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歌曲歌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歌曲歌词范文1
2、歌曲歌词:
眼睛瞪得像铜铃;
射出闪电般的机灵;
耳朵竖得象天线;
听着一切可疑的声音;
你磨快了尖齿利爪到处巡行;
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
啊哈哈哈哈哈黑猫警长;
啊哈哈哈哈哈黑猫警长;
森林公民向你致敬;
向你致敬向你致敬;
脚步迈得多轻健;
露出侦探家的精明;
虎视耽耽查敌情;
留下威武矫健的身影;
你磨快了尖齿利爪到处巡行;
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
啊哈哈哈哈哈黑猫警长;
啊哈哈哈哈哈黑猫警长;
森林公民向你致敬;
向你致敬向你致敬;
眼睛瞪得像铜铃;
射出闪电般的机灵;
耳朵竖得象天线;
听着一切可疑的声音;
你磨快了尖齿利爪到处巡行;
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
啊哈哈哈哈哈黑猫警长;
啊哈哈哈哈哈黑猫警长;
森林公民向你致敬;
向你致敬向你致敬;
脚步迈得多轻健;
露出侦探家的精明;
虎视耽耽查敌情;
留下威武矫健的身影;
你磨快了尖齿利爪到处巡行;
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
啊哈哈哈哈哈黑猫警长;
啊哈哈哈哈哈黑猫警长;
森林公民向你致敬;
儿童歌曲歌词范文2
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大凡健康的儿童生来就喜欢音乐,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也是最善于表达、激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心情,获得情感的平衡,通过广泛的接触表现不同的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的丰富、充实。音乐可以带给人快乐,并将幼儿引发对世间一切的兴趣。
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一种创造性的音乐学习。而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乐曲的内容,展开无拘无束的想象和表现。例如:再一次观摩课《听听我创造的声音》活动中,我准备了许多的声音材料:碰铃、大鼓、纸、塑料袋、水等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声音,学生们在自己的小组内敲敲小鼓,弄弄碰铃,不一会儿就创造出了不同节奏类型的声音,在这一活动中,由于充分地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潜能,幼儿积极自由的参与,创作欲望、表现欲望都十分高涨,这种场面只有在轻松、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才能表现出来。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举一反三,使幼儿产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性思维。
有一次,我在教孩子《到小熊家里去》这首歌时,孩子们唱的很开心,很认真,突然,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小青蛙能去做客吗?”我及时的表扬了孩子,同时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小青蛙如果来做客它会怎么唱呢?” 结果,很多小朋友都编创出新的歌词“跳跳跳,呱呱呱,真呀真快乐,今天过节小熊请客。”我又举一反三,引导幼儿创编小鸭子、小鸡、小羊、小牛的歌词。如歌曲“乌鸦和狐狸”,歌曲的旋律“桃花朵朵开”是孩子熟悉的,而其中的歌词本改编于同名寓言故事也是孩子了解的,因此歌曲的学唱没有一点难度,而怎样让孩子热衷于歌曲的演唱呢?于是在歌唱活动中,我将活动的重点放在歌曲的表演上,引导孩子们用自身的动作、姿态、表情和歌声,刻画出栩栩如生的角色形象:聪明的乌鸦和狡猾的狐狸。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始终处于快乐学习的状态,而且这种快乐并不是通过教师的简单刺激而激发出来的一种肤浅的快乐,而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并且这样的快乐一直延续着:活动室里、操场上、回家的路上常能听到孩子们飞扬的歌声。
在音乐教学,教师应有意识的营造一种氛围,可以通过语言、环境努力将孩子的感情激发出来,使之乐于创新。
使用创新的语言,幼儿注意力短暂、活泼好动,在教学中应多安排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如音乐课《大鹿》,教材中只配有图画和文字,而小朋友识字量少,有没有生动的故事,自然就没了兴趣,因此我做了flas课件,并配上歌曲音乐,学生们边看边听,乐此不疲,并放手让幼儿进行童话剧表演,“小演员”们在表演过程中,都非常认真、投入,“观众”也兴奋得手舞足蹈。他们争着上台来表演,不断地创作大鹿和小兔之间的对话,自由的发挥他们的想象,演绎出了精彩各异的童话剧。
营造愉悦的环境 ,如学唱《小伞花》这一课时,我用沙锤模仿下雨的声音,同时启发幼儿,你还可以用哪些教具学具来模仿雨声,幼儿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创意大胆而新颖,气氛非常活跃,由此可见,处于轻松愉悦的环境,幼儿的创新灵感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
