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力学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力学课件范文1
关键词:工程力学 软件辅助 MDSolids
1、工程力学课程现状
工程力学是工科院校一门重要且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在工科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占有重要地位[1]。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桥梁作用,为专业设备及机器的机械运动分析和强度计算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力学中涉及许多复杂的内力计算问题及作图问题,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讲,学习这门课程有很大的难度。
独立学院学生整体素质偏差,特别是计算分析能力。工程力学课程偏重于理论知识、计算量大、概念多,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学生普遍不愿学,但又不得不学。基本上还是采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对于力学分析计算还是通过手工计算,这种教学方式枯燥、繁琐,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传统教与学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独立学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
2、软件辅助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作用
力学软件的发展改变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学生利用力学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教师利用软件技术进行教学方法研究和探索,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软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节约板书 时间,加大课堂信息量,能达到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教师的任务恰恰是要将这门课程独有的难点和特点分解到每个章节,利用力学学软件开发一些演示课件,寻找有趣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MDSolids力学问题求解器有强大的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及图形处理功能。在工程力学的教学中,运用MDSolids解决力学计算和作图问题,使计算和作图问题变得简单化,高效化。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学好
后续课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
3、软件辅助教学条件
独立学院是按照新模式设立的高等院校,新建教室多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环境完善,可为软件辅助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环境。工程力学课程桁架计算、截面几何性质弯曲内力分析、应力分析等复杂计算均可采用软件辅助教学。MDSolids是一款力学求解计算工具软件,其所带的模块几乎囊括了诸如桁架计算、轴向拉伸压缩计算、扭转、弯曲分析、组合变形、压杆稳定、截面几何性质、应力分析等力学的所有领域,且分析计算流程简单方便。将MDSolids 引入教学后,数据处理数值计算变得轻而易举,可集中精力讲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4、典型案例
4.1桁架内力分析
在MDSolids中建立模型,添加约束和施加载荷后,点击compute,计算结果如下:
从图2中可以看出各个杆的内力及约束反力,在各个杆中间数字表示内力大小,括号里面C表示杆受压,T表示杆受拉。
4.2曲内力分析
例2:图3外延梁,已知P=20kN,w1=10kN/m,M1=40kNm,a=1m,b=4m。试画出剪力图、弯矩图。
在MDSolids中选择外伸梁,添加约束和施加载荷后得到计算分析模型图3点击compute,计算结果如图4-5,最大剪力25kN,最大弯矩31.25kNm。
5、结束语
在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融合等成为新的教学模式,工程力学的学习中引入MDSolids语言并不影响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相反地,它可以简化教学过程中繁琐的计算和绘图,使原本比较抽象的问题更加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工程力学类课程中引入MDSolids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强工程应用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院级教改项目(2010JGY04)
参考文献:
工程力学课件范文2
[关键词]卓越计划;创新;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53-02
沈阳理工大学于2011年9月正式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正式列入沈阳理工大学“卓越计划”和创新创业计划专业。工程热力学课程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有关内燃机方面的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分析。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工程热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首先接触的专业课程,课程概念复杂抽象,公式适用的范围不一,内容繁多且联系工程实际广泛,这些都给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来带困难。目前对于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反应来看,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容易理解,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随着国家和学校对“卓越计划”的实施,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上也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工程热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因此,考虑到以上因素,对工程热力学课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一)实践创新型教学目标的确立
工程热力学课堂的教学重点在“工程”,在以往的教学目标设计中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大量的学时都用在了公式的推导和计算中,对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在“卓越计划”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下,将每一章的教学目标分解为基本目标和重点目标,基本目标是在课堂上通过讲解使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接受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重点目标是通过课下组织的工程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小组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和创新中去,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强化专业方向优化课程内容
