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的第一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教师的第一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教师的第一次

新教师的第一次范文1

经过反思我们意识到,年轻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往往会因为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而焦虑不安,并出现诸多的不适应,快速度过适应期和关键期,才是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和关键期,才是学校最应该为他们做的事。反复思索后,我校采用了“同龄同伴互助式”方式进行培训。

岗前培训:“初任班主任那一年”

新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基本上来源于实习期间的印象,实习的学校、班级和指导教师的差异,造成了新教师对班主任工作认识的差异。有的认为班主任比较好当,小孩子都很听老师的话。有的认为班主任太难当了,学生比较淘气,有个性。也有的认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教几个小学生轻而易举……为了让大家正确认识班主任工作,我们开展了“初任班主任的那一年”主题交流活动,旨在从心理层面,让怀着美好憧憬走上岗位的新教师对班主任工作有初步客观的了解。

本次培训中,我们请工作才一年的新班主任现身说法:“我也有过挫败感”“充分准备很重要”“反思调整要及时”“要学会高效工作”“副班主任也是班主任”……同龄人的切身感受让新入职的小老师们很信服,培训中笑声、掌声不断。

上岗培训:“怎样做好第一次

万事开头难。为了破解开头的难题,我们设计了“怎样做好第一次……”主题培训,请工作三四年的年轻教师和新教师交流:“接手新班后我该做什么”“怎样做好第一次家访”“开学第一天老师怎么做”“批改作业有哪些注意事项”“培养小干部N部曲”“如何开好第一次家长会”……这些话题,让毫无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新教师们听起来特别解渴。同时,新老师看到了刚工作三四年的老师成长如此之快,也信心倍增。

定期交流:“新教师工作坊”和“话题式论坛”

根据我校新教师多的现状,我校成立了“新教师工作坊”。有时,工作坊是一个交流平台――新教师在这里交流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把从各自师傅那里学到的好方法拿出来与大家共享;有时,工作坊是一个心灵港湾――新教师心里有了疑难和困惑可以来这里诉说,请同伴们帮她答疑解惑,学校也会请有经验的老师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通过“工作坊”的交流,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来越丰富,有些新班主任渐渐脱颖而出,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优势开始显露。

新教师的第一次范文2

关键词:新教师 带教 成长

幼儿园每个班级教师的配置是2位教师,一位保育员。当新教师来到工作岗位时,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新工作思路能为园所和班级增色不少。作为老教师,如何让本班新教师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专业的成长和指导,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艺术。

一、及时沟通、知己知彼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熟悉方式是相互的沟通。当面对一个新的搭班老师时。不管是师傅还是徒弟,对彼此都是未知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向往。因此在第一次与新老师接触之后,作为师傅的老教师要主动的跟徒弟交流:如可以询问一下徒弟的生活、学习情况,相互聊一聊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聊一聊,说一说的过程中师傅一定是要用真心和真情跟徒弟交流,这样即增进了师徒之间的感情,也充分的了解了对方,为后期工作中更好的合作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做好自己、成为榜样

新教师刚入职,对于工作如何做会有许多茫然。面对幼儿园一日各个环节、面对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面对班级区域的布置、面对家长工作等都会存在很多的疑惑。每一项工作都不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因此作为老教师的师傅需要给新老师做出最好的榜样。每天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都要清清楚楚,并且每一项共工作都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要徒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

虽然常说“师傅领进们,修行在个人。”但是师傅领进的这个“门”的性质非常重要。在这个“门”里,师傅给徒弟的东西一定要是高雅、纯正、专业的东西,而不是粗俗、不纯、不专业的东西。如:当师傅在徒弟面前执教教学活动的时候,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是用心的、要体现老教师的专业性,而不是在徒弟面前随随便便上一节课。如:当做家长工作的时候,师傅需要体现家长工作的艺术性和专业性。在不断的榜样示范作用下,徒弟会按照师傅的样子来学习。

三、标准先行、严格要求

在新老师步入实践场之前,师傅是需要带着徒弟一起学习专业的理论和标准的。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求》等文献资料。这些资料,首先要让新老师自学,在新老师自学的基础上,师傅是需要徒弟做好学习记录和反思的。并且要定期的跟徒弟一起针对学习到的障碍或者疑惑进行探讨。良好的理论基础是幼教工作的坚实的基础。

