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旅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毕业旅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毕业旅游

大学生毕业旅游范文1

(一)当下旅游企业用人状况

目前从吸纳旅游类大学生最重要的场所:旅行社和酒店来看,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机会并不乐观。旅行社大多处在“弱、小、散、差”阶段,企业的组织结构极度扁平,导游在旅行社获得提升的机会很少。酒店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则令刚毕业的大学生倍感压抑,他们想要在酒店得到提升发展,需要经过二到三年的“培育期”,许多大学生正是熬不过“培育期”而离开酒店的。具有关材料统计,上海某高校旅游系毕业生,毕业后到酒店工作,第一年人员的流失率高达50%,其后2年中,流失率80%,5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酒店工作。

(二)薪酬状况

薪水和福利待遇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诱因。目前旅游行业薪酬水平较其它行业而言,相对偏低。薪酬体系也极不合理,酒店人员的工资水平始终与职位相连接,必须升职才能升薪;旅行社人员的薪资随季节而波动,极不稳定,甚至出现了“零工资”。此外,在旅游企业内,旅游管理类本科生、专科生的工资和中专生、高中生等员工相比,在工资级别上几乎没什么差别,录用的大学生也以“实习生”的形式对待,安排的工作不仅缺乏弹性,而且不具挑战性;作为员工最大福利的培训也提供得较少,这种情况难免会使学生产生“知识贬值”的想法,一有机会便纷纷跳槽,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在旅游企业就业的“高流出率”的行为选择。

(三)旅游行业自身特点与毕业生期望的落差

由于旅游业具有季节性、波动性和脆弱性的特点,淡旺季的差别及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比较大。例如酒店行业是一个人员流动性很高的行业,许多酒店因为人手不足每年都会通过校园招聘会招进许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一些酒店对人才规划缺少长远观念,对员工岗位缺少正确的设计和分析以及目标培养,加上酒店行业人员流动性大,酒店方往往抱着一种“先招进来再看看”的想法,没有明确的培养与使用目标。而进来的大学生也觉得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缺少成就感,感觉自己并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缺乏对酒店的认同感,最终选择离职。此外,传统认识中服务业低人一等,某些岗位社会认同度低,毕业生寒窗苦读十几年,依然从事“伺候人”的工作,无法从工作中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造成了大学生在旅游企业就业的“高流出率”的行为选择。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自身专业能力不足

虽然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是高学历的人才,但是用人单位反映的情况普遍认为,目前高校的专业教育、专业设施跟不上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并不够扎实。如不少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很不好、电脑实际操作能力也不够强、人际交往、沟通能力都有待加强。

二、解决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非专业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方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要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在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自己今后要前进的方向。要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根据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单位所占的位置,制定自己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计划。同时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好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为自己今后进入酒店工作奠定基础。

(二)旅游相关用人单位方面

大学生毕业旅游范文2

德国:打造超级技工

本格明是汉堡高等职业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专修水暖工。2010年毕业时,他已是一名合格的独立手工业师,一出校门便可带徒弟,年薪可达到3万多欧元,这一工资水平在刚毕业的大学生当中是比较高的。用十年磨一技来形容本格明的成长经历一点都不为过:小学毕业后,本格明选择了职业中学的水暖工专业,这段时间他必须认识1000多种螺丝,了解所有在德国销售的卫浴产品的特点;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设计一个浴室,并精确计算出所需设备、每周用水、用电、工作时间和费用。大学时,除学习理论外,学校会给本格明指定一名师傅,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会把本格明的成绩单寄给师傅,以便师傅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大三、大四的时候,本格明经常每天早上7点就与师傅一起去客户家,下午4点下班;换水管、装龙头、找故障,样样都干……从职业中学到大学毕业,将近十年时间的磨砺,技术出众的本格明一出校门便可立马就业。由于德国手工业师技术过硬,不少国家还来抢人才,统计资料显示,德国手工业的营业额有6%是在国外获得的。

借鉴:德国十年打造一名水暖工,输送人才到国外就业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虽然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比较难,但指的是那些没有一技之长者;有过硬的技术,一经聘用不要培训就能上岗的大学生是不愁找工作的。所以说,我们的大学在加强理论指导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力度。一招鲜,吃遍天,有一技之长,是不愁找工作的;另一方面,加大向国外输送技术人才的力度,这样也能缓解国内大学生就业难。

