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教学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故事范文1
一、故事诱导,导入数学知识
在开始新一章节的数学教学时,我们通常采用介绍已学过的数学知识,通过这个环节再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新一环节知识的学习,但是这种做法往往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引用一些新颖的语言,采用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故事,并将数学知识与故事很好的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课堂导入,这可以起到很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导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作为背景,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展开争论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讲一些有关于数学的小故事:“蜜蜂建巢”,它的巢呈现出来的都是有规则的、十分严格整齐的六角柱状体;而丹顶鹤迁徙形成的形状也是一个近似于110度的人字形;然而在冬天,猫睡觉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把自己蜷缩成球状。
通过这一系列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对于图形产生了一定的了解,并开始逐步地喜欢上图形,从而可以使自己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更加集中注意力,以此来帮助老师更加自然、高效地展开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
二、故事编译,突破重难点
面对一些复杂的数学难题时,学生们往往表现得无可奈何,对于学习知识的态度也表现的非常消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运用插入故事情节的讲授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数学题目的讲解时,教师也可以很好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可以通过对故事的慢慢咀嚼从而在其中发现知识的内涵及其韵味,也可以很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小学乘法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要求学生对九九乘法表进行背诵,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仍然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当我们把一些有关于九九乘法表的故事融入于课堂之中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可以激发他们背诵九九乘法表的热情,帮助他们更好的记忆和了解。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九九乘法表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公元前的春秋时代,最初的九九乘法歌,分为“小九九”和和“大九九”。关于九九歌,汉代燕人《韩诗外传》中有关于这一个故事的记载,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招纳贤才,设立招贤馆,在一段时间后,百姓将九九歌呈上来,但是那时却不被齐桓公所看好,但是为了表示出他对于普通百姓足够的关注度,齐桓公接受了这个意见,从而让百姓们看见了自己对于招纳贤才的重视及对普通百姓的平等对待,而更加愿意去为国家作出贡献。
三、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故事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可以很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与数学相关的难题。所以,在将故事融入于数学课堂时,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作为故事和数学知识充分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将他们脑海中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物质行动,在生活中真正的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一些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一个小朋友,他有五个苹果,家里面来了五个朋友,爸爸要求他把苹果切开却不能切碎,每个苹果最多切成三份,他应该如何将这些苹果平均的分配给自己及其这五个朋友?我们采用这种源于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对学生进行教学,让他们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同时在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时,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及方法。
数学教学故事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故事;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
(一)数学故事的情节建构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故事,首先要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这与小学生喜欢故事性、趣味性的心理特征不谋而合。因此,优秀的数学故事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所以,优秀的数学故事就需要合理的情节建构。合理安排好数学故事情节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可以从一下几点对数学故事情节进行建构。
数学故事的开头要新颖精彩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故事开头,往往能够迅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唤醒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选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数学故事内容题材用于教学。同时也应注意故事的开头要简洁凝练,千万不能冗长拖沓,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对故事内容失去兴趣。
数学故事的中间要曲折连贯
故事情节是否曲折连贯是衡量一个数学故事是否生动有趣的最重要参考。作为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也要有曲折连贯的情节。拥有曲折紧凑情节的数学故事才算是丰满的和有灵魂的。教师应当如何把握故事情节的曲折连贯呢?首先,教师应当适当交代故事的r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教师要明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并把这部分情节进行深加工。最后,在讲述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分清主次,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进行重点的讲述。
数学故事的结尾要启迪智慧
数学故事的结尾和开端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一个故事“虎头蛇尾”,那么它的教育性必将大大的减弱。因此,数学故事的结尾一定要具有启迪性,才能让学生听完故事后,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体验,并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故事结尾,能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感,从而加深对故事中数学思想或数学哲理的理解。同时,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得以保持和延续。是以,课堂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又怎能不提高呢。
(二)数学故事的运用时机策略
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要想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保证应有的教学效率,这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引起学生注意,唤醒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前选取儿童喜欢听的数学故事,作为整堂课的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轻而易举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为接下来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做好铺垫。
例如,针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讲《画杨桃》的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在图画课上,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同学们都拿起画笔唰唰地画起来。当老师让当大家把画好的画交给他的时候,同学们无意间发现小红画的根本不是杨桃,而是一颗五角星。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时老师不但没有训斥小红画得不像,反而让大家依次坐在小红的位置上,再次看讲桌上的杨桃,这时大家惊奇地发现,在小红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竟然真的是一颗五角星。”讲完这个故事,教师再适时地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杨桃和小红画得不一样呢?”通过讲述一个蕴含数学思想的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个被加工过的数学故事又能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使学生们认识到对物体的观察有不同的角度,物体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形状,从而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观察物体”这堂课的学习。当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又怎能不会提高呢?
