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句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排比句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排比句的特点

排比句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文素养;语言策略

“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维度,是引领学生揣摩课文是如何表达的,语文课上,如果不研究如何表达,而仅仅局限于意义的获得,那么语文课就不再是语文课了。”(张祖庆老师语)。可是,纵观很多的语文课,却发现,教师的教材解读、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所设计的学习活动,走的还是“内容―意义”的套路,很少从“形式”入手,探究“内容”是如何承载或表达“意义”的,这是典型的“得意妄言”。通过日常实践与思考,我逐渐清晰了在文本解读时怎么解读文本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点,并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内化文本语言,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言,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一、文本解读关注语言表达

文本解读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成尚荣先生认为: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原本是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的道路上的标语,它是在提醒游人景色无处不在,只是你要学会欣赏。我们对待文本的解读,也应该以一种欣赏的姿态,在语言之途悠闲地散步,置身文本其间,徜徉文字之中,品味文本语言中的韵味情调,洞悉文本内在的思想经脉,开启一扇扇语言、思想的窗户……文本解读中,我们的视野应在文本之中,字斟句酌,品词析句,这是文本解读的根本。

参加市区的多次研讨,我非常关注手中拿到的执教者教学设计的“教材解读”部分。我发现,凡是我们觉得充实、厚实的课堂,老师在文本解读中都做到了“文本细读”――品词析句,由表及里,关注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着力丰富语言素养。

【案例1】二实小的高鸣鸿教师的《春笋》教材分析,充分关注了文本的语言表达。摘录她的一段分析:

《春笋》一文展现了一声春雷后,春笋在春雨中破土而出,在春光里拔节而上的勃勃春景。文中整齐对仗的短语,不仅使文章节奏明快,韵律感强,而且读来使人感受到春的生机、春的活力。文章短小凝练,一连串的动词“冲破、掀翻、冒、迎、笑、长”不仅准确形象地再现了春笋的生长过程,而且把小春笋不畏困难、快乐向上的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文末对仗的句子“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短促有力,语调上扬,简洁凝练,鼓舞童心。

【评析】高老师的这段对教材的解读,既分析了文本的内容和主题,更阐述了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个主题和内容的。只有关注了文本的语言表达,才能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2】再看一位教师对《秦兵马俑》的教材分析,由于教者将这篇说明文与前面学过的说明文相比,它对语言表达上的独特风格没能进行细致解读,导致目标的制订与学生贴得不够近,课堂的生长感显得很不够,尤其表现在语言的习得上。《秦兵马俑》这篇文章与五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莫高窟》相比,它的独特点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对事物的整体介绍更具体,它通过列数据、作比较等方法,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其次,在对各种俑进行描写时,与彩塑、壁画的描写不同。《莫高窟》中对于彩塑、壁画的描写用的是“扫描”式的方法,用一组排比句描写了各种彩塑、壁画的姿态。而《秦兵马俑》中在对各种俑的个性进行描写时,不仅写了其神态、动作,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一个俑单独成段,详略分明。运用短语,表达凝练。动词的运用精准地写出了将士的英勇气概。如果教师在解读过程中,能充分关注文本独特的表达特点,那课堂一定是另一番风景,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头脑中留下的不仅是那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还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力量与伟大,更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学会如何运用适切的语言表达不同的事物特点。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堂的有价值的生长感。

二、教学策略聚焦品味语言

教师能正确解读文本的语言表达,这只是第一步。如何把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转化成学生丰富的、具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来理解,内化语言,运用语言,那才是教学的根本。还是以高鸣鸿教师的《春笋》一课的执教为例进行阐述。

【案例1】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教师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春笋的颜色、形状,展开丰富的想象,练习运用比喻句进行表达。教师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什么样的颜色叫“浅褐色”。在理解“裹”这个动词时,教师动手剥外壳,告诉学生要用力地剥,让学生在看演示中理解并表达对“裹”字的理解。不过,我觉得如果让学生亲手剥一剥,可能对这个字的理解会更深刻,表达会更准确。

【案例2】文末对仗句的品读。教师出示“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师:自己读读,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句话都是向上长的意思。

师:真了不起,两句话的意思一样,你都发现了。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生:第三句中多了一个字,“又”“再”。

师:(指导学生写“再”这个字)这儿的“再”字与“又”意思相近,像这样的短句,要读得节奏感强一点。(指导朗读)

【评析】这个案例的价值在于,教师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与习惯:边读边思,在读中引导学生发现句式表达的特点。而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又能深入浅出地进行引导,主要依托形象的板书让学生理解语言,通过朗读指导感受对仗句的表达效果。

三、语言实践植根文本语言(模仿文本语言练习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提道: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学生理解、内化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时,还必须及时依托相应的平台,模仿文中的语言表达形式,练习运用语言,才能真正习得语言。

【案例】《鸟语》一课中的排比句段的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段话中的三句话字数差不多,是排比句。

师:排比句有什么特点?

