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雷雨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1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分类的知识,你能把你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吗?

生:能!

师:你分什么?

生:我想把书包里的书进行整理、分类。

生:我也是。

师:那我们就开始行动吧!

生:老师,书包里东西太多,桌上放不下。

生:就是。

生:我们去操场上分,行吗?

……

师:好,我们就去操场上,去之前请听老师要求,不能影响别班上课,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上看看,还有什么能分类的,十分钟后,回教室来给大家汇报。

教室里一片欢腾,无人不欢呼雀跃,学生都兴高采烈地提着书包来到操场上,把书包的东西全都倒出来,认真地分起来,不一会儿,小组又东张西望地观察着,讨论着……十分钟后,学生回到教室。

师:你刚才是怎么整理书包的?

生:我按用途分,笔分一类,练习本分一类,书分一类。

生:语文类分一起,数学类分一起……

师:你们真棒,这样分以后,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生:找东西时,好找多了。

生:书包整齐了。

师:同学们这个小管家当的不错,一会儿就把书包整理的又整齐,又美观。

师:你们还有别的分类吗?

生:我们还分了鞋子,球鞋分一类,皮鞋分一类。

生:我们按颜色分袜子。

生:周围的窗玻璃按颜色分,生,校内,人分一起,花草树木分一起,房子,石头,分一起……

学生个个都有很多收获,教室里个个小手举得老高,眼神饱满地等待着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当学生提出书多桌子上放不下,到操场上,如果老师不予理睬,这些提议者和响应者,自尊心肯定会受挫,学习兴趣会下降,那么这节课会非常失败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的,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与老师创设的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很大关系。创设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年龄特征,能够让学生参与、实践探索,创设的情景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一年级的学生叛逆心理是很强的,你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他的学习兴趣会高涨,学习效率会成倍的提高,学生在宽阔的操场上边玩边学习,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操作、讨论中学习数学,无拘无束地尽展自己的本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2

1.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

因为高考艺术类的招录成绩相对较低,一些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弱而选择了艺术类特长。在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考取了学前教育(艺术类)专业,到大学后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很难在短时间形成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普遍表现出文化课成绩较弱,对学习理论层次较难的课程理解起来相对较为困难,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水平较差,在学习越来越难的困境下逐步陷入了越学越差、越学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之中。

2.学校管理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偏差

有些学校用比较严苛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约束,如查课。虽然将学生拘于课堂之中,却导致不少学生身在课堂心在外,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学课堂的学习更注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控和学生的自我学习,但艺术生本来理论基础较差,上课更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面对高校教师一节课推进的大部分教学内容很难做到全面掌握,因此,在此种状态之下,形成越学不会越不愿意学习的状态,逐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3.教育合力的影响表现相对较弱。大学的环境与高中不同,学生缺乏教师与家长相对严格的约束,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后开始放任自流,如果学校管理严格还能稍微约束学生脱离课堂的行为。有的学生管理层与教学层对学生管理不统一,经常会出现学生打完考勤之后再逃课的行为。有个别家境较好的家长,未积极鼓励学生安于学习,这不仅会影响学生本人,甚至还会影响班集体中其他成员的学习。学生平时对就业的意识淡薄,在就业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明显不积极。

二、学前教育艺术类师范生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上提出了详细的要求。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时,只有遵循国家出台的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要求,促进师范生培养,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师资力量。

1.从思想上引导,夯实理论知识的学习

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表现,教育者更应该关注在思想上对学生引导与教育,要增强艺术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提高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学生只有喜欢、热爱教师职业,并且认为自己适合从事该职业,才会对职业产生认同感,由此形成的认同感才是稳定和持久的。因此,要做好艺术类师范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兴趣的引导,让其了解大学阶段的理论学习对工作都有基础作用。在大学期间所形成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

2.加强教学技能训练,提升师范生的技能

在校期间要加强艺术基本功的训练,如声乐、舞蹈、钢琴等艺术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大学期间还应分阶段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强化练习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重视训练教师教学基本功,实践类课程则应注重教师技术训练,行为获得,可采用讲解示范法、行为训练法、微格教学法、模仿法、自评他评法等,并列举教学实例,使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在转化为学生有效教学行为上起到较好的效果。此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课程组织与实施教学的能力,开拓幼儿园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通过组织参观与实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展教学能力。

