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基本格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论文的基本格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论文的基本格式

论文的基本格式范文1

关键词:海洋类专业理科;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03-02

海洋类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正确海洋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其中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综合运用的必备过程,是深化和提高学习、动手、实践和写作等各项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测[1-2],能直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工科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比较注重“产学研”结合[3-5],但理科专业在“产学研”方面做得相对差一些。本文针对海洋类理科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以海洋技术专业为例,论述了“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期望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研究能力。

一、海洋类理科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脱离社会现实需要

海洋类专业理科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在第七个学期期末进行,所在教研室通常会拟定选题范围及题目名称供学生参考,这样的选题经常会脱离社会实际需要,针对性较差,通常会存在“从理论到理论”现象,致使学生所接触的内容限于课本知识和简单应用,与社会实际脱节,不了解本专业在社会的发展状况,从而为就业带来障碍。

(二)缺乏实践能力训练

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一般是先查阅文献。查阅文献资料是进行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基础,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支撑[6-7]。然后需要进行论文的研究和撰写,整个环节过程中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导致理科类本科生在后来的工作中只会“纸上谈兵”,实践能力比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还要差一些。没有实践操作,不能对所得的结果进行验证,经常会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和结论的科学性。

(三)内容缺乏技术研究

论文内容方面问题较多,主要为:(1)内容空泛,缺乏技术研究。理科本科论文偏重于理论的描述和简单应用,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内容不深入,由于缺乏动手实践,对于具体技术论述不够深入,对于论文的研究目的、论文的主要方法、结果和结论没有叙述清楚。(2)论文结构层次较差,堆砌了大量文献资料,看不出论文的研究思路、解决方案和结论。

二、海洋类理科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实践

海洋类专业的高等教育是中国进入海洋世纪的智力支撑[8]。天津科技大学的海洋类理科本科专业包括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和环境科学。下面以海洋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为例,论述“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海洋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技术专业是2002年秋季开始招生的本科专业,隶属于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海洋科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遥感与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接受遥感与信息处理分析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海洋研究和图像、遥感信息处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方案中一直坚持采用厚基础、宽专业和多模块选择的人才培养,是海洋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干学科的综合。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的进度计划安排,开题报告、实习/调研报告的撰写,外文资料翻译,期中教学检查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等环节都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对毕业论文实施方案的不断改革和探索,逐渐采用了“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产学研”结合是一种把高等教育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机地融合于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开放式教学模式[9]。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本科生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和教师科研课题进行选题,“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论文题目都是来自于实际企业工作和科研课题,使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科研工作,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或课题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1.毕业论文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依据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指导教师联系遥感图像及数据处理、海洋观测仪器开发和使用、数据管理和系统开发的企业,结合企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论文指导,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结合毕业论文和企业的实际工作,增加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对口企业的认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也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机会。

2.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近年来海洋技术专业的教师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局级项目,学生依据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所学专业相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积累和其他相关条件与指导教师一起商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题目依据实际科研问题命题,教师可根据科研实际为学生把握好方向,给予学生必要的启示,使学生在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还有多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主要包括实际应用类、科技活动开放类和实验项目研究类三种,这是依托学校实验室,为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促进实验资源共享,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而开展的。

3.部分考研学生进入研究院所,将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密切联系。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考研情况较好,每年有多名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国家重点院校的研究生,部分被研究院所录取的学生,毕业论文与研究院所的科学研究密切联系,研究所科研人员对实验的进度、操作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均有较严格要求;学生也把完成好论文看作是证明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一次机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高,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产学研”模式的过程管理

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针对“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特色,采取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严格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1.论文及相关材料的管理。教研室按照学校毕业论文工作手册,制定本专业具体的毕业论文手册,对毕业论文每一个环节给出具体的要求,对每一个要求上交的文档给出模板。毕业论文上交装订的资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毕业论文册,包括任务书、学士学位论文、外文翻译资料;另一部分管理档案册,包括选题申请表、实习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计划进度表、毕业答辩记录和成绩表。各种文件的扉页格式、正文格式及内容的字体、字号、行间距都给出明确的要求,便于学生查询和修改。

2.研究进程的管理。毕业论文的题目确定之后,指导教师需向学生布置毕业论文任务书,学生按照任务书的具体要求来制定详细的计划进度表,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与指导教师探讨实验的可行性,征得指导教师和教研室同意后才能正式开题,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在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在校内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需要随时参加课题组的小组讨论;在企业和研究所进行毕业论文的学生,指导教师和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讨论。指导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不断完善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案,随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

3.通过论文培育推出优秀论文。在毕业论文的开始阶段,结合学生的选题,依据论文在企业、课题和研究项目中的实际意义,进行优秀论文的培育。一般会有多名学生申报,然后通过指导教师推荐,进行优秀毕业论文的培育。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基本技术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体现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课题性质做出合理搭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意识,鼓励他们提出新问题、新方法和新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培育可以推出优秀的本科生毕业论文,通过展板形式展出,为下一届学生做毕业论文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指导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有望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开展“产学研”结合对理科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改革,可以使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科研进展情况,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应用,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实践平台,达到“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

[2]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

[3]刘峥,李建平.产学研互动,提高化工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2,(4).