其次,理论的学习是要为实践服务的。因此,在实践场上,徒弟会面临很多第一次,如:第一次上课、第一次带操、第一次家长工作、第一次半日活动等。在徒弟踏入这无数个第一次的时候,师傅对于徒弟的每一个第一次都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只有这样,徒弟才能逐渐的把外在的要求和标准真正的内化、落实到自己的每一个活动当中去。如:徒弟的第一次教学活动,绝不是随便给徒弟一节课去上,任其发挥,而是在上课之前是需要带着徒弟一次次就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核心价值、教学流程做细致的分析。对孩子在每一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各种预设。在真正走入教学活动之前,是需要在心中多次演绎教案。这样的过程,是徒弟教学水平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高标准严要求的前提。说到底师傅在前期的“管”而是为了后期的“不管”作准备的,师傅的“教”是为后期的“不教”做铺垫的。

四、不同类型、不同要求

我们常说对于孩子的教育要“应材施教、应人而异。”其实对于徒弟的带教工作同样需要“应材施教、应人而已。”面对不同的徒弟,我们需要不同的带教策略和方法。

(一)大胆型

这类徒弟在刚入职场之后就非常有自己的想法。虽然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内心从容谈定,会积极的面对新的困难和要求。因此在带教此类徒弟的时候,师傅需要的是“放手。”但是放手并不表示是放任。一定在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之下让徒弟尽量多的独当一面。如:在幼儿教学活动、或者区域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听一听徒弟的想法。先让徒弟回家就某个问题进行思考、之后再交流,听她会如何组织相关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傅只要给徒弟提出指导的意见,边可大胆放手让徒弟自己干,但是在放手之前师傅一定要把好关。

(二)谨慎型

这类徒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比较谨慎,常常害怕自己做错。因此在面对新的工作时会比较被动。如师傅说:“这个活动你来组织。”她会说:“我怕我HOLD不住。”面对徒弟这样的情况。首先师傅要分析徒弟的能力。对教给徒弟做的工作是在其能力范围之内的。其次,给予徒弟一定的时间:等一等,不要着急放手。对于各项工作,师傅要先示范,再要求其独挡一面。这类徒弟需要不断的鼓励,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徒弟送上鼓励和赞扬。其实对于工作的胆怯常常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自信心不足。

(三)迷茫型

这类徒弟在工作中常常是需要师傅不断的提出要求和建议的。很少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面对这样的情况。师傅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要给徒弟不断的提出要求和标准。如,在组织幼儿用餐的环节,哪里有问题,可以直接先问:“你觉得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的问题是什么?你应该如何指导?”在听取徒弟的想法之后,一定要求徒弟自己去尝试管理幼儿的午餐环节。师傅需要不断引领和鞭策徒弟,这样才能促使徒弟很快的成长。

新教师的第一次范文3

【关键词】PCK 课堂观察 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案例缘起

俗语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在当今社会已经被众多学者所诟病,批评其说的不严谨、不精当。而笔者认为,如果把老师的知识体系比作一桶水的话,我们不能只关注教师拥有的知识量,更要关注他们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能力。哪怕一位教师只拥有一瓶水,只要倒水技术好,也能让另一个同样大小的瓶子注满水;可是如果倒水技术不好,即使教师自己有一桶水,能倒给学生的也所剩无几了。这种“倒水的技术”就是“PCK”。

所谓PCK,是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它是关于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它具体表现为教师知道学生的理解难点,知道使用怎样的演示、举例、类比等来呈现学科知识,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而形成的知识。

一所“年轻”的学校,一群年轻的教师,如何尽快完成由新手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化,是笔者所在学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校本研修中引入“PCK”理论,采用“课堂观察”的方式,通过“观察―修改―转化―反思”这个过程,提升教师“PCK”水平,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案例呈现

1.提取PCK知识,确定观察点

我们选择了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不足一年,第一次执教一年级的语文教师作为观察对象,并通过“课堂观察”来研究她PCK成长的过程。

