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灰意冷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灰意冷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灰意冷的诗句

心灰意冷的诗句范文1

关键词:李商隐 诗歌 语句修辞

李商隐诗歌具有意象朦胧、意蕴深厚等特点。他的诗歌采用了许多修辞学手法,具体来说,有造词、用典、声律和其他技巧的运用,这里主要讨论其词句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人们往往认为李商隐诗歌意义难解,这主要是因为除了美学和接受方法等因素外,李商隐诗歌还具有字面上的朦胧模糊跳跃的特点。

应该留意的是,“含蓄”、“朦胧”的情况下,必须有深远的命意才能足以承担幽远的艺术效果,离开了充实的内在,“含蓄”只会变成无病、不知所云和故弄技巧而显露空虚,李商隐诗歌的感人之处正在于他对内在的独特视角和表述方式。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1](《无题四首》之二)诗句,感动了无数人,认为道尽了相思的痛苦折磨。但如果细加分析起来,“相思”与“灰”原是两个不相关的东西,“灰”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具象物质,而“相思”却是无法量度的极端抽象的感情名词。而诗人偏偏用两个表现极细微距离的“一寸”来量度有形的灰和无形的相思,将二者统一起来,也许我们可以将“灰”理解为“心灰意冷”的“灰”,意为渐渐黯淡、渐渐绝望,越是相思,心就越凉,别有一种虽未声声泣下却仍肝肠寸断的意味。

一、含蓄深沉的用典效果

近体诗人为了显示才力,喜欢运用典实,而典实运用精当时则有助于律诗的对仗精巧,结构整伤,加深蕴含。要想做到用典恰切且不着痕迹,对作者的文思和学养要求极高。李商隐的诗歌用典甚多,其用典极为精工,一方面,不论是经史子集还是神话传说,在诗中一经使用,便注入新的血液,赋予新的内涵,大大丰富了诗作的思想内容,增加了诗作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因为其用典过多,便使得诗作显得比较晦涩难懂。如这首用典集中的诗:

锦炜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吴越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腆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薰。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牡丹》

此诗八句,用了八个典故,不可谓不密集,然而在感觉锦绣满眼的情况下并无堆砌繁杂之感。首先这得益于所用意象与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含“富贵”旨义的契合,“锦”、“绣”、“玉”、“金”这些光彩四射的字眼迎合了牡丹的高贵花性。“锦韩初卷” 和“绣被犹堆”来形容正盛开着和含苞待放的牡丹花,接下来用“垂手乱翻”和“招腰争舞”赋予牡丹花拟人化的情态,描绘它们迎风摆动的娇烧姿态。两联可谓营造了光彩富丽的气氛。然而接下来出现在第五、六句中的石崇的蜡烛与荀令的香炉,给人感觉非常突兀,硬把读者从对眼前牡丹的欣赏中拉开,然后作者又带领读者蜿蜒到了第七、八句的情语中,先用“何曾”和“可待”的疑问语气调动起读者的思路,最后以“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二句,将本诗的格调以及读者的思路升华。用典集中的确易造成表面上的“晦涩而费解”,但诗人的驾驭能力还是非常高超的。在发挥空间相对较小的咏物诗中,能做到如此大量用典而又浑然天成,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事典的含义通常因为历代诗人的反复运用而一般固定下来,成为熟典,而这些熟典到了李商隐手中,用他自己的视角,加入他自己的感彩,赋予了熟典以新的情韵,这就是所谓“重旨”。《文心雕龙・卷八》说“重旨者,辞约而义富,含味无穷”,唐皎然在《诗式》中也说:“两重意己上,皆文外之旨。”李商隐诗歌所用之典尽管有些过于冷僻如“星辰海底”,“雨过河源”(《碧城》),大多数都可说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这使得其诗作有隐秀的风格,更具蕴藉含蓄之美。

