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文1

2、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3、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4、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5、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6、鱼在于渚,或潜于渊。

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0、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文2

【关键词】语文课堂;多媒体

“内容枯燥,气氛沉闷。”这是大多数人对传统语文课堂的认识。这样的课堂教师往往占了主角,整堂课以教师的单一讲授为主要手段,往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怎样提高课堂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我尝试在传统课堂模式中插入多媒体的运用,在不断摸索中总结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用歌曲、故事或时事新闻等形式激情导入

传统课堂一般由教师口述直接进入新课内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乏味的导入,从课堂的一开始就没有勾起学生激情,那接下来的课堂中学生也就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只是在被动的接受,没有了参与的热情。

而如果换一种导入的方式,是不是结果就大相径庭了呢?

如在上《都市精灵》时,课堂一开始我以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导入。“有一个女孩, 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 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当这段旁白响起,学生立刻进入了这凝重的情景中,w会到了女孩的伟大精神,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热情。教师再稍加点拨,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堂,融入了课本。

再如《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我请教电脑老师制作了动漫图片,从课堂一开始就提出:“太阳是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得出了几种结论:有的学生认为早晨、中午的太阳离我们一样远近,有的学生认为是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也有的认为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众说纷纭,这样,课堂一开始,通过动漫图片和引导性的提问,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授课的内容中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把音乐,美术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多变换导入的形式,其效果是出人意料的,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定能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诗歌的配乐朗读,激感的兴趣

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老师应该将学生带入预想的境界,挖掘出教材的内涵。要学生透彻理解作者的情感,那有效的途径就是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爱上朗读,我想到了配乐朗诵比赛。每学期我多会组织学生进行几次朗诵比赛,事前让学生先找好材料和配乐,再利用语文课进行比赛。每次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每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A同学在朗诵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时,他选择了雄壮而激奋的《黄河大合唱》为背景音乐,在朗读中倾注了自己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如“山教育我昂首屹立,我便矢志坚强不移;海教育我坦荡磅礴,我便永远正直生活……”语气铿锵有力,激昂滂湃。

而B同学朗诵的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他选择的背景音乐是《秋日私语》,当背景乐响起,眼前浮现是那样一幅美景:萧萧的秋意,宁静的日落,金黄的树林……B同学读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时,那轻缓柔和的语言,和配音构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传递出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通过这样的朗读,教师无须过多分析,学生就已领悟了情感、理解了诗歌的主题。通过几次这样的活动,学生爱上了朗读,不管是诗歌还是现代文,一拿到课本,配乐响起,他们就有了古人“摇头晃脑捋胡须”的投入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也与日俱增。

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借用多媒体,运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名著阅读中的多媒体运用

随着名著阅读在近几年的语文考卷中比分的加大,语文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名著阅读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完整地掌握书中情节,理清人物的关系,成了语文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再次运用了“神器”――多媒体视频。

当学习名著《西游记》时,我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看《西游记》电视,同时要求学生找出电视与原著的不同之处。学生对于用这样的形式来学习名著,自然是兴趣浓烈,这比枯燥乏味的读书有趣多了。而学习《格列佛游记》时,我就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电影,看完电影,学生对于小说中出现的四个国家,主人公的性格,主要的经历等问题,自然了如指掌,而且印象非常深刻。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自然是小菜一碟,难不倒他们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名著,我认为比单一地读原著有趣得多,也有效得多。学生也乐于接受,不得不说这又是多媒体的功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文3

一、教师应该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但是,我们总是不放心学生,害怕学生不明白。于是,满堂讲,满堂问,将知识掰得七零八落,再填鸭式的灌给学生……其实,教师所充当的不应是演讲者的角色,应是激励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协调者,我们不能忘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之中,惊喜地发现,所有作课教师自始至终努力贯穿、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问题时,教师们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图让学生参与其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些现象,你总结出什么规律?”开放性的问题将自交给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思想的灵动;不论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教师们鼓励学生提出设想,老师配合同学设计、探索、尝试实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观察实验中种种现象,启发学生总结概括客观规律,得出普遍的结论;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自主学习各种纷繁复杂的知识,并学以致用……一切的一切,尽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二、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学习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节科学课,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探索;学生兴趣索然,被动接受。孰优孰劣,不言自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才能事半功倍。每位名师都各有高招。

