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建设

乡村建设范文1

举 措

一、构建三大体系,夯实工作基础

组织保障体系。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市美丽村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乡环境卫生指导中心,并抽调水利、住建等部门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各相关镇(区)、村也搭建了相应的工作班子。全面梳理、整合各条线支农项目和资金,出台美丽乡村建设财政奖补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经费专项用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责任推进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美丽幸福、江南典范”和“出精品、做示范”的目标定位,将美丽乡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区镇年度绩效考核项目(占20分),每季度开展一次内部督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商议部署规划、建设工作。各镇(区)层层签订责任状,全面部署,全面推进。

部门联动体系。整合条线部门资源“一盘棋”推进,规划、住建、水利、农委、旅游、交通等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职责,对各重点建设项目落实责任分解,监督工程质量、提出专业意见、协调施工进度,共同为美丽乡村建设出主意、作贡献、抓推进。

二、实施三大工程,提优村庄风貌

规划引领工程。科学选址,结合全市保留村庄建设规划,挑选地理禀赋较好的长期保留村庄,作为省级试点和苏州市级示范点建设点位,打造个性鲜明、各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对示范点周边村庄建设康居乡村、组织环境整治,做到“展示示范成果,推动面上建设,提升整体形象”。规范程序,明确区镇为美丽乡村的实施主体。规划方案经镇级初审、业务部门审核、市委市政府审批通过后,再启动建设,确保了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严格管理,注重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对不按规划实施的,市级不予验收,且不得享受市级财政奖补政策,以此确保建设标准;规范基本建设程序,监察部门全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如期推进和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全力打造阳光工程和优质工程。

示范带动工程。定期召开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观摩会,通过现场办公全面掌握各点位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为及时发现问题,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还经常采取暗访形式,不打招呼、不定期直接到建设现场进行督查督办。

宣传引导工程。营造建设氛围,制作公益广告在张家港新闻中循环播放,在《张家港日报》开设专版,编发公益短信10万余条。在村庄建设规划、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实施效果等方面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三大举措,确保高效推进

一是分类建设。坚持尊重标准与完善村庄整体功能相结合、生态自然与打造村庄特色相结合,不盲目大拆大建,不搞一刀切。对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示范村、苏州市美丽村庄示范点,因地制宜,分四种类型建设:古村保护型,如塘桥镇金村、凤凰镇恬庄等,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增强古村活力。自然生态型,如南丰镇建农村,大新镇桥头村、新海坝村,塘桥镇牛桥村,乐余镇扶海村等,着重在完善配套设施、长效管理、突出自我优势等方面下功夫。休闲旅游型,如常阴沙常兴社区、锦丰镇南港村等,彰显江南水乡特色,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及旅游业。现代居住型,如南丰镇永联村等,加速推进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对三星级康居乡村,突出“六整治、六提升”,即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及河道沟塘,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绿化美化水平、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水平、道路通达水平、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和村庄环境管理水平。对二星级和一星级康居乡村,突出基础设施配套,着重建设村庄道路、健身广场、停车场、路灯等基础设施以及整治河道沟塘、乱堆乱放等环境薄弱环节。

二是全程服务。建立以经常指导、随机检查、典型示范为主的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监管、目标考核和成果验收。市美丽村庄办实时跟踪各点位建设进展情况,及时汇总重点项目推进、资金投入及实施进度,掌握动态信息。

三是驻点指导。各点位设立现场指挥部,推行现场办公、现场协调、现场监督“一线工作法”。按照建设目标任务,科学安排施工步骤,遇到问题及时会商、及时解决,协调各施工队伍抓工程进度,确保建设进度不脱节,质量有保证。

四、创新三大机制,促进长效落实

坚持建管并重,落实长效措施。一是推进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逐步引导有市场化意向、较好环卫保洁基础、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开展试点,推进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目前,市场化运作村累计61个,市场化率达38.4%,保洁质量和保洁标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二是推进农村保洁队伍职业化。按户籍人口3‰以上比例,配备了2341名农村专职道路保洁员,做到“三统一、一保障”:统一签订协议、统一保洁要求、统一考核管理,提高待遇保障。三是推进农村环卫管理一体化。在有条件的镇、村,逐步将河道、道路、绿化和环卫保洁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管理。推行生活垃圾清运一体化,打破村组界限,按卫生设施分布情况,网格化清运,逐步实现镇村生活垃圾一体化清运。