[4]彭忠利,金真,梁浩等.化学化工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教

学模式的实践[J].广州化工,2010,(3).

[5]石海信,王晓丽,周文红等.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新建本科

院校化工类毕业论文改革[J].广东化工,2011,(4).

[6]张自广,孔亚平.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合作

经济与科技,2012,(5).

[7]隋秀芝,李跃珍,李炜.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文献检索课教

学的思考[J].情报探索,2012,(1).

[8]申天恩,邓长辉,韩延波等.海洋类高等院校学科建设思

路探析[J].航海教育研究,2012,(3).

论文的基本格式范文2

一、琉球历史上是不是“独立王国”?

什么是“独立王国”?今日学界为什么说琉球是“独立王国”?其基本立场、用意是什么?谁在说?为什么说?其可能的效果如何?这是我们认识和定义琉球群岛及其历史上的政权的性质首先要搞清楚的基本问题。

历史就是历史。所谓“独立王国”,是独立于世界上的“国家民族之林”,其“国家”性质是独立的,其王权在政治上、国家权力上不受任何别的国家政权管理管制,不从属于任何别的国家政权,与别的国家政权“平起平坐”。“琉球王国”是这样吗?显然不是。

历史上一些原本独立的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帝国、王国、部落,在历史的演进中或者一直延续发展到了今天,或者将其他帝国、王国、部落并入了自己的版图,或者被别的帝国、王国、部落政权并入,都是世界历史上常见的现象。其各自版图的扩展、并入原因复杂,局外人往往只能冷眼评说。那么琉球被日本吞并,中国是“局外人”吗?历史事实不是,历史逻辑也不是。

事实上,历史上的“琉球王国”,是其自归属于中国明王朝之后才有的一个受封自治地区概念。在受封归属明王朝之前,琉球群岛上是由“中山”、“南山”、“北山”三个不同的政权“分岛而治”的,不存在什么“琉球王国”。

自明洪武四年(1372年),琉球群岛上的“三山”政权分别相继附属中国,最先归附的是“中山”,未几“南山”、“北山”相继归附,并很快由“中山”归并“三山”为“一山”。这也就是为什么自此整个明代、整个清代都封琉球群岛为琉球国,而所封王号却不是“琉球王”而是“中山王”的缘故。

“琉球王国”这一概念、这一名称,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呢?没有。即使在整个明清时代明王朝、清王朝都封琉球群岛为琉球国、封其主为“中山王”,直至被日本吞并而置“冲绳县”之前的整整500年期间,也不存在“琉球王国”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是在现代语境下的现代学者的“创造”,而这一“创造”的动机若何,有无受某种思潮、理论、话语权影响,有无微妙难言之隐,其立场角度、用意导向和结果预期如何,是需要揭示、分析和评判的。

二、琉球被日本侵吞之前是不是中、日的“两属”之国?

琉球在日本吞并之前是中国的属国属地,这连日本人过去、现在都没法否认;但日本自吞并琉球以降,为了给出其吞并琉球的“合法”的“理由”,便将历史上的琉球“定性”为“两属”,即不但是中国的属国,也是日本的属国,并为此找出了其似是而非的“证据”。现代中国的学者也多受其影响,对这些“证据”不加分析,对这些“证据”的性质不加判别,不与琉球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加以区别,也默认甚至坚持琉球“两属”说。这是需要厘清的。

事实上,琉球在被日本吞并之前,从来没有隶属过日本,“两属”说无中生有,只是日本说者的偷换概念,根本不成立。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日本的萨摩藩侵琉,对琉球实施野蛮的武力控制与胁迫,只是出于其利用琉球隶属明朝、能够通过琉球对大明王朝的朝贡和贸易往来从经济上获利的卑鄙考量,与“属”与“不属”的国家政治关系风马牛不相及。且不说其当时是背着日本幕府干的勾当,即使后来得到日本幕府纵容支持并被日本幕府利用,也从未正式建立起日本与琉球之间的宗藩封贡隶属关系,事实上一直到晚晴时代,琉球群岛从未改变其明、清属国属地性质,其王从来都是明清政府非封不立的王朝属臣。直到明治政府以武力逼琉球“就范”,于1872年生生将琉球“废藩置县”,导致其社稷堙灭。琉球奋起抗争,因而其王、陪臣一面被日本俘执押解,一面相机遣官渡海西来,入朝上诉,泣血求救,最终以自杀明志。即使此时(自1872年)已造成事实上的琉球“两属”,此之“属日”与至此已有500年历史的隶属中国,不可同日而语。

三、明清王朝对琉球是不是仅仅“名义上的管辖”?

