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学

审计学范文1

就业前景良好。

审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途径比较广,就业前景光明。审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可在政府审计机关和司法机关从事审计检查与鉴定工作,可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服务与咨询工作,还可以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此外,审计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具有本科以上毕业文凭的全日制大学生和研究生可以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等方式实现就业。

(来源:文章屋网 )

审计学范文2

一、审计的对象

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根据对一种对象内在素质,与其他事物的外部联系的分析研究,而形成的一种独立的学科研究。所以,从概念上来分析,审计学科是一项专门研究审计现象的学科,而其他的学科不能够将审计现象列为研究对象,审计现象有其独特性,是其他学科难以分析研究的。所以,审计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对象就是审计现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二、审计学科的发展过程

审计现象的发展,从实际情况来说,已经从公元前就开始了。在古代,一些机构就被上级委托对一些财务情况,任职情况进行监督和监管,从那时开始,审计现象一直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外国的审计逐渐与国内审计呈现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每个国家的审计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是根据国家内部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制定和实施。发达国家在进行审计时,主要侧重于风险审计这一方面,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审计时,主要侧重于对财务经营进行审计。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侧重点。

三、对审计主题的研究

审计学科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有自己特定的审计主题,主要表现在对特定的事实通过收集材料进行证实,对其相符合的程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做出相应的结论。特定的事实在审计学科中就被称为审计主题,无论何种的审计现象,都离不开审计主题。每一个审计现象都包含有一个既定的事实,审计人员通过收集一系列的数据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证实总结,最后再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每一项审计活动都离不开审计主题,它是审计活动得以维持的基础因素,也是审计活动的主要对象和事物。但是,审计主题又不同于审计事项,审计事项是在审计过程中,包含在审计主题中的一小部分。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通常是将审计事项作为具体的主题,对其进行收集材料等活动,最后再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和分析研究活动,对审计主题得出一定的结论。审计事项不等同于审计主题,但审计事项使得审计活动更为简单明了,减少了其复杂性,同时也使审计对象更为具体准确,审计结论更为精确。审计对象主要的作用就是确定审计的事物,而审计主题主要说明的就是怎样审计的一个问题。虽然从字面上这两个事物很相似,但从内在意义和功用上,两者大不一样。

在现代审计活动中,主要通过对信息主题和行为主题进行审计。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审计人员主要关注于两方面的审计内容。一方面就是审计事物是否与审计人员收集的材料数据符合,情况是否一致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对收集的绩效数据能否与实践的绩效一致,并且对审计事项的绩效问题进行研讨和分析,提出最后结论。在对行为主题进行审计活动时,审计人员要关注于对审计对象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看其行为是否违反了法规,另外要看其审计对象的行为是否合理,看看能不能有进一步的改善提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必须很认真很仔细地收集证据,并且在审计过程中,切不可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必须看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动机。这关系到经济活动的很多方面,审计人员必须加强监督,认真收集资料,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研究。对于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审计现象,更是要加以重视并改正,并予以帮助。在对行为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审计活动就要进一步加强,仔细的分析研究,使这些行为得到改善。并且对一些与数据相符合的审计行为,不仅要予以鼓励和支持,更要对其进行帮助,使经济得到进一步提升。

审计人员在最后的意见总结阶段,不需要对一些审计材料进行发表意见,而需要对最后总结认定的结论进行发表和陈述。从总体上来说,审计主题虽然包括信息主题和行为主题,但是这二者又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在某一个程度上,信息主题影响行为主题。例如通过对一项经济活动的数据进行收集审查,也必然会影响到经营活动的情况,所以,这二者有内在的联系。对信息主题的审查必然会联系到对行为主题的审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切不可片面的进行审查,这样的审查完全得不到准确的结论,影响审计结果。

