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之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肝胆外科之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肝胆外科之父

肝胆外科之父范文1

【关键词】 肝胆外科;优质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92-02

肝胆外科的患者较多,疾病较多,病种复杂,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而言,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该类患者的需求,必须转变护理模式,提升护理服务水平[1]。近年来,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其在个别科室中的应用初见成效。我院自2013年实施在肝胆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纳入标准: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②能完成量表调查;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心、肝、肾、循环、呼吸、神经、代谢等方面的功能严重紊乱者;③有精神病史、神经系统疾病。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3-75岁,平均(45.6±5.7)岁。胆囊结石46例,胆囊息肉25例,胆总管结石9例。开腹手术17例,腹腔镜手术63例。以优质护理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相似,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采用责任负责制,将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明确职责。将全科护理人员分为三个责任组。每组设置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1名,护士2名。进行老、中、青搭配,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全部护士参与本组患者的交接班。护士长为交班组长,主要职责是收集交班信息,检查治疗、护理的完成情况,带领护士交班,汇报病情,交代注意事项并书写交班报告。护士长必需掌握患者病情的全部情况,负责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并对下级护士进行护理指导[2]。责任护士带领护士负责患者的治疗、护理、康复指导工作,并统筹安排本组工作的和落实护理过程的质控,对同班的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业务指导。护士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晚、夜班安排双人上班。白班设办公班1名,其余在岗护士均为责任护士。

1.3 评价指标 ①手术配合度:良好、尚可、差。良好和尚可记为配合。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进行调查,内容包括20个项目,答项为满意、一般、不满意,计分3、2、1,总分为20-60分。③疼痛程度: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总分为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统计方法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P

2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来,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一次契机和改革。优质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建立和完善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变分散的护理为集中护理,切实加强基础护理,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改革[3]。我院积极相应卫生部号召,在肝胆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按照患者需求配置合理的护理人员,实现了一级责任护士自控、二级组长督导、三级护士长监控的三级质控管理。整个过程中充分完善各级人员的职责让每位护士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去,由于分工明确,患者得到了连续的、稳定的、有序的护理,切实落实了基础护理,护理质量得到了改善,患者的医疗安全得到了保证,使患者住院期间享受到了优质、安全和满意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刘美玲,袁秋影,黄松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J].护理学报,2011,18(8):38-41.

肝胆外科之父范文2

吴阶平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被称为我国泌尿外科的奠基人。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从事医学教育工作60年。吴阶平小时候活泼聪明,凡事都要仔细钻研,比如为了破解一道“翻铜板”的智力游戏,他一坐就是好长时间,甚至是废寝忘食,最终获得了“胜利”。能成为医学家,靠的还真是这种坚持到底的决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协和医学院,这里的学习、生活氛围简直让他着迷极了!加上哥哥也是协和医学院的学生,他便下定决心,自己一定也要考到这里来!从此,他发奋读书,不仅实现了童年的愿望,还成为了那里成绩最好的毕业生。

故事启迪:刻苦钻研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为了理想而努力,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吴孟超:在誓言中成长

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他医术高超,擅长肝胆疾病外科手术,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孟超的童年生活非常艰苦,为了生计,一家人生活在异国他乡,6岁的他已经在橡胶作坊干活了,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割胶。艰苦的生活锻炼了他坚强的毅力,他读书时非常用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听说了国内的抗战形势后,他许下诺言:一定要回国抗日、报效祖国!正是这豪迈的誓言,激励着他成为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故事启迪:艰苦的环境恰恰是对毅力的磨练,有志者,事竟成。

王忠诚:贫穷锻造的坚毅

王忠诚也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做神经外科手术超过1万例的人。这样的一位医学大师,他的童年阶段却是异常贫穷的。父母没有文化,生活得十分艰辛,5个哥哥姐姐都没有上过学,王忠诚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坚持要去读书,6岁的他终于成了一名小学生。虽然此后的读书生涯时时伴随着贫穷,却锻造了他无比坚毅的性格。

故事启迪:最艰苦的岁月都经历过,还有什么困难能阻挡前进的脚步呢?

