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阅读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月光曲阅读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月光曲阅读答案

月光曲阅读答案范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93分)

1.

(6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月光曲》是________国音乐家________谱写的。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________》,它是电影《________》的主题歌。

③《义勇军进行曲》是音乐家________谱曲,并由戏剧家________作词的。

2.

(10分)给形近字组词

券________      微________     陶________     粼________    屡________

卷________      徽________     掏________     嶙________    缕________

3.

(6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乐________曲lè

yuè

入场券________

quànjuàn

微弱________rò

ruò

纯熟________shú

shóu

恬________静tián

qià

飞奔________

bēn

bèn

4.

(5分)对号入座。

熟: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B(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C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D熟练、E程度深

①我和小明一起长大,彼此之间很熟。________

②这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________

③“熟能生巧”,所以你一定要反复练习。________

④稻子熟了,田野里一片金黄。________

⑤饭熟了,妈妈叫我起来吃早饭。________

5.

(8分)读音节和选词语。

lì________

1琴键

zhèng

xié________

2恬静

qín

jiàn________

3奴隶

yuè

pǔ________

4政协

táo

zuì________

5婉转

niè

ěr________

6陶醉

tián

jìng________

7乐谱

wǎn

zhuǎn________

8聂耳

6.

(3分)看拼音写词语。

yōu

jìng

chǎng

quàn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

(3分)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

幽静:________

缕:________

汹涌:________

8.

(4分)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

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

B、迫切

C、诚恳、热情

D、体谅、安慰

①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________

②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________

③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________

④贝多芬说:“不

,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

9.

(6分)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________《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________的同情和爱。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音乐家,________的音乐往往来自美好心灵所散发出的________。

10.

(5分)理解句子的意思。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被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11.

(1分)读《月光曲》解析带下划线的词语。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

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________。

12.

(4分)选择正确答案

A.原来的意思(本义)

B.比喻的意思(比喻义)

①婴儿睡在摇篮里真舒服。________

②这是一所乒乓运动特色学校,也是培养乒乓国手的基地,更是世界冠军的摇篮。________

③祖国

母亲,我日夜思念您。________

④党的阳光、雨露哺育我们成长。________

13.

(2分)根据课文《月光曲》内容,选择正确的内容。

表达正确的句子是_____

A

.

盲姑娘看见贝多芬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B

.

盲姑娘听见贝多芬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14.

(4分)名家名曲连一连。

①贝多芬________

A《革命练习曲》

②约翰·施特劳斯________

B《义勇军进行曲》

③肖邦________

C《月光曲》

④聂耳________

D《蓝色多瑙河》

15.

(3分)填反义词。

①这儿环境幽静

不像城里那么________。

②他过去天天练琴,演奏得很纯熟

最近不练了,就显得________了。

③时间要抓紧

否则,一________,时间就从你的身边溜走了。

16.

(1分)读课文《月光曲》,解析带下划线的词语。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________。

17.

(2分)按要求改换句式

一阵风吹灭了蜡烛。

①“把”字句:________

②“被”字句:________

18.

(5分)读一读,理解课文。

《月光曲》是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全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叙述了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自始至终流淌着一股浓情雅意,好似缭绕的乐曲,拨动读者的心弦。贝多芬被琴声吸引,推门而入,随后被盲姑娘兄妹感动,在如纱的月光映照下,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兴创作出传世名作——《月光曲》。

19.

(5分)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20.

(5分)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21.

(5分)填空。

《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________表达出来的。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________的,后来,月亮升高,穿过薄云,这时音乐________。接着,月亮穿过乌云,风起浪涌,这时的音乐一定是________的。听着贝多芬的演奏,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是盲姑娘的________。

二、阅读

(共3题;共56分)

22.

(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③月亮起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④忽然,海面上____了大风,____了巨浪。⑤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____……⑥皮鞋匠看妹妹,月亮正照在她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⑦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_的大海……

(1)这段话是选自课文《________》讲述的是著名音乐家________的故事。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第________句描写,表现了音乐节奏的徐缓,第________句描写,表现了乐声的增强,第________句描写,表现了乐声的高昂激越。

(3)在横线上填上适当词语。

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③月亮起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④忽然,海面上________了大风,________了巨浪。⑤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________……⑥皮鞋匠看妹妹,月亮正照在她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⑦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的大海……

(4)找出皮鞋匠产生联想的句子。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23.

