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改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改政策

医改政策范文1

[关键词] 民营医院 新医改 发展

民营医疗指非国有制所有的,个人投资型,盈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近年内在数量和规模都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不可否认会给民营医院带来一定影响,将会给我国民营医院带来诸多的挑战。当然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民营医院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笔者现就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新医改政策下民营医院所具有的发展优势、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分析、探讨如下:

一、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

据于宗河报道2006年在我国有营利性医院(即民营医院)共4000余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20.3%,病床数约有16500余张,占全国医院病床总数的6.3%。在我国民营医院的规模都比较小(病床数300张以内,固定资产500万元以内),规模较大(500张床以上,3 000万元以上)的非常少,仅占民营医院总数的1.6%。而且调查民营医院的门诊量普遍较小,日门诊量100人次以下的占一半左右。就民营医院的分布在全国范围来看,90%以上的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华东、华南、华中、华北等地区,在西北较少,这是极不平衡的。

二、我国民营医院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客观因素

目前由于民营医院在医疗卫生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是很大,社会影响力不够大,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对民营医院考虑的较少。因此,在某些方面享受不到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甚至是一些应有权力,如执业注册、职称晋升等与医务人员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与公立医院存在明显差异。在这方面民营医院的医务人员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这与近年来民营医院的不断壮大和发展的趋势不符。再者由于我国民营医院规模普遍较小,往往得不到卫生主管部门与监管部门应有的重视与监管,放任自流,使其良莠不齐,导致医疗市场混乱,破坏了民营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使其不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主观因素

虽然民营医院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相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其发展较短,自身尚不十分完善,如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等诸多方面,集中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重眼前,轻长远”,这是我国所有民营医院的“通病”。(2)“重使用,轻培养”。因为民营医院追救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成本投入,减少利益所得,再者由于民营医院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人才的培养得不到重。(3)“重设备,轻人才”,由于医疗设备可以给其带来可观的收入,而引进人才或培养的成本相对较大,在短期内成本很难收回,所以民营医院重设备,轻人才。

三、新医改政策下我国民营医院所具有的优势

1.在产权制度与体制上具有优势

民营医院的所有制形式是私有制,这与公立医院不同,其所有权明晰,利益清楚,管理灵活,自大,分配制度灵活,这样就会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医务人员与管理人员人尽其才。

2.在服务质量上具有优势

经调查发现城市居民中有69.9%的人在生病后选择去公立医院就诊,这在大中城市中尤为突出,但在农村,52.8%的居民在生病后都选择去民营医院或诊所去就诊。有研究人员对在两类医疗机构中就诊的患者就两类医疗机构的21的项服务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患者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总体评价比公立医院高。

3.在经营管理与成本控制上具有优势

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工作人员众多,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分配制度不符合市场需求,医务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而民营医院却与之相反,采取聘用制,按劳分配,打破了“铁饭碗”和“终身制”,甩掉了“大锅饭养懒汉”与“国家工资”的旧制。这样,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降低了成本低,提高了效率,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四、新医改政策下的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方向

1.转变经营模式

目前,在我国民营医院的规模与综合性公立医院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尤其在在综合性学科建设方面与大型公立医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们民营医院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要盲目的与公立医院竞争,应瞅准市场,着力拓展自己的优势学科的发展,打造“专科品牌”,突出医院的重点、特点,坚持以简、便、验、廉的特色取胜,取信于民,这对于提高我们民营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同时,为了使民营医院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占领更多的医疗市场份额,我们可以考虑改变经营模式,逐渐向连锁经营的模式转变。目前,在我国已有多家民营医院施行了全国联锁经营的模式,如佳美口腔连锁医院、普瑞眼科连锁医院、爱尔眼科医疗集团等。

2.转换服务模式

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有了明确的定位。当前公立医院应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为首要任务,其可以提供特需服务,但应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而新医改就特需服务对于民营医院没有给予限制,这意味着我们民营医院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上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目前在竞争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民营医院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向部分高端客户开展高端性、特需化医疗服务,想患者之所想,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更贴心的服务。如我们可以为部分高收入患者办理VIP病房、预约就诊、名医就诊快速通道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收入的不断增高,再加之工作繁忙,因此对特需服务、个的需求的高端人群也会越来越多。我们民营医院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在制度方面都具有这个优势,因此,我们民营医院要抓住这个契机,开展多种特需化服务,为高端人群的提供各种需求。因此,高端性、特需化服务将是民营医院今后的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3.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降低成本

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这对于我们民营医院也不例外。因此,我们民营医院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应加强控制成本核算,以减少医疗成本,这是我们民营医院的经营管理上策。新医改取消了药品加成,改“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这对我们医疗卫生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尤其对我们民营医院的影响更大。因为,对于公立医院可以通过政府投入、调整服务收费标准、增设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渠道获得补偿。然而,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医疗机构,因此享受不到政府的补贴。这就要求我们民营医院要进一步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这是我们民营医院发展的前提条件。