1、做游戏。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小学车岩岩老师执教《我在哪里》,与同学们做拍手操:“双手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动手动口,了解方位;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参照物,并学会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车老师还设计了游戏《寻找喜羊羊》。参与如此课堂,兴趣高涨。这些小游戏中融入学习内容,关键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还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一箭双雕,一举数得。

2、做实验。科学课上,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我们总以种种借口,剥夺了学生实验的权利,也扼杀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俗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学生渴望实验,期待亲身实践。这十三堂课,才是正常的科学课。演示实验、视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模拟实验……种类齐全;教师、学生齐动手,人人做实验,人人均思考,学生兴之所至,参与率极高。

3、设置悬念。西方谚语说:“好奇心害死猫。”巧置悬念,激发好奇心,可以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究精神。银川市二十一小闻静老师执教《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时,教师出示图片设置悬念:为什么上游河床堆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许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学生满头雾水,眼中充满求知欲望。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时,学生已进入“不愤”之境。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水瓶、斜坡、沙石土壤等大量器材,进行河流模拟分组实验,同学们再现了河流对土地的作用。通过认真地观察,学生很快地发现:陡坡水流速度快,被流水侵蚀;缓坡水流速度慢,有泥土沉积。上游的土壤和小石头被冲走,留下大石头;中游小石头留下了;土壤却河流带到下游……并得出结论:河流对土地既有侵蚀作用,又有沉积作用。自始至终,学生均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兴趣。悬念,一个好的切入口,成就了一节成功的范例。

三、课前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课堂时间是有效的,如何利用有效的时间,令课堂发挥最大的作用?课前充分的准备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中卫四小周金艳老师执教《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为了做好用稀盐酸鉴别岩石分组实验,周老师不仅精心准备了十组岩石样本,每一组又分一号、二号……五号岩石,并贴标签区别,还拍摄了视频演示实验,详细地演示了实验过程。为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分组实验奠定基础。学生对岩石的生物痕迹、层理、气孔、颗粒等特点有了深刻地认识了解。教师有意识地梯度设计,难度从低到高,由易到难,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动手时间,使其思维有梯度上升,对学生思维训练、动手实践有极大帮助。由于课前功夫下得足,课堂之上,教师教学游刃有余,学生学习轻松惬意,时间利用率极高!

四、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及时捕捉信息,补充教材不足。

备教材是每一个老师课前必修课。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于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老师要善于及时捕捉信息,挖掘教材,拓展教材。银川市十九小学的李进山老师执教《谁先迎来黎明》。为探讨地球自转的方向。他告诉同学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谢皮罗教授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逆时针的!1962年,他,认为水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水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而美国又处于北半球,所以洗澡水总是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就是“谢皮罗现象”。李老师还引导学生发现河流右岸总是被水侵蚀的比较厉害;物体从楼上落下,比原来的位置稍右;炮弹打出去之后,会向右发生偏转……这些,都很好地佐证了地球自转的方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文4

几点感悟

一、校长有先进的办学思想体系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

考察期间,我们了解到了沈阳实验学校一班人对教育工作的执着的追求和对教育工作的深深的情结。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培养品德、极具爱心、有良好习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他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的。所以我觉得作为校长,就应该站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来管理学校,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他们是这样说的,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端正教育思想,校长负有重要的责任,实践证明,全面育人的学校,它的升学率也不会低,学校本身和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在推行素质教育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终极目的”。教师的所有聪明才智都应该用在让学生“愿学、会学、学会”六个字上,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为学生提供思维、兴趣空间和发展空间,尊重学生应成为今天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具有爱心比具有知识更重要,严字当头,爱在其中,这种尊重教育是“人本”思想的体现。我想他们的教育思想站在了教育的前沿上,紧紧抓住了“人本”规律的核心,并且展现出他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二、加强环境建设,煅造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培养教师队伍上,学校着重的是师德建设,他们看重的是教师对事业的激情,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理想。他们说,教育是事业,收获的是快乐;教师象一把火,不仅要点燃自己,还要复燃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光、发热,自己去燃烧;没有坏孩子,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一位优秀教师常能给他的学生以终身的影响等等。这些思想反映出他们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到位和工作到位。

