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日气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日气氛范文1
[关键词] 企业制度 法人相互持股 主银行体制
一、日本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法人相互持股的企业制度。日本企业制度主要以公司制为主。日本公司的股权结构是以法人持股,特别是以法人相互持股为特征的,公司大部分股权主要控制在金融机构和实业公司这一类法人手里。因此,日本公司又有“法人资本主义”的别称。
一般来说,日本的中小企业资本所有权结构仍以个人为主,法人持股率较低。当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单靠个人或家族资本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扩张需要时,银行或其它企业法人持股的比例则会相应上升;一旦法人持股比例上升,法人大股东很快就控制了大企业。因此,法人资本主义所有制主要在日本的大公司即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中较为普遍。值得重视的是,在日本的股份公司中,绝大多数为非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中,个人股东持股率低,法人股东持股率则高达70%以上。
2.以银行直接持股为基础的主银行体制。在日本,所有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主要贷款银行。日本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固定,一旦结合很少变动。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⑴日本没有形成象美国那样非常发达的资本市场;⑵日本金融机构依法人形式持有许多大公司的股票,密切了银行与企业间的关系。因此,日本企业的融资方式与美国正相反,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间接从社会筹借资金。一般把在某企业接受贷款中居第一位的银行称为该企业的主银行;当企业遇到危机时主银行必须采取救助措施。
3.日本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与日常业务的最高责任者,这在形式上类似于美国公司。其中,董事会是公司决策机关,董事代表是业务执行机关的代表,它相当于美国公司的总经理,并能够代表公司。由于负责经营管理的高级职员都兼任董事,从董事里再选出董事代表,它使日本公司的决策机关与执行机关在实际上合二为一。在公司中的社长、总经理及董事一身兼二任,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这一重要特征由此构成了日本公司权力制度的一大特色。
4.日本公司中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法人股东的监督制约。由于法人相互持股,日本公司中的经理人员拥有高度的经营自,普通股东在经营者权力的形成及维持方面,基本上起不到控制作用;但经营者不能因此漠视股东利益,尤其是法人大股东的利益。一旦公司经营出了问题,法人股东将从维护股东利益出发进行干预,其主要形式是:法人股东联合起来罢免或更换公司经营者。因此,与美国公司股权分散所形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成为公司权力主体不同,日本公司由于法人相互持股,经营者在享有高度自的同时,也受到来自法人股东的有效监督及其约束。
(2)主银行的监督制约。与美国公司不同,日本公司同银行的关系密切,银行尤其是主银行既是公司的持股者,又是主要贷款者。由于这一特定关系,日本银行十分关心所贷款公司的经营状况,一般通过银行信贷及其账户来监督公司经营状况,在公司经营不佳时,甚至可以通过召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来更换公司最高领导层即经理人员。
5.实行颇具特色的诸种激励制度,形成多层次管理体系。日本公司普遍推行了职工持股制度。为鼓励职工持股,各公司一般都规定了相应的奖励制度。在企业劳动及工资制度方面,日本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普遍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岗位轮换制、企业内工会制以及限于企业内部的教育制度等,多层次的管理制度,强化了企业管理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日本企业制度的分析评价
1.与英美模式相比,日本企业制度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法人相互持股是其突出特征。一般来说,股票占有的基本方式应是单向持股,但在日本,法人持股却经常采用相互持股、环形渗透的方式。其原因是:(1)法律不同。由于法人持股易形成垄断,各国法律对此都加以限制。但在日本,法律上对企业间的相互投资几乎完全没有限制,它使法人相互持股在日本得以实行;(2)传统的影响。日本的企业组织在历史上有财阀体系的传统,受其影响形成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使日本企业间形成了比一般企业更为稳定的持久的长期协作关系。
2.日本公司有效管理的基础在于法人相互持股所形成的特有的股权结构。这种独特的股权结构使经营者在具有充分经营自的同时也相应地得到有效的监督。它既维护了所有者的权益也保障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基于此,日本公司一向重视市场占有率和新产品开发等长期投资,这与美国公司把提高股价作为经营目标有很大的不同。与此同时,日本公司侧重于长期发展,这在客观上为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但其前提及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很少顾及甚或牺牲个人股东的利益。
3.日本企业的相互持股制度强化了企业与企业间,以及企业与银行间的关系,它使银行尤其是主体银行在日本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作为公司的主要股东它可以使公司避免被兼并的危险,也可以通过贷款等形式帮助公司度过经营困难。企业实行主银行制度的弊端在于:易导致“泡沫经济”及其金融风险,由此累及到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大量研究表明: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里,多数企业非常依赖主银行体制,以银行为中心的企业集团亦具有约束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系统和治理机制。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银行的重要性已大为下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破裂,银行因此背上大量不良贷款的包袱,一些大企业也因此出现巨额赤字负担。“泡沫经济”的崩溃,使日本公司的融资方式及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公司对外部资金依赖度降低,外部资金中借款比例减少,;(2)公司利用有价证券融资的比例相应得以提高。借款依存度高的仅是一些中小企业和制造业,相应地,大企业中制造业的借款依存度较低,利用企业证券、股票融资却呈增长态势。由此可见,日本公司中的自有资本比率业已大幅上升,并已出现了“企业脱离银行”及“企业选择银行”的现象,主银行体制已经发生动摇。