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专业方向包括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等。沈阳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车用内燃机方向,在有限学时下,保证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优化课程内容,强化专业所需内容。例如,对于基本理论方面重点讲解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热力过程;对于基本理论的应用,详细讲解活塞式内燃机的循环,对于燃气轮机装置循环、蒸汽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做了解性介绍。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实际生活中与热力学相关的问题引入课程中,通过课程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发生在身边的事和物。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通过工程热力学课程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本专业所涉及的实际专业问题,提高学生对于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改革
(一)启发式+对比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如在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能量方程式时,分别以门窗关闭房间内的空调和冰箱为例启发学生利用基本能量方程式来解决判断实际问题;以人吃饭、工作和变胖(瘦)与基本能量方程式做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于该方程的理解。
(二)注意工程实践和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工程热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培养。
(三)积极开展课外创新训练
鼓励学生开展创新训练小组,通过学生根据所学到的工程热力学的知识,自己完成创新设计作品,或者根据老师给定的方向,申请校级及以上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环节上,结合挑战杯、汽车创新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教学手段改革
(一)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板书教学的基础上,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文字、图片和动画等信息的融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虚拟仿真演示平台
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制作了工程热力学虚拟仿真演示平台来辅助教学。例如:在讲解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过程时,先用虚拟仿真演示平台以动画的方式演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力装置、压气机和压缩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分析其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虚拟仿真演示平台上还集成了常用的工质的热力学参数和热力性质表、湿空气的焓湿图、水蒸气的焓熵图等,并能够实现常用工质的热力学参数的快速查询。
(三)网络教学
课堂教学迫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使部分学生不能够充分消化所学内容。网络教学提供多种方式进行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网络平台上可以下载教学课件、参考书、习题库等资料,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在线测试等相关功能可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程度,提高学生成绩。
搭建课程的网络教学实施平台,将课程每一章的教学目标、知识内容、学习指南、案例、练习、拓展学习和在线测试等诸多教学要求固化在网络教学实施平台中,为老师提供教学助手和工具,给学生提供探究平台,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引入外部教学能量和教学资源。
(四)建立并及时更新课程的资料库
工程热力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其中的很多理论目前都已经用于实际产品,因此在一些课程内容中可引入一些实际应用例子进行介绍,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课后也布置学生收集工程力学应用的新技术,并分析其所应用的理论,提交报告,将其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课程改革实践效果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改革已初见成效,通过对改革前后几届学生的对比分析,发现有以下方面的效果:
(一)学习成绩提高了
改革后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较好,特别是对于实际应用计算题解答比改革前有大幅度改善。
(二)创新能力增强了
学生参加挑战杯、汽车创新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和获批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等项目的数量与等级都有所增加,并有多人和获得专利。
五、结束语
工程热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经典课程,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重要的基础知识。结合“卓越计划”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使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受益,在新版教学计划中新开设热工基础课程的车辆工程和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受益。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N].人民日报,2010.
[2]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3] 匡德舜,陈禹娜,于旭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0):132-134.
[4] 祝立萍,钱付平,陈光,黄志甲.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6-117.
[5] 谭羽飞.运用迁移规律进行《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的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61-62.
工程力学课件范文3
关键词:过程管理;资源配置;综合管理;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一、充分做好技术准备
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工程,同时考虑自身企业的具体情况(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与各种气候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前组织计划,确保每一项工程、每个工序都能够控制在计划范围之中;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前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二、科学的施工组织和资源配置
(一)根据工程特点精心设计、绘制工程施工平面图,放置在醒目位置。对搭设临时设施,安装机械设备、堆放材料构件、水电线路铺设等都认真进行预先规划,并在平面图上予以标识。对现场安全通道设计醒目的标识牌。做到施工前计划周全的设施布局,材料区域与工艺特性科学布置、机械操作范围明确、车辆进出方便、工序衔接紧密等施工科学化管理,使整个现场不管是施工前的计划或者是施工过程中都显得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二)科学合理的施工前组织设计、现场施工计划,计划施工进度,使其忙而不乱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所必须的条件。在工程项目的关键环节细致研究和精心准备,对施工中每一阶段、每一工种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提出符合施工过程实际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都将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并确保施工质量。
(三)合理配置施工资源能确保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并在施工过程中达到最佳组合,从而获取较大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的需求量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发生化,在施工前所配置的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相适应的附属机械。