3.发挥教学与管理的双重指引作用

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应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彼此之间形成的教育合力对学生产生影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针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的情况,教师要合理组织、调节教学内容,注重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逻辑体系的分析讲解,教学的实施不仅是完成教学计划中各项内容的规定,更重要的是面对教育对象的现实情况,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如果仅仅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只成了“教”,而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学”,并不能成为真正的教学。

4.做好就业指导与规划,调整就业期望值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英语四级 翻译 词汇 错误

基金项目:2014年西安航空学院科研项目(2014KY2118),项目名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

引言

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进行了翻译题型改革,段落翻译取代了之前的句子翻译,内容涉及中国饮食、教育、经济、历史、科技等方面,分值从5%提高到15%。这种题型改革旨在突出翻译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学者们也从多个角度对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进行了探讨。例如张艳琼在分析四级翻译题型,解读评分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词汇、理解原文、重视语法的翻译备考策略[1];付瑶提出了四级翻译题型的解题技巧,建议灵活使用多种翻译方法。[2]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翻译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翻译能力,但这些研究多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论述,缺少对学生翻译文本的分析。因此,本研究首先对学生的翻译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词汇问题与不足,然后提出教学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

学生常见词汇错误分析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由Corder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反映了学习者当前所掌握的语言体系,对我们了解学习者的语言发展具有积极意义。[3]为了了解学生的段落翻译水平以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大学英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采用了四级段落翻译材料,这段文本来自于2013年12月四级考试真题。

翻译材料:很多人喜欢中餐,在中国,烹饪不仅被视为一种技能,而且也被视为一种艺术。精心准备的中餐既可口又好看。烹饪技术和配料在中国各地差别很大。但好的烹饪都有一个共同点,总是要考虑到颜色、味道、口感和营养(nutrition)。由于食物对健康至关重要,好的厨师总是努力在谷物、肉类和蔬菜之间取得平衡。所以中餐美味又健康。我们搜集了3个班级总计110名学生的翻译文本,分析了翻译中出现的词汇错误,发现词汇错误主要表现在拼写错误、词性误用、词义混淆与搭配错误方面。

1.拼写错误

正确的词汇拼写是翻译的基本要求之一。然而,学生的翻译文本中的拼写错误比比皆是,大部分都是英语中的基础词汇,例如delicious(美味的)被拼写为delious, decilious, deliscious, dilicious, declious, delicous, delious, delicsious等8种错误形式。其他拼写错误的单词包括alway, therefor, concider, thinked, commen, differents, consided, concider,,vegtables, blance(balance), ditinguish, regrad, noly, importand, repared, cookor等。这些拼写错误可归结为多种原因,例如考试时的紧张心理,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英语词汇基础比较薄弱,忽视词汇记忆与学习造成的。

2.词性误用

学生在翻译中,往往主要考虑词义表达,寻找与汉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却忽略了词性因素,导致在翻译文本中出现许多词性误用的现象,例如将形容词做名词使用,将形容词做副词使用,将形容词用做动词、介词用做连词等情况。

例1:There are mo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skill of cooking in the different places. (将different做名词使用)

例2:The Chinese food which is prepared careful is very delicious and well. (将careful做副词使用)

例3:Chinese food not only delicious but healthy. (将delicious与healthy做动词使用)

例4:Due to the food is important to our health, the good cookers always keep balance between crop, meat and vegetables. (将介词短语due to做连词使用)

例5:Because of it’s important to health, the good cookers always try their best to make good balance of meet and vegetables. (将介词短语because of 做连词使用)

3.词义混淆

英语中存在许多近义词,它们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给学生们使用词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例如许多同学不能区分well与good。在例2中,well做形容词使用表示“健康的”的含义,与句意不符,而且不能修饰物。

除了近义词,英语中也存在大量的拼写接近或读音接近,但含义大相径庭的词汇,学生在使用时往往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差异,造成误用。本段翻译中,许多学生都将“厨师”翻译为 “cooker”,而不是 “cook”或“chef”,这主要源于学生固化的思维,以为所有动词以“er”结尾的表示“人”。例5中,由于meat与meet为同音词,造成词义误用。

例6:In China, cooking is not only recognized a skill, but also a artist.