三、如何借鉴日本企业的治理经验
1.法人持股制度的利弊。日本企业实行法人持股,可以使股权相对集中,最终使所有权与经营权趋于结合,其好处在于:法人相互持股可以使公司法人股东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控制、相互支持的协调互动关系,有利于企业及公司结构的稳定及其经营行为的长期化。与股权分散的英、美公司相反,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日本公司中,很少出现公司相互之间的“恶意收购”,企业或公司间的兼并常以“善意接管”的形式出现,即:合并双方的大股东事先进行协商谈判,达成一致意见后,再通过证券市场转移股票,实现合并。法人持股制度的弊端在于:法人相互持股易产生垄断行为,并有可能出现公司经营者相互勾结侵犯所有者利益。
2.重视经营管理。日本公司重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作用,一般通过削弱股东的权力给经营者以最大限度的自,同时也强调公司内部的监督制衡。日本公司的主银行体制和法人持股制度运行的实践表明:机构投资者、银行和法人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制衡作用,有利于保障股东和职工的权益,从长远看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间接融资为主。日本公司重视外部融资,银行与企业长期保持密切联系,企业融资主要以银行贷款即间接融资为主,近年来却在逐渐减少对银行的借款依赖。从国际上对资本市场和融资方式的评价看,日本的评价较高。由此可知:企业需重视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内的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融资,但从长期绩效看,企业应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
4.银企关系密切。日本长期奉行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日本公司则受该经济模式的影响,政府以及家族对公司的治理运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市场的约束作用不够显著;股东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以银行为主的大股东上,法人相互持股制度使得银企关系紧密,公司治理及其运营不可避免地深受公司主银行的影响,难以避免经济泡沫及其金融危机的影响。
5.日本企业制度中值得借鉴之处在于:企业内部摩擦力小,凝聚力强,企业和职工利益和谐共振,形成为全体职工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从而获得和汲取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并为日本经济腾飞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正由以往的“单边治理”向注重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的“多边治理”模式转变,公司治理呈现出趋同性。中国经济正处于体制转型期,因此,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需要特别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同时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以及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目标,适时选择适合中国企业公司治理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节日气氛范文2
关键词:相似日方法 频域分解 短期负荷预测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102-02
目前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测的方法有线性回归法、时间序列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灰色理论法以及组合模拟预测法等。为了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度,本文将负荷通过频域分解分为日周期负荷分量与周周期负荷分量、低频负荷分量以及高频负荷分量,分别进行预测。
1 频域分解
电力负荷是具有较强周期性的时间序列,由不同的负荷分量组成,可以使用频域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解。任意负荷序列P(t)都可以作傅里叶分解。将原始负荷分解为角频率,1,2,的分量,并对其进行有机的组合,N是负荷序列的长度。
2 改进相似日法
进行短期负荷预测时,发现气象状况、最大最小温度等影响因素比较相似的两天,负荷也比较接近。在实际运行中,有丰富经验的负荷预测人员往往能找出与预测日较为相似的某天的负荷,再修正后进行负荷预测。用rij表示相似度:
(2)
其中wik表示日期i的相关因素k映射后的值,rij越大,表示i,j两天之间的相关影响因素综合意义上更接近。
设保留下了h天,则预测日的预测负荷就是提取出的h天负荷的加权平均值。但在确定h天的各自权重时,在以前的相似日算法中没对相似度高与相似度低的做严格区分,负荷预测不能反映出最相似日的特性。因此采用下式: (3)
其中n由要预测地区的具体负荷决定。此式能增加相似程度不同天数的区分,故而能降低负荷预测的误差。
3 算法步骤
(1)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历史负荷数据大多是通过电量变送器或电力远动调度系统采集得到,历史负荷数据中某一天的数据可能出现和包含数据缺失、非真实数据和异常波动数据。这些不良数据如果使用,必然影响负荷预测的准确度,使用这些数据之前需要对数据预处理。(2)频域分解。对数据预处理后的负荷序列进行频域分解,按照电力负荷的特点选择提取出日周期分量,周周期分量,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3)对各分量进行负荷预测。结合负荷曲线分析4种负荷分量的负荷特点,可知日周期分量和周周期分量所占的比例较高,基本可以表现出日负荷的趋势特点,因此可直接采用外推方法进行预测。(4)得到日负荷预测值。通过计算,分别得到日周期分量、周周期分量、低频分量与随机分量的预测值,将对应预测时间点上的四种负荷预测值相加即可得到待预测日的预测负荷值。
4 算例分析
选取某市夏季连续10个工作日的负荷数据和气候数据作为历史数据,采样周期为0.5 h,则每天48个采样点,原始负荷时间序列如图1。由图可知:每日负荷变化的趋势基本相似,但各日的负荷基值并不相同。
经频域分解后,分别得到四种负荷分量的负荷曲线。可知日周期分量和周周期分量所占的比例比较高,故可直接采用外推方法进行预测。选取与待预测日星期类型相同的历史日的日周期分量与周周期分量之和作为待预测日的日周期和周周期的负荷分量预测值。改进相似日方法首先要建立映射库,本文映射值通过摄动法来确定映射值。映射库描述如下:相关因素描述:晴、多云、阴、雨、低于25 ℃、25 ℃-30 ℃、31 ℃。映射后值:0.05、0.05、0.15、0.6、0.1、0.2、0.4;相关因素描述:32 ℃、33℃、34 ℃、35 ℃、36 ℃、37 ℃、38 ℃。映射后值:0.8、1.5、3.6、7.2、12.6、18.6、21.2。