新课程标准中,对幼儿编创与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幼儿的音乐创造活动有很多都是从模仿入手的,通过模仿,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创造学习,幼儿园的孩子识字量不是很大,有些歌曲歌词很长,如果一味的反复跟唱,学生就会厌烦了,没有兴趣了,可歌词还是记不住,因此只有与即兴表演结合在一起,通过即兴表演的动作来提示幼儿,帮他们记忆歌词,学唱歌曲。例如歌曲《小鸭子》、《鞋子嗒嗒响》等。有的歌曲游戏性强,可以让幼儿边玩边唱,例如,歌曲《小鸡小鸡在那里》、《吹泡泡》等 ,老师和幼儿一起捉迷藏,围成圆圈吹泡泡,边玩边唱,多么快乐呀!用身体为歌曲伴奏,即引导孩子用拍手、拍腿等身体动作拍出节奏,或在前奏间奏处填充,或突出乐句重音。例如歌曲《三轮车》,在间奏处或2、4、8小节加上拍手、跺脚。或者声音伴奏:叮铃、叮铃,哈哈、哈哈,或者重复句末词语“跑得快”、“老太太”、“真奇怪”,以使演唱更加诙谐有趣,让小朋友在笑声中歌唱。另外创编歌词也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那些节奏明确简单、中心词突出的歌曲最适合创编歌词。
我们的教育活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创造的余地,在活动中有一部分幼儿能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另一部分幼儿是“儿童教儿童”的模仿学习,不管是选择哪种学习方式,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上述活动中的创编动作、改编歌词、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探索与创造性的发展。童年的歌是美好的、是属于孩子自己的、是令人陶醉的。
儿童歌曲歌词范文3
那么,如何面对这样的“状况”课堂呢?在几年的一年级入学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操作性、实用性强的系列教学方法和模式,分别针对一年级新生在入学的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行为、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在此愿与同行分享共勉。
一、入学初期――敏感时期
我个人把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的普遍特征定位为新鲜、好奇、紧张、急于表现自我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迫切地需要在新的、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找到让他们感到舒适、自然的自信,但这是很难的:听讲要认真、坐姿要端正、作业要认真完成、连一节课40分钟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就连他们最喜欢的音乐课,唱歌课也给他们出难题:识字量小,不会读歌词。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首歌曲,孩子们很快能掌握好它的旋律,可是歌曲唱起来却是含含糊糊,不清不楚,不仅听的人听不懂,演唱者也不知道自己唱的是什么意思,严重影响了孩子对歌曲含义的理解和表达。
针对这一现象和儿童歌曲短小、朗朗上口的节奏特点,在入学的前几周(1~5周左右)的歌曲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这样的
方法:
由于低年级的歌曲简短、意思明了,歌词节奏与语言节奏有相似之处,因此,在初次学习歌词的时候采取了看图创编歌词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歌曲《跳绳》时,首先我出示了一张小朋友跳绳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小绳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回答:“绳子很长、很细、很轻”,于是我创编了第一句歌词“小绳细、小绳长”。接着又出示了两头系着铃铛的小绳,让学生特别认真观察铃铛的位置,
并创编了“小绳两头拴铃铛”。最后,让学生上来跳绳,边跳边观察小绳发出的声音,学生兴趣很浓,都说小绳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声音,于是我创编了最后两句“走起路来叮当响,跳起舞来响叮当”。一边创编童谣,学生一边跟老师学着读,很快就学会了,老师学生都觉得很轻松愉快。
二、入学中期――循序渐进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磨合,孩子们已经逐步适应了学校生活的要求和常规,变得更像一个“小学生”了,从以前的一节课需要花一半的时间来组织协调课堂,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到能够一节课跟着老师一步步走,懂得课堂内外的分别。
孩子们的确一天天在进步,由此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要求也进一步地提高了,从刚开始的学会一首歌,能唱就行发展到了唱好、唱出情感的要求。孩子们的歌唱是尽情的,他们对于喜欢的歌曲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大声歌唱。这是孩子们积极性的最好表现之一,但是由此引发了音乐教学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歌唱的音准。演唱一首歌曲如果失去了音准,那是教学的失败。为此摸索了这样的做法:
低年级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大多是采用跟唱法,即在听歌曲范唱一两遍后就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咿咿呀呀地唱起来,
