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雨说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雨说教学设计范文1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疑是不可小视的。不合理的提问往往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面对好的问题,学生往往争先发言,积极思维,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文章的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进行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因为过深或过浅的问题,都不能使学生有所收益,只有巧问,才能让学生愉悦地学习。
1.要避直趋“曲”
“是不是”、“对不对”的提问很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提问必须要避忌直白,尽量曲问、虚问、误问,增加问题的趣味含量。启发学生思考,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更感学习语文的乐趣。如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老师在教《愚公移山》一课时,检查学生是否理解“邻人京城氏之遗孀有遗男,跳往助之”一句时,并未按通常什么叫“遗孀”,什么是“遗男”那样直接发问,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有个孩子去帮助愚公移山,他爸爸舍得让他去吗?”学生阅读了课文都高兴得笑了起来。说:“他没有爸爸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的妈妈是遗孀――寡妇,他是遗男――孤儿呀!”由于问题拐了个弯,没有直接问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多动了一下脑筋才能解答,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科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2.要化大为小,拾级而上
语文教学中设计的有些问题,往往难度很大,而这些问题又不得不提。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兴趣不高。心理学也表明:人们总是对自己能够胜任的愉快的事情感兴趣。若学生从一开始就连连失败,得不到成功的喜悦,知识掌握的欠账也越来越多,自然会把学习视为畏途,不但不会产生兴趣,还会极力逃避或拒绝。所以,不妨将难度过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从这些小问题入手;小的问题解决了大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有一位著名语文教师在讲《祝福》时,在分析祥林嫂死后,鲁四老爷骂的那句话时,问道:“‘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缪种’,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怎样一个人?”学生经过思考答不上来。老师就从侧面问:“鲁老四爷在‘偏偏要在这个时候’的后面理应说什么?”学生中有的说“死了”,有的说“老了”。又问:“鲁老四爷为什么不说‘死了’?”学生答因为他忌讳极多,在祝福时是不允许提死亡一类事情的。师又问:“为什么不说‘老了’?”学生答因为老了含有尊重死者的意思。问到这里,“鲁四老爷是怎样一个人”这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正是几个围绕中心问题而设置的简单小问题,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让学生解决了最终的大问题。这样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更让他们一次又一次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3.要紧扣学生的认知点、兴趣点、情感点
安徽省濉溪初级中学任明新老师在教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时,不按照一般的教学设计(多是按照小说的三个要素梳理情节结构,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赏析景物描写)。而是将本文的情节从“事情”的角度概括为“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归航偷豆――六一送豆”八段情节以后,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特点、兴趣特点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你读哪一段情节觉得最有趣味,说说理由。2.你认为文中那个段落或句子写得最精彩,说说理由。因为文中有很多充满童真童趣的情节可以调动学生童年生活的体验,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点,因而学生说得兴味盎然。这样的设计,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
4.要注重学生的联想
学习课文,教师总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了在文中找答案的习惯,缺乏思考。因此,要结合课文内容,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联想。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感受语文的绚丽多彩,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如一位老师在教《登泰山记》一文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倘若你是姚鼐,你现在去登山,你会看到哪些景物呢?”这样,采取“换位”的方法,让学生发挥联想,避免了平常只是从课文中找答案的局限性。然后,再提问:“那么,姚鼐看到的景象是否和我们的一样呢?下面我们看课文!”提这样一个让学生进行联想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雨说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翻转课堂;中职;Premiere;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53-02
1 教学基础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用的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数字艺术类规划教材《边做边学 Premiere Pro CS5视频编辑案例教程》,由8个章节组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使用Premiere软件进行影视制作的方法与技巧。本项目的授课内容是第六章“字幕、字幕特技与运动设置”。