通过式(2)算出各历史日与预测日的相似度,相似度低于阀值的去掉。本文建立的映射库阀值定位0.92,设留下了h个历史日。如果选取的10个工作日与预测日的相似度都低于0.92,则选取这10个工作日之前的10个工作日来预测。然后根据式(3)计算h个历史日的权重,式中n定为520。这h个历史日的加权平均值即为待预测日的预测负荷。图2为实际负荷与用本文方法得到的预测值的比较曲线。
从上表可知,本文使用的方法预测精度还是较高的,但仍有不足,如在早高峰与晚高峰时的预测误差较高,需要进一步改进算法,以使预测精度更高。
5 结语
本文根据电力负荷的特点,将负荷时间序列进行频域分解,分为周周期、日周期、低频与高频四个分量。并分别对四个分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相似日的频域分解法有很好的预测精度,相对传统的线性回归法有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节日气氛范文3
关键词:数据挖掘;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049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陈捷(1980-),男,硕士,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理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1 关联规则基本模型
数据挖掘就是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数据的过程。而关联规则挖掘则是寻找数据项中的微妙联系,判断出哪些事件一起发生。近年来关联规则挖掘已经成为数据挖掘的热点,Aprioir算法及其优化方法就是典型研究成果。
关联规则反映一个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关联性。如果两个或者多个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那么,其中一个事物就能够通过其他事物预测到。这一规则首先被Agrawal、Imielinski and Swami在1993年的SIGMOD会议上提出。
设I={i1,i2,i3,…,im}是由m个不同的数据项目组成的集合,其中的元素称为项(item),项的集合称为项集,包含k个项的项集称为k项集,给定一个事务(交易)D,即交易数据库,其中的每一个事务(交易)T是数据项I的子集,即T I,T有一个唯一的标示符TID;当且仅当XT时,称交易T包含项集X;那么关联规则就如“X=>Y”的蕴含式表示当XI,YI,X∩Y=F,即表示满足X中的条件的记录也一定满足Y。
关联规则在D中的支持度(Support)是D中事务同时包含X、Y的百分比,即概率;置信度(Confidence)是包含X的事务中同时又包含Y的百分比,即条件概率。为发现出有意义的关联规则,必须给定两个阈值,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前者即用户规定的关联规则必须满足的最小支持度,它表示一组物品集在统计意义上需满足的最低程度;后者即用户规定的关联规则必须满足的最小可信度,它反映了关联规则的最低可靠度。一般称满足一定要求的规则为强规则,通常称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的关联规则为强关联规则。最小支持度记为minsup,最小置信度记为minconf。
2 Apriori算法
Apriori算法是一种经典的生成布尔型关联规则的频繁项集挖掘算法。Apriori算法将发现关联规则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通过迭代,检索出事务数据库中的所有频繁项集,即支持度不低于用户设定阈值的项集;第二步,利用频繁项集构造出满足用户最小置信度的规则。挖掘或识别出所有频繁项集是该算法的核心,占整个算法计算量的绝大多数。具体表述如下:
L1={large 1itemsets};∥发现1项频集
For(k=2;Lk1=;k++) do begin
Ck=apriori_gen(lk1,minsup);∥根据k1项频集产生新的k项候选集
For all transactions t∈D;∥遍历数据库确定每个候选集的支持频度
Ct=subset(ck,t);∥事务t中包含的候选集
For all candidates c∈Ct do
c.count++;
Lk={c∈Ck|c.count≥minsup}
return L=UKLK;
在每一次遍历中,利用上一次遍历产生的大序列来产生候选序列,并在一次遍历中计算相应的支持度(Support)。在遍历的最后,候选序列的支持度用来决定大序列(剔除支持度低的候选序列)。
Apriori_gen函数以Lk1作为输入参数,返回所有大k项集的集合Lk,具体实现如下:
第一步:联合,将两个项连接在一起
Insert into Ck
Select p.item1,p.item2,…,p.item(k1),q.item(k1)
From Lk1p,Lk1q
Where p.item1=q.item1,…p.item(k2)=q.item(k2),p.item(k1)
然后,是prune(修剪)步,即对任意的c,c∈Ck, 删除Ck中所有那些(k1)维子集不在Lk1中的项目集,得到侯选项目集Ck,表述为:
For all itemset c∈Ck do
For al l (k1)维子集s of c do
if (s不属于Lk1) then
delete c from Ck
3 Apriori算法举例应用
现有A、B、C、D、E 5种商品的交易记录(见图1),找出所有频繁项集,假设最小支持度≥50%,最小置信度≥50%。
图1 交易记录
对于频繁项集{A、C、E},它的非空子集有{A}、{c}、{E}、{A、C}、{A、E}、{C、E}。由此获得5种商品的关联规则及其置信度。
表 由表1可知同时买了C、E两类商品后,必然会买A类商品。同理,同时买了A、E两类商品后,也必然会购买C类商品。所以通过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后建议商家将A、C、E三类商品摆在一起销售,以获得更大的销售量。
4 结语
总之,利用Apriori算法能有效挖掘出人们真正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不过,Apriori算法虽然具有不错的挖掘效果,也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它需要多次扫描数据表,加大了I/O的负担,其次产生了大量的频繁集,系统负担加重,效率降低。一些改进的频集算法陆续设计出来,其中FPgrowth算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将提供频繁集的数据库压缩成一棵频繁模式树(FPTree),再将FPTree分成一些条件库,然后对这些条件库进行挖掘。实验表明,FPGrowth算法在效率上比Apriori算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旭俊.基于频繁模式树的正负项目集挖掘[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2(1).
[2] 刘勇,李建中,高宏.从图数据库中挖掘频繁跳跃模式[J].软件学报,2010(10).