4.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由于受到体制及职工养老、住房等福利等因素的影响,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相比,在人才引进、培养、储备等方面民营医院一直处于绝对的弱势。目前在我国民营医院的工作人员呈现出两极化特点,即不是离退休老专家,就是年轻医生,技术力量配置极不合理。新医改的实施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是一个大好的契机,因为新医改对于医生的执业地点有了变更,医师被允许多点执业,这样公立医院的中年技术骨干受聘去民营医院就职。再者新医改就民营医院中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有了明确的规定,加之劳动制动的不断完善,使在民营医院工作医务人员在职称评定、养老、医疗等福利遇方面与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从而解决了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再者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生相对拥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了大量先进的医疗技术,通过到民营医院工作,达到了方便患者就医,提高民营医院诊疗水平的目的,交流了技术,实现了共赢。因此,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引进和培养人才是我们发展的关键,可以增强我们民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

新医改明确提出了医院要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发展重点,不断推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这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实现了临床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性,将患者的就医信息以电子病历的形式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有效地提供给医务人员共享和使用,才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因此,我们民营医院因发挥我们管理灵活的优势,早日推进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与公立医院基本相同,那就是是临床信息系统建设。

6.诚信经营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营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及在管理制度方面的不断完善,民营医院已经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部分,民营医院以其经营灵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便捷的、高效率的服务等特点,让人耳目一新。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服务质量、优良的诚信度是民营医院的生存之本[7]。但由于部分经营者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在利益的诱惑下不法经营,通过虚假宣传、欺诈患者等方法从中获利。给患者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心理伤害,破坏了民营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当务之急,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要通边多中方法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诚信经营,为患者高性价比的医疗服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民营医院才会走的更远。

五、结语

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新医改给我们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形式,大力发挥民营医院的优势,把我们民营医院建设成为一个有“拳头”科室的专科医院,为患者提供高端性、特需化服务,同时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来加强企业自身的成本核算和控制,降低运行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为患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医务服务,诚信经营,打造民营品牌,以求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万东 孔凌霄:民办医院的政策和发展环境初探[J].卫生经济研究,2006,(10):33-34

[2]于宗河:我国民营医院的成长与发展[N].健康报,2008-12-18

[3]熊昌彪 刘燕玲:为何民营中医院车水马龙[N].中国中医药报,2003-08-13

[4]央视网:解读“新医改”:公立医院访谈实录[OL].省略/xianchang/20090412/103287.shtml.

[5]杨 劲:医院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集成能力[J].卫生经济研究,2006,(10):45

医改政策范文2

    1医院内部审计特征

    卫生部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了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涵义,即指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所属机构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独立监督审核的行为。内容规定我国医院的内部审计特征表现为:一是其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客体是本单位及所属机构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二是其内部审计内容不仅包括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还包括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的效益性;三是坚持独立性原则,突出了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保持相对独立的特点,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部门;四是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守我国相关内部审计准则。

    2新医改对医院的影响

    新医改强调了今后进行的五项重点改革方向,其中,“改革以药补医”和“总额预付制”等将对医院产生直接的影响。

    2.1医院的收入补偿机制发生变化

    新医改方案要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以扭转目前医院“以药补医”的现象。

    2.2医院的医疗服务垄断地位发生改变

    新医改方案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从而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2.3医疗服务逐步规范

    当前,医保支付方式是按患者人数或病种及医疗项目的数量支付,医保单位对医疗机构缺乏制约机制。而新医改方案中“总额预付制”将加强对医疗行为的控制,能有效遏止医疗机构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任意扩大服务项目等弊端。

    3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建议

    新医改政策要求医院应当在继续强化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寻求审计理念、职能、内容等方面的实质性发展与突破,通过开展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事项的监督和评价,为改善组织的运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服务,为管理层当好参谋和顾问。

    3.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改进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管理层需要认识内部审计的真正价值;二是内部审计人员更需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医院管理层应当认识到,一个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不是一个“专门找茬”的负担,而是在评价内部控制、协助组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有诸多优势,能为有效降低运行风险、增加医院价值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机构。内部审计从警察角色向积极为医院做贡献的理念转变,需要精心培育和良好管理。内部审计是否成功的标志必须转变为建议的采纳实施情况,而不是报告自己发现了多少问题。

    3.2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内部审计既是医院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又监督着医院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与评价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保证。医院应按《规定》的要求,设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其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确保其权威性。同时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并保证队伍素质和稳定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管理、服务功能,使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成为医院运行的“经济卫士”。

    3.3建立科学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

    内部审计需要识别职能领域、风险领域、风险要素,审计的重要结果以及相关的建议,应该与风险情况相对应。为此,需要建立起三个层次的风险评价标准体系:第一层次是共性标准;第二层次是行业分类标准;第三层次是项目补充标准。三层标准互为作用,互为补充,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风险最大的领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审计人员应当就衡量的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导向性与管理层进行协商,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

