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1

写作与阅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写作可以促进阅读,当我们写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就要从阅读中解决这一问题。阅读是写作的开始,只有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时,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有侧重地进行写作教学。阅读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只有加强阅读,才能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才能领会文章的写作技巧,才能更清楚地知道文章的写作特点。在阅读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使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呢?

一、阅读课文根据写法仿写

小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时很难下笔,不知道如何写,那么仿写就是一种好方法。语文的阅读教学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但在阅读中掌握知识,还要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让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基础。写作其实是一种表达,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用文字代替语言表达出来。在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进行仿写。例如,在《开国大典》一文的学习时,先理解课文内容,本文写了“典礼”“会场”“阅兵式”“游行”的场面,再了解作者在描写时运用的手法,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描写一个类似的场面。例如,一次运动会、一次演出等。通过模仿,学生很快完成写作,并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课文写读后感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与提高阅读有效性,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先是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再从深处挖掘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对课文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最后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对写作有一定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与表达欲望。写一写对课文的感想,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三、对课文进行改写

很多课文内容丰富,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也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想法,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提出假设,如果课文中的故事发展不是这样的,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局。通过改写,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思路得到拓展,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课文的内容本身就是学生写作的一种资源,通过阅读,把课文里的语言、知识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在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有话可写,有感可发,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改写不仅在内容上,也可以在形式上。例如,把诗歌写成记叙文等,这些都是锻炼写作的好方法。

四、根据课文留白进行续写

很多课文在结尾让作者有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学生不但还想读下去,还要对后面发生的事情进行想象。这对学生写作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对课文进行续写,让学生做一个导演,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安排故事情节。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时,课文的结尾是西蒙死了,那么,接下来,留下的两个孩子是如何成长的,有什么样的结局。在《凡卡》一课的教学时,通过阅读与图片进行结合,了解凡卡悲惨的命运。文中有一个片段说的是主人公怕信被退回鞋店,正好落在老板的手中,那么,接下来老板会怎样对待小凡卡,小凡卡的爷爷知道了小凡卡被老板虐待致死,来讨一个说法,会有什么的后果。如果是另一个结果,小凡卡成功地逃出了鞋店,他接下来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能找出很多的“假如”,引导学生想一想,写一写,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把情感投入到写作中去。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2

1 从字词入手,勤查多记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语文的工具性首先体现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上。因此,语文学习应立足教材,从字词入手,紧紧抓住音、形、义三个方面,做到会读写每一个字,弄懂每一个词。

所谓会读,就是要按照普通话的读音规则,明确知道它的声、韵、调,并读准它。特别是对于多音多义字,更要明确知道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弄懂,是指要掌握词的意思,要明确知道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要达到这个要求,不仅要掌握它的“词典义”,还要探究它的“语境义”。例如“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六个义项: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2、不顾生命;拼死;3、表达到极点;4、不可调和的;5、固定;死板;不活动;6、不能通过。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还要仔细揣摩,探究它的语境义。例如:1、你真是笑死人了。2、你是我的死对头。3、你这死东西!4、你是个死脑筋5、你这几天死哪去了!6、你走上了一条死路。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就是要关注积累词的用法及其意义,丰富我们的语文素养。

要积累,要研究,就必须备齐相关的工具书。我觉得高中阶段需要备齐以下几种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有了工具,就要勤查多记。

2 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语法知识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广,难度也很大,而且有没有专门系统的教材,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一书可以作为参考资料,我们可以选择常用的部分系统地学习,例如词法、句法、修辞等。其中,我认为词法中的“词类”、“词的构成”、“短语的类别及其构成”以及句法中的“句子的类型”、“句子成分的分析”,“病句的类型”等内容是必须掌握的。修辞主要是指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语法学习重理解和运用,要把它和阅读写作联系起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 关注阅读和写作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中最核心的两个部分。我们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与低,基本上就是看这两种能力的强与弱。

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仍然要努力加大阅读量,尽可能地提高阅读能力。要阅读,就要掌握方法。阅读的方法主要有精读和略读两种。所谓略读就是知其大概,不求甚解。我们往往对略读产生误解,以为它收效甚微。其实,我们大量的阅读就采用的这种方法,它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所谓精读就是仔细认真地读,弄懂字词,领会意旨,体会写作方法,摘录精彩语段,写作读后感想等。高中课本中的绝大部分篇目都需要我们精读。而且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就是指学生精读。精读最有利于加深我们的语文素养,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

