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语文研究;途径;方法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就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进行选题,采用恰当的研究方法,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才会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我认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
一、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其关键是要看教师能否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又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情境创设至关重要的是教师引导,也就是设置适于探究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语文研究性学习要从课内向课外延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资源不匮乏,除了我们手中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工具书以外,还有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报刊;网络和影视的影像资料;广播与微信的国内外重要事件;人文地理的民间文学、风俗民情、文物古迹、自然环境等,都是很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内容和需要出发,沟通课堂内外的知识联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能力。比如: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具有时效性的国内外大事。让学生通过听广播、看报、看电视等方式来关注社会生活,并且及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2.根据地方特色,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乡土资源是本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传统文化、风俗民情、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历史文化等进行考察研究,收集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演讲、写作等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如何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
首先要设计方案,分步实施。在选定了教学课题之后,就要着手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以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提出课题。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期,这一任务应主要由教师完成。应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完成课题所需的条件,研究预期的目的这几个方面。
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语文课题研究方面主要是指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比较等。
3.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如每一节课具体安排做什么。这一步应由学生课题小组自行拟定,但活动周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的积极性会减退。
4.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一般以小论文的形式结题,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修改。设计方案确定以后,就要组织学生按计划、分步骤完成各项任务。
5.进行总结分析,形成小论文。小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撰写小论文也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更是初中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训练,所以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后,写好总结性的小论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将研究性学习引向了深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而实现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互相渗透,互相提高。
三、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收集和整理信息材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和处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是非常关键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要找到对研究性学习课题有价值的资料,就必须明确课题的范围和性质,才能确定搜寻材料的方向,同时,还要了解搜集材料的途径与方法,并掌握检索资料的技能。但是,初中生正处于起步阶段,他们的知识面还很窄,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如上网查阅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等。学生就可以根据所拥有的资料和个人的认识,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从而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拓展。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2
一、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在研究性学习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学习水平的提高、发展性学习能力的增强,这一切都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新的角色特点。
作为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导力量——教师,他们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有一部分教师想在课堂上实现这一变革,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了“设定研究课题”“布置研究方式”“开展课后研究”“课堂交流成果”的研究流程,但仔细研究这个过程会发现它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引导者,学生只是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下,被动的在教师的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左右开导中,进入教师早已设好的圈套中。最终,这种研究课还是变成了用“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还是一个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完全不能体现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构建课程的教学特色与要求来。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它要求教师在知识储备上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桶水”或“一井水”,而应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溪河”,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学科知识整合、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整合,使研究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思维是从探求问题开始,而专题性问题的探究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之—,在初二的教学中上到《寄语青少年朋友——增强法律意识?,—课时,我就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我和同学们—起思考讨论,理清基本法律概念的同时把重点放在青少年为什么要学法、懂法上,针对青少年中普遍认为“我们年龄还小,学不学法,懂不懂法无所谓”的模糊认识,我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容易理解的探究学习专题,即“你如何帮助某同学提高对学法重要性的认识,并使他(她)在行为—上有所转变”请大家结合课文中的知识,联系这位同学的实际,设计—个帮助方案,大多数学生对设汁方案还是第—次接触,故请大家讨论如何先编好方案的提纲。讨论中,学生思路活跃,交流发言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最后请一个学生来完整地归纳一个比较全面的提纲,并写在黑板上:—是如问帮助某同学提高对学法重要性的认识(联系教科书基础知识,举例说明);二是帮助某同学如何学好法律(方法、措施等),三是帮助某同学学法如何体现在行动中。接着我给予适当指导后就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出这个设计方案,并要有—定的新意。有的同学真的要动笔,皱起眉头,感到有困难,我及时走到他们身边给予鼓励。启发他们敢于按自己的想法写出设计方案。为了使大家走好探究学习的第一步,在写好方案的基础上,请写得比较好的同学交流设计好的方案,对于一些具有新意的方案我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了原先感到无从下手后又勉强写成方案的同学的思维,他们—边听,—边补充,有的方案包括了参观、找资料、看电视“东方110”和”案件聚焦”、外出访问、观察行动等.思路清楚,方法新颖。方案设计好了不等于结束了,还要具体:措施,我在班内选择了几个对象,开展“结对子”帮助,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些对象有了明显的进步。接着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说明大家的方案是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的。通过专题性问题探究学习,参与全过程的每位同学都受到了熏陶,其学习效果明显,反过来又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
三、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3
研究性教学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总结经验,在研究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
1.确立研究性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变简单的讲授和辅导教学模式为经典理论交互式教学、课题研究汇报教学和课题研讨评点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基础理论的讲授适当运用对话、交流的方式,启发学生自主探寻知识;在设计课题研究中,运用问题解决模式,引导学生针对课题大胆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分组讨论和陈述交流并重;最后,教师对课题研究要及时引导、点评,得出开放性、建设性的结论。
2.加强课程间的有机联系
在设计课程中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认识实践与设计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在课题研究中综合运用。就环境设计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整合技术与艺术、涵盖科技与人文诸多领域的综合性、交叉性专业。因此,教师要协调多方面因素,在总的课题研究之下增加分支课题并进行专项研究,可以在不同的设计课程中有重点地研究相关的分支课题。如,在餐饮空间设计中引入历史主义和乡土主义的研究,作为设计史课程之外对于风格样式的深入研究,并应用于设计项目;在办公空间设计中,可以对空间行为、生态建筑、办公室文化、企业文化甚至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各具个性的设计。
3.研究设计方法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向学生介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大师的设计理论,对于同样的设计课题、同样的灵感来源,由于其设计方法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所得出的设计方案将会千差万别,更具个性化。研究设计方法论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的设计语言,避免设计方案的东拼西凑,保证设计作品的原创性。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方案
