,也必须要在交行结算往来一年以上,充分了解其资信状况后才予以受理;8-10级及未评级客户的开票申请原则上不予受理。在受理单笔保证金一定金额以上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时,无论是否完全现金保证,客户经理都必须对客户保证金来源(股东投入、自有资金、销售或提供劳务收入等)情况作重点核查,在额度使用审查审批表中作出详细说明。同时,应确认保证金来源的真实合法性。对当年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达一定数额的客户,无论是否完全现金保证,贷后检查时必须逐户落实实地查访,提高贷后跟踪检查的频率和时效,在监控或查访报告中必须就客户的经营状况和业务规模是否与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相吻合作出详细说明。三是在银票贴现业务的授信管理上,将对持票人授信改为对银票承兑行同业授信,并新设了业务流程,通过合理界定授信对象来把握总体风险。四是在转贴现业务授信管理上,除对交易对手进行同业授信外,还对银票承兑行规定了范围,通过双线控制确保转贴现业务始终保持资金逾期率和损失率为零。

3、调控承兑总量,实施有保有压。承兑业务是一项风险相对较大的票据业务,从近年的票据案件来看,大多数集中于承兑业务。现行政策规定银行承兑汇票是交易性票据,客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也就必须从真实交易需求出发,银行不能将承兑业务用作揽存的主要手段来发展。针对交行承兑业务发展过快的情况,我们在控制承兑敞口规模的同时,对全行承兑总量进行了适当调控,对各行实行承兑未付余额限额控制,要求部分发展过快、管理较弱、质量较差的分行压缩余额,而对部分承兑质量较好、客户交易需求真实的分行仍然给予一定支持,实施有保有压。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这一举措对承兑业务经营指导思想的纠偏起到了一定作用。

同时我们还严格控制分行农信社等其他同业办理承兑业务,所有代办业务必须收取100%保证金。已经开办此项业务的分行应按总行要求进行风险排查,对不符合条件、风险隐患较大的应限期清退。欲开办此项业务的分行必须事先上报总行,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办理。

4、抓住风险特征,及时提示风险。近年来总行了多次票据业务风险提示,主要是在收集一些同业最新案例的基础上“解剖麻雀”,提醒全行注意当前票据风险和案件的最新动向,揭示各类案件的案发环节和原因,提出具体应对措施。通过风险提示,一方面对分行开展票据业务起到了警示作用,另一方面也促使全行上下一起审视在票据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及时进行相应的业务整改和政策调整。

5、加强检查监控,各方齐抓共管。近年来全行票据业务检查力度的加强,对防范业务风险、及时消除隐患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2006年7月份银监会统一组织五大行检查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交总行进行了周密部署,并且在银监会规定检查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检查面,自我要求对当期有余额的业务无论金额大小100%检查。检查结果基本反映出全行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总行进一步加强票据业务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抓手,总行在检查结束后旋即对各行一一下发了整改通知。从我们了解到的整改情况,一些原本管理比较薄弱的分行在检查后及时进行了整改,在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上有了明显提高。审计部门在检查结束后还对问题较为突出的分行进行了跟踪审计,对分行进一步认识存在问题、加强整改力度带来很大帮助。各相关部门也分别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分行的业务指导。如授信部对承兑垫款建立清收情况报告制度,并从授信投向指导、重点跟踪督导和加强表外业务垫付率指标考核等方面入手,加强承兑垫款精细化管理;会计部将空白银行承兑汇票领购改为领用,通过空白银票归属权的转化消除空白银票的流失隐患;风险监控部将票据业务风险过滤预警模块纳入资产风险管理系统中,加快了对票据业务风险实现动态防范的进程。