四、审计学科体系的构建框架

审计学科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还需要形成一定的构建框架,稳固的框架可以帮助审计学更加稳固地向前发展。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审计学科体系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关系到能否使审计教育继续向前稳步发展,也关系到能否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型的审计人才。审计学科体系的建立是审计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打下稳固的根基,那么所有的发展只是暂时的,不长久的。所以,应全力实施建立完善审计学科体系,使审计教育能够稳步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审计学科在发展形势上也得到进一步更新和发展。在21世纪,审计学科体系逐步地实现数字化趋势,数学不断地应用在各样的审计活动中,并且为审计学科体系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审计学科将不断引进更先进的数学理论,应用在审计活动中。不仅如此,计算机技术也在各个行业中被不断的应用,审计学科体系也不例外。传统的审计工作在各个方面都比较落后,只能借助于人力手段来进行审计工作。但是当计算机技术被引进之后,就为现代的审计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现代社会信息日益进步的发展步伐中,传统的审计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所以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地为工作提供便利。与传统的审计学科相比,现代审计学科已经逐渐发展为综合化趋势,不仅发展与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并为别的学科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更多的帮助。通过现代审计学科不断地向其他领域扩大研究范围,已经越来越综合化。并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能够使理论用事实来验证。使审计学科体系越来越稳固地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学科?w系也能够不断地向外开放和发展。通过不断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审计学科理论,与我国的审计现状相结合,使审计理论更加丰富。并在审计工作中,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市场的具体情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提高我国审计学科体系的综合发展,也为以后的审计学科体系市场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审计学科体系也不断地呈现社会化趋势。在审计学科体系的发展过程之中,不断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审计,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社会化审计学科体系。在一些复杂的实践型的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需要具体地实践,与各行各业的专家进行密切的合作,更加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并使审计活动呈现社会化趋势。这样的发展过程使审计学科体系在我国的发展中显出了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认可。审计学科体系也越来越规范化,审计专家对理论的研究也更加标准统一,能够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意见和改进。在审计工作中,将会有更统一的范围和时间规定,使审计活动越来越统一,越来越标准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审计学科体系也会加强实践工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审计体系,使审计工作更加标准统一。在新的挑战下,审计学科体系也会立足于市场为出发点,通过建立稳固的体系框架,使审计学科体系能够更加稳固的向前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为此做出贡献。

审计学范文3

[关键词]审计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3-0081-02

1 前 言

21世纪是世界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时代。在此环境下,人类各个方面将要发生深刻变化,审计作为经济管理服务,履行监督和公正的职能,也必然要适应社会经济形态的这一重要变化。审计教育的先进程度又取决于审计教育目标的正确定位和审计教育方法的科学化。但是随着审计的快速发展,原来的审计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

2 审计教学出现的问题

审计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求讲授审计学的教师专业知识面要非常宽,而且得不断更新知识;同时,审计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只有充分实现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培养目标。审计学的特点决定了: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还没有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教学方法差异大

由于每一位教师对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理解不一,当然也存在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原因,教学方法差异很大。目前审计学教学方法主要为三大类:一类是侧重于理论,几乎不涉及实践案例,枯燥乏味;另一类是侧重于案例讲解,忽视了理论的应用,简单地列举相互独立的案例,特别强调会计知识的应用,使审计成为了变相考察会计知识掌握程度的工具,与真正的案例教学貌合神离;还有一类是理论与案例并重,将案例穿插到理论讲授中,是目前为止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法,但是仍然存在知识得不到系统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的问题。

2.2 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整

会计学的课程相关程度非常高,而审计学属于相关性最高的课程。教师应该熟练掌握九门课程的知识,才能完全胜任。这九门专业课中除了成本会计、会计学基础、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以外,其他五门都在不停地变化。审计学教师不但要不断更新这些基础知识,同时审计准则的不断颁布与修订也加剧了教师更新知识的难度。因此,目前审计学教师虽然大部分是审计、会计专业出身,但是由于没有精力完全更新和巩固相关知识,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实质上的不完整。这样就难以对审计事项深入分析,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2.3 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教师具有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才能在讲授过程中用案例说明每一步骤的方法和必要性,同时使学生加深理解,印象深刻。但是,目前高校的教师来源渠道主要是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几乎很少引进审计实践领域的人才。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4 审计学教师尚未形成教师梯队

