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融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股票融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股票融资

股票融资范文1

对于某一投资资产的收益率或看好或不看好,这种现象被称作为异质信念(HeterogeneousBelief),投资者的这种分歧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他们的投资行为上,进而反映到该资产的价格当中。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前,投资者看好一只股票,可以进行买入,但是当投资者对某只股票持悲观情绪时,拥有:该只股票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卖出,而不持有该只股票的投资者却无法在市场上表达自己的“投资情绪”。在融资融券推出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变,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利用融券业务对股票进行卖空。因此,在融资融券推出之后,股票的价格对市场上信息的反映应该会更好、更快。故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对于加入融资融券标的样本股票而言,与加入之前,其盈余公告后漂移的程度会减少。假设2:对于盈余公告含有“坏消息”的股票而言,融资融券对其盈余公告后漂移的影响程度会大于盈余公告含有“好消息”的股票。提出这一假设的主要原因是,在投资者尚未持有该股票的情况下,对于有利好消息,投资者可以通过使用自有资金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买入,并不一定需要使用融资业务,但是对于利空消息,投资者只能通过融券业务进行卖空。

二、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前文提到考虑到第一批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交易不活跃的问题,本文选取之后分别在2011年12月5日、2013年1月31日和2013年9月16日所进行的三次比较大规模的标的扩容股票为研究样本。实际上在2014年9月22日也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标的扩容,但是由于文章需要用到公司年报数据,而2014年的年报在2015年才会,故不将此次纳入研究范围。此外,本文还按照以下标准对融资融券标的中的股票实行了进一步的筛选:(1)剔除财务状况异常的*st或st股票,因其不具备与其他样本相同的特点;(2)剔除在样本区间内已累计停牌超过30个交易日或以上的上市公司股票,因其在事件窗口区间内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停牌状态,市场反应可能已经不单单只针对盈余公告这个因素;(3)原先加入过标的但是后来被剔除的股票;(4)因文章的相关数据处理需要用到分析师的盈余预测,所以没有此类数据的股票只能予以剔除;(5)为确保预测数据的可信度,且对样本股票进行了盈余预测的机构数平均为10家,剔除对该只股票进行盈余预测的机构数不够10家的股票。最后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样本股票数为278只。此外,本文的年报EPS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EPS预测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笔者通过手动收集这些数据并根据研究需要进行相应地处理,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MicrosoftOfficeExcel以及相应的计算机程序。

(二)研究设计

首先,按照公式1计算出每只股票的未预期盈余(UnexpectedEarnings)。UE是一个衡量未预期盈余大小绝对值的指标,其中,EPSactual是上市公司股票年报所公布的实际每股收益,EPSpredicted是在WIND数据中获取的分析师在事前对该只股票每股收益所作出的预测。UE=EPSactual-EPSpredicted(公式1)由于UE的绝对值不足以说明其未预期盈余的程度,因此根据公式2对个股的UE进行标准化。其中,SUE是标准化未预期盈余(StandardizedUnexpectedEarnings),分母为每股收益预测值的标准差。计算出样本股票的SUE的目的在于测量股票的未预期盈余程度,正的SUE意味着利好消息,而负的SUE则意味着利空消息。对于两种不同的消息,市场对他们的反应是不同的,所以必须以SUE为标准将样本股票分为SUE+与SUE-两组,以验证融资融券分别对他们的影响。

三、结论

股票融资范文2

关键词: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24日

一、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市场规模不断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融资融券交易开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形成,2010年3月31日我国证券市场正式启动融资融券交易。这项交易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方式即改变以往单边市场的操作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波动性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影响。融资融券交易自开展以来已经有五年时间,交易额不断放大且增长迅猛,标的股票的范围也不断扩容,随后又新增转融通制度。另外,业内人士一致认为2014年7月是又一轮牛市的起点,在融资融券交易开展的第一个牛市的情况下,该业务对股票市场的流动性的影响如何,尤其是对标的股票流动性的影响是本文关注的焦点。通过研究融资融券对标的股票流动性如何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进一步让人们认识在有无融资融券交易的情况下流动性的变化,以期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判断依据和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参考信息。

二、文献综述

Charoenrook和Daouk(2005)选取了111个国家证券市场1969年12月到2002年12月区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衡量流动性的指标是换手率。结论得到允许卖空交易的发达国家市场流动性要明显高于禁止卖空交易的新兴市场国家。Cai和Xia(2006)在对香港主板市场的研究中,选择了2000~2005年标的股票的高频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对限制和引入卖空交易前后进行分析。结论表现为增加卖空交易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加谨慎甚至放弃投资行为以规避风险,由此股票交易活跃程度降低,市场流动性下降。Beber和pagano(2010)选择了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对流动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禁止卖空交易降低股票市场流动性,尤其是较小的市场表现更为明显。同时在多个国家进行上市的股票,母国限制卖空则该股票在国内外的流动性都要降低,但国外市场限制卖空只影响在当地市场的流动性。

廖士光,杨朝军(2005)选择1990~2004年香港股票市场指数的月度数据,以标准差来衡量波动性和市场换手率衡量流动性。应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卖空交易机制对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影响情况。最终得出较严格的卖空交易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作用有限。杨德勇,吴琼(2011)首先介绍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概况,然后选取融资融券交易余额、换手率和标准差作为研究指标,时间跨度为1999~2011年。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事件研究法,不论是整体股市还是个股流动性都有所增加。于潇、毛雅萍(2014)介绍融资融券交易概况,强调沪深股市2013年9月16日对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进行第三次扩容,由原来的494只增加到700只。然后对扩容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回归分析,结论得出可以较大幅度提高股票流动性。