思 考

回顾近三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张家港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村庄,带动了面上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收获了如下经验、启示。

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工作方方面面,必须明确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有责,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像抓城市建设一样抓村庄建设,像抓城市环境改善一样抓村庄环境改善。美丽乡村既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实践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建筑风貌维护、河道保洁、生活污水处理及绿化、道路、路灯、文体设施养护等要求,落实长效机制,健全设施维护、垃圾清运、绿化养护、河道保洁等管理制度,明确市、镇、村三级长效管理经费配套筹措机制,做到有长效制度、有管护队伍、有资金保障,确保建好一处、管好一处。

因地制宜、惠民优先。村庄的基础条件不同,决定了村庄的建设成效也不尽相同。充分挖掘美丽乡村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如凤凰镇以大恬庄形态提升工程为抓手,以榜眼福地恬庄村陆家宕自然村为核心,将老街南侧双塘村夏家坊和奚埔塘东侧等区域列入整治范围,实施旧宅改造、生活污水处理、河道生态驳岸等工程,与千年古街风貌相互融合,遥相呼应。常阴沙常兴社区着力打造苏南第一油菜花海,发展旅游休闲项目,油菜花海期间,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0余万元。

乡村建设范文2

关键词 农村学校;生态校园;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51-02

1 引言

生态校园被定义为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对校园内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目的是通过生态校园的布局形成环境优良、物质、能力和信息等高效利用的环境友好型校园。生态校园的建设不仅对学生的全方位素质教育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一个部分。农村的教育与城市相比,还较为落后。笔者研究发现,农村校园更加具备生态校园建设的条件。通过生态校园建设,可进一步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素质教育的差距,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2 我国生态校园建设现状

我国生态校园建设近十年前才开始兴起。例如,辽宁万村专业合作社与校园合作,规划学校四周的土地,利用学校屋顶进行水果种植,还用盆桃装饰室内桃园。学生在建设生态校园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与生态建设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感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环境改善的重大变化。生态校园建设只是小范围内存在,并没有蔚成风气,在全国形成一定的规模。

3 我国农村生态校园建设路径

国家十分重视生态校园建设,在农村进行生态校园建设具备一系列天然优势。笔者联系自身在农村教学的实际经验,认为农村生态校园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利用农村校园的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校园 农村校园在建设生态校园时,要发挥农村校园拥有的土地、自然植物等优势。在我国,农村校园面积普遍较大,校园周围植被较多,在进行生态校园建设时,可是利用校园内闲置的土地,进行水果、蔬菜等种植,由于农村校园很多都有师生食堂,这些种植的水果和蔬菜可以作为学校食堂的供给。学生在进行水果和植物的种植时还可以培养其爱惜粮食、热爱劳动、自食其力的优秀品格。建设生态校园可以师生共建,还可以请学生家长支持,请学生家长帮助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学生家长大多为农民,农民在花、草、树木等种植方面较为精通,有利于生态校园的建设。建设生态校园还能够促进家校互动,对学生的教育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农村生态校园建设,为农村生态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 农村学校进行生态校园建设,虽然具备天然优势。但在现实的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没有将生态校园建设纳入日常的学校建设和校务活动当中,至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乃至学校师生并没有认识到建设生态校园对学校的发展,甚至对一个地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农村生态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校园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农村学校进行生态校园的建设;其次可以调动村内居民参与到生态校园的建设之中,不仅仅是学生的家长可以参与,普通的村民同样可以参与其中,传播农业常识,增添农民生活的趣味,使其生活添加更多的色彩。要对建设生态校园的过程进行科学评估,鼓励各个学校建设生态校园的积极性。

以生态校园的建设促进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知识不仅仅来自书本,人类的知识体系与实践密不可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生态校园建设就是一项知识同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学生在与老师、父母、邻居、村镇领导共同进行生态校园建设过程就是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获取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虽然农村学校学生所获得的各方面教学设施都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而且在全面素质教育方面也相差很多,但是通过生态校园建设的实践过程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与此同时,建设生态校园还能够使学生走出课堂,与大自然进行更加亲密的接触,教师还可以寓教于乐,一旦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的生态校园建设有了成果,便会带动周边学校、地区学校也跟着建设生态校园的热情,将有利于生态校园的建设和发展。