审计学教学需要多年的教学经验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个会计专业的审计教师应该建立教师梯队。目前,审计教师队伍仅仅限于需要人数的底线,一旦有一名教师调走或者进修,就要临时安排没有讲授过审计的教师接替工作,教学质量不稳定。此外,审计学教师连续代一门课,很少有机会参加审计实践和对外交流,缺乏“充电”机会,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5 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资料难以获得

目前,教学使用的审计案例大部分是针对于审计环节的某一个细节的证明举例,教学中很少有关于整个审计程序的系统案例的使用。这一现象产生有其客观原因:首先,原始单据获得难。由于实践中参与审计过程获得的资料,按照职业道德准则应该遵循保密原则,因此不能直接拿来作为原始单据。其次,审计资料太多。审计范围涉及一年的资料,由于多采用抽查法和逆查法,不能仿造会计模拟实习只提供几个月份的资料就可满足需要。最后,案例编写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3 审计学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3.1 建立体现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教师评价系统

学校的科研成果与教师学历构成固然重要,但是审计教学是其存在的基础,因此学校应该遵循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原则。教师评价系统是贯彻高校办学原则的有效手段。要改变教学现状,只有从调整评价系统入手。在评价系统中,加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分值,有助于引导教师在这方面投入精力,最终实现重视教学的目标。

3.2 培养活跃的审计学教师梯队

建立审计学教师梯队应该遵循有利于教学与科研提高的原则。首先,教师梯队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人数的确定方面,应该考虑教师轮流参与实践和对外交流的需要,至少应该高于最低需要量,避免出现非审计学教师临时代课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其次,教师梯队要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教师梯队要建立定期对外交流的制度,以提高对专业前沿问题的把握。梯队内部要建立定期交流学习制度,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3.3 多种途径提高审计学课程的实践操作性

要提高审计学课程实践操作性,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师独立联系审计实践单位和学校组织教师实践均可。另一条是直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和一些知名企业建立校企联合,使其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同时,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既可以直接让学生了解审计过程。在这样的实践中,使学生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增强对审计实务的了解,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4 组织力量分阶段开发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系统

审计教学案例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尽管要开发系统审计教学案例存在许多障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周密的安排使其成为可能。开发过程应遵循:先部分后整体原则、先易后难原则、系统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和可修订性原则。

4 审计学教学改进措施实践方式和方法

审计学教学改革措施的实践模式通过三个层次来设置与实践,分别为知识的认知性层次、知识转化为能力层次、知识的“创新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具有其内在的联系和递进性质,故又称为叠进式教学模式。

4.1 知识的认知性教学

这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以审计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作为纵线,以审计实务中不同的业务循环作为横线,由面到点,采用示意图法、列表法等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解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来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使每一堂课都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对那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预先把授课纲要告诉学生,并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回去思考,必要时让其他学生介入讨论。对一些较抽象的内容,先出案例,引导学生从特定情景出发,进行分析,从分析得出的结果,理解教材中的概念,知识要点。通过这一层次的教学与考核有利于帮助、引导学习者认知、消化、巩固和深化基本原理。同时,为第二层次的教学做准备。

4.2 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

这一层次的教学是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习者对已经准备好的审计事项或专题进行调查、讨论、分析,并编制出审计工作底稿及其他相关文字报告。主要的教学内容为审计计划编制, 控制测试及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的编写,五大业务循环实质性测试程序表的填制等。除课堂案例分析以外,还安排了模拟查账活动。整个活动,教师只提供被审查资料,提出查账基本要求,其他的安排均由学生按注册会计师要求去完成。学生在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中既巩固了会计、税法、计算机等知识,又掌握了审计方法、技巧,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3 知识“创新层次”的教学

审计课程的教学任务不应只是传授书本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目的,我们设置了审计理论前沿的研究性学习层次。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国内外审计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与审计质量有关的相关因素如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变革,审计收费制度,审计业务的委托形式,独立性的保持,独立审计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等有关热点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参与作用。采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学过程从教师向学生传输信息向师生双向传输信息发展,使师生在教学中处于互动过程,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动者,能有表达自己观点、展示才能的机会和空间。这种启发互动式和发现式结合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变为主动,更乐意去探索新问题,新知识。

参考文献:

[1]赵素琴.知识经济与审计教育改革[J].平原大学学报,2001,18(3):88-89.