国内外学者关于融资融券对流动性的影响主要形成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融资融券的推出有助于股票流动性的提升;二是融资融券的推出对股票流动性没有显著影响;三是融资融券交易降低股票流动性。国外证券市场融资融券开展较早,数据充足、制度完善的客观原因致使学者进行大量的相关研究。国内起先对相关内容的研究主要针对香港、台湾市场,随着融资融券开展增长,国内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相对于波动性而言,流动性的研究偏少。

三、数据的选取和模型方法

(一)2014年9月23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对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进行第四次扩容,标的股票数量增加到900只。我国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自7月份以来由2,000点左右增长3,700点,普遍接受是新的牛市阶段。因此,我们取第四次扩容前后各6个月作为研究区间,即2014年3月23日至2015年3月23日。在这段时间内进行了标的股票第四次扩容,因此将研究期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3月23日至2014年9月22日;第二阶段2014年9月23日至2015年3月23日。针对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中成交量大、数据完整选择代表性标的股票中国国贸作为研究对象(成交量单位为十亿元),考察融资融券交易对标的股票流动性的影响。

本文借鉴王F、廖士光和吴淑琨提出的流动性指标,由于收盘价和开盘价可能相差很小或相等致使流动性计算结果就会很大。故以间接流动性表示,如下:

LIQt=(Ist-Ikt)/(Ist*Vt)

其中,LIQt为标的股票第t日的流动性水平;Ikt和Ist分别表示第t日标的股票开盘价和收盘价;Vt表示第t日标的股票成交总金额。

(二)研究方法。1933年在对股票市场普通股分拆事件进行研究时最早使用事件研究法。事件研究法是一种分析数据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市场上发生某个事件后市场对事件信息的反应是否有影响。事件研究法基于两个前提:一是事件研究对象只发生了研究事件或也发生其他事件但其他事件对研究对象没有影响;二是事件产生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可以用相关指标进行度量。事件研究法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1、定义事件窗口。首先找到研究的事件,并且以事件发生前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区间,主要包括估计窗口、事件窗口和事后窗口。估计窗口是选取事件发生前还没有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时间段;事件窗口指事件发生对研究对象开始产生影响的一段时间;事后窗口是指事件发生后对研究对象持续影响的时间段。

2、确定模型,估计相关度量指标。事件研究法非常重要的过程就是设计计算度量指标的模型,正常指标是事件没有发生时的预期指标。由于事件发生后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表现出异常指标,在金融统计分析中对异常指标的计算模型较多,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模型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

3、参数估计。采用“估计窗口”的数据进行正常指标的参数值估计,一般做法是估计事件窗口前一期的样本数据,事件窗口很可能对正常参数估计有影响,通常被剔除在估计窗口之外。

4、检验和实证结果。定义相关原假设和备用假设,根据样本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检验统计量。进行检验得出实证检验结果。

5、解释与结论。分析并解释实证检验结果的参数值。若检验结果与预期一致,则可以分析事件对度量指标影响的作用机理,同时实证结果也支持事件对研究对象影响的方向。如果实证结果与预期不符,需要查找原因。是否事件对研究对象无影响还是模型和数据本身的欠缺导致应该得到相应的结果却没有得到。

四、实证结果

本文将某一上市公司被确定为沪深股市标的股票的生效日期,即被允许融资融券交易的第一天定义为“事件日”。并把允许融资融券交易前后分成估计窗口和事后窗口两段,事件窗口分为事前和事后检验。事件窗口定义为五个窗口期,事件窗口期1:事前后检验期为允许融资融券交易生效日的前后5个交易日;事件窗口期2:10个交易日;事件窗口期3:30个交易日;事件窗口期4:60个交易日;事件窗口期5:120个交易日。实证研究过程选取事件窗口[-120,120]内的个股流动性进行非参数Wilcoxon检验。双边检验原假设:事件发生前后流动性的均值相同,拒绝原假设流动性的均值发生改变可能是由事件导致的。事件窗口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其中有3次接受原假设,2次拒绝原假设。说明在事件1、2、3、4、5中被调入融资融券交易标的股票的流动性产生影响。事件发生5日、10日、30日前后标的股票流动性变化没有凸显。随着时间进一步延伸为60日和120日,标的股票的流动性发生了变化,说明融资融券交易对标的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具有延续性。同时,随着时间延伸从p值变化来看其事件的发生对标的股票的影响越显著。

五、结论与对策

通过实证结果说明融资融券交易制度能够促进标的股票的流动性,并且具有延续性。融资融券交易推出时间越长对标的股票流动性的提升越明显。融资融券推出后其规模不断放大、标的股票范围不断扩充和相关制度不断完善,促使股票市场流动增强。这为本轮牛市的启动垫定了一定的基础,某种程度上说融资融券交易是本轮牛市产生的原因之一。监管部门可以在疯牛股市时适当控制融资融券交易,在股市低迷时引导融资融券交易,以此来调控股票市场的稳定性。逐步扩大标的股票的范围,增加其市场覆盖面和市场运用程度,充分发挥融资融券的正面效应。

主要参考文献:

[1]Charoenrook and Daouk,A Study of Market-Wide Short Selling Restrictions.Working Paper,2005.