今日不少中国学者,或因基于西方话语反对民族主义,或是担心相关外国人“不高兴”,全然不顾历史事实,一概将历代王朝管辖的属国属地从中国历史地图上抹去。他们认为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属国属地的领有、属权都是“名义上”的,“一般不干涉其内部事务”。

什么是“名义上的”?“一般不干涉其内部事务”不恰恰就是连现代国家观念、现代国家体制都尊崇、坚持的地方“自治”吗?什么是“自治”?古代日本、今日日本都是全国实行地方自治的国家,除了国家大法,地方主官由地方自任或自选,地方大事由地方做主;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的法律,州官之自选自任更不受联邦政府干涉。世界上不少国家过去、现在都实行着这样的“地方自治”体制,这样的“自治”是不是“名义上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收回的香港、澳门设置“特别行政区”,其特首自选,唯须得到中央政府批准,中央政府对其内部事务更是“不干涉”。谁可以说这只是“名义上的隶属”、“名义上的管辖”?

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对属国政权,实行的是“土官自治”,中央政府只封其王,不干涉其内部事务,但通过国家礼制,实施着若干体现中央政府对属国政权实行辖属管理的制度规定,属国政权不得僭越。至于一些属国政权私自僭越,或阳奉阴违,或内生变故,脱离属权,中央政府则采取或诏谕说服、或惩罚处置、或任其来去、或干脆“改土归流”即直辖为郡县等等不同对策,自有其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的不同考量,并不等齐划一。这和是否“名义上的”无关。

其实,一个“国家政权”一旦隶属于另外一个国家政权,即使仅仅是“名义上的”,看起来“没有任何实质内容”,那么它在“实质上”就不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政权,这在国际上无论是基于历史还是基于现实,都是有共识的。

历史事实不能伪造,不能歪说。学术无国界,学者有国别。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学界,自“现代史学”建构以来,尤其是这些年自“改革开放”导致“思想解放”以来,关于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别人的历史,在立场、观念即世界观价值观上,在史学理论和方法上,出现了去立场、去意识形态、去话语因而也去话语权的不少问题,是需要好好反思的。不少人常以“反思”为“创新”的话题,然而一“反思”就大骂祖宗,一“反思”就虚无历史,一“反思”就造成历史核心价值观也是当代核心价值观的“空洞”。历史已经过去,祖宗已经作古,事实上现在亟需的不是再搞什么“反思”历史,而是好好反思一下“反思”者自己。

四、之后为何将琉球交出?

之后,将其侵占的琉球群岛交出,是其被迫向全世界投降而不得不承认、遵守《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必然产物。这说明什么?这无疑说明,国际社会是公认琉球群岛原本不属于日本,而是其四处侵略“得来”的。后即乖乖交出了琉球群岛,说明日本也不可狡辩琉球群岛是其侵略侵占“非法所得”的“不义之财”,毫无疑义必须乖乖交出。必须指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对于日本必须无条件“吐出”的所有侵吞侵占地区,只作了“举例”并宣言、公告了对其处置的原则,并非进行实际的接收和处置操作,因而并未一一列出;实际的接收和处置操作,是在日本正式向全世界宣告无条件投降、战胜国开始进入实质性受降阶段后。当时的中国政府对北纬29度以南的台湾岛与澎湖列岛,力主接收,而对琉球群岛与诸岛,则主张与美国共管或由联合国托管,其后美国主导的对日“和约”规定,由日本政府认同并承诺将琉球群岛等岛屿地区交由联合国托管,在此之前交由美国实施管辖。

五、今日琉球地位问题的基本性质如何?应该如何解决?

美国在接收和实施对琉球群岛的“管辖”中,一方面将琉球群岛辟为军事基地,一方面成立“琉球民政府”由其“自治”,而日本政府则在后来寻找种种理由与美国达成“协议”,于1972年由美国政府将对琉球群岛的“施政权”“转交”到了日本手中,而“无关琉球群岛的”。须知,这的确是美国政府与日本政府对琉球群岛的私相授受。一方面,美国接收琉球群岛实施管辖的前提,是基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原则,基于日本向全世界投降而作出的无条件承诺;一方面,美国接收琉球群岛实施管辖的“法理”,是国际社会对日“和约”的“授权”,这一对日“和约”是美国主导的,美国自身就定法而违法。这就是说,美国自己没有权利对琉球群岛自行处置,更不用说将其“转交”给原来的非法侵略侵占者。

事实上,一方面,对日“和约”是在中国、苏联等多国政府未能参加、未能给出意见的情况下达成的,因而中国、苏联等国政府都严正声明不予承认,即使台湾当局也未予承认;另一方面,美国将琉球群岛连同诸岛的“施政权”交给日本,中国政府当然不能承认,台湾当局也当然不会承认。

应该认识到:

第一,琉球群岛1872年被日本侵占后,中国晚清政府并非弃之不问,与日本明治政府进行了多年谈判,而长期未果,尽管双方谈判代表曾经达成了琉球群岛中、北部归属日本,南部归属中国的草约,但中国晚清政府深感距离中国要求相差太甚而不予批准,日本政府因之拒绝继续谈判,这一问题遂成历史悬案,至今未决。

第二,直至今日,中国政府只明确主张对及其相关海域的和管辖权,而对琉球群岛尚未提出明确主张。应该认识到,这完全是中国政府出于对多方现实利益关系综合考量的结果,对此,日本政府、美国政府都应该心知肚明。属于明清本土福建与琉球之间的“中外”之“界内”,对此明清本土文献与琉球文献记载在在多有,自无问题;但此“中外”是明清王朝内部之“中外”而非同今日对等国家之“中外”,其“界”为明清王朝不同政区之界而非同今日对等国家之“界”。昔日明清内地与琉球之间,其“界”之本义,在于海防权责即守土安民使然。

第三,琉球群岛也好,诸岛也好,其均非日本领土、其已经在后无条件交出,这是美国主导的1952年的“对日和约”明确规定了的。当时中国政府对此“和约”不予承认,是因为这一“和约”没有全部体现、没有全部偿还中国应该得到的所有正当利益,而不是不要、“不予承认”中国本应、也在“和约”中明确得到承认了的应有利益。尽管今日日本政府诡称诸岛原为“无主之地”,“先占”因而是其“固有领土”,却从来不敢公然辩称琉球群岛是其领土。既然琉球群岛不属日本,琉球群岛之南靠近台湾的诸岛,焉能属于日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日本以此与中国搞什么东海划界,何据之有?中国断不可误入其“顾左右而言他”、避实就虚的陷阱。

第四,如果日本主张对琉球群岛的,那就不但是明目张胆地对中国的历史的再侵略侵吞,而且是明目张胆地与美国为敌。美国主导的对日“和约”也好,美日私相授受琉球群岛“施政权”的相关历史文件也好,美国政府的历次相关表态也好,在在写明其“转交”的只是“施政权”即“行政权”而“与无关”,说明美、日都心知肚明琉球非属日本。至于中日之间的琉球悬案,中国政府有权与今日之日本政府就琉球群岛归属问题重开谈判。

第五,必须有针对性地再次指出,中国政府和人民是爱好和平、主张正义、与人为善、与邻为伴为友的。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及其之后为了反对美国的世界霸权和对外侵略,曾经明确表示过支持日本人民反对美国政府继续霸占琉球群岛的斗争。如果日本放弃一切原来侵略侵占的别国领土,如果美国完全撤走琉球群岛上的一切军事基地及其相关设施,那么琉球群岛人民何去何从,完全可以尊重其自主自愿的选择。

论文的基本格式范文3

一、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内涵

“宏观调控”又称“宏观经济调控”,最初使用于经济管理语境,我国宏观调控结合了宏观调节与控制两个含义,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逐渐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管理的主要形式。

由经济领域产生出来的含义及其相关形式能否自然地移植到社会领域,以形成“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含义及其形式?基于理论与实际的分析,同时类比于宏观经济调控,我们尝试性地给出一个描述式定义:所谓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系指社会管理主体以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的,为预防和控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因素出现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社会、行政、经济、法律、道义等相机管理行为。

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外延

从理论上看,社会发展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内涵的演变而演变,有时代性;同时也由于理论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当前社会发展宏观调控范围,是从管理工作层面和解决社会问题层面进行划分的。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按照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生存、发展和安全是三个递进的层面。每个层面按照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又包含若干社会领域的行业。生存层面上,是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外部环境条件以及特殊人群基本保障的领域和部门,包括人口与计划生育、卫生、民政、社会保障、就业、环境保护、弱势群体保护;发展层面上,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支持、人力保障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领域和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物)、体育;安全层面上,是为维护基本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领域和部门,包括公安、司法、检察等。

从实践上看,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范围也即调控客体主要包括:

人口与计划生育。人口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败,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与人口质量,始终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的重大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医疗卫生。从国际管理经验看,在医疗方面,公共政策的重点是关注基本医疗体制建设,公共卫生方面的重点则是疾病预防控制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民政和社区。家庭与社会和国家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环节是“社区”,社区建设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人们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一般重视到高度重视、从点到面全面铺开的过程。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由政府实施的公共福利事业,基本内容是保障居民的生存权。国际经验表明,通过实施社会保障,可以缩小社会成员贫富差距,防止社会成员陷入贫困,构筑社会公共安全网。

就业。妥善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近代工业革命使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人类活动正在改变地球的生态系统,环境问题也逐渐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

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保护。社会中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脆弱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与生活状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的责任,需要通过社会发展领域各行业的发展规划,落实对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推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教育。教育是培育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体系、教育规模和教育水平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国外经济学家的测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2--33%。