另外,根据高中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我们还需要多做一些阅读训练。通过做阅读练习来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精确性。

写作历来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多写作,不但可以提高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思想水平。写作可以独自练习,如写日记,写读后感,甚至是进行文学创作。但最重要的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作文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熟练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必须建立个人资料库,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地是用一个本子,把你平时看到的或听到的名言警句,典型的人物和事件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4 重视课堂学习

近年来,很多教师和学生忽视课堂,教师觉得讲与不讲一个样,学生觉得听与不听没区别。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现象。课堂教学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课堂教学能让学生的知识形式系统。因为课堂教学依据的是教材,而教材是有系统性的。

其次,课堂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逐步提高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3

目前,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训练相对滞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头痛”、“学生怕写厌写”的现象普遍。究其原因,这种现状既受学生自身语言水平及努力程度限制,也不能排除传统写作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有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词汇匮乏,表达汉化,句型误用,语法不通,信息凌乱,缺乏逻辑,内容空洞等。来自教师的教法问题主要是只注重习作,忽视写前的导。可见,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培养和训练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二、 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励其学习外语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如:在写作课中尝试让学生在电脑室上课,内容是学习用电子邮件给不同组的同学写邀请信;并在课后张贴学生的优秀范文,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在称赞与肯定中培养学习英语写作的兴趣。有时又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将写作技巧呈现给学生,授课内容可以给学生视觉和听觉双方面的,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加强阅读,拓展写作空间

写作总是先从读书开始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1)加强课文阅读。美国作家德尔文・G・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书所编写的阅读文章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教师可以借助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教会学生主动进行写作积累,学会学习,把阅读技巧用到写作中。如:在高一英语Unit4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中Reading “The Rescue”及Integrating Skills 的阅读材料教学的同时,可以逐步引导学总结出讲述故事时的写作方法,如以time order 为线索,用first,next,then,finally等表达事件发生的顺序等,并让学生叙述一个unforgettable experience进行书面表达训练。这样学生在掌握教材原有知识、篇章结构的同时,也掌握了某些写作技能与技巧,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书本上精选的阅读材料是写作的典范,也是对学生进行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量有效地阅读,就会消化和吸收课文的精华,使之变为写作的素材和表达方式的蓝本。

(2)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生平时课外阅读面越宽,语言实践量越大,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能力就越强,广泛的阅读才能加强学生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因此,在抓好课文教学的同时,应知道学生大量阅读课外材料,如《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英语天地》《英语周报》《高中英语阅读训练150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100篇》《中学生英语读物》等,读后用英语写日记或读后感。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学生锻炼了自己搜素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拓展了阅读面,增加词汇量,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要是大量阅读并把阅读中所吸收的语言知识内化,并通过写作训练输出语言,就一定能够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

(3)加强诵读,形成语感,吸纳语言,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受力。当前学生朗读和阅读的时间太少,影响语言的形成,用英语写作时常出现中国式的句子,如〈1〉His age is very young.He is young.〈2〉My examination didn’t pass.I failed in the examination.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优美句子、短语进行诵读。诵读过程中,学习者理解字句,感悟内容,留心谋篇布局,熟读内容以至成诵,将阅读上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语言的精髓融进自己的生命中,并在需要进行写作之时绽放光彩。

在英语课堂中,读与写的任务是相互依赖的,通过阅读可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充实写作素材,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授课时有意识地将课文的写作技巧点拨一下,使学生心领神会,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他们中的优秀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热情。

3、加强听书读写的结合

一般来说,听与读的训练量必须几十倍地多于说与写的量,才能较自如的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将听说和读写并举,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遇到优秀的句段篇章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欣赏作者的表达并加以背诵,并在自己的写作中模仿运用,遇到英汉表达方法的不同之处,提示学生注意英语的正确表达,并熟记正确用法,切忌出现汉语式英语。我们学习汉语讲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英语也是这样,要坚持让学生背诵部分课文,然后当堂抽背,每课结束,人人过关,全员默写,收来批阅,长期坚持。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4

