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远足感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远足感想范文1
1、《祖父的园子》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快乐的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2、《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萧红,出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文章以孩子气十足的腔调展现了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年画,表现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全文拥有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充满梦幻色彩。
(来源:文章屋网 )
远足感想范文2
关键词:组织谐波成像;基波成像;脂肪肝;远场回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不好的生活习惯也逐渐增多,摄入过多的脂肪,又缺乏必要的锻炼[1]。这使得城市人群中脂肪肝患者的人数大幅增多,年龄也日趋年轻化[2]。而由于脂肪对超声有一定的衰减,使超声对肝脏进行检查时,远场肝实质的显示清晰度大幅减低,以至于对一些微小病变发生漏诊现象,比如小的肝囊肿、肝血管瘤等。所以如何提过脂肪肝患者肝脏远场实质的显示率变的尤为重要。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经我院临床诊断为脂肪肝患者100例,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平均46岁。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GE-73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MHz。嘱患者检查当日禁食早餐,检测时患者采用平卧位与左侧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嘱患者呼吸运动以配合检查,从患者右肋下、剑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对肝脏进行系统性扫查。分别使用常规基波成像与组织谐波成像对肝脏远场回声进行观察,同时使用彩色多普勒成像对血流进行观察。
2、结果
规定,当肝脏远场包膜显示不完整,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血管内彩色血流充盈不佳,为脂肪肝远场回声显示不清。以肝脏远场肝包膜显示清晰、完整,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清晰,彩色多普勒成像血管内彩色充盈好,为脂肪肝远场回声显示清晰。
采用常规基波成像时,肝脏远场回声显示清晰56例,显示率为56%。采用组织谐波成像时,肝脏远场回声显示清晰86例,显示率86%,同时发现肝囊肿5例,大小平均为0.8cm,发现肝血管瘤3例,大小平均为0.7cm。
3、讨论
谐波成像是一项新的超声技术,是对非线性技术的突破,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中应用谐波成像极大地提高了信噪比,更清晰地显示脏器的图像及血流情况[3]。谐波成像技术应用于非超声造影时称为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声波在组织中非线性传播时,产生多倍于发射频率的信号,组织谐波成像采用超宽频带的探头,接受组织通过非线性传播所产生的高频信号及组织细胞的谐波信号,对多频段信号进行实时平行处理,减弱浅层组织和气体产生的回声,增强深部组织的回声,改善图像质量,提高信噪比[4]。
脂肪肝主要为肝细胞中的中性脂肪、脂质沉着堆积过多,超过生理含量[5-6]。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或中毒、肥胖病、内分泌失常、糖尿病、酒精中毒性肝病及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均可引起脂肪肝。脂肪在肝内侵润过量,形成脂肪滴散布在肝组织和肝细胞内[7]。大小不等的脂肪颗粒,使肝细胞肿大,质内出现类脂空泡,严重者肝细胞类似脂肪组织的脂细胞。近年脂肪肝的发病年龄趋向广泛,从年轻肥胖者至老年,患者体重多超过年龄与身高的标准,特别在肥胖儿童。多无自觉症状,或轻度食欲不振,腹胀,维生素缺乏,易疲劳等一般症状。
利用常规基波成像观察脂肪肝时发现,全肝增大,以前、后径更为显著,实质回声呈弥漫性雾状密度增加。但随深度的增加回声密度明显下降,亮度亦减低,抵肝脏膈、背面区域更为稀少,并伴横膈线段暗淡或不清。“浅部一大片,深部看不见”为其衰减增大的特征。远场肝实质内管道显示模糊,管壁不可清晰识别,内径难以准确测定。在彩色多普勒成像时,较二维声像图衰减更为明显。在轻度病变中,可显示门静脉主干及一级分支中血流,肝静脉间断显示;在中度病变中,仅模糊隐显门静脉主干内彩色血流,肝静脉中无彩色显示;在重度病变中,门静脉主干内亦不呈现彩色。而使用组织谐波成像观察时,肝脏远场回声显示清晰度增强,肝包膜显示完整,可显示肝静脉及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彩色充盈好。同时发现了常规基波成像未发现的小的肝囊肿及肝血管瘤,并且组织谐波成像对肝囊肿的显示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清楚地显示囊肿的边界。
组织谐波成像对脂肪肝远场回声的显示明显优于基波成像,为部分怀疑肝硬化,而需要评价肝包膜是否规整,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高了因为脂肪衰减造成远场肝脏微小病变的检测率,也为评价肝内血液供应情况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所以推荐超声医生在遇到脂肪肝远场回声衰减较严重的时候,使用组织谐波成像,这样可以提高超声诊断率,也可以减少漏诊及误诊。
参考文献
乔旭霞.肥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40(11):1090-1091.