王振义:刨根问底中走出来的大师

王振义是2 0 1 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我国杰出的内科血液学专家,在白血病医治工作上做出了突出贡献,1994年曾荣获国际肿瘤学界的最高奖。王振义小时候,遇到什么都要追问出个为什么,就是这种“刨根问底”的钻研劲儿,让他在后来的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说起当医生的理由,王振义的回答特别简单:可以帮助很多人。

肝胆外科之父范文3

我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所言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胆道外科永远的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etectomy,简称LC)在我国与1991年得以开展,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欠均衡,缺乏规范化培训教育体系和相关的技术认证准入制度,使得LC所有胆管胆管损伤(包括迷走胆管、副肝管、胆囊管残端)等严重并发症作为致命缺陷或弱点,必须积极预防及时修复早期处理。1996年6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多家医院实施的4000余例腹腹腔胆囊切除术,既有单纯性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也有化脓梗阻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Mirizzi综合征、胆囊造瘘术后以及胆囊大部分除后残余胆囊、肝硬化伴多发性胆囊结石等复杂病人。 大胆管横断伤一例,胆总管部分损伤一例,右肝管损伤一例,副肝管损伤一例;分别经过对端延长吻合6个月拔除T形管,损伤胆管修补T形管引流,置管引流营养及时结扎缝扎等治愈,现结合文献和我们在LC临床实践中体会对LC胆管损伤(BDI)的发生原因和防范对策报告如下。

1 LC胆管损伤的发生原因与机制

LC术中导致的胆管损伤既有后果严重、难于处理的大胆管损伤,也有副胆管和迷走胆管的损伤;既有传统的锐器伤、缝扎伤,也有腹腔镜手术特有的电灼伤、夹割伤,造成这些损伤的客观原因主要有胆管变异多(各种变异之和为70%,而教科书上描述的经典解剖仅占30%为相对多数)、胆囊三角脂肪堆积或粘连成团、炎症化脓、左肝肥大或胆囊三角周围肝舌叶干扰、分离解剖过程中意外出血(LC高位胆管损伤大多合并肝右动脉的损伤)、胃肠胀气或麻醉不稳导致的暴露欠佳等;主观原因则有术者对Calot三角的变异解剖和病理解剖认识不够、对腹腔镜手术的内在缺陷(立体视觉变为平面视觉、人对器械设备依赖性增大、失去手指第二眼睛功能和紧急处置能力)认识不足、意外出血时盲目乱夹或大块电烧、不熟悉所用电外科设备的性能和安全规程、手术设计方面的不规范或缺陷(如盲目扩大三孔法、单孔腹腔镜的适应证范围)、视觉上的认知偏差或错误、主观上盲目自信和独断专行、诊断不够准确全面等。前者主要是病人因素,既有占绝对多数的变异解剖,也有病情复杂、变幻莫测的病理解剖。后者则主要是术前因素,既包括认知、决策层面的术者素质调查研究诊断不足,也包括技术层面的专业技能,如训练的规范化程度、相关的知识背景、相匹配的临床实践经验等。

LC术后胆漏多发生于术后2~3天,也有迟至一两周后发生者。常见原因与机制有胆囊床迷走胆管电凝不足或电凝过度、胆囊管残端处理不当(如夹闭不全、粗肿未结扎等)、胆道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术后过早进食油腻食物致使胆道分泌压相对增高等。

2 LC胆管损伤的防范措施

外科手术是一项典型的“系统工程”,LC更不例外。术中问题术前防,术后再问题术中防,而LC术中的胆管损伤防范措施是重中之重。

(1)术前防范:主要措施包括使用泻药清理全消化道、尽可能排除胆管并存结石或其它可能的胆管梗阻因素,以及手术安排尽可能避开女性病人的月经期等,注意元气消耗性体质手术耐受性的把握,如反复发作,过酒酗酒,过度发病、心脑原发病等。