节日气氛范文4
关键词:社区教育;企业;公民馆;社区学院
作者简介:王梦云(1968-),男,山西高平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杨苗苗(1993-),女,山西霍州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3-0064-06
一、国外社区教育与企业结合模式
(一)日本公民馆与企业结合
日本公民馆于1946年7月5日文部省次官《关于公民馆的设置与运营》得以确立,其对公民馆的阐述为:“今后的国民教育,不再重点强化青少年教育,而是集男女老少、教育者及产业工人为一体的社会教育。为此,应在全国农村各地建立公民馆,使之成为村民们生产、生活、学习、交朋友的地方。”在随后1949年6月出台的《社会教育法》中,对公民馆做出明确规定:公民馆以市町村及其他一定区域内的居民为对象,以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学术及文化活动为活动内容,以提升居民修养、促进健康、冶炼情操、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社会福利为目的。此后,日本社会教育依托公民馆设施日渐壮大,并引入终身教育理念。
在日本,社区教育通常表述为社会教育,公民馆作为其核心设施与企业联系紧密,这是日本社会教育的一大特色。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与企业的充分互动。这种互动关系表现为企业对公民馆的支持与帮助以及公民馆对企业的开放与服务。日本教育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公民馆与企业的合作在推动日本文化传播与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对于社会活动的参与度与其规模成正比关系:对于规模较小、经济水平不高、设施设备不充分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开展活动的规模也不是很大。无论是大中小型企业,公民馆都会积极配合并对其实施一定程度和范内的援助,包括提供场地设施、配合企业宣传、提供专业人员援助以及支援企业活动等。
企业依托公民馆开展社会活动的理由有:一是为了宣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知名度及自身形象;二是为了加大企业产品的销量,追求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成果的转化以及实现企业长期发展;三是为了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创新企业科研成果;四是为了对地方的发展做贡献、增强与地方的纽带关系,这种社会责任负担意识驱使企业开展一些除去追求利益最大化之外造福居民的社会活动。前三个理由是由企业自身的特质――实现利益最大化决定的。对于公民馆而言,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助其发展社会教育,提升居民文化素质,实现社区居民全员、全程、全面的发展。
公民馆开展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关爱老年人、残疾人等的福利性活动;有讲座、学习会、演讲会等的学习型活动;有企业宣传会、商品会、参观工厂等的企业宣传性活动;有户外运动的体育性活动;有音乐会、地方传统民俗、工艺、美术展等的文化性活动。在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活动中,以企业宣传性活动为主。企业依托公民馆举办的社会活动可以范围三种类型,即企业自主举办型,公企共同合作型以及企业自行举办为主、公民馆配合为辅型。一般来讲,企业举办的社会活动以企业自行举办为主、公民馆配合为辅,但是在实际实施时,公企共同合作的活动以及公民馆作为辅助的活动超于企业自行举办的活动。
公民馆愿意为企业提供设施、场地并支持企业的活动,是因为它本着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发挥其本能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公民馆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对企业给予了积极的援助。与大学联盟为企业输送指导型人才,有效地知道企业开展工作并开展学术讨论小组提供有效学习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产学联合”模式的开发起到了纽带与桥梁作用,促使企业开展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迅速提高。企业在公民馆的支持与援助下,提升了自身形象,增加了经济效益,公民馆也在企业社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公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方向前进着。由此看来,公企联盟是公民馆与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美国社区学院与企业结合
美国社区学院兴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初级学院运动,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力求培训专门人才,提高社区民众素养,满足社区的教育、文化、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强调以社区为本,最高宗旨是为社区发展服务。它划分了各州的社区学院学区,每个社区学院学区至少设有一所社区学院,为社区居民提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完善自身所需的教育,履行职业教育、补偿教育、社区教育、大学转学教育及普通教育五大职能,确保与社会需求同步。美国社区学院分为公立和私立,最高可授予文科或理科的副学士文凭,或者一年制的生计教育证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这类高等学校被称作初级学院。在现代的美国,初级学院及社区学院这两种名字共存:公立的两年制学院被称作社区学院,私人团体或教会创办的两年制学院被称作初级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独特的存在。它强调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社区教育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两次最伟大的革新之一。它以其不断创新完善的职能、灵活的教育方式、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在美国高等教育及社会教育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企业与社区学院的互动合作关系一直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受到教育界、企业界、政界的重视,实现了学院与企业双方的互利互惠。美国社区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迄今一百多年的合作在社会各界的关注、社会经济的变革中已具有自身的特色,并S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调整与变化,以适应社会变革要求。美国社区学院不断开拓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多种合作形式在适应美国的技术竞争力、推动美国的新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认为是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Northern Virginia College 简称NOVA),是一所两年制的公立教育机构,是全美最大的社区学院之一。拥有25000名左右的学生,100多个资格证书项目和副学士学位,可供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或转入四年制大学。在四年制的大学转学计划中,学生若完成两年的副学士课程可以确保被弗吉尼亚所有有名的大学录取所录取。北弗吉尼亚家庭服务中心(Northern Virginia Family Service 简称NVFS)成立于1924年。它在有效地帮助社区居民改善生活质量、支持家庭需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996年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与北弗吉尼亚家庭服务中心合办了一个项目――培训前途。(Training Future)有94%的参与者成功完成了此次培训项目。在这之中,85%的毕业生顺利就业。大多数的参与者都是一些失业或未充分就业者、移民、低收入者。通过此次培训所开设的课程就业示范项目,毕业后就业顺利、收入增加、个人认同感提升。虽然实现就业是本次培训第一目标,但仍有少数毕业生愿意留在学院继续学习。为此,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专门提供了继续教育咨询服务。
通常情况下,美国社区学院与企业的互动过程对双方都产生了有益影响。在这种互动中,合作企业给予社区学院以人力、物理、财力方面的支持:第一,在企业中选取优秀人才担任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第二,企业直接参与到社区学院的学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中,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第三,企业为社区学院提供有偿服务,是社区学院财力的极大支持者。作为回馈,社区学院为企业培养专业人员,帮助其进行课题研究,实现与企业双方共赢。这些合作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作习惯、促进就业,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利用社区学院资源,对内提高员工科技、文化水平,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弥补自身研究不足。对外通过与学院联合开发新技术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获得丰厚研究成果,从而提升效益、提高产业竞争力。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与企业联合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为学院带来丰厚的资金报酬,同时提高学院声誉。