李青艳.非酒精性脂肪患者脂质过氧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J].重庆医学,2012,41(16):1591-1592
叶秀芳.组织谐波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7):865-867
侯秀昆.自然组织谐波成像临床应用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2):167-169
吕瑞娟.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研究进展[J].甘肃科学学报,2001(6):486-487
远足感想范文3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影响效果,从而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加味四逆散灌胃给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加味四逆散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含量,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加味四逆散; 肝纤维化;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Ⅳ型胶原
Abstract:ObjectiveThe mechanism of Chinese herbail compound JIA WEI SI NI SAN in treating hepatic fibrosis were explored and studied by observing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Ⅰ,Ⅲ and Ⅳ Collagen in liver.MethodsThe rat fibrosis model was induced by DMN. The groups of treatment were fed with JWSNS gavage. Ⅰ,Ⅲand Ⅳ collagen were detected in liver samples with immunohistochemisty. ResultsUp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JWSNS treatment had significantly reversed DMN-induced liver fibrosis . In JWSNS treatment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Ⅰ,Ⅲand Ⅳcollagen in liver was markedly reduced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immunohistochemisty analysis as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P
Key words:JWSNS ; Hepatic fibrosis ; Collagen Ⅰ; Collagen Ⅲ; Collagen Ⅳ
加味四逆散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有效经验方,既往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已经证实该方具有良好的防治肝纤维化作用[1~3]。本研究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Ⅳ型胶原(CoL-Ⅳ)影响效果,探讨加味四逆散抗肝纤维化的药理机制、作用环节。
1
材料
1.1
动物 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180±20)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物及试剂 加味四逆散煎剂(由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黄芪、丹参、桃仁等药组成),药物加水浸泡常规煎煮,过滤,水浴蒸发至每毫升含生药3.75g,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秋水仙碱(云南医药集团云南药业有限公司);二甲基亚硝胺(DMN,美国Sigma公司);CoL-Ⅰ,CoL-Ⅲ,CoL-Ⅳ抗体(均为0.1 ml兔抗鼠浓缩型,武汉博士德生物制品公司)。免疫组化试剂盒由第四军医大学免疫组化室提供。
2
方法
2.1
模型制备 50只大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 ),其余42只均用二甲基亚硝胺(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g/ml)以10 ml/kg体重腹腔注射,1次/d,每周连续3 d,连续4周。
2.2 分组 4周造模结束后,42只大鼠共死亡10只,死亡率为23.8%,将剩余32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B)12只 ;秋水仙碱组(C)10 只;中药组(D)10只。
2.3 给药A、B组:以生理盐水4ml/只灌胃;C组:以秋水仙碱0.01mg/kg体重灌胃;D组:以加味四逆散煎剂20ml/kg体重灌胃。以上各组用药均1次/d,连续用药30d后结束。