新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我叫“神舟号”》,观察团队分析后发现这篇课文是小朋友学完汉语拼音后,第一次学习的课文,字数多,有对话,学生理解有难度。更重要的是这篇课文第一次出现了“自然段”这个知识点,语文老师如何把这个知识点清晰地传授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就成为此次课堂观察的PCK知识点。

2.听课,做主题式观察

第一次授课,新教师自己独立备课,旨在从中了解教师PCK的原始状态。听课团队以教师如何教会学生“自然段”这个概念为主题,开展课堂观察。听课老师观察到:

教师在设计自然段教学时,直接把关于自然段的界定告诉学生,再带着他们把课文中的自然段标出来。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班上只有极个别的孩子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正确地标出段号,大部分孩子显然没明白老师想让他们做什么。

3.推敲细节,提出修改建议

听完课后,观察团队针对教师课堂上“自然段”这一知识点的呈现,提出了大幅度的修改建议:

第一,直接把自然段落的界定知识灌输给孩子,远不如引导孩子自己发现自然段的含义有效。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这篇课文和之前所学的课文不同之处,引导孩子发现自然段的本质:开头空了两格。

第二,课件制作时严格按照书上格式,这样能帮助孩子快速地找到自然段的位置,并且,在将两格位置转化为自然段的序号时适当地运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生动有趣又直观。

第三,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指指,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4.再观察,转化教学方式

听完观察团队的反馈意见和具体指导后,新老师重新修改了教案,特别对“自然段”这个概念的呈现方式做了改变,然后再实践。以下就是观察团队记录的课堂实录:

(1)师:但是这篇课文比较长,和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不一样,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师教鞭指指空两格处)

生:开头空了两格。(课件出示两个小格子)

师:小朋友们再找找,课文哪些地方还有像这样前面空了两格的现象?

师:像这样开头空了两格,我们就称作一个自然段,可以用数字1表示。(课件演示:两格变成数字1)

师:哪个小朋友上来指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谁再上来试试指出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课件做出相应演变)

(2)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照着样子,在书上标一标有几个自然段。标好后把小手伸出来,告诉老师你标了几个自然段。

(3)师:自然段分好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谁读得通顺。学生自由读课文。

(4)这篇课文一共是三段,老师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来读这三段。

5.对比与反思,提升PCK

经过两次的教学实践,经过两个教学效果的对比,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

“两次设计差异在于,之前我是照着理论知识和最理想的学生状态来设计教案的,直接将自然段这一抽象的知识告诉学生,并没有想过用什么方式能让学生易于接受。经过修改,学生不仅看懂了课件中自然段序号的多媒体演变,而且明白了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这一重要内容。接下来,自己标自然段序号的表现也比第一次试上时有很大的进步,班上的孩子基本上全部都划分正确了。这让我明白了:教师在课堂上想要⒆约赫莆盏难Э浦识准确、清晰地传递给学生,也是有方法的。不能只关注‘知识’本身,更要关注‘知识转化’的过程。”

三、案例分析

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PCK成长案例研究,使我们摆脱了从前“跟着感觉走”的研究方式,使得研究活动专业性、针对性、实践性更强。在研究过程中,年轻教师学会将学科知识不断转化为教学知识,PCK得到提升。

1.“课堂观察”,可以洞见教学症结,有效推进新教师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观察”让这位新教师的课堂发生了显性改变,学生从之前对“自然段”的概念不清楚,到后来能明白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这一关键信息,并能正确标出自然段;“课堂观察”让这位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隐性改变,教师从开始的“言而不明”,无法用低年级学生理解的方式讲清“自然段”,到后来的“言之有物”,能清晰地一步步讲清知识点,并能带着孩子准确标出自然段。教师从关注“教师教”的视角转变到关注一堂课清楚、明白地“教会”学生知识,这就是教师PCK成长的过程。

2.“课堂观察”,可以萃取教师PCK提升成功案例,为其他新教师提供学习示例

在本案例中,我们对这位新教师采用了课堂录像的观察方式,并整理出成功教学案例,我们会将每位新手教师经过转化后PCK知识成功案例积累起来,作为以后其他教师学习的示例,以后当其他教师教到这部分学科知识时,就会很清楚地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有效地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科教学知识,就可以达到这一学科所有新手教师PCK的提升。