    3.4创新审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方式

    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内部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加快知识更新,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另外,还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开阔内部审计人员的视野。不仅要精通会计、审计知识,还要熟悉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信息和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还可以尝试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培训内审人员,吸收社会审计的方法,通过实践,全面提升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此外,也要抓好内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高尚品质。

    3.5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质量

    一套健全的信息传递、沟通与反馈信息系统有助于完善医院内部控制机制。医院应积极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涵盖全部业务活动的基础数据模型,并根据有关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合理调配审计资源,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实现与纪检监察、事后监督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具体的审计项目前能充分利用监督成果,增强审计的针对性。

    3.6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相关的准则进行支持,需要相应的规范加以指导,需要明确统一的风险评估体系,以使风险评估的结果更趋合理化,科学化。由于法律法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医院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国家《审计法》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相关法制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各单位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内审机制,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同时,加大对审计人员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

    3.7 探索审计科长委派制,促进内审工作向纵深发展

医改政策范文3

关键词:新医改 财务管理 影响 对策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和推行,医院经营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前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已受到挑战和冲击,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顺应新医改政策的发展,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试从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新要求、面临的突出问题、策略等进行研究。

一、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其中指出:改革补偿机制;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优化内部运行管理;完善考核;完善监管机制。

以上新医改内容,都涉及到医院财务管理,对医院的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资产管理、绩效管理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表现

(一)预算管理不全面

许多医院财务预算没有提升为全面预算管理行为,认为预算编制和管理是财务部门负责的事,编制预算时仅强调编制收入与支出预算,在预算管理方面都还是陈旧的管理体系,粗放型的管理模式。

(二)成本核算不科学、理念薄弱

一是有的医院开展成本核算,从事成本管理的领导、核算部门负责人等意识较强,而其他人员由于成本核算宣传教育不够、考核体系不完善,人员素质等因素导致成本核算理念薄弱。二是实际核算中往往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成本核算,由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基础条件参差不齐,软硬件条件还未具备,加上公用部份分摊、管理成本分摊等成本核算存在难点,仅对部分责任成本项目进行核算。三是成本信息准确性不高,部分成本分配粗糙,无法为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及单病种付费制度等提供有说服力的基础数据。

(三)资产管理及核算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许多医院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引起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二是存在资产账卡不健全、账目记录和物品使用记录登记不及时,导致账账、账卡、账实不符;三是一些重大项目和大型设备购置没有进行精确的可行性分析,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医疗资源浪费;四是有些医院基建工程在办理竣工决算后才反映,导致医院少计资产和负债,造成会计信息不完整。

(四)绩效管理不完善

一是许多医院实行绩效工资主要是对业务量进行考核, 对医生的工资所得与其医疗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忽视了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加重了医院乱收费现象。二是医院绩效管理参与不够,一般只是由相关部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制定绩效计划,然后以院内文件的形式下发到科室,造成职工认同度不高,致使绩效计划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医院绩效管理考核应用不足,医院在制定考核方案时,不注意与员工聘用、晋升、评优奖励等工作联系在一起,容易形成考核流于形式的现象。

二、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完善财务管理的策略选择

(一)实施全面预算,加强预算管理

1、医院领导转变观念,重视预算

医院领导层对预算管理应转变观念,重视预算,分管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医院总体预算负责,各科科主任对本科室预算负责,有利于提高各部门对预算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对医院整个医疗、科研、教学过程进行监控,提高医院管理与决策水平,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2、实施全面预算,加强预算管理

为配合新医改政策,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了“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医院应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实施全面预算。总预算统领各个部门的预算,通过预算管理,明确医院运行目标,把目标层层分解、细化、落实,确保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完整性和严肃性。

3、预算的执行施行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预算执行主体的责任,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预算执行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发挥预算应有的约束作用,促使医院合理、规范的编制预算。

(二)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成本管理

1、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成本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作,涉及医院的所有科室和人员,科室间的协调配合及各科室工作职责的确定、各种业务流程的规范、各种原始数据的取得和计量等,需要医院最高管理者的统一组织来具体实施。医院应当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组织体系,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和任务。

2、推行目标成本管理

新医改政策下,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医疗科室等责任单位的消费定额和目标成本,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对目标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

3、减少医保费用成本支出

随着新医改政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将进入全民医保(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以下简称“农、医保”)时代,农、医保收入占公立医院收入来源的份额越来越大,加强农、医保管理,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形势,减少农、医保费用成本支出是新时期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部份。

(三)加强资产管理

1、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为配合新医改政策,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了:“医院应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或专人,使用部门应指定人员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确保在实际工作中将固定资产管理落到实处,应制定医院资产具体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和操作规范,做到各部门协调配合、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奖惩分明。