2.4
标本采集与制备 实验结束时,B组大鼠死亡2只,死因可能为肝纤维化未经治疗进行性加重导致肝硬化腹水而死亡。将其余存活大鼠断头处死取新鲜肝组织左叶,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片厚5μm。
2 .5
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2.5.1
一般表现 精神、活动、饮食、皮毛、粪便等。
2.5.2
普通病理组织学检查
将各组石蜡切片均行常规HE染色及胶原纤维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分级标准为[4]:“-”级:正常肝脏或无明显胶原纤维增生;“±”级:胶原纤维增生,中央静脉和汇管区有少量纤维索放散延伸,但无间隔形成;“+”级:胶原纤维增生,中央静脉和汇管区结缔组织变厚,由此向四周伸出纤维索,形成不完全间隔;“++”级:胶原纤维大量增生,有个别菲薄的完全间隔形成(假小叶);“+++”级:完全间隔较厚,假小叶大量形成。
2.5.3
肝组织CoL-Ⅰ、CoL-Ⅲ、CoL-Ⅳ免疫组化观察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按试剂盒说明进行,SP染色法,DAB法显色。CoL-Ⅰ,CoL-Ⅲ,CoL-Ⅳ含量以半定量的分级方式,根据显色深浅,分布范围及密度,分别划为4个等级[5]。0级:阴性;1级:较少,着色浅,高倍镜下明确阳性;2级:少量,着色中等,低倍镜下明确阳性;3级:大量,条索状或小片状分布,着色深。
2.6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Ridit分析。
3 结果
3.1
加味四逆散对大鼠症状表现的影响实验期间空白对照组大鼠一直精神状态佳,皮毛光滑密泽,紧贴身体,大便正常,进食无异常。所有造模组大鼠,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饮食摄水明显减少,粪便稀薄,皮毛凌乱,缺乏光泽;治疗组于治疗3周后,大便逐渐干燥,进食、摄水增加,精神状态亦随之好转。
3.2
加味四逆散对肝CoL-Ⅰ,CoL-Ⅲ,CoL-Ⅳ的影响实验结束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在汇管区及中央静脉等处可见CoL-Ⅰ,CoL-Ⅲ,CoL-Ⅳ沉积,但量极少,染色较淡,几乎为阴性。而模型组的汇管区及中央静脉等处可见大量CoL-Ⅰ,CoL-Ⅲ,CoL-Ⅳ沉积,数量极大,成条索状或小片状分布,着色深。中药组及秋水仙碱组肝组织Ⅳ型胶原沉积较模型组为轻,着色浅,大部分在高倍镜下才明确阳性。经统计学分析中药组及秋水仙碱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肝C0L-Ⅰ,C0L-Ⅲ,C0L-Ⅳ在各组大鼠中的分级结果(略)
与 B组比较 ,*P0.05
3.3 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光镜下观察可见:空白对照组:HE染色见肝组织结构清晰,胶原纤维染色仅于汇管区和中央静脉有少许胶原纤维存在。模型组:HE染色见肝组织结构欠清晰,汇管区及小叶内中度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染色显示汇管区大量胶原沉积,呈较宽的条索状纤维深入肝小叶。各治疗组大鼠仅见轻度汇管区炎症,胶原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程度减轻,以中药组和秋水仙碱组作用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肝纤维化各组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略)
与B组比较,*P
4 讨论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发展的普遍后果,近年来研究发现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HSC活化后不仅细胞大量增殖,而且还表现为细胞个体分泌纤维能力增强,大量生成ECM,其中以胶原成分为主,尤以CoL-Ⅰ,CoL-Ⅲ,CoL-Ⅳ增多最为显著,并可自分泌TGFβ1,血小板衍生因子等细胞因子维持自身活化状态。故减少胶原在细胞外的沉积可能阻止肝纤维化。本实验结束后动物一般症状表现显示:加味四逆散组大鼠活动度较好,皮毛较密集光泽,饮水、进食情况良好,粪便较干燥。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加味四逆散治疗组大鼠肝组织CoL-Ⅰ,CoL-Ⅲ,CoL-Ⅳ沉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和降低(P
【参考文献】
[1] 孙守才,刘光炜.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1):46.
[2] 孙守才,李晓苗,曾福海,等. 加味四逆散防治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2):26.
[3] 孙守才,刘光炜,曾福海,等. 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及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11:56.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S].2000年9月西安会议.
