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滴石穿歇后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滴石穿歇后语范文1
北宋时,崇阳县县令张咏发现管理钱库的小吏每日将一枚小钱放在帽子里带走,便以盗窃国库罪把他打入死牢,小吏认为判得太重,高喊冤枉。张咏提笔写下判词:“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言简意赅,将盗窃的危害说得十分透彻,小吏无从辩驳。
而在一代文豪坡的笔下,判词这种老套的公文就变得更加妙趣横生。坡任杭州通判时,灵隐寺一和尚迷上了秀奴,最后钱财散尽,秀奴渐渐讨厌起他来。一次和尚喝得烂醉,去找秀奴吃了闭门羹,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破门杀了秀奴。归案后,坡发现和尚胳膊上还刺了一副对联“但愿同生极乐园,免如今世苦相思”。问明案情后,东坡写下如下判词:“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了却相思债!”判了和尚个斩立决。
坡的判词还常妙用歇后语。他在徐州任太守时,一法号怀远的和尚告乡民无端殴打出家人。经查,此僧身在佛门,心恋红尘,某日喝得酩酊大醉调戏被众乡民痛打一顿。怀远为免遭寺规惩处,谎称“乡民欺负出家人”,告到徐州府。坡了解情况后写下两句话:“并州剪子苏州绦,扬州草鞋芜湖刀。”让怀远回去自悟。怀远回寺后想了几日,仍不解其中之意,后请教塾馆先生,先生说:“这歇后语的谜底是‘打得好’。”
与宋代的判词风格不同,明清时期的判词以合乎人情事理见长。
明代某年仲春,湖南长沙两头牛顶斗,一死一伤,两家主人为此吵闹不休。太守祝枝山察访民情正好路经此地,问明情况,当即判道:“两牛相斗,一死一伤。死者共食,生者共耕。”遂平息争端。
江西南昌宁王府饲养了一只丹顶鹤,为当朝皇帝所赐。一天,宁王府的仆役带着这只鹤上街游逛,不料鹤被一户平民家的黄狗咬伤。仆役告到府衙,状词上写着八个字:“鹤系金牌,系出御赐。”知府判曰:“鹤系金牌,犬不识字;禽兽相伤,不关人事。”巧妙相对,堪称绝妙,又合情合理,仆役无言以对,只得作罢。
水滴石穿歇后语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事半功倍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多数人认为阅读飘忽难定,没有“定法”,但从微观来讲,阅读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
一、以纲为本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二、图文结合
小学生的不少课文多数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小猫是怎样钓鱼的?最后有没有钓到鱼?由于学生在幼儿园时早就听到过这个故事,况且课文的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小猫钓鱼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营造阅读氛围,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孩子蕴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我不仅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利用节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买书,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设置成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挂满了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找到自己需要的一切。
激发博览群书的兴趣;学生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也就各有偏好,低年级学生都爱看童话故事,而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却极少问津。鲁迅曾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尽所能激起学生阅读多种书籍的兴趣。
拓宽阅读空间,激发阅读兴趣。教完书上的一些课文,可介绍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书。如:学完古诗后,推荐学生选读《唐诗三百首》;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读《安徒生童话》……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读小学生版的“四大名著”,读儿童报刊及科普读物。帮助学生随课文选择一些文学性、趣味性强的课外儿童诗、歌、谣、趣味故事、优秀作文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
巧设阅读契机,激发阅读兴趣。我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一种看书的需要。如大部分学生都乐于猜谜,却又没有较系统的猜谜知识,这时,我教学生猜谜的一些方法,告诉孩子老师是从哪一本谜语书中学到的,自然地把谜语书推荐给学生。最后提出两周后将继续开展猜谜,并将要推选出几名“猜谜大王”,孩子果真顺着老师设的梯子争相抢看谜语书,偶尔还会自己出几个较简单的谜面。如《坐井观天》的结尾,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吧!”教到结尾时,我问:“青蛙后来会不会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这一提问激起了学生想象的浪花。他们经过讨论,个个争着发言。有的说:“青蛙对小鸟说:‘去,我才不信呢!’”有的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想看一看到底谁说得对,就用力一跳,跳出井口一看,惊奇地说:‘啊!天空真的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同学们想象得多么合理,多么好啊!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既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又把作者蕴藏在作品里的意义形象地再现出来,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四、读说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