2、建立健全资产账簿

医院应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为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资产清产工作,查明有无丢失、 毁损或未列入帐的固定资产,对账实不符的情况作出书面说明并整改。

3、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医院应加强效益分析,建立资产共亨,公用制度,信息互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调剂使用和再利用现有闲置资产,充分发挥其有效价值,使医疗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

(四)加强绩效管理

1、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模式

医院领导层对绩效管理的高度重视,是医院实现绩效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医院在制定绩效方案时,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模式。通过广泛宣传和介绍,使绩效管理整个过程透明、公开、程序规范。将医院的绩效目标和指标层层分解到临床科室,进而落实到医护人员个人,使全院人员共同参与和关注绩效的整个过程,促进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

2、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将医院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突出医院的社会功能,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医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化经营意识,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对医院的整体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实施科学管理,促进两个效益不断提高。

3、建立科学的绩效分配体系

医院应建立以绩效考核分配为核心,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重心的考核分配体系,科学量化绩效分配考核评价标准,与员工聘用、晋升、评优奖励、效率指标等挂钩,合理拉开分配档次,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是加强医院绩效管理,提升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姜宏青,万鑫淼.公立医院成本与绩效评价严究[J].医院财务,会计之友2012第4期上,74-76

[2]陈献东.“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清华医疗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245-254

[3]孙旭锋.关于医改对医院财务管理影响的分析[J].科技向导,2011,11,383

医改政策范文4

本溪市铁路医院医务科,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 随着新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对注册医师多点注册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整个医疗资源的分配更为合理,也可以保障区域化医疗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就诊看病,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本课题对国内外医师执业制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我国当前形势下“医师多地点执业”不能有序开展的问题所在,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以待管理层决策时参考。

[

关键词 ] 新医改;医师多地点执业;制约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060-02

随着新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对注册医师多点注册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将使整个医疗资源的分配更为合理,也可以保障区域化医疗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就诊看病,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本文对国内外医师执业制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我国当前形势下“医师多地点执业”不能有序开展的问题所在,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以待管理层决策时参考。

实行医师多点执业是原国家卫生部为完善我国基层卫生的服务条件,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一体化发展,以此方便群众看病,解决当前看病难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的政策制度。2009年,国家有关部门为了改善地方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实现各地医疗卫生的一体化发展,颁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在此款条文中规定,要实现医疗服务人员的相互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些新型的医疗服务手段。九月份,国家卫生部根据文件中的相关规定,在一些地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云南等省份。到了2011年,卫生部有进一步扩大了医疗卫生工作试点的范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医师多点职执业试点的相关工作。并结合各个省份的具体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更为明确的管理制度。2013年9月份,国家为了进一步规范医疗多点执业行业的发展,鼓励各个省份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尤其是在公立医院内部,要逐步退关人才化保障化机制,将医疗化服务作为推动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方向。在政策方面,国家卫生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并在各个省份落实。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1]。当前,执业医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是否可以多点执业,如何利用有关制度进行保障。

1 国内外医师执业制度的比较

国际上普遍存在的是自由执业制度,德国在执业医师方面推出的是巡诊制度,德国2/3的地区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医师巡视制度,多家医疗机构间可以相互巡诊。德国卫生部门对医生兼职作出了相关的具体要求,提出公立医院医师工作的时间为5天半。其中医生可以拿出一天半的时间自由支配,剩下的时间都需要在公立医院内部进行工作,并以此作为基础提供一些基本的医疗公共化服务。而在美国,注册医师往往以注册单位作为基础,可以在本州内部的任何一家医院从事医疗工作。卫生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每年对所有医生的资质进行审查,只有通过审查的医师才能从事相关的工作。这样是为了全面提升注册医师的医疗服务化水平,提升国内医疗服务的标准。而在英国,执业医师可以与任何医院签订相关的协议,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从事相关医疗服务活动。日本的规定是医生每周可以有一天到外面进行医疗化服务[2]。而在我国国内,医疗服务的模式侧重于封闭式。医师只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才能到外面进行行医活动。国家禁止医生私自到外行医。一旦发现,将要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纪律处罚,情况严重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损害的,还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制约医师多点执业的因素

2.1法律、制度因素

1998年和1999年,国家卫生部门对注册医生的管理办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注册医生只有获得相应资格后,才能开展相关的从医活动。特别是在基本的医疗化服务,医疗保健活动等方面。医师只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才能到外面从事行医活动。国家禁止医生私自到外行医。如果发现医生到外非法行医,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将会吊销本人的执业医师资格证,并根据法律依法处理。而医师要想多地点执业,必须经第一注册地点同意后,向第一执业地点医师执业注册机关提出多点执业的申请,履行相应变更手续后,方可执业。但往往医师很难取得第一执业地点的同意,这样多点执业的申请从何谈起。在我国医疗技术高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主要集中在公立的三级医院。根据我国人事制度管理的相关规定,我国的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其机构内部的人员都属于事业单位人员,事业单位改革将会给医院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3]。虽然国家政策中提出了医师可以多点执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保障,医师培训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4]。