李商隐诗中如“蝶梦”(《锦瑟》)、“逝川”(《和人题真娘墓》)、“团扇”(《和友人戏赠》之二、《河内曲二首・湖中》)、“蓬山”(《无题四首》之一、《无题》、《海上谣》)、“洛阳花”(《漫成三首》之一、《送王十三校书分司》、《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潇湘烟景”《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夜意》)、“梁间燕子”(《无题四首》之四)、“秦娥碧箫”(《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等等,无不是熟典,但到了作者手中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归来辗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无题四首》之四)中的“梁间燕子”,为常用之典,但诗人巧妙利用,生出新意。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中的“蓬山”“青鸟”,将主人公相思之苦和急不可待的心情传神地表达出来。有时,李商隐在诗中使用的典故与情感的结合是十分隐晦而巧妙的,诗人的真实用意是也是十分闪烁的,颇具巧合性和戏剧性,又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锦瑟》)历来有多种结论,有的人根据月隐于海和玉埋于土的遮盖感而得出怀才不遇的认识;蜀王望帝化为杜鹃,悲啼出血,写出了执着一念却终成空的痛苦;海中蛟人泣泪成珠,则直指伤感: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庄周梦蝶,写出一种回顾人生的如烟似梦的虚幻感;“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是存在于凝神定思的想象中的美景,静谧而虚幻。然而,仔细感知沧海、明月、宝珠、美玉、暖日、生烟等视觉意象的共通性,我们把它们当成一幅画面中的几个元素来欣赏的话,可以整体感知到,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都是一种静穆、安详的气氛,呈现出静暖明亮的画面感,都可以意喻美好时光;珠有泪与玉生烟均为散发光彩,气氛指向显然为晴暖而非凄冷。

在诗中用典,无非是借典故以自喻,因此在理解诗作中的典故时,不仅应了解典故的本意,更应努力感受诗人在选用此典时所可能生发的情感波动和想象。这种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感悟式思维,正是欣赏诗歌尤其是李商隐朦胧诗时所必需的。

二、跳跃出奇的意象组织

李商隐的诗歌具有跳跃朦胧的特点。因其纠结复杂的微妙心绪难于在诗歌中直白的表述出来,所以诗人常对意象、词语做超乎常规的组合、搭配。李诗中常出现一些看似全无关联性的意象组合,这些意象组合构成了一种非常奇妙的视觉画面。如“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无题》),虽然此诗中色彩交融、明暗交错,情感深切,给读者美仑美奂的视觉享受,但深究起来反而无从下手。这似乎是叙事绘景,又似乎是记实。“曾是寂寥”与“金烬暗”之间,“断无消息”与“石榴红”之间,“暗”和“红”之间不管是在字面义项上和心理机制上都没有任何的联系,但它们之间与作者当时的寂寥孤寂的情感指向却分别有着紧密的联系。与描写现实情况的“曾是寂寥”和“断无消息”相对应的“金烬暗”与“石榴红”才是诗句的关键,金烬渐淡表达了心绪如灰烬般逐渐暗淡,“暗”和 “红”是本诗的题眼,孤独寂寥中的心境自然是灰暗阴沉,而“红”表示诗人心里仅存的些微的希冀。正因它们出现的突兀性,才更体现了与心灵感应结合的因缘际会,细细读来,“金烬”与“暗”的连接与“石榴”与“红”的连接均是合情合理的。

这种修辞手段跳脱了语言表达逻辑性的约束,表面上看是使语言更加抽象费解了,然而在同“红”的常见义转变到诗中所用义的过程中,为读者开创了新奇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具有凝练朦胧的艺术效果。当然,达成这个艺术效果的前提是能保证诗歌气氛的整体浑成性,仍举《锦瑟》来说,《锦瑟》中的“蝴蝶”、“杜鹃”、“珠泪”、“玉烟”四个典故,按照典故各自的原意,它们之间并无明显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无关的。但李商隐把这四个看似无关的典故用在一处,却并没有破坏诗歌意境之美,反倒是用这种方法组合典故所造成的诗歌意象的朦胧迷离的效果,似乎是表达人们(不只是李商隐)心灵中时常产生的一些无法清楚言说的模糊然又挥之不去的情绪感受最适合的方式,也使诗人于不同时代不同经历境遇下的读者超越诗歌表面的形式,在心灵的更高境界中相通,成为可能。

三、言简鲜明的对比修辞

对比修辞手法最突出的作用是可以在平实、客观的语言中不动声色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将其渲染得更加鲜明强烈。李商隐诗歌中对比手法应用广泛,多见于于咏史诗、托物咏怀诗及无题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更鲜明地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龙池》)辛辣的讽刺了玄宗的荒;又如“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初食笋呈座中》)表达了强势的环境与纯洁而卑微的理想的矛盾,在力量悬殊的对比中反映出难有作为的无力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无奈感。诗人还善于用平静的语言,在极度矛盾甚至可笑的对比中,表达内心强烈的愤感。再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诗的前三句写的是被冷落的才士被君王重新热情召见的场面,君王的礼遇使他看上去终于可以一展抱负了,然而末句使读者的心一下子坠入谷底,统治者关心的哪里是治国之道和天下苍生啊!国民不足以使他访逐臣,而鬼神之说就可以让他放下那高贵的身段、不顾夜深劳累而迫切追问,这种强烈的对比蕴含着浓重的讽刺意味,更可见作者针贬时弊一针见血的勇气和驾驭语言的高超本领。