在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上,学校提出了老师角色的几个转变,即:教师由教学实践者向实践者与研究者并重的转变;二是由课程的实施者向实施者与开发者并重的转变;三是由单一的教育者向教育者与学习者并重的转变;四是由教案的执行者向课堂教学、智慧的实践者转变等等。这些转变无疑使教师对教育方法、本身业务能力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学习,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标志是如何创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他们紧紧抓住三种人的培养,即: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无带头人的队伍会走向平庸,充分发挥和挖掘教师的才干;二是班主任队伍的培养;他们认为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集体,一批好班主任就成就了一所好学校;三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只有培养出了品德和业务双高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办出高质量的学校。

三、德育工作注重实效。

近年来,一直困扰我们德育工作的一大难点就是德育的功和实效性,这也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难点和德育出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信息量的增加,空洞的说教,在学生面前显得乏力,很多教师抱怨,打他不行,说他不听,没办法,德育的实效性已成为所有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如何使德育工作产生巨大的教育力,切实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质,规范的行为习惯,这点上沈阳实验学校学校德育工作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很值得我们研究,他们的做法是把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的愿望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使德育教育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就极大显现出了德育工作的教育力。如:取消大扫除,成立“自动化小队”,把评选先进变为“申报”等等,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变动,却是种观念的转变,评先是学校的行为,学生是被动的行,而申报是班级、是学生主动要求,这样学校的要求就变成了学生自己的需求。我想德育工作这样进行就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尽快达到教育目的。

四、反思机制,在提高教师素质上至关重要。

沈阳实验学校在机制建设中,有一条是反思机制,在他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也有一条10分的条目:教学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透过教学现象找到规律,吸取教训的理性思考。我觉得这种反思机制,在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们的教师往返于教室——办公室之间,重复着上课——下课的劳动,上完课拉倒。究竟课上得怎样,成功在哪里,失败在哪里,没有人去想,更没有人上升到理性的反思,所以我们教师年年一个样,课课一种腔,多年不能提高,造成教育失败的机率增高,而反思机制恰恰引领教师时时反思自我,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达到超越自我目的,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从工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标志。

五、教师走进知识、走进学生,创造出生动的教学情景,为教育质量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造需要教师心灵与情感的投入。很难想象,一个置身于知识之外的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走进知识。教育需要以情激情,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丰富的情感。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把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真正走到文章的意境。这样才能把学生带到文章的情境中去体会、去理解、去品位、去感悟,达到灵与肉的交会,情感的震撼。教师的语言才不会生硬、干巴、枯燥。理科教师也应该带着对知识的严密性、灵活性的丰富情感去教学,才能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严谨态度,更好的学习、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态度和对知识本身的感情,才会使课堂生动,充满研究风气。这种情感教育的功力是巨大的。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带着情感去授课,一定会激发出学生的感情,使课堂教学真正变成师生情感的交流、互动式共同发展的场地。实验学校的教师的教学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用文章的“美”感染自己、感染学生,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使课堂教学很精彩,做到了课堂教学真正是一门艺术。

几点启示

一、学校要发展,必须先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它是学校做强做大的重要因素,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以校本教研为主,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适当引进外面的资源,这样的校本教研针对性强,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潜力,让他们在培训新教师的同时,与新教师一同成长,另一方面也可减少教育经费的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要想让教师自觉地学习,主动的工作,学校需要有制度保障,更需要有人性化的管理。校长只是拿着旗帜走在教师前面的领头人,而不是拿着鞭子走在教师后面的放牧人。

三、教师的成长,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让教师有机会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在其中,使教师逐步培养浓厚的文化底蕴、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智慧,使教师们逐步向专业化发展。

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从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做起。校长是给学校注入灵魂或生命的人。校长成长了自己,才能影响教师。成功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勤学习、善思考、重创新的学者、专家。

五、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无时无刻地需要不断地调整、修订,重新审视评估和接受挑战考验。因而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吸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保存活力,永葆教育的青春。这就要求学校在终身化背景中,通盘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实施一体化教育,使教师终生都能受到连贯的、一致的教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文5

关键词:农业推广;日本农业;农业生产;科技转化

相较于日本,中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存在更多优势,如多样的气候条件、广大的耕地面积、丰富的物种资源、悠久的种植历史等。然而,日本农业发展水平明显领先于中国,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其农业推广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日本先进农业推广事业的特点

(1)具备灵活的农业推广制度与法规。1948年日本政府制定的《农业改良助长法》是现代日本农业及其推广事业的根本法律。21世纪以来,由于日本各地农业发展形势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其农业政策也进行了适时调整。2005年日本政府正式颁布并开始施行了新的《农业改良助长法》,使日本农业推广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农业推广制度正在形成。此外,日本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它从法律上保证了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在农业技术指导中的法定地位,形成了官民结合的推广体系。