例7:Due to food is title to heath.

例6中, “artist”(艺术家)被用来表达 “art”(艺术)的概念;例7中, “title”(标题)被用来表达 “vital” (至关重要的)的含义。

4.搭配错误

英语词汇具有各自的搭配习惯与用法,若使用不当容易造成错误。

例8:The food play a very important part on our health.

例9:Many people prefer to Chinese food.

例10:They are always thinking the color, feel, the sense of mouth, and nutrition.

例8中,on应该改为 “in”, 是 “play a part/role in”的搭配;例9中,to应删除,因为prefer是及物动词,后直接接宾语;例10中,thinking后应加about。

除了以上出现的词汇错误外,也存在学生词汇量匮乏的现象,一些学生使用crop(庄稼),rice(米)表达“谷物”,使用汉语拼写或者汉字来表达“配料”,或者直接将其忽视,不进行翻译。

大学英语教学建议

1.强调词汇记忆

词汇拼写与读音是词汇学习的基础,是使用词汇的前提,但学生们的词汇拼写错误却比较严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们未给予词汇记忆足够的重视,缺少记忆词汇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掌握词汇拼写与读音。首先,提高学生记忆词汇的意识。英语词汇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长期、不断努力学习,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缺少记忆词汇的积极性,课堂内外都很少记忆词汇,不仅未能记忆大学学习的词汇,也遗忘了大量初高中掌握的词汇。其次,进行听写练习。听写练习是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合适的听写练习,听写的词汇可以是近期学习的词汇,也可以是以前学习的词汇,这样可以达到记忆新词汇、巩固已经掌握词汇的目的。最后,随着移动学习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手机上学习词汇,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合适的APP词汇学习软件,提高词汇记忆效果。

2.讲解英汉词汇差异

“英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4]英语词汇的形态变化表现在词性、时态、语态、人称等方面,而汉语缺少这些形态变化。学生在进行翻译时,未考虑英汉词汇的差异,只追求意义的对应,造成词性、时态等方面的误用。汉英词汇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形态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含义的差异,最为明显的是汉英词汇之间大量“假朋友”(False Friends)的存在。Mona Baker 认为“假朋友指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具有相同形式,但却表达不同意义的词汇或表达方式。”[5]例如“白酒”被一些同学想当然地翻译为“white wine”(白葡萄酒),其正确表达是“Chinese spirits”。因此,教师应该讲解汉英词汇的形态差异与含义差异,帮助学生有效区分“假朋友”,提高学生对差异的认知能力。

3.重视英语词汇辨析

英语中的词义相近或拼写相近的词汇是词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词汇学习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区分词汇的含义,尤其是给学生带来较大困难的相近词汇,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本段翻译中,cooker的错误使用就源于学生未能区分其与cook词义的区别。教学中,imagine与image, electric与electronic, especially与specially, every day与everyday 等之间的差异,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同时,词汇往往有不同的搭配,掌握这些搭配,有助于正确使用词汇与辨别词汇差异。例如steal与rob都含有“偷窃”的含义,但前者的搭配是 “steal sth. from sb.”,后者为 “rob sb. of sth.” 。

4.扩大学生词汇量

学生词汇量匮乏是影响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段翻译中,大部分学生未能将“谷物”(grain)与“配料”(ingredient)进行合适的翻译,而采用了不恰当的替换策略与回避策略。因而,必须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翻译技能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首先,在词汇教学中,讲解词汇的构词法,包括词根法、合成法、转换法等,尤其是一些核心词根,例如pos, spec, vis等,可以提高词汇的学习效果与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学习与中国文化、中国经济、中国历史等方面相关的词汇。四级翻译的文本主要与中国因素有关,教师可以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料,例如中国文化英文读本、《21世纪英文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以及相关词汇表达,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与词汇量。

结语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题型改革,凸显了翻译技能的重要性,对学生的翻译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词汇是翻译技能的基础,是文本翻译质量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学生翻译文本中的词汇错误,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然而,翻译文本中的错误不仅表现在词汇层面,还表现在语法、写作格式等方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从而为提高学生翻译水平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艳琼:《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新题型解读与备战》,《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第140-141页。

[2]付瑶:《新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答题技巧之我见》,《考试周刊》2014年第48期,第8版。

[3]Corder, S.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5(5): 167.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5]Mona Baker. In other Words: A Coursework on Transl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78.