英国:搭建顶级平台

凯利·索特顿是英国伦敦艺术大学2010年的一名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该大学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在企业实习,第四年返回学校完成毕业设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凯利·索特顿大四整整两个学期都在一丝不苟地完成毕业服装设计,因为每年的6月,学校都会组织优秀学生参加“伦敦毕业时装周”,30多个服装学院的学生在此展示各自不同的设计成果;在服装周上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会被品牌服装公司当场聘用,初级服装设计师的年薪大概在2.5万~4.5万英镑之间。在2010年伦敦毕业时装周上,凯利·索特顿的作品大胆、前卫,被评为优秀作品,当场与一家服装品牌公司签约,她一毕业就就业,好不令人羡慕。

借鉴:每年6月的伦敦毕业时装周与每年9月的伦敦时装周是齐名的。英国给即将毕业的服装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这样顶级的国际平台,使优秀学生的服装设计水平起点很高,而且国际公认,难怪像凯利·索特顿这样的毕业生企业会抢着要。我国也有校园招聘,也会组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培训,但这与组织高水平有影响的技能大赛相比,还是逊色一些。以赛代培(培训)、以赛代选(招聘人才),效果会不会更好些呢?

法国:国家实习计划

肖恩2010年毕业于法国里昂第三大学财务金融专业,由于经济不景气,法国2010年毕业的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肖恩一毕业就失业。他于是向政府有关机构求助,得到了一个到某企业带薪实习三个月的机会,肖恩表现出色,三个月后被实习公司转正……为了应对大学生就业难,法国政府正在推行一项“国家实习计划”,帮助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到企业或其他机构实习三个月,培养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最终实现就业。据了解,国家实习计划帮助那些毕业后没有及时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先实习三个月,希望通过这三个月的带薪实习提高毕业生的技能和经验,毕业生实习完毕后是有机会获得全职工作的。尽管参与实习计划的毕业生无法从实习机构拿到全额薪水,但薪水略高于政府给予学生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总和。法国多家知名企业目前已决定加入“国家实习计划”,一些公共部门、慈善和志愿者机构也收到参与邀请。

借鉴:法国的“国家实习计划”,一是国家出面帮助大学生找实习单位,具有权威性;二是带薪实习,一定程度解决了一时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的生活问题。我国有一些贫困大学生,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如果国家能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带薪的实习单位,相信对他们顺利走过就业低潮、融入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加拿大:校企合作教育

魁维奥是加拿大旅游学院2011年的大学毕业生,成绩优异的他对于即将到来的毕业后的求职就业一点都不担心,因为学院与北美及全球众多行业精英、协会关系密切,为学生提供国内、国际丰富多样的实习或就业机会,每年输送大量的优秀学生前往各大酒店集团实习。据加拿大联邦旅游局2009年数据统计,加拿大旅游学院毕业及培养的高级旅游管理者和酒店管理者数量比例占整个大温哥华地区总数的72%,这一数据不仅达到了绝对领先的业内水平,还让加拿大旅游学院享有“北美最出色的旅游业课程培训学院”的称号。“校企合作教育”是加拿大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目前加拿大全国提供“校企合作教育”的大学已超过100所,每年参加的学生约7万人。对于参加“校企合作教育”的学生来说,到企业去不仅仅是“带薪实习”,还是一门重要课程,只有经企业和学校考核合格,才能取得学分。每期“校企合作教育”结束,学校都要组织专门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企业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业务能力等的评价,还有学生在工作结束后写出的报告质量等。“校企合作教育”优点很多: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为用人单位创造了提前发现和培养适合本单位所需人才的机会,也为能力出众的学生打造了就业的“直通车”。有统计表明,参加“校企合作教育”的学生不仅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起薪也比一般的毕业生要高。

大学生毕业旅游范文3

(一)weakness(劣势)

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经济上不能独立,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监护人,虽拥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可供外出旅游,但大学生对价格因素仍很敏感,这一点说明了大学生消费能力的不足。此外,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在家中备受呵护,因此,在校大学生一般不敢单独外出参加一些探险实践活动。