美国社区学院与企业的深度交融互动格局不仅使双方达到共赢,还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在某种意义上为实现终身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二、国外社区教育与企业结合模式的特征
(一)政府主导――法律支持与财政鼓励
日本和美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财政措施,主导着社区与企业的合作,担当着沟通两者合作发展的桥梁,旨在提高国民福利、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日本于1946年的《关于公民馆的设置与运营》将经济界、教育界、政治界融为一体,指出公民馆不仅作为文化教养机关,是一种综合的、万能的社会教育设施。在随后1947年的《教育基本法》中,又明确规定“国家及地方各自治团体,应建立图书馆、博物馆及公民馆等社会教育设施,并利用学校设施及基地以实现完善人格的教育目的。”1949年的《社会教育法》是一部关于社会教育的专门法律,将社会教育从此纳入法制轨道,为公民馆的制度及视野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针对公民馆的事业,提出“公民馆应为各种团体、机关取得联络”,应“为居民集会以及其他公共活动提供设施”。1990年《关于整备振兴终身学习措施的推进体制的法律》即《终身学习振兴法》出台,引入了终身教育理念,提出了依托公民馆设施,鼓励公民参与社会教育、推进终身学习事业,保证每位公民实现其需求、丰富其生活、享受其乐趣、完善其自身。另外,日本政府对公民馆的财政补助为公民馆与企业的合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1963年的《职业教育法》、1982年的《联合培训方案》、1984年的《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加强了社区学院的建设并强调了企业与培训及厚茧的合作。1994年政府颁布的《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以法律形式使社区学院与企业间的合作固定化,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其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主要运作模式是当社区学院与企业双方在某项合作项目达成一致时,联合向政府申报,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便会启动。为鼓励企业参与与社区学院的合作项目,政府制定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2010年出台《技能:美国的未来》指出加强社区学院与企业间的合作是促进经济复兴的有望之举,并促使其建立合作关系。
(二)企业主动――人才需求与地位认同
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作为自身发展的根本,而面对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才资源成为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与社区教育合作过程中,企业通过提供实习岗位,增加了未来发展可供选择的创新型和高级能型人才来源,提前储备企业所需高素质劳动力。因此,日本和美国的企业愿意在教育失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参与到与社区教育的合作中。这种合作能够以最少的成本换回利益的最大化。另外,之前企业领导更看重名牌大学的声誉,认为名牌大学有更多优质人才资源、更先进的科技文化水平、更强大的科研实力,所以最初企业选取新员工倾向于名校毕业生。伴随着社区学院地位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到社区教育的重要性,社区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熟悉企业发展及经济发展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必须立足社区,于是将企业与社区的合作当做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在企业与社区教育的合作中,由企业发挥领导作用能使企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获得认同感也是企业主动寻求合作的决定性要素。
(三)社区主体――服务宗旨与发展需求
日本和美国社区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公民馆和社区学院一直秉承着自足社区、发展社区的原则,坚持“一切为了社区,一切服务于社区”的理念,关心社区居民生活及教育需求,发展区域经济,培养并输送人才,成为国家发展的忠实伙伴。合作以社^为主体,为企业提供其发展所需场地、高素质劳动者,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更新,从而创收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对经济的追求。这样企业乐于与当地社区合作,实现社区与企业的双赢。社区学校具有选择权,可以在众多有合作诉求的企业中挑出与其发展实际相匹配的企业进行合作,作为政府制定的培训部门,在合作中处于主体地位。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教育,企业经济效益的追求也离不开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成为很好的平台和中介。
在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中,已形成政府、企业、社区三者相互影响、交叉、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协同发展模式。在这个发展模式中,各方将责任、权利、利益融合在一起,形成三者互惠互利、融合渗透的合作关系。合作各方履行应尽的职责,享受赢得的权利与利益,达到共同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日本和美国社区教育与企业结合的经验,可以看出其使之都是“政府主导、企业主动、社区教育主体”的合作模式。随着合作和联系的日益广泛与深入,企业积极地参与社区教育事务中,为社区教育提供便利。社区也积极地参与企业新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形成社区教育与企业之间深度交融、密切合作、互利共赢的新模式。
当前我国已将加强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作为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的社区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不错成效。很多社区开始探索与企业的合作。但总体来看,这种互动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政府主导型不强、企业积极性不高、社区主体性过强的现象,与日本和美国的合作互动模式仍有不小差距,互动经验不足,尚未统一和固话。日本和美国在社区教育与企业合作互动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吸收。
(一)国家层面
政府作为社区教育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承担着价值引导者、合作协调者、过程监督者、成果评价者的角色。在日本与美国,企业与社区因各自所需主动合作,政府起主导作用。当前我国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主导作用尚不明晰,原因有:一是促进社区教育与企业合作的相应法律政策不完善;二是合作所需资金不足,缺乏专项支持;三是合作理念认识不到位,政府看不到合作的长远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借鉴日本和美国的做法,我国应制定并完善相关法治体制建设,确保和增加政府资金投入以及提升合作的社会影响力。
1.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确保和增加资金扶持。日本和美国完善使用的法律法规是社区教育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助推力,为合作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框架。在合作实践中,政府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税收减免优惠,以法律及财政手段确保合作顺利开展。我国对于社区教育与企业合作国家层面的立法比较薄弱,虽然国家对此越来越重视,但有关法律制度框架尚未形成,支持力度不够,专项资金尚未确立,存在很大局限性,仅仅具有挂名性质。这样一来,合作中容易导致形式化和盲目性,不利于合作长期开展。
因此,我国首先应建立保障社区教育与企业合作正常运转的法律制度,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的宏观管理机制,保证社区教育及企业双方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要修订相关法律。《企业法》及《职业教育法》本身对于社区教育与企业合作模式规范较少,地方层面的有关社区教育法规并未对企业合作有明确规定。要中央及地方同步出台法律法规。再次要制定专门的社区教育与企业合作法规,对社区教育及企业双方权责做出明确规定,保证有法可依。最后,为企业量身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并给予双方专项资金支持,以项目化、专业化、固定化推动合作顺利开展。