[2]廖士光,杨朝军.卖空交易机制、波动性和流动性――一个基于香港股市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5.12.

股票融资范文3

2013年12月30日,暂停了一年多的中国A股市场重新开启新股发行,掀起了新一轮的上市融资热潮。自2007年12月第一家出版企业――辽宁出版集团(股票代码为:出版传媒)成功在A股市场实现IPO(首次公开募股)以来,中国出版企业登陆股票市场已6年有余。随着文化产业政策的调整,出版企业已基本完成改制,众多出版企业徘徊在股票市场门前跃跃欲试。然而受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股市起起伏伏,近5年来曾两次暂停IPO使得出版企业的融资受到影响。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多家大型出版集团的融资步伐受阻。此次IPO的重启,将为计划上市融资的出版集团带来新的曙光。随着股票市场的改革,由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过渡、新三板市场的扩容等一系列政策都显示,A股市场融资的手续将逐渐简化,蛰伏待机的出版集团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在股票市场融资的中国出版企业共10家,其中新华传媒、时代出版、中文传媒、大地传媒和长江传媒5家出版企业通过借壳上市进入股票市场;新华文轩、出版传媒、中南传媒、皖新传媒和凤凰传媒5家出版企业则通过IPO进入股票市场。本文拟对这10家出版企业上市融资的资本状况和市场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出版企业上市融资的风险与机遇,旨在为已上市的出版企业提供参考,为尚未进入股票市场的出版企业提供借鉴。

一、上市出版企业的资本状况及市场表现

国内上市出版企业除新华文轩1家在香港上市(H股)之外,其余9家出版企业均在国内A股主板市场上市。出版企业的交易市场以沪市为主,A股市场上仅有大地传媒1家在深市挂牌,此外2007年5月在香港的主板市场(H股)融资的新华文轩是国内首家在证券市场上实现IPO的出版发行企业。表1(见下页)列出了10家出版发行企业股票市场融资的相关数据。

1. 出版企业的资本结构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出版企业相继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活跃在股票市场上的出版企业是企业化运作的急先锋,资本结构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1)总资产。目前,上市的出版类企业都在主板市场交易(A股或H股均是),并未涉足中小板和创业板。在主板市场中,文化传媒类企业的资产总额并不突出。然而,出版企业作为传统的文化传媒类企业,以国有控股为主,企业经营运作的时间较长,在传媒类企业中名列前茅。在A股市场上市的28家传媒企业中,出版类企业的总资产均排在前50%。其中,最大3家资产超过百亿元的传媒类企业均为出版企业,分别是凤凰传媒、中南传媒和中文传媒。紧随其后的3家总资产在60亿元以上的传媒企业,分别是皖新传媒、新华传媒和长江传媒。时代出版以50.97亿元的总资产位列第9,大地传媒和出版传媒分别排在第11和第12位,其后传媒企业总资产均在10亿元以下。

(2)资产负债率。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良好运作的基础,既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又能合理规避税收,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资金链。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负债资本过大,会造成债权人的恐慌,从而难以筹集到资金。然而在合理范围内,债务资本是企业经营活力的表现,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必要的资金来源;能够在不分散股权的基础上,为企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是企业经营能力的一种体现,会激励股东的信心。

从上文表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出版企业的资本负债率大多在40%以下,仅有两家出版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40%~60%(一般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合理区间在40%~60%,世界主要出版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均保持在60%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出版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整体偏低,对于经营者而言,尚有较大的债务空间可合理运用。

2. 出版企业股市融资的资金成本分析

资金成本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筹资费用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活动中,为获得资金而付出的费用(如借款手续费和股票发行费等),该项费用通常在筹措资金时一次性支付,属固定性的资金成本,可视为筹资总额的一项扣除;用资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付出的费用(如向股东支付的股利、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等),该项费用是资金成本的主要内容。资金成本率=用资费用÷(筹资总额-筹资费用)。一般而言,债务资本的资金成本率近似等于该项债务的利率,股市融资的资金成本率则近似等于派现金额占融资金额的比重。

由上文表1 的数据可知,出版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融资金额均在50亿元以下。虽然这与出版企业总资产密切相关,然而从股市融资金额占总资产的比重也可看出,出版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融资比重相对较低。10家上市出版企业的股市融资比重均低于总资产的50%,其中大地传媒的融资金额最低,仅为1.0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3.51%;4家上市出版企业的股票市场融资金额占总资产的比重低于20%。

在A股市场中,除大地传媒和出版传媒两家上市时间较短的出版企业资金成本低于7%之外,其余融资成本均超过10%。新华文轩在香港上市,公开的资料并未显示其派现总额。但根据公司公布的年度派现纪录,上市6年多来,公司共向股东派发每股1.68元的股息,公司首次发行股票为4.02亿股,由此可估算出新华文轩的派现总额为6.75亿元,约占股市融资金额的29.57%。[1]然而近10年来,贷款利率均未超过8%,出版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均未超过7%。[2]由此可见,股票市场权益资本融资的资金成本高于债务资本。

3. 市场预期分析

股票市场拥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通常会对股票的未来走势进行预期判断,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与市场行为,市场预期与市场走势之间互相影响。一般情况下,市场预期好带动市场向好发展,股票的市场价格保持稳定或上升的态势,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保值增值、融资与再融资。