只要唱得高兴开心,他们可不在乎节奏音准是不是正确,所以有时候,课堂里听起来就像菜市场一样热闹。出现这样的现象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强制学生“安静”“闭嘴”“认真听”,因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会导致学生对歌曲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孩子演唱表演的信心。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和孩子们形成了“用不同的地方唱歌”的小默契。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按照听觉、视觉的要求让孩子“眼睛唱歌”“用耳朵唱”“用心唱歌”“只动嘴不出声的唱”。其实“眼睛唱歌”就是认真看谱、“用耳朵唱”就是听伴奏,“用心唱歌”就是默唱、和伴奏。这样类似于老师和孩子们之间像朋友间的小秘密一样的小动作可帮了我不少,课堂上,老师的“说”的要求少了,孩子们主动地“看”“听”“表现”的机会更多了。
三、入学后期――稳定成熟
进入这样一个时期,学期过了一半,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了学校教育的模式和要求,并且找到了自己在学校集体中相应的位置,
和老师也在磨合中形成一定的默契,理想的课堂逐步呈现:师
生在平等、和谐中互动交流。
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教育的可塑性很大,如何培养他们具有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调动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动听、动情地歌唱,使歌者、听者都能够享受美的体验。这是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根本的任务。
儿童歌曲歌词范文4
关键词:学习歌唱;利用故事;巧用图谱;开展游戏
一、合理利用故事、儿歌学唱歌
故事、儿歌对幼儿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对故事和儿歌的兴趣,将一些具有较强情节的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以增强幼儿对歌词的记忆与理解,从而使活动有序地开展,让幼儿得到发展和锻炼。例如,小班歌曲:《拔萝卜》,有个老公公买到一粒特殊的种子,种到了地里。没过几天,就长出了一个萝卜。老公公对着萝卜说:“长吧,长吧,萝卜啊,长得甜啊!”萝卜就像听懂了老公公的话一样,越长越大,大的像房子一样。秋天,老公公来拔萝卜啦。他拉住萝卜叶子,“嗨哟,嗨哟”拔呀拔,拔不动。老公公叫老婆婆来帮忙,还是拔不动。老婆婆喊小姑娘来帮忙拔萝卜,还是拔不动。小姑娘又喊来了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帮忙拔萝卜,最后大伙使劲地拔呀拔,大萝卜终于了。故事讲完后教师提出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在幼儿熟悉歌词后,老师可以继续说:“现在老师要把故事唱出来了!”激发幼儿想听一听的愿望。这种将歌曲内容编成故事的形式,使幼儿不仅理解了歌曲的内容,迅速记住了歌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兴趣浓厚,情绪高涨,记忆效果好,无形中幼儿充分享受了演唱乐趣,为充分体会歌词创造了条件。
二、巧用图谱、熟悉旋律、记住歌词
歌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喜欢唱歌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快的心情,歌唱活动是小班的音乐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小班的歌曲歌词不多、节奏鲜明、篇幅短小,但小班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音乐形象又是不容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
因此在小班的歌唱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记不清歌词或者是歌曲的结构的情况,以及幼儿被动学唱等现象,无形中给小班的歌唱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音乐图谱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材料,它将抽象的音乐从无形化为有形的符号,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幼儿形象地掌握音乐的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特点,强化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提高音乐的记忆效果。例如,歌唱活动“拉个圆圈走走”中,我设计了排列成一个圆圈的脚印(共有16个脚印,全是朝着一个方向走)的图谱,以及在地上贴了一个由60个脚印(是幼儿人数的2倍,朝着一个方向,脚印的间距在30cm左右)走成大的双圈(两个圆圈的间距为25cm左右)的“地谱”。图谱是用来体现歌曲的内容和节拍。排成圆圈的脚印代表请幼儿们拉成圆圈,朝着一个方向走的脚印告诉幼儿们圆圈走起来的小窍门,而16个脚印则代表音乐的节拍,一个脚印一拍。幼儿通过图谱上浅显易懂的知识,很快便掌握了歌曲的节拍以及拉着圆圈走起来的要点。这时,教师便请幼儿站到“地谱”上去,一名幼儿站在两个脚印上,然后所有幼儿手拉手,沿着脚印的方向一起随着音乐的节拍走一走,一个节拍往前走一个脚印。幼儿们看着图谱,一边唱着歌,一边玩着和歌中一样的游戏,不但从动作中巩固了歌词内容的记忆,还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参与度和学唱的积极性。