2.旅游开发商的原因。目前涉足大学生旅游的绝大部分是中小旅游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可支配的资金有限,无法说服政府对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给予足够重视;而实力雄厚的大型旅游企业却对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屑一顾。此外,旅游开发商提供的出游优惠政策较少,有的也只是凭学生证打半折,甚至一些旅游景点,如秦岭野生动物园,没有学生票。

3.社会环境的原因。旅游是一项走向社会,接触社会的活动。在旅游过程中,我们会碰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乘车安全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校大学生出游非常关注的问题。陕西的社会环境虽然近几年来有所改善,但治安状况、社会风气、旅游住宿等薄弱环节都成为了阻碍陕西在校大学生出游的瓶颈。

(二)opportunities(机遇)

1.政策支持。陕西旅游局在应对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发展的严重影响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旅游和其相关产业的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大中小学生旅游引导、旅游企业的扶持等等。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态度为旅游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政策的有力保障,有利于保持陕西旅游市场的平稳较快发展。

2.经济形势良好。旅游业增长势头日益强劲,已成为陕西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是陕西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这为旅游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内在的活力。

(三)threats(挑战)

陕西大学生的外出旅游所面临的挑战也主要来自外部环境的突发性事件影响。事实印证,大学生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出游意愿受到了抑制,进而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二、陕西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

根据上文的分析,目前陕西大学生旅游市场只有努力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促使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结合SWOT分析,可采用以下开发策略:

(一)制定针对大学生相关的优惠措施

因大学生没有经济创收能力,在旅游中会对价格因素比较敏感,大学生出游价格变动弹性较大,只有提供相关的优惠措施,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出游意愿形成最终的规模客源市场。如交通部门应放开政策,对大学生假期旅游实现全面打折,而不仅仅将优惠限在学校和家庭所在地之间和每年4次的使用权上;还应根据出游的淡旺季制定不同的票价,以充分利用价格优势吸引大学生旅游等等。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外出旅游

当代大学生很大都是90后,如何走出家庭的溺爱,培养大学生独立、坚强的精神,已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外出旅游,使他们暂时远离父母和学校,是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好机会。在旅游过程中,他们会学会协作、团结等等。因此,学校和父母应学会放手,鼓励孩子外出旅游获取锻炼。

(三)开发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

旅游企业能否赢得大学生旅游市场,关键在于能否把握大学生的脉搏。要想开发出适合大学生旅游产品,必须基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比如,大一入学报到时,大学新生和家长都想了解学校周围的旅游景点,针对这些群体,旅游企业可以推出短途一日游;大二的时候,大学生都很想交往异性朋友,针对这样的群体,旅游企业可以推出浪漫交友类旅游产品;大三下学期,大学生们都急于找工作,这时候旅游企业可以设计就业地考察旅游产品;大四时期,是大学生毕业的阶段,旅游企业可以推出“毕业一游”等。

(四)投身面向大学生旅游住宿的青年旅馆建设

青年旅馆是为外出旅游的学生、青年提供卫生、安全、经济住宿的场所。目前陕西西安有青年旅馆26家,这些青年旅馆有着经济便捷、卫生安全的特点,满足了学生和青年旅游的基本物质生活。尽管青年旅社非常适合大学生出游的需求,但由于其在陕西规模尚小,还未真正发挥它的功能和价值。因此,青年旅馆仍需投身建设。

大学生毕业旅游范文4

关键词:就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职业目标;职业能力;职业信心

我国高职院校总体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据麦可思公司调查显示,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2013届就业率为92.5%,专业对口率仅为58%,专业满意率为61%。当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也不例外。可见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为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教育需要全程化,需要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的符合专业要求的就业教育模式。

一、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数据来自麦可思公司2014年度为我院撰写的毕业生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与江苏省旅游类高职院校相关就业指标对比如下:1、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本校2014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8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2.5%;2、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不高,本校2014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19%,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3%;3、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离职率高,本校2014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68%,远远高于本省水平46%;4、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友满意度不高,本校2014届旅游管理专业校友满意度为69%,远远低于本省高职院校水平的92%。

二、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瓶颈问题原因分析

(一)职业目标不明确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性行业,社会认可度低,因此一部分学生属于调剂生,自身对专业认可度不高,后期学习过程中也没有改观,抱着混毕业的态度。另一部分学生则由于没有对自身的能力有正确的估量,找工作时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