关键词:语文阅读写作方法

不少同学认为语文难学,高中语文尤其难;甚至有些同学到高考复习阶段还在问,语文怎么学。也有人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花了时间也不见进步多少,不花时间也不见得就退步。更为普遍的看法是,语文考试不考书本上的,语文课本(课文)没有用处。

对语文存在种种困惑的不仅仅有学生、家长,还有许多教师,甚至一些语文教师。追根究底,对语文的困惑、误解,甚至偏见,都是因为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最近几年,我一直反思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问题: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兴趣、习惯、方法,是每个人无论学习什么都不可或缺的,为什么偏偏语文学科全部丧失了?所以,我认为,高中甚至中小学语文教学完全失败了,比叶圣陶先生所批评的“少慢差费”问题更要严重。可惜尚未引起广泛的注意。

一、认识语文

关于“语文”,一种理解是语言和文字,它侧重基础知识。所谓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等汉语知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很明显,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不能仅仅体现为这些常识的!另一种理解是语言和文学。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虽然增加了不少文学作品,但仍有浮光掠影之嫌,要“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谈何容易。所以,我的理解是:语文应当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

语文学科的特点:

一是主观性强。语文与其它学科尤其理工类学科不同的是,其它学科的考试内容可以在书本上找到相应的原理(定理),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一旦掌握了原理(定理)就能解答习题;而语文要靠感悟,要靠表达能力(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且文无定法,阅读也是个性化的,主观性最强。每年高考考生不管多少,理工科试题的答案几乎不能不同,语文科试题(主观题)的答案几乎不能相同。如有雷同,即为作弊。这也是造成普遍认为语文科不考书本上内容的根本原因。

二是涉及面广。语文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有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有历史、政治、经济、文艺等社会科学的文章,也有台风、地震、沙尘暴之类的科技说明文,几乎是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只要是用汉字排版的,都是语文的学习内容!

三是在生活中。语文是在生活中的,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语文既然涉及面广,当然也包含了生活,必须将书本上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广告、招牌、宣传、告示……无一不与语文有关:书写是否规范,用语是否妥当,孰优孰劣。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可以感受传统文化底蕴。司空见惯的事情也能反映社会心理:有人闯红灯,必有人跟随;货车倾覆,有人趁火打劫,也必有人跟随,甚至哄抢。分析其心理,无非是阿Q的理论:“和尚摸得,我摸不得?”且不说阿Q的流氓理论,更可怕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正确的理论而加以广泛应用,把别人犯错(犯罪)作为自己犯错(犯罪)的理由。

四是厚积薄发。语文涉及面广,需要具备的知识就要广泛,学习语文必须见多识广。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有可能理解所阅读的文字,才有可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见解。厚积薄发,换句话说,就是见效慢,不能立竿见影,这也是许多学生及家长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的根本原因。语文成了学生首先可以丢弃的学科,罕见学生愿意将课外时间花语文上;上课提及课文几乎全是摇头,有的说书上没有这篇课文,有的说老师没教过这篇课文。

二、加强积累

基于以上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的研究,我们就应当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语文几乎无所不包,我们就把生活的、阅读的都纳入语文范畴。从语言文字(读音、字形、词语、句式、修辞等)到文体知识,从文学常识到文化知识,从历史、哲学到科学技术,从时事新闻到考古探索……尽量做到见多识广。

积累,就是日积月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许多名家、名人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坚持积累,如剪报、摘抄、日记、背诵。这些是习惯,也是方法。其中,背诵是一项基本功,是增强记忆力的途径之一,也是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问题在于许多学生过于功利,又不够勤奋,认为背诵的只是高考默写所要求的篇目,只要高考前突击就可以了,于是错别字多,失分多。这是对背诵的误解。当我们阅读名家作品时,常常感叹作者知识渊博,能旁征博引。不是他们写作时才四处查找资料,恰恰相反,是他们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有所感悟,不吐不快,才有了作品。要学好语文,必须背诵名篇名段。但我们的同学太不注视背功了,一提课文就摇头。就像把房屋建在沙地上,水一冲,房屋就倒塌;不愿背诵,缺乏积累,如何能提高语文素养?只是人的记忆力再强也不可能储存所有的信息,所以要用剪报、摘抄、日记等方式辅助。