远足感想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组织支持感;离职倾向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1-0022-06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5全球全民教育监测报告:质量至关重要》中强调,“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幼儿教育的质量同样深受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影响。Cantigny会议报告(2003)指出,“检阅文献发现,稳定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教师和服务提供者是决定儿童发展和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1〕因此,教师流动过频会影响幼儿教育质量。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普遍存在职业幸福感低、心理压力大、职业倦怠感明显等问题。〔2,3〕梁慧娟、冯晓霞(2004)的研究发现,48.4%的幼儿园教师不时有离职的念头。卢长娥、王勇(2006)的调查发现,有离职倾向的幼儿园教师比例高达56.8%。
幼儿园教师队伍较高的离职倾向以及离职倾向产生的原因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注意。有研究者指出,造成幼儿园教师有离职倾向的原因很多,但组织因素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梁慧娟、冯晓霞,2004)。实际工作中,幼儿园通常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提高,强调教师对幼儿园的承诺和奉献,较少思考幼儿园该如何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关心和支持等工作。Eisenberger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组织支持理论为我们思考有关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该理论指出,先有组织对员工的承诺,然后才会有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该理论为此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组织支持感(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简称POS),即员工所感受到的来自组织方面的支持。〔4〕已有研究者根据该理论初步揭示出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5〕本研究也将围绕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及其关系问题,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和分析,为维护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提供相关的支持与帮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多段整群抽样法,调查对象来自北京地区的22所幼儿园,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18份,回收率为90.86%,其中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为92.14%。
(二)研究工具
1.组织支持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戴忠恒于1987年修订的《幼儿园教师组织支持感量表》,该量表分为关心利益、工作支持、个人发展、价值认同四个维度,①共24个项目,采用4点记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作1分、2分、3分、4分。该量表经统计检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2.离职倾向量表
本研究对教师离职倾向的测查采用樊景立于1998年研制的量表,该量表经统计检验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的现状分析
由表1可知,本研究中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处于略高于中等水平状态。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人发展、工作支持、价值认同、关心利益,其中,个人发展得分显著高于后三者,而关心利益得分最低。幼儿园教师的离职倾向得分高于中等强度值,说明幼儿园教师的离职倾向较高,离职可能性较大(详见表1)。
(二)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1.不同年龄与教龄的差异
本研究将幼儿园教师按年龄分为五组:19岁以下,22~25岁,26~30岁,31~35岁,36岁以上。不同年龄的幼儿园教师只在组织支持感的工作支持维度上有显著差异(p=0.02
本研究将幼儿园教师按不同教龄分为四组:2年以下,3~10年,11~20年,20年以上。不同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只在工作支持上有显著差异(p=0.02
2.不同学历、职务、职称的差异
本研究将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分为三组,分别是:中专或相当,大专,本科及以上。不同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只在工作支持维度上有显著差异(p=0.04
3.不同月收入、编制的差异
本研究将幼儿园教师的月收入分为五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3000元,3000元以上。不同月收入组的幼儿园教师在个人发展(p=0.014
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组织支持感总体水平(p=0.000
4.不同园所级别、园所类型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一级一类园所的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支持感总体水平和关心利益维度上的得分(p=0.016
本研究将幼儿园按办园主体分为教育部门办园、集体办园、民办园、单位办园四种类型。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园所类型的幼儿园教师在关心利益(p=0.008
(三)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的关系
1.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整体水平及各维度与离职倾向都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由此可知,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及其各维度得分越高,其离职倾向就越小,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在关心利益及工作支持两个维度上与离职倾向的负相关程度最高,而个人发展与离职倾向的相关系数较低。
2.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的回归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探讨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的关系,本研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以组织支持感为自变量,离职倾向为因变量进行简单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进入离职倾向的回归方程,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对其离职倾向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其校正后的总体决定系数为0.428,也即组织支持感可以解释离职倾向变异量的42.8%。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的四个维度与离职倾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以这四个维度为自变量,以离职倾向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见表4)。结果发现,关心利益、工作支持和价值认同进入回归方程,其校正后的总体决定系数为0.44,也即这三个维度解释了离职倾向变异量的44%,其中关心利益最先进入回归方程,并且其校正后的总体决定系数为0.337,仅关心利益一个维度对离职倾向的解释变异量就高达33.7%;而个人发展对离职倾向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四、讨论
(一)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及离职倾向的总体特征