四、点睛回转的虚字运用

李商隐善于锤炼字句,无论实词、虚词,他都仔细揣摩,誓要“语不惊人死不休”,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境界。

词句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主要是实词,虚词是依附于实词起辅助作用的。但虚词在诗词创作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虚词与实词的不同搭配会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使诗句呈现不同的意味。恰当使用虚词,能够加强语气,突出所想表述的诗意。李商隐在诗中对虚词的传神运用,更是形象传达了诗人情思的发展变化,强烈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并增强了其诗词诵读时的音乐之美。如: “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桂林》)这一联写景的诗句中的“将”字赋予山势以动态感,将雄伟的形态夸大,加重了山雄而城小的对比,而“共”字却巧妙的另辟视角,把宽阔的江面与地面联为一体,天地互映,浑然苍茫,眼前之景与内心胸怀的辽远阔大顿出。又如:“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四首》之一)中的“已”和“更”,在时空和情感的流程中横插一刀,暗喻着心里对时空的无奈己经无以复加,哪里晓得蓬山隐隐无尽头,使本难以继续流走的心绪更遭遇了足以使人绝望的阻碍。另外,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中,二人的姿态如在眼前,这里的“可怜”是前两句感人泪下的和谐场景的碎然中断,不仅是对贾生有才无运生不逢时的悲叹,更是对当政者清冷的讽刺,是对当今国运不再寄予一丝希望的冷嘲,甚至是对自己曾抱有的满腔热情的自嘲,所述事件用到的词语没有感彩,但两个虚字的巧妙运用能使读者感到诗人绝望己极。

而“玉挡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春雨》)中的“何由”,“堪叹故君成故宇,可能先主是真龙”(《井络》)中的“堪叹”、“可能”,“想象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初起》)中的“更”,“岂关无情物,自是有乡愁”(《寓兴》)中的“岂”和“自”,“乘运应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陛”(《题汉祖庙》)中的“应须”和“安在”等等,这些虚词起到的不仅是语句结构上的作用,更有点睛之力。正因虚字之虚,所以更容易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巧妙的带出作者的隐情,细细读来,情感更真,意蕴更深。

注释:

[1]本文引用李商隐诗均出自[清]彭求定编《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至五百四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2]蒋有经《模糊修辞浅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

[3]《唐诗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4]郑远汉《修辞学风格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年。

[5]李晗蕾《辞格学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5年。

心灰意冷的诗句范文2

洱海 , 面积 251 平方公里 , 蓄水量 28 亿立方米 , 湖岸线 128 公里,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 ,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母亲湖”。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理洱海心得600字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大理洱海心得600字范文一

在我们云南大理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洱海。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母亲湖,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泊。它位于苍山东麓,西面有苍山十八溪。湖水面积约有25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8.8米。因为形状像人的耳朵,所以称为洱海。

以前的洱海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早晨,明媚的阳光撒在清澈的洱海上,使蔚蓝的海水变得波光粼粼,像撒满金子一样,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斑。中午,渔民们划着小船荡漾在洱海上捕鱼,船桨划破了静静的湖面,荡漾起一串串细小的波纹,就像一位仙女正在舞动着婀娜的舞姿。银白的渔帆,在浪花上跳跃,时隐时现。晚上,皎洁的月光映在洱海上,洱海仿佛蒙上了一层层晶莹的纱……可现在的洱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洱海不再是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了,因为人类对洱海水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无视这位洱海母亲的存在,向它的体内不断排放生活污水,倾倒生活垃圾,投放白色塑料袋……使这位洱海母亲变得多么瘦弱。现在的洱海上的浪花不再像一位仙女跳舞,就像狮子般狂吼,因为人类旅游的船,每天产生的污水,垃圾以及各种船只产生的油污,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现在的洱海不再倒映得出那一轮明月,因为它的水体、水质、内源等受到了污染,因而变得浑浊。