[6]Stern, H. 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7]罗立胜:《学习者过渡语中的英语名词错误分析研究》,《外语教学》2007年第1期,第56-59页。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4

《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活动经验”列入课程目标之中,将“双基”拓展为“四基”,这是一种突破,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算24点”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是学生学习1~9的乘法口诀后安排的一堂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以玩扑克牌的形式进行加、减、乘、除计算,使结果均为24。此游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既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数学的亲近感,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又能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数学学习经验,使学生更喜欢数学。

教学片断一:首设碰撞,体验必要

(游戏规则:两张牌算24点)

师:老师出一张牌3,你能从自己手中拿出一张牌,用“+、-、×、÷”四种方法和我这张牌进行计算,算出24吗?

(生计算)

师:不错,3×8=24,你出的牌——8和老师的牌——3对对碰,碰出了火花。

师:那老师拿出以下的牌,你能找出一张牌与老师手中的牌对对碰吗?

(师依次出牌4、6、8,让学生从自己手中拿出一张牌,进行对对碰)

师:老师出示其他的牌,你也能跟老师对对碰吗?

讨论:出1~9中的其他牌,能不能和另一张牌对对碰成24?

生:不能。

师:那你觉得两张牌算24点,可以怎样算?(生答略)

师(小结):两张牌算24点,可以直接用乘法算出。如见到3,想8;见到4,想6;见到6,想4……

反思: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首先需要经历。无论是生活中的经历,还是学习活动中的经历,对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都是必需的。上述教学,教师不断提供扑克牌对对碰的机会,让学生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两个数字在算24点时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从而产生问题“能不能有更多的算24点的组合呢”,使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地进行探究。

教学片断二:再设碰撞,体验模型

(游戏规则:三张牌算24点)

师:现在有3和8两张牌,老师再添一张牌——1,你能算出24来吗?

生:能。

师:那如果是4和6,再添一张牌——1呢?

生:能。

师:你觉得三张牌算24点有什么规律吗?

生1:有两张牌能组成24,那第三张牌1用乘或除法进行计算也可以得到24。

师:现在老师出示7、6、3这三张牌,怎么算出24呢?(生思考)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快速算出24吗?

生2:见到6,想4。

师:7和3这两张牌怎样算能够得到4?

生交流、汇报:7-3=4,4×6=24。

师:现在老师出示3、5、9这三张牌,怎么算24点?还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

生3:虽然有3,但是另外两张牌不能凑成8,所以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了,但是可以想15+9=24。

师:那么,三张牌可以怎样算24点?(生答略)

师(小结):三张牌算24点,可以经过两步计算得到24。除了见到3想8、见到4想6外,还可以见到9想办法算出15、见到8想办法算出16……

反思:在前一个游戏中,算24点只要想乘法口诀就行了,而在此游戏中,这些经验与“15+9=24”这一思维模式相冲突,使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3个数算24点都用乘法口诀就行了的。这样设计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逐渐形成3个数字算24点的结构模型。

教学片断三:三设碰撞,体验价值

(游戏规则:四张牌算24点)

师:现在老师出示7、6、3、1这四张牌,怎么算24点?

生1:根据刚才的学习,有1的时候,我们可以暂时不考虑,只要先把其中三种牌算出24点就可以了。

生2:7、6、3、1这四张牌算24点,可这样算,即(7-3)×6×1=24。

师:现在老师出示4、5、7、8这四张牌,怎么算24点?