一般情况下,病人术前一天上午10点左右开始服用泻药(50%硫酸镁40ml或20%甘露醇250ml,或者15克蕃泻叶冲饮),同时超额口服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果汁饮料和水。大多数病人会在中午饮用完泻药后2~4小时开始腹泻4~6次,直至傍晚排泄出水样便,一般不影响病人的夜间睡眠。对于不能口服补充足量液体或腹泻量大者应静脉输液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对于习惯性便秘病人要提前l~2天服用半量泻药清理肠道。术前清理全消化道主要有三大优点,即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减少意外穿刺伤,有利于手术野暴露和麻醉安全(使用较低的气腹压力可减轻高碳酸血症和心肺干扰等),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术前严密排查胆管并存结石或其它可能的胆管梗阻性疾病主要依靠详细询问有无黄疸、胰腺炎病史,B超检查胆管增宽与否、胆囊内有无细小结石、胆总管左右径与前后径之差,肝功能检查是否异常升高,必要时应用MRCP、螺旋CT三维成像或ERCP明确诊断。

(2)术中防范:一般情况下和困难情况下共十二项LC术中防范BDI的措施。许多年来在腹腔镜手术实践中得以不断充实完善。一般情况下:

1)前后结合、立体解剖:尽可能使用30°腹腔镜并利用视轴向下发生90°转位的技术优势从Calot三角前后叶的右侧边进行V字形分离其浆膜。加上光照良好和图像清晰、电外科器械先凝后断和前后结合立体解剖的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平面视觉和不能用手直接触摸的缺陷。

2)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用弯分离钳或电钩(背向肝门)顺着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走行走方向轻分慢推,必要时用分离钳少量多次地提离重要结构或用电钩钩起薄如蝉翼的组织进行蜻蜓点水式的电凝止血,以确保整个胆囊三角解剖部位的干洁清晰。

3)冷分为主、热分为辅:冷分离指的是用器械(钩、钳、冲吸管)或借助于纱布直接推剥解剖重要的组织结构,热分离则主要指借助于可以通电的钩剪钳或超声刀头、超声剪钳等电外科器械进行分离。由于可以产生一定的热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热辐射范围。一般而言,单极电刀的最大热辐射可达10mm,超声刀可达5mm,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则只有50um。从低档开始用起,背离重要结构分离,不留电“尾巴”,遵循以冷分离化整为零,热分离重点突破的原则,大多可以避免重要组织结构的意外电灼伤。

4)靠近胆囊、管脉分开:Calot三角内夹杂着数十种形形的胆管和胆囊动脉变异(如胆囊管与肝总管的汇合方式、副胆管、迷走胆管、多分支胆囊动脉等),以及病理状态下的无规律变化,尽管如此,只要我们严格遵循紧贴囊壁分离、惹不起躲得起的原则,以不变应万变,大多可以将意外损伤的几率尽可能降到最低。一般情况下,前哨淋巴结是寻找胆囊动脉的重要标志,循此标志向胆囊分离多可清晰解剖出胆囊管与胆囊动脉的分道扬镳之处。

5)先断动脉、再断囊管:明确了管脉分离征后,应先在胆囊管远端结扎或施夹以防结石在牵拉胆囊时迁移至胆囊管甚至胆总管内。然后首先结扎或夹闭胆囊动脉近端,靠近胆囊壁电灼离断。此时,胆囊管与胆囊的唯一衍变征即可得到最后确认。于胆囊管近端双重结扎或施夹后,在其近远结扎处之间的中远1/3处剪断。

6)靠右分离、察影随行:紧靠胆囊管右侧操作,由右后方分离胆囊颈部后组织尽可能达到左后上部,暴露手术操作结构于显示器视野中部,可以轻松分离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

困难情况下:

(1)冲吸管分离:对于胆囊三角区炎症重、易出血的特点,过多地依赖电外科止血较易于伤及更大的血管、甚至胆管。此时的安全之策为使用冲吸管结合纱布在打开胆囊颈部周围的浆膜后进行推剥分离,边冲洗吸引、边行冷分离,最大限度保持手术野里的重要结构清晰可辨。