本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处于略高于中等水平状态,低于其他学段教师的组织支持感。〔6〕究其原因,首先可能和幼儿园与其他学段的学校组织类型不同有关。例如中学的横向、纵向组织较为系统化,管理相对规范,而大多数幼儿园组织结构简单、松散,相关的管理制度要求也相对较低。其次,与其他学段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社会认可度不高、政策支持较少等因素也可能间接影响了幼儿园组织的整体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的离职倾向较高,离职的可能性较大。这与卢长娥、王勇和梁慧娟、冯晓霞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但与邢强的相关研究结果〔7〕差异较大。我们认为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取和具体实施问卷调查的程序差异有关。离职倾向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因而本研究的问卷是由研究者直接发放和回收,避免幼儿园管理者的介入,这对提高研究的信度是有帮助的。此外,本研究发现,与其他学段教师相比,〔8〕幼儿园教师的离职倾向更高。这可能与幼儿园教师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却承担着“重于泰山”的安全责任和极其繁重的工作任务有关。面对付出与回报的极度失衡以及时刻存在的生存竞争危机(卢长娥、王勇,2006),幼儿园教师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离职倾向。
(二)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组织支持感及离职倾向差异
1.不同编制、职称、月收入的幼儿园教师组织支持感及离职倾向差异
在幼儿园教师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编制、职称和月收入是三个较为敏感的变量。三个变量不同的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支持感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及总分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幼儿园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非常严重,以编制为例,有编制的教师在各方面待遇、保障上明显优于无编制的教师,除月收入外,还有幼儿园福利分配,如劳保、过节费等。对不同月收入的幼儿园教师组织支持感所作的差异分析发现,月薪1500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界点,超过1500元,教师的组织支持感明显上升。然而,本研究中却有接近一半的幼儿园教师(47.1%)工资低于1500元,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水平亟待提高。
研究还发现,无职称、无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要极其显著地高于有职称和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月收入低于1500元的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要显著高于月收入1500元以上的幼儿园教师。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称、编制和收入待遇状况令人堪忧。据统计,我国幼儿园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的比例与小学差异尚不明显,但是两者在职称上的差异却极其显著。2006年,未评职称的幼儿园教师比例超过55%,而相应的小学教师的比例则在5%左右。〔9〕同样,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的随意性更是严重影响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质量。〔10〕幼儿园教师待遇低,编制得不到解决,有的连医疗和养老保险等都无法得到保障,这应该是导致幼儿园教师有较高离职倾向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冯晓霞、王玲艳等,2009)。
2.不同年龄、教龄的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和离职倾向差异
不同年龄和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支持感各维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工作支持上。具体来说,年龄和教龄较长的幼儿园教师组织支持感相对较高;处于年龄组和教龄组中间段,即年龄在26~35岁之间和教龄在3~20年的幼儿园教师在工作支持维度上得分最高。研究者认为,由于年龄和教龄较长的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间已较长,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得比较准确,对所在幼儿园的组织文化也已经比较熟悉,对幼儿园能够给予的工作支持期望也有一个适宜的水平,因而往往能感知到较高的组织支持。而年龄小、教龄短的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入职不久的新教师,在面对作为教师的理想、责任与现实的矛盾时,常常会遭遇“现实的震惊”。〔11〕他们往往对幼儿园能够给予的工作支持抱有较高的期望,当现实与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时,他们所感知到的来自幼儿园组织的工作支持就会较低。同时,年龄在36岁以上,教龄在21年以上教师的工作支持感也有所下降,这可能与这些教师已处于职业生涯退缩期有关。Borg和Falzon认为,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12〕
本研究还发现,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大致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态势。就年龄组而言,离职倾向较高的是25岁以下组的幼儿园教师。本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的离职倾向趋于年轻化。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不满于自身较低的社会地位以及较大的工作压力等,在面临初入职时遭遇的冲突和困难时,产生离职倾向的念头较强,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3.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及离职倾向在幼儿园类型和级别上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其教师组织支持感的差异表现显著,原因可能与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其办学经费来源存在巨大差异有关。一般来讲,教育部门办园经费比较充裕,单位办园能得到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集体办园和民办园经费则依赖于自收自支,因而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教师感知到的利益关心,即薪酬和福利待遇等有较大差异。级别不同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支持感上也存在差异,一方面可能是高级别幼儿园有着更加丰富的物质环境资源,另一方面,高级别园所领导对于教师队伍和园风建设更加重视。通过访谈,研究者了解到一级一类幼儿园在管理上更注意调动全园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给教师更多的支持,发挥其自主性。上述原因也可以解释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存在差异的原因。
(三)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的关系探讨
本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及其四个维度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结论一致。Eisenberger认为,组织支持感会让员工产生自己是组织中重要一员的自我身份认同,从而产生较少的职业流动与离职行为。〔13〕Allen等人的研究证实了高组织支持感可以增加员工对组织的感情承诺,从而减少他们的离职倾向及消极行为。〔14〕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当他们感受到幼儿园这一组织会关心他们的利益,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帮助,认可他们对组织的价值,为他们个人发展提供机会时,就会更倾向于留在该幼儿园,对组织的忠诚度就越高。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组织支持感能显著预测幼儿园教师的离职倾向,其中,关心利益的预测作用最大,因而,改善幼儿园教师的待遇、物质条件等,能够很好地降低其离职倾向。另外,个人发展与离职倾向仅有负相关,但没有显著预测作用,对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支持虽然能让其产生更高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但并不是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CAROL SHARPE.Revisioning articulation:Linkages in the continuum of students’ success〔R〕.Chicago:Cantigny Conference Report,2003.