3.“课堂观察”,可以构建教师PCK知识库,提取教学关键PCK

在这个案例中,观察团队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从教材中提取的PCK知识,不仅可以成为课堂观察的主题,更可以把这些PCK知识积累起来建立PCK知识库,作为新教师培训的内容之一。这样,当新教师拿到一本教材,在备课时可以打开PCK知识库,提取教学关键PCK,就能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

生物学家说过,蛹化蝶的过程只能依靠生物自己亲身走过!任何一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其实也如同“破茧成蝶”的过程,需要自己亲身走过,从执教学科到科学执教,只有自己亲身经历那每一次的痛苦和磨砺,才能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感受“蛹化蝶”的幸福和成功。从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修改―转化―反思”,更新了学科教学知识(PCK),使教学行为“入格”,最终提升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新教师的第一次范文4

论文摘要:国家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正式启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突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因此,笔者认为让医学高职高专新教师人职后第一年进行技能素质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新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与专业的发展。

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中国的医学教育既面临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带来的契机,同时也肩负着适应医学模式演变及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加速来临带来的艰巨任务和挑战。教育部高教厅[2004]16号文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为培养具有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实践智慧的高技能人才服务,遵循“能力本位”课程观,突出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医学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力量,其技能素质化则是保障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医学是以人为本的科学,作为在医学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所要求的技能素质,特别是新教师,在技能操作培养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技能操作标准,不能出任何差错。教师技能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范畴,而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所以,在新教师人职后,走上讲台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技能素质培养。

1广东省医学高等职业院校新教师的职前培养现状分析

1.1广东省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师资来源的现状分析目前,广东省的医学高职高专师资主要是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以及医院一线的医生和护理人员,经过岗前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短期培训,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和相关课程的试讲,就可以拿到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成为专职或兼职教师。显然,大多数医学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而是直接在实际工作中,以跟带方式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因缺乏系统的、基础性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致使医学教师专业拓展能力受到局限。

1.2新教师人职后的困境分析

1.2.1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方面作为一名新教师,特别是医学新教师,往往不能很快把握教材,导致教学活动很难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在:①知识的传授方面,对本课的知识点、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及知识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层次不能很好地把握;②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而如何把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材中具体的知识点上,这点对于医学新教师来说比较困难;③知识点中重点与难点方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密切相关,而新教师大多来自于本科院校,在人职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等特点了解不足,把握知识点中的重点与难点自然就成了一道障碍。

1.2.2新教师职业适应方面不管是从临床一线还是从高等本科院校毕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入职后,不可避免要面临职业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活习惯的适应,新教师要树立新形象,严格按照教师的职业规范,尽快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从医护人员到教师的蜕变;②心理压力的调节适应,大多数新教师是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大学讲台,成为新任教师,并且不少新教师是来自于非师范类院校,缺乏一个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知识,更缺少高职院校任教的教学经验。由知识的接收者变成了知识的传播者,这种角色的转变给新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2医学高等职业院校新教师技能化的对策

2.1参与实验室管理与实验带教,直接提高技能素质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科学。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技能操作能力。然而,参与实验室的管理与实验带教有助于提高新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让新教师人职前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验带教,具体做法分为三个阶段:入职后,前两个月主要是对实验室环境的了解,熟悉实验物品的安置,协助实验员做好上课物品的准备工作,并且要求一周至少听课十节以上,并做好听课记录,下课后及时与老教师沟通;对物品的准备有一定了解后,在做好实验课物品准备的基础上,接下来的两个月,开始进入实训课堂,在看完老教师演示一次规范的技能操作后,参与实验课的辅助带教;第二个学期,在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主要进行实验室的管理,包括物品的准备、实验课的辅助带教、实验室物品的管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等。这样一学年下来,所有的专业技能操作项目都了如指掌了,通过带教,自身的技能素质就自然提高了。