[2]庄恩岳,尹平.我国审计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1995(5):21-22.

[3]范国正.谈高等审计教育的现状与改善措施[J].河北审计,1998(2):10-11.

[4]谢志明.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5):191-192.

[5]程李梅.改进审计教学方法的思考[J].广西审计,1999(4):43.

[6]李登明.关于审计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5(1):51-52.

审计学范文4

[关键词]审计学 实验教学 教学体系

审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审计学的教学必须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但是目前,国内高校会计类专业开展审计学实验教学的状况很不理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审计实验课程,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审计实验课程,但仅局限于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从案例中了解到的知识点非常分散,很难从总体上系统地领会审计工作的精髓。也有部分学校引进了审计模拟教学软件,但由于现有审计软件所提供的实验背景材料非常有限,与实际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复杂环境和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处理大量问题的现实状态相去甚远,因此往往使学生的实验操作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很难获得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这种状况大大影响了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审计学长期以来在师生心目中一直是一门“难教、难懂、难学”的课程,也使得会计类毕业生从事审计实践工作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经济环境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当前审计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思路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如何构建一个与审计学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审计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手段

1.审计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审计学实验教学是顺应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审计人才也就越来越重要。通过审计学实验教学,一方面希望使学生对审计学知识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地理解、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审计理论与方法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锻炼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发展成为合格的审计人才。

2.审计学实验教学的主要手段

第一,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围绕某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验教学形式。合理地运用难度、复杂程度不同的案例,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温习课堂上学到的分散的知识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理解、把握整个审计活动的流程与逻辑。

第二,校内模拟仿真实习。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被审计单位的基本财务活动和背景资料为基础,模拟审计人员进行相关审计工作的实验教学形式。在实地实习条件受到客观限制的情况下,校内仿真模拟实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置身于审计情境,体验现场审计的氛围,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审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实务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这是一种在某一阶段时间内直接安排学生到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际审计工作的实验教学形式。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审计资料,参与审计过程,锻炼沟通与社交能力,体会审计师在各种具体环境下如何运用职业判断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要构建科学的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一方面应当结合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紧密契合会计学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看,通过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理解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胜任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

1.编写一套适用的审计模拟实验教材

一套适用的审计模拟实验教材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审计模拟对象的资料要具有仿真性和典型性。审计模拟对象的业务内容应取材于某个规模适中的制造业企业至少一年的会计实务,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筛选、补充将各个审计业务循环的内容囊括在内。同时,各类业务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薄、报表均应按实际应用的样板设计,并且应根据相关准则的要求设一套适用的审计工作底稿。其次,应提供一个完整的审计模拟对象,教材的内容不仅应包含模拟审计对象全套的财务资料,还要包括模拟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及上一年度的审计报告等。再次,应提供一套审计模拟对象的电子财务数据,把手工审计实验与审计电算化实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最后,在编写模拟审计对象的财务资料时应根据审计实务的特点设一些“审计陷阱”, 同时实验不需设标准答案,对一些问题应由参加实习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判断自由设定,如存货监盘的时间安排,应收账款函证对象的选择等。

2.构建多层次的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实验教学服务于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可以将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分为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和提升层次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不同的功能:基础层次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综合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提升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试验及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为主,突出学生创造性、探索性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

