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1

社会中地区的不平衡的发展,许多的农民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去打工,但孩子又无法跟着走,就留下了一部分孩子在家中.这部分孩子我们称为留守儿童.学校要求对这部分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先就将我们近期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如下:

一、 校内留守儿童现状

我校入学适龄儿童502人,其中留守儿童54人,这些孩子都有隔代监护或者寄居在亲戚家中,这些儿童整年甚至几年见上父母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具有以下特征:

1、营养不良,性格孤僻。

2、成绩落后、厌学,甚至逃学。

3、身心发育不健康。

为了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全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上,同时也让留守儿童感到社会的关爱,让这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校在校委的领导下,成立“寸草心”留守了儿童关爱小组,并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二、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关爱小组。

对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德育处左少冲主任的指导下,成立的关爱小组,巾帼自愿者,成立“寸草心”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留守儿童“一帮一”帮扶委员会。

2、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1)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我校学生通过主题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启迪,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更加主动、勤奋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2)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留守儿童之家为儿童购买篮球、乒乓球、军旗、象棋、羽毛球、五子棋、跳绳等体育器材,让儿童随时能到家园借器材参与体育锻炼。家园还适时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所有的儿童在学校中能锻炼出健康的体魄。

(3)认真开展家园序列活动。让检察院辅导员为他们讲法律知识、安全常识、社会规则等;我校内的辅导员胡老师也经常给孩子们讲解卫生知识,或让儿童们自由讨论活动的内容,自己主持活动;或让儿童在辅导员的陪伴下借书看书;或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等,让每一次活动的丰富多彩,让儿童参与其中,快乐其中。让留守儿童通过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给在外务工的家长,送去节日祝福,还有世界读书日、植树节、学雷锋日等活动。让孩子在节日庆祝中明白节日的意义,同时鼓励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4)认真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寸草心”家园成立爱现帮扶小组,简历服务职责,落实了具体服务项目,成员由学校教师等担任爱心辅导员。每位爱心辅导员负责一至两名儿童的帮扶,通过与儿童一起活动、交流、走访儿童家庭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及时为需要帮组的孩子提供帮组。爱心辅导员必须一个月走访儿童两次,并及时填写走访记录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2

关键词: 学校教育 留守儿童 班主任工作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亦普遍增多,这些儿童隔代抚养现象尤为突出,造成班主任的教育压力增大。这些留守儿童因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形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大多属于“独行者”、“问题学生”。而这些留守儿童的种种表现,直接影响到周围的同学,给班级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如何给予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促进班集体良性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事农村班主任工作多年,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及时采集信息,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情况

每接手一个班,我都会注意收集好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详细住址、家庭情况、家长务工单位、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基本情况、联系电话,以及是否是留守儿童、是否单双孤等信息都一一进行登记,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随时更新。若为留守儿童,则落实其监护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监护人。平时做到时常沟通交流,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并专门设立留守儿童花名册,了解、熟悉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落实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责任制,每学期至少要与留守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座谈一次,随时与留守儿童谈心,并详细记录在案,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二、坚持优先照顾,多渠道规范引导

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不断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建立健全《师生谈心制度》、《家访制度》、《课外学习小组活动制度》、《生活教师工作职责》、《宿舍管理员工作职责》,以及“留守儿童档案登记制”“结队帮扶制”“家长制”“问题儿童特别关爱制”等有关规章制度,使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实行留守儿童真情关爱“三个优先”制度: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

对少数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重点给予关爱和帮助,日常指导留守儿童吃饭、睡觉、洗澡、理发等一系列日常生活事务。针对寄宿留守儿童,强化对他们的住宿、就餐等日常管理,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就寝、统一进餐、统一内务卫生要求、统一物品摆放、统一个人卫生行为养成、统一安排室外活动。同时,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寄宿留守生“家长”,使寄宿生得到应有的照顾,让他们能够在学校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而非寄宿留守儿童,班主任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督促监护人履行对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安全、生活的监护职责。“三管一强化”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心,强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要求做到“十个一”即:一张联系卡、一次交流沟通、一次谈心活动、一次学习辅导、一次亲情活动、一次家庭访问、一封亲情家书、一门实用技术、一次家长会、一本工作记录;一律强调“五必访”即:留守儿童身体不佳时必访、情绪不好时必访、学习成绩下降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迟到早退必访。创建“托管”寄宿制模式,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各种活动,避免节假日期间孩子在家无人看管而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多渠道开展安全卫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班队会、墙报、播放教育影片、上法制课等进行交通安全、远离、预防疾病、防火、防溺水、防电、防地震、防食物中毒、防人身侵害等安全知识教育,深入开展防地震、防停电安全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课余时间,组织引导学生参加乒乓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开办唢呐、绘画、编织、舞蹈、刺绣、折纸、器乐等各种兴趣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长。紧扣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主旋律,围绕“关爱、责任、诚实、诚信”等基础道德规范,开展丰富多彩、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每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愿望,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设立学生“悄悄话”信箱,开通“亲情电话”,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整合力量,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3