4 我国农村生态校园建设的意义

生态的破坏其实就是对我们生活环境的破坏,就是对我们人类自身的破坏。农村是与自然、与生态最贴近的生活区域,在农村学校进行生态校园的建设有着很大的意义。

首先,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现在一些农村的生态环境很差,从校园入手,建设生态校园,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生态意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学生家长、村民的生态意识,在建设生态校园的实践中,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村民们都会从中有所领悟,对校园所在农村地区的生态建设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次,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农村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与城市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生态校园建设时通过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对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拉近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距离。在农村,有很多的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很少,甚至没有交流,多数由家中的老人看管,通过学校开展生态校园建设的活动,学生、家长和教师能够一起协作、一起开展一项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学生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够起到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

必须看到,生态校园建设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学校、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村生态校园建设步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臧树良,陶飞.生态校园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4):21-25.

[2]陈岳堂.论生态校园新理念[J].求索,2004,7(5):l.

[3]杜惟玮,张宏伟,钟定胜.生态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四川环境,2005,24(3):30-34.

[4]何镜堂,邓剑虹,涂慧君.弘扬地域文化创造生态校园[J].城市规划汇刊,2002(5):42-45.

乡村建设范文3

关键词:漓江流域;生态乡村;环境恶化;环保意识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政府治理环境的力度加大,漓江流域的生态乡村建设工作效果显著,两岸生态环境和乡村卫生清洁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严重超核,再加上乡村生态环境基础的薄弱性,近年洪涝、干旱等异常气候的频繁出现以及沿岸旅游资源的野蛮式开发等原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又出现了新的特征。不难发现,漓江沿岸乡村生态的建设虽然得到了改善,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恶化现象,甚至是破坏程度大于建设的严重情况。如果不加以重视,漓江流域生态乡村建设的整体进程势必受到影响,也会极大地冲击作为桂林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加快建设和发展漓江流域绿色生态乡村迫在眉睫。

一、漓江流域乡村生态环境现状

乡村环境污染由生活、生产、旅游业三大污染面构成,环境现状具有广域性、分散性、随机性等特征,漓江流域沿岸也不例外。近年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客流量急剧增加,沿岸乡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污染急剧上升,漓江沿岸乡村环境污染呈现出的日趋加剧和多样化的趋势。同时,目前漓江沿岸乡村地区还存在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的恶化与外来物种的入侵等生态安全隐患,亟需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漓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疑难问题上,浮现出以下几个独特的地方:

(一)生态林保护较好,补偿机制亟待完美。如今漓江流域的群众干部严格执行林区禁伐令,指导种植经济林,改善林民生活条件,开展生态公益林补助工作。城市公布的《关于在漓江两岸及其他重点地段封山育林林区禁放山羊的布告》落实情况较好。同时,漓江流域严格根据要求保护好生态公益林。但目前漓江两岸农民每年保护生态阔叶林获得的补偿只有71.25元/hm2,仅仅是国家给的生态公益林补贴,地方政府财政没有提供配套补贴,不少乡村居民反映需要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以调动保护生态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由于漓江沿岸土质较差(多以沙土为主),影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加上经常性遭遇洪水侵袭和病虫害,出产周期减短,目前漓江沿岸农业出产(种植水稻、水果等)都存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而农药化肥使用过分,粗放规模养殖等造成了漓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增加。通过了解发现,漓江沿江大多数村庄的饮用水源都自来水和泉水,几乎没有直接抽取漓江江水。当地群众反映,漓江江水已经不适合饮用或当做生活用水,这恰恰是漓江流域面源污染扩大的结果。

(三)渔业生态环境相当恶化。由于长时间内过度捕鱼失控,特别是电鱼、毒鱼等现象的出现,导致漓江流域鱼类急剧减少。据计数,漓江鱼种现仅存68种,比建国初期减少一半且鱼群数量锐减,水生态平衡受到粉碎。虽然使用电鱼、毒江鱼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但是使用地笼的方式依然存在。加上如今成百上千的竹筏在中来往穿梭,巨大的发动力声音已经严重影响漓江流域鱼类的正常生长。据不少渔民介绍,现在漓江较浅水域基本无鱼可捕;只有在一些水深在几米、十几米甚或几十米的区域才能捕到漓江鱼类。同时,漓江沿岸农家乐餐馆中,漓江鱼作为一种颇受游客喜爱的家常菜品,售价已经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元一斤,这也导致不少农民受利润驱使偷偷捕食漓江鱼类。