(14分)认真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坐在教室门口的“讨饭”男人

这是一个高级英语培训班,开班的第一天,参加培训的学员陆续来到了教室。这是怎样的一批人啊!他们都怀揣着出国梦,个个气宇轩昂踌躇满志。

教室门前的台阶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衣衫不整胡子拉碴有些疲备

眼睛盯着自己脚上的那双落满灰尘的旧皮鞋,似乎不敢正视从他身边走过的这些天之骄子。他的身边还放着一只大茶缸。多么可怜落魄潦倒的男人啊!有人不由自主就往他身边的大茶缸里扔了几枚硬币。真是人同此心,想想自己就要出国深造前程似锦,再看看眼前的这个男人,施舍吧!不一会儿,大茶缸里就装满了钱。

上课时间到了,只见那男人端着个大茶缸走进了教室,站在了讲台的位置,甚至还对着话筒吹了吹。人们的同情心变成了厌恶心,钱都给过你了怎么还来捣乱

是不是神经不正常,快把他撵走!有人就去喊管理人员了。管理员来了,说,老师不是来了吗?怎么还吵!这位老师可是我们花高薪挖来的,一流的学者,好好听吧!说完就走了。

老师开口就用流利纯正的英语说,刚刚我在思考问题,没注意到这个大茶缸里盛满了钱,也不错,算是意外收获吧。每天讲课多,要喝许多水,干脆就用个大茶缸。到处奔波顾不上修饰仪表有些对不起大家,表示歉意!不过请记住,什么时候都是用实力说话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他一扫委顿之态,显得那样成熟睿智、干练自信。不知什么时候,讲台上的大茶缸里已盛满了水。

(1)写出文中划线词的近义词。

疲惫________

似乎________

捣乱________

撵走________

(2)仔细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填空。

①“大茶缸里就装满了钱”是因为大家________;后来“大茶缸里盛满了水”是因为________。

②中年男人所以“衣衫不整胡子拉碴有些疲惫”“落满灰尘的旧皮鞋”是因为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一流的学者”风采的词句。

(4)理解句子,回答问题填空。

A“不过请记住,什么时候都是用实力说话的!”句中划线词“实力”是指什么?________

①金钱财富;②知识能力;③权力地位

B老师的这句话告诫这些“天之骄子”,要他们记住什么?________

①不要看不起穷人;②不要自以为是;③要有真才实学,不能以貌取人

24.

(19分)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

A

.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

.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

.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5)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9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56分)

22-1、

22-2、

22-3、

22-4、

22-5、

23-1、

23-2、

23-3、

23-4、

24-1、

24-2、

24-3、

月光曲阅读答案范文2

关键词:比较性 求解性 质疑性 创造性 合作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048-01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面对新的形势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而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着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要求,属于学习性阅读、接受性阅读。下面就加强对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训练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比较性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六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再如二年级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和《的扁担》,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很快发现,二者都是写人的文章,反映的主人翁、都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物,并且两篇文章的主题内容都是写老一辈革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事。

二、求解性阅读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例如:《月光曲》一课是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的:“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了这首传世名曲《月光曲》呢?”“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这一问法本身就给了学生“我即贝多芬”的阅读体验状态,让“我”来亲身经历、感受一下这件事情中的每一个细节,在这样的所见所闻中,“我”会有怎样的所思所想呢?探究“打动”的过程,便是学生不知不觉地去关注文章中的细节,关注细节背后蕴藏的内容。这样的问题远比“《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从中我们体会到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等等类似的问题要深入得多,细腻得多,在培养学生走进文章、走进人物的阅读体验状态方面也要高明得多。

月光曲阅读答案范文3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阅读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和想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斟字酌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准确性

阅读是指对书面语言的理解,首先是要理解文章中的字词句。在字词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一要强化辨别。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辨字、辨词、辨句的练习,一方面深入挖掘字、词、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文章结构中的内在含义,充分认识其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学生推敲文字、锤炼语言能力训练,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人教版第九册)有一句写道:“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其中“挤”字把当时人们走下人行道的神态写活了,更把人们急切等待送别总理、无限怀念总理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挤”字的妙处,问:“同学们会想到用这个‘挤’字吗?”有学生回答:“不会”。又问:“那你将会用什么字?”有的说用“走”字,有的说用“冲”字……接着,教师要学生用“走”、“冲”替换“挤”,让大家反复朗读,进行比较,大家觉得用“走”字体现不出当时人山人海的场面;用“冲”字表现不出人们沉痛的心情。二要体会修辞。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体会文章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作用来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思维的准确性。例如:教《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原人教版第一册),问学生:“这句把月儿比作什么?”,生:“把月儿比作小船”。师:“把月儿比作小船,那么,什么是大海呢?”生:“蓝蓝的天空是大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展示了挂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反复背诵这首儿歌,把学生带入了儿歌的意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三要培养语感。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学的敏锐感受,也就是对语言文字内容的一种正确而丰富的感受能力。其实质是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丰富情感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的感受能力。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人教版第十一册《泊船瓜洲》,诗句中,“绿”字用得独特而又形象,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字所含的意境。让学生抓住这个“绿”字展开想象,学生作了这样的描绘:“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沿江山川原野,草儿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青翠欲滴的柳树舒枝展叶,迎风起舞,江南大地到处披上绿色的新装,充满着春回大地的生机。”可以看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诗句别传神的“绿”字所蕴含的春天生气盎然的形象,理解得多么深刻。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现声设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广阔性