(2)粗肿先结扎:对于增粗水肿的胆囊管,不仅常用的大中号(Medium-Large)钛夹(闭合后长度9mm)难以完全夹闭,即使12mm的可吸收夹也只能夹闭直径7mm以下的胆囊管。此外,使用钛夹还有线形夹闭压强分布不均,易于导致割裂伤,夹闭后难以顺应组织水肿变化,易于脱落,夹闭材料(钛合金)与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好,难以刺激周围组织包裹机化。而用线结扎不仅对胆囊管的粗细没有特别的限制,而且具有环形缩窄压强均布,不易割裂,结扎后可以水化而顺应组织的水肿与消肿变化,线结与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较差、易于刺激周围组织粘连包裹形成多重封堵。对特别增粗水肿的胆囊管,由远及近最好采用4#丝线贯穿缝扎、7#丝线方结结扎、1-0可吸收线外科结结扎,设置三重防线。

(3)顺逆相结合:对于胆囊三角区严重水肿粘连者,即使努力分出拟似胆囊管、胆囊动脉能预结扎(最好打活结,便于万一误认时拆除),但在不能得到最后确认的情况下也要结合逆行分离胆囊床,直至完全确认胆囊向胆囊的唯一衍变方可靠近胆囊侧处理胆囊管。

(4)细节慢鉴别:胆囊三角区哈氏袋、淋巴结、脂肪堆积、胆囊管内结石靠近胆总管,畸形胆道、血管、淋巴管,粘连束带必须先鉴别再处理。要操作新部位,先理清老头绪。

(5)必要时次全:对于胆囊内充满结石并萎缩成团、胆囊三角区极度粘连成团、重要组织结构结构模糊不清、酷似Mirizzi综合征者,如果术有娴熟的腹腔镜缝合打结技术加上处理复杂胆囊病变的手术经验,可以采用胆囊次全切除。首先在Winslow孔放置一小块纱布防止切开胆囊后胆汁与碎石流入小网膜囊,肝肾间隙摆好张口以待的自制标本袋随时准备接纳结石、胆泥。接着在胆囊颈管处温柔挤托、并结合左手抱抓钳尽可能取净胆囊内结石。最后,左手牵引胆囊颈体部的囊壁继续用冷分离为主、热分离为辅的方法尽可能游离或接近至胆囊颈-管交界处,能环形缝扎、结扎最好,否则只能连续缝合关闭胆囊颈部的喇叭口。切除其余的胆囊低体部囊壁,肝肾间隙放置腹腔引流管并留置一周以上。

(6)适时要中转:对于术者确实难以辨认重要组织结构者,最为明智之举是主动中转开腹手术,毕竟开腹后有手指(第二眼睛)的触觉辅助和温柔处理,而且缝合打结更得心应手。因此,中转开腹的指征可以灵活地掌握为病情复杂程度超出术者处理能力之时即为正当时。能够在出现并发症之前主动中转开尽可能避免被迫中转是一名腹腔镜外科医生成熟的标志。

(3)术后防范

术后防范的重点在于胆漏的发生。针对防范措施在术中主要有对于进入胆囊的可疑管状结构尽可能予以夹扎或充分适度的电凝处理,胆囊床进行“地毯式”电凝以增加可能存在的迷走胆管的蛋白凝固长度,有任何可疑之处用于洁纱布逐段蘸压检查有无黄染,一旦发现即应缝扎处理,尽可能放置腹腔引流管,既可随时观察处理,也可在一旦发生后减轻由此引发的后果。术后防范措施主要是一周内禁止高脂饮食,2周内低脂饮食。