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师:我们一起读读看(学生朗读),还有什么发现?

生:前后两部分之间有联系,前部分说的是鸟儿的行为特点,后部分说的是鸟儿的优良品质。(教师在相关词语下划线)

生:“认识到”“懂得了”“学到了”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师: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避免了重复。

师:三句话虽然意思有关联,但它们之间是有递进关系的,越往后越深。你们从什么鸟身上学到什么呢?能否用这样的排比句段来说说?(出示句式,学生写一写:从飞越万里的鸽子那里,我……;从……那里,我……;从……那里,我……)

【评析】这个案例,教者抓住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理解排比句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在语言实践中使得学生由原来对排比句的不清晰逐渐清晰起来,从不会到会用,思维与情感得到了同步发展,实现了课堂的提升。

排比句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的”字短语 语用功能

“的”字短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独特的短语,前人对“的”字短语的评述主要集中于语法方面。在语用上,“的”字短语形式短小精悍、修辞效果明显、语气舒缓,符合语言交流的目的性,在语用学上极具分析价值。

一、“的”字短语的结构

(一)实词加“的”

实词加“的”又可分为名词加“的”和谓词性词语加“的”两种。

1.名词加“的”

(1)“自己人!侦察排的!”(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侦察排”为名词,形成名词加“的”的结构。

2.谓词性词语加“的”

谓词性词语加“的”又可分为:动词加“的”和形容词加“的”。

1)动词加“的”

(2)你切什么切啊,说的是真的,你来这哥给你报销还不成?(网络小说《飘在云里的日子》)

例(2)中,“说”为动词,形成动词加“的”的结构。

2)形容词加“的”

(3)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茹志娟《百合花》)

例(3)中,“奇怪”为形容词,形成形容词加“的”的结构。

(二)短语加“的”

短语加“的”又可分为名词性短语加“的”和谓词性短语加“的”。

1.名词性短语加“的”

名词性短语加“的”主要是定中结构加“的”。

(4)“这小子真他娘的能说会道。”(余华《活着》)

例(4)中,“他娘”为偏正短语,形成偏正短语加“的”的结构。

2.谓词性短语加“的”

谓词性短语加“的”主要是主谓结构加“的”,动宾结构加“的”,动补结构加“的”,状中结构加“的”,连谓结构加“的”,兼语结构加“的”。如:

(5)“我讲的是猴子,又不是你。”(陈映真《将军族》)

(6)回答他的是扑面而来的洋溢在屋里的湿浊的气息。(迟子建《清水洗尘》)

(7)也许是地藏王菩萨爱看这个,但真正因此快乐起来的是人,尤其是妇女。(汪曾祺《受戒》)

(8)二十岁的青年是美丽的,有热烈欢呼的,有执着追求的,有奋勇拼搏的,他们用欢笑和泪水,编织着希望和梦想!

(9)天天来报到的这起大头里,少说也有一半是我的老相识。(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10)可令她失望的是――除了那条橄榄石的手链和那个木雕的小人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网络小说《梦回唐朝》)

二、“的”字短语的语用功能

“的”字短语具有很多语用功能,其中经济简洁、辞格功能的突出、语调(停顿)、语气等是其主要的语用功能。

(一)话语的经济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经济性表现为三种不同的经济性,绝对经济性、相对经济性和绝对羡余性。

1.绝对经济功能

认知语境使言语产生了非常强大的经济性,话语中没有多余的成分,从而表现为一种绝对经济性。这种绝对经济性具有简练、概括性强的特点。例如:

(11)虽然他和夏蕾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是她在他面前什么样没有过,好看的,难看的,伤心的,疯狂的。(网络小说《飘在云里的日子》)

例(11)中,“好看的”“难看的”“伤心的”“疯狂的”等均为形容词加“的”形成的结构。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第四版)指出:“的”字短语有时可以在某个语境里整体指称人或事物,“好看的”“难看的”“伤心的”“疯狂的”等整体指称人物的各种情绪变化,这种话语的羡余成分为零,体现出“的”字短语绝对经济的功能,具有全面、完整和概括性强的特点。