目前,新华文轩筹划回归A股市场融资,证监会已受理了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申请,其原因是公司认为其价值在香港股票市场被低估。本文拟从总市值、市盈率和市净率的角度来分析上市出版企业的股票市场预期,比较A股与H股市场中出版企业的市场表现,以期为出版企业的融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1)总市值。总市值是公司股价与总股本数之间的乘积,是该企业在股票市场上中的价值表现。股票持有人是企业股东,总市值反映企业的权益资本。企业的总资产由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组成,是企业实际价值的体现。当总市值大于总资产的时候,说明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实际价值,表明投资者对企业的未来增长充满信心。

从上页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A股市场上市的出版企业总市值均高于其总资产。这说明在A股市场上,投资者对出版类企业的市场预期良好,企业的市场价格高于总资产。而新华文轩的总市值仅为总资产的17.23%,是企业权益资本的43.68%。综观新华文轩上市6年多以来,股票市场上表现最好的时候是在2007年8月,股价曾一度到达8港元,按照这一价格计算,当时新华文轩的总市值约为32亿余港元,2007年6月公司的半年财务报表显示资本总额为44.9亿元,随着优质资本的注入,新华文轩的总资本在该年度持续增长,到2007年底企业的资本总额接近50亿元。2007年正是A股市场急速膨胀之时,同一时期在A股市场交易的新华传媒股价高达40元左右,当时新华传媒的股本约为2.6亿元,总市值高达105亿余元,而企业的总资本约为17亿元,总市值是总资本的6.2倍。新华传媒是首家借壳上市的出版发行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版发行资本注入该企业之前,股价一直在10元左右徘徊,正是出版发行资本的注入,拉升了股票的价格,提升了企业的总市值。出版传媒是2007年IPO上市的另一家出版企业,企业的总资产仅为新华文轩的1/3,6年来该股票在A股市场上的表现并不抢眼,然而出版传媒的总市值是其总资产的1.36倍。与出版企业A股市场的表现相比,新华文轩在H股的表现确实难以令经营者满意。

(2)市盈率。市盈率是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是衡量股票价格和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市盈率能够反映投资者对该股票未来走势的心理预期,高市盈率反映市场对企业盈利能力与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

一般而言,企业的市盈率在14~20为正常水平;市盈率高于20表示该股票的市场表现良好,投资者普遍认同该公司的增长潜力;市盈率低于10表示该股票的价值被低估,企业的发展前景不被看好。上页表1数据显示,A股市场的出版企业市盈率均在16以上,然而新华文轩在H股市场的市盈率仅为6.17。作为中国出版企业资本运作市场的排头兵,不仅与早年上市的新华传媒和出版传媒83.44和55.08的市盈率相去甚远,甚至远低于国内A股市场市盈率最低的出版企业――大地传媒(市盈率为16.41)。即使在A股市场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整体市值缩水严重的情况之下,出版企业在A股市场的表现也远远好于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新华文轩。正因如此,新华文轩认为其价值在H股市场被低估。

与A股市场相比,H股市场对中国出版行业了解程度有限,因此未来预期并没有A股投资者乐观。作为传统国有企业背景的出版企业,其垄断程度虽没有电信、石油等领域明显,但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出版集团在各省基本上形成了割据。新华文轩整合了四川省的出版发行资源,集团的主要业务为出版物的编辑和出版、经营图书及影音产品零售门市,及发行教材及助学类读物等。出版发行业务占其营业收入的97.47%,企业的主营业务稳定,利润来源有保障。上页表1数据显示,新华文轩的每股收益(0.70)仅次于中文传媒(0.83)排在第2位,企业的派现比率接近30%,在出版企业中位居前列。相比A股市场出版企业的表现,新华文轩的回归对企业的发展而言,确实是一种合理的融资战略选择。根据新华文轩的公告称,其计划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9871万股,募集约14.18亿元的资金总额。目前A股市场上出版企业的平均市盈率为31.40,这一数据是新华文轩市盈率的5倍多。截至2013年12月31日,新华文轩的股票价格为4.27港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3.20元,按照A股的平均市盈率计算,新华文轩的股票价格应该在15元左右。新华文轩的战略目标确实与出版企业在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相吻合。

二、出版企业股票市场融资的机遇与风险

出版企业融入资本市场的大潮中,力求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进行资本的运营管理,实现融资和投资的合理组合、资本结构的优化,为出版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努力。然而,股票市场融资是一柄双刃剑,既给出版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又潜藏着风险。

1. 机遇

目前的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给予出版产业上市融资的良好机遇。股票市场融资有利于出版企业吸引社会闲置资金,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迎合国家宏观政策,盘活存量资本,拉动文化产业发展。步入21世纪,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与相关度进一步加深,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考虑本国经济的形势,还要兼顾世界经济的局势。当前,国内物价居高不下,银行的信贷投放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价格水平上行;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给世界市场投入大批量的货币,中国经济深受影响。对于本国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压力以及来自外界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迫使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密切关注货币供应总量的控制。这种形势之下,银行信贷融资阻力增大,出版企业的目光开始转向股票市场。

当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出版企业股市融资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都针对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了金融支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进一步利用多种渠道融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吸收社会资本有序参与新闻出版活动。[3]从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出版企业地域分布来看,东中部地区走在了首轮融资潮的前列,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地方政府和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对出版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鼓励与支持。中央国有大型出版集团的上市,已排在了国家新闻出版监管部门未来主推的工作之中。[4]

目前,我国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在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的转型时期,文化产业脱颖而出,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发展方向。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拉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此时出版企业进入股市融资,吸引社会闲置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对于推动新技术在文化中的运用以及促进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的产业战略转型起到了促进作用。