(二)职业生涯未规划

部分学生职业定位不正确,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时缺乏一定的自我正确认识,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怎样的岗位,当旅游企业来校招聘时双方达不成一致的意向从而丧失了一些较好的就业机会。

(三)职业能力不凸显

“沟通交际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方面的不足,为求职东奔西走却又常常遇挫,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找到了工作却由于能力不足而难于升职,严重制约了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

(四)职业信心未树立

该专业学生由于一开始就没有系统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当学生进入实践实习阶段时,对从事的岗位就不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他们会认为酒店管理就是做伺候人的工作,殊不知这是从基层做起,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严重制约了学生后期对酒店类职业的信心。

三、构建完善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教育体系

(一)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的内容框架

一般来说,高职大学生就业教育是以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职业能力、职业信心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如图1所示:

图1: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体系框架图

1、专业培养与就业教育相结合。高职大学生就业离不开职业技能,因此就业教育力求贯穿于专业培养的全过程。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力求根据企业实际设置专业、培养企业岗位所需的相关人才;将就业教学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在职业能力培养全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校企共同进行递进式的就业教育。通过图2模式进行系统的就业教育。

2、了解职业,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可以在入学前进行校企联合招生宣传及面试,入学初通过引入大型酒店集团及旅行社人力资源部专员的讲座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了解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及要求,进而在校内专业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后期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能力强化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3、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对职场的兴趣。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针对每名学生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因素,进行职业生涯测评,给予学生职业选择的建议。要求专任辅导员跟踪每名学生的职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其职业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

3、借助企业项目进行跟岗实践,强化学生职业能力。随着 “企业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为代表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逐渐成形,需要建立起与企业合作的就业教育体制。具体的实施办法包括,邀请企业管理者前往校内为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通过这些管理者的亲身经历和与之相关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促使大学生反思自己不成熟的职业观念。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教育中可以以旅游景区的大型节庆活动,酒店的大型会议等项目为载体来锻炼学生今后就业岗位上需要的职业能力。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能更好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4、通过进一步的顶岗实习确立学生的职业信心。学生最后能否真正适应他所选择的岗位最终是看他能否真正融入到他的职场环境中,这也是体现了专业自信度,专业自信度的培养更需要校企协同培养。即校企共同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项目,在前期教学实践跟岗实践的基础上最后一学年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顶岗实习,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完全独立进行工作,这样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二)完善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体系后续工作方面的相关思考

1、就业教育与两课教育的结合。利用学院为学生专门开设了两课的优势,要求两课教师将就业教育渗透到德育教学中,通过两课教育让学生提高通用职业素养,树立与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诚信品质等职业素养。

2、打造时间跨度上的就业教育体系,让就业教育成为终生教育。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借助于“现代学徒制”及“按需定岗、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掌握就业市场需求动态,做好用人单位的需求动态与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意向调查的对接工作,以此来完善后期的就业教育工作。将就业教育延伸至学生毕业后,督促学生爱岗敬业,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利用就业教育的契机,对已入职的毕业群体及所在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研,以获取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的反馈信息,以促进学校开展专业与就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面对有的毕业生就业后出现如对本职岗位的不适应、换岗和频繁跳槽等问题,需要校企双方及时为就业后的毕业生排忧解难,提供继续服务。

总之,校企双方需共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评价体系。如何使大学生就业教育脱离应试教育的误区,以及改观以教师说教为主的不足,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建立起与专业教育理念相融的就业教育体系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奚立敏,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理念融合下的路径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5,(11).

[2]晓越.走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6,(10).

[3]杨少春.在改革实践中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6,(22).

大学生毕业旅游范文5

从在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必要性入手,结合职业生涯教育中应坚持的原则以及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满足学生与社会需求。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尤其是旅游十分盛行的今天,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但该专业的学生很少接受过职业生涯教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1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1.1旅游管理专业缺乏职业生涯教育

为满足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在旅游该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现,缺少了必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学生为了发展直接会影响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帮助学生快速就业,为社会贡献力量,也就成为高校的责任。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也可以帮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1]。所以,一定要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旅游管理教育中。

1.2社会需求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竞争压力较大,多变的市场也提高了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他们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创新能力等[2]。但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却正好缺乏这些能力,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高校方面一定要正确认识社会需求,联系社会实际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利用职业生涯教育让大学生对自己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不断强化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