(四)河堤和洪灾问题值得重视。目前在漓江流域特别是214公里干流两岸已经全线建设防洪堤,河堤防洪标准到达20年一遇。但有些防洪堤已被冲垮,有些地段一开始就未建防洪堤,据沿江居民的反映,漓江边的沙洲、农田泥土经常受河水终年累月的侵蚀,漓江边的土地与良田水土流失严重,已经影响到乡村居民今后的农业生产。兴坪镇每年水土流失的面积高达100亩左右。造成漓江河堤损坏、河床崩塌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漓江大型游艇数量愈来愈多、排水量愈来愈大,其所形成的海浪愈来愈高、冲击河床沙洲和河堤的能量也愈来愈大。随着不少河段沙洲侵蚀面积愈来愈大,河床愈来愈宽,水深也愈来愈浅,反过来又影响了漓江旅游游艇通行。漓江每年春夏季都会遭遇一定洪水,给沿江农民的出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由于受灾面广、救灾物质和资金有限,往往使得沿岸的救灾工作开展有限。

二、漓江流域生态乡村建设的相关建议

漓江流域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着其特殊的环境和历史原因。以上调研的若干现状是漓江流域比较突出的生态问题,也是我们要首先考虑解决的问题。如何抓好乡村环境保护和乡村生态建设是当前漓江流域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村民、旅游业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漓江流域乡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乡村生态建设。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责任考核。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同时能积极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要建立统一的有针对性的机构部门,协调各部门和有关乡镇、村,以确保生态环境开发、保护等相关工作的科学实施。在村一级设立环保宣传监督员或协管员,明确每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加强日常工作的督查,切实做到任务、人员、质量、考核等相关方面的落实工作。在实施相关的环保规划过程中,既要保持连续性,又要允许修改补充,使之更完善、更科学,避免中断,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出现。其次,完善科学的乡村生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引入“绿色 GDP”指标体系,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方法,修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抓好督查落实,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对重度污染和污染治理不达标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提高漓江流域产业定位的起点和新上项目的环保准入门槛。在工业项目的审批、规划和运营等过程中,发挥政府的主导能动作用,保证污水处理、环保设施建设的同步进行,从源头上控制工业项目对生态的破坏。

(二)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污染防治。加快制定和完善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来协调和管理乡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离不开国家法律的支撑,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往往只是对防治对象勾勒了底线,原则性太强。针对漓江流域乡村生态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和季节性强等特点,相关部门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土壤污染、塑料污染、水污染、乡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消除乡村生态保护的死角与盲区。要加大乡村环保执法力度,杜绝执法腐败现象,注重刑事、民事、行政、经济等手段的多管齐下,加大违法成本,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构建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监督机制,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热线、信箱、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充分发挥网络、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作用,避免有人钻法律的空挡,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层次认知。

(三)合理开发乡村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乡村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实现乡村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漓江流域的农业特点和经济发展形态,首先,要坚持生态优先,抓好退耕还林、退渔还湖等工程的建设,合理安排财政预算,提高村民退耕、退林等补助补贴。正确处理生态资源和渔业、林业经济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推进“美丽广西.城乡清洁工程”工作,防止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进入河道、山体,加大村庄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的投入力度,改善乡村环境卫生。其次,要统一管理和保护漓江水资源,建立漓江流域监控监测系统,加快漓江中上游荒漠化和沙漠化治理,加快水库出险加固工程建设,防止水土资源流失;再次,根据漓江流域地域特色,积极推广秸秆气化、小水电、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合理发展毛竹、金桔、橙子、水稻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最后,要引导漓江流域乡村调整乡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集约型、循环型农业,提供高质量、有特色的农产品,如柚子、金桔、柿饼等。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高科技生态住宅,利用漓江流域地域优势积极发展旅游庭院式住宿环境,注重农业的旅游功能,丰富农业生产生态功能,积极引导游客进行生态消费,引导村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围绕高质量、有机农产品生产为中心,规划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家庭庄园经济、生态农业示范走廊等现代农业项目,突出乡村劳作体验、科技科普教育、田园风光欣赏等特色乡村农业旅游内容,从而丰富漓江旅游业的内涵,提高沿岸村民的经济收入,以达到开发和保护漓江流域旅游资源与生物的多样性。