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一定手段,设声设色,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表象,展开想象,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借助插图。小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形象性,小学教材中的插图,为学生的形象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骄傲的孔雀》(原人教版第四册)时,引导学生利用彩图,仔细观察孔雀的神态和动作,从孔雀的神情动作去想象它的心理活动。师问:“孔雀听了花喜鹊的话会怎么想?”学生认真看图,积极思维,展开想象。有的说:“孔雀听了花喜鹊的话后,知道自已错了,低着头,心里很难过。”有的说:“孔雀会想,我的羽毛美丽有什么值得骄傲呢?我以后要向花喜鹊学习,要谦虚、有礼貌,做一个好孩子”。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扩展图意,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实物演示。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实物,对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旦出示,小学生则会豁然领悟,教师作深入引导,学生思维一下子可活跃起来,但实物是具体的,也需要认真加以选取。例如,《我要的是葫芦》(原人教版第四册)这则寓言阐述的虽是片面看问题的错误与危害这一哲理,但始终扣住葫芦来展开故事。而城市儿童对葫芦很陌生,教学时,便结合课文的学习,出示葫芦,并以绿色粉笔简单地画一葫芦藤作背景,将葫芦置于“藤下”,学生则恍然大悟。——叶子被虫咬了,小葫芦是不会长大的,认识到葫芦的枝叶与果实是一相关的整体,只要葫芦,而不管虫咬叶子这一片面观点是可笑的。三是媒体展现。现代教育媒体既具有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等特点,又具有开阔视野、方便观察、启迪思维、增强记忆等作用,因此,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认识过程和思维过程,从而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月光曲》(原人教版第十二册)意境深、语句美,如果逐句地抠,美好的“月光曲”就会支离破碎,学生也会索然无味。于是,教师要利用媒体现声设色,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展开想象。在学生默读第九节后,告诉学生这就是用文字表达的“月光曲”的内容。然后依次打出三张幻灯片,描绘的情景分别是“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月亮越升越高……”,“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教师一边指着出现的幻灯片,一边逐幅对课文进行解释性的描述。接着播放配乐朗诵光碟,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月光曲”由轻慢而高昂,学生脑海里的月夜海面也由“微波粼粼”变为“波涛汹涌”。然后,再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这里虽然教师一个问题没有提,但由于创设了有声有色的情景,学生眼看、耳听、口诵、心思,完全陶醉于“月光曲”的意境中,浮想联翩,感知真切,大体上了解了《月光曲》的内容,进而体味到了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和遇到知音后的激动心情。

3.熟读精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一个思维过程尚未结束,便开始另一个思维过程,甚至枝叶横生,任意蔓延;有时随意转变概念,转换话题;有时语意含混,模棱两可,甚至自相矛盾等等。这些都是缺乏严格的思维训练造成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使训练的效果更为明显,就必须教育学生反复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熟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强化其思维训练。例如教《惊弓之鸟》(人教版第六册)一文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①如果那只大雁没有受过箭伤,只拉弓,不放箭,大雁能不能掉下来?②尽管这只大雁受过箭伤,但没有受到弓弦响声的惊吓,会不会立即掉下来,为什么?③课文中写大雁“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前,为什么要写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学生在讨论中说:“如果这只大雁没受到弓弦的惊吓,它的伤口就不会很快地裂开,当然就不会立即掉下来。”这只受到箭伤的大雁受到弓弦响声的惊吓时,“直往下飞,拍了两下翅膀”与课文后面“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裂开了,就掉了下来”相照应。这样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经常注意对学生作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判断正确、推理严密、议论有据、有所创新。再如宋朝有一个画院,有一次考画师,出的题目是:《野渡无人舟自横》。考生们都在“横”字上动创新脑筋,在“无人”上想办法。有的人画一只无篷的空船系在岸边树桩上,有的人画一只大船直直地摆在河中央……,只有一个人画的与众不同,他画了一只麻雀,正招呼那只在船篷上的麻雀下来啄食。结果这个考生被录取了。