第一,基础层次。“基础层次”包括开展基础案例的讨论和实验室的审计模拟实验练习等形式,目的在于扎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审计的基础技能。基础案例可以包括企业内部控制案例、财务舞弊案例、财务审计案例、效益审计案例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通过案例的方式加以验证,从而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实验室练习主要是运用审计教学软件,配合课堂教学让学生熟悉审计流程,并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使用有个感性认识,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第二,综合层次。“综合层次”通常采取一些综合训练型实验、邀请实务工作者进行讲座等多种形式。在综合训练型实验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案例进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设计从审计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以及报告阶段的审计思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引导,提出不同的假设,让学生能够应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大家进行讨论。该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各类知识(包括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等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综合、融会贯通,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堂知识精髓的理解,锻炼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邀请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为学生做专题报告。通过这种专题报告或讲座,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实际审计工作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曾多次邀请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专家来我校作报告,效果很好,既有助于增加教师对实务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第三,提升层次。“提升层次”属于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实地实习的形式,侧重于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审计学中某一个概念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进行短期社会调查。这种实践方式可以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将学生送到校外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进行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审计理论及基本方法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有效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具体可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及要求,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到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由审计实践指导教师或注册会计师对学生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引导和监督。实习环节虽然还存在种种不足,但对于专业水平的提高还是非常有用的,关键在于要加强对实习的管理,多开辟一些实习基地,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增强实习单位对学生的信任度,让学生能有机会接触更多关键的业务,而不是仅仅从事简单繁复的事务性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而且可以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幅度提高,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房巧玲,刘庆红.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框架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0(11下)

[2]周洋.浅议会计专业审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商业会计,2010(15)

审计学范文5

审计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在某些情况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的优势。

1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审计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把审计学的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是教学中不能不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进行的,不必板书,可以节省大量的书写时间。一个多媒体投影页面包含的信息可能相当于黑板的几个版面。而且采用多媒体教学,经点击、放映进行讲解,换页速度快,几分钟内可以翻阅几个页面,所展现的课堂信息量是板书所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审计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提高教学效率。

2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易于学生对所讲解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以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对学生学习感官的刺激是多层次、全方位的,能够增强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对于审计学课程中的一些知识点,比如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历程、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基本框架体系、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内部控制流程图的绘制、四大业务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等内容,完全可以采用形象、直观的图表、图像,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方面便于教师在讲授时更具体、深入地解释和扩展,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易于理解和接受。

3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可重复性,减轻了教师备课工作量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博采众长、精心设计的智慧结晶。一次制作完成的多媒体课件,以后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或者稍作补充、修改即可使用,从而实现一劳永逸,大大减轻教师备课的工作量。

4多媒体教学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基础,拓宽了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平台上,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是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在网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就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扩展为无限的业余时间,使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为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所建立的资源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者直接拷贝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继续自学,大大拓展了教与学的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

审计学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好的教学手段并不一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一定意味着教学质量的必然提高。相反,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恰当使用,反而会给审计学课程教学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1过分依赖多媒体,背离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应用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即兴思维与发挥,也限制了师生之间的直接互动交流。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授课的是多媒体而不是教师,教师所充当的角色只不过是多媒体的播放工具而已。这样,一堂审计学课就变成了一堂审计学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照本宣科演变为“照机宣科”,一个不懂审计的教师也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讲审计学课程了。如此的多媒体教学与真正的教学可谓背道而驰,授课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一些学生也往往以多媒体而非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中不认真听教师讲课,只关心把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复制下来,以备课下复习,实属本末倒置。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过于呆板单调,或者条理不清晰、重点不突出,都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效率和积极性。相反,如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过于丰富多彩,又往往导致喧宾夺主,涣散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合理把握一个“度”,不及或超过这个“度”都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审计学课程中,哪些内容以何种形式展示于投影页面中,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3投影内容过多,切换速度过快

由于目前与多媒体教学相配套的审计学多媒体教材还很少,教师讲课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听课所使用的教材往往并不配套,所以学生听课过程中还不得不记笔记。审计学多媒体教学加大了课堂信息量,但也会带来另一方面的不利影响:投影的页面内容过多,特别是文字表述较多,换页速度又较快,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只能忙于抄笔记,没有办法认真听课和思考。一节审计学课下来,学生往往只感觉手腕酸痛,“听课”变成了“写课”。即便如此,学生也往往是难以分清并记下讲课的重点内容,无法很好地完成课堂笔记。但是,如果教师放缓切换速度,又会带来教师的讲授与放映不合拍,讲一段停一段,讲课不连贯,缺乏节奏感,课堂就会显得很沉闷、很别扭,学生听课也会感到味同嚼蜡,索然无味。