三、巧妙开展游戏、学习唱歌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形式,同样在歌唱活动中也可以将游戏渗入其中。教师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形象等,然后教师有目的地让幼儿脱离游戏进行演唱。有些歌曲在熟悉旋律时,就可以设计游戏性的活动过程,改变常规的学唱顺序,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能让幼儿更好地投入活动中。如:在歌曲《扮家家》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圆圈邀请舞”的游戏让幼儿自然主动地多遍学唱歌曲。游戏的规则是:“请男孩子(当爸爸)先围一个大圆圈站好,再请女孩子(当妈妈)在圈里找一个男孩子面对面站好,大家一起表演一遍后,在前奏音乐声中男孩子造型不动,请女孩子找到新的好朋友继续游戏,第三遍时同样的方法继续找到新朋友游戏。”游戏的规则简单明了,幼儿在和不同同伴的合作游戏中体验着游戏的快乐,学唱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同时要说明的是,游戏的进行离不开幼儿良好的歌唱教学常规。
儿童歌曲歌词范文5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声音来反映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情感。要带领幼儿走进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首先要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与能力。可以借助音乐作品中的声音形象,培养幼儿敏锐的感觉和细微的辨别能力,通过对音响的感知,走进音乐的王国,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倾听训练,激发他们爱听、乐听、会听的情感欲望。一是带领幼儿欣赏儿童歌曲,充分体验人声的美,比如《祝你生日快乐》、《找朋友》、《摇篮曲》等,这些歌曲歌词浅显易懂,唱的都是幼儿身边的事,能够激发他们倾听的兴趣;二是带领幼儿欣赏一些描摹性的、形象鲜明的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音乐形象,体验音符的美,比如《玩具兵进行曲》、《小狗圆舞曲》、《音乐童话曲》等等;三是欣赏中外著名的音乐作品或其中的片段,如《月光》(班得瑞)、《野蜂飞舞》(里姆斯基·克萨克夫)等。同时,来自于自然界的美妙声响,如水滴声、雨声、雷声、风的呼啸声、知了的鸣叫声,都可以成为幼儿欣赏的源泉。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丰富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在歌唱活动中,要让幼儿初步体验歌唱的快乐,学习基本歌唱技能,初步理解和表现简单儿童歌曲形象、内容和情感。演唱形式除全班齐唱外还可使用接唱、轮唱等方式。歌曲内容不能太难,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歌唱的乐趣,从而激发演唱歌曲的兴趣。为达到审美的目的,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准确的咬字、吐字,恰当的运用气息,让幼儿清晰、准确地用歌声表现内容并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
韵律活动泛指所有伴随音乐进行的身体艺术表现活动,主要分为创造性律动和集体舞蹈两种类型。韵律活动的开展在于引导幼儿通过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美,从而能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当幼儿随着音乐模仿或创造性地做出各种有节奏而富有形象的动作时,能很好地促进幼儿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而且在韵律活动中的各项身体律动要求能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协调身体各部分之间,身体与音乐之间,身体与其它人之间,身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重在音乐伴随下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用动作解释听到的音乐。在韵律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随着音乐动起来;二是激发幼儿进行大胆思考,通过身体动作有节奏地将其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三是运用幼儿自己在运动中吸取的素材,指导他们创编一些优美的动作。
音乐游戏主要指在音乐的伴随、指挥下做游戏,既要保持游戏的情趣性,又要发挥游戏的音乐特点。通过音乐游戏活动,使幼儿真正得到艺术享受,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其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游戏的内容包括: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游戏;带情节和角色表演的表演性游戏,通过听声音与音乐并作出快速反应的听辨游戏等。音乐游戏活动的设计首先要注意律动性,用活动激发幼儿的形体动作,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动起来,让肢体和思维相应地都活跃起来;其次,音乐游戏活动要注意情趣性,音乐、动作、活动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产生审美的体验和审美的情感;再次,每个游戏的动作,都要启发幼儿自己创编,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