洱海母亲终于忍受不住它的子孙对它的折磨,它让有些渔民的船只沉到了海底。其他渔民看到后,心里会想:一条船起码需要几千元买,如果船沉了,那么几千元钱不就白花了吗?便不去洱海里钓鱼了。所以在洱海里钓鱼的渔民也逐渐减少了。

身为大理的一员,洱海的子孙。我们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己的母亲——洱海,为保护洱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义不容辞地尽一份力。让清澈的洱海碧波永远荡漾在蓝天白云之下。人们常说:“洱海清,大理兴。”所以身为洱海的子孙,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用含磷洗衣粉……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保护洱海的使者,让我们的洱海母亲变得更加美丽。

大理洱海心得600字范文二

我看过许多风景,从杭州西湖的水光潋滟,到蓬莱渤海的波澜壮阔,我却唯独爱上了洱海。我曾无数次地痴迷于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我曾无数次地以为西湖就是我心中的归宿,梦中的家乡,直到遇见了洱海,我才幡然醒悟,原来,我的心在洱海!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旅行对我来说就好像一种无可救药的病,一旦感染,就再也无法解脱。其实吧,遇见洱海不仅仅是一场旅行,更是一次洗礼。洗去外界的纷纷扰扰,洗去身体的疲惫不堪,洗去内心的车水马龙,追寻纯净的内心,做本应纯真的自己。

洱海—柔软时光里的风花雪月,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江湖。坐在洱海岸边,细细地品着一杯沱茶,沐浴着一米阳光,脚边荡漾着的便是这世上最温暖,最柔软的水,她如同一位少女,向你展现她的风姿绰约。远处便是千年积雪的苍山,这层层积雪,好似老人雪白的鬓发。

这位老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岸边,守候着自己的意中人。他已等待了千年,可是,再壮阔的海誓山盟也抵不过岁月的洗礼,他从一位英俊帅气的少年变成了一位白发耄耋的老人,最终没有如约而至。他心灰意冷了,失望地留下了泪水,这泪水千年来积少成多聚成了洱海。一首《渔舟晚唱》无情地把你从梦境拉回现实,此时的你一定还流连忘返,这也许就是洱海的魅力所在。

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洱海,洱海的风景总是一眼万年的。她正要将这世上最美丽,最动听的故事向你娓娓道来,洱海比世上任何一处风景都更加如诗如画。

邂逅云南,遇见洱海,此生无憾!

大理洱海心得600字范文三

在昆明待了几天后,我们一行人再次坐上火车,开往大理。到了大理,我们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当然是去洱海捕鱼了。

从大理到洱海非常近,汽车才走了一小会儿,我们就到达了。洱海的水非常干净,虽然水很深,担可以清晰的看到水里的鱼虾。当得知可以用鱼鹰捕鱼的时候,我们非常兴奋,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鱼鹰捕鱼呢。

我们坐车行驶到洱海的源头,听说那里的鱼最多。我们坐上了小木舟,由船老大划船,我和小伙伴也拿起小木桨用力的划。不一会儿,远处又来了一条船,这条船上有许多鱼鹰。船大伯就是用这些鱼鹰来抓鱼的。鱼鹰黑黑的,双脚和鸭子脚一样,脖子长长的。我真有点怀疑,它能抓到鱼吗?只见船大伯用手撑起杆子,“哟——哟——”!长喊了两声,鱼鹰像听到命令一样,一跃而起,一个个跳到大伯的杆子上。这是要干什么?不是要抓鱼么?这时,大伯给它们一一的在脖子上套上皮圈。原来,这样抓到的鱼才不会被鱼鹰咽到肚里。大伯“嘿——嘿——”长叫了两声,它们一个个扑通通的跳下了水。一只只鱼鹰拍打着水,眼睛不时地左瞧右望的盯着水面,似乎是在仔细寻找着什么。不一会儿,一只鱼鹰突然向水下沉去,动作特迅速,顿时水面出现了一串串水泡。我目不转睛的盯住那里。抓到鱼了吗?又过了一会儿,鱼鹰浮上水来,嘴里叼着一条大鱼。刚扔到小木舟里,我急忙用手掂了掂,好重啊!晚上我们可有新鲜鱼吃啦!

看到大伯抓到鱼,我也想试一试,我学着大伯的.样子“哟——哟——”的长叫了两声,可鱼鹰像没听见一样,一动也不动。我又“嘿——嘿——”的长喊两声,鱼鹰还是不动,原来,这鱼鹰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呢。

最后,我们在鱼鹰的努力下抓到了三条大鱼,连大伯都说:“你们的运气真不错,平时很难一次抓这么多鱼呢!”我们都会心的笑了,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响亮!