三、抓好现场各施工阶段的综合管理
(一)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巡回检查,做到质量的全过程管理无缝隙,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在全面抓好施工质量的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管理措施,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关,杜绝不合格品材料混入现场。
(二)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和领导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并强化技术质量统筹管理,及时对员工进行技术交底,强化员工的质量责任心,同时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保证书,明确质量与责任的关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并按规定建立奖罚制度,与各级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
(三)对于走现代企业之路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优化现场管理实际上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走的现代企业必经之路。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企业文化的体现。换而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综合管理,外抓市场有效竞争,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优化企业自身的现场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优化现场管理应该遵循经济效益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原则、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等三个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原则。那么,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施工作业与现代管理接轨、物资流通管理与信息网络接轨、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与岗位责任制有机结合。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达到实现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优化目标。在目标确立后,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质量,全面完成各项施工任务;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因物料周转时间而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四)制定严格、科学的现场管理办法是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现场管理办法:所有进入工程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统一着施工企业工作服和安全帽,并从专用施工通道出入现场,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时间进行施工,严禁超强度工作和蛮干。企业全体成员必须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和管理,遵守现场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现场的环境卫生,做到施工工序完成后工完场清,每天的施工垃圾运至指定地点集中堆放,定期处理。必须保证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实际有效控制,不能流于形式。交叉作业必须有安全员与质检员的监督管理,因为工序衔接部位也是安全事故多发区域。
四、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一)建立企业内外部的综合激励机制。从改革员工最关心的分配政策入手,彻底打破大锅饭,将员工个人收入与施工产值、质量、安全、成本等指标挂钩,按贡献给予应有的价值获得。
(二)建立竞争机制。建立全员(包括领导层)的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一要有效促进全员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管理层工作和办事效率;二要有效激发员工对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热情;三要提高广大员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和潜在力量,有效地提高施工生产和质量意识。
(三)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增加企业效益这一核心,切实建立有效的建立施工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四)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施工企业必须有章法才更有说服力,避免传统的家长制,让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用制度激励人、用制度约束人。
五、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是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时期赢得市场的关键,是企业将经济目标转化为物质成果的实际行动。全过程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只要从方方面面加强重视和督促,注重抓好各阶段及各环节的管理,就能实现质量好、工期短、成本低、效益高的工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涛,丛培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手册[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顾勇新,吴获,刘宾.施工项目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姜华.施工项目安全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工程力学课件范文4
【关键词】软件工程导论;CDIO;教学改革;工程化
1、引言
在就业环境日益严峻的现今,软件人才仍然需求火热。企业需要合格的软件人才,而应届毕业生希望找寻到合适的企业接收。在供和求都有需求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企业需求不被满足的情况,这体现了目前的现状:在计算机行业内,既缺少行业特色型人才,也缺少应用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以创建应用型本科为目标的独立学院所面临的改革压力非常大,各个专业也开始寻求全新的发展方向[1];与实践相关的专业纷纷开始展开各项教学改革研究,特别是针对实践类的课程教学改革[2]。作为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在教学上必须结合行业的需求,紧跟行业内的技术发展趋势;同时立足自身定位,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适当调整。而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软件工程导论》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在教学中需给予正确的定位[3]。