2.2定期进入临床进行技能培训,实现与临床接轨为了加强学生的操作水平,增强临床技能操作意识,更好地为今后实习搭建双向平台,新教师必须及时与临床的新技能接轨,更新技能操作知识以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例如合格的高职护理教师即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护理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既能从事护理教学工作,又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过定期对新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教师积极参加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护理操作技能、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护理实践教学能力。根据临床最新的操作规程标准来制定学生的技能考核标准,使学生的考核更加规范、更符合临床要求。“临床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结合的“双师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使实验教学更贴近临床,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2.3以老带新,实行一对一的督导式教学带教新教师在入职后,让一位中级职称以上的并且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老教师作为其督导教师,实行一对一的督导式教学带教。督导教师必须制订完整的带教方案和考核评价方案,包括上课技巧、技能操作等方面,并且以身作则,严格把关。凡督导教师上的每一堂课,新教师必须在课前预习,实验课则做好实验物品的准备,上课时,新教师听课并做好记录,不明白之处于课后及时提出,请教解答;接着酌情安排新教师在督导老师上的班级进行几次试讲,课前新教师要按学校规定的教案书写格式,编写一个比较详细的教案,让督导老师审阅修改,听完课后对其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让学生在课后提出新老师上课时的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

3医学高职高专新教师进行职前技能素质培养的意义

3.1有利于帮助新教师走出初入职时的困境,更快进入角色通过听老教师的上课以及督导教师的一对一教学带教,新教师基本可以明确本专业课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明确各知识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层次,并且把握在每一节课里应重点培养的学生能力项目,从而以完成知识的传授。同时,参与实验室管理,特别是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时,可以明确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方式。而进行实验带教,可以与学生充分接触,加深对高职学生的了解,对症下药,从而把握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在为期一年的技能素质培养过程中,虽然没有正式进入课堂,但其生活习惯已经是按照教师的准则逐步形成了;并且通过试讲,对上课有了初步了解,压力就自然缓解了。

3.2有利于将人文修养和医学有机地结合人文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其培养过程是溶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培养过程。医学是科学和人文的综合学科,医学高职高专培养出来的人才如临床专业毕业的医生,必须是除了会看病之外,还能够处理与病人及家属的关系,处理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关系,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处理与家人的关系等。医学新教师在入职前进行技能素质的培养,暂时不担任专业课的任教,这样就有充裕的时间去听相关专业课,听学校一些优秀教师在上课时如何将人文修养有机地融人医学专业课堂教学中。领略教师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体会学生从中自觉、主动地模仿和学习。

新教师的第一次范文5

关键词:新教师;新教室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29-01

刚刚入职的新教师如何进入刚刚接手的新班级,看似是新教师展开新一轮教学的自然过程而已;然而,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本文即以这一现象为分析对象,尝试对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做一点分析。

新教师在接手新班级之前,可能面临这么两种情况:

一是学生通过班主任或其他渠道,得知某个学科即将迎来一个新的老师,如此一来,学生会抱着好奇的心态,仔细摸索、打量这位新老师;甚至会不由自主的把新教师与原教师进行比较。

二是学生不知道换了老师,新来的老师必定面临着挑战:假如前面的教师教的还可以,换了新老师,班级的学生自然对新老师不会抱着欢迎的态度,更多的是以挑剔的眼光,打量新老师;假如前面的老师教的效果不怎么样,这门课在部分学生心目中已经成为他讨厌的科目之一,如此,新教师的到来,想必也很难挑起那部分同学的兴趣。

如此看来,第一节课,新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纯粹的师生关系,更多的可能是“敌对关系”。那到底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和状态,什么时间进入教室比较好呢?

我们先一起分享两个较典型的新教师走进新教室的例子:

例一:这发生在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当中,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小姐到一所女子学校任教。年轻的沃森小姐即将面对的是比她小不了几岁的学生们,她拘谨地站在教室门外,女孩子们叽叽喳喳的从她身旁挤过去,沃森小姐试图冲她们微笑,但笑容里却流露出几分讨好的意味,她就像一个不确定自己手否受欢迎的客人一样,无助且尴尬。她怯生生的伸着脖子透过窗户向教室张望,手中的皮包挡在自己胸前,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防御动作。一位女同事从旁走过,迟疑一下,说:“小心她们会发现你内心的恐惧。”

例二:来源于《教书匠》。“今天上午,我得做些决定。一分钟后,铃声将会响起,他们将蜂拥而入。如果他们看见我坐在讲台边,他们会说什么呢?嘿,快看,他正在躲起来。他们是研究老师的高手。坐在讲台边意味着你害怕了或者你很懒,所以把讲台作为屏障。最好的办法是离开讲台站着,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做个男子汉。第一天犯的错误需要几个月来弥补。”