2.更新传统思想观念加大合作宣传力度。日本和美国的社区教育史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常态。在与企业合作的领域中已多次尝试并有所突破,逐渐专业化和固定化。而我国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整个社会对社区教育都存在认识不足甚至认识偏差的问题,对其信任程度偏低,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我国社区教育多由政府主办,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发展需求相脱节,在课程计划、学习内容方面沟通较少,对双方合作的推荐具有难度,往往难以合拍。应当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更新传统思想观念,将社区教育与普通教育放于同等地位,使两种教育协同发展。在美国,社区学院的毕业生同普通学校的毕业生无等级之分,学生可自由选择。
我国政府应学习并借鉴此种方式,加大社区教育的宣传力度,以保障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顺利开展。另外,应当看到面对经济新常态,合作可为各行业提供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我国要实现整体经济快速增长,首先要发展地方经济,因而地域性的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意义重大。在此情形下,可借鉴日本和美国经验,鼓励社会各界传统思想观念转变,加强对社区教育正面舆论的引导。
(二)企业方面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最活跃、最具有创新力的一个主体,也最能敏锐地捕捉到经济市场的各种信息。因此,推动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对于企业的发展、知识的创新,特别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社区教育和企业属于不同系统,培养目标、价值取向、管理体制、运行模式都不同,合作中必然出现缺乏对于共同利益的准确认识。究其原因,一是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偏低,带有经济考量的因素,鲜少大笔投入教育事业。二是我国传统文化土壤孕育着企业长期享受低廉劳动力的惯性思维,尚未真正认识到复合型人才的短缺。因此,企业一方面应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变被动为主动甚至在合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加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1.培养社会责任感发挥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当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社会责任意识偏低的问题,企业更关注与自身休戚相关的直接的、眼前的利益,而较少关注与自身有关的长期投资的回报,如对于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不足、对企业员工培训义务的推卸、对于社区教育合作认识不清,导致企业发展时而出现短板。这种现象与日本和美国形成鲜明对比。因此鼓励企业提升公益意识,加强品牌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社区教育的互动中。但这种互动容易出现权责不明的问题,对于社区教育而言,容易自恃是科研专家从而忽视企业意见。企业在学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学生毕业考核等中无实际话语权;对于合作企业而言,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财力、物力的投入与其发展目标相悖,往往削弱其参与的主动性。因此,在开展社区教育与企业合作的活动时,给予企业主导地位,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主动参与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发挥其优势资源,实现真正的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
2.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发展时不我待。随着科学技术的转型发展,我国迎来科技的春天,科技已然上升到战略发展层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业转型压力,追逐高素质、创新型、实践操作性人才成为摆脱困境、实现发展的不二选择。因此,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实现挑战转为机遇的有利法宝。我国为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普通教育为社会和企业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不相符合,一方面企业出于利益考虑,更多期望招收廉价劳动力,雇佣普通学校毕业生。即使这些学生不太符合企业入职要求,企业也会选择录取。这源于他们对社区教育认识度不高,不进行互动合作,也不参与学生投资培养而过多依赖于普通学校教育。另一方面,我国大型企业往往具有垄断性质,拥有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对专业型人才需求热情较低。而中小型企业又不热衷于自己出资培养学生。因此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已然成为经济发展方案最大阻力。鉴于此,企业应积极寻求与社区教育的合作,同社区学校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这样满足企业所需,企业才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合作中。企业还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合作,将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社区教育与企业共同努力的目标。根据自身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和学校共同商定课程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还可借助学校专业人员资源,定期培训员工,补充其知识、素养及专业能力,实现企业创新型发展。
(三)社区层面
由于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社区教育整体实力欠佳,社会认可度偏低,对于自身定位不准确,加之由于尚未确立起社区教育的社会服务观,与经济社会联系不甚紧密,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益得不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这些现状直接导致我国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发展速度缓慢,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思想观念入手,借鉴日本公民馆和美国社区学院,面向社会,定位准确,提高对社区教育服务性特征的重要性认识,树立社区教育的社会服务观,提升自身应对经济社会的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寻求与企业的互动合作,并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实际状况随机调整合作方向和重点。
1.实现自身角色准确定位正确认识与企业合作意义。社区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社会各界对其还存在着内涵上的误解和认知上的偏差,而且社区教育对于自身定位也很模糊,从事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等教学活动。这种大而全的教育定位影响了社区教育的教学质量,更限制其不能自由发展,导致特色不明。应当认识到日本和美国全面多样的社区教育发展格局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完成,而是经过历史沉淀和实践磨砺的结果。在我国众多的教育形式,如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中,社区教育若无自身特色,很难与之竞争。因此,如何找准自身定位、找寻自身特色、凸显自身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社区应提升综合实力,加强宣传激励,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鼓励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另外,社区应正确认识与企业合作的意义。转变对技术型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的传统思想,提起与企业合作的热情,抓住机遇,整合双方资源,积极参与到合作互动中。
2.树立社区教育服务观促进社会发展。在日本和美国,社区教育要求走出“象牙塔”,与经济体进行合作,以促进社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会同步更新合作方案,并利用自身人力、物力资源优势,建立良性适应机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推动当代日本和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与之相较,我国社区教育还是比较封闭的,还没有形成与企业合作的开放体系,二者互不了解,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合作。借鉴日本和美国,社区教育必须正确认识自身地位和价值。只有立足社区、树立社区教育服务观,将实现社区进步、促进社会发展作樯缜及企业二者共同的价值诉求才是正确之路。因此,我国要构建开放的社区教育体系,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充分的教育资源,利用企业设备、资金优势,与企业建立起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马丽华,杨国军.公民馆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形态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08(2):33-37.