课中运用,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心理也不成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如何保证小学生在数学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数学故事,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有效进行。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对于老师也是一项挑战。如何将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转化为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的知识呢?教师不妨选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击破难点。
例如,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学生们对小数点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讲一个《小数点地惩罚》故事:100是一个骄傲自满的小孩,他总是仗着自己比10大,而经常挖苦10这个小孩。小数点看不下去了,决定惩罚一下100。有一天晚上,小数点趁着100睡着的时候偷偷的在100的身上点了一个小数点。这回100就变成了1.00。早上起来,他还像往常一样想挖苦10小的时候,围观的人们都说:你现在比10小了,所以你不能再嘲笑他了。这时100低头一看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1.00了。惊讶之余,10从人群后面挤了进来,他对100说:不管你是100,还是1.00,我都把你当成好朋友。你放心吧,就算你变成1.00,我也不会欺负你的。这时100羞红了脸,也认识到之前是自己做的不对,他向10道了歉。小数点看到后,感到很欣慰。悄悄地将小数点向后挪了一位变成了10.0。这时围观的人又有一阵骚动,100低头一看自己变成和10一样大了,10.0主动拉起10的手高高兴兴的去玩了。
通过这个故事,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印象,知道了小数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更直观的感受到了随着小数点位置的不同数值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1]因此,借助于数学故事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有效的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
课外延伸,提高数学素养
一堂课上完了,如何保证学生们继续保持昂扬的数学兴趣,使同学们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呢?教师不妨在下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心灵,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
例如:学习了圆周率,可以给学生介绍祖冲之是如何探索圆周率的;学习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铺地锦”的智慧;[3]讲解分数的认识后,不妨讲一讲分数的产生和表示方法的演变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效用
(一)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启迪学生智慧
数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过讲述恰当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智慧[4],并且学会思考。数学对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让学生站在数学家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智慧来增长自己的智慧。数学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科学。[5]他强调的不单是掌握知识,还应该有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数学故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故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概念理解的作用。因此,将数学故事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的学习能力。通过再现历史数学名题,可以培养数学素养。数学知识只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故事正是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条纽带。
(三)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我们讲授的数学史中载的许多数学家发明、发现的生动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面对数学问题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技巧。[6]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向学生讲述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打破思维局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
(一)选择明确,为教学服务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而故事具有人文的色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保证数学故事能够很好的为教学服务,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保证所选取的数学故事,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数学教学。同时,教师所选取的数学故事,应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的数学故事,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阅读视角,有能力选择一些有用的数学故事。数学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一方面要做到能够引导学生及时的从数学故事中提炼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的利用故事的启发性,使故事的启迪智慧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故事的安排要适量
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讲数学故事不应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数学故事对于数学的教学只是一种有效媒介。教师不能把讲数学故事,当作教学目标来处理。因此,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要安排适度适量的数学故事。保证数学故事在发挥教学作用的同时,又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选取数学故事时,要考虑到故事的篇幅、故事的作用这两个方面,从而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使故事最精彩化、最有效化。
(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但同时也要记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将数学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时,教师要处理好自身和学生的角色问题。既不能片面的强调教师的作用,整堂课、整个故事都是教师在讲述,学生在被动接受。同时也不能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考虑到学生喜欢的故事题材,而将教学目标抛之脑后。否则,都是一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做法。教师应当处理好与学生的互动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途径,将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在教师所讲数学故事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及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数学故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通过数学故事的引入渗透数学文化及数学思想,这对于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合理的运用数学故事,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从而使他们在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之余,学习数学方法、理解数学规律、发展数学能力最终形成数学思想。这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用数学故事的目的,也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中国的数学教育历史悠久,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如数学的教学让孩子们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越来越讨厌数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数学真的很难吗?为什么在孩子眼中数学很难?等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数学教育者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只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楼孟娣.故事――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2] 李小玲.数学教育模式应改变[J].成功(教育),2013(23).
[3] 李忠衡.巧用数学故事 唤醒课堂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9(29).