关爱、呵护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让我们凝聚爱心城市之魂,汇集全社会之力,共同托起留守儿童的未来。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倡议书留守儿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倡议书留守儿童1“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阎良区武屯幼儿园自开园以来一直积极参与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行动中,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学期我园共有留守儿童16人。如何更好地关心留守儿童,务实有效的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是我园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将继续利用多种方式,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细化活动的主题、目标,让留守儿童及他们的家长能切实的感受到来自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的关爱和温暖。

亲爱的家长、小朋友们:

和谐社会需要爱心,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为了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园将于20__年11月12日-23日每周三举行爱心义卖主题活动,希望用这样的一个教育契机,给园中留守儿童筹集资金。所有义卖资金将统一存入幼儿园专项“卡乐基金”内,用于购买书籍、玩具以及能够让童年生活增光添彩的各种资源,用我们的爱心,温暖每一颗童心,用我们的真情,精彩每一个童年!

活动对象:

幼儿园全体师幼及家长

活动时间:

11月12日至23日每周三17:15—17:45

活动地点:

幼儿园一楼大厅

活动主题:

关怀助成长 爱心聚希望

活动要求:

1.请家长为幼儿备好零钱(大班20元、中班15元、小班10元),并指导幼儿合理使用钱币。

2.幼儿与家长一起商讨,根据钱币金额购买合适的物品。

(家长指导幼儿合理使用钱币)。

3.为参加义卖活动的幼儿颁发“爱心小天使”徽章。

4.活动结束后,将爱心义卖款项存入“卡乐基金”并公示。

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了能让我园所有留守儿童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特倡议武屯幼儿园的全体幼儿及家长奉献你们的爱心,积极参与义卖活动,携手留守的小朋友们一起幸福成长,共享快乐童年!

倡议书留守儿童2让爱心接力,守护稚嫩的向日葵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一、留守儿童在受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格发展不健全。

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

2、学习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

3、思想品行问题较多。

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

4、安全隐患较多。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5、监护现状堪忧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一般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的,就交由他们抚养,因为这样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天然的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在精神、道德上进行管束和引导。另一方面,祖孙辈的年龄差距大,观念也大相径庭,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代沟”明显,祖辈们常常以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比较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喜欢寻求刺激和创新,讲究个性,做事不拘一格,所以祖孙辈在沟通上很难达到共识,有时想管由于自身思想的局限性,方法陈旧,孩子无法接受,变得更具反叛性。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我所任职的仙临村是一个农业大村,拥有约四十多留守儿童,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如下初步方案:

一、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努力使档案资料能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还有他们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二、给他们每人分发一张联系卡,把我们村委会办公室和我的联系电话都写在上面,如果他们遇到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可以随时与我们联系。开通“亲情电话”,如果他们监护人家里没有电话,可以到村委会办公室来打电话。

三、我村是由几个村合并而成的,面积比较大,留守儿童居住的比较分散,把他们全部聚集在一起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我打算依次到各个村民组去,把相近的几个村民组的孩子召集到一起,进行帮学。

四、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多给他们辅导功课,问他们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困难。低年级的和学龄前的小孩子们就侧重带他们玩一玩,做做有趣益智类的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不同性格的孩子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些孩子可能比较活泼率直,有些孩子腼腆,所以要因人而宜。

五、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

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我想在任何时候,父母对孩子的亲情,在孩子心里都是不可缺少和不可被别人替代的,父母“关爱缺失”会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玉”,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六、多与留守儿童的班主任联系,要与学校老师的关注形成合力,了解他们平时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包括情绪和行为,一旦出现异常的现象,要立即想办法采取措施共同解决。