2、课程现状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建立了基于CDIO的教学培养模式。CDIO是工程领域一种较新的教学理念,于200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的工程教育改革团队联合提出。“CDIO这个缩写包含了Conceive、Design、Im-plement和Operate,其代表的含义是构思、设计、实现和应用”[4]。这种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创新能力和与社会大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目前的独立学院教育是非常吻合的。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计算机专业的《软件工程导论》课程安排在三年级的上学期进行教学,主要安排为理论课程。由于课时的限制,也因为课程本身的导论性质,教师在教学中理论讲授的时间偏多,存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行为,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而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点相对零散,无法建立起统一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情况若任其发展,将使学生丧失对课程的兴趣,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教学改革措施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基于CDIO的指引,将工程化理念引入《软件工程导论》的教学当中,对现有的教学理念进行修正。CDIO倡导“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CDIO提倡以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这种以工程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于《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开展。课程教学的改革将围绕独立学院所设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5]。首先,工程化理念的引入并不是在《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才首次提出。在大一新生入学后,在编程的入门课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简化后的工程化思想。在需要通过编程去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思考出完整的解题思路(在软件工程中我们称之为解决方案),而不是立刻开始代码的编写。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让学生习惯“谋定而后动”,并且将这种习惯延续下来。在目前的教学培养中,我们在大一学年安排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课程作为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主要完成C语言和C++语言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了验证性实验和设计、综合性实验的合理搭配,避免让学生陷入一味验证的套路中,通过实验的设计去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在课程的正常教学结束之后,我们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基于DOS平台的简易的MIS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允许学生分组(每组2-3人)完成,遵从需求分析———数据结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模块代码实现———调试完成总体功能的大体顺序开发完成。通过这样的实验安排,既能渗透简化的软件工程思想,也能强化学生的编程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项目的工程化实现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总体能力。其次,在《软件工程导论》之前的前导课程中,都可以不断的渗透工程化的开发思想,为后续的课程打好基础。工程化开发思想在后续的学习和之后的工作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在《软件工程导论》之前,培养计划中安排了《数据库原理与技术》、《数据结构》、《网络编程》等专业课程,均设置了以项目形式主导的课程设计或综合实验。在各门前导课程的综合训练中,我们一次次的强化了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不断的向学生传输工程化的软件开发思想。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为后续《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次,在不增加现有课时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组,提供相关的课程选题,由各组选择完成并以课程大作业的形式完成提交;课程大作业将作业课程最终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题的设置要注意贴近实际,要能让学生能够展开实际的调研;同时要注意难度的合理设置,既能关注到尖子生的提升性要求,也能照顾到落后学生,避免部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失去信心。结合课程中的分析讲解、分组讨论和课后的文档完成,我们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完整的软件开发的流程,将课堂讲授的知识应用到所选课题中,能够更深入的体验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从而对课程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第四,在课程结束后的课程设计中,每个小组对所选的项目进行优化完善,提供一个可以运行的版本,并完成项目答辩。通过现场答辩的形式让小组成员更明确的了解自己的项目作品在哪些环节仍存在缺漏。当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每个小组对于所选课题的需求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对于实现环节,我们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完成,在困难环节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认识到自身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提升,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完基础。总而言之,我们希望以这种分组团队项目开发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体验,加深对课程知识的印象,锻炼文档撰写的能力;同时,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参与起来,能够完整的体验整个项目开发的流程,并且熟悉流程中涉及到岗位角色,建立起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在对不同专业开设《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时,要综合考虑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4、小结
通过上述相关措施的执行,学生对于《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升,对于软件开发的完整流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软件开发并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过程,需要有团队成员的良好合作才能有很好的软件作品产生。以上这些都将为本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工作领域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的行业发展趋势表明,企业仍然是需要人才的,既缺少高级软件工程人才,又缺少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独立学院的特殊定位,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定位于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为软件企业输送人才。在后续的教学开展中,我们将在坚持现有良好措施的前提下,将相关课程更好的组合成为一个课程体系,打通课程之间的壁垒,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提高总体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昌意,张杰,林鸿.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2,26(2):80-82.
[2]林昌意,兰其斌,陈海霞,等.技术实践与创新并举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福建电脑,2017(3):87-88.
[3]韩智,张振虹,李兴娟.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11):56-59.