2.2 医院的利益影响

上面说到了,往往医师想申请多地点执业时,不能得到第一执业地点的同意。这第一执业地点也就是我们的公立医院。在事业单位体制下,多点执业的对象主要是公立医院中的医师,其自身的利益取向决定了他们自身的态度。如果国家放开多点执业医生的相关管理制度,那么将会使公立医院受到一定的损失[5]。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医院都采用的是聘用制度,聘用一些知名专家到本医院进行坐诊,而这些专家除了完成在职医院的诊疗任务处,还要忙于外出座诊,这样在职医院相关的诊疗活动难以有序开展,医院的管理权利以及获得实际利润将会逐步削弱[6],加大医院对医务人员的管理难度, 增加第一执业点医疗机构的成本。公立医院如果出现高水平的专业医师流失现象,那么医院该如何正常化运行。同时,也不排除外出医师利用公立医院的资源为其他执业点或自身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些问题都是公立医院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让其难以支持多地点执业。

2.3医疗风险因素

多地点执业对医师个人的职业道德、自律意识的要求很高, 如果医生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多处执业,会降低医疗质量,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一批专业化医疗技术服务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医师医疗服务化水平。如果执业医生单独外出行医,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甚至会由此产生一些医疗纠纷。有些医师并未全面了解情况,就匆匆开始手术,这势必会增大医疗风险[7]。一些中小型医院受利益的驱动,在不具备基本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就开展一些高水平的治疗活动。从外聘请执业医生从事相关医疗服务活动,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大医疗纠纷发生机率。在多点执业情况下出现的医疗事故,该如何归责。如果医生在外行医过程中,出现了医疗事故。原单位并不愿意进行处置并承担相关责任,那么相关责任应当由谁负责,这仍然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在医师执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将更加凸显。

3 建议

3.1完善法律、规范执业行为

结合当前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实际需要,对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进行修订。《医师法》是我国医疗事业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在大力推行新医改的趋势下,多点医师与医师法中的相关规定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升法律管理的基本效率,按照统一化原则进行实施,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执业医师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将多点执业政策融入《医师法》中,使《医师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3.2改革医院事业单位体制,实现医师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完善现有的执业医生人事管理制度。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明确未来执业医师改革的主要目标。改变传统的职业医师行政依附性,将公立医院的管理逐步与政府分开,并对法人进行改革,提升医院行政管理的效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相关经验,医师可以作为自由人,与医院签订灵活多样性的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医生的权利与义务。医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享有相应的权利。可以参考上海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一般医师毕业后,大多数到医院中从事相关工作。所以,医师的后期职业教育主要在医院,如果实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很有可能出现“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局面。上海医学生毕业后不分配,而是根据情况轮转科室,在轮转过程中双向选择。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医院人才培养成本。

3.3大力发展“医联体”,形成“集团化”医疗

医联体是医改道路上的重要探索,是医改新的破局利剑,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8]。其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有序就医,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我国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可以较好的解决医师多点执业的好方法。在“医联体”内执业的执业医师无需变更注册,可以在“医联体”内所有医疗机构中执业,这样就避免了医师还要申请多点执业问题。“医联体”中的三级医院可以通过“双向转诊”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同时收治更多患者,以此获得更大收益;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三级医院的帮助下,通过专家到基层座诊或远程会诊等方式提高诊疗水平,这样让大医院不担心患者的流失,保障了自己的利益,基层机构增加了患者,也会得到不小的收益。

3.4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医院行业自律

医师队伍具备较强的专业化水平与职业道德。如果推广执业医生的多点化管理,将会进一步增大医疗水平的难度。明确未来医疗管理的发展方面,将动态化管理模式与多点化管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分析当前医疗服务具体特点。可以借鉴国际医疗服务管理标准,注重医疗服务化职能的转换,实行行业内部自治。以此来降低职业的运行成本,将公共服务纳入医疗服务行业的管理体系中,并注重医疗服务的主体。

根据相关调查结构显示,约有2/3的医师赞同人才化流动。同时,一些医师也提出要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社会化,并将其作为一种主要的服务模式。这种方式对执业医师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将执业医生作为了医疗服务的主体。医师执业权利属于一项自由化的权利,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正如孟德斯鸠说过的那句话,自由是法律规定的任何权利,如果对公民的权利进行约束,那就会失去自由。其他人也可能会具备此种权利。”[9]我们的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当前注册医师行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关的法律保证措施。在合法规定的条件下,进一步明确执业医生人才流动的基本政策,原则。以及实现人才的合理化流动。

[

参考文献]

[1] 薛秋霁,项莉,姚岚.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3):164-166.