(2)拓宽融资渠道,规范经营管理,全面提升出版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的出版企业大多数已完成了企业化转制,但就出版企业的所有制情况而言,我国的出版企业属于国有资产,企业须在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基础之上,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股票市场融资能够为出版企业构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权益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另一方面,规范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为出版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度与美誉度。

作为权益资本,股票具有永久性,无需归还本金,有利于出版企业分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风险,能够为出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出版企业的市场表现良好,市值普遍高于总资本,平均市盈率达30以上,市场对出版企业的股票较为认同,此时出版企业上市融资比较容易实现目标金额。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股票市场为出版企业提供了多种融资服务的选择,公开发行股票和定向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并行,进一步拓宽了出版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普通股本和留存收益又是企业负债的基础,较高的权益资本,可为债权人提供较大的损失保障。因此,股市融资既可提高公司的信用程度,又可为使用更多的债务资金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出版企业的资本结构。

上市有利于出版企业改善企业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构,建立透明公开的财务制度,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市公司须接受市场的监督和投资者的监管,定期公开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因此,要求出版企业尽快实现市场化管理,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自负盈亏、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 风险

(1)股票市场存在不稳定因素。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犹在,整个市场依然处于低迷状态。中国的股票市场正在进行大幅调整。从2008年至今,证监会已数次暂停公开市场的资金募集,虽然近期已经重启,但是整体市场的调整期并未完全度过,中国股票市场还在逐步完善过程之中。股票市场融资的准入门槛高、审批手续烦琐、上市时间跨度长、竞争激烈,很难满足企业紧迫的融资需求。

目前股票市场整体不景气,即便成功进入股票市场募集资金,但融资总额有可能低于预期,难以满足出版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随着企业退市政策的逐步完善,各种政策陆续出台,市场监管日益严格,上市募集资金风险也在逐渐加大。

(2)股权分散的风险。股权融资将使出版企业同时面临股权分散和盈利分享的风险。上市面临一系列的监管和制约,企业的发展战略需得到广大股东的认可方能有效实施,而企业的前期投入与后期发展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会造成企业的长期战略与短期收益之间的取舍问题;中小股东对短期利润的追求和经营者对长远发展的考虑之间会出现矛盾。出版企业正处于发展期,企业诸多战略目标伴随着国家出版产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递,因此短期利润会被放在较为次要的位置加以考虑。定期公布的财务报表使得股东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而作为企业资产的持有者,大多数股东会对财务状况敏感,对经营状况无视。在大众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即便小股东不直接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活动,但通过大众媒介的问责或公开(下转第017页)(上接第009页)质疑,会给上市企业施加压力,从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股票融资范文4

论文关键词:股票 质押 融资

当前大力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成为共识,随着股市规模的El益扩大和国有股、法人股的逐渐流通,一个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正在形成。但由于我国直接融资的发展一直较间接融资相对落后,因此在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的过程中,往往会因市场资金供给不足引起供求失衡并导致股价水平大起大落,从而影响股市固有功能的发挥。所以,以股票质押从银行融资的方案也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证券公司融资方案终于可以正式实施。但是,这一方案只允许证券商进行融资,而其他社会法人、自然人等则被排除在外,这是不符合经济学的效率和公平要求的。为此,本文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对股票质押融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操作办法做一探讨,以期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融资方式,从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一、股票质押融资的必要性

与任何社会产业一样,股票市场中的各方参与者往往在面临一定的商机的时候,不能完全依靠自身所拥有的资本实力去达到预期的全部效果,他们需要大小比例不等的融资来支撑一个完整的获利计划。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无法奢望社会中每一个拥有闲置资金的成员去充当资本经营者的角色,因此,融资行为,当其风险被加以适当控制之时,无疑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加速器。现代世界经济之所以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正是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社会融资规模、速度、质量的大发展。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着比社会经济的其他部分更甚的融资需求,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方面的需求:

——证券商的需求。证券商从事的各项业务无疑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即使世界级的券商在自有的大量资本金之外,仍然需要有大量的负债经营,更何况我国券商由于多种原因,资本金极其薄弱,并在运作中滋生出种种痼疾,很难充当股市发展中生力军的角色。比如在承销业务中,随着市场化的发展,风险与El俱增,近两年的配股业务中,券商包销相当部分从而成为大股东的现象屡见不鲜,资金压力十分沉重;又比如在自营业务中,由于我国股市资金流的时空特点所致,往往上升行情急促短暂,而下跌则是漫漫无期,这样在缺乏做空机制的条件下,券商往往因融资手段的缺乏而面临窘境,待机时间太长则资金成本巨大,而缺乏预备资金,则当行情来临时往往不及调动头寸。而这种情况反过来又会加剧行情的投机性,即当行情来临时,由于普遍资金需求大增、资金成本畸高,行情的性质又是“时间紧,任务重”,券商自营只能越来越多地采用“高举高打”的战术,使得股市暴涨暴跌;甚而有些券商会铤而走险,干脆长时间“坐庄”炒作股票,以减少资金的闲置成本。即便在经纪业务中,营业部的建设所需投入往往对于券商的资本金而言,也是一笔重大的开支。去年以来,不少券商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充实了资本金,这对提升券商资金实力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相对于股市大发展对券商的要求而言,仍然是不足的。