2.相对经济功能

姜望其认为,“省力原则”强调的是人们在争取某种效果的时候,往往会采取相对经济、相对省力的途径。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使用的句子并非都是最简洁的、最经济的,有时候不免带有一定数量的羡余成分。例如:

(12)一个班的同学在班上讨论去哪里旅游,班长进行了下面的问话:

A.班长:的举手。

B.班长:去西安的举手。

C.班长:想去西塘的举手。

上例A、B、C中都包含了“的”字短语,它们分别是:“北京的、去西安的、想去杭州的”。其中句A最经济,是一种绝对经济,句B的经济性有所降低,其羡余成分是“去”,句C的经济性进一步降低,比句B具有更多的羡余成分“想”。“的”字短语羡余成分的存在,体现了它的相对经济功能。

(二)辞格修辞的突出

在具体语言运用中,常用结构相同的“的”字短语作为某一句法成分,构成排比辞格,或用“的”字短语列举对立面,形成对比的辞格,通过这种方法,更能突出排比和对比修辞格的修辞功能。

1.突出排比的强调功能

在排比修辞格中,各项意义相关,语气一致,而且排比的项数没有上限,可以尽情发挥,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的”字短语构成的排比句更能突出排比的这种强调功能。

(13)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汪曾祺《受戒》)

例(13)中,“卖绒花的”“卖丝线的”等是动宾短语加“的”形成的结构,都省略了其后相应的中心词,连续使用“的”字结构,比用一般的排比句更能突出明海的好奇心。由于“的”字短语都省略了其后相应的中心词语,例句中连用结构类似的“的”字短语形成的排比,比用一般的排比句更能突出文章所要强调的重心。

(14)我大西洋彼岸的兄弟/红色的、淡色的、蓝色的、黑色的/我大西洋彼岸开始流泪的花朵 (顾城《也许,我是盲人》)

例(14)中,“红色的”“淡色的” “蓝色的”“黑色的”是名词加“的”构成的“的”短语,这种连用“的”字短语构成的排比句,省去了不必要的语言成分,把能体现情感的关键词语集中在一起,突出了强烈奔放的感情,收到了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通畅的表达效果。

2.突出对比的对比功能

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常把两个相对立的事物或概念放在一起叙述描写,在相互映衬中,感到分外鲜明夺目,“的”字短语构成的对比修辞格更能突出对比的这种作用。

(15)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在例(15)中,“骑在人民头上”和“给人民作牛马”,是谓词性词语加“的”形成的“的”字短语结构,前者是坏的、丑恶的,后者是好的、善的。作者运用“的”字短语,省去了不必要的语言成分,把需要对比的关键词语集中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好与坏、善与恶的对立,使读者在比较中得到真谛。

(三)停顿的标志

说话或朗读时,往往进行停顿,一方面是人的生理上或句中结构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让听者有时间领会说话或朗读的内容。“的”字短语有利于这种停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的”字后面的停顿

(16)我问身旁一个人:“怎么年纪大的/跑不过年纪小的?”(余华《活着》)

例(16)中,“大的”“小的”是由形容词加“的”形成的“的”字短语,朗读时,一般要在“年纪大的”后面作停顿。

2.“的”字短语与“是”组合后的停顿

“的”字短语和“是”组合成一个意群,“是”作为谓语和主语联系更加紧密,所以适宜在“是”后面停顿。例如:

(17)值得提说的是/她当作自己儿子照顾了好些年的一位亡友的男孩从北京赶来(巴金《怀念萧珊》)

三、“的”字短语语用功能分析

(一)“的”字短语经济功能的解析

“的”字短语的经济性,是由于“的”字短语后面相应的中心语省略所致,中心语无需或不能补充出来,因此“的”字短语具有经济的语用功能。

1.可以补出中心词的省略

(18)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汪曾祺《受戒》)

汉民族的审美观念崇尚简约,以简驭繁,故汉语也透露出一种简约之美。在例句中,加上中心词就变成“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人,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人,都是正经人”,语言重复嗦。

2.无法补充中心词的省略

“的”字短语后面省略的相应的中心词并不是都可以补充出来的,强行添加只会导致语义不通。例如:

(19)人和车都是铁打的。(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例(19)中,根本无法补充中心词,因为“人”和“车”分属不同类别,强加中心语只会画蛇添足,而恰当运用“的”字短语不仅使语义流畅,而且经济方便。