3 腹腔镜胆管损伤的术中即时修复

胆管损伤原因多种多样,常见致伤原因为机械性损伤(包括切割伤、结扎伤、缝扎伤、撕裂伤、钳夹伤、穿通伤等)及热力损伤(电力和电凝所致的胆管组织灼伤)。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可将胆管损伤分为肝内胆管、肝门部胆管、肝外胆管中下段、胆总管下段损伤以及副肝管损伤,临床常见的损伤类型为肝门部胆管和副肝管的机械性损伤和灼伤。处理的关键是术中及时发现,并即时正确处理。手术方法根据损伤的部位、程度、致伤原因及有无组织缺损等因素而定。对于胆管机械性裂伤,行裂伤缝合及局部引流即可。胆管横断伤多为剪切伤,断端组织损伤程度较灼伤轻,应行胆管对端吻合以恢复胆道的解剖完整性并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实施胆管对端吻合时应确保胆管两端组织健康,血供良好,吻合口无狭窄、无扭曲,无冗长及张力,针距、边距一致,缝合精细,组织对合良好。吻合附近放置通畅引流,防止该部位积液,继发感染。支撑T管长臂不从吻合口引出,T管放置时间3月至6月左右。胆管横断并组织缺损,或灼伤致胆管组织损伤范围较大,难以行端端吻合时,应采用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肠吻合时应选可吸收线,黏膜对黏膜的精密缝合,吻合口Y形管支撑,局部放置引流。

副肝管是指肝管低位汇合于肝外胆管,又称迷走胆管,副肝管的内径大小不一。大的可有3~4mm,小的只可通过毛发。细小的副肝管损伤后可直接夹闭,即使出现胆漏,一段时间引流后胆漏胆量逐渐减小以至停止,也不会遗留严重后果。较粗大的副肝管通常是主要肝段或肝叶的胆管引流支,损伤后应行显微对端吻合重建,内置硅胶管支撑,若直接夹闭,可致引流肝段(叶)胆管炎,肝脓肿,萎缩、纤维化等严重后果。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术中即时修复是设法建立永久通畅的胆管或胆肠引流是最终目标,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4 胆管损伤的术后早期处理

早期处理的概念:胆道损伤分期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大部分学者是以按照时间来分类,术中即时发现进行修复的病例属于急诊处理;术后24小时以上发现进行处理属于早期处理,胆道损伤超过6天进行修复属于术后期处理。为什么探讨早期处理?黄志强教授提出胆道是一个脆嫩的器官,损伤后易导致狭窄和反复发作的胆管炎,导致肝硬化。终末期胆道病这些并发症半数以上是早期处理不当所致。

根据局部和全省情况决定治疗方案:(1)术后出现胆瘘,密切观察病情。无胆汁性腹膜炎出现,腹腔引流管通畅,瘘口可能在2-4周内自行闭合,不闭合者,3-6个月按后期胆管狭窄处理。(2)术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未置腹腔引流管,应急诊手术、炎症较重未能找到胆管损伤部位,仅行近端胆管、腹腔有效引流,待病情稳定后按后期胆管狭窄处理。(3)胆管缝扎,24-72h内诊断可再次手术探查;观察72h无腹膜炎,1个月后按后期胆管狭窄处理。

手术医生对疗效的影响:在造成损伤的医院由造成损伤的医师进行修复,其失败率大约83%。一开始就在大的医疗中心由胆道外科专业医生进行修复,失败率为6%。

胆道损伤后早期处理方式有七种:保守治疗、一期单纯修补、胆管胆管对端吻合、Roux―y 胆肠吻合、带蒂组织瓣修补、腹腔引流、ERCP鼻胆管引流。

(1)保守治疗的指征是:腹腔内已放置引流,术后发现腹腔引流管漏胆,漏出的胆汁量

(2)一期单纯修补

单纯修补的优点是保持了生理功能。其适应症是术中发现胆管小损伤口(一周,腹膜炎严重,全省情况差。单纯修补的手术技巧,注意缝合线的选择,5-0普里灵无创伤线修补较为理想,忌用普通针和棉丝线。横向裂口纵向缝合,纵向裂口横向缝合。胆管胆径