字幕是影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画面信息的有力补充。因此,本节内容在课程中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材中的一、三、四这三个案例调整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制作一个毕业晚会的新闻报道。为了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增加了书本外的任务――制作感恩父母视频短片。由于本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故课堂学时由教材提供的6课时调整为4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影楼、婚庆、媒体广告等影视制作部门都是他们以后可能的工作岗位来源。他们好奇心强,渴望创新,学习过简单的电影基础课程,了解剪辑的基础操作;艺术鉴赏能力还待提高,重模仿、轻创意,并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他们更愿意通过直观有趣的方式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丰富自身审美体验,提升职业素养。
教学目标 本课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实现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用“字幕”面板编辑修饰字幕,熟练创建三类字幕,会制作字幕的动画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团队制作毕业晚会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掌握新闻报道添加字幕的基本要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外,在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字幕的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拓展活动,引发学生对于社会生活和职业能力的思考,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学会交流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体验分享与合作的喜悦,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关键帧制作字幕的动态效果。
教学难点:路径文字的制作及钢笔工具的使用。
2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依托学校的多媒体机房和校园数字化学习平台展开教学。课前,由教师录制3段字幕制作的微课视频并上传至校园数字化平台。借助校园网平台,本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并选取微课导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及讲授讨论等教学策略。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3 教学过程分析
由于本课教学设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故教学过程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模块。
课前 学生登录校园数字化学习平台,完成三大学习任务。
1)读任务(即学习任务书),明确学习目标。提前明确本课的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2)自主学习微课,对知识点做积累工作。学生进入微课教学板块,对制作金属文字、滚动字幕、路径文字等三个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对字幕制作设计全方位的了解。
3)初次尝试练习,解答疑惑。学生根据微课视频教学,借助书本,完成小练习。完毕后,学生将小练习作品上传,之后教师给出完成度评价,并且由系统制作出失分点的数据统计。教师利用这些数据,上课时调整教学难点的侧重点。学生将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上传至在线答疑板块,在相互解答疑点的过程中完成课前预习。
课中 课堂教学过程包括四大环节:情境导入(5分
钟),创设学习氛围;分组制作(85分钟),体验工作流程;展示教学(45分钟),解答重点、难点;经验拓展(45分
钟),制作感恩父母视频短片,提升个人能力。
1)情境导入环节。正值毕业季,学校电视台招募后期制作团队,要求团队以竞标形式制作一份毕业晚会的新闻报道,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
2)分组制作环节。教师通过展示作品样例,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探讨:此作品中包含几种不同的字幕类型?每种字幕分别如何制作?新闻报道必须包含哪几种字幕形式?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存储的知识,加以探讨、研究,分析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回答完毕后,学生进行小组分工,确定组长、讲解员和技术员。全组在讨论过整体构思后,每个组员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负责一块字幕的制作。制作完毕后交由组长进行装配,生成最后的新闻报道视频。全部完成后,小组成员共同填写电子竞标书,完成投标过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查看数字平台的学习资料和微课视频来作为参考,遇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再有解决不了的,便问题到在线答疑板块寻求帮助。
在整个环节中,各小组成员随时协商讨论、相互合作,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升。该环节是本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核心环节,它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从微课掌握的知识到实际应用是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有自主的探究,有团队的协助,也有教师的从旁点拨,从多方面构建所学知识。
3)学员讲解环节。首先是展示作品,各组派出组长展示自己团队作品,并介绍作品构思及特色。每组讲解员对其中一块字幕及制作步骤做详细的讲解演示,讲解完毕后,其余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向“小老师”提问,讲解员根据实际能力选择直接作答,或者求助同组同学或教师。这个步骤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余学生也在“听讲”与“提问”的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教师则结合课前系统分析得出的失分点,以及课堂上学生发生的普遍问题适时提出强调,并进行演示,学生及时进行巩固练习,从而突破学习的难点。
完毕后,4组学生分别填写评分书,对投标书填写、讲演清晰度、作品完成度三方面分别进行打分,选中最后中标的团队并予以公布。该环节不仅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及时评估,而且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也得到提升,同时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4)课堂拓展环节。要求学生在即将到来的父亲节期间,配合教师提供的相关素材,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制作一个感恩的视频短片并配以字幕。区别于上一环节的团队任务,该任务回归到学生个人,偏重培养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和执行能力。制作完成后,学生将作品上传至视频网站。