——其他法人机构的需求。随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法人机构涉足股票市场。有关管理层对“三类”企业投资股市所开的绿灯使得这一趋势更进一步地加快。不论买卖股票的目的是投资还是重组,都会遇到如前所述的财务杠杆问题,而且,举凡世界上的重大重组购并案例,几乎无不受到质押融资的支持,惟有此,优质资产才能加快向优秀资产经营者转移的步伐。但是在我国,通过二级市场进行的资产重组购并中,由于缺乏了这种支持,使得重组购并者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困难,有时只能通过二级市场的进一步炒作,弥补资金成本,这就使得市场人士经常要指责此类现象为“假重组(收购),真炒作”,从而使得重组购并的真正价值难以实现。

——个人投资者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已经逐渐接受了这样的一个观念,就是在市场经济中,个人与法人机构之间作为市场参与主体而论,从根本上来讲,应是公平的。在证券市场中,这一观念同样是如此。一方面,近年来,许许多多的个人投资者以他们脆弱的肩膀扛起了我国股市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担,有的还承受了重大的牺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保证他们应该享有的融资权利,保证他们在掌握商机上与机构投资者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另一方面,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企业管理层通过“融资购并”的方式同时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或所有者的一部分,从而使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可以预计,这将成为一个广泛被采用的方法,而这同样需要得到股票质押融资办法的支持。

二、股票质押融资的可行性

人们之所以长期以来对股票质押融资的可行性存在着种种怀疑,归根结底是与对现代金融的误解相关联的,即认为股票市场存在着高于其他经济市场的风险,但事实上自古典经济学以来没有任何经济理论支持这一点,马克思所指出的平均利润率规律当然同样也适用于股票市场。股票的背后并非虚无缥缈,而是有实物经济为支撑的,因此我们也没有理由怀疑它是可以作为融资抵押物的。当然,与其他抵押物一样,它的抵押值如何确定,体现着贷款者和抵押融资者之间的能力比较,我们至多能说的是,我国银行业在这方面水平还较为有限,因此可能需要一个渐进的有控制的开放过程,但这决不是永远不开放的一个理由。进一步来说,如果其他行业都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抵押融资,而唯独证券业不能,那么社会资源的配置由于这种被人为扭曲了的融资制度安排而带来的不同收益率,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也不会是适当的。事实上,只要观察一下近年来的融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对证券业的融资(有许多这种融资是不合法的,或者比较委婉的说法是“体制外”的)无论从收益的角度还是从风险的角度而论,都比房地产业和许多国有夕阳工业的情况要好得多。一个简单的实证事实是,排除新股和新开发楼盘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从1994年至今,股票市值一直在上升,而以中房指数为代表的楼市行情则始终处于下降通道中。这些无疑可以说明以股票为质押物的融资并不比其他质押物融资更具有风险性,并且实际上我们早已有了先期的广泛试验,现在不过是像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所遇到的许多事情一样,到了“堵歪道,开正道”的时候了。

在认识观念逐步澄清的同时,各种客观条件也使得股票质押融资业务具备了正式推出的良好环境。首先是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地位的提高,以及标志性的《证券法》的通过,为这一业务的开展在理论上扫清了根本性的障碍,国企改革进入攻关阶段和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迅速完备,使得推出这一业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其次,国有银行加速变革,日益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使这一业务的主要参与主体之一逐步具备开展这一业务的能力;再次,加入W TO的压力,也使得开放这一业务的契机日益成熟:最后,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经过了多年的考验,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也为这一业务的推出做好了准备。

三、股票质押融资的操作办法

股票质押融资的具体操作办法有以下一些,即市值法、净资产值法、市盈率标准法、现金分红派息法、面值法等。

——净资产值法。净资产值虽可作为一项抵押的标准予以考虑,但考虑到银行在面I临抵押物风险时,主要考虑的是变现性因素,所以市价标准似比净资产值标准有着更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更何况国内上市公司由于信息披露方面的原因,净资产值的可靠性面临的问题也不小,在类似ST郑百文那样连续发生巨额亏损、净资产值迅速销蚀的案例中就可以看到这其中的巨大风险。事实上,目前国内银行在上市公司法人股质押的问题上对净资产值标准也已普遍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以免如棱光、大东海等事件的再次发生。

——市盈率标准法。市盈率标准的优势仍不及市价标准,同净资产值标准一样,银行就抵押物而言,更看重的是即时变现问题,而非股票的“内在价值”,银行不是证券投资机构,不应去从事巴菲特式的价值发掘,也没有必要去评估复杂而困难的“股票定价”问题。

——现金分红派息法。有人主张以现金分红派息情况作为抵押的依据,该种方案我们认为缺乏可操作性,因为现金分红派息方案全部由上市公司董事会决定,银行无法控制,以股息作为还款来源不甚可行。国内又盛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风,该项主张除引发一新的炒作题材之外,实际意义不大。

——面值法。面值虽无太大的实际经济意义,但在股票质押融资的试点阶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用面值作为质押物价值这种“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倒也有可能是一种降低交易费用、最大限度减少股票质押融资中可能的种种寻租行为的一个不失为稳妥的好办法。按照这一标准,再将亏损公司排除在外,并根据我国股市中所有股票均远远高于面值的现状,就可将银行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市值法。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股票质押融资作为质押贷款的一种方式,银行一般对于成熟股票市场的流通股,依据其业绩、行业、是否成分股等因素区分情况给以不同的抵押率,再乘以市价(或一段时间内的市价均值)计算银行认同的抵押物价值,以核发贷款。当市价下跌使得认同的股票价值低于贷款金额时,银行要求借款人补足抵押物(股票)。