4多媒体教学环境不容乐观

由于多媒体硬件设施成本较高,多媒体教室资源有限,所以多数学校还没有达到所有课程想用多媒体教学就能用到的条件,审计学也没有被列入必须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即使采用多媒体手段上课,通常也是合堂的情况居多,教室如同大会场,讲课如同作报告,学生纪律涣散。而且使用多媒体上课时,教室窗帘必须拉上,导致教室光线暗淡,课堂纪律更加难以控制。另外,多媒体设备往往维护不及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给只带着U盘来上课的老师一个措手不及,导致课堂教学完全失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应用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的问题。

审计学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审计学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利弊均有。因此,一定要重新认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和不足,尽可能趋利避害,使多媒体教学在审计学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1正确理解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学生4个要素构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审计学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手段为辅助”的原则。多媒体教学实质上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的作用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永远处于主导地位,无论多媒体如何先进,课件设计如何精良,都不可能替代一个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计算机能教是因为它事先被教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驾驭多媒体这一工具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而不是成为一个多媒体的播放工具。

2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在形式上既要避免过于单调,又要避免过于花哨。投影的内容要经过精心筛选,尽量做到清晰、简洁。一般来说,需要投影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类:①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一般只需以简明扼要的标题形式展示即可,详细阐释则由教师在讲课中进行。②需要详细解析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如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概念、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的概念、审计抽样中样本量的计算公式等。③有关表格、图形、图像或视频等不宜用文字或口述表达的材料,如各种审计工作底稿的范本、有关会计凭证和报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流程图等。④教材以外教师认为需要补充的资料,如自己设计的例题与习题,审计案例的背景材料,有关统计数据,主要参考文献,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前沿成果等。

3合理控制课堂讲课速度

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时,要注意合理控制讲课速度,使幻灯片的切换,语言表述和学生记录三者之间能够协调配合,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适宜审计学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增进师生之间的目光交流,面对面的语言沟通,提高师生互动功能。多媒体教学也并非完全排斥“黑板+粉笔”,相反,必要时教师还要运用黑板进行解析。

审计学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初,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日益迫切地需要公司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实时会计信息,为此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得到扩展。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历史财务信息进行鉴证,还需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以及风险管理等。为适应这些变化,审计教学需进行重大变革,而丰富案例教学是改进审计教学的首要前提。

一、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将传统审计服务责任拓展到鉴证服务责任,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拓展技能。其次,在审计模式由制度基础转向风险导向时,审计实践发生相应变化,需要对审计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另外,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通过后,审计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们必须具备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处理公司治理和其他PACOB要求的事项的能力。为此,必须对传统的审计教育进行改革。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审计课程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即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费时费力,课堂输出信息量少,导致审计教学“假、大、空”,教学气氛沉闷,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尽管有些高校在审计教学中采用一些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分析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教师在上审计案例课时,仍然采取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这种授课方式不适合案例教学。讲述审计案例先要介绍案例的背景、该案例发生的经过、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做账的依据和一些原始凭证等,这些大量的信息仅在黑板上板书显然行不通,一些原始票据在黑板上更无法展示。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很多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需要。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2007年2月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调实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应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重点应掌握审计方法与技巧。案例教学是审计实践教学的基础,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审计案例的深入剖析,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

二、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对具有宽广知识面、开拓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必须创新,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审计人才。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课前,运用双向导入即承上启下的引导、典型案例引入两种方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其学习欲望,让学生悟出教学内容。导入案例时要有导入提问,提问引入课堂中即将讲述的理论,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经验就能够回答的问题,不要涉及复杂理论问题。导入提问应该是开放式的,从而活跃课堂的讨论气氛。如讲述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这一章时,可以先提问:你经历过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讲一些经历过的事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此时可引入职业道德和道德的区别,讲述导入案例。