课后 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赞和弹幕评价。另外,在班主任的协助下,学生将视频发送到家长的微信群,献给自己的父母家人。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与父母间的沟通与交流。
本环节采用多种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完成作品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评价中。
雨说教学设计范文3
一、任务型教学原则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任务型教学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原则:
1、使用具有教育性的教学材料原则
真实的教学材料,能够让学生把学习到的语言知识灵活运用到特定场景中,让学生有机会去实践真正的语言交际。但是为了在课堂上创造学习机会,有必要把真实的教学材料转换成具有教育性的材料,让学生从课堂内的语言学习迁移到真实生活中的语言应用。
2、任务依属原则
任务型教学并不是指在课堂设计一两个活动,也并非是一整节课都在做毫无意义的活动。真正的任务型教学应该是为了逐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所设计一条“任务链”展开教学,每一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后面的任务依属于前面的任务;每一个任务是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的内容亦是互相衔接的。3、教学任务的可操作性原则在设计任务时当考虑:以学生原有知识以及课堂学习所是否可以通过合作方式顺利完成老师所给予任务,而不会因为任务太难而降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任务是否太繁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无法完成该任务;完成任务的执行指示是否清晰明了,在任务开始前学生是否明白要做些什么、改怎么完成任务,必要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任务操作的模式。4、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原则互动不仅是师生互动,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互动更强调的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给予任务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能阐述自己的观点、理解别人的想法,最终输出结果完成任务。
二、任务型教学设计
虽然《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的设计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角度出发,形式尽可能采用交互方式,如pairwork、groupdiscussion、debate或任务型教学方式;但并未在配套的教师用书中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作为指导。故笔者将从英语教学实践者角度出发,以语言学家Nunan所提出的任务内部的编排作为课堂设计的框架,详细阐述如何把任务型教学融入EAP英语课堂。以《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2》Unit5HealthPartB的听力理解和口语教学为例,根据教学需求笔者把题目改为选择、判断和填空。
1、听力理解。
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英文视频,激活学生对话题的兴趣、介绍本单元的背景知识。用视频中的单词呈现完成听力任务所需要掌握的新单词。在介绍新单词的时候,利用图片搭配英文解说,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而主动猜测出单词的意思,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也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在介绍di-gestion的时候,先展示一个痛苦的胃的图片,然后解说IhaveapoordigestionsothatIcan’teatfoodlikemeat.WhatkindofdiseaseamIsufferingfrom?学生就会以中文说出这种疾病是消化;然后教师再为单词划分音节,教授单词的发音;操练单词的运用。其次,教师导入本堂课的听力任务是要听3遍对话完成三种练习。
(一)读题阶段。
每个小组轮流说出每道题的关键词,它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关键词。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各抒己见,划出他们认为是关键词汇。在读题时也可复习刚刚学习的单词。Thedoctorwillgivesome5forpa-tient’s6andindigestion学生可能给出的关键词是doctor,patient’s,indigestion。因为之间有介绍过digestion,在这里教师可以告诉学生Theprefixin-meansnot.Digestionmeanstheabilitytoprocessfood.So,whataboutthemean-ingofindigestion?学生可能会回答Thedisabilitytoprocessfood.Difficultyindigesting.这时,教师不仅给学生复习了digestion,也介绍了前缀in-的意思,以及digestion的反义词。在读题时,教师亦可以导入解题技巧。Doctorsgivesthforsb’sindigestion.说明第5、6空填的应该都是名词;而且因为是医生给病人的,所以第5空可能是某种药;第6空与indigestion并列,而indigestion是一种疾病,故第6空填的应该是表疾病的单词。
(二)听录音及小组讨论阶段。
首先,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3组听力题,确认自己的答案和有疑问的题目。其次,给3分钟时间,让学生在组内核对答案、讨论不确定答案的题目。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要使用英文阐述自己的观点、理解别人的想法,在3分钟内确认一份全组都同意的“正确答案”完成任务。最终,每组选派学生代表把小组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都有各自的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项任务中。这不仅让枯燥的听力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听说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第三,学生通过对比全班的答案后会发现哪些题的答案可能是错的,教师此时并不给出正确答案。教师通过再次放音向学生解释每道题,由学生再次判断答案。放音结束后给学生30秒组内讨论答案之后每组选派学生代表修改黑板上的答案。随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解析其他组的错题,进一步训练学生查找信息、分析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最终,教师纠正错误并操练语言点。例如:让学生释义句子Themaincauseofthepatient’sinsomniaisprobablyherhavinginsufficientphysicalactivities这样教师就会明白学生是否掌握了insomnia以及in前缀的意思。
2、口语运用的任务是听力理解任务的延伸,形成任务链,达到巩固复习及能力提升的目的。