工程力学课件范文5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教学;改革
前言
现代社会进步的步伐可谓白驹过隙,我国对外开放以来,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我国在经济贸易上的发展对外也越来越开放,这也使得我国自1988年开始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建设监理制,改革要求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迈进和转变,这是一项重大改革,其目的是促进土木工程领域面向全世界与世界同步发展,这也是对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挑战性提升。由于工程建设的讯速发展对监理人才的需要也日趋增长,因此,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监理人才,就需要开设“建设工程监理”课程,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监理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将来能够更好的胜任监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以下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加强师生间交流互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条件,只有兴趣才会引领学生走向成功与务实。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第一堂课我只是对学生灌输将课本的内容,课堂气氛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因此听课也不大认真,兴趣渐失。后来,我在第一堂课的教学中,首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自我介绍,完了让学生上前进行自我介绍,并且让学生发表了一些对于这门课程的建议,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和学生之间有了一个潜在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了后来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虽然对“建设工程监理”有一定初步的认识,但是并不全面,学生也希望能够通过“建设工程监理”这门课程学到更多的监理知识,为以后能很好地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增近了与学生间的友谊,为课程的有效性开展做好了初始工作。
二、系统学习工程监理制度的基本知识
为了让学生掌握建设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监理模式与实施程序,首先需要让学生清楚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对从事监理的企业和技术人员的要求和各项制度的明确,以及建设工程监理有关的法规制度的认识。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建设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科技服务活动,从业人员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素养,还必须掌握相关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才能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的祖师和协调、进行合同管理等。一名优秀的监理工程师,需要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更要具有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了解到了这一点,就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和拓展自己的知识水平及专业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采用现代多媒体做教学辅助,能够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教学,对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制作多媒体课件,按照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并配以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清楚的课件内容、形象生动的画面,使监理理论知识、监理方法等直观、逼真、有趣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比起教师单纯地将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有趣的多,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和动力,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四、慎重选择教材,授课过程中注意增加工程案例
教材是我们拿来教学的武器,也是教学基础,教材合理利用和选取,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增加工程案例,将抽象化、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利用案例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大大地激发学习热情与兴趣。教师需要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教材内容应全面、深度适宜、符合课堂教学要求,不能偏离学生实际需要,要与学生以后工作的方向和目的相符。其次,要选用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教材和一级建造师考试教材作为必要的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区分工程监理和工程项目监理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再者,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缺少实践训练,所以对工程建设程序、工程项目过程控制及管理等认识不足,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增加工程案例,强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真正的教育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思考和学习,是教师教学的目的,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要素。教师要明确自身教学目标,端正教育理念,不断进行学习和深入研究教学改革,适当地加强自身实践经验,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素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2]李惠强,建设工程监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工程力学课件范文6
摘要:“游戏美术设计”艺术课程,要求培养具有跨科学和艺术两个领域的两栖型人才,而“游戏美术设计”等课程对于理工科来说具有边缘学科交叉特征,这为高校课堂的教学带来困惑和挑战。针对理工科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特殊性,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升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成为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探讨了理工科学生如何通过动态、立体、实用的教学方法提高游戏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游戏美术;艺术素质;教学;自主学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科技的进步、文化发展对教育和人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学科出现,也对教学提出新的挑战与思考。对于理工学院的游戏软件开发专业方向,是近年来新兴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湛,从事游戏开发、制作与设计,具有艺术素养的高级复合型人才”[1]。知识结构需要跨有科学与艺术两个领域,为此课程设置有“游戏美术设计”方面的课程。而游戏美术设计等课程对于理工科来说具有边缘性,学科交叉特征,那么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怎样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游戏美工设计能力?应该怎样恰当定位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目标,以及加强该学科的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接合?探索这些问题对提升游戏美术设计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科专业建设,探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文章通过自身教学实践,从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1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以市场导向为培养方向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器,现在游戏领域人才缺口很大,但缺的不是一般游戏制作人员,主要体现在高端人才少,低端工作人员过剩。根据行业调查普遍认为游戏软件设计人才知识单一。游戏行业是一个新领域,具有交叉性,由于游戏人才缺乏对行业的理解和相应的艺术素养,这就使得工作效率降低,游戏发展的潜力受到限制,企业的竞争力自然下降。“厚基础,宽口径。”[2]是当今常提到的本