文化。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事关立国之本、治国之道、兴国之路。依据功能定位,文化领域可分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体育。包括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体育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体育产业也正日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竞技体育还是一个国家总体实力的象征。

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社会发展的第三层面是维持基本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包括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社会稳定机制的建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范同或者外延不是静态的认定。当社会发展实践表明,一些原本并不重要或被人忽视的领域日益成为重要的或必须加以调控的领域时,宏观调控部门应将其纳入到调控范围内。动态地跟踪和掌控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并适时加以必要的调控,本身也是社会发展宏观调控题中应有之意。

三、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体系

(一)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

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之所以在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中居于重要的位置,是由其所具备的功能所决定的。主要体现为:

它是各项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行动纲领――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活动十分广泛,每个社会活动领域都有自身的管理问题。要把分散的各个具体的社会管理行动统一协调起来,必须上升到战略规划层面,这就使得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必然具有社会管理行动纲领的功能。

它是采取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措施的重要依据――各项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手段措施如社会计划、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等的提出和实施都是为了稳定社会,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所有这些手段措施提出的依据,可能多种多样,但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是其十分重要的依据。只有通过周密的战略部署,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手段措施才能有条不紊、各司其职。

它是政府社会管理行动的公开宣言――当今世界,当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关心社会发展问题的时候,通过制定一项周密的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可以起到面向大众和国际国内展示社会发展成就,表明政府推进社会发展的意图和政策,鼓励社会各界从事并参与社会发展活动的积极作用。

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强化,定期制定并执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将会成为整个国家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按照管理理论,构成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有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战略布局和战略

措施等六个要素:

1、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通常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协调和适应、把社会活动的社会效益发挥放在第一位。上世纪90年代原国家计委社会发展司曾经组织草拟了《1996―2010年全国社会发展纲要》(未正式),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提高民族素质为中心,坚持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并进,坚持以深化改革和开放促进社会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逐步增加对社会发展的投入。

2、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般应包括:主要社会活动的重要目标、上述所选目标的定量、战略总目标与战略分目标的关系。

3、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的选择标准包括发展过程中遇到重大障碍的环节、发展带动作用明显的领域和全国关注的社会活动等。方法上一般对社会活动各个行业做出序列划分,然后确定重点,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没有不变的重点或永恒的标准。

4、社会发展的战略阶段

战略考虑的是较长时期的发展问题,因此要有时间上的考虑与安排。社会发展只有经过分阶段的设想及安排,才能保证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分阶段的意义,就在于它实际上就是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实施过程。根据我国国情,在15年内的全国社会发展纲要中实际上就有“九五”、“十五”、“十一五”三个计划时期。但在实际社会管理工作中,依据近细远粗的惯例,采取的是滚动式计划方法。

5、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

战略在空间上需要有规划布局安排。这一方面是因为空间布局是始终客观存在的事实,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而区域之间差异较大的大国。由于历史积淀下来的原因,客观上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如果没有不同空间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安排,将会从根本上和在长期内扩大区域之间不同的发展差异,并引发深层次矛盾与冲突。

6、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依据长期的战略设想而持之以恒的政策手段。在我国,实施长期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环境保护政策,既是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更是国家战略的基本措施。短期的宏观调控因为要应付随时发生的问题而伺机调整变动,但是宏观调控所依循的基本措施,还是战略与规划所设定的基本之道、根本之策。

(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

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特别是处于转型时期,有效地运用以政府为主体的强有力的干预,将经济发展的成果及时、公正地转化为民众共享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以提高人类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为中心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

目前根据社会发展实际管理经验,对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目标可有以下设定:

一是调控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通过必要的政策措施和合理分配国民收入用于社会发展的投入水平,保证各项社会事业以合理的速度和规模获得同步的发展。

二是调控社会事业各行业的发展,使之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不能超越经济承受能力,并且要成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要素和社会稳定的保障条件。

三是调控社会发展各行业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其增强内在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四是调控社会发展中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和合理布局,使社会的发展更为公平和公正。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中采取的手段主要包括: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社会资金投入、社会立法、社会政策、社会预测与监测、社会劝告等,由此也即构成了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理论体系。

1、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

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是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具体延伸,作为手段的规划与计划着重关注的是社会计划及其管理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社会计划是逐步从经济计划中独立出来的,它一般以社会关系和社会过程为计划对象,这个特点决定了社会计划与经济计划有联系也有区别。

所谓社会计划体系,是指各种社会活动计划所形成的有机整体。这些社会活动计划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但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计划划分是根据计划期限分成年度、中期与长期计划,以及根据管理行业分成人口、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计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社会计划尤其是专项规划工作,相继制定了针对特定社会问题的若干计划。

目前我国社会计划管理的主要形式是选择、确定和落实社会计划指标,指标管理成为社会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般说来,社会计划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核算指标和考核指标等,由这些指标形成社会计划指标体系。