教师介绍任务“角色扮演”:医患间的对话。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段对话文本,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朗读对话;让学生使用在听力理解阶段学习到的词汇、句型替换对话文本中划线的部分;让学生3分钟内组织好整个对话并展示,由此获得课堂参与成绩,组内所有成员必须参与到这个任务中,如果学生可以在对话文本的基础上增加课外内容则可以获得更高的成绩。学生以小组形式执行任务。各自分配每个组员的具体任务,或提供编写对话的想法、或整合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或上台演示等等。每组学生选派代表上台呈现小组编写的对话。各组学生评价其他各组的展示,提出一个优点一个缺点。教师总结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主要语法错误,指导学生操练这些语言点。
三、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建议
雨说教学设计范文4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入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那么,怎样才能让导入设计精彩起来呢?我们应把握小说体裁的特点,选择适合小说教学的导入方式:
一、以趣激趣,引人入胜
1.讲故事,增学趣。
故事本身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对于那些故事性强或有典故可引的小说,教师可以先讲述课文中的一些情节或与作者、作品有关的故事,然后引入本课。
《范进中举》选自清朝讽刺小说集《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运用夸张的手法和细节描写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严监生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形象,他伸出的两个指头成了文学史上吝啬鬼的的典范。上课前,我这样给学生讲:“有一个人,人们说他是吝啬鬼,可他却没说一句关于吝啬的话,他是谁呢,老师给你们讲讲……”讲完后,问一句:“严监生是怎样的人,大家想必都知道了,那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的呢?”学生自然得出是作者的夸张手法和细节描写。“那么今天我们见识一下这位文学大师带给我们的震撼,《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作者的夸张和细节描写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上课开始的几分钟,故事能让学生很快地静下心来,沉浸到有序的课堂氛围中,被这堂课的内容所吸引,使师生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到和谐的情感交流中,还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猜人物,激兴趣。
小说的三要素,是小说教学的主要内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小说中最大的亮点。老师可用猜主要人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孤独之旅》时,我是这样开头的:“他,本是油麻地第一富裕人家的孩子,第一个拥有自行车,第一个拥有皮带,总是穿着干净整齐的衣服,一直担任班长,他是谁,他后来的命运又有什么变故?” 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学生们已七嘴八舌地喊了出来。
对于教材中具有形象鲜明的典型人物的课文,教师可以先点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再通过与人物有关的问题的设问,给学生造成悬念。这样既能自然地引出课文,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急于从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3.设悬念,引思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我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二、艺术相伴,声情并茂
1.创情境,鼓激情。
对于有着生动细节描写的小说,通过朗读,读出作品的情、读出作品的趣,也会产生强烈的熏陶感染力量。“以情动人”“以趣感人”,去激发学生的情绪,去鼓动学生的激情,使之感受到课文内容的生动形象,感受到学习课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怀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在朗读手段上,最好是由教师示范,因为教师范读,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活生生的形象,除了语言刺激外,还有神情、动作等的影响,刺激情感要直观强烈些,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表情教读,直接感染,培养情绪。如鲁迅的小说《社戏》中“月下归航”那一部分,老师在课前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沉浸在美丽的景色、诗意的氛围中,怎能不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转贴于
2.聊家常,显真情。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对学生周围的人或事进行直接描绘,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急切感。
出示背景音乐:“同学们,面对着小山一样的作业,面对着父母天天的唠叨,面对着同学之间的竞争,面对着老师的期望,你想对父母、教师、同学说说自己的心声吗?”这是我在教学小说《心声》中的导入。学生们畅所欲言后,再来倾听李京京的委屈和期望,同学们容易产生共鸣,显露真情。
3.借艺术,染气氛。
所谓的借艺术导入,就是借助音乐歌曲、影视图像等艺术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导入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图文声像并茂、动静快慢结合、形象生动直观,是学生喜好的一种方式。和谐动感的音乐、画面唯美的视频,流行动听的歌曲,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作品中,去领略作者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获得事理的审美愉悦。
三、 知识并重,新旧巧渡
1.温旧故,引新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运用于讲读教学之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把它运用于新课导入的时候,只需联系已学的旧知识作比较提醒,提醒学生带着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再通过自己比较,体会而摸索出带普遍性的知识规律。
如:《社戏》中学习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导入“鲁迅先生在《社戏》中塑造的‘迅哥儿’想看社戏好事多磨,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也是跌宕起伏,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吧!”