生3:有8,我们可以想办法使另外三张牌凑成3,这样就可以得出24了。

生4:也可以这样算,即4×[(8-7)+5]=24。

……

师(小结):四张牌算24点,可以经过三步计算得到24,一般都有好几种算法。如用1、2、5、8这四张牌算24点,就有5种算法。从这里可以知道,四张牌算24点的方法较多。

……

反思: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活动中,由“经历”上升到“经验”,非常重要的是需要学生思维和感情的参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不同的4个数字算24点的方式和方法,使他们在思维碰撞中积淀数学活动经验。

思考:

“算24点”这一内容是在学习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可以加强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本节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便于操作的活动环节,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副扑克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在“算24点”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整个课堂活动,学生人人参与,学习情绪高涨,思维真正“活”了起来,实现了教学的目标。同时,这样教学使学生从一开始对算24点的模糊认识逐步形成清晰的算法,将内隐的思想方法逐步外显为可以表达的经验内容。

教学的最核心任务不是如何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如何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生长”和经验的积累。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在于对相关具体经验的反思、评价、归纳、抽象和应用。如上述“算24点”的教学,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断提出比原思维层次更高的问题,并在恰当的时机加以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的活动经验真正得到积累。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B-0015-02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 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正确地理解课堂观察,应对课堂观察的关键要素进行必要的分析。我们认为,课堂观察有三个关键要素:主题、细节和反思。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几年,越来越强调由理念到实践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教师的日常教学势必会遇到形形的新问题,出现各种各样的新矛盾。面对在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几乎都没有现成答案,需要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教学实践的情境中,通过研究分析问题、破解矛盾,实现由实践者向研究者的转化,从而切实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找到破解矛盾的新方法,使教学实践呈现出新的状态和水平。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听评课的教研活动中,引入有效课堂观察的理念,使用相关的观察量表开展课堂观察活动,能在细节处发现教学实践的闪光点和不足,为自己和授课者调整上课思路提供帮助。

二、有效课堂观察教研活动的操作方法

以贵港市某中学语文学科组苏教师执教的《雷雨》第一课时为例,谈谈组织教师进行有效课堂观察的方法。

(一)教师动员和操作培训

在年级备课基组中开展有效课堂观察教研活动,需要整合基组教师的力量,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在开展具体的有效课堂观察前,我们通过举办高中语文教师培训班,科组教师自学有效提问观察研究理论等形式,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新课改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由听课教师组成观察小组,并进行具体分工。每个人负责观察任课教师课堂的一个方面,并且做好记录。教师们统一使用《课堂观察量表》中的一个子量表,记录的内容包括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学生获得答案的途径、学生候答时间和回答问题形式、教师理答形式、问题涉及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联度、教师讲解的有效性和学生活动等7个方面。

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根据自己量表的主题任务,有所侧重地观察课堂,并做好细节的记录。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记录时,要注意把每个项目在某个时间点发生的课堂细节记录下来,同时反思这一个个教学流程的设置,一个个问题的设计与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的挂靠情况;反思这样的设计是否符合课文的要求,是否落实了重难点,好的方面在哪里,可以改进的地方又有哪些?可以如何调整等等。

通过参加有效课堂观察教研活动,教师们就能把听课过程中触动他们的细节记下来,并做相应的反思和文字记录。此举会对听课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产生推动作用。

(二)课堂授课现场的有效课堂观察

由学科组苏老师执教《雷雨》第一课时,语文科组的教师们都带着任务去听课,亲身参与有效课堂观察的实践活动。

如,笔者负责“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版块,龚老师负责“学生获得问题的途径”版块,吴老师负责“学生候答时间和回答问题形式”版块,容老师负责“问题设计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联度”版块,黄老师负责“教师理答”版块。

在课堂上,我们静静地、专注地听课,观察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根据各自版块内容的不同,分别做相应的记录,并进行反思。

(三)同而不和的评课反馈会

1有效课堂提问观察的课后评课侧重三个方面

(1)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①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②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被观察者最好以教学环节为主线,围绕主要教学行为依次说明在每个教学环节,自己采用了哪些教学行为,这对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了什么作用。③谈谈授课过程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有何不同,为什么?