七、重视留守儿童的生日和节日。现如今,一般的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生日和“六一”儿童节,在这些日子里,父母祖辈、亲朋好友都会围着他们转,孩子们也会收到很多礼物,尽情快乐地放松,幸福地难以言表。留守儿童的生日也该如此,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然而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这些孩子的父母在他们生日却不在家,可能有些孩子会不理解,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在身边陪伴自己,要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是为了给他更好的生活才出去打工的,要给予孩子们更多感恩的快乐,要为他们准备小礼物,也要提前跟他们商量,在生日这天给父母打电话或者写信,或者在家里给亲戚和邻居的小伙伴们表演一个节目,无论表演得怎么样,只要孩子尽力了,都要给予掌声和喝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积极的受鼓舞的环境中成长。另一方面,要让孩子们懂得过生日对于他们的意义,表明他们又长大一岁了,长大就要有进步,让他们自己和监护人共同回忆和细数一年来他们点滴的进步,这样也有助于增进与监护人之间的感情。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建立一个成长纪念册,让他们自己记下来,并把自己的心愿和理想写下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每隔一段时期集体为他们过一次生日,举办生日联欢晚会,让孩子们欢聚在一起,有种集体归属感,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农村的“留守儿童”在守望着,仰望着,他们守望着幸福,仰望着美好的未来。我们暂时能做的就是守护好他们的这份简单的守望和仰望,用爱伴着他们茁壮成长!百川之流、汇集成海,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好心人能够行动起来,一起关注留守儿童,让每个孩子的脸上都能挂起甜美而又明媚的微笑!

倡议书留守儿童3朋友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们: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然而,当我们衣食无忧、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时,在我们身边还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小小年纪,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亲情;他们渴望家庭温暖,却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他们稚嫩柔弱,却过早地承担起了生活的无奈。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呵护和家庭的温馨,他们的学习教育、心理健康乃至人身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期,留守儿童问题已然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尤其是毕节5名儿童窒息死亡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带给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为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社会爱心人士和团体组织要发扬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尽绵薄之力,为留守儿童带去关爱的温馨;留守儿童家长要勇于承担起孩子教育第一任老师的职责,让家庭成为孩子品德修养与学习智慧的培训基地。在此,省妇联、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倡议:伸出关爱之手,温暖孤寂之心,让我们携手撑起一片爱心蓝天,让留守儿童共沐阳光雨露!

倡议书留守儿童4广大家长朋友们:

当你和孩子牵手闲逛,当你和孩子嘻笑玩耍,当你畅享天伦之乐时,你是否注意到,在我们身边有一双双羡慕而失落的眼睛正注视着你?他们小小年纪,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亲情;他们渴望家庭温暖,却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他们稚嫩的双肩过早的承担起生活的无奈……他们有一个特殊、酸涩的名字: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挣钱,他们大多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呵护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少年,是我们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问题,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向全体老师发出“关爱留守儿童”的倡议:

一、请伸出您关爱的双手,争当“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知心姐姐、知心哥哥”,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共享人间温情。

二、争当“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由于家长和孩子长期分离,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亲情缺失、家教缺位。我们要当好宣传员,帮助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及时向他们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先进的家教知识和方法,使他们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加强亲子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同时鼓励孩子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情感,促进心理健康成长,增进“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系,促使留守儿童身体、心理、品格得到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努力为“留守儿童”做好事、办实事。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正确、适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抽出一点时间,奉献一片爱心,给留守儿童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买一本书、送一件礼物,让他们快乐时可与您分享,受委屈时可得到你的抚慰;经常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谈心沟通,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参加学校集体活动,融入集体生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坚持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联系沟通,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成长的保护人,让所有远离父母的孩子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__中心小学

20__年x月x日

倡议书留守儿童5有一种力量无人能抵挡 ,

它永不言败生来倔强 。

有一群孩子,

他们的童年几乎没有父母的陪伴,

没有新衣服,没有新书包,

没有完整的桌椅,

甚至还要撑起一个家!

但他们依然坚强,

依然有一颗“生来倔强”的心!