1.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很多高校为发展,每年都在不断扩招,也就意味着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也就成为大学生最困恼的问题,面对不断增强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出现了自信心不足或自暴自弃的情况,也有很多人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存在偏差,如很多人认为旅游管理没有前途,学生自身也认为自己属于高学历人群,但很多工作还需要从基层做起,与自己“身份”不相符,所以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职业生涯教育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误区,更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可见,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开设职业生涯教育有必要的。

2职业生涯教育中应坚持的原则

2.1市场需求导向原则

职业生涯教育就是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但它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规划,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旅游业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行业,要成为管理者首先应了解基层工作,所以,旅游管理人才应该从基层做起。这就需要高校与旅游企业构建良好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共同培养学生,让企业为学校提供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并让学生参与旅游基层工作,以便为学生为了发展奠定基础[3]。

2.2学生主体原则

所谓的学生主体原则,就是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认识到学生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将学生放在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将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应用到教学中,并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

2.3系统原则

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发展异常重要,这就需要将其纳入到旅游管理中,让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旅游管理教学活动,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做到从校领导到学生都能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重要性,且能够积极主导参与到教育中。

3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很多高校并没有正确认识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就没有将其纳入到教学范围中,他们只重视学生的一次性就业,认为职业生涯教育就是为毕业生讲解一些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现阶段的就业信息以及在面试中应该怎样灵活应对,这样的教育内容与职业生涯教育实际是不相符的。其次,职业生涯教育专业课程缺乏,很多高校认为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不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与职业生涯教育有关的内容只要在日常教学中捎带一下即可。最后,职业生涯教育保障资源不足。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多数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都是非专业的,教师综合素质得不到保证,且职业生涯教育教材缺乏,教学工作也无从下手。另外,不少高校只是在学生要毕业的前夕才开设了几节教育课程,由于学校不重视,教师也就没有认真授课,学生也不认真学习。

4加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4.1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

在我国高校教育培养体系中并没有强制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但各个高校应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更要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方面用转变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真正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构建与旅游管理专业相符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职业生涯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竞争能力。

4.2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与活动

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就要分阶段设计教育课程与活动,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完全贯穿职业生涯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还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高校方面应在学生入学时就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分析对职业的认识,掌握在工作中应产生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并让学生充分且客观的认识自己,逐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做到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还要开设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如开设职业生涯竞赛等。高校也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灵活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

4.3做好各项保障设施的建设工作中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也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不可缺少的力量,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还涉及社会学与经济学知识,因此,就要提高对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的要求。首先,让教师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高校方面做好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得职业规划师证书。

作者:谢璐 单位:武昌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孝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探索——以扬州市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2:293-294+296.

大学生毕业旅游范文6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 高校 就业教育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14-02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将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将发展更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一批批重点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补充;国际旅游岛自身基础建设开发也会带来许多岗位,因此,国际旅游岛建设将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空前机遇。

本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视角,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对高校的就业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一、校园文化的理论内涵和基本特征

校园文化是随着校园的建立而产生,又伴随着学校发展历史的积淀而内涵日益丰厚。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基本任务,全校师生员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为了适应学校存在与发展的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办学理念、制度规范、学生思想内涵、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的生命所在,也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划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四个层次的内容。其自身特点体现于多元性与主导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稳定性与可塑性、独立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2005年的年度“校园文化”调研报告中认为,“大学校园文化是以校园内的生活成员为主体,以各种文化现象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加强就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客观需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纲要》强调:大力扶持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这就说明了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将为就业市场带来许多新的岗位,这无疑就是给大学毕业生就业送“秋波”。可是,目前大学生还存在择业定位不准,心态转变不足,就业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不能放下架子从基层做起、从社会需求做起,不愿从事服务行业,总想往高一层次走,加之本身就业技能不高,这样就会导致许多岗位无人做,许多人无岗位可做的结构性失业。

因此,结合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模式出发,对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就业教育,使其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能适应建设国际旅游岛目标要求,为其走上工作岗位为建设国际旅游岛做贡献奠定人才基础。