2.用标题,点热情。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学习小说《智取生辰纲》,教师出示课题,问“谁能在课题前加个人物?”学生齐声回答“吴用”。再问“本文出现的主要人物是谁?”“杨志”“智取生辰纲的是吴用,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杨志呢?”学生的学习热情马上被点燃,接下去的学习环节就水到渠成了。
3.对对子,明思路。
对联字数相等,句式对称,内容相关或相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巧妙地将这一语言艺术引进课堂,能给有限的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是《智取生辰纲》,也可这样导入。出示补充后的下联“吴用智取生辰纲”,问“生辰纲是谁送的,谁能给他补出上联?”学生很快能对出“杨志押送金银担”,小说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思路明确,学习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雨说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两课;网页设计;项目教学
The “lessons” form of “webpage design and making” project teaching design
DING Ling
(Xu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Academy of Finace & Economics,Xuzhou Jiangsu 221000,China)
【Abstract】Launched a comprehensive “five class” teaching “Two Courses” teaching in Jiangsu vocational assessment activities in 2011, “Two Courses” rating on classroom teaching competition as the basic point, through the school, county, city and province layers of screening, after teaching appraisal, DLA, pleading and clas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ssessment,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The author to participate in the 2012 provinci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skills courses of "Two Courses" activities experienc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is summarized,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earch ability and level.
【Key words】Two courses;Webpage design; Project teaching
0 前言
江苏省“两课”评比活动已经连续开展近三年,笔者有幸参加了专业技能课程的评比并取得了示范课。时至今日,回想整个备赛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仍记忆犹新。两课评比旨在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总结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模式,树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典型。对于基层教师而言是展现教师全面深入的教学设计以及用案例体现微观教学技巧的平台。
从“两课”评比的评分项目看,从目标确立、学情分析、教材处理到资源整合和教学反思等都是为了对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更全面细致的教学设计做准备。因此,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支撑教学的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下面,就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网页基本元素的使用这一教学单元为例,讲述项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
1 学情分析
笔者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五年制软件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沟通,喜欢模仿和动手实践,但是他们韧性不足,团队合作能力稍显薄弱。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学会了创建站点和网页文档,并且能够对页面进行总体的控制。不过多数学生对网页设计的岗位认知还比较模糊。
2 教材分析
根据学生的以上特点,本课程选择的教材是《网页设计与制作案例教程》,该教材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育规划教材。教材采用了基于工作导向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案例缺少情境的引入,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情境,增加了案例。因为学生首次接触网页制作,所以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将网页设计模块中文本操作、图像操作和超级链接三个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用4课时的时间,围绕制作“团队介绍网站”这一项目展开,让学生在兴趣和团队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网页基本元素的使用。这一部分内容是网页制作的基础阶段,同时也为学生继续学习网页布局设计与样式奠定扎实的基础。
3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标准,确定了该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育的本质是提升学习者的素质,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知识则是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载体。因此本次学习的目标是在学生掌握网页基本元素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合理使用这些元素进行页面的布局、增强美观性,能够规范网站素材的管理,能够客观的对网页作品进行评价;最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4 教学设计与实施
4.1 设计理念
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的关联主义指出“知道更过的能力比目前知道多少更为重要,我们对明天知识的学习能力比我们对今天知识的掌握能力更为重要”。所以,本教学设计主要源于兴趣培养、能力提升和知识学习。
4.2 项目案例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围绕让学生制作“团队介绍网站”这一项目展开教学,主要通过在五个教学环节中使用多种教学策略最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感受、感知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合作能力。
4.3 教学环节
该教学单元安排了赏、练、说、教、拓五个教学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是学生进行思考、模仿、学习的主动认知过程,教师在此基础上明确学生学习的差异进行分层式教学,学生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在每个环节中安排了具体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完成学习内容。
4.4 教学实施
1)第一个环节――赏
本环节主要通过个人网站欣赏,让学生认识网页的基本元素,培养他们的鉴别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欣赏学校精品课程网站以及参考教材中的个人网站,学生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制作热情。接下来通过教材中“长沙世界之窗”网站页面向学生介绍本项目中将会使用到的网页元素,主要是文本、图像、链接、列表的使用,以及网页的基本布局方法,学生在明确了知识点之后为下一阶段制作网站做好准备。
2)第二个环节――练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制作团队介绍的网站,复习站点的创建,学习网页基本元素的使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小组分工学习过程中,组长权力最大化,他负责小组的分工、讨论、时间控制等,同时也担负主要责任。教师在每个小组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多数会选择直接求助老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先从书本中找答案,或者询问身边的组员,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紧张而充实的任务中学生最终在规定时间内要结束本组的操作,进行作品的提交。在练的环节中主要通过任务驱动和分组教学的策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同时展示他们的个性也发现问题。