6、推行全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实现票据业务风险可控,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全行票据业务相关条线的众多基层业务人员身上,取决于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取决于他们对总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近年来总行组织了多期票据业务专题培训,邀请行内专家详细讲解授信政策、跟单资料审核、验票识票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讨论我们采集编写的案例。票据业务手册制定完成后,为使手册规定真正渗透到每个相关员工的实践操作中,总行在培训和上岗资格认定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一是推行全员培训,全行所有从事票据业务的相关人员必须参加手册培训;二是严格测试,从业人员培训完成以后必须参加闭卷测试,成绩达到90分(100分制)以上才算合格;三是持证上岗,测试成绩合格者在上岗前必须签立《尽职承诺书》,承诺在具体操作中尽职尽责,以此作为最终能够上岗的资格证;四是制定履职情况评价办法和标准,对从业人员的日常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失范和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在档,受到相应处罚。我们期望这些探索能够把基础打牢,防患于未然。

三、进一步发挥票据业务的各项功能

(一)通过票据业务促进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性统一

银行业务要取得和谐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性的统一上,这是银行经营管理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基本目标,票据业务就是促进这个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者始终是共存一体、互相作用的,其相互关系不是简单的函数关系,而是与宏观经济政策、市场形势、银行经营目标和运行体制等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从变化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一般规律,指导全行针对各种情境采取相应的票据业务发展策略,促进全行整体业务的三性统一。比如说,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下,一方面要通过票据融资方式解决资金出路问题,提高整体资金收益,以及减少投资和贷款的盲目冲动对资产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又要在央行采取调控措施回收流动性时,利用票据融资流动性强的特点适时调整资产结构,始终保持资金流向收益较高的资产,保证银行盈利性。与此同时,票据业务的安全性又要时刻得到保证,如果信用风险控制得不好,将直接导致拨备增加,影响盈利性;市场风险解决得不好,直接影响流动性,由此导致的流动不畅又间接影响到盈利性;操作风险管理得不好,不仅直接影响盈利性,更对银行信誉和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当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发生新的变化以后,票据业务又该何去何从呢?这些都是我们要在今后的票据业务发展过程中随时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但目的始终是促进全行总体业务的三性统一。

(二)强化票据业务的配置和调节功能

票据业务对整个资产业务的配置和调节功能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扩张是要消耗资本而受到资本约束的,票据业务对风险资产的配置和调节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在风险资产中配置多少比例的票据资产可以使三性达到较好的平衡点呢?这需要我们通过内部核算工具――管理会计来核算票据业务各项产品对资产业务盈利的贡献度,通过管理会计和内评法来核算票据业务各项产品占用的一般资本是多少、经济资本是多少。通过贡献度和资本占用的配比,再根据我行总体经营目标,就能大体确定票据业务在表内表外风险资产中应有的占比。近年来票据业务对资产业务的调节作用也愈发得到体现。要进一步发挥此项功能,关键是要在业务运行机制上多下功夫。一是要多通过价格杠杆机制,以内部转移定价调节、引导分行票据业务发展节奏;二是要通过票据移存等手段提高全行票据的集中度,充分发挥票据专营机构(包括分部)的蓄水池功能,加大票据吞吐量,达到全行票据业务规模调节自如的境界。

(三)提升票据业务的媒介功能

从近年的票据业务发展形势看,票据业务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层出不穷,而且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产品上的创新能力已影响到自身对客户的吸引力,票据业务在银行和客户间的媒介作用愈发体现。在这种形势下,创新能力不足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能不能做某项业务,而是直接影响到银行能不能争取到某个客户的整体业务。所以,对于市场和客户在票据业务产品、服务上的创新需求,总分行一定要有快速的反应机制,要发挥流程银行机制的优势,各相关部门组成团队共同迅速应对创新需求。对分行从市场和客户处传导过来的创新需求,要通过差别管理、分类指导的方式,在各项风险基本可控的前提下,迅速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或是在较短的周期内开发出新产品,以提升交行在市场和客户心目中的形象,使票据业务充分发挥媒介作用。

相对于市场发展形势以及票据业务发展和管理较好的同业,我行票据业务发展起步不久,要真正实现票据业务的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还任重道远。但只要在经营理念和指导思想上坚持正确方向,在运行机制和管理措施上扎扎实实,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孜孜以求,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