(3)胆管对端吻合

胆管对端吻合的优点是保持了胆道的生理功能。其适应症是,术中发现胆管横断,缺损长度

(4)胆肠吻合

胆肠吻合的优缺点是不受缺损胆管长度的限制,胆管活动范围大。其适应症是术中发现胆管损伤,胆管缺失较大,损伤在48h内。禁忌症是腹膜炎严重,胆管直径小于3mm者。

(5)带蒂组织瓣修复损伤的胆道

常用的带蒂组织瓣有圆韧带、带蒂胆囊壁或肠壁等,修补后往往因为缺血和胆汁腐蚀,造成修补的组织瓣坏死而失败,技术难度大,有学者认为该方法属于不可靠的治疗方法。

(6)腹腔引流

腹腔引流的优点是:安全可靠。其适应症是胆管损伤发现较晚,腹腔炎症较重,全身情况较差者考虑仅行腹腔引流。腹腔引流的手术技巧:近端胆管行胆汁外引流,肝门部放置充分引流管,确保腹腔内部避免积存胆汁。2-3个月后腹腔感染控制,炎症消退,上端胆管扩张>1cm再行后期胆道重建术。

(7)ERCP+鼻胆管引流

ERCP+鼻胆管引流适应症是术后发现漏胆,腹膜炎不严重者。禁忌症是Oddi括约肌解剖已经改变(如胃大部分切除毕Ⅱ氏吻合、Roux-y吻合术后),胆道手术后腹膜炎较重,伴有副肝管、迷走肝管损伤者不适合行ERCP+鼻胆管引流。

5 中医药康复手术前后治疗

方剂组成:茵陈栀子厚朴大黄丹参玄胡麦冬党参黄芪等药物加减,原理是消炎利胆,强心健胃,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注意丹参用量大和长久术中止血细致准确要求加大,中药调理防治狭窄粘连具有较好的心理交流和促进辅助作用。

总之,防范和处理LC胆管损伤将其发生率降至最低、后果减至最小,防治根本在于管理:培训、准入、定岗(级)、问责,在这方面的漠视、无知、无能、不作为等等无异于放纵和失职!防治关键在于人才: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呼唤新的精英辈出一定会让专特技术更趋普及光大辉煌!

参考文献

[1]刘永雄.医源性胆管损伤防治的再思考、再认识.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1:145147.

[2]刘哲,段卫东,等.医源性胆管损伤致伤机制与分类初探.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1:161-163.

肝胆外科之父范文4

记者:这次有人提出要“废除中医”,原因是“中医不科学”。而中医给人的印象,无论是诊断方法还是用药确实不像西医学那么严谨。

何裕民:这个问题话题比较长,首先,在近一百年来,科学对于中国是非常时髦的事,其实科学的含义是多样的。首先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其二,我们讲“科学的”,往往是相对于迷信而言的。

就知识形态而言,我认为中医是带有历史烙印的传统科学形态。至于中医科学不科学,那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中医相对于迷信来说是科学的。就引申出一个更大的问题:怎么来看医学。

就“狭义的科学”来说,历史上或者目前所遵循的主要是指物理科学,物理科学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它是用还原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用数字化表达。从这个含义上来说,我说一句可能很多人都会吃惊的话“现代西方医学都不是科学”。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哲学家说的,他叫库恩,美国人,这是他在50年前就发表的一种议论。他认为医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是生物科学,他认为生物科学尚够得上科学标准;医学的另一块,更为重要的,也是医学的主体――临床医学,却远远够不上科学的标准。

我们讲两个例子:一般人看病都喜欢找老医生,不管找老中医还是老西医,因为经验丰富。经验的东西就不是定量化可以表达的,充满着技艺之类成分,不是科学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比如说IT行业,原子物理,一般来说,30岁左右是最好的年龄段。因为科学是严格遵循还原方法论的,且不断更新,很快很快,医学却恰恰相反。

第二个证据,近十几年来医学领域兴起了一门新学科:循证医学。就是充分寻求可信的临床证据,因为我们光靠实验室得出来的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说明很多问题。循证医学的出现也表明医学主体目前还够不上一门严格意义的科学。