3)第三个环节――说
此环节要求学生总结知识的运用,锻炼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欣赏能力和竞争意识。这时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和教师组成评委组,并由各个组长依次进行本组作品的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作品的客观评价,并由其他小组的代表进行点评。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会对照找出自身和本组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优化中加以改进。最终得分比较高的小组会在个人评价中作为加分因素。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展示,90%以上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文本、图像的插入、内部链接的设置;有半数的学生站点资源管理不规范,图文混排、页内链接和嵌套列表的使用问题较集中;而只有20%左右的学生能合理使用网页元素进行页面的布局。针对主动认知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解决。
4)第四个环节――教
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进行分层式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增强理解记忆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对于90%以上学生能掌握的知识点不再做讲解,而由学生在拓展优化阶段自己解决;对于问题较集中的知识点主要由已经解决问题的学生进行示范演示,教师从旁辅助。
在这里,教师选择学生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图片格式的设置;理解
标签和
标签的区别;让学生认识锚点并学会使用。再比如很多学生在预览页面时或者最后网站整合时出现了图片或背景无法显示的结果,这时让学生通过检查图片路径中的文件命名来说明网页制作中的规范性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对比修改,逐步解决重点知识。对于学生在页面布局中呈现的不足我会让其他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网页布局的基本原则和色彩搭配的合理选择,由修改前后效果的对比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明确优化的方向,从而有针对性的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拓展任务。在教的过程中通过分层教学和示范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对比查错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5)最后一个环节――拓
此环节主要通过对作品的优化和拓展,加强重、难点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我会告诉学生对于比较优秀的作品会被选入精品课程网站中作为学习资源,以此实现更好激励和促进作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后续拓展任务,在使用表格布局好的半成品页面中插入网页基本元素,进行页面的二次加工,在巩固技能的基础上实现了向表格布局的延伸。
5 教学评价
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登录校园网完成对本次学习过程的个人评价。从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这是一个动态反馈的过程,也为后续教学改进明确方向。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知识技能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以“说课”为推动,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同时为进一步做实教师实践层面的改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小东.浅谈高职院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2]何葩.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引起的思考[J].2011.
雨说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农村教育硕士;可视化;学习平台;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G47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83-04
教育部2004年起开始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教育基础薄弱地区支教,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农村教育硕士师资的培养提高了当地的师资水平,改善了教学质量,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鼓励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深入基层教育岗位,提高了农村师资水平,创新了农村教师补给方式。从2006年起,农村教育硕士采用“3+1+1”的模式来培养,即前三年在农村学校任教,第四年到注册学籍学校集中学习一年,第五年回到农村学校边工作边自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多数时间要通过自学来完成自己的学业。所以,具有良好交互性、可视化、学习资源丰富的远程学习管理平台深受农村教育硕士的欢迎。作为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的学校,开发这样的学习平台就尤为必要了。
一、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的现状及特点
农村教育硕士对于中西部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直到现在农村教育硕士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教育硕士因为本身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全日制在校生的模式进行培养。通过对农村教育硕士工作和学习现状的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农村教育硕士职业现状
农村教育硕士处在国家政策的基层,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些学生当年选择农村教育硕士只是为了缓解当时自身的就业难题,对于农村教育硕士并不是很了解,真正出发点是想为农村教育做贡献的比例较小。在进入岗位后,由于所处学校的外在环境原因,农村教育硕士工作压力较大,“能者多劳”的思想占据重要地位,在偏远中小学尤为严重,劳动量将近普通教师的两倍。受困于学校的教育基础,农村教育硕士教学工作开展面临较大的压力,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之外工作量较大,几乎有一半的时间从事与教学不相关的工作让教师对于教学工作和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在面临以上多种问题时,有些教师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最终将近半数的选择离开,由此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2.农村教育硕士心理需求问题
农村教育硕士在入职初期都会经历一个适应阶段,在适应的过程中,由于农村较差的条件、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以及作为新手教师在教学工作上遇到的各种问题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心理活动。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现实与自己想象中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所学知识与应用之间的距离时,很多教师会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对职业的发展充满困惑。这些心理问题都会影响农村教育硕士的学习和工作,作为新手教师和刚毕业的学生,他们需要合理的心理辅导,需要与更多的教师、农村教育硕士交流沟通来帮助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走出困境的出路。
3.农村教育硕士的学习需要