[4] 夏立新.自主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4(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数学教学故事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故事教学;应用;方法
数学学科的严谨科学和故事的活泼风趣看似毫不相干,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故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丰富,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1)符合低龄儿童的心理,能够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降低他们对数学的陌生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2)丰富数学课堂,增加教学的趣味性;(3)能够把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提高知识的转化率,让老师教起来简单,学生学起来容易。那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故事教学法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好的故事能满足数学教学需要
在讲课中,教师要将故事与数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能生搬硬套;故事的选择也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要在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范围之内。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故事教学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果把他们喜欢的人物编到应用题中,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都会积极踊跃地回答。
二、要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提出教学问题
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比如,我在讲圆的性质时,利用动画讲了一个唐老鸭坐车的故事:唐老鸭想买一辆小汽车,其中一辆汽车的车轮是方形的,另一辆汽车的车轮是圆形的,唐老鸭坐在方形车轮的汽车上被颠得“嘎嘎”叫,而对圆形车轮的汽车却十分满意。学生在被动画片逗得哈哈笑的时候,我向他们提出了问题:“和方形车轮的车比起来,为什么圆形的车轮的车坐起来会比较舒服呢?”接着一步步和学生探讨了圆的直径等长的性质。
三、注重对知识的总结
数学教学故事范文4
[案例一]
教学片断一:
师:中国古代有许多聪颖多慧的少年儿童,曹冲就是其中的一位。“曹冲称象”的故事你们熟悉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请一位学生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其实这则故事还蕴含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那就是把本来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变成了容易解决的问题。“转化法”的运用,正是曹冲的智慧所在。
师:我们在数学学习中也经常要用到“转化法”。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就是通过把它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再进行计算的。请同学们再回忆回忆,我们还在哪些知识的学习中应用过“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生1:在学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是通过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进行计算的;
生2: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是通过把它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生3: 在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时,都是把它们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再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
生4: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时,是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进行计算的;
生5: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时,是通过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再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生6:在学习分数除法时,是通过把它转化成分数乘法后再计算的。
……
教学片断二:
师:过去曹冲想办法称一头大象的质量,今天我想请同学们想办法测土豆的体积,你们有信心吗?同桌一起商量商量….
(组织学生先分组讨论,再进行交流。)
生1:把土豆放到一个长方体的水槽中,看水面上升了多少,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生2:用一块橡皮泥捏成土豆的形状后,再提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相当于土豆的体积;
生3: 切一块1立方厘米大小的土豆,称出它的质量,接着再称量出整个土豆的质量,然后计算出整个土豆的质量是一小块土豆的多少倍,那么整个土豆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
师: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许多新的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多拥有这种思想,我们便多拥有一份力量。这正是“曾冲称象”这则故事带给我们的思考,赋予我们的启示……
[案例二]
教学片断一:
师:今天这堂课先请大家认识一个成语。
(出示成语:朝三暮四)
师:“朝三暮四”本来的意思就是早上3个,晚上4个。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多媒体播放故事……)
师:同学们听了这则故事想发表什么意见?
生1:我觉得猴子太傻了,早上吃3个晚上吃4个和早上吃4个晚上吃3个,总数不是一样的吗?
生2:养猿人太狡猾了,他只不过把早上吃的个数和晚上吃的个数调了个儿,猴子就上当了。
师:看来这个有趣的故事里,还藏着一个值得探索的数学问题呢?我们看,早上吃3个桃子晚上吃4个桃子,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生:一天一共吃多少个桃子?
师:那早上吃4个晚上吃3个,我们也可以知道——
生:一共吃了多少个桃子?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调换加数的位置,和是一样的。
师:××同学的这种猜想,我们可以怎样进行验证呢?
教学片断二: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这里有一个长柄的勺子,请一名同学拿着它的末端舀到汤放到自己的嘴里。谁愿意的?
(一名学生上来,怎么着都喝不到汤。)
师:下面我要请四名同学上来,分成两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喝到汤。
(学生开始都只顾舀汤给自己喝,后来突然领悟到把汤互相送到对方的嘴里,就都能喝到了。)
师:同学们,刚才这个游戏看似轻松,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请大家看屏幕—一
(多媒体以打印的方式出示:有的时候,我们不能直接为自己做事,但是可以为别人做事,这样收获的总和还是一样的,这就是生活中的交换律。)
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在谈及知识与智慧二者关系时,有人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会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拥有知识的人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同样,一个概念就是一个概念,一道公式就是一道公式……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光辉,在一个概念里寻觅灵魂,在一道公式里追索真理……因此,我们应基于知识,为奠基智慧的人生而教育。
渗透思想方法我们常说,数学教学内容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很明显的知识线索,如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这是一条有形的线索。另一条是隐性的数学方法线索,它是蕴涵、渗透在知识体系中的,是一条无形的线索。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慧,必须善于揭示知识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将终身受益。“案例一” 旨在向学生渗透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案例二”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猜想一验证一总结一应用”这一数学探索的过程。学生拥有了这些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精神,才会自觉地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珍视独特感受“教育是人的个性的营养钵。”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案例一”中教师有意启发并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每一种想法都蕴含着一种极富个性的思维,这些不同学生表现出的不同思维过程,正是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生长点,是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张扬个性,彰显潜能,我们的教育才称得上是有智慧的教育。