在专业设计课的教学中,运用理论研究成果,将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运用经典理论交互式教学方法,在基础理论的讲授中适当运用对话、交流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出一些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课后思考;第二阶段,对第一阶段提出的问题以研究报告的方式在课堂上汇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第三阶段,提出本课程的专业设计项目,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兴趣特点和解决方案提出扩展课题研究,进行课堂展示,互相学习,提供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第四阶段,设计方案深入制作,研究并交流制作方法;第五阶段,汇报课程设计成果,教师对课题研究进行讲评、总结。在教学中,要改变观念,创设开放、宽松、互动的教学环境和气氛:学校方面,要加强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电子阅览室建设,增设更多具有特色的工作室,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场所、设备、技术等支持;教师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提升素质和能力,成为学者型、研究型、合作型教师;学生方面,要激发研究兴趣,转变角色,掌握设计研究能力。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特色
1.转换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
变简单的讲授和辅导教学模式为经典理论交互式教学、课题研究汇报教学和课题研讨评点教学模式相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将讲授与对话交流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自主探寻相结合,学生陈述与教师讲评相结合。
2.变被动积累为研究性学习,掌握研究方法,解决设计问题
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变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为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对设计课题进行个性化研究。
3.解决设计原创性的问题
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对设计课题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按照自己的思路获得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建构独特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语言。通过设计概念的提出、转化,形成原创性的设计作品,有效避免设计方案中的抄袭或拼凑。
四、结语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4
一、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1.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
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和Fe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和Fe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地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
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发挥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学生一方面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等地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
我们结合会宁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我县水资源匮乏,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污染、监测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河流,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和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
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和CO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存在的操作中,意见出现了分歧,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带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气体,但SO与NaHCO溶液反应会产生CO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气体,又不会减少或生成CO气体,且现象明显,因此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中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溶液时,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5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成绩不好,升学率降低……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要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其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⑴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⑵从学生身边找课题;⑶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三、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6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第一中学校生物办公室 663200)
【摘要】生物科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它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所以作为新世纪的高中学生,学好生物这门学科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有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成为当前的要务,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现存的生物学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建立生物学知识框架具有独特的优势。积极创新情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就此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生物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生物教学;必要性;把握;注意事项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倡导“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教育改革的新观念已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
2、向高中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
二、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1、贴近生活,引入课题,进行推测,提出假设
本教学设计从教师有目的的给出材料——日常生活中的淀粉消化的速度与生产过程中淀粉水解速度比较——直接切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的特点。
材料:人每天都需要吃饭,人体消化的速度相当快。人体内每小时可以水解500 吨淀粉,相同质量的淀粉,在有足够的酸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全部水解需要十几天。
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教师引导:酶是生物催化剂,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可能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怎样才能知道酶具有高效性呢?
2、点拨启发,设计方案,实验探索
教师引导:我们在无机化学当中学过催化剂,怎样能确定哪种催化剂的效率更高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比较相同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速度可以确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化学反应速度越快的,催化剂的效率越高;反之,催化效率越低。
教师引导:化学反应速度怎样才能确定呢?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反应物的消耗速度或者产物的生成速度比较可以看出来。
材料:过氧化氢(H2O2)在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H2O 和O2,动物新鲜肝脏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这个反应。据测算,每滴氯化铁中的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子数的25 万倍。从数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剂的容液中,Fe3+数远远大于过氧化氢酶的分子数。
如果现在我们想弄清楚Fe3+与过氧化氢酶,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不急于点评。先让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经教师分析比较,最终筛选出下列设计方案对猜想进行探究——分组实验。
实验设计引导:要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设计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如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该相同,Fe3+和动物肝脏也应尽可能同时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通过产物——O2 的产生速度,即气泡的产生量、带火星的木条的复燃速度,或者试管温度的变化——最终确定酶与无机催化剂效率高低。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重等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实验设计原则的渗透。
学生按实验设计步骤分组实验。并思考问题:1. 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2. 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的引导,从提问、引导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环环相扣,有的放矢,学生的求知欲望冉冉升起,为下一步探索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既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又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实践拓展,深化认识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
给出生产实践资料,学生在分析中,深化学生认识,加强学生科学就在身边的探究思想。
资料: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就是利用了酶的这个特性,比如说在污染物的处理上,废旧塑料的大批量降解利用的就是相关的酶,塑料自然降解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而利用专用酶处理相等量的塑料几天内就可以完成。
三、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研究性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离开了全体学生这个层面,研究性学习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所以,要让研究性学习避免“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就得重研究过程,而淡化研究成果。如果成果不期而遇,自然是个惊喜,但不出成果,只要“学会了研究”,也是极大的收获。
四、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通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真正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分析信息材料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能力,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二,研究性学习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及老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的学生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学生人多,思维不受限制,老师的引导如何发挥作用,这就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随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