(二)突出辞格修辞功能的分的解析

1.有利于突出排比的强调功能

由于多次连用“的”字结构,结构呈现出一种整体相似性,容易构成排比句。这种连用“的”字短语构成的排比,省去了不必要的语言成分,把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内容、所要阐明的复杂事理以及抒感的关键词语集中在一起,这样就更有利于突出排比的强调功能。例如:

(20)人们最想要的是爱情,最要不得的也恐怕是爱情;让人最奋不顾身的是爱情,最悔不当初的还是爱情。(网络小说《飘在云里的日子》)

例(20)中,“人们最想要的”“最要不得的”“让人最奋不顾身的”“最悔不当初的”,“的”字前的结构分别是主谓结构、状中结构、兼语结构和状中结构,后面加上“的”字,都变成了“的”字结构,结构整体变得相似,所以它们容易构成排比句。这种连用“的”字短语构成的排比,更能突出人们在爱情观中的挣扎与矛盾这一复杂事理。

2.有利于突出对比中的对比功能

“的”字短语具有抽象概括性和省略中心词的特点,为对比修辞格的构成提供了便利。在两体对比中,“的”字短语使好的更显其好,坏的更显其坏,从而突出了对比的功能。

在上述例(15)中,“骑在人民头上的”和“给人民作牛马的”分别作前后分句的主语,表示两类对立的人,“的”字短语的抽象概括性特点可为对比修辞格的构成提供便利,强烈地突出作主语的两类人或事物的对立性,凸显出了对比的功能。

(三)语调功能的解析

由于“的”字短语中心语的省略和结构的相似性,在日常说话或朗读时,常在“的”字后面停顿。

1.突出省略的中心语

因为中心语省略了,为了突出这种中心语的存在,要停顿;或者虽然中心语省略了,形式上没有,但语义上还存在,所以表述的时候要停顿。例如:

(21)从这岗哨的/端着冲锋枪的紧张而又不正确的姿态,王顺看出来他是一个新战士。(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在例(21)中,形式上省略了中心词“战士”,但语义上仍然存在,因此在“的”字后面要停顿,这种停顿不仅满足生理上换气的需要,还可以给听众足够的时间领会说话或朗读的意思。

2.突出相似性的“的”字结构

当前后多个“的”字结构连续出现时,整体都具有相似性,在“的”字短语后面停顿,就可以使结构层次分明,意思也能更有层次、突出地表现出来。例如:

(22)到了住勤点,人都睡觉的睡觉,休息的休息。(高行健《绝对信号》)

在例(22)中,“睡觉的”“休息的”都是动词加“的”形成的“的”字短语,结构一样,同时在“的”后停顿,使结构层次分明,表达出两层意思,并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以,“的”字短语的结构相似性特点使它还具备逻辑停顿的功能。

四、结语

“的”字短语具有经济功能主要因为省略了中心语,由于“的”字短语结构容易形成相似的整体结构,多次连用时容易构成排比。在言语交际或朗读时,“的”字短语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朗读或说话时要在“的”或“的是”结构后停顿。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7.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467.

[3]熊仲儒.生成语法学中的“的”字结构[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

报,2006,(4):49~56.

[4]姜望其.Zipf与省力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87~95.

[5]彭有明.口语的经济与羡余[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

(2):164~165.

[6]张登岐.一种特殊的“的”字结构[J].汉语学习,1983,(5).

[7]张志华.“的”字结构非范畴化的认知语用分析[J].文教资料,

排比句的特点范文3

[HTH]一、学习圆明园辉煌的历史[HT]

(一)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后的体会

(殿堂的华丽、楼阁的精巧、买卖街的热闹、村野的幽静)

同学们,圆明园的建筑景观如此的美,作者是如何写出它的美的?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

(幻灯出示任务单)

1.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作者具体写到了哪些建筑、景观?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些建筑景观的美?

3.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请你用“”在文中标出。说说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HTK]

生:本段是围绕“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句话来写的。

生:“瑰宝”是指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是指最重要最好的部分,这一段作者都是在围绕这个中心句写的。

师:我们写作文也应该这样,都要围绕一个中心或一个意思来表达,而不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HT]

2.说说作者都写了哪些建筑?作者用哪些词语写出了这些建筑景观的美?

