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宗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经营宗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经营宗旨

企业经营宗旨范文1

关键词:激励机制 经济增加值 应用

1.企业激励机制中经济增加值的意义

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状态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最值得投资的资源,是最具增值和回报的资源,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至关重要。激励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制定相应的诱导因素来刺激和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充分挖掘员工的自身潜力,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而经济附加值,EVA(EconomicValueAdded),正是解决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新型的价值分析工具和绩效评价指标,即基于剩余收益思想发展起来的新型价值模型。彼得・德鲁克指出:“作为一种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指标,EVA反映了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以EVA为核心,设计员工激励机制有利于规范经营行为,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是一种经理人薪酬的奖励机制。

1.1经济增加值通常聚焦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合理的报酬,给员工带来生活保障的需求满足。从哲学角度看,物质是人们实现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是进行员工思想教育,以精神鼓励为主;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多的则是通过物质奖励来实现经济增加值。从经济学角度看,合理的价格机制能够使交易双方产生强烈的赢利心理,通过期望值管理来实现刺激功能。

二是宽松的工作环境,给员工带来尊重的需求满足。通过企业文化、职业发展、民主管理、员工关怀等系列人文政策,实现员工与企业相依存、相促进的相互作用。

三是有挑战性的工作,给员工带来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通过精英团队、创新项目、专业领域等的成果成就,通过培养员工自身命运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等意识来实现对员工价值实现的激励。

1.2经济增加值改变员工行为方式。

只有解决好“公与私”的问题,通过清晰的责权利划分,使经营者有充足的动力将公家的事情当作私人的事业去经营,才会真正激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提高效率和效益。

我们必须有权衡决策的民主,必须有负责任的态度,谨慎使用资本,把握投资机会。我们既要随时保持居安思危,又要有长远眼光。总之,经营者和员工需要一个全新的激励体系,在这种机制中人人自求上进,自我约束:这种机制源于自身需要而非迫于外界干扰,能更好地适应划小分权、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所有这些都是采用经济增加值机制而带来的深刻变化。

1.3经济增加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目前许多针对管理者的激励计划都过于强调报酬,而对激励不够重视。无论奖金额是高是低,都是通过参照去年的预算盘子讨价还价确定的。在这种体制下,管理者最经典的作法就是制定一个易于完成的预算任务,而且因为奖金盘子是总额封顶的,我们不会超出预算完成任务,否则会使明年的指标期望值更高,甚至因增长率未达标使收入盘子受损。

2.企业激励机制中经济增加值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发放足够的奖金就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经过长时间实践发现,若经济增加值的建立未与员工的劳动价值相匹配,单单发放足够的奖金,有时反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如大锅饭、固定预期惰性等。EVA使经理人为企业所有者着想,从企业主角度长远地看待问题,以得到象企业主一样的收获。

2.1经济增加值与传统的激励机制相比有如下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克服管理者行为短期化。EVA考虑了资金成本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这就必然有利于管理者行为的长期化。

第二,有利于减少做假账的可能性。扣除资本成本本身就是进一步加强审计和监督的过程,从中便于再次发现问题杜绝假帐。而且考核EVA,虚瞒伪报的必要性随之下降。

第三,有利于强化风险承担意识。EVA奖励方式让管理者成为企业主的一部分,两者目标趋于一致,给企业改革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经营空间。

2.2经济增加值制度全面贯彻实施,将使企业的企业文化发生深远变化,聚焦的就是真实的效益,不是虚假的繁荣,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EVA制度下,所有运营管理都从同一关键点出发,为企业各部门员工提供了一条相互共识的渠道。

2.3经济增加值奖励计划完全改变了决策环境。我们不再对增长目标讨价还价,如果我们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增加值增长目标,吃亏的是自己。同时由于资本成本概念的引入,使我们将更为精确审慎地利用资本,因为资本费用直接和我们的收入挂钩,而这对每次决策都会发生影响。

2.4避免为获得年度报酬而忽视长期发展

年终奖计划通常会引发年底一窝蜂冲刺行为,对长期的激励计划造成损害,因为它大多只基于当年度绩效的评估,而对来年的报酬没有影响,即企业所谓“成本换收入”的挖坑行为。还包括一些管理者有一定的任期,为了自身利益,他们可能只关心任期内绩效情况。为消除这种短视行为,开拓决策者的视野,我们把“奖金池”作为奖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常范围内的奖金随经济增加值的增长每年向员工支付,但超常的奖金则存储起来以后支付,当经济增加值下降的时候就会被取消。因此,管理者就不会再盲目追求短期收益而忽视潜在问题了。奖金池还有利于留住人才,如果企业里有人想离职,就必须放弃存储的奖金,从而给他们戴上了一副金手铐。