对新教师来说,学生是天生的“捕猎好手”。新教师走进教室时的神态、面目表情,步幅、动作,甚至是细致的眼神,手部动作,都成为学生们搜索的目标,都成为他们检验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严格“监视”,其后果是学生基本都过这个简短的过程形成他们对你最初的印象,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程度。

相反,看看新教师们都是以一种什么心态或者准备参与这场学生主导的“战斗”呢?大多数新教师的状态与沃森小姐的情况一致,刚进入教室,大多愿意脸露微笑,希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比,新教师确实能够与学生走的更近,甚至是“称兄道弟”。这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但是否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尚需研究。如此一来,新教师究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才能在这场与学生之间的第一场“搏斗”中战胜呢?

期望。新教师对新接手的班级一定是抱着期望的,但在第一次与学生们接触时,就应该让学生们清楚,教师对他们的具体期望是什么,明确奖惩行为的具体表现和要求。具体说,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期望:学习效果期望,即通过本课程的综合学习,学生最后能达到的底线要求是什么;行为表现期望,学生在课堂中哪些行为是受提倡的,哪些行为会受到处罚,而哪些行为又属于可以偶尔为之,调节课堂气氛的。

规则。尽管现在强调对学生进行指导,而非管理,但适度的规则有助于教师恰当的展开课堂指导。比如,学生课堂参与规则、课外作业的规则、课程考核规则等等,都应向学生明确。这有助于学生对教师、课程印象的转变:新教师刚进入班级,学生对老师的服从、认可,主要源于我是学生,他是老师这样一种基本认识,而这属于绝对型的身份权威,但学生明确相应的规则后,学生会意识到,在这堂课里,不仅仅是老师存在,还有一些列外在规定在限制着他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学生会不自觉的遵从源于规则合理性的合法性权威。看似平常,实则课堂行为管理有了质的变化。

灵活性。它表明的是新教师在进入课堂后,能够将之前所准备的期望、规则与实际的课堂反馈进行灵活性的调整。教学之难,难在其对象是会变化的活生生的人。更不用说班级教学中,面对的是一群这样灵动的人。事先准备的,与实际产出的,必定是会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新教师做好心理准备,适应随时出现的变化。

新教师的第一次范文6

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占地仅26亩、只有汽车运用与维修这一个专业的“袖珍式”职业学校,但它却有着耀眼的光环:浙江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理事长学校、浙江省教育科研200强、浙江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改联络中心、全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乘课程改革之风,创“项目+共同体”模式,做强教科研;大力培植青年教师,为学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企业排忧解难,在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强化自身实力。杭州市交通职高为在行业中谱就最强音,以骨干专业驱动培养模式创新,走上了一条“以小博大”的特色发展之路。

创“项目+共同体”模式,做强教科研

2007年,浙江省教育厅启动了新一轮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改革。作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理事长单位,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被认定为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联络中心,负责浙江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牵头工作。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课改工作小组,联合省内该专业的骨干学校,撰写完成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指导方案,其中包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创新等多项工作。为保证按既定目标完成任务,学校以不同的工作任务为项目,成立了课程改革、教材编写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项目共同体组织,定期开展碰头研究。“项目+共同体”由此诞生。

2009年以来,随着汽车概论、汽车维修技能、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和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这五门省课改核心课程教材陆续进课堂,教师面临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学习项目教学理念、落实核心课程项目教学的艰巨任务。学校为此建立了“项目教学研究共同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学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增加了教师们新课程的授课经验。2011年,5位教师参加浙江省新课程教学项目设计比赛,两人获一等奖,两人获三等奖。

从2009年到2011年,浙江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有8本课程改革新教材相继出版,由学校教师主编的有5本,其中有4本被确定为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这些都是创建“项目+共同体”模式的成果。

“核心课程项目教学共同体”是2010年组建的,旨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解决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沈吉吉老师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他把平时发现的譬如教材内容偏难、专业课与实际相脱离等问题列出来,与共同体成员一起探讨解决办法。有了集体智慧,沈老师很快解决了教具缺乏代表性这个问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简化了教学过程。