[2] 朱亚捷,曹晓红.新医改政策下医师多地点执业的研究和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1,7(28):8-10.

[3] 王琼,黎志敏,杨艳.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推行受阻的原因及其对策[J].医学与法学,2012,4(2):53-55.

[4] 邹悦,李情,王聪.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7):2894-2896.

[5] 谢宇,杨顺心,陈瑶,等.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1):8-13.

[6] 陈王华,沈春明,徐洁.医师多点执业问题刍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6):397-398.

[7] 仲霞,王现.关于医师执业注册的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2,15(5):389-392.

[8] 庞涛.医联体是医改新的破局利剑[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4(1):34-41.

医改政策范文5

一、医院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基本内涵及作用分析

(一)基本内涵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全称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指的是医院对与自身财务有关的计划、预算、执行、决算及报告等财务事项进行严格、全面控制的一项制度。具体表现为对医院的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安全、医院投资活动以及收入与支出等方面展开的管理与控制,主要内容如下:

医院货币资金控制,是指在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货币资金内控规范的前提下,实施钱账分管,即医院出纳人员负责管钱,医院会计人员管账,两者职责分明且必须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从而保证医院货币资金的安全;

医院财产物资安全控制,即针对医院的建筑修建、医疗设备和办公室设备的采购与维修等方面进行支出控制。可以说,这是医院能够展开医疗活动的现实保障,密切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医院投资活动控制,主要指的是对医院在内和在外的投资行为进行的控制。由于进行财务投资往往涉及的金额数量很大且风险高,所以必须对此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医院收入与支出控制,一方面是要求医院严格按照国家物价局所制定的收费标准对患者收取费用,确保医院的各项收入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同时对使用的各项收费票据实行统一核算和分级管理等控制措施,确保收入资金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是指对医院在办公费用、药品与物资购置以及医院员工的工资奖金待遇等方面的支出进行的有效控制。

(二)主要作用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作为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核心部分,在医院进行项目规划筹备时以及实施过程中均实现对医院财务信息的及时获取与开支控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医院资产的完整安全、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有利于减少医院的财务损失风险,从而实现医院的合法、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的来说,目前医院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发展还存在很大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医院领导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很大不足

主要表现为医院高层不太看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未能充分了解到这一制度的本质内涵与作用。由于我国很晚才开始进行财务管理内控,导致很多医院的领导大多停留在传统的思维层面上,认为财务管理内控就是国家制定的一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而没有对其本质内涵进行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基于上述片面的认知体会,医院领导并没有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我国医院在现阶段内的财务监管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医院的财务管理内控建设还不太完善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也开始顾及医院的财务管理内控方面,并且也对此制定了若干规定。虽然医院遵循了国家的要求,也进行了财务管理内控建设。但是不得不说,由于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来指导这项工作,医院自身在此方面还是存在着经验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内控建设存在有诸多漏洞,因此真正执行起来时毫无章法与规律可循,以致整个管理工作困难重重。可以说,与医院以往的财务管理工作相比,现今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做到对财务管理情况的改善,结果却是给整个工作带来了很多干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医院的收支情况而言

医院的收入主要是来自提供医疗服务和销售药品等途径收取的费用。虽然新医改政策实行了药品零差价,但是医院方为了获取利益,往往私自进行收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现今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上述这些行为现象都给医院财务管理内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医院在支出方面的审批手续不过关,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说,部分医院领导假公济私,凭借自己的领导职权给医院购入很多不太需要的物件,导致医院的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进一步加重了医院向病人乱收费的现象。

2.医院对预算把握不合理

当前一些医院对自身的资产使用情况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进行医院器材、设备购置等医院建设时,存在着预算不合理的现象,导致资金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而给医院的资金使用情况带来很大的不便,要么表现为前期使用资金时太过紧缩,或是表现为后期资金捉襟见肘,最终给整个医院都会带来极大的损失。

在医院的资产控制方面,对固定资产的评估与管理不到位

3.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医院的现有的病床和医疗器械等,这些在医院内所占的数目比较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与管理。但是就目前看来,一些医院在进行资产控制时,并没有将这些固定资产纳入其中,而且也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这些都表明了医院固定资产的评估与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固定资产损坏的速度。

4.医院的资金管理不严格,存在很大漏洞

由于当前医院的财务内控机制还不太完善,一些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就会投机取巧,利用自己的职权来帮助亲近的人和讨好上级的领导以发展壮大自己的人脉关系网,而对整个医院资金运行的安全以及医院资金产生的利益置之不理。可以说,目前不少医院都存在资金管理不当的现象,对整个医院的财务管理内控工作都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给整个医院资金运行的平稳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进行创新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面对一些医院现存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问题的分析,我们必须意识到在新医改政策影响下,对其进行创新的必要性。主要建议如下:

1.医院领导要更新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认知

结合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已经存在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了财务管理内控的重要性。因此,医院领导应当从实现医院长期稳定发展的角度对此引起重视。在当前的新医改政策的影响下,在对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有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努力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不足进行有效改进与完善,充分发挥财务内控的作用,切实搞好医院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工作。

2.强化对整个医院财务预算和成本支出的管理与控制

合理的财务预算是医院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因此医院各部门应当引起重视。医院可以在对自身具体资金运行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国外医院的先进经验。或者邀请与这方面相关的专业人士帮助医院做出有效改进,打造出既符合医院自身发展状况,又能真正完善财务预算的合理方案。比如对医院近期要购置的医疗设备、药材与器械等进行合理的成本评估,保证实际支出费用不超过医院的财务预算。

3.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面临的资金问题更加突出。所以,医院自身必须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提高医院可利用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效率,促进资金的保值与增值,从而使医院能够在当前形势下能够平稳持续地发展下去。如在购置设备器械的成本资金方面,医院应当先进行临床调研工作,再选购医院真正用得上的医疗相关设备器械等。同时对于折旧换新的设备要进行妥善处理,做好定期的保养与排查检修工作,减少医院在医疗器材方面的成本耗费。

4.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

医改政策范文6

【关键词】医疗保障制度;政府调控;政府作用

一、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

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以1935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社会保障法》为依据,以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其主要是私人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相结合,私人商业保险是美国整个医疗保险的主体,由企业负担雇员的医疗保障,从而政府免征医疗保险金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而社会部分则是依据约翰逊总统出台的《医疗照顾及援助法》,也就是所谓的“Medicare”和“Medicaid”。前者是针对65岁以上的老人,而后者是向残疾人和穷人提供帮助,所需的费用基本上由财政承担,所以整个美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所需要的资金绝大部分由政府的税收负担。

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两大难题:一是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费用使得政府,保险公司和个人都不堪重负;二是社会上有众多的人没有医疗保险。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有4600万人没有进入医保的覆盖范围,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同时由于美国的医疗服务基本上都是私人提供的,医疗纠纷的增加,使得医生忙于医疗保险、医疗支付和医疗诉讼中,忽视了医疗效率的提高,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医疗改革与政府调控的关系

有些学者认为市场经济对于淘汰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医院和医生有很大的作用,但事实并非仅限于此,医疗保健确实在市场经济中可以被作为商品,可是它也不是普通的商品,在这笔买卖中,买卖双方处在一个十分不平等的地位中。医患双方医疗服务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可能导致患者的过度消费。患者对于医疗市场的不认识,使得他们在选择医疗服务时缺乏充分的选择权。患者无法向对电器的选择,可以通过市场的充分竞争得到解决,使得大多数的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护。而医疗则不然,没有充分的竞争,患者在就医前不能通过对比,减少过度服务的概率。

医疗服务不仅是个奢侈品,它也是个生活的必需品。它不仅仅是有钱人才可以享受的,同时也是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政府对于贫困群众的医疗资助是政府承担责任的最起码表现。医药市场的报价制度、公民就医的补贴制度、保险市场的规范活动以及医务人员的培养计划都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对于医疗改革,政府的管制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竞争对于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朝着社会效率的最大化方向前进;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政府在市场中对于弱势群体的资助以及对于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的维护,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最优作用。医疗改革与政府的调控是紧密相连,两者不可分割的。

三、宏观调控政策在医疗改革中所体现的作用

医疗改革本身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的表现之一。所谓宏观调控政策就是国家对于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的政策,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来实现。[1]P421国家对于宏观权的行使不是无限度的,当然也要遵循一般的法律原则,例如比例适度原则。其中比例适度原则在美国医改中,笔者认为显得十分的重要。正如上文所说,美国的医疗改革举步维艰。其中牵涉到美国很多利益集团的利益得失。也正如前文所说医疗改革是离不开政府的政策,美国的医改体现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法强制保险

在这次医疗改革中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强迫美国人购买医保,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企业如果不提供医保也将要罚款。政府对于不属于医保扩大范围里的人提供补贴,这说明了保险立法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现在的美国巨大的社会成本将会居高不下,致使许多的个人因病难以生存,许多企业因医保负担过重而阻碍企业发展,社会矛盾将更加尖锐。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也不会说因为未来的市场竞争而得到改善。因为经济法正是在这种竞争无法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也反映了调控权行使中比例适度原则中的成比例原则或称“狭义比例原则”,强调宏观调控的手段应当与调控目标成比例,因而调控必须是适当的、正当的、理性的、均衡的。“宏观调控权是离不开必要的法律形式,从权力来源的角度,应当实行宏观调控权法定原则。” [1]P419美国国会对于每一项法案的通过都是十分审慎的,真正的维护各方的利益,克服很多的盲目性,法案不断的提出,不断的修改,寻求平衡。但是一旦通过的法案,必将在全美国得到贯彻,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二)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