3.企业激励机制中经济增加值的增值途径

3.1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要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制定符合其特点的经济增加值。当前企业规模及市场竞争环境下,增加价值的三条基本途径:

一是收入为纲,开源节流,投资所期望回报率超出企业资本成本的项目,为区域型经济增加值创造条件;

二是积极拓展中小优质客户群,积极发展资本成本低的业务,保证渠道型经济增加值有效益地规模发展;

三是通过盘活存单资本运用效率,比如资金回收率、周转率等,达到把沉淀价值从现存运营中释放出来的目的,为提高特征型经济增加值奠定基础。

3.2结合员工的期望值和成就感,建立动态的经济增加值,避免员工的麻木心态。

1)正向激励作加法,与反向鞭策作减法相结合,如增加专项竞赛抢盘奖、半年不达标低于RO值中止承包等;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如先进表彰、说身边人讲身边事巡讲等;

3)短期激励与长效激励相结合,如竞标上岗、建立长效积累的企业吉尼斯记录等;

4.企业激励机制中经济增加值的应用方向

经济增加值制度帮助我们将决策权有效下放和划小,因为它使每个基层管理者有责任创造价值,并且对他们的经营效果给以奖励或惩罚。

一是待遇留人,薪酬福利的应用,如聚焦组织绩效KPI的管理制度,组织奖金与组织绩效挂钩,先预算、后结算。组织奖金由基本薪酬、浮动奖金和专项竞赛抢盘组成,分别是存量额度、增量额度以及企业统筹的专项竞赛抢盘额度,实现多劳多得、先抢先得。

二是事业留人,职业发展的应用,如胜任素质、职业技能、岗位创新等辅导计划、孵化行动等,实现有为有位,有位有责。

三是感情留人,荣誉体系的应用。人是情感动物,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配人的行为方式。因此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情感,如建立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标杆选树、案例汇编、团队建设等。

现代企业管理者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断丰富完善激励机制的表现形式,尤其是注意持续优化经济增加值的实现方式,使经济增加值得之发挥应用,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现代企业激励制度,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我国企业集团薪酬体系建立与实施[J].辽宁出版社.2012

企业经营宗旨范文2

[关键词]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企业价值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18

[中图分类号] F27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025- 03

1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在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因为衡量多元化与企业价值的指标多种多样,所以实证结果比较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姚俊、吕源和蓝海林(2004)发现多元化程度与资产回报率(ROA)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金天和余鹏翼(2005)实证检验出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损害公司价值。他们认为多元化会折价,即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降低了公司价值,恶化了企业经营业绩。但傅继波和杨朝军(2005)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创造了价值,多元化公司的价值要高于相关专业化公司组合的价值。余鹏翼、李善民和张晓斌(2005)的实证结果也表明,公司进行多元化活动后,多元化程度与短期绩效呈现显著正向关系。他们支持多元化溢价观点,即多元化战略增加了企业价值,改善了企业经营绩效。与上述两种结论不同的是,我国部分学者认为多元化程度与公司价值没有任何关系。刘力(1997)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程度与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ROA)和资产负债率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关关系。薛有志和周杰(2007)采用调整的赫芬德尔指数衡量产品多元化程度,发现多元化程度对公司绩效(资产回报率和托宾Q)没有直接影响。薛光红(2010)提出,公司多元化是股东与管理层、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关系的一个典型例证。因此,考察多元化战略,股权结构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将多元化战略作为中介变量,在验证股权结构、多元化战略和绩效两两之间关系的同时,验证了多元化的中介效应。