(2)观察者遵循简明、有证据、有回应、避免重复四个原则简要报告观察结果。

(3) 观察者要在成功之处、个人特色、存在问题三方面形成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2同而不和的评课反馈会

古人云: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近年来,在不少研究课评课现场,听到的多是好评、是赞美。即使那节课真的乏善可陈,人们似乎还在努力寻找中肯的评价。这样的教学研究氛围使得研究课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大的。

《雷雨》那节课结束后,我们马上组织了评课活动。

首先是由授课教师苏老师简要介绍她的教学设计意图:这节课是《雷雨》的第一课时,课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学生能分析文中人物性格,能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能理解戏剧的主题。授课从梳理戏剧的任务开始―分角色朗读―点评戏剧中几个人物的关系和性格特点―从矛盾冲突中探寻矛盾的根源―理解“雷雨”的题目寓意。苏老师自我感觉这节课的基本任务已经完成了,课堂结构比较完整。

接下来是听课小组各个成员根据自己的听课情况和思考,对苏老师的课进行点评。我负责“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的记录,首先从这个角度进行反馈。教师的教学目标很明确,问题设计的指向性比较分明,也具有比较分明的层次。能够从对戏剧的情节、人物关系等识记类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帮助学生较直观地理解戏剧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时能够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各个部分中寻找突破口。听课小组建议苏老师在角色扮演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关系和性格来朗读,这样更能在朗读过程中展现人物的矛盾冲突和性格。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时,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教师看看学生没什么反应,直接就简述了周卢爱恋的前仇,并写相关板书,此时,学生不再思考,而开始抄笔记。这样的环节,如果能更关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问题的设计更细化,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相关的性格提示,更能体现课堂中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容老师负责“问题设计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联度”的记录。她反馈,苏老师的这节课,课堂教学过程中三个主要问题都涉及了,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落实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理解并解决问题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例如对鲁侍萍和鲁大海的性格分析,基本上是教师在自问自答,引导不到位,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黄老师负责“教师理答”的记录。她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使用表扬、欣赏的理答形式,但是在学生角色表演后没有进行点评。如果适时点评的话,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更直观的认识。此外,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使用最多的理答情况是思路引导。因为教师引导不到位,有时甚至直接把答案说出来了。这样没有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也帮助不大。

三、对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科研活动的启发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6

一、关注教学细节,构建美丽课堂

1.挖掘教学细节,预设课堂精彩

教学细节是可以预设的,是预设中的生成和生成中的预设的和谐统一。教师要用浪漫的情怀去预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便有精彩生成。

我听过一节识字课,教师教学“夏天、台风、雷雨”这一组词串。为了便于学生形象地认识事物,教师播放了一组录像:台风来袭,乌云密布,天昏地暗,街道两边广告牌、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紧接着闪电划破天空,雷雨劈头盖脸打落下来……当学生还沉浸在画面带来的震撼中时,教师趁热打铁:“看到这样的情景,还能让你想到哪些词语?”同学们畅所欲言:“惊恐万分”“雷电交加”“害怕”……教师接着请同学们朗读这一组词,孩子们读得声情并茂。原以为这一环节就此结束了,没想到教师转而又问:“这些词除了给人这样的感受外,还能让人觉得舒心愉快吗?”

生1:夏天炎热时,台风带来凉意。

生2:当庄稼干旱时,雷雨会送来充足的水分。

师:请同学们再带着这些感受读读这一串词。

这一教学细节的与众不同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开放而多元地体会了词语的感彩,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事物。精心的预设细节使课堂精彩信手拈来,让教师左右逢源,点石成金。

2.捕捉生成细节,成就智慧课堂

纵观大师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无不在教学细节中充分体现深挖和提升。

(1)巧解意外,在生成中让细节绽放精彩。课堂教学中,教学细节会意外出现。驾轻就熟地调控课堂,面对突发事件能灵活应变,让课堂中及时生成的细节成为精彩的亮点,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智慧。

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我遭遇到学生的质疑。在教学“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他们扔回大海”这句话时,一位学生插嘴:“老师,小鱼困在浅水洼里已经奄奄一息了,小男孩再‘用力地扔’不是会弄死小鱼吗?”遭遇学生的质疑,我迟疑了片刻,很快做出了反应:“你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小男孩为什么要用力扔,他这样会伤害小鱼吗?请同学们一起来想一想。”我转身指了指板书上鲜红的一个“爱”字。学生们立刻领悟了:“小男孩这么爱小鱼,他是在拯救小鱼,用力也不会把小鱼弄伤的。”“小鱼已经晒得快不行了,不用力扔小鱼是没法回到大海的,他是在救小鱼啊!”……一时间,学生们七嘴八舌,围绕“爱心”进行讨论,课堂掀起了,一个小插曲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巧妙地引导不仅排除了疑难,更一举多得地深化了中心。