“项目+共同体”是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在教科研上的一大创新,强化了学校教科研实力。2013年,《基于项目+共同体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设计与载体创新》的课题成果获得了浙江省第四届职教教学成果一等奖。

大胆起用青年教师,强化师资

一支技艺精湛的教练队伍是保证技能大赛成绩优异的关键因素。“我们这次全国技能竞赛夺金项目的两个教练都是第一次带队参加技能竞赛。”当谈到教师培养时,倪爱勤副校长自豪地说。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有自己的一套“秘诀”。

2009年前,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教师年龄两极分化严重,学校教师要么是四五十岁以上,要么都是30岁以下,教师传帮带陷入尴尬境地。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接上老教师的班,学校打破论资排辈的惯例,创造各种条件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沈吉吉老师在2010年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学校,至今不过三年教龄。但正是这样一位“菜鸟”老师,第一次带队参加国家级大赛就获得了冠军。从新教师到冠军教练,沈老师说,自己突飞猛进的成长跟学校大胆起用青年教师是分不开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基础是培养青年教师的关键。学校有专门针对新教师入职的12个系列培训,内容大到教师素养培训、班主任培训、校本培训、学生管理培训,小到如何出卷子、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等等。“我原本是工科出身,大学毕业就来当老师,有很多不足。通过新教师培训,我懂得一个合格的老师不仅要知识丰富、品格高尚,还要业务精湛。”新教师培训加深了沈老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

教师只有用理论、实践“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健。新教师到杭州市交通职高的第一个教学任务就是带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新教师多为学院派,理论强、技能弱。”倪副校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想到的绝招,就是把新教师都放到实训车间,让他们带领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借此“逼”新教师在技能操作上快速提高。不少新教师为了上好第一课,在开学前就泡在实训车间苦练。

以专业技能竞赛为抓手,边学习训练,边带专业特长生,学校提倡以竞赛及竞赛指导带动新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在专业上的快速提高。目前学校30岁以下的新教师,70%在技能竞赛、教学设计、论文评审、综合评优中获得过省市不同层次的奖项。

由于专业技能竞赛指导在专业教师成长中的特殊作用,在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2~3年都要重新更换竞赛指导老师。倪副校长说,技能竞赛是培养年轻教师的绝佳平台,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专业教师得到锻炼,全国大赛开办六年来,学校已有近10位青年专业教师成为了国家级、省级金牌教练,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专业教师的整体提高。

2012年,沈老师被任命为学校技能特长生的指导老师。在指导训练期间,沈老师与学生们遇到过一个难题:卡罗拉车体控制应用的是一种叫LIN总线的串行通讯网络。沈老师利用休息时间翻阅了很多书籍,并上网查找资料,终于指导学生攻克了这个难题。从杭州市技能大赛到浙江省技能大赛,再到全国技能大赛,沈老师陪着学生们一路乘风破浪,获得佳绩的同时也共同成长着。

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强实力

做强教科研,强化师资力量,并不是学院的终极目标,成为行业的最强者才是最高目标。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老师应邀到一家汽车4S店考察、实践。交流中,4S店的经理向老师述说了自己的苦恼,店里的汽车装潢产品销量老上不去,他希望学校师生能帮他们设计一套营销方案。

学校老师把这个问题带回了课堂,作为课题让学生们解题。出乎老师的意料,学生们解题的积极性特别高。分组讨论4S店以往的营销方案,对近几个月的装潢产品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装潢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然后集思广益设计出最优方案。经过老师与企业的协调、修改,一套新的营销方案攻克了销售难点。

这次经历引发了老师们对探索校企合作新形式的思考。学校的一位老师说:“以前校企合作,师生下企业实践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容易让人疲惫,学生也得不到综合的训练。而企业出题、学校解题的模式对师生更具挑战性。如果培养了应对难题的能力,那么学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企业出题,学校解题”突破了以往校企合作采取学校学习、企业协助的常规形态,成为学校参与企业发展、与企业共同面对困境的新尝试。站在服务企业、优化教学质量的角度,学校把这一模式作为新时期发展的亮点,以吸引更多校企合作。此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学校抛出橄榄枝,位于杭州市绍兴路的奥通汽车4S店、石祥路的申孚汽车4S店等都成了学校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