2、社会资金投入

所谓社会资金投入,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对社会活动的人力及物质投入和支付。从管理上讲,它分成社会事业经常性经费开支和社会事业基本建设投资两个方面。社会资金投入中的建设投入部分最终形成社会资产,即各种社会设施和设备。社会资金与资产的性质比较复杂,可以从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消费性与非消费性、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福利性与非福利性等多重属性来加以理解。

目前,如何建立积极、稳定、有效的资金筹集和保障机制,是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产品与服务特性及其对筹资机制的要求,为社会事业筹资机制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以此为基础,我们要努力构造形成保障社会事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筹资机制;形成使社会事业总体发展以及薄弱环节都能够获得又好又快发展机会的筹资机制;形成普遍性、大众性社会服务和特殊性、个性化社会服务均能获得发展的筹资机制;形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自愿组织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筹资机制;形成政府政策措施到位、市场体系及功能完善的筹资机制;形成不同筹资渠道和方式有效分工与组合的筹资机制。

如何用好、用活来之不易的社会资金,也是重要的改革内容。过去仅仅将社会资金作为非生产性(纯消费)、纯公益性、纯福利性投入,存在片面性。根据国际经验,社会资金的使用完全可以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可以获得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统一,因此要积极探索社会资金使用的创新机制。

3、社会立法

社会立法最初是指保护处于经济劣势状况下的群体生活安全所进行的社会安全立法,如救贫法、社会救助法、社会保险法、工会法、工厂法等,

主要着眼于解决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以后逐步发展,将预防社会问题的立法也包括在社会立法范围内,如亲属法、婚姻法、优生保健法、环境卫生法、职业训练法、居民住宅条例及其它一切有关社会福利的法律法规都归入社会立法的范围。这实际上扩大了社会立法的范围,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社会立法。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立法已经初具规模,对促进社会发展和保障社会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社会立法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有些方面还不健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法律体系不健全,某些方面欠缺、甚至存在空白;某些方面的立法层次较低,影响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正常运行;某些法律的立法主旨比较陈旧,不仅影响了法律效力的发挥,也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4、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是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强调计划管理,尽管存在一定形式的政策管理,但其作用十分有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政策管理日益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与计划管理手段相比,社会政策是政府对社会活动更加灵活的干预形式。

社会政策管理行为表现在:政府及其代行机构(政策主体)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通过设定一定的社会发展目标(政策目标),并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政策手段)来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所以说,政策主体、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构成了社会政策的三大要素。社会政策干预的对象是社会活动,它是社会发展宏观调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相对应,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现实中也存在着统一协调的基础。一方面,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相互协调的最重要保证是两者主体的统一性;另一方面,从具体目标来看,经济政策目标和社会政策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是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同时,两者的管理对象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交叉现象,社会政策的干预会产生经济政策效果,经济政策的干预会产生社会政策的效果。在现实中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协调经济政策手段和经济政策手段的作用方向。

5、社会监测与预测

社会监测是对近期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社会现象、突发社会事件、严重社会问题的跟踪与评价,并依据监测结论做出政策建议。社会监测为社会预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社会预测是指对未来社会现象、过程、事件的可能性的科学判断,即专门研究和分析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一旦发生变动时可能出现的行为和结果,并据以制定可供选择的各种应付方案。

社会预测不是主观臆测,而是以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为基础,因此,制定的应付方案一般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由于社会监测与预测彼此并不能严格区分,所以在实际的社会发展宏观调控行动中是相互重叠的。

社会监测与预测内容十分广泛,现时主要集中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目前常用的社会监测与预测方法有外推法、类推法、单位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和交叉影响分析法等20几种。

社会监测与预测的过程包括,分析大量的信息;分析监测与预测对象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背景;确定监测与预测工作涉及范围并选择相应的方法;应用一系列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并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统计手段和技术设备来研究社会现象,探寻社会发展过程的规律,以便监测与预测社会现象的发生,并做出相应对策。

6、社会规劝

社会规劝一般是指调控主体利用舆论媒体和各种影响关系,对调控对象进行游说、劝诫、训诫等等说服性活动。由于社会发展中利益多样化产生出来的意识多样性,使得以社会规劝方式进行调控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调控方式和手段。

社会规劝在进行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社会规劝本质上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特别适合于对社会事件中的人群的管理。比起其他强迫性方法来,它可以从人的心理内部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第二,社会规劝体现的是对话及民主协商的精神,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管理主体通过开展对话和民主协商说服管理客体是常用的方式。第三,社会规劝也体现了在的过程中逐步凝练社会意识形成社会共识的目的。尤其当各个社会主体利益发生冲撞、各执一辞时,社会规劝可以发挥在基础上形成社会基本共识的作用。

(三)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体制

所谓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体制,是指社会调控主体根据一定的调控目标,确保调控任务的完成而采取的制度化措施的总称,包括确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以及设置的调控组织机构等等。体制的核心在决策和组织,从本质意义上说涉及两对重大关系的明确及其调整:

其一,社会调控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我国社会调控主体主要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说到底就是中央说话要算数的问题。社会调控客体是社会成员及其社会组织,它们之间由此结成错综复杂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很重视和开发非政府组织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过程中的有益作用。

论文的基本格式范文4

所有的毕业论文都有自己的封面,毕业论文所使用的纸张一般都为A4纸张,所以封面设计应该以A4纸张大小来设计。

封面的设计包含一定的内容,这里只说它的版式设计。封面的常见版式设计是:没有页眉页脚,没有索引,没有链接,没有背景,没有错别字。最上方一般都是学校、学院的全称,下面就是毕业论文(设计)字样。再就是毕业论文的基本信息了,包括论文题目,指导老师,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时间等基本信息,一般完成时间用大写的中文汉字在最下方书写。这些基本信息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要求设计。

封面上的字体,字体大小,基本信息的内容、顺序,还有一些固定的格式或基本要求。可以参考自己所在学校的具体论文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目录版式设计

封面的后面就是论文的目录了,目录一般均是采用自动生成目录。而目录两字是需要人为地添加,设计目录就需要先设计文本的样式,而设计文本的样式,在样式设计好后,就可以设计目录了,而设计目录又需要完成全部的论文内容,所以目录一般放在最后来完成。

目录的使用步骤是:设计好所有要生成目录处的样式——插入——引用——目录。即可设计目录了,目录的字体,间距,字体大小根据具体要求选择。

设计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版式

规范的论文设计都是要求有摘要和关键词的,所以在目录后面,一般是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部分,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中文关键词和英文关键词。摘要就是简要介绍你的论文主要内容及中心观点,需要简明扼要;关键词就是几个词语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应该分作两张纸来书写,中文摘要的下面一般是中文关键词,同样的英文摘要下面应当是英文关键词,中文和英文应当分开写。至于使用什么字体,字体大小和具体的格式要求,需要根据你的学校要求来设计。

设计前言或索引版式

就像所有的书本一样,论文也是存在前言或索引的,前言或索引就是简单介绍你的论文写作目的,主要介什么等。他的版式是在首行输入前言或索引两个字,设计好它的样式,然后在后面编辑前言或索引的内容。使用的字体,大小,间距等格式要求参考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添加概述

一般从前言或索引就开始进入正文部分,许多常规设计在前言或索引后面,会增加概述部分。用来说明自己所写内容的简单概括,或者对将要论述的内容对象做出一个整体的概括和分析。这一部分也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建议论文设计中添加概述,概述需要另起一页书写。

主要内容版式设计

主要内容就是你的论文将要展开的论述内容,这一部分格式和要求比较多,所以版式设计比较繁琐,但还是有一定的基本流程可以遵循,后面详细介绍,正文需要在概述后面另起一页编辑。

参考文献设计

参考文献是在正文内容后面的一个内容,它的作用是将你的论文中,参考和使用别人的理论、研究、观点、看法等进行一个汇总。设计参考文献时,需要先设计引用,下面详细讲解,参考文献也需要另起一页来编辑,他的版式要求是需要你逐条来列述,而且每条前面需要使用序号。一般参考文献四个字放在首行最中间,下面再逐一列述参考文献,使用的字体,大小,间距等格式要求参考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致谢设计

论文的最后部分是致谢,也就是对你的论文设计完成做出贡献,或做出帮助的人或知识等,表示感谢的话语。在版式上它也需要另起一页来编辑。一般致谢四个字放在首行最中间,下面再编辑致谢内容,常规的致谢后面都会署上姓名和时间,使用的字体,大小,间距等格式要求参考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附件或其他设计

如果论文有附件或其他东西,可以附在论文后面。具体的要求或者格式,需要参考学校的规范来进行。

完成你的论文所有的文字、表格、图片等基本内容后,你可以依据你们学校毕业论文格式具体要求来设计好版面。一般的设计顺序是按照要求设计好所有非标题内容的文字大小、字体,间距,行距等,包括图片,表格等的大小,位置,版式。因为这个设计好后,修改的次数比较少。

设置样式和格式

设计好非标题内容版式后,开始设计标题部分版式。简洁方法是,先通过样式设计好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等标题要求的基本格式的样式。样式的使用步骤是:格式——样式和格式。

设计好样式后,选中标题部分,包括前面设计的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也需要设置样式;后面设计的参考文献,致谢语等。选中后,点击对应的样式,标题就会变为样式设置好的格式,这一点也是为后面的目录自动生成做主要准备,这个部分一定要设计好,否则生成目录时,很容易出现问题。

样式中可以设计好整个论文的所有格式,然后通过样式来调整对应内容的具体格式。这一个可以在论文设计之前,就将所有的样式设计好,在论文内容设计完成后,直接使用样式来设置格式,这样的做法效率是最高的,但你必需熟悉你的内文格式要求,否则用起来力不从心。如果你不熟悉还是建议向上面一样一步一步来设计。