(2)察微观细,在生成中让细节感化心灵。在点滴的细节中,教师的关注、珍视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成长快乐,展现生命涌动的美丽。

如特级教师胡君执教的《掌声》一课的一个细节:

师: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想读的同学请举手。(老师仔细地看了看全班同学,发现大部分同学都乐意地举起手,只有一个同学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老师,一动不动。)

师:(走近该同学,弯下腰)这位同学,你为什么不举手?(该同学还是一声不响。)

师:(亲切地)想读吗?

师:(看到犹豫的神情,转而面向全班同学,激情地)同学们,现在她最需要的是……(还没等老师把话说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站起来,一字一句地读完了英子的来信。)

师:(激动地)你读得很好,声音响亮。同学们,你们的掌声给了她莫大的鼓励。这位同学,你为自己有了勇气,有了自信,也给自己鼓鼓掌吧!(该同学一边高兴地给自己鼓掌,一边坐了下来,笑得很幸福。)

胡老师善于捕捉细节,有效触动学生的心灵,让细节成为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二、反思存在细节,建构创新设想

构成课堂的教学细节,有的可成为我们感悟成功教学、积累实践智慧的范例,也有的可以成为我们反思教学行为、引发求异思考的节点。我们要形成对教学细节透彻剖析和“反其意而用之”或“推倒重来”的意识,依据新的教学理念重构我们的课堂。

1.剖析成功细节,积累实践经验

如一位教师在教《天鹅的故事》时,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师:读文章有一种境界,叫“眼中有物,心中有情,脸上有色”,读着读着,课文的内容就全在自己的脸上了。你们想试试吗?老师就看你们的脸了。(学生自由、投入地朗读课文。老师边走边观察学生的神情。)

师:刚才我已经发现很多同学都把课文读到了脸上,现在我想采访一下你们当时的心情。

师:(采访生1)我发现你刚才读着读着,脸上的表情越来越沉重,这是为什么?

生1:当我读到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次又一次地撞击冰面时,我仿佛感受到它的痛苦、它的艰辛。

师:你读得很棒,读到了老天鹅的心里,请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师:(采访生2)你刚才为什么读着读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生2:我读到天鹅们齐心协力,终于破开了冰面,它们高兴地欢呼起来,我就情不自禁露出了笑容。

师:你感悟得真好!请你读给我们听听好吗?

师:还有很多同学读的时候表情也很丰富,你可以自己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感受……

上面的这一细节体现了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把每个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放在首位,摒弃了对朗读的技巧指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感悟、体验与理解,而不强行“传授”,较好地体现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对话者的角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这一细节进行剖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细节审视课堂教学,而且从实践的角度为理念寻找到了有力的支撑。

2.反思失败案例,引发求异思考

一位教师教学《寒号鸟》一课,在读到“严冬”这部分时,文中有一句“可怜的寒号鸟却在半夜里冻死了”。教师提问:“寒号鸟可怜吗?”许多同学纷纷发表意见。

生1:寒号鸟是可怜的,在冻得像冰窖一样的崖缝里活活冻死了。

生2: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哆罗罗,哆罗罗”打哆嗦,发出最后的哀号,多可怜啊!(正在其他同学不约而同地赞许时,有个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

生3:我认为寒号鸟一点也不可怜,不值得大家同情。谁叫他不听别人的劝告,只顾享受,不肯劳动,这是自作自受。

教师觉得这是一个敢于向教材挑战的声音,含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于是顺势利导:“是啊,寒号鸟的遭遇是自己懒惰造成的,用不着可怜。课文中用词不当,你敢于挑战教材,很好!那么,在生活中、学习中有这样的寒号鸟吗?”一些同学就开始检讨自己的不足,都说像寒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