2 不同股权控制人的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影响研究

姜付秀(2005)认为,从终极控制人的角度出发,上市公司可分为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两大类。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而言,由于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一部分关键资源,而且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公司业绩,而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公司的成长性。为使公司有更好的经济绩效,政府可能进行政策支持乃至直接投资,使企业多元化程度提高。陈信元和黄俊(2007)的研究也进一步表明,政府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更易实行多元化经营,而且在政府干预经济越严重的地区,这种现象越为明显,从而最终降低了企业的绩效。张作玲(2010)则通过对946家上市公司2004-2008年的4 166个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发现多元化显著降低了公司的经济绩效;通过考察最终控制人的性质发现,最终控制人为国有的公司经济绩效要低于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的公司,而且国有控股公司的多元化折价程度显著大于非国有控股公司。

魏立江(2009)研究表明,政府对国有公司经营范围的管控导致国有控制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低,多元化功能追求上的差别造成了国有控制公司多元化绩效并不理想,而私有控制公司有通过多元化实现内部市场功能的诉求,因此它们的多元化水平高,相应地公司绩效并没有降低,两者反而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多元化促进了公司绩效。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不同股权控制下的公司多元化水平存在差异,但终极控制人性质与多元化水平、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并无统一的结论。

3 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多元化经营和企业价值的影响

Berle and Means和Jensen and Meckling都认为公共交易的公司中,管理层一般都致力于寻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与外部股东的目标相一致。诸如,管理层广泛存在的“帝国建造”、声誉和职业生涯的考虑、自我保护、短期主义等,都有可能使公司经理通过公司多元化来实现个人的各种利益目标。具体表现在:通过公司多元化可以提高其报酬、权力和地位;通过专有投资获得的特定管理技术,提升其人力资本期权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堑壕效应”和未来职业生涯预期;通过多元化分散公司整体风险,削弱个人投资组合的风险。因此,管理者的持股比例越高,其与外部股东的利益越趋于一致,因而就不大可能采取损害股东财富的决策。这样,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多元化程度之间应该呈负相关关系。反之,企业则更容易采用多元化战略。通过实证检验,Denis和Sarin(1997)证明了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多元化程度存在强负相关关系,即印证了以上理论。

与上述研究结论不同,Amihud、Lev和May(1981)的研究得出结论,公司多元化程度与管理者持有公司股权比例正相关。同时他们发现股权分散型公司比股权集中型公司的管理者更倾向于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当股权结构比较分散时,单个股东的作用是有限的,出于“搭便车”的动机,他们没有动力去监督公司的治理机制,此时公司的控制权大多掌握在管理层手中。由于这些外部小股东对管理层约束机制弱化,致使管理层在公司决策时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多元化战略便是其选择之一。当股权集中度上升时,由于“利益趋同效应”的作用,控股股东有足够的激励去监督经理层,从而避免了“搭便车”问题。这种约束机制使得公司管理层不能随意做出多元化的投资决策。在国内,余鹏翼、李善民和张晓斌(2005)发现,管理者股权比例与公司多元化水平呈U形曲线关系,即当管理者持股比例增加时公司多元化程度降低,当管理者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52.94%),公司多元化程度随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国内外有关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多元化经营和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结论比较模糊,有的甚至相反,这种结果与各国的具体国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 不同股权比例下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饶茜、唐柳 等(2004)认为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与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均呈显著性倒U形相关;并且国有控股型公司比法人控股型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法人控股型公司与不具有控股股东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艾健明(2007)以2001年前上市的、属于制造业的416家公司2001-2005年的连续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多元化、公司绩效与国有股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多元化损害公司绩效,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U形关系,而与多元化呈倒U形关系。同时,发现第一大股东对多元化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其持股比例越高,公司多元化程度越低,公司绩效也越好。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类控制权结构后的分析结果也显示,与绝对控股情况下的结论恰好相反,相对控股及股权制衡均与公司的多元化程度正相关、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即股权集中有利于降低多元化程度,提升公司绩效。韩忠雪、朱荣林和王宁(2006)利用我国上市公司资料,在得出我国上市多元化公司存在折价的结论基础上,又得出结论:国有股权与公司多元化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法人股与多元化程度呈倒U形曲线关系,股权集中度、机构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与多元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许陈生 等(2006)研究表明问题是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原因,实证结果发现,公司多元化水平与国有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法人股比例呈倒U形关系。张奎(2004)发现多元化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不显著,多元化与法人股比例呈正相关,与国家股比例呈负相关。魏立江(2009)的经验证据表明国有控制公司的终极控制人控制程度与多元化绩效之间呈现出倒U形形态,而私有控制公司的多元化绩效和控股程度之间并没有呈现出与国有控制公司那么明显的倒U形形态。通过对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汇总后可以发现,在我国股权比例、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公司多元化业绩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即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后,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对股权结构和公司多元化经营关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管理者持股比例和公司多元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而且结论也不尽相同,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国内研究股权结构和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的文献,很少研究管理者持股比例对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大多集中在股权集中度对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并且股权结构和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只是简单地从股权的性质出发来研究,如国有股、法人股等,且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国外有关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相对已经比较成熟,但是最终结论尚未统一。本文认为之所以实证结果不一,有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