设置标注或引用

引文参考文献中需要列树引用的文献,所以需要在正文中插入引用或标注,然后对应到后面的参考文献中。当然有些标注或引用不一定是用来为参考文献服务的,也可以用来作以内容的标记或说明。

标注或引用的步骤是: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按要求选择好你要插入的位置、脚注或尾注的符号,设置好后,你可以进行标记,或引用到后面的参考文献中。

设置页眉和页脚

在设计好论文的整体内容后,可以开始设计论文的页眉和页脚了,直接双击页眉或页脚处,在里面按照学校的格式要求,输入对应的内容。值得强调的是,在版式设计中,一般封面是不存在页眉或页脚的,所以插入时,封面不要插入页眉或页脚。

设置页码

要生成目录,就需要对论文里面插入页码,使用步骤是插入——页码。选择好你要插入的页码位置,页码样式,进行插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范围,一般在封面和目录那两页是不需要插入页码的。

自动生成目录及最终版式修改

在设计好所有的样式后,就可以生成目录了。方法和前面的目录版式设计一样。生成目录后,整体检查一下论文的版式与要求有无差异,或论文版式存在错误、不和谐的地方,若有存在需要及时修改。

论文的基本格式范文5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有很多同学都觉得论文写作很难,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写作方法,就能够驾驭各种论文。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与论文相关的内容是: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基本规范指导

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基本规范指导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在选题和内容上要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且在表达方式上应具有规范性和严谨性。本规范适用于具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正式学籍的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一、各组成部分的基本要求

提交评议和答辩的学位论文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部分组成并按先后顺序排列。

1.封面

硕士学位论文封面(见附件一)、书脊(见附件三)要求如下:

(1)论文题目:不超过26个字,可分两行排列,中英文对照。

(2)指导教师:论文作者本人导师。未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遴选且在研究生处备案的合作指导教师,不得在学位论文上署名;署名的合作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2人。

(3)学科门类: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如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管理学等。

(4) 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应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和培养方案填写。

(5)日期:学位论文完成时间。

(6) 论文封面颜色由专业点自定,各专业可选择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

2.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附于学位论文摘要之前,需研究生和指导教师本人签字。见附件二。

3.中文摘要

硕士论文摘要一般为500-1000字。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应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语言精炼。摘要应当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见附件三。

在论文摘要后另起一行注明本论文的关键词(3-5个)。

4.英文摘要

与中文摘要对应。见附件三。

5.目录

一般列至二级标题,必须与正文标题一致。

6.插图和附表清单

论文中如果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列于目录页之后。图表的清单应有序号、图表名称和页码。

7.正文

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论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公式和数据等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学科要求和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而异。

8.参考文献

在研究过程中,对某一着作或论文的整体参考与借鉴。

9.附录

凡不宜放在正文中,但与论文有关的研究过程或资料均应放入附录。

10.致谢

致谢对象限于对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完成等方面有较重要帮助的人员。

二、基本格式

1.标题

(1)一般分三级标题。具体要求如下: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或16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或14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或12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上述段前、段后间距可适当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2)可以用“章、节”、“一、(一)”、“1、1.1”等形式。使用章节标示的格式如下:

第一章(一级标题,居中,单列一行)

第一节(二级标题,空两格左对齐,单列一行)

论文的基本格式范文6

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应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国际标准)或出版社编辑部格式

 

1、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 朱建平,张润楚. 数据挖掘的发展及其特点[J]. 统计与决策,2002(3):55-60

[2 ] 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情报学报,1999,18(4):1-6

 

2、图书

 [序号] 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 1 ] 贺奇,郑岩,魏藜等. 构建面向CRM 的数据挖掘应用[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230-252

[ 2 ] Slowinski R.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 handbook of applications and advances of rough set theory[M]. Netherland :Kluwer Acad emic Publishers ,1992

 

3、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

[1] 孙玉文. 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报纸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份-月-日(版数)

[1 ] 傅刚,赵承,李佳路.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

 

5、科技报告

 〔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

[1] Kyungmoon Nho.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 logic[R].AIAA-98-4484,1998

 

6、国际或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7、专利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881056073,1989-07-06

 

8、会议文献著录格式 

[序号]会议主办者.会议(或会议录)名称[C].地点:出版者,出版日期

[4] 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 

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

[5] Agrawal R , Imielinski T, Swami A.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sets of items in large databases,Washington ,American,February15-22,1993 [C].Berlin:Springer,c1993

 

9、电子文献 

1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 [EB/OL].

2 METCALF S W. The Tort Hall air emission study[C/OL]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azardous

Waste, Atlanta Marriott Marquis Hotel, Atlanta, Georgia, June 5-8, 1995: impact on human and ecological health [199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