(四)开展多样式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作为生态乡村建设的生力军,村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的其自身生态文明意识的高低。以开放式旅游环境为背景,漓江沿岸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普遍觉醒,然而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环境保护的矛盾却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要开展多样式的精神文化活动,对村民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再培育。首先,加大乡村生态环境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专题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从而不断激发广大村民群众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其次,在生态乡村建设中,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治、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等相关活动,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先进模范,引导广大村民自主学习生态农业经济知识。最后,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掌握现代知识的自身优势,通过其日常工作,积极宣传生态环保知识。这样,通过政府的引导,基层部门的落实,以及村民的实施,其生态文明意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得到提高。

近年来,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开发建设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漓江流域沿岸的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生态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隐患,如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何调动村民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如何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了现阶段漓江流域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董鹏,李凯,袁艳平,刘立军,马晓河. 我国生态农村建设之探索[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Z1期.4-7

乡村建设范文4

各位朋友,你们好!

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与海南省儋州市政府合作建立的儋州市新农村建设实验区于今年3月正式进入运作阶段,这是民间的创新资源与政府资源在新农村建设这一社会建设事业上的探索性尝试,其经验或教训对于我国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定能有所借镜。实验区工作的具体设想请见附件《儋州市新农村建设实验区介绍》。

儋州市那大镇石屋村曾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村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农业学大寨”时期,石屋村是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当时有“北有大寨,南有石屋”的说法。七十年代末期石屋村的银行存款有一百万元人民币,粮食储备也达到一百万斤,号称“双百万”。八十年代初分田单干后,石屋村的集体经济走向衰落,当时集体留下的电影院、展览馆、招待所、食堂、橡胶厂等公共设施遭弃置。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石屋村的历史资源,我们已将石屋村列入儋州市新农村建设实验区,并计划在这里建立社区大学试点和乡土文学创作基地。关于社区大学的具体设想请见附件《儋州市农村社区大学策划书》。

石屋村距离儋州市区四公里,村庄四周被成片成片的橡胶林所环绕,荔枝、龙眼、黄皮、木瓜、菠萝蜜、杨桃等热带水果点缀其间,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为了更好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来,同时为社区大学积累教学资源,我们特向您发出这封认捐函,期望着得到您的支持。具体办法如下:

1、认捐招待所(教师和学员宿舍):房屋修缮(门、窗、地板、墙壁、水、电等)和房屋设施购置费用,每个房间预算在1800元左右。您如认捐一个房间,您可在三年内每年累计一个月免费住宿该房间,您如果愿意,也可为该房间起个您喜欢的名字。

2、认捐展览馆、食堂、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修缮:凡认捐超过1800元,即享有第一款的所有权益。

3、其他:我们也希望您能在我们开辟的其他实验点认捐乡村图书馆,包括图书馆建设和书籍捐赠。

此致!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儋州实验区

海南省儋州市新农村建设促进

2006-06-24

资料提供者:邱建生,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儋州实验区负责人,现居海南儋州。

河南师范大学“小康之翼”新乡村建设学会2005―2006学年度工作计划

本会根据社团现状及各方面的需求和条件,拟于2005年下半年起启动“‘星火’农村教育行动”项目,现将计划及其相关背景简述如下。本计划忽略其他一般意义上的社团活动。

项目背景

1.从乡村建设到新农村行动

历史上的乡村建设运动,其流派、成就、局限及对当代三农问题的启示;当代三农问题的突出地位,温铁军“乡村建设,大道大行”,贺雪峰“乡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新乡村建设的提出与展开,其对历史的呼应、继承和突破,呼之欲出的历史性角色;中央政府新近提出的“新农村”概念,大批学者和青年志愿者的探索与实践。

2.大学生支农调研的成就与困惑

温铁军的绝妙灵感;刘老石的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组,各大高校涉农社团,其地位、成绩、问题、困惑及其与项目组中心的关系。与传统语境中的支农调研相比,更强调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是一开始就过于强调而是自觉利用大学生“与生俱来”的志愿精神与蓬勃朝气。