在此次医改中,保险公司面临更为严格监管。固定百分比(大公司为85%,小公司或者个人为80%)的保费将被强制用于医疗项目,否则保险公司会被要求向消费者提供回扣。“禁止保险公司不对投保者已有疾病进行赔付,不受理患者投保要求,或者通过诱骗手段推销终身保险,同时要求保险公司不得对投保人年度保险赔付额度附加不合理条款”。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对医院的激励,从医院有诱导需求的激励转变为有降低医疗成本的激励。” [2]其实这就是将自1980年以来美国一直实行的医后付款变为医前预付,用于控制医院的医疗成本。医生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只能通过提高医疗的效果来减少成本的耗费,那么对于病患来说是有益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此条改革中,保险公司的责任被加重了,保险的利率被缩小,其实自保险行业出现以来,投保者和保险公司一直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保险公司通过各种格式条款的解释免除了自己许多方面的责任,通过不同的理赔手段,使自己获得最大利润,同时在对医院进行支付时,会对某些可能对患者有利的药物不予赔付等等,投保者无法得到自己最大的保险利益。政府的改革也是为了平衡投保者和保险公司利益,就好像经济法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普通消费者一样。通过提高固定保险成本在医疗报销中的比例,通过成本控制的手段,加大保险公司在医疗中的作用,减少政府对已有医疗保险的公民中的支出,更多的去帮助目前还没有医疗保险的那部分公民,实现资金利用的最大化,真正的做到民交民用,维护社会的公平。

(三)税收政策的改变

奥巴马提交给国会的这个“终极版”的医改法案长达1000多页,内容极为的繁杂。但是最终的核心目标其实只有两个:一是将更多无医保的美国人纳入医保范围内,使美国成为一个“全民医保”的国家;其次就是降低美国的医保成本,提高医疗效率。美国的医疗是世界上“最贵”的,卫生总费用占到GDP的27%,但医保效率却是偏低,公平性差,美国的婴儿死亡率高于其他所有发达国家。据美国国会预算局估计,医改法案在生效后第一个10年内,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减少1380亿美元,在第二个10年内减少约1.2万亿美元。法案生效后第一个10年内将耗资9400亿美元。这项政府多买单的医改,则意味着政府要增加税收收入。奥巴马在预算案中要求国会提高富裕人群的所得税,针对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的个人或者夫妇,同时还要终止布什总统针对富裕群体的减税计划。税收政策是一个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每次进行重大经济改革或者经济政策时比用的手段之一。奥巴马提出的税收政策其实就是“劫富济贫”,富人多缴税来帮助穷人看病。笔者认为美国以前的医改为什么没能成功,很大一部分是没能触动美国富人经济利益的根本,他们的钱永远只会出现在他们富人的圈中,永远为富人服务,而今天的医改反对声如此之大,就是因为将美国富人的钱拿来给穷人,自然感觉如同割肉一般,但我们也不要忘记,富人的大部分财富也是来源于国家和这些穷人的奉献,所以提高他们的税赋来帮助穷人也是无可厚非的。现在的社会已不是过去的以“个人本位”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更多的是“社会本位”思想,社会的发展必须不仅注重效率,更要体现公平。

四、政府的政策在医改中是必不可少的

著名的经济学家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所提出的科斯第二定理:即当企业的内部组织交易的行政成本过高时,那么对于实现社会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则会越来越远。这时政府的直接管制则将发挥作用。科斯认为:“政府是一个超级企业,因为它能通过行政决定影响生产要素的使用,政府如果需要的话,就可以完全避开市场,这是企业做不到的。”

在奥巴马提出医改前,美国的医疗服务绝大部分是靠市场来运作的,当然也有政府的管理,但是这种管制是小作用的,随着经济危机对于美国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小型或者中型企业感觉到对于员工的医疗支付有着无比承重的压力,使得他们不能更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自由的医疗服务,使得医院和医生的效率都明显的下降,医院的行政成本过高、卫生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奥巴马医改政策中的建立新的国家保险市场,没有医保的美国人、以及小企业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购买医保,显示了政府可以通过专业化来引导市场的发展;医改中美国人首次被要求购买医保,否则将面临罚款,同时对不属于医保扩大范围里的人提供补贴,就是通过立法手段来确保每位美国人都有医疗保障,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不是只是富人的权利。同时放弃开展与私营保险公司的公共医保计划,将会使得美国政府的支出大大降低等等。

【参考文献】

[1]张守文.经济法理论的重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夏炀.从美国医疗改革模式看我国医疗卫生改革[J].理论前沿,2009(21).

[3]杨冠琼.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张旭昆.医疗体制改革不可偏颇的两个方向---市场竞争与政府资助[J].经济学家,2009(7).

[5]孙洛平.市场竞争性和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经济学视角下的医疗体制改革模式[J].财贸研究,2008(1).

[6]周学荣.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与政府管制的效率实现[J].皖西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