积累的方法还有联系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学到一样东西,就要联系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比如,读的《沁园春·长沙》时,就要背诵他的《沁园春·雪》,复习诗词的相关常识。读到“独立寒秋”,思考“孤独”话题,就要联系屈原的孤独——“世人皆醉我独醒,世皆溷浊我独清”,陈子昂的孤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悟“孤独”是精神的而不是肉体的。读到“鱼翔浅底”,就要联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三、阅读方法

阅读,首先要遵循开卷有益的原则。一方面要学会判断所阅读的文字是否有益,另一方面要在阅读中受益。要实现在阅读中受益的目标,就要讲究阅读的方法。

一是猜读。首先从标题入手,猜测文章内容,然后阅读,印证猜测。比如《故乡的榕树》,可以推断为思乡类作品,而且是围绕“故乡的榕树”叙写乡亲乡情,抒发思乡之情的。其次,可以自行设计几个问题,然后通过阅读寻找答案。如《烛之武退秦师》,可以设计问题:烛之武是谁?为什么要退秦师?怎么退秦师?解答了这几个问题,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致内容。

二是悟读。“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困惑而无所得。许多学生经常感叹,不是不想看书,因为看过就忘了,语文水平不见提高,于是渐渐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动力。其原因大概还没有掌握“悟读”的要领,不知道阅读时应该思考什么,不知道应该从作品中获得什么。其实,悟读并不深奥而难以掌握。比如《游褒禅山记》,可以先学一事一议的写作技巧,然后感悟作者的观点:关于成功的条件和做学问的态度问题,再将这些观点拓展,联系现实,想想自己应当如何对待学习,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等等。再如《鸿门宴》,关于项羽的破釜沉舟和乌江自刎的故事都比较熟悉,但未必能再结合赵括的纸上谈兵和马谡的失街亭,思考“经验”话题。如果能明白,其中原因在于主帅是否具有威信和将士们是否对他信任,并且认识到“经验”不能生搬硬套,那么,无论时隔多久,一旦提到与“经验”有关的话题,都会想到这几个事例。

悟读,就是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情感;“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多想想,文本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四、写作技巧

阅读过程也是一个借鉴的过程。课文也是范文,可以学习、借鉴名篇佳作的写法,作文就是从模仿开始的。议论文可以学《游褒禅山记》的一事一议写法,也可以学《六国论》《伶官传序》的开门见山写法;写景抒情类可以学《我的空中楼阁》《故乡的榕树》;叙事抒情类学《项脊轩志》;写人的可以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阅读鉴赏还要“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作文的水平,首先体现为认识水平,其次体现为语言水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果能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再做到文从字顺,那么,作文对他来说不过“小菜一碟”。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在课堂的教学和课外的辅导中,除了实施以上两个步骤,还要训练读后感的写法。因为读后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能掌握,实现阅读和写作两大目标就会事半功倍。(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技巧,另有拙作《考场作文模式》介绍。)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习惯和方法,其中方法最为关键。因为方法影响效率,效率影响兴趣,兴趣影响习惯。但兴趣却又是原动力,“在教育领域,一个主要原则是:人们对喜欢学的东西会学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学会学得最快。”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当让学生明白,“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寻找、掌握适合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世界充满着解决教育疑难的方法”,“大多数的学习方法,都是常识”,不是缺少方法,而是缺少发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5

一、师生共同命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作文教学不搞统一命题,变教师命题为师生共同命题,力争让学生掌握命题的主动权,发挥学生作文的主动性。或老师命范围学生命题目;或学生讨论后集体命题;或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由命题,自行作文。命题时注意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不断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由于作文命题是师生共同协商,注重了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避开了那些大而不当的“空题”,令人生厌的“老题”,无话可说的“死题”,而是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感、兴趣,所以能打开他们的思维空间。