生答,师出示四字词语:

[HTK]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

田园风光平湖秋月诗情画意[HT]

生齐读这些词语。

[HTK]师:如果作者这样写,你觉得好吗?为什么?[HT]

(出示句子,生齐读后,指名说感受)

圆明园中,有殿堂,也有亭台楼阁;有“买卖街”,也有山乡村野。[HTK]

生1:“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热闹街市”“田园风光”这些词生动地写出了这些建筑的美,充分体现了圆明园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如果没有这些词,则显得比较单调,没有美感。

生2:这样写只是简单地罗列,没有美感,到底这些建筑怎样,就不知道了。

师:是呀,我们同学平时写作时是不是也是这样简单地罗列呢?比如,写《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校园有花,有树。如果能像作者一样用生动的词语来写:我们的校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有高大的树木,那表达的效果就不一样了。是不是呀!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文章里的这句话吧![HT]

(出示句子,生齐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作者不光在用词方面巧妙,在句式上也很独特。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请你用“”在文中标出。说说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指名读,师出示句子: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3)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读读这三个句子,指名说说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HTK]

生:第一句是排比句,读起来很顺口。

师:请你读一读,感受一下排比句,用了四个“有”。(生读)是不是像唱歌一样?(生:是)请你也来读一读。(生读)是不是节奏感很强?(生:是)好,全班再来读一读。

师:第二句还是排比句吗?

生:不是。

师:请你们自己读一读,看看句子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读)

生:都是先总写,再举例,用了两个“如”。

师:好,请你读一读,看看又有什么发现?(生读)

生:句子很整齐,对仗工整。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

师:第三句呢?(分男女生来读)

生:朗朗上口,有音乐美、韵律美。

师:再读读看,是不是这样?(生边读边感受)

师追问:作者用了整齐的句式表达,富于音乐感。可是作者为什么连续用了三个句子,而不是一个句子就可以了?[HT]

(出示句子)

圆明园中,有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安澜园、狮子林……[HTK]

师:自己读一读看,少了些什么?

生:太单调了。

生:少了变化美。只用一个句子就没有韵律感,在句式上显得单调,没有变化,自然不能体现圆明园的美。

师:作者在句式上,不光讲究工整,在工整中又有所变化。这三句话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写了建筑景观的美,第一句写了建筑的种类,第二句举例来写,第三句写了作者的感受,三个句子,反复地写了建筑的美,从而增强了表达的效果,增强了语势。

师:是呀,作者在好词上的运用,在句式上的排比对仗的独特运用,把圆明园布局精妙、风格各异,表现得栩栩如生。请同学们再读读,读出圆明园的建筑景观美吧!(生练读后,指名读)

师:想看看这些雄伟、精致、典雅的建筑吗?[播放课件]

师:小结:圆明园的建筑真是包罗万象、风格迥异,怎能不让我们流连忘返呢?

……[HT]

[HTH]二、拓展延伸[HT]

课后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突出了它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可这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越是美好的东西,失去就越觉得痛惜,也更能反衬出侵略者的强盗行径。这就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巧妙之处。

[HTH]三、小结学到的表达方法[HT]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一课,都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指名说)

师小结出示幻灯,生齐读:[HTK]

1.用上好词佳句。

2.围绕中心句来构段。

3.对仗工整又富于变化的句式的运用。

4.巧妙的布局谋篇。[HT]

排比句的特点范文4

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抒发了作者喜爱索溪峪的野的思想感情。

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段:在写山的野时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索溪峪的山的独特的美。排比句的使用使得语言更有气势,比喻拟人的使用使得语言更富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在写水的野时,作者大量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索溪的调皮和山路的聪明。把静态的山和流动的水写得很有人的特点,把风景写活了。

(来源:文章屋网 )

排比句的特点范文5

仿例造句涉及多种修辞手法,其中最基本的是对偶,跟写对联差不多,只是较宽松些。怎样作“对子”呢?首先要讲究句子的结构形式:上下旬字数相同;词语之间结构关系(主谓、偏正、动宾等)相同;相应位置上的字词性相同。其次,要注意词句意义上的“相对”。上下句意义或平行,或相反,或顺承,总之要有关联,但不能相同重复。例如:

①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与分号前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

解题时,先通读全句,分析上句的结构,然后考虑意思。上句写北望所见景象,视线由远及近,所以说“来”;下旬向南望,视线就要从近处脚下顺着河道向远方延伸,应该是“去”了。于是可以对出下句:“(大运河)自脚下绿野中间腾地而去。”上句中所有实词都不能在下句中重复出现,而要换成同类词中的不同字,如“脚下”对“天边”,“绿野”对“白云”、“中间”对“深处”,“腾”对“排”,“地”对“空”,“去”对“来”。虚词能换则换,如“自”对“从”;无法更换的可以不变,如“而”对“而”。