农村教育硕士主要服务于农村基层,当地教育机构或学校组织的关于专业学习培养的活动较少。当进入农村教育以后,就很难在获得深入学习的机会,农村教师从另一个侧面来讲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去参与高级培训学习,繁重的课业任务也成为制约教师深入学习的枷锁。由于外出学习机会较少、课业任务繁重,这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硕士的个人学习。农村教育硕士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从一个校园走进另一个校园,身份的转变带来了责任的变更,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一位从来没有走上过讲台的新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他们需要学习,需要专业教师为他们指导。当适应新角色以后,农村教育硕士需要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同时还需要更新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虽然身处农村,但是在课堂上也要传递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这对农村教育硕士的学习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农村教育硕士迫切需要学习平台,需要获取知识的途径,而不是把自己限定在学校内,做一个课本内容的传授者。农村教育硕士,相对于普通农村教师,他对知识有更强烈的学习愿望。
二、农村教育硕士对网络平台的需求分析
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受限于外在条件,需要在没有专业教师面对面指导的情况下完成部分内容的学习。这要求他们在每天繁重的课业任务之外合理组织自己的学习。他们对学习支持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学习资源需求、交互功能需求和教学管理需求。同时远程教育学习平台作为培养农村教育硕士的一种重要途径,还需要为农村教育硕士提供体系完整的课程学习支持。
农村教育硕士集中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其他时间多被基层工作占用,培养学校通常在寒暑假期间组织集中学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因为假期参与学习的教育硕士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帮助农村教育硕士通过网络来进行自主学习。虽然不能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但是网络的交互功能也能满足学生的沟通需要。网络学习平台能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学,使课余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还满足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
1.网络学习资源需求
作为农村教育硕士,学生需要通过自己业余时间的学习来为一年的集中授课打好基础,并且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学习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成为直接影响学习结果的因素。学生希望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获得更多的与专业相关的学习支持,包括专业学习内容、专业学习知识、电子图书资源、专业学术动态、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论文指导等。学生对于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课件和教学视频,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更能够全方位地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希望教师针对课程的性质,提供可视化的教学体系结构和多媒体的教学资源支持,及时满足学习的需求和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学习资源的支持需求是长时间的、持续性的,学生希望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及时获得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学习时间不仅局限在上学期间,专业学术动态和电子图书资源是学生后续发展的必要支持,学习平台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后期学习的需要。
2.教学管理信息需求
以往网络学习平台在设计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课程学习资源的提供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作为农村教育硕士远程教育平台来说因为学习者在集中入学学习之前就属于学校学生,学生需要通过远程教育平台获得相关的教学管理信息,而不仅是通过学校门户网站去搜索,学生对于教学管理信息的需要时仅次于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环境获得校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和所述学院的各种教学通知和教学安排,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
3.交互需求
协作学习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交互。交互的类型包括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交互、学生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等。网络学习平台多数情况下为学生提供的是一种非实时的、留言板性质的交互平台,学生通过在留言板留言获得其他同学或教师的回复作为交流的方式。留言板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其他学习者交流的平台。学生除了与其他学生交流之外还希望能够与教师交流关于课程内容、学术发展、最新课题研究、学位论文等方面的内容,学习平台同样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与资源的交互本质上是学生在学习资源创建的环境下同化知识、获取技能的途径,与资源的互动学生更倾向于多媒体的刺激。学习者对于平台交互性的需求还体现在学生对于专业发展动态的了解上,通过与其他学生共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交流以及获得专家针对某些话题和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等。
三、远程学习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该系统的适用对象为农村教育硕士、教师和培养学校。平台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网络化可视化的学习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全面的资源支持,为学校管理农村教育硕士提供有效的途径。此外,还可以帮助基层学校以较低的成本提高教师水平。网络平台的使用不但为农村教育硕士业余时间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更是为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系统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1.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作为系统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对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负主要责任。管理员要针对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及时更新平台上的课程内容和公告信息,并对相关模块进行修改完善;管理员的用户管理功能负责注册人员的审核包括教师、学生,同时还负责用户信息维护,添加删除用户以及用户权限的设定等功能;管理员的公告管理动能模块主要负责及时更新农村教育硕士的相关新闻,通知公告、招生信息等内容,保障及时将学生所需要的信息传递到网络平台上来。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管理要求管理员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将要开设的课程及相关资源及时传递到平台上,并对相关资源进行维护,保障信息资源的可用性。最后根据在线平台的调查反馈组织归纳,对教师、教学方式和资源类型等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引导教师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最终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2.教师模块