〔2〕束从敏.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3〕刘笑梅.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1).
〔4〕〔13〕EISENBERGER R,HUNTINGTON R, HUTCHISON S.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6:71.
〔5〕RHOADES L, EISENBERGER R.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2,(4).
〔6〕谢蕾蕾.中学教师组织支持感的相关因素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
〔7〕邢强,陈自强. 组织气氛与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3).
〔8〕李凌.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4.
〔9〕〔10〕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1〕FRESKO B,ALHIJA F N.When intentions and reality clash:Inherent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of aninduction program for new teachers〔EB/OL〕. 〔2012-09-02〕.http://teaching and teacher .
远足感想范文5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原发性肝癌(PHC)手术切除后病人Th1/Th2漂移的影响。方法 以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 (IL2)代表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代表Th2类细胞因子,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6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前和术后10 d即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5 d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类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以20例原发性肝癌单纯手术切除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与单纯手术切除组比较,术前Th1类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0 d重组人生长激素组Th1类细胞因子显著增高,与单纯手术切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58,P
【关键词】 肝肿瘤;人生长激素;Th1细胞;Th2细胞;细胞因子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rhGH) on Th1/Th2 shift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Methods Using IFNγ and IL2 as Th1 cytokine genes, IL4 and IL10 as Th2 cytokine genes, th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of Th1/Th2type cytokine mRNA expression in 16 PHC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fter using rhGH before and 10 days after surgery for five days, which was compared with 20 PHC patients treated with simple resection. Results Preopera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Th1type cytokine between rhGH group and simplesurgery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postopera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Th1 in rhGH group obviously increased at 10 days after surgery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Uc=2.58,P
[KEY WORDS] Liver neoplasms; Human growth hormone; Th1 cells; Th2 cells; Cytokines;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研究显示,生长激素对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及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生长激素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促使NK细胞活性增强,使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IFNγ)表达增强[1]。NK细胞是Th1类细胞,IL2和IFNγ是Th1类细胞因子,因此推测重组人生长激素可能促使机体免疫状态向Th1状态偏移。本研究以IL2和IFNγ代表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代表Th2类细胞因子,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癌术后短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短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在肝癌切除后对机体Th1/Th2偏移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原发性肝癌病人36例,分为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和单纯手术切除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38~66岁,平均52.5岁;肝细胞性肝癌10例,胆管细胞性肝癌3例,混合细胞性肝癌3例;肿瘤直径4.4~8.2 cm; HBcAb(+)10例,HBsAg(+)10例,HBsAb(+)4例,HBeAg(+)1例,HBeAb(+)4例。单纯手术切除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39~61岁,平均49.8岁;肝细胞性肝癌18例,胆管细胞性肝癌2例;肿瘤直径3.3~10.3 cm;HBsAg(+)18例,HBsAb(+)2例,HBeAg(+)2例,HBeAb(+)10例,HBcAb(+)18例。
1.2 标本来源
所有病人均于术前和术后10 d采集肘静脉血4 mL,EDTAK2抗凝。