少年强,则国强。

你的行动,中国的未来。

关爱留守儿童,助力精准扶贫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父母有责任让自己的孩子过上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社会有责任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在社会的关怀下茁壮向上。关爱留守儿童不是“纸上谈兵”而已,需要付出更多实际行动,正如歌词所唱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们希望留守儿童问题能够吸引更多的目光,得来更多的关注;希望留守儿童能够享受更多温暖,获得更多关爱。现呼吁大家都来关心支持贫困、留守儿童事业,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和留守儿童共成长。

捐赠内容

如下

如果您有闲置物资,可交由湖北百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统一捐赠,一个适合留守儿童的书包、足球、篮球、文具盒、笔袋、衣服、溜冰鞋、玩具、运动鞋、彩笔、积木等,这也许是留守儿童们今年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捐赠对象

襄阳市南漳县肖堰镇留守儿童

捐赠方式

如下

您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

若兰

微信号:

湖北百腾科技负责本次赠送活动的日常工作,我们将记录捐赠明细并在南漳县政府网、百腾旗下网站及微信公布,保证整个捐赠流程公开透明。

善举时况将在南漳县政府网、襄阳文明网、襄阳市青年网、网易、腾讯、新浪、优酷、百腾襄阳、襄阳房产热线等媒体进行展示。

趁梦想还在,热血还在,

行动起来,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新课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经济搞活政策的深入落实,我国农村的劳动形式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剩余劳动者也就应运而生了,而且逐年增加。农民不安于现状,渴望富裕,渴望迅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正因为如此,农民工进城务工就成了一个潮流。大批强壮劳动力带着美好的愿望,离开家乡,外出务工,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也可以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但随之而来的就产生了大批的留守儿童,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也已经成了农村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众所周知,所谓的留守儿童就是指那些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儿童,他们或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看护,或是由亲戚看护,甚至是由父母的朋友代为看护。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也将因此发生改变,他们的心理也因父母的外出而发生改变。看护人的只求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就行了,对孩子精神上的需求、道德习惯的养成少有关注的想法和做法,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面临着危机,如何引导留守儿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何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摆在我们农村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新任务。我们又该怎样适应潮流,怎样发挥教育阵地的优势,教育引导好这些留守的孩子呢?以解除广大务工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解决农村教育所遇到的新问题呢?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留守儿童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也同样会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贡献,留守儿童发展的好与坏也是关系到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发展好与坏的大事。他们的今天就是农村的明天,若干年后他们将是农村社会的主力军。我们一定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留守儿童大都是适龄就读儿童,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他们的学业要在学校完成,他们的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大都需要在学校形成,学校与他们息息相关,学校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教师就更应该重视这一特殊的群体,抓住他们的每一个特点,考虑到他们的每一点需求,切实引导教育他们。

学校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活动小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学校留守儿童的工作,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留守儿童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从学习、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以学期为时间段整理档案,专人、专柜管理。

各班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个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期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班主任及时将有关的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生活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的管理和教育。学校通过教师会,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学校每学期要对“代管家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评先选优挂钩,与工资挂钩。

三、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学校要组织外出务工家长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外出家长每周给孩子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通过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建立管护网,全方位管理到位。社会上以自然屯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建立畅通的联系网络,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从生活上及时照顾。学校更应该细化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在校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应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不让问题发生,不让留守儿童变成问题生。家长要积极配合,特别是负责管护的家长,要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情况,相互沟通,合理引导。三方齐抓共管,留守儿童就会健康发展。

五、开展多彩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儿童选配在职教师与他们结对子,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干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他们成为好朋友,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交流。班级建立学生间的帮扶对子,学习帮扶,即帮扶那些学习差的留守生;思想帮扶,即帮扶那些纪律、品质差一点的留守生;生活帮扶,即帮扶那些困难的留守生;还有节日帮扶,也就是在节日里带同学回家,感受家庭的温暖。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儿童”开展一些切实的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主题班、队会,开展“我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募捐活动,举办“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活动,“留守儿童才艺展”,“留守生学习成果展示”等。每学期开展一次“我与父母大团圆”,活动,时间定在五一、十一两节期间,把那些节后回家的家长召集来参加活动,没有来的家长,班级将把活动光盘邮寄去。每学期对全校的留守儿童开展一到两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班级要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讲心理话活动,组织学生定期给家长写信,汇报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汇报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得到的帮助。班级建立留守儿童生日卡,把每个孩子的生日记清楚,给每个孩子过生日。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5