(二)就业形势的需要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也不可否认,目前部分大学毕业生没能找到工作,并不是说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饱和,而是因为部分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和认识有待纠正,就业地域的选择往往偏向于大城市、大单位、大企业,造成了“有人没事做”和“有事没人做”的状况;同时,也有部分毕业生对择业的理解也有偏差,因对单位效益、地域和性质看得过重而丧失了就业机会。因此,高校要以生为本,深化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切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借助就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渠道,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毕业生以事业为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促进其充分就业。

(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做为高校办学者,要意识到国际旅游岛建设给教育教学带来改革的必然性。改革只是手段,发展才是根本,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需要相结合。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将发展壮大,这将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规律发生变化,作为高校办学者,必须在针对就业市场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国际旅游岛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状况,对就业形势及人才培养需求和目标作出预测,进一步修订自身办学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改变培养模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以高素质的毕业生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总之,针对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模式,转变指导思想,加强就业教育,正好迎合了学生需求。在办学过程中,要利用各种途径,重点抓好学生就业观、择业观和职业情感智力的教育,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伦理观念,使学生真正掌握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用人标准、择业原则和择业方法,转变就业观念,认识自我,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从学生生涯到职业生涯的转变,让毕业生能脚踏实地地在工作岗位上磨砺成长。

三、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高校就业教育的创新途径

(一)针对企业需要,发挥就业导向作用,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

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大量产业的投入,大量企业需要具有服务意识、全局意识、集体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毕业生。而目前,高校90后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具多,在家中生活较安逸,劳动锻炼机会少,加之阅历见识不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受挫能力、共事能力和全局意识,这与企业要求员工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相差甚远。这就要求高校要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要根据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发展要求,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经验,开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流,促进校企文化互动,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高校要依据就业市场上反映出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培养目标和模式进行改革,对学科和专业结构进行调整,解决人才培养与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相脱节的问题,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另外,在企业文化中,“德”代表了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在企业界,有一条用人标准,“有德有才重点用,有德无才培养用,无德无才弃之用”。这充分体现了要想做好“事”,先要做好“人”的理念。因此,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式,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充分体现校园文化作为学校隐性德育的主渠道。

(二)将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就业观

根据清华大学的调查表明,52.9%的高校在大四才开始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一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此同时,有58.8%的高校就业工作机构认为就业指导应当从大一开始,其余四成多的高校并不认同全程就业指导的观点。

由于大四就业指导只是“猛然一击”,往往理论多于实践,缺乏系统性,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往往只将提高就业率作为重点,而忽视了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和就业价值观的引导,导致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就业价值取向。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企业需要大量具有严谨负责、顾全大局、忠于职守、竞争合作的职业道德和精神,这些品质并非在大四一年的突击就业指导中就能让学生形成。因此,对企业本身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而言,高校应将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其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和人文修养,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根据大学四年不同阶段的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将就业的育人功能贯穿与融入其中。大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在于实现学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引导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对自我的认知,初步设计自己的大学学习规划;大二已渡过适应期,根据对自身的认知,了解自身具备的条件,制定合乎实际的职业目标,初步设计相应的职业规划;大三重在能力训练,根据自身职业目标和规划,围绕团队精神、沟通技巧、交际礼仪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展开,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大四重在就业准备,在了解社会需求、就业形势和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去向等情况后,为自身即将就业做好准备,在应聘技巧、求职面试、心态技巧等方面努力提升自身的求职能力。

(三)注重第二课堂品牌活动的树立,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课堂活动是体现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在第一课堂外开展的学习、文体、娱乐、社会实践等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课余活动。它是对第一课堂的自然延伸和有益补充,也是对第一课堂的衍生和升华,对于提升学生专业实践素质、创新能力和非因素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计划、系统地开展各项第二课堂活动,努力打造高质量的品牌活动,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

高质量的品牌活动要突出就业主题,同时要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和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认识程度、活动能力等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考虑到毕业生作为未来职业人的素质要求,从多角度拓宽活动开展的空间,克服单纯强调业余爱好、片面追求消遣和享乐的现象,要努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发展层次,将就业文化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平台,出刊、宣传就业理念;举办各类就业指导活动,如导游风采大赛、简历制作大赛、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公务员模拟考竞赛、模拟招聘大赛、考研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开展职业测评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拓展自身潜力,解决择业的盲目性和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带来空前机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就业指导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性地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就业指导功能,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输送了合格人才,既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秦铭,苏群.国际旅游岛给大学生就业送“秋波”.中华工商时报,2010.5.27.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