3.乡建问题的实质及师范类志愿者实践效用最大化

目前大学生参与的新乡村建设之绝大多数内容皆可归结为乡村教育问题,乡村基础教育和平民教育的核心地位及以教育之名促进乡村建设的五种理由;师范类专业志愿者正常学业与社会活动的关系与冲突,将大学生精神需求、专业素质磨练需要与农村现实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兼职志愿者实践效用的最大化。

(注:由于完整的项目背景描述相当漫长,为便于阅读,这里只简要列出,详细的描述文字附录于计划书之后,以供兴趣深入者参阅;以下有类似情况者仍旧采用此体例,不再说明)

需求评估

1.乡村建设之需要

2.乡村教育资源的直观匮乏及基础教育氛围的凋敝

3.当代青年之责任及农村精神贫困与大学精神贫困之互补

4.师范生专业能力训练机会的单一和滞后

5.高等教育改革

可行性分析

1.院系团委意见及相关师资支持力度

2.地方教育部门及当地学校意向

3.外部资源:

A.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及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组的相关支持;B.新乡市弱势群体帮扶机构的合作与辅助;C.其他

4.资金;基金会(另外一个并行项目)

5.国内外类似项目的经验与教训

主要内容及简要执行方案

1.校内活动

讲座――讲座之设置,旨在提高会员教育技能(诸如讲课、演讲、社交、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以及纯粹的教育学知识;其中又以授课与理念为重点),一切与本会主题相关者(诸如本校相关领域的教师,比较有特色的中小学教师,经济领域成功人士等),皆可邀请实力派人士开办正式或非正式的讲座,规模以主题受众范围大小及主讲者权威程度而定。

训练――训练主要针对会员上基本功较差者,定期进行小规模讲课训练。基本设想是这样的:拟每周一次,5―10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按一定梯度安排并分配一到两名经验丰富较有魄力见解者作为指导员;要求每个队员每次准备至少一个小型的试讲或小主题演讲(几分钟时间),每次训练安排一主持人并依次进行试讲,然后大家以指导员为核心对之点评,第一轮结束后根据个人表现可进行局部第二轮试讲,一二轮之间时间跨度不定,具体时间频率地点可由小组自主决定;每个月全体会员集中召开训练结果评估会议,每个小组随机抽出1―3人(?――或者由会员自愿提前报名,与认证同时进行)上台试讲(拟每个会场5―8个小组,持续时间一个半到两个小时,试讲者大约有5―8分钟可控时间,最后由特邀评论员学生老师各一个进行总结性点评),藉此对一个月来的训练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估,同时针对暴露出的某些问题进行局部的或整体的建设性调整。

会员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本中心进行认证;可退出基本训练,或由中心业务部推荐家教之类兼职工作,成绩突出者亦可担任指导员,等等。

讲课试验或自主课题演讲――计划是这样的,每个月举办一次的全体会员大会包括三个内容:1.正规的评估会议;2.即授课试验及自主课题演讲;3.公布协会工作安排。与训练和认证不同,本项目更强调演讲内容的丰富性、知识性和观赏性,单位容量亦比较大,至少20分钟,演讲者必须是学生(可以不是会员)中口才极佳者,较有魄力和个性者,作为一般会员观摩学习之用。本过程对外开放。内容是有限制的,必须讲人文的东西,必须有一定深度,提倡批判性发人深省的内容,提倡讲点当今前沿学科和社会前沿问题。特别博学而突出者,则设置专栏讲座,就某一学科或某一类课题进行系统正式的模拟讲堂。

每年一度的讲学比赛――分两个单元。一则教学设计大赛,侧重教育技术的运用和探索;一则以传统讲学为主,侧重讲学内涵与讲学风度。

2.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以志愿性活动为本,因此主要形式仍旧是我们通常都很熟悉的支教和相关的调查研究――区别在于,本会组织的一切教育行为,将会而且必须坚持一些我们自己确立的原则。

a.我们坚持认为最需要教育支援、最能体现我们价值的群体目前仍旧集中在农村地区,同时,就研究价值和实际推动价值而言,农村行动皆处于边际效益急速增长阶段(即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双方的客观收益仍在持续增长),因此我们选择农村开展教学和研究活动,将是一个长期的明智且激情的选择。换句话说,农村需要教育,教育和未来的教育者更需要农村的考验和认同,因此我们的农村行动――乡村教育,是双方平等的互动,而并非某一方面居高临下的施舍或拯救。