农民工进城为我国的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很多的积极影响:首先,农民工进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解决了我国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实现了农村人力要素的合理分配和优化组合;其次,进城务工农民大多承担了如楼宇清洁、病患看护、家政服务、建筑拆迁、搬家快递等被城镇居民认为“脏”、“累”而无人问津但又不可或缺的工作,因而为城镇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各种始料未及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如“留守儿童”问题,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是焦点话题之一。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由于隔代监护人的自身素质、忙于农事,无暇管理以及隔代监护人的生理原因,其对孩子的监护很少,其监护主要体现在孩子是否身体健康的程度上,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习情况、安全问题、价值观等方面都顾不到。如果隔代监护人要同时监护更多孩子,以上问题更加严重。正是由于隔代监护人对孩子的监护不够,使得很多农村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厌学情况严重;养成了自卑、孤僻的性格等等,这些都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而学校和政府因职责的缺失也无法弥补上述隔代家庭教育带给孩子的影响。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进行研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社会背景

1.1 城乡发展不平衡

1.1.1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不平衡。

城乡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主要是因为国家财政投入城乡间的比例不平衡,国家把财政资金大部分投入城市,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而用于农村的财政资金投入则很少。就拿公路来说,城市的公路在政府财政的投资下四通八达,而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较低,目前仍有很多建制村不通公路,数十万计的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很多地区公路晴通雨阻,农村公路的覆盖能力、技术状况和管理水平等都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1.1.2 城乡教育差距明显。

城乡教育间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城乡间教育的软硬件设施上。硬件设施方面,与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校舍较差,部分贫困地区的学校甚至连教学场所都没有,更别说其他诸如体育等娱乐设施、少年宫等活动场所之类的条件了。软件设施方面,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也远远比不上城市。由于农村教师在工资水平及其他待遇上都比城镇的教师要差,大量的优秀教师都流入城市,导致农村的教师以临时或短期的代课教师居多,从而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

1.1.3 城乡就业差距突出。

城乡就业差距突出表现在农民工只能进入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待遇福利低劣的低端劳动力市场。而在二元的劳动力市场体制下,收入高、劳动环境好、待遇好、福利优越的高端劳动力市场,是专门针对具有当地户籍的劳动者的,农民工根本无法取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机会。实际上,城市居民所从事的许多工作,农民工不是不能干,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城市户口而不被允许干。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只能进入低端劳动力市场,而低端劳动力市场又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而使劳动力供大于求,所以农民工在就业的过程中,随时面临着被解雇的命运,就业情况极不稳定。

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农民为了维持生计,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不得不背井离乡进城务工。虽然农民人在城市,可是在城里人眼中,他们从来不属于城市,使得农民一直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无法融入城市。农民进城务工,有限的专业技术知识限制了他们只能从事低收入工作,而低收入就注定了他们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只能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留守儿童也由此诞生。

1.2 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

城市化是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也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农民工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下的必然产物,其规模呈现出日益扩大之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乡村流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旧的户籍制度的影响仍然存在,农民工本应享有的与城市同等的待遇并没有得到实现,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

2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弊端

2.1 现状

2.1.1 隔代家庭教育已成为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概括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即隔代(祖辈)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杜鹏教授针对流动人口的外出对其家庭的影响进行了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留守子女中,抚养方式主要为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且以隔代抚养的比例最高,为48%,单亲抚养的比例为45.3%这表明了隔代家庭教育和单亲家庭教育一样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2.1.2. 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有效的监护

在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中,隔代监护人的知识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多数处于文盲、孩子交流沟通;半文盲的状态,且在思想观念上与孙辈有很大的差距,很难与有的忙于农事没有时间监管孩子,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而没有精力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再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隔代监护人的教育方式也略显单一,主要以放任型和粗暴型为主。隔代家庭教育的这些弊端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和引导。因为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和引导,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屡屡发生,特别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的上升,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2.1.3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普遍不高。

绝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后,其家庭的经济能力比未外出打工前大大增强。但是,很多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却没有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而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祖辈吃什么,留守儿童就吃什么,吃的花样单一,只能填饱肚子,没有营养可言。

尽管祖辈很疼爱和关心留守儿童,可是他们一向节俭,即使经济条件允许也舍不得用于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上。

祖辈年迈,其生理因素限制了其对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关注,时间精力上的限制使得他们对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心有余而力不足。

2.2 弊端

2.2.1 在学习上缺乏管教与督促,使得智力开发受到制约。

从一些资料来看,相当一部分在隔代家庭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好好完成作业是常有的事,有的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甚至还有的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的情绪,逃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阮梅在其著作《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一书中写到过这么一个案例:“妈妈,我让您失望了—这次的期中考试,我考得很糟糕,原因是我上课有时候不太认真,在家里只顾着看电视,不看一下书,不搞学习,还有就是英语分数赶不上来了,我实在是搞不懂英语……妈妈,我对不起您,我逃了两次学,还出去帮人打过两次架,不过是和我的两个好朋友在一起,他们不会让我吃亏的。不管如何,妈妈您今年一定要回来看我,您己经有四年没有回家了,再不回来我就会离家找您去了。”