教师是在线教育平台的资源“提供商”,要对学生学习要求作出应答。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撑和督促学生完成自我学习。教师模块的设计主要围绕着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来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包括课程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学资源、考试试题)、反馈管理(学生作业、问题答疑)等。学生管理主要是了解选择我的课程的学生基本信息,课程管理和反馈管理是教师模块的主要功能,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开设课程供学生选择,并提供大量的教学支撑材料,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支撑材料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刺激,促进学生学习。考试试题库的设计可以用在课程学习前,作为前测,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学生自我测试的工具,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学习计划。反馈管理也是教师功能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前面对学习者对交互功能的需求分析可知,交互是多数学生对于学习平台的重要需求,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的交互为学习者提供多方面的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通过作业的反馈让学生自己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教师的意见作出修改。问题答疑则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给学生针对性的回复,也可以作为一个小的研讨内容让所有的学生讨论,最终给出正确的指引,引导学生在交互的过程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3.学生模块
学生是学习平台的主要使用者,是网络平台开发的主要针对对象,是我们平台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结合农村教育硕士的自身特征,学生模块所设计的主要功能有:课程管理(包括选课、课程学习、资源下载、课程测试)、交互管理(提交作业、参与研讨、向教师发问)和问题反馈功能。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选择教师开设的课程,并通过选课开始自己的课程学习。学生在选课之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针对平台提供的课程测试对自己的学习水平有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学习。交互管理功能模块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其他学习者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互的过程中,完成自主知识的建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提交给教师,教师针对性的答复,提高了学习和问题解决的针对性。
四、系统功能的实现和运行维护
系统平台基于B/S模式,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访问平台内容,在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可以轻松地实现。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界面,主体内容清晰,结构模块划分合理,操作性良好。同时平台还为普通访客提供学习和资源浏览的功能,极大可能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主要功能和实现方法如下。
1.教学资源提供功能
教学资源是网络学习平台的基础,只有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学生才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农村教育硕士远程学习平台主要通过课程信息、教学案例和资源下载模块来提供教学信息。其中课程信息主要包括学生工作过程需要的内容如:课程标准、教学案例、学习理论、课程整合和教学视频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程理论和学习目的,提高在工作学校的工作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教学案例主要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实例,通过教师总结研究,可以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和学习中的案例推荐给学生,形象生动的案例更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资源下载模块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向学生提供先进的、易使用的教学资源。同时配备专业课程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通过学生的下载,自学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其中课程管理结构如图2所示。
2.教学管理信息实现
教学信息管理模块是本系统与其他网络学习平台的区别之处,本系统除了提供大量教学资源以外,还重视教学管理信息的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功能主要通过讯息导读和公告栏模块来实现。公告栏向学生及时发送学校相关信息和动态,学生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学校最新动态和对农村教育硕士的安排,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最新课程情况等信息,提醒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学习。讯息导读模块主要是对上级下发的文件进行解读,对国家地区对于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的政策、方案进行解读,方便学生理解。对教育硕士相关领域前沿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研究趋势,能适应专业的发展,并通过专业的发展为自身进步指明方向。
3.交互平台的功能和实现
交互是学生自我学习之外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之余,将自身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向教师、同学、专家提问,通过教师的解释、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最终得出满意的答案,交互的方式不仅局限于单纯的提问回答,还可以通过研讨会、完成作业的形式来进行。该平台提供了留言板、作业提交和在线答疑的交互方式,进行实时的和非实时的交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论坛允许学生发表自己关于某个问题的基本看法,学生和教师也都可以通过教育论坛来进行相互的交流。各种交互方式的实现满足了学生与专家、教师和学生交互的需求,促进学习成果的共享,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交互方式如图3所示。
五、小结
农村教育硕士远程教育平台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方便了农村教育硕士的管理。平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对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该平台在以往远程教育平台提供大量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摆脱了以往从资源出发的束缚,从用户的角度来分析设计,在教学资源支持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学管理模块,缩短了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学生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到教学管理信息、教学科研动态,专业发展的前沿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满足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促进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敏,张屹.农村教育硕士远程可视化学习和教研平台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7(12):51-53.
[2]安倩颖.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实施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
[3]魏晓俊.农村教育硕士网络教育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4]张奎,巩媛丽,刘启芳.农村教育硕士远程学习平台资源的需求分析[J].软件导刊,2008(5).
[5]王洪松,李章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估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2(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