1.3 PBMC的提取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分层法分离提取病人血标本中的PBMC。
1.4 PBMC总RNA的提取
异硫氰酸胍法提取PBMC中的总RNA。
1.5 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
4种细胞因子和βactin的引物序列见表1。均由上海博亚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表1 RTPCR检测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引物序列细胞因子序列长度(bp)βactin5′TCATGTTTGAGACCTTCAACA3′ 3005′CATCTCTTGCTCGAAGTCCA3′ IFNγ5′ATGAAATATACAAGTTATATCTTGGCTTT3′4945′GATGCTCTTCGACCTCGAAACAGCAT3′IL25′ATGTACAGGATGCAACTCCTGTCTT3′4585′GTTAGTGTTGAGATGATGCTTTGAC3′IL45′ATGGGTCTCACCTCCCAACTGCT3′4565′CGAACACTTTGAATATTTCTCTCTCTCAT3′IL105′ATGCCCCAAGCTGAGAACCAAGACCCA3′2495′GTTTCGTATCTTCATTGTCAT3′
1.6 逆转录反应
MMLV逆转录酶购自美国GBCO公司。 5~10 μg总RNA加入5×buffer 4 μL,0.1 mol/L DDT 2 μL, MMLV 1 μL(200U), 4×dNTP(10 mmol/L,每种)1 μL,下游引物P2 (50 pmol/L)0.5 μL,总反应体积20 μL。37 ℃作用1 h后,95 ℃ 10 min灭活MMLV。
1.7 PCR反应
在20 μL的RT反应产物中,加入10×buffer10 μL,25 mmol/L氯化镁8 μL, 4×dNTP 1 μL,上游引物P1(50 pmol/L)0.5 μL,液体石蜡100 μL,95 ℃下5 min,然后加入TaqDNA聚合酶(106 U/L)2 μL。循环条件:94 ℃ 1 min,58 ℃ 1 min,72 ℃1 min,35个循环;最后72 ℃延长7 min。
1.8 PCR 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其图像分析
PCR产物在15 g/L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20~30 min。紫外线灯下观察并拍照。用美国Kodak凝胶分析系统检测其吸光度(A)值作为表达强度,以βactin为内参照。表达强度=细胞因子A值/βactin A值。
1.9 Th1/Th2平衡状况的判断
如果仅IFNγ 和(或) IL2表达,或者其表达强度比IL10 和(或) IL4的表达强度高,则为Th1状态;如果仅IL10 和(或) IL4表达,或者其表达强度比IFNγ 和(或) IL2的表达强度高,则为Th2状态。如果4种细胞因子均未表达或表达强度一致或类似,则为Th0状态。
1.10 统计学处理
采用PPMS 1.5 统计软件[2]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重组人生长激素组病人与单纯手术切除组术前Th1、Th2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第10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58,P
表2 两组不同时间Th1、Th2状况比较(例)组 别标本采取时间nTh1Th2Th0单纯手术切除组术前201424术后10 d20947重组人生长激素组术前161024术后10 d161411
3 讨 论
生长激素对儿童免疫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陈耀勇等以NK细胞、IL1α和IL2活性等指标,对去垂体大鼠及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病儿在生长激素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进行了研究,发现去垂体大鼠NK细胞活性及IL1α和IL2活性均明显降低,外源性生长激素可使上述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GHD病儿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经生长激素治疗3个月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IL1α和IL2活性治疗后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国内杨毅等研究则显示,儿童胸腺、 淋巴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都有生长激素合成细胞,认为生长激素对于影响和调节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生长激素对成年人免疫系统的调节也具有重要作用。正常人的胸腺和淋巴细胞上存在生长激素的结合位点,生长激素与之结合后可促进淋巴组织增生。研究显示,生长激素能影响T细胞的功能,并促使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3]。无论外源性或内源性生长激素均可使PHA激活的淋巴细胞IL2R、 IL2和IFNγ的表达增强,抗生长激素抗体可抵消这一作用,说明生长激素对淋巴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4]。重组人生长激素可使危重病病人NK细胞活性增强,并提高CD4/CD8比率。由以上研究报道可以看出,重组人生长激素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是Th1类细胞,IL2和IFNγ是Th1类细胞因子,因此,重组人生长激素可能促使机体向Th1状态偏移。
以前的研究都未明确生长激素抗肿瘤作用的机制。自辅T细胞Th1/Th2亚群概念提出以来,人们对其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5]。正常机体的Th1/Th2类细胞因子处于动态平衡,当这个平衡失衡并向Th1状态或Th2状态转化时,称为Th1/Th2的偏移。病理状态下,如外伤、手术、感染和肿瘤等,均存在向Th2状态的偏移, Th2类细胞因子优势状态不利于创伤恢复和抗肿瘤免疫。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IFNγ、 IL2和TNFβ等细胞因子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IL2可刺激NK细胞和CTL细胞的杀瘤活性,而IFNγ有较强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TNFβ可直接造成肿瘤细胞凋亡。以上细胞因子由Th1类细胞直接分泌,因此机体要处于良好的抗肿瘤状态,Th1类细胞应占优势。本实验结果表明,术后10 d重组人生长激素组比单纯手术切除组Th1类细胞因子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这说明肝癌病人肿瘤切除后重组人生长激素应用5 d后可促使Th1类细胞因子表达,使Th1/Th2偏向Th1状态,有利于肿瘤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邱法波,姜希宏,吴力群. 原发性肝癌病人Th1/Th2的漂移研究[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5,11:1113.