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都有上述案例所说的经历,不思学习、逃学、打架是经常有的事情。因思念父母而无心学习,又没有人监督指导他们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隔代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智力的开发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祖辈们的受教育程度注定了他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只能是温饱式的哺育,而对其智力开发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接受隔代抚养的农村留守儿童,其智力的总体水平在起点上就较同龄儿童低,因为其社会早期经验的确制约了其智力的发展。此外,由于文化知识的匾乏以及生理条件的限制,祖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基本上都采取了放之任之的态度,疏于管教或者管教不严,对其缺乏学习督促,且不能为其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疏于看守,在学习上比较松散,学习不自觉,浪费了美好的学习时间。此外还有一种值得特别关注的情况是,很多留守儿童知道父母在外的艰辛,学习也很认真,但是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对其的期望值太高,孩子的心理压力太大,一遇到挫折便会一撅不振,这也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毕业后还是同样跟父母一样外出打工,因此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影响学习成绩,有的留守儿童很早就辍学走入社会。由于隔代家庭教育限制了对留守儿童智力的开发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2.2.2 在心理上缺少亲情关怀,导致形成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21世纪网”以《父母国外打工三年,十四岁儿子成抢劫犯》为题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十四岁的小雷,父母常年在韩国打工,年幼的他跟随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小雷花钱大手大脚,并沾染了打架斗殴的不良习气。姥姥、姥爷管教他,小雷不但不听,还威胁他们:“再管我就离家出走!”一想到女儿女婿在国外拼死拼活地挣钱,两位老人多次在给女儿的电话中想告之一切却欲言又止,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对小雷的变化只字未提。论文格式老人的态度无疑纵容和助长了小雷的畸形心态,自从迷恋上上网后,小雷就在某网吧里长期包了一个单间……钱不够上网了,他便去了抢劫的念头。有一次,小雷伙同另外两个男孩抢了一个过路女孩的小灵通,随后,三人又来到某银行门前想砸开自动取款机直接弄钱,钱虽未取出,价值三十多万元的自动取款机却被他们砸得面目全非……青少年时期正是性格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其人格的健康形成和发展与父母对其的关爱以及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息息相关。父母的关爱是任何亲情也替代不了的,即使是最亲自己、最疼爱自己的祖辈也无法替代。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2.2.3 在亲子关系上缺少有效沟通,导致产生亲子间的隔阂。

从心理学上来说,孩子对父母的那种亲情,是通过父母满足了孩子在物质和情感上的需要,特别是在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要的情况下出现的。只有当这两种需要满足了,孩子才能对父母产生依赖、依恋,直至产生亲情。而隔代教育背景下的留守儿童,其与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见面的次数和时间不多,因此留守儿童从父母那里得不到产生亲情的各种条件。也许在物质上父母可以满足孩子,但是情感和安全,父母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感情祖辈又不能替代。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极易与父母感情疏远,有的留守儿童不但不理解父母,甚至还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伤村》一书中,作者给了我们这么一个案例:黄求平,男,25岁,两年前结婚不久和妻子一起到深圳打工,将当时只有一岁的女儿交给母亲照顾,为了赚钱,他们省吃俭用,甚至为了省火车费,他们中间都没有回过家。今年春节夫妻两个实在熬不住了,黄求平买了一张火车票,让妻子回家看看孩子。他说他的“工作”很忙,脱不了身。妻子死活不愿意,非要和他一起回来,最后他下了好大决心才买了两张车票。回到家里,快三岁的女儿,已经会走,会跑,会说话。本来,难得的团圆,一家人应该很高兴的。但是,女儿却不认识他们,不和他们说话,不和他们亲近,躲着他们,任凭奶奶怎么解释,父母怎么拿好吃的东西哄她,她就是不和父母说话,到最后甚至哭起来。两口子很无奈,吃肉不香,看春节联欢晚会也不笑。黄求平一直不甘心地说:“回来这一趟,要少赚好多钱呢。”据说,春节他如果留在深圳,可以赚上几百块钱。