4.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辩证性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是进行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亚里斯多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或教师的讲授提出疑问,和教师、同学共同探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可以克服学生对教师的“盲目崇拜”,对教材的“盲目迷信”,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同时,学生的质疑问难也能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情况的信息反馈,便于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首先,在教学中要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质疑问难的时间可以在课前、课中,也可以在课后。在课前,引导学生认真预习,寻找问题;在课中,引导学生专心听讲,提出问题;在课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随时可以提出问题,同时对同一问题可以作不同的解答,去错存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要教学生会提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教会学生从对课题和文中词语的理解上、对句子内容和含义的理解及句与句的关系上、对一段话的理解和段与段的关系上、对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写作方法上等方面提出问题。例如,对《春晓》(人教版第三册)这首古诗,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当他们学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两句诗时,有的学生提出“花落知多少”中的“知”,究竟是“知”,还是“不知”呢?有的学生说作者是知的,因为诗就是这样写的。有的则不同意,说作者是不知的,因为他刚睡醒,只知道昨夜刮风下雨,但究竟落了多少花,是不知道的。另外一些学生则认为这个“知”字可以理解为又“知”,又“不知”。说是“知”,因为作者知道刮风下雨一定会落花,但他还未到花园去过,因此落多少花并不知道。

5.求异多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多样性

月光曲阅读答案范文4

关键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其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悉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给课文划分段落,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它直观形象、新颖生动、感染力强,不仅容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所以,它十分有利于辅助阅读训练,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认识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惊讶、诧异和感到神奇的过程,能激趣高昂而持久的兴趣。”可以说,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就揭开了兴趣的源泉。

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往往能使学生感到“惊讶”、“诧异”,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北京是一座美丽、年轻、现代的城市,那里不仅白天景色优美,夜晚更加迷人。想去看看吗?”学生的兴趣马上起来了,接着我便用多媒体演示了北京夜晚的美丽画面。流动的画面,让学生“惊讶”、“诧异”,从而引领着孩子们开始了一次兴趣盎然的北京之旅。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我就出示了关于课文内容的许多画面,让学生一边欣赏画面的美景,一边认识他们不熟悉的景物,如:朝霞、夕阳、霜等,在色彩明丽的图画中,配以优美的音乐,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就这样利用多媒体以直观、新颖的方式开始了新课的教学,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效果的优化。

二、再现形象,促进理解

课文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再现生活情境或自然景观的,儿童生活经验少,思维能力和意志力都比较弱,单凭阅读和听讲很难想象出课文描述的情境或景观,因此,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或再现课方描述的情境或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些表象,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例如在教《月光曲》一课中“皮鞋的联想”一段时,老师首先播放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并用多媒体播放大海由平静到波涛汹涌的景象,让学生在乐曲声中观看图画并听老师朗读课文,这样就常常地感染了学生,他们凝神倾听着、沉思着,然后让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1、皮鞋匠倾听音乐时联想出几幅画面?2、皮鞋匠为什么会联想两幅不同的画面?3、乐曲的曲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的感染作用和乐曲的变化,又由乐曲的变化想象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而准确深刻地理解了这一段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丰富形式,提高技能

培养学生听和读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利用录音辅助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规范的朗读材料,既可以让他们学习仿效,又可以使学生迅速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对照检查,从而改进自己的朗读。这种训练方式对提高学生听、读能力具有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在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一边多媒体放映,一边配乐朗读,小壁虎、小鱼、老黄牛、小燕子的语言都以不同的语调来表现,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这些不同特点的形象。我还经常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放给他们自己听,然后进行评议和改正,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化了听、读能力的训练。

复述是小学语文语言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录音、多媒体播放、录像再现等电教手段辅助复述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入境动情,情由境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朗读,品味文中的关键词、精妙句,使学生进一步从中受到文章思想情感的熏陶。

月光曲阅读答案范文5

一、指导自学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要指导好学生自学处理教材,必须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具体的阅读教材方法有四小点:

1、阅读要有自觉性和专一性。进行阅读要做到一字一句地读、聚精会神读,尽快进入阅读的意境,保持稳定的情绪,抑制思想开小差。

2、边读边标记,提高阅读效果。进行阅读要做到抓住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词语和重点句子进行标记,并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关键性的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含义。

3、注意全面阅读,划分教材的主次部分。进行阅读要做到全面性,理解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既能把全文的知识点列出来,又能把全文的主次划分出来,进一步理解教材,提高阅读效果。