[1]柴月芳.如何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J].宁夏教育
儿童歌曲歌词范文6
关键词:音乐 儿童 兴趣 情感体验 语言 思维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在儿童的音乐启蒙过程中,我们应努力探索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创造出生动、富有美感、利于启发、卓有成效的音乐活动形式,包括倾听音乐、歌曲教唱、节奏活动、音乐游戏等。让孩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音乐充分开发幼儿的思维、智力、感知觉,锻炼提高儿童的心理品质,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才能。
音乐是一系列的按一定规律以表达客观情景和人类内心体验、感受为目的的先后或同时奏出的乐音组合,与文学、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形式相区别,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它借助于声音这一物质材料建筑一个音响世界,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境界上达到某种沟通,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也谈不到音乐。
1、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幼儿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教育,它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使儿童在不断成长的过程当中学会鉴赏美,了解客观事物.发展自己的潜能。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儿童满怀着好奇心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世界;他们的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生活中丰富多变的音响。开始有了初步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由此,审美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1.2 优美、动听、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刺激。儿童终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一块积木、一堆沙土、一只小动物等这些简单的事物都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想象天地,他们可以为此而编出许多充满童稚的故事。
1.3 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音乐旋律与节奏,尤其是一些描述性的、模拟性的音乐,更是发挥儿童想象力的好材料,他们可以为自己以后如何鉴赏美的事物,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埋下伏笔。
2、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创造想象力、感知能力,丰富儿童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2.1 南斯拉夫一所实用音乐学校曾经用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在该校受过良好的音乐肩蒙的孩子成年以后,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他们会对周围的音乐活动及所有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形式抱有很大的热情,在生活中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更主要的是这些学生都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多才多艺、能干的社会成员,而不是一个缺乏个性的人。他们认为。这便是音乐启蒙的成就。
由此不难看出音乐启蒙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不断发展儿童的创造想象力,使它不至于随年龄的增大而丧失。
2.2 再如,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儿童进行各_利,活动的意向,是引导儿童发展不可替代的因素,对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他们认为,感知能力是情感萌芽的起点。
2.3 倾听音乐和唱歌可以发展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情感反应,在某种特殊作用的音乐帮助下,可使儿童保持情感的激动状态,同样在必要的时候舒缓、柔和的音乐可以抑制情绪激动,把儿童从某种竞争引起的激烈状态引向平静。
3、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各种能力都能得到充分体现。