范芳经研究认为,隔代抚养导致亲子关系的缺位,严重影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容易造成亲子间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这种亲情关系的缺失不仅会导致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代沟”的产生,还可能会影响到儿童长大成人以后对自己子女的情感教育。因此,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要通过多种渠道与孩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不要让类似上述案例再次重演。

3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的建议

3.1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人口大量流动,合理的人口流动才能达到人员的优化配置。我国目前人口每年都在大规模的转移,然而,现有户籍制度不仅限制了农民的合理转移,而且使得农民被排斥在附着于户籍制度之上的各种权益保障制度之外。从长远看,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让农民拥有同等待遇,这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扭转农民弱势地位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改革现有户籍制度迫在眉睫。政府要改革附着于户籍制度之上的各种权益保障制度,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六部委做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享有与城市人口同等的权利及权益。要采取措施打破城乡的就业、医疗以及教育等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多年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打破教育壁垒,因为在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村子女进城接受教育需要昂贵的借读费用,而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本身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力拿出这一笔费用,经济上的原因占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必须出台政策让城市中小学降低入学门槛,以便进城务工子女能够入学。这样,可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比重,缓解由于农村留守儿童过多而导致的难以管理的问题。

3.2 多种途径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我国法律规定,养育孩子是每一对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父母尽量不要双双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父母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明白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古人尚且深知如此道理,接受了现代思想熏陶的父母更是明白“生之养之育之”是父母应尽的义务。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能在双亲的关心爱护之下健康地成长呢?但是,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农村贫困的生活使得他们必须外出务工,想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物质环境,就必须得省吃俭用,甚至连电话费用都得省着。这就说明了,孩子的父母即使明白亲情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节省电话费,他们平时很少打电话回家,打了电话也只是匆匆问问学习成绩,问问衣食而己,然后匆匆挂下电话。为了节省火车票钱,他们只在过年的时候回家看一次,有的干脆好几年都不回家。从这可以看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交流,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当父母回家后,孩子却不愿意亲近自己的父母了。缺乏与父母的正常交流,往往导致留守儿童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很可能为其健全人格的塑造带来影响,例如,害怕与人交流、极度自卑等等。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尽量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在务工场所就近的地方就学,以便于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同时也能督促孩子的学习,随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利于孩子更好的成长。对于没有条件的,应该尽可能多地打电话或写信给孩子。给孩子充足的物质需求很重要,但是给孩子更多精神需求、与孩子常沟通更加重要。如果打电话成本较高,家长们也可以减少通电话的次数,选择通过写信的形式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中或学校的表现,及时把握孩子成长的动态过程,及时指导和教育孩子,鼓励孩子经常亲笔写信与爸爸妈妈保持情感上的沟通。父母通过对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关注,体现出对孩子的和关心,用心理关怀来拉近空间距离,尽可能使留守儿童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

3.3 学校应担负起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

除家庭之外,学校是留守儿童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也应该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学校要延伸其教育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而应该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关怀,将学校教育从课堂教学向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并建立起学校与家庭沟通的平台。总之,学校应充分发挥补充作用。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比有双亲在家管教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学校要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老师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心理安全感、归属感和依恋感。

3.3.1 在学校教育中要增设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和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为农村学校配备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行为教育课程,要对留守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3.3.2 学校还应该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心理访谈会,给他们讲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的措施。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人而异,重点辅导,配备专门的德育老师与他们沟通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而对于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要切实采取补救、矫治性措施,使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危机,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保障自己健康成长。

3.3.3 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有必要经常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保持着联系,也有必要经常走访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人,及时了解儿童的成长表现并作心理档案记录。对此,要开通家长热线,教师要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定期指导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而产生的消极影响。要主动与家长联系,介绍孩子在校的情况,并指导留守儿童频繁的与家长通电话或是通信,汇报自己在校的情况,这样既可以让留守儿童与其父母联络沟通感情,弥补亲子间的隔阂,也可以让家长对其孩子在校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并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3.4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很少与孩子沟通,造成了其亲子关系的隔阂,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与道德发展。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一些不良文化、不良思想就很容易地趁虚而入,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就应该转变其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不断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填充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激励留守儿童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和老师尤其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原则,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在集体的生活中得到乐趣,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让留守儿童在自身实践中接受教育,以弥补他们由于亲情缺失而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要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如多举办一些体育比赛、文艺晚会、留守儿童集体生日聚会等等让留守儿童能感到温暖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