大理洱海心得600字范文四

1月19日的清晨,我们一家飞抵云南省大理市。

刚下飞机就感到一阵温暖的气息。大理阳光灿烂,清空万里,跟阴冷的重庆真是有天壤之别。我们在车上好奇地东张西望,看到的都是砖红色的山丘和白墙黑瓦的白族民居。不一会儿,一大块碧蓝跃入眼帘,这就是著名的洱海。

导游告诉我们,洱海并不是海,而是一个几百平方千米的大湖,比西湖和日月潭都要大,一眼望不到边,所以被成为“海”。洱海是大理的水源,也正是因为有洱海调节气候,大理不像云南别处那样干燥,植物也生长得格外茂盛。

第二天早上,我们前往大理喜洲古镇,路上看到三座橘黄色的塔,这就是大理最著名的地标,崇圣寺三塔。崇圣寺是大理古国的皇家寺院,三塔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完好无损,与苍山洱海交相辉映,是游客必到之地。

我们在喜洲古镇参观了严家大院。严老爷是一位白族的爱国富商。他生财有道,积累了巨额财富,而且乐善好施,是当地的名人。严家大院是典型的白族民居,楼梯可以通往每一个房间。屋檐下摆了好几个大水缸,因为白族人认为水是财富的象征,所以用水缸接天上的'雨水可以聚拢财气。

下午,我们来到了小普陀,这里有成百上千的海鸥,都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过冬的。游人给它们喂饼干、鱼干。它们反应敏捷,行动迅速,一见有食物的动静,立刻纵身一跃,翩然而至,张开大嘴,或叼或接,然后轻盈地划走。那动作是那么地流畅优美,让人叹为观止。更为神奇的是,上千只海鸥不时会突然同时飞离水面,在空中绕个圆圈,然后又回到水面上。它们在水面上排列得整整齐齐,好像列队等待检阅的士兵一般。

环洱海之行给我留下来美好的记忆,希望还有机会再来一次。

大理洱海心得600字范文五

我小时候,有一年观看春节联欢会,舞蹈《雀之灵》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位婀娜多姿的舞者翩翩起舞,柔美而生动的舞姿,让我感受到艺术的美。妈妈告诉我,这位舞蹈家是云南白族舞蹈家——杨丽萍。从此,我知道了云南,并十分向往到那彩云之南走走看看。

去年国庆节,我终于圆了彩云之梦。妈妈和我到第一站——大理。据导游介绍,大理的自然风景可以概括为一幅画——风花雪月图: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我迫不及待地想跳进画中。

上午,我们直奔苍山。仰望苍山,山势陡峭,拔地而起,山上怪石嶙峋,绿树成阴。我们乘坐索道车,一口气到了海拔三千多米处。远眺山间,传说中的`玉带云神奇地出现了:山峦之间一条乳白色的云带,长长一片,像仙女织就的锦缎,飘在半山腰,我们仿佛进入了仙境。我们继续攀登,乘着风,踏着云,不时有几声小鸟的鸣叫,好似在为我们加油。

走着走着,远处隐隐传来哗哗——哗哗声,我们赶紧都加快脚步,我更是一路小跑,充当急先锋。突然,我眼前一亮,一股洪流顺着山崖直冲而下,在太阳的照射下,像是空中的彩练,珠花迸发,犹如巨龙吐珠,冲入潭里,激起沸腾的浪花。满是青苔的石壁上刻着三个大字——洗马潭。我把手伸入潭水里,一种冰凉的感觉瞬间遍布全身,爬山的劳累顿时踪影全无。说话间,我们来到了苍山顶峰。蓝天下,周围的山峰连成一片,像一支阵容强大的军队。远处山脚下的洱海,犹如一条银丝带,从遥远的天际蜿蜒而来。洱海又像一面梳妆镜,满天的白云和青山,都尽在镜中,云影在徘徊,山峦倒立在水中,一色青青透出诗情画意。围在洱海四周的白族民居,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山水,此间山水顿时添了几分人气与活力。此时,我突然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随后的几天,下关山口,神清气爽的风吹着我的面颊;在上关,我躺在广阔开满鲜花的草原上,望着蓝天白云“发痴”;洱海边,一轮玉盘般的圆月下,我觉得世界是那样静美……我爱苍山洱海,我爱云南的好风光。

上一篇天和地

下一篇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