[2]夏鹏翔.日本战后社会教育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吴树罡.开放实用的美国社区学院[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2(4):23-26.
[4]刘兴,刘彩琴.中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比较分析与我国推进建议.当代职业教育,2014(1):105-108.
[5]徐树成.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之历史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
[6]宋玲玲.中美两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比较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
[7]文伟斌.美国社区学院的社会互动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5.
[8]张苏俊.中外校企合作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9):206-209.
节日气氛范文5
阅读马拉松:“不作秀,只读书”
“不作秀,只读书。”这是三联韬奋书店始终坚持的原则。“阅读马拉松”(Readathon)活动最初是由“澳大利亚多发性硬化症协会”(MSAustralia)在1979年发起的一项旨在帮助病人的阅读慈善计划。后来在许多国家流行开来,并演变为不同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公众阅读与慈善活动。201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三联韬奋书店首次联合读联会举办“阅读马拉松”活动,吸引了二百多人参与,上至八十多岁老人,下至六岁小孩,场面壮观。2017年4.23世界读书日,“阅读马拉松”将推广至全北京,正式成为“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启动仪式当天的重要活动项目之一。
参与“阅读马拉松”的读者们首先要领取一本“阅读护照”,登记自己开始阅读的时间和书目,就可以开始挑战。成人读者坚持阅读6小时、3-8岁的儿童坚持阅读1小时以上、9-18岁青少年坚持阅读3小时以上,并且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就可以完成本次阅读马拉松挑战,获得三联韬奋书店的珍贵印章。坚持阅读12小时以上的读者还会获得“优胜者证书”。
从上午8点钟开始,北京全城的爱书人陆续前来三联参加阅读马拉松的挑战。这些读者不分性别不分老幼,安安静静地走进书店,挑选好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
84岁的史宗辉老先生原先是新华书店的经理,77岁的徐友于老人则是一名医生,他们读了一辈子的书,阅读已经是他们血脉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今天这对老夫妇一早就来到了三联,参与阅读马拉松的挑战。史老先生告诉记者,每天读一点书,写一点字,让自己觉得非常地充实。
4岁半的孟泽臻小朋友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三联参加活动,他拿着最喜欢的恐龙画册埋头阅读,刚刚开始学习识字半年多,他就已经书不离手了。据孩子妈妈介绍,小泽臻每天都会自发地阅读半小时左右的图书,就算是跟大人出去逛街或去超市买东西,他也会主动要求去商场、超市的图书专区看一会儿书才肯回家。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海淀分店毗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许多大学生也自发地来到书店参与活动。邓小姐就是其中一位。她一早就来到书店,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已经轻松阅读完半本书了。她告诉记者,阅读早就是她一直以来的重要情趣与生活组成部分,在世界读书日来到三联完成阅读马拉松的挑战,对自己来说是一项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朗读+我:“让阅读成为一种丰富的体验”
此次三联24小时阅读马拉松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与“北京阅读季”联手策划的“诵读小站”正式落户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为读者和听众搭建一个小小的展示平台,让他们的读书声可以通过电台,随着电波传递出去,让更多的读书爱好者分享他们心仪的作品,让朗读变成一种社交方式,变成一种时尚的体验。每一位读者的朗读片段都有机会在北京文艺广播FM87.6编制播出,在电波中听到自己的声音。许多读者选择了自己钟爱的书的片段,来到“诵读小站”大声诵读,他们都表示,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让心爱的文字转化为声音,让自己更加喜爱读书。
节日气氛范文6
关键词 ≥0 ℃积温;变化特征;甘肃临夏;1981―2015年
中图分类号 P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30-01
一定的热量条件是保障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1],而大于或等于某一界限温度的积温及其相应的持续日数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是积温的2种主要形式。有效积温通常用于指导多种生产活动,比如农业规划、引种、预测农时等多个方面,有时也用于某地区病虫害发生情况分布预测方面;除此之外,积温是一种重要的热量资源指耍可作为判断某地某作物能否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判断依据。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地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全球性气候变暖越发明显。在此背景下,我国西北地区的气温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环境因素变化,从而对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布局、熟制及结构等产生较大影响;近些年来,全球性气象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认识愿望日益迫切[2]。近几年来,关于临夏州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降水、气温等方面[3-8]。本文对1981―2015年临夏州≥0 ℃积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地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借鉴。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临夏州永靖县、东乡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临夏市五县一市1981―201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逐年积温资料统计分析。
1.2 确定稳定通过界限温度的方法
本文在通过界限温度的初日与终日计算方面采用了5 d滑动平均方法[9-10],在升温季节中,初日选定为第一个≥0 ℃的5 d滑动平均气温中的收割日期;在降温季节中,终日选定为最后一个平均气温≥0 ℃的日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0 ℃年积温变化特征