课中,采用“设疑提问――探究分析――发现问题”的教学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实践证明,这一教学形式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的解决又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根本上改变现行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听得懂但又不会解疑的弊病。首先,探究式教学是以提出问题为始点,以探疑求知为主要教学活动方式,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还要深入案例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最新的知识,才能为学生创设较好的问题,营造探究氛围,把学生引导到探究之路上来;其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而这些问题很多都是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的,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既要加大审计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注意相关学科的交叉点,把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设想出来。这一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

课后,通过“案例反思、作业设计及交流、导入下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来巩固延伸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学生逐步积累了有效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确保学生主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从“学会”走向“会学”;同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

(二)建立高质量案例库。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是审计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但目前的案例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高质量的案例。要进行有效的案例教学则必须有一个质量优秀的、结合中国实际的审计案例库。

建立高质量案例库需正确挑选审计学教学案例,要选择具有真实感、启发力、典型性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真实感是指审计案例必须来源于实际工作,但在提炼过程中,为了使案例有更多的逻辑扩展空间,更加吸引学生,还应虚拟一些经得起逻辑推理的生动情节,将学生真正带入审计工作的现场。案例要有启发力,即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其进行分析和思考。案例必须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外露的,即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能是隐含的,即把问题隐藏在一般描述中让学生挖掘处理。典型性是指审计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可以选择一些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以有利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应用网络建立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和审计案例结合起来,以大幅增加信息输出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抑制学生的疲劳感,提高学习效果。信息多媒体化可以提供高保真度的声音、照片质量的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以及活动影像,使信息内容逼真、形象、丰富而完整。信息可以以各种方式刺激人们的感官,有利于人们的无意识记忆,促进短时记忆。同时,人们对信息内容的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而且使学生不易疲劳,色彩和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点,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形式,比较典型的一种是利用信息多媒体化和审计案例结合起来,把审计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视听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另一种形式是制作课件,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加以结合,以网页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展示给学习者。具体来说,是以网页的方式并结合动画、声音、视频等方式构建课件的主体内容,开辟“案例讨论室”、“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等多个交互环境,这样就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将有关联的实践内容真实地再现于网络之上,以增加对该门课程的感性认识,对于学生理解该门课程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但具备科学性、艺术性,更具备良好的教学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采用广义案例教学模式。首先,审计课程的内容相对财会类其他课程来讲,说教性、规范性内容较多,使得教师在教学技术上的把握难度较大;其次,审计课程内容综合性极强且涉及面较广,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仅是知道而且要精确,不仅掌握财务基础知识和基本审计理论,还要对法律、金融、国际事务等均有所知;另外,审计业务的处理还需敏锐的职业分析、判断能力和高尚品格的支撑,审计业务的锻炼需要很多的实践活动。对于审计课程尤其是审计案例课程来说,更多需要的是“职业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模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即由教师事先布置案例资料供学生们自行阅读和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案例教学基本采用这种方式。狭义的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适合于班级规模小,学生层次齐、且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好、课前准备充分、教师资质高、案例素材综合的情形。该模式的起点对学生和教师都是较高的,要达到案例教学的终极目标的难度也很大。广义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事先对教学资源按照教学目和进度划分相应层次,然后逐一开展。可将审计案例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初级层次着重训练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中级层次着重训练学生的检索和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一般需要教师给出典型性案例资料,通过学生自己进一步查阅文献来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高级层次的训练是狭义案例教学所进行的内容,需要综合性、完整性的案例来支撑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人数学生较多,财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等均有一定的局限。从现有的审计案例教学的状况来看,对于审计案例的教学更应定位于广义案例教学模式,来逐步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铜陵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兰芳.论案例研究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J].会计研究,2005.10.

[2]何玉.国外审计教学研究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8.7.

上一篇辩论稿

下一篇于丹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