数学教学故事范文5
【关键词】古诗;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优秀的古诗是文学宝库中瑰丽的珍宝,这些诗内容健康,语言优美,朗朗上口,颇有美感。古诗的教学值得探讨,近年来,我就古诗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简单介绍,了解古诗
目前,有些年轻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古诗作者及古诗创作背景的介绍,认为对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没有必要,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古诗中的人和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对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进行简单介绍,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正确指导,朗读古诗
古诗短小精悍,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形象鲜明,适合诵读。在教学中,我运用“三读法”来指导学生诵读。何谓“三读法”?三读法即指读通诗句、读懂诗意、读出韵味。
1.读通诗句
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扫除古诗中的文字障碍。要让学生朗读好古诗,必须学好诗中的生字。学习生字,可以让学生利用字典自己学习,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学得扎实准确。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手、眼、脑等器官并用,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二是朗读时要注意古诗中字的音准。朗读时要读清字音、读准字音。遇有读不准的字时要及时查字典或请问老师。要力争字读的准确无误。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山行》里面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的“斜”字就不读“qiá”或“xiá”,它的正确读音应该是“xié”。再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十课古诗《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磨”字的音就不读“mò”,它的正确读音是“mó”。
2.读懂诗意
学生读通诗句以后,要指导学生读懂诗意,读懂诗意须理解古诗。理解古诗可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逐字理解
学生在利用字典、词典理解字义时会遇到一字(词)多义,该如何选择正确的字义呢?这要将选好的字义放到具体的语意环境中进行确认,从而选出合适的字义来。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十课古诗《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见”,在198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第207页有七种解释,分别是:①看到; ②看得出;③(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④会见、见面;⑤见解、对事物的看法;⑥助词;⑦用在动词“听”、“看”、“闻”等字后,表效果。该选哪一个呢?通过把字义放进诗句中理解,发现合适的字义是“①看到”。
⑵逐句理解
把一句诗中分别理解出来的字(词)义合理地组合起来,得出该句诗的句意。“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经合理组合理解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好顺江驶向渝州。逐句理解时要反复推敲,并能联系上下句的意思进行理解。
⑶整体理解(将每句意思串起来)
将理解好的每一句诗意有机地连接起来,理解全诗的意思,要力争做到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诗的意思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⑷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理解了诗的意思后,就可以发现诗人写诗的目的,体会其思想感情。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七册第十课古诗《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3.读出韵味
朗读时,要力求读出古诗的韵味来,体现古诗的流畅美。要读好诗中押韵的那些字。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五册第四课古诗《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朗读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样朗读显示出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读出诗的韵味,能使人感受到和谐的美,从而对古诗爱不释“口”。
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必须读出诗的语感来,除了在重音和停顿上面做一般指点外,还要着重注意“拖腔”的准确应用。一般而言,句末是平声字的朗读时可适当延长;每句第四个字也可适当延长或作较大的停顿。如古诗《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注意了停顿,读出了语感,表现了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才能让学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才能进行熟练地背诵。朗读后,教师可指名学生叙述诗的大意(尽量用自己的话说),逐渐理解消化。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默写。
三、精读细品,欣赏古诗
数学教学故事范文6
在情景教学中要设立一个特定历史场景,让学生能够产生共鸣,清华对于历史知识学习和掌握,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力,数字故事的共情感和意义感是情景教学中具体体现。历史课堂要认真理解和做好情景教学模式,主要可从形象真切,情景真实,意境悠远和立意深刻几个方面惊醒综合把握,提高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发展思维重点,渗透教育情感因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并把握好美,思和练的手段能力。社会发展经济法融,思想多元化是当今社会重要发展旋律,所以应用数字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和掌握各个历史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境况,对于历史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和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图片,声音,动画呈现,内容具体体现很多历史课本知识点,从而对于历史达到非常透彻了解,可以汲取历史智慧,增加历史洞察力。历史课堂的设立方式主要有几个方面,联系生活,借助实物,巧妙设问,扮演角色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为历史教学增加生动性。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数字教学更加重注的是历史故事本身特点,搜集和历史课程相互关联素材进行情景设计,使得历史数字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不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历史数字故事对于教育教学的巨大作用体现:
历史靴子故事对于教育教学有着非常巨大作用,他作为一种新型情景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育,进行感情和智能多方面投入,使得历史数字故事在课堂上更加生动,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解决了请教教学中多智能发展不均衡问题,常见教学情景教学都是在学生已经具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更加强调的是实践过程,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数字故事是将故事各种情景和表演相互完美结合,然后更好促进学生多元化智能开发和发展。历史数组故事以文字,十五和音乐等形式为素材,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制定出富有创造性历史故事教学模式。也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增强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制作数字故事作品时候能够自己动手,将所学投入到学习实践之中,在生活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相互写作能力。激发学生情感投入,深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培养感情,相互交流和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