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游戏软件设计专业课程,应该以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培养创新复合型游戏软件设计人才,课程教育既区别于一般职业院校游戏专业的纯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同时也区别于艺术院校的游戏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所以游戏美术设计课程作为游戏软件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点,应依托于游戏软件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和与技术相接合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戏美术理论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交叉性学科间对接的思维方法。
2 立体动态的教学方式,提升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游戏美术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宽广,包括影视知识、建筑知识、服装设计、动画制作、摄影知识、历史人文、天文地理等。基于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庞杂,教学很容易陷入混乱,因此课程的教学,除了讲述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全期通过设计一个简单游戏实例来贯穿所有的知识面,从游戏原画设计与制作;游戏道具、场景与角色设计;二维、三维游戏的美术设计终极实现等内容循序渐进。同时,课程一开始要求学生3~5人组成一个组,跟随课程以设计完成一个有意味的游戏场景项目为主要任务,来完成全期的学习内容。学生自选创意主题,可以是来自一个概念化故事、电影内容或现存的游戏等。小组学生在项目任务上合理分工,老师参与讨论指导,使教与学处在一个立体动态的状态之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调动了积极性,产生了趣味性。课程结束根据学生完成该主题的场景、人物、部分道具的原画和三维设计进行课程考核。
其次,在教与学的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游戏是一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艺术,也是一门带着镣铐跳舞的艺术。美术设计人员要在电脑硬件与软件程序的限制中找到自由,就要具备有很好的创造思维和艺术素养。游戏美术设计课程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开阔思路,采用多向思维方式,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例如,设计一个门的材质,要求在有限的模型面片上让材质设计做得更有视觉“欺骗”性和艺术性,这就要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这门应该是哪种材料,哪个朝代的物体?经历多长时间?以及使用的人,打开方式,油漆颜色的剥脱,装饰物等……”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挖掘门物体后面的故事性。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游戏画面的趣味性在于发现创造,而不是简单再现复制。
3构建开放多向的教学通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教学环境中,以课本知识灌输、考试为学习重点和目标。游戏美术设计课程属于一门新媒体课程,理论知识与制作技术都更新快,需要有开放多向的教学通路。除了课堂老师教授,通过书本资料学习,网络学习,聘请游戏公司有丰富经验的人来客座讲课,或到游戏企业实习等途径来进行学习。建立多向开放的学习通路,使学生快速提高学习的效率,扩大视野,掌握最前沿的时讯,从而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提高了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除了教学方法,内容设计上的灵活、科学,还要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培养目标、考核方式与内容等。开学初老师就让学生宏观认识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有的放矢,自主学习有目标。
其次是激发学生对游戏美术的兴趣,把课程教学以项目小组式的形式实施,学生在整个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找到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当项目最后完成后,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也就大大提高。
4 因材施教与分向性培养,快速提升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艺术素质教育强调尊重个性化教育,作为理工类学生的游戏美术设计课程有其特殊性,一是课时量较少,二是非艺术生,美术基础弱,如何短而快的提升教学效果,因材施教与分向性培养是一个很有实践意义的方法。在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的潜质和兴趣不同,让他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为学习重点,从而提高了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游戏美术课程分道具、场景、角色、特效建模等内容,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都把它学好,或学得广而不精,从而缺乏兴趣。让学生侧重一个方向,有较大的灵活性与自主性,从而能有效快速提高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分向性培养,这恰好与游戏企业中分工细化相对接,适合市场人才培养的需要。
同时这种分向性培养,又建立在小组团队的学习与实践中,彼此会相互配合协作,如人物角色的定位与服饰道具的风格匹配,材质与建模的关系,场景拟定,测试等等,都在反复中修改完善,他们通过各组间相互沟通讨论,逐步解决问题。到课程结束,基本上完成一个游戏的雏形,同时在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与接合能力,协作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发现理工科学生的理科专业知识背景并不是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障碍,都能挖掘出很好的潜质,而且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学生设计制作的一款射击游戏参加了2008年深圳高新技术交流会,获得好评;有部分学生参与了澳门玫瑰堂虚拟现实项目的设计;全体学生的游戏美术设计作业汇报展览,也获得了学院的好评,有的学生作品在相关网络发表。
游戏文化产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课程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如果说技术实力的较量属于这个学科领域的硬件较量,艺术思想、素养则属于该学科领域的软知识体系,是促进学科发展,决胜游戏人才培养成功筹码。理工科游戏软件专业下的游戏美术设计课程设置,最终是要培养有艺术素养的优秀复合型软件设计专业人才为目的,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有其特殊性,在教学上要采取灵活、立体、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原松梅,陈复光. 21世纪重点理工大学艺术教育的作用与地位[J]. 艺术百家,2007,(2).
[2] 于敬宜. 对新媒体艺术专业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549-551.
[3] 扬扬. 职业教育的下一站,升级2.0时代? [N]. 21世纪经济报道,2009-2-7.
[4] 方卫宁. 艺术教育与理工科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7):5-8.
[5] 周远清. 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J]. 中国大学教学,2007,(2).
肖勇亮. 美国的数字媒体学科发展[J]. 计算机教育,2006,(5).
[6] 朱胜军. 提高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 郑州航空工业学院管理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56-157.
[7] . 新媒体艺术专业教育与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4).
郭蔓蔓.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8,(6).
[8] 郭欣.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