二、学会排比

仿例造句,常用排比句式。例如:

②照下面句子的格式,在横线上续写一句了,构成排比:

多自豪,如同厨师夸赞精美的菜肴,建筑师夸赞高耸的楼房,母亲夸赞怀中的娇儿,

排比句中,任意两个分句都可以看作平行并列关系的“对子”,但字面上不像对偶那样严戒重复,除了部分关键词有所变化,有些字是可以重复的。解题时,可以参照对偶的方法,先分析各个分句结构的共同点。这里例句的大体结构是“××(人)夸赞怎样的××(物或人)”。从意思上考虑,被夸赞的东西都是主语的“产品”,前面的定语或修饰,或限定。弄清其点,就可以找出相匹配的人和物仿造句子了。比如“老师夸赞优秀的学生”、“木匠夸赞漂亮的家具”、“音乐家夸赞动听的乐曲”等。

三、学会比喻

仿例造句通常要结合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往往重在“神似”。有时,只要求说出一个喻体的名称就行,例如:

③在横线上续写一句,前后句式、意思、修辞手法要保持一致:

没有一本书的家庭,是一个没有花的花园,是一个没有鸟的树林,是______。

本体“没有一本书的家庭”,也能生活下去,但毕竟缺少文化氛围,难免愚昧粗俗,鄙陋乏味,即使富有钱财,也是美中不足。两个例句都以自然景物作比,都属于“美中不足”。我们可以以此类推,由“花园”、“树林”所在的大类联想开去,找一个能与它们并列的“小类”,就可以了。如“池塘”――“一个没有鱼的池塘”。

有时,不仅要说出一个喻体的名称,还要兼顾本体和喻体的特点,作扩展描述,例如:

④仿照例句的形式和修辞手法,续写一个句子。

书籍,是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迷宫;书籍,______。

例句中,关于功能的描述,既关联喻体“钥匙”(打开迷宫),也关联本体“书籍”(知识)。书籍还有什么功能呢?什么东西也有类似的功能呢?这么一想,答案就出来了:“书籍,是一把金梭,它能帮助我们织础智慧的彩锦。”

仿例造句,看起来不难,可是一旦考虑不周,就会出错。所以动笔前一定要周密思考例句内涵的方方面面,推敲自己所造的句子是否合格。这里提醒同学们重视几个方面:

1 详审全题,洞察语境。

2 触类旁通,意戒重复。

排比句的特点范文6

一、积累型

1.成语积累

例:我国的成语,有许多来自古文(或寓言)中,如“讳疾忌医”就出于《扁鹊见蔡桓公》。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或寓言)中举出三例,并且说出作者和出处(或篇名)。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课内成语的积累。只要平时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加以总结,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一鼓作气”出自左丘明的《曹刿论战》等等。

2.名言警句积累

例: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解题思路:“才能来自勤奋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论点,只要能找出两个论据来证明它即可。

二、句式变化型

例:认真阅读下面的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艺术函授大学是一所校部设在北京的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的特点的以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

⑴以上这个长句包含了该大学的五个要点。请各用一个短语对主办单位、学校名称外的三个要点加以准确概括。⑵上面这个长句,可以改写为由四个短句组成的一段话。请你在下面所给句子的后面写出另外三个句子。要求每句包含一个要点,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中国艺术函授大学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这是一个长短句式的变化题型,目的是考查学生对长短句式的灵活运用能力,只要读懂原文,答案不难得出。

三、仿写型

例:仿照下面例句,以”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例句:“你热爱自己的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解题思路:首先要仔细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方法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然后再推敲定夺。

四、创作型

1.对联创作

例: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因此,下句的第一个词必须是动词,第二个词必须是数词,第三个词必须是名词。同时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2.标语创作

例:为了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如: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解题思路:标语具有语言精练、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目的主要是对人们进行宣传和鼓动。

3.综合创作

例:在下面的横线填上适当的语句,使每个句子都是比喻句,使所填的三句话又构成前后连贯的排比句。

没有想象,思维_________________;没有想象,思维_________________;没有想象,思维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这也是一道开放性极强的题目。虽然是填空题,但难度相当大。因为每句本身必须是比喻句,同时,又要构成前后意思连贯的排比句。因此在第一句确定之后,后面两句的意思就要顺着第一句的意思说下去。

上一篇腹腔神经丛

下一篇加工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