具体到我国情况,《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股票质押率最高不能超过60%,质押率是贷款本金与质押股票市值之间的比值。”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各项制度正在建立,信息披露有待规范,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其他基本面情况不易把握,另外股价波动较大,即使绩优股按市价为基础核定贷款额仍然不好把握,所以有必要结合具体情况就抵押的具体标准做一探讨。

市价标准作为一种国际上成型的方式,另外考虑券商对融资数量的实际要求,在谨慎保证银行资产安全性的原则下,仍可实行。具体做法是:

——与抵押率相乘的市价不能是一个时点数,应是一个3~6月的平均数,并最好有成交量作为权数。

——按上市公司历年业绩、所在行业、是否成分股(该因素权重不宜过大,因国内在成分股设置上问题仍大,湖北兴化就是一例)、是否完全投资主体(国内众多上市公司只是一个厂中的一个车间或几个车间的情况并不罕见)等分别设定权重、折扣率,最后把这些因数加权平均得出一个抵押率。这实际上涉及一个证券评估的问题,国内虽已有几家独立中介机构尝试,但效果不佳,建议刚开始时多用硬性指标,虽有可能使结果缺乏前瞻性和灵活性,但符合稳健原则。

——现行办法把最高抵押率控制在60%以下,但是这个高限也应要求各银行由低往高,逐步提高,不要一步到位。如果抵押率太高,则有可能发生券商用高额利润诱导银行违规,一旦贷款逾期,银行资产保全工作困难极大,因为上千万的股票如果立即变现会引起股价大幅下滑,不但市场遭受打击,股票抵押贷款的初衷难于实现,银行的质押股票变现收入也不太可能大于当初贷款额。如分批出货,则巨额资金的占压将给本已艰难的银行经营雪上加霜,并易导致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相混淆,而使得股票质押融资业务最终面临窘境。

结合现在我国券商和银行的情况,笔者认为,按市值法作为质押标准,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后续问题。比如,当股市市值因行情暴跌而急剧大幅萎缩时,券商的头寸也往往会陷于困境,一时难以补足抵押物;而银行如立即就此对抵押股票作平仓处理的话,又会恰逢市场中对手盘稀少的困境,以计算机程序控制卖出股票的话,必会导致市场的大幅下跌乃至崩溃,而以人工方法作相机处理又面临着专业人员缺乏、银证业务混淆等困难。另外,为应急处理质押物,银行又有必要在交易所开设专用证券买卖席位,而这又与我国现行的证券管理法规相抵触。也正因为这样一些问题,所以在最近出台的有关办法中,对贷款的数额、期限(最长为6个月)、获得贷款的券商资格(必须是综合类券商)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显然,在这一办法的出台上,就目前而言,象征意义仍大于现实意义。这一方法的完善,仍然取决于我们证券市场其他各项改革措施的综合推进。另外,由于我国市场的特殊性,一级市场往往供不应求,考虑照顾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可以设想以其持股之市值向其发放短期之用于申购新股的贷款,这一贷款无论市场好坏均无风险可言,而银行或券商又可取得较为可观之稳定收益,何乐而不为。

股票融资范文5

关键词:居民;金融资产选择;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065-02

中国股票结构很特殊,在很长的时期内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正进入尾声的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深远。随着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逐步推进,中国的股票市场正直接面临国际资本市场对投资者和筹资者的激烈竞争。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加强对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理论研究,将为中国股票市场结构调整提供更加完备的理论支持,对于维护和提高中国股票市场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因为居民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存款、债券、股票和保险准备金,反映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主要指标是各种资产占总金融资产的比例,也即金融资产结构。本文中现金占总金融资产的比例用CR表示,储蓄存款所占总金融资产的比例用DR表示,债券所占总金融资产的比例用BR表示,股票所占总金融资产的比例用SR表示,保险准保金所占总金融资产的比例用IR表示。本文将采用交易率指标来反映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状况:交易率,用TVT表示,等于每年股市总成交额与年名义GDP的比值。

本文选取年度时间序列进行实证检验,样本区间为1992―2008年。之所以选取1992―2008年的数据为依据,对中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股票市场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基于两个原因:(1)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中国在1992年才开始有股票投资的统计;(2)中国关于居民金融资产统计的资料比较滞后,一般为两年,所以只能到2008年,又由于居民金融资产选择季度统计资料不易获得所以只能选择年度数据。

本文年度数据范围从1992―2008年,来自《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股票市场数据来自证监会网站。在数据处理上,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所以为了便于运算对下面的变量取自然对数。相关计量分析采用Eviewss5.0计量分析软件。

二、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实证检验

1.单位根检验

分别对交易率(LnTVT)、现金份额(LnCR)、储蓄存款份额(LnDR)、债券份额(LnBR)、股票份额(LnSR)、保险准保金份额(LnIR)进行单位根检验。对各个变量作单位根检验,通过ADF检验,我们得出结论:每个分析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是平稳序列,具备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

2.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EG两步检验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对LnTVT和LnCR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回归方程为:

LnTVT=-3.55LnCR-8.87

t: (-3.58) (-4.25)R2=0.46 F=12.82DW=1.43

接着对此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在5%显着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1.970978,大于ADF检验统计量-2.514734,因此,股票市场流动性与居民金融资产现金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同理对LnTVT和LnDR、LnBR、LnSR、LnBR、LnSR、分别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接着对此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分别为在1%显着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3.920350,大于ADF检验统计量-4.944354,因此,股票市场流动性与居民金融资产储蓄存款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5%显着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1.964418,大于ADF检验统计量-1.982064,因此,股票市场流动性与居民金融资产债券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5%显着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3.065585,大于ADF检验统计量-3.499387,因此,股票市场流动性与居民金融资产股票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5%显着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1.970978,大于ADF检验统计量-2.509565,因此,股票市场流动性与居民金融资产保险准备金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下一步将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验证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统计上的因果关系。对各个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在在滞后期为3的情况下,股票流动性在5%的显著性水平只与居民持有的储蓄存款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例和居民持有的股票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例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股票市场规模是居民持有的储蓄存款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例和居民持有的股票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例的格兰杰原因。与其他变量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就不十分理想,股票市场规模与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之间的因果联系并不显着,与事实存在差距,所以应该是有某些模型之外的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干扰,使得影响大大弱化。因此,下文专门就造成这种影响弱化现象的原因作出相应解释。

三、对实证结果的原因分析

1.居民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

首先,主要是因为现阶段中国居民持有大量通货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观念和心理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居民所持通货的增加并不是由于经济增长以及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是在于居民对收支预期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强烈的预防动机。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深化,受利率、证券市场的风险和预期收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的影响,中国居民的储蓄偏好和证券投资倾向正逐步发生变化,居民储蓄倾向有减弱的趋势,而居民股票投资偏好正在逐渐增强,储蓄存款正在向股票市场分流。目前,中国少数富裕居民储蓄存款占全国个人存款总额的50%。这些家庭的金融资产存量决定了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储蓄的安全性,还会追求资产的收益性和流动性,他们的投机观念较强,并具有相当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心理准备。

2.其他因素的影响

中国股市本身不规范造成投资者投资积极性受挫,使得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最终导致股市对储蓄率影响弱化的结果。总体来看,中国证券市场现阶段仍处于低效运转状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股”、“亏损股”,许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收益分配等方面往往忽视居民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利用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操纵股价、上市公司大量圈钱后不负责任地任意挥霍使用、大股东的委托人随意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广大投资者的合理诉求无法得到满足等现象屡见不鲜,使得投资者利益无法得到保护。中国股票市场投机性很强,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占比比较小,而散户的投资理念不成熟,经常存在追涨杀跌的现象,因此,股票市场振幅比较大,经常出现股票价值和价格严重分离的现象,形成比较大的风险。中国股票市场受政策影响比较大,并且关于股票投资的法律不健全,我们不得不承担这方面的风险,股市的不稳定因素使得作为分流储蓄的股市并没有吸引住居民储蓄,居民收入在股市与储蓄之间来动,只能把股市当做投机的场所。

从收入分配来看,虽然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绝对值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收入分配还不平衡,贫富差距仍较大。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使城乡居民收入越发不可预期,导致居民所持有的金融资产额差别也很大。从经济政策看,对开放地区、经济特区等给予很多优惠政策,使这些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但给予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落后地区的优惠政策却不多,因而导致地区差距拉大,致使金融资产在地域结构上的矛盾加剧。

从社会保障来看,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人们在住房、教育、失业、医疗、养老、应付不测等方面的费用更多的依赖于自己,所以对他们来说是很沉重的负担,储蓄成了人们不可避免的首选。

另外,数据的时间跨度较小应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本文所用计量经济模型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样本数据的充足性,而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开始得较晚,得到大容量的样本数据还不现实,因此数据显得不是很充分,也影响了实证结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10).

[2]李冻菊.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源于计量经济学的解释经济研究[J].金融研究,2006,(9).

[3]赵春萍.2005居民金融资产分析[J].中国金融,2007,(8).

[4]肖卫国,徐小飞.中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及股票市场发展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3).

[5]李建军,田光宁.中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J].金融论坛,2001,(11).

[6]Brunnermeier M K and Nagel S.Do Wealth Fluctuations GenerateTime-Varying Risk Aversion?[R].Working paper,2005.

股票融资范文6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一:

早盘印象:可燃冰火热之后

周五的早盘波澜不兴,大盘窄幅波动,上证指数上下10点,但气氛令人窒息,创业板飘绿,也是有气无力。就像是一场大病,自从上个月调整以来,元气尚未恢复那样,需要静养一张纸。预计这种半死不活的走势还将持续到下午。

盘中亮点无疑是可燃冰,据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实现全球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5月18日,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消息称,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了成功,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据预测在2030年实现产业化。

因此,可燃冰相关概念股大涨。但笔者在盘前就认为,由于可燃冰板块在昨天之前就启动,其中领涨股石化机械连两个涨停板,机构大举抛售,所以今天追市要小心成为接盘侠了。预计此消息刺激一两天行情,今天是高峰。操作上还是聚焦资金流已经大举介入的雄安和高送转,抓回调站稳的机会。

可燃冰的火热,说明市场对题材的敏感度很高,可惜,可燃冰的产业化还很漫长,炒作的持续性太短。预计以后还会刺激市场神经,依据可燃冰报道而产生脉冲行情。事实上,在三年前就报道过可燃冰的牛叉,也轰轰烈烈炒作了几天,然后就沉寂了。这次应该也不例外。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二:

炒股技巧要点之一:

卖在急拉中,昨日的短线金股002205国统股份,今日冲高出局,收益三个点,稳健是必须的。

今日的金股也四平八稳,无需担心,总之,稳健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