再如,揭示规律是科学理论的重要特征,物理科学认为规律是唯一的,无例外的。但生物科学领域并无严格意义上的规律,用著名现代生物科学哲学家迈尔的话来说:“生物学中只有一条定律,那就是所有概括都有例外。”

所有的物理科学,最后表达都是数字公式,比如自由落体定律,可以表达为H等于1/2gt2。但生命科学讲的都是概率、百分比,大概是多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生物科学也够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这些生物科学家强调生物阶层在不同水平上都有不同的特征,需要不同的理论,从大分子到细胞器,到细胞、组织、器官、人的整体,每一阶层都导致独立的生物学分支产生,低层次的特征并不足以完全解释高层次生命活动的特点,但这在物理科学却是必然的,因此他们力主生物学必须与物理科学保持“持续的间隔”。生物科学可以充分借助物理科学的方法、手段,但还必须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

再讲第三个含义,医学还是一门人学,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个离休干部,他患高血压、糖尿病,每次都开同样两种药物。医院有三种号5块钱、15块钱、50块钱,他每次就挂50块钱,同样拿两种药。他说:“5块钱的,医生不听我说,不让我说;15块钱的,让我说,不听我说;50块钱既让我说也听我说,也和我交流。”你说这是科学问题,还是人学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关于医学科学问题的讨论,或者中医不是科学问题的讨论本身前提就是有点站不住脚的,缺乏一个常识,你想把医学严格定义为科学,那么这门医学肯定是没有人性的。

医学本身是科学的一个部分,医学本身带有一定的人文特征,如果我们带有这种观点来看的话,我觉得中医学的存在,对世界是一件幸事。

中医可称是“生态医学”

记者:有人说真理是唯一的,医学真理西方已揭示了,中医学就没有存在必要了。

何裕民:这句话很不妥,实际上是上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主义的核心观点。我只举一个例子,心理学研究的也是人的问题,心理活动也有物质基础,心理学却是存在着众多的学派与学说,从精神动力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生理学到人本主义等等,就心身医学而言,日本也有自己的“森田疗法”。生命科学领域,远未达到可以肆谈统一、唯一的境界,我们完全应该宽容地珍惜传统精华,加以弘扬。

记者:现在西方医学已经非常发达,在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中医还有什么意义?

何裕民:所有科学探索活动都受制于哲学观念的指导。中国占主导的是自然观点元气论,西方占主导的是原子论。元气论驱使人们注重过程与状态,注重相互关联与互动;而原子论则促使人们注重结构,注重还原,重视细节与构造。中西医学理论解释的最深层次的分野也就在于此。因此,我们看到了中医注重整体的“气”,活体的经络,人与外界的互动,中医叫“天人相应”。而西医却汲汲于细胞、大分子、基因。而现代科学的走向是强调两者的有机互补与结合,特别是新兴的复杂性科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量子力学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最伟大贡献之一,量子力学的理论解释至今就存在着“粒子说”与“波动说”,而“粒子说”就是原子论的经典体现,“波动说”似乎与中国(包括中医学)的气论更能对话。

这就回到了自主论生物学家的基点了:生物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特征,现代医学着重于揭示细胞、细胞器及基因层次的生物学特征,向上也兼及了器官、组织,但到此为止。而中医学却着重揭示粗略的脏腑之间,特别是生命整体及该生命体与其生存的环境(生态)之间的互动特征。

用我的话来归纳,可以这么说,中西医是以“不同的术语,揭示着生物不同阶层系统的不同特征”。尽管中医用的术语粗疏得多,甚至有许多荒谬之处,但你无法否定他的理论价值所在,就像整体层次的“经络”现象,就像是“气”所揭示的整体生命现象。

顺便说一句,有位著名的否定中医人士,口口声声说中医是伪科学,但他却从20世纪70年代就一直撰文充分肯定元气论的现代科学价值,因为这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中医理论揭示更多的是整体与生态层次的生物问题,认为称中医为“生态医学”,亦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