[2]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3]THOMAS S, WOLF S E, CHINKES D L, et al. Recovery from the hepatic acute phase response in the severely burned and the effects of long term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J]. Burns, 2004,30:675679.
远足感想范文6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护理干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肺部疾病。由于反复发作加重病情,给病人身心造成很大痛苦,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家庭和社会负担[1][2]。为减少或防止该病急性发作,消除或减少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从2009年1月-2010年1月对46例临床平稳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得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6例,其中男性患者3O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69.5岁。通过对患者的运动锻炼,呼吸肌训练,营养支持,鼓励协助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心理干预、氧疗等,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2护理干预
1.2.1心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程反复迁延,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在治疗护理中我们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诱导患者主动配合康复治疗。
1.2.2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肺康复治疗的目的方法重要性和效果,鼓励患者参与制定治疗护理计划。向患者解释肺康复的效果与运动训练时间成正比的,鼓励其持之以恒。教育患者戒烟。
1.2.3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方式可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爬楼梯、拍球、打太极拳、做日常家务等。运动强度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以运动后出现呼吸短促,停止运动后10 min呼吸恢复至运动前水平为宜。肺运动康复应每周3~5次,每次1h,持续3~6月。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活动受限者可辅以被动活动,如理疗等。病情稳定后,能做站立时予步行训练。
1.2.4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 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每2h1次,病情许可时可行引流、胸部叩击。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大于1 500 ml。痰粘稠时予雾化吸入。指导有效咳嗽的具体做法:身体坐直前倾,深吸气后,连续咳嗽,咳嗽时腹肌收缩,用力将肺深部痰液咳出。
1.2.5加强呼吸肌的锻炼 向患者讲解呼吸肌锻炼的目的,指导患者缩唇一腹式呼吸。具体措施:根据病情让患者取舒适,嘱其放松全身肌肉,一手置于上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部,吸气时用鼻吸气腹部隆起,呼气时嘴唇缩成吹笛状,气体经缩窄的嘴唇缓慢呼出同时腹壁凹陷。吸呼比为1:2~3。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20 min,每日2次。还可指导患者做阻力呼吸锻炼如吹气球,呼吸体操如扩胸、弯腰、下蹲等。
1.2.6营养支持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自、高维生素易消化少产气饮食,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调节。
1.3 统计学方法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测定,并按照活动耐量来评定呼吸困难的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3][4] 。应用SPSS 10.0软件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肺康复护理干预前后肺功能、呼吸困难分级、及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比较。见表1。
表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护理干预翦后肺功能、呼吸困难分级、日常生活能力分级(n=46)
注:治疗前后行配对t检验,均P< 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和活动受限为其重要的临床特征,除了肺功能受损外,呼吸肌及全身外周肌肉功能受损也是主要临床表现,其发展呈渐进性的病理过程,最后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5] 。近10年来,包括呼吸肌功能锻炼在内的肺功能康复日益受到重视,具体的锻炼方法多种多样,循环训练法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国内也有许多相关的研究,但国外几项有关以呼吸肌锻炼来改善呼吸困难的临床试验研究得出的结果很不一致,提示单纯功能锻炼收效有限。 本组资料证实,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干预措施,能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部分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继续减退,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玲君.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5;19(3A):478-479.
[2]肖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疗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4,18(4A):680.
[3] 赵鸣武.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2):98―99.
[4] 张建华.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