3.1 儿童的注意力可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发展,如一个新的音色、一首新的歌曲或乐曲都很容易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因而在倾听歌曲和演奏活动中,儿童的注意力得到了锻炼。
3.2 儿童的观察力在分辨旋律乐旬的细微变化中得到发展,因为儿童必须对他们所听到的音乐作细致的观察,即听觉上的“观察”,然后才能去努力模仿他们听到的声音,唱好歌词和曲调。
3.3 唱歌也发展了儿童的记忆力。老师通过简单的哼唱旋律,把歌词教给孩子,儿童的记忆力便在自己内心哼唱中得到了加强。
3.4 音乐活动还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音乐刺激儿童产生音乐性质相一致的新感情体验,使儿童的幻想更美好。
3.5 音乐活动还可以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比如说,空间概念是抽象思维的起点,而视唱教学中手势语的帮助,即用动作来表示音的高低长短,对儿童空间概念的形成和巩固是很有意义的。
3.6 音乐活动还锻炼了儿童的意志。要唱好歌就必须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正确的乐音,并模仿出来,这就要求儿童做出意志的努力。例如:有一个女孩叫。她2岁的时候就能模仿着哼唱大人唱的歌曲。的妈妈是一名音乐教师,一天的妈妈说:“眯咪,妈妈唱一句曲子你能模仿出来吗?”咪眯说:“好吧!”“3 51232411――11”的妈妈用简谱哼唱了出来,一听,愣住了,心想:奇怪,妈妈平时总是唱词,怎么这一次唱了“莫名其妙”的一句话,而且很少听到。咪眯还是发愣,眯咪的妈妈看着她,笑着说:“来,,试着学出来,你会唱的很好。”在妈妈那充满鼓励的眼神中,眯眯终于准确的唱了出来,而且唱的很好。通过这一例子不难看出,儿童意志品质的形成是靠集中的注意力取得的。
3.7 音乐活动还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比如在一所幼儿园里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他胆子很小,几乎不敢抬头正视每一个陌生的面孔。父母很焦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活泼、开朗并自信起来。一天,幼儿园的刘老师把孩子叫到而前亲切地对她说:“小朋友,你跟老师一起唱歌谣好不好?”小朋友没吱声只是默默地望着老师。老师把她领到钢琴旁唱着:“小乖乖,真可爱,不怕输,从小立志成才,长大建设美好未来。”老师反复地唱着.边唱边抚摸孩子,小朋友终于被老师温暖的手和那和蔼的笑容所打动,不知不觉地也跟着哼唱了起来,在场的老师和小朋友们高兴的拍起了手,从此,小朋友非常喜欢唱歌,而且非常自信了。这个例子说明了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与音乐是分不开的。音乐不仅能启发孩子的智慧,而且在他(她)们幼小的心灵里而,音乐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4、音乐对于发展幼儿的视觉、听觉具有很大的作用。
4.1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曾经建议,在儿童特别是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在儿童视线所及的范围内,多布置一些鲜艳明快而且美丽大方的装饰品,如:音符、五线谱、各种玩具等等,这些醒目的视觉刺激可以大大激活儿童视神经的反应,丰富儿童的视觉体验,发展儿童的是知觉。
4.2 音乐对于发展听觉能力具有很大帮助。让儿童的生活中多一些优美动I听的声音,同样可以提高儿童听觉的敏锐性。当儿童的生活充满音乐,儿童每天都能够接触音乐,就会尝试表现音乐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5、音乐对幼儿学习语言具有较深的意义。儿童学习语言必须有一个语言环境,使他每天都能听到大人们说话,这样慢慢地他就能听懂成人语言,并且也会自己学说话了。儿童模仿成人语言不仅在用词造句方面,而且连抑扬顿挫等音调变化都能学得自然而生动,这首先归功于语言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唰样的道理,学习音乐也需要环境,只要我们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我们就可以使每一个儿童的音乐潜能得到惊人的发挥。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深化音乐教育观是有启发性的。教师要重视对音乐教育自身规律的探讨,用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切切实实地在各利t音乐活动中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和心理品质。提倡学习音乐就是为了音乐本身,就是为了用音乐本身去打造孩子的心,要遵循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音乐的启蒙教育。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部分教师将音乐教育看成是德育和智育的附属,忽视音乐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过分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片面理解音乐对于开发智力的作用,因而有时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倾向。比如:要突出音乐的教育意义,将重点放到歌曲歌词中的思想性因素;为了开发孩子智力,便仅仪以教会几首歌或某样乐器为指标,重视了音乐的功利性,却相对忽视了艺术性.对音乐艺术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不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