4、注意阅读的情感,充分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阅读要做到情感交融,深入领悟作者表达的喜、怒、哀、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如教《林海》一课中,在学生掌握阅读教材方法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能在阅读中准确地画出描写“岭”、“林”、“花”的特点的关键性词语和重点句子,又能抓住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划分课文的主次部分,并通过情感阅读领略到作者对大兴安岭那种赞美与喜爱之情。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地进行阅读教材,不但掌握了教材的内容,还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二、指导自学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讨论,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自学讨论,是对教材懂得什么的讨论目标。通过进行积极的参与、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月光曲》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走进茅屋给盲姑娘弹琴?他不进去行吗,为什么?”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很快就把第一问的答案写了出来:“那就是兄妹俩的对话中饱含着盲姑娘对音乐的爱以及哥哥无法使盲姑娘得到满足感到遗憾和内疚感动了贝多芬。”而第二个问题答案就冲突了。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行,因为贝多芬到各地演出是为了钱,盲姑娘买不起入场券听不到贝多芬弹钢琴是理所当然的,贝多芬根本不用同情盲姑娘。”另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不行,贝多芬到各地演出虽然是为了钱,但听到兄妹俩凄楚感人的对话,如果不进去,良心会自责,依理也说不过;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谱写出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学生经过了激烈的辩论,接受的知识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这样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指导求异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少年儿童天生好奇,对万物万事都爱问个为什么,这是学生本身就有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本能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较好地引导学生那两种思维发散和深化,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凡卡》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凡卡提心吊胆好不容易有机会把写好了一封关系到命运的信投入邮箱以后,结果将会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后,同学们都能在教材中找出答案:“信寄不出去,凡卡命运改变不了,他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这时,我抓住时机提出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发生吗?”这样一引导,就点燃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说:“过几天,凡卡的爷爷就把凡卡接回去了。因为送信的邮差正好是凡卡爷爷的好朋友,把凡卡那一封死信送出去”;有的学生说:“信虽然寄不出去,但碰巧凡卡的爷爷第二天来看望凡卡,凡卡把悲惨生活告诉了爷爷,爷爷就把凡卡接回去了”;还有的学生说:“凡卡等了一个多月不见爷爷来接他,他又再也忍受不了,就逃出老板家,正好碰到马车夫帮人送货,马车夫就把凡卡带回去了”等等。

由此可见,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思考,而且要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引导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一般只限于对事理的认识和表象的认识,未能对知识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找知识点学习后,认为已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无疑可质。如果这时教师能把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直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教《草船借箭》一课中,同学对这样的历史故事一看就懂了,似乎掌握了要学的东西。这时,我抓住贯穿全文的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进行设疑:①诸葛亮先神机妙算到什么才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枝箭?②诸葛亮还算到什么才能成功借到箭?③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一设疑,把学生带进了思考和探讨之中,让学生一点一点地进行讨论、交流,并鼓励同学们大胆把想到的都说出来。这样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通过遇难解难,得来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也特别有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月光曲阅读答案范文6

一、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作为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课堂教学只有诱趣、激趣,才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兴奋状态。”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则能在激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景阳冈》一文,课前先放一曲《好汉歌》,当“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旋律在教室响起的时候,学生们已随着那激昂的乐曲变得热血沸腾、兴趣盎然了,教师投影几幅武松打虎的图片,以听觉和视觉的刺激,给大家展示了一个立体的英雄形象。这时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课后布置欣赏《水浒传》相关片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而且是教会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每名学生都愿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如教学《月光曲》时,课前以钢琴曲《月光曲》导入,当学生们欣赏完那优美的乐曲后可就势导入:“曲子好听吗?你想知道这首动听的曲子又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在这个情境设置中,学生们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去深入探究,投入新课学习。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再现场景,沟通情感

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如果光凭讲解和阅读,则难使学生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对一些特殊环境真实生动地再现,则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身临其境般地与作品相沟通、融合。在《我的战友》一文中,在烈火中如千斤巨石般一动不动的画面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难于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一幅烈火燃烧的画面,加上“毕毕剥剥”的燃烧音响效果,并配以深情的朗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更能领会烈火焚身的痛苦,从而体会的坚强,激发学生对烈士崇高品质的敬仰。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送走敬爱的。由于现在的学生难以领会到当时中国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和崇敬,教学中挑选一些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事例,制成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学生对总理的了解,然后再播放当时长安街人们送总理时那感人的一幕,在哀乐中动情地朗读课文,在此情与此景的交融中,学生就能沉浸于课文的氛围,深入领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