2.1.1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积温变化。通过对临夏州1981―2015年的≥0 ℃年积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初日提前,其有效日数呈上升趋势,期内积温明显提高。积温平均每10年增加量分别为临夏市93.2 ℃・d、永靖县93.3 ℃・d、东乡县144.2 ℃・d、广河县170.5 ℃・d、康乐县83.7 ℃・d、和政县113.2 ℃・d,其中≥0 ℃积温增加最为明显的是东乡县、广河县。
2.1.2 ≥0 ℃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空间分布。稳定通过0 ℃的有效日数是指≥0 ℃的初终日间日平均气温≥0 ℃的天数;稳定通过0 ℃的期内积温是指≥0 ℃的初日和终日之间的日平均气温之和。临夏州日平均温度≥0 ℃初日由南向北显著提前,≥0 ℃终日变化不明显,初终间日数显著增加。统计结果显示,1991年、1999年、2014年是稳定通过0 ℃的初终日、有效日数、期内积温发生突变3个时间节点,具体而言,1989年以后稳定通过0 ℃的初日明显提前,通常提前了10 d以上,提前最为明显的是广河县,超过15 d;此外,1998年以后有效日数也大幅增加,普遍为15 d左右,提前最多的是康乐县、临夏市,在17~22 d之间。期内积温2008年后比2008年前增加210.3 ℃・d以上,东乡县、广河县增加最多,超过270.5 ℃・d,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终日变化不大。
2.1.3 ≥0 ℃积温的年际变化。临夏州≥0 ℃积温的年际变化有5个上升阶段,分别在1985―1987年、1989―1991年、1997―2002年、2008―2011年、2013―2015年,2015年出现了最大值,最大变幅为508.0 ℃・d。
2.2 积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生产活动中,≥0 ℃积温显著增加,农作物的发育期相应缩短。临夏州1981―2015年间,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0 ℃积温迅速增加,经常出现异常高温情况,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大量的热能,为丰产、增产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临夏州各地≥0 ℃积温呈增加趋势,作物生长期内积温明显增加,有利于作物的成熟,可引种和扩大喜温作物种植面积。但是,由于≥0 ℃积温不断增加,致使春季播种提早,农作物相应的生长阶段也相应前移,大大提升了晚霜冻发生概率,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此外,气候变暖后,为多种病虫害的繁育、发生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
综上所述,积温变化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热量的同时,也对农业生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充分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提升应对气候
变化能力十分关键,能否充分适应、利用气候变化规律,能否合理趋利避害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3 结论与讨论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夏州多项特征指标均有所提前或提升,如日均稳定通过0 ℃的初日提前,平均每10年增加3.7 d;积温显著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96.9 ℃・d;有效日数明显提升,平均每10年增加4.5 d。此外,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终日变化不大。
(2)积温量大一方面能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热量,从而促进农作物快速生长,为高产丰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病虫害频发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充分掌握积温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适时合理{整农业结构布局,对促进农业生产、提升农业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3)水、热、光资源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11-12]。0 ℃的界限温度初日提早、积温量增加利于农作物缩短生长期。热量资源的变化会对农作物种植与培育、农机配套技术以及标准化栽培体系等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对如何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积温资源并能够科学规避气候灾害的方案、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4)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高温日数不断攀升,积温迅速增加,无霜期延长。各地积温变化呈上升趋势,热量资源空间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必然对农业生产布局产生直接的影响,临夏州大部分农作物及牧草的生育期有所缩短,播种期有所提前。
(5)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1981―2015年临夏州≥0 ℃年积温变化分布不均,各地选择作物品种和熟性很关键,积温指标对于指导农牧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刘丽娜,师庆东,张飞.北疆地区近41来积温变化趋势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0):52-56.
[2] 巴音达拉,师庆东,付金花.甘肃、内蒙古西部与青海近代积温变化趋势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9,26(1):136-141.
[3] 朱元福,田辉春.青海省共和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9189-9191.
[4] 郭连云,王万满,熊联胜.共和盆地近50年水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1):141-144.
[5] 郭连云,丁生祥,汪青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共和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1):219-226.
[6] 赵俊芳,郭建平,马玉平.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及适应对策[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1):2922-2930.
[7] 唐湘玲,刘月兰,魏文寿.石河子地区近46年来积温变化趋势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1):83-87.
[8] 樊晓春,郭江勇,杨小利.西峰黄土高原冬季积温变化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3):318-321.
[9] 王树廷.关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级界限温度初中日期的统计方法[J].气象,1982(6):29-30.
[10] 韩湘玲,孔杨庄.关于“界限温度”确定方法的讨论[J].中国农业气象,1984(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