(2)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日本的农业推广体系是由以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以及民间主导的农业推广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由中央级农林水产省、都府道级农林水部、县级农政部或农业技术科和县以下的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四级构成。另外,日本民办的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是农协,其主要职责是在农业生产和经营计划的制订、农业资产信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负责农产品的运输与销售等方面给农民提供必要帮助与指导。

(3)注重农业推广人员的选拔与培训。日本的农业推广在人员的录用方面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改良普及员的录用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由各都、道、府、县政府人事部门组织的改良普及员资格考试。只有四年制大学毕业生或者指定的三年制农业院校毕业生(且有两年工作经验者)方可报名参加;二是公务员录用考试,已获得改良普及员资格证书的人员通过县公务员考试,通过后方可聘用。日本还具有完善的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制度,通过对从业人员的养成培训、基本课题培训、特定课题培训、地域课题培训等,提高受训人员综合能力以及其业务水平。

二、日本农业推广对我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启示

(1)革新和完善现行农业推广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等法律条款还不够具体,缺乏因地、因时制宜的适应性。要革除这些弊端,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推广法规和制度,做到有法可依;保证农业推广工作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做到有法必依。另一方面,中央要给予地方更大的立法空间与权力,鼓励与敦促各地方以自身农情为依据,制定适合的推广办法,因地制宜。

(2)建立新型的推广体系,革新运行机制。一方面,要打破单纯的政府主体的推广模式,使政府的“主体”地位变为“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农业推广体系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变计划经济下严格的科层式的管理体制为职能式的管理体制,努力形成以农技开发部门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民需要为中心的运行机制。要充分挖掘与发挥农协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发展。

(3)组建高素质的推广人员队伍。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农业推广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制度,部分技术员知识严重老化。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农业推广人才的管理制度,可以学习日本的从业人员择录办法,采用严格的考试方法,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学历与技能准入标准,通过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等方式,进一步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完善农业推广人员培训体系,不断更新农技人员的知识,使其成为有知识、有技能的农业推广者。

(4)加大农业推广投入,保证推广费用。我国农业推广经费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此影响下,很多专职人员甚至将本职工作作为“副业”,甚至进行了转移,造成了人才流失。我国可借鉴日本的做法,推进税收制度的改革,以“税源移让”的方式对地方农业推广机构进行投资。税收支出不足的部分可设立基金,接受社会融资。农协等自发成立的组织还可以向入会的农户定期收取少量会费,以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文6

 月 日至  日,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就围绕如何提升人大代表期间履职成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等重点问题,一同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官渡区,曲靖市麒麟区学习考察。

    整个考察期间气氛融洽而热烈,收获显著、受益匪浅,在身心上和视野上都感受了新的洗礼,不仅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启发思维,还学习到了先进的经验。

我们首先来到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江北片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官渡区人大常委会及花田社区,实地观摩了代表工作站、代表之家和社区人大工作建设和开展情况,观看了五华区人大常委会纪录片《为人民代言》。该地制度建设非常规范,代表作用发挥充分,最主要的一点是工作善于创新,在传统有形平台建设外,高度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加大对代表履职服务网络平台、代表网上接待群众窗口、微信会议签到等无形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探索尝试网络学习培训、网络履职等新形式,为代表履职提供更有效更便捷的渠道。通过边听边看,边学边议,与当地人大代表座谈和交流,了解了更多的人大代表的敢于履职的态度和敬业精神及“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的思路、举措和代表履职等各项工作开展的经验做法,对人大代表履职和代表履职制度及代表之家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考察组的每位成员都深受鼓舞和启发。

    随后,又来到曲靖市麒麟区水乡、麒麟区文华街道和白石江街道,考察学习了乡村振兴综合旅游一体化建设和街道人大工作经验。在学习、了解各地人大代表工作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当地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强劲势头,增强了做好人大代表工作的信心和动力,要对照先进找差距,虚心吸取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等先进县区人大工作先进经验,奋起直追,激发我区“百村景区化”无限活力,不断自加压力推动我们人大工作扎实开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先进就是为了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这次考察学习是加强人大工作、推进人大建设的一个重要契机,更是一次查缺补漏、自我加压的一次大检验。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今后要虚心学习,勤于思考,把考察学习成果真正运用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