二、进行改写、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技能不是天生下来就会的,它是经过训练才逐渐形成的。技能的形成常以知识的积累领会为基础。通过对学生一段时间的改写仿写的训练,可以积累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和技能。仿写训练的过程就是读写结合的过程。通过仿写让学生认识领会范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观察、思考、表达的方式,吸取其中的思维成果和写作技巧,化为自己的修养和写作技能。仿写训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三、少定规矩,自由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许多初中生由于课外阅读面窄,生活阅历浅,加上平时不善于观察生活,针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拿起笔来写几句或一段话就写不下去了,为了让他们有话可写,少定规矩要求,不受任何题材、体裁的限制,自由写作。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练笔本,名字自定,写上序言,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自勉的话,中间允许有插图,形式、内容都不限,可称为自由创作。写不出者可以摘抄,然后对其进行剖析,写出自己的看法。许多学生把它当成了自己忠实的伴侣,尽情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总结体会时,有人在本子中写道:“课外练笔是我们生活的缩影,通过练笔我重行发现了生活,重行发现了自我。”有人则说:“通过练笔我学会了思考,也爱思考了。”也有的同学说:“我把课外练笔当作自己可爱的小天地,在这里我可以毫无顾忌地与自己、与友人、与父母、师长谈心;在这里我可以找到童年时代的踪迹;在这里我可以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确,课外练笔能引导学生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而练笔本也就成了学生的“成长史”,记录着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练笔本又是学生耕耘的“园地”,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播种,去管理;练笔本同时又是学生自己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谈,在辩驳切磋中,达到思想的成熟。

四、互批作文,共同研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许多学生作文本发下来之后,只是草草地看老师的批语是什么,给了多少分,并没有重视老师批改的具体错误。改传统作文批阅为学生互改、互评,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具体做法是:四人一组,一人读,其余三人评,就文章整体,或局部作出评价,也可以从语言、表达、中心、字迹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按照作文批改的标准去写作;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作文中吸取一些写作技巧来取长补短。学生是作文训练的主体,只有学生互改、互评、相互研讨,才能让学生意识到作文训练是自我提高写作能力的方式,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6

关键词:讲读与写作;积累素材;掌握技巧;讲评优劣

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按章节先讲读课文,再总结章节写作文,无形中给学生一个错觉――好像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联系,或者联系不十分密切,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衔接起来进行语文教学?多年来,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胆实践,努力探索课文讲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法,结合传统的课文讲读后的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提供写作材料,积累作文素材

众所周知,能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章,无论是语文版、华师大版,还是北师大版,其入选教材中的范文,一定程度上说明这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其代表了古今中外一定时期的写作鉴赏水平。这种“顺手牵羊”地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在讲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从而为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初中生在写议论文时,往往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除了学生自身缺乏生活阅历之外,还因为阅读面狭窄、知识贫乏,或者已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据此,笔者在讲读课中,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素材,作为学生写作的“源泉”。比如,笔者把的《别了,司徒雷登》、宗璞的《废墟的召唤》、的《谈骨气》、张天民等的《开国大典(节选)》、温书林的《》,以及廖承志的《致蒋经国先生信》等课文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传授给学生,这样就为学生在写有关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素材,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在讲读课文中善于提取范文中大量的素材,使学生懂得了“积累”能出成果、“积累”能出智慧的事实和道理。

二、借鉴写作方法,掌握作文技巧

人们常说,过多的理论是经不住长期实践的。同理,在语文课文讲读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理论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理论技巧虽然高超,但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更别说今后写作上加以运用了。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改变这种理论化状况,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例如,《荷花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百合花》《小巷深处》《背影》等课文中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笔者在讲解作品的那些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内容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一方面要用好动词,另一方面要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金氏父女离店后,鲁达有一个“寻思”,怕店小二拦截,而“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性情急躁的鲁达竟有如此耐心,坐了四个小时,通过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鲁达虽是个粗人,但他粗鲁之中带有细心、机警、精明;也可以看出其“杀人须见血,救人要救彻”的侠义心肠。

三、穿插范文讲读,讲评作文优劣

有一种普遍现象,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讲评教学中,往往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之后,将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评,从而缺少对讲评作文的参照文章,这样的优劣写作技巧虽然很有总结性,但是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因此,笔者在作文讲评的时候,常常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样一来,就可以把讲读课中的范文当作学生写作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优劣长短,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水平。

例如,许多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写头发时用“乌黑发亮”等形容词,千人一面,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在讲评这类作文时,笔者经常穿插课文中的范文,比如,在林莉的《小巷深处》中“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这段文字通过对母亲“头发、脸颊、眼睛、手和已经相当于她身体一部分的竹棒”的描写,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我”对自己的无知、爱慕虚荣的深深自责。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很多,而笔者认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讲读教学重在“积累”,作文教学重在“实践”,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策略探究,就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效衔接起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