b.所谓乡村教育,不单单指围墙之内的中小学生基础教育,亦必须包括如何通过我们力所能及的教育方式提高一般农民的基本素质――从长远看,提高一般农民素质特别是农村妇女文化素质,也是为孩子间接营造更好的家庭环境,因为父母显然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而且长久的内在影响。――因此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农村妇女(大多数时间,男性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者大抵老人、妇女和小孩儿),最终目的则指向“乡村建设”或“新乡村建设”――以改良之方式将今天贫穷、闭塞、保守、脆弱、落后、盲从的农村建设成开放型内源化发展的富足的现代社区。

当然这是我们的理想。

乡村建设范文5

二是建设里程长。今年交通局共建道路381公里。而且兼顾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县级工业园和生态治理区建设,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组织认可,群众满意。

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公路项目建设任务142公里,按照县上的安排,配合县政府中心工作实施完成了一批临时性、应急性道路项目。如民南公路、黄收公路、中天公司养殖小区道路、黄案滩湿地恢复区道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道路和特色林果业示范点道路等项目,工程质量高,群众满意度高,为全县生态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是管理办法好。公路建设和管理上。开展领导班子成员包项目抓落实活动,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实行“四包”责任制,即:包检查、包进度、包质量、包安全。所有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工程信息对外公示,增强了工程项目的公开透明程度。制定完善了县农村公路工程质量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办法》等制度,组建了实验室、成立了质监站,负责对工程各道工序进行验收把关,确保了工程质量。养护工作上采用集中养护和承包养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路政管理上制定了考核细则,严格执法,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完善了群众监督机制。

四是班子素质高。交通局班子是一个善于谋事、勤于工作、全力干事、一心成事、素质较高的好班子。通过各种措施办法加强队伍建设。为加快设施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市县人大代表对交通局的工作比较满意。

一要抓项目。要认真贯彻市县党代会、人代会精神。积极争取大项目,把建成与周边省市县区连接的重要节点,以此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要紧跟县委确定的重点项目、群众关注的重点区域、代表提出的重点路段,抓好谋划实施,让代表满意,让群众满意。

二要抓质量。今后在道路建设上等级更高、要求更严、任务更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公路质量。

三要抓管理。要高度重视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探索出一条交通局负总责、乡村社同参与的分级管理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力度和路政巡查力度,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完善安保设施,确保安全畅通运行。

乡村建设范文6

——现场观摩美丽乡村建设简报

整洁优雅的庭院建设、最美家庭的家风故事和浓厚风尚的现代农村,络绎不绝的人们拿着手机、相机,争相拍摄……这是近日喀什市英吾斯坦乡组织全乡27名扶贫书记或主任组成观摩团参观泽普县古勒巴格乡阿热买里村现场的一幕。

“如今我们村的规划中,养殖区和生活区是分离的,每家都有将近1亩地左右的庭院。可当初我们来的时候,看见很多村民的院子是荒废的,询问后,了解到他们中很多人没有庭院种植和养殖经验,只是靠散养牲畜及外出打工维生。” 泽普县古勒巴格乡阿热买里村的向导带领着观摩团一边走一边介绍。

如何变房前屋后“空置地”为“致富院”,走出一条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的特色脱贫增收之路?这是此次观摩的目的之一。

古勒巴格乡阿热买里村的向导说:“我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按照整村规划,采用‘前院中园后圈’的建设模式,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着色,集中连建设安居富民房,每户平整一块菜地、建设一座棚圈。同时先建立一些示范户,并且在示范户打造起来,后期我们还会成立符合庭院经济的果蔬合作社,鼓励村民依靠庭院经济多元增收。”

接下来,观摩团一行又来到了巴楚县阿纳库勒乡果勒买里村。“你们看我家院子一下感觉大了许多,也整齐干净了,我要好好的发展庭院经济,然后去带领大家一块增收致富。” 该村村民艾合买提高兴地指着房屋前的一片整齐的庭院比划着,将来这里要在栽几棵果树,那里在支一个小拱棚......

当日,观摩团每到一个观摩点,当地示范村的向导都给大家讲解庭院种植、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资金投入进行算账对比说明。亲眼所见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庭院种植新模式,让前来观摩的扶贫书记们对发展庭院经济的模式更加透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