(1)衡量多元化经营程度的指标不一。研究者多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在衡量多元化经营程度时,苏冬蔚(2005)用行业数、收入Herfindahl指数和收入熵值度量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得出多元化溢价的结论。而刘力(1997)以企业其他营业利润(或加上投资收益)/主营业务利润作为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的指标,得出中性的结论。由此可见,不同的衡量指标对实证结果会产生质的影响。

(2)多元化经营没有区分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Rumelt(1974)研究发现,相关多元化经营会提高公司绩效,非相关多元化经营会损害公司绩效。可见对多元化经营进行细分可以产生不同的实证结果,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如果能将多元化经营进行具体细分,那么实证结果或许会更加准确和显著。

(3)公司绩效的度量不太合理。如傅继波和杨朝军(2005)使用超额价值(EV)指标度量公司绩效,余鹏翼、李善民和张晓斌(2005)使用托宾Q,但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分置问题,文章没有采用一定的调整办法计算公司绩效,并且中国股票市场存在严重的投机行为,使得采用市场指标度量公司绩效的有效性说服力不强。姚俊 等(2004)采用资产收益率(ROA)及净资产收益率(ROE)等会计绩效指标,但并没有控制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

(4)对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动因分析不足。国内研究者通常结合中国制度背景,研究在不同终极控制人特征下,股权结构与公司多元化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但经理、股东、内部市场构建和政府干预等其他多种动因往往被忽视。

5.2 未来研究展望

(1)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尽量克服和弥补现有研究的缺陷。在对多元化经营程度进行衡量时,可以采用经营单元数(N),多元化哑变量(DUM),赫芬达尔指数(HI)和熵指数(DT)4种多元化衡量指标以相互校验。同时,把多元化熵指数(DT)细分为相关多元化熵指数(DR)和非相关多元化熵指数(DU),分别研究不同多元化经营类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对公司绩效衡量时,可以采用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经营现金流量收益率(CFROA)3个会计指标来度量公司绩效,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综合绩效(TF)对会计绩效指标作稳健性检验,使得结论更加可靠。同时,在进行多元化研究时应多考虑企业多元化的动因,并尽可能对多种动因进行实证区分。

(2)中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文献较少,特别是对于多元化经营的溢价或者折价原因问题的研究更少,这就为我国研究者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出发,探究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丰富研究内容,拓展可研究空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政府一方面作为社会的行政管理者,扮演着市场“裁判员”的角色;另一方面,政府又是许多企业的所有者,具体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充当了市场的“运动员”。那么,政府的这种双重角色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行为?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和研究。

(3)可进一步将股权结构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实证研究。例如,以我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股权结构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关系。即在验证股权结构、多元化战略和企业价值两两之间关系的同时,验证股权结构的中介效应。

主要参考文献

[1]薛光红.股权结构、多元化与企业集团绩效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陈信元,黄俊. 政府干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07(1):92-97.

[3]苏冬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溢价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5(10):135-158.

[4]魏锋.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时间的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161-166.

[5]余鹏翼,李善民,张晓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2005(1):79-83.

[6]周晓艳,刘生.从多元化行为探讨公司治理结构[J].现代管理科学,2004(2):32-34.

[7]王化成,胡国柳.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多元化关系:理论与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8):56-62.

[8]姚俊,吕源,蓝海林.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119-125.

[9]金天,余鹏翼.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国内上市公司的证据检验[J].南开管理评论,2005(6):80-84.

[10]薛有志,周杰.产品多元化、国际化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7(3):77-86.

[11]姜付秀,刘志彪,陆正飞.多元化经营、企业价值与收益波动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11):27-35.

[12]韩忠雪,朱荣林,等.股权结构、问题与公司多元化折价[J].当代经济科学,2006(5):52-58.

[13]许陈生,郭烨.我国上市的股权结构与多元化战略[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5):76-81.

企业经营宗旨范文3

经营要看大势所趋。这是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一句名言。

胡雪岩何许人也?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生于1823年, 卒于1885年。其一生以囊助潦倒冗吏王有龄旋升起始, 由市井布衣步步高升, 终跻身江浙大贾之列,成为晚清红极透顶的二品官商大员。有本由台湾高阳写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一书, 可作为生意经来读, 且可读性极强。从中可学到胡雪岩重视宏观局势, 洞察微观变化,能迅速准确地抓住市场机会。并以调动“头寸”(资金)的能力堪称“绝妙”, 时而背水一战,时而暗渡陈仓,既使放在当代也不算落后。如今的新商人就应该从历史中汲取营养, 此书细细品来会大有收获。

看大势,按照当今的说法,就是指要有战略眼光。所谓战略眼光,就是考虑所提出的行动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再依此行事。正像俗话所说的:“掌握趋势就等于掌握成功”。大时代的潮流,沛然莫之能御。跟随其间,借力使力,轻舟可过万重山;抗拒潮流螳臂挡车,自不量力,努力到头终是空。这个“大势”,指的是如今的企业要从战略角度考虑、市场发展前景、消费需求走向和未来自身产业成长的大趋势。也就是说,经营战略要找对的事做。因为企业的竞争,重视的是时间或时机。即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会因机运的搭配顺利,而使“小卒变英雄”。纵览中外企业史,有多少企业帝国,靠其掌门人的眼明手快,抓对时机而趁势崛起;又有多少企业,只因昧于时机,判断失误而一败涂地。当今时代瞬息万变,无法应对变革是导致企业失败的唯一罪魁。而这种应对变革的无能则是由企业的战略落后、管理不善、产品老化和妄自尊大造成的。

历史上,不乏这类“不顺势”的案例,应当引以为戒-----

从IBM因忽视服务潮流而“走麦城”谈起

IBM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它曾在阿波罗2号登月飞行、航天哥伦比亚号升空、“奋进”号飞机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等历史性活动中留下了辉煌的光辉,为美国的空间计划立下汗马之劳,公司先后有5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在全球企业中率先导入了CI。

CI(Corporate Identity)作为一种经营战略,是以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CI设计为标志的。它把公司全称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浓缩成为“IBM”三个字,还设计了企业标志,把IBM三个字设计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粗黑体字,以便引起公众注意。CI战略的实施,使IBM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增,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蓝巨人”的高大形象在公众中树立起来了。IBM终于成为国际首屈一指的大企业。

然而,曾几何时,“蓝巨人”却陷入了蓝色忧虑症之中,IBM从80年代末开始全面滑坡,原预计1990年的营业额为1000亿美元,却仅实现890亿美元,创西方企业亏损的最高记录。IBM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全面危机?纵观世界管理专家们对IBM的诊断,可以概括为一点,那就是:过分强调企业外在形象,而忽略了顾客的需要。

IBM的第一个问题是:“漠视顾客需要的价值”。尽管IBM在I956年导入CI战略之后,一直声称“顾客第一”,但仍摆脱不了“制造商老大”的心态。顾客对IBM的抱怨是“我们要中型系统,他们却要塞来大电脑,我们需要的是答案,他们却带来一堆产品”。IBM拒绝顾客要求迷你PC产品的意见,导致迪吉多迷你PC的兴起;IBM不理会顾客要求安塞(RISC)工作站的需要, 结果升阳(SUN)公司的工作站迅速崛起。IBM的自我中心一概拒绝顾客的需要价值,实际上是把顾客摆在了第二的位置,这当然会使顾客不满。据美国专家对IBM的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仅为C级。

IBM的第二个问题是:把“顾客至上”变成了“IBM至上”。由于IBM在导入CI战略之后形成了“蓝巨人”的良好形象,在国际国内简直威震八方,顾客到了非IBM产品不买的状态,要了IBM的命——因为把IBM娇惯坏了,使IBM渐渐忘记了顾客。比如IBM的销售人员从来不根据顾客的要求来组织提品,而是用“教育顾客”、“纠正顾客观念”来销售他们的大型电脑,把“顾客至上”改成了“IBM至上”,对顾客很礼貌却不客气。结果自然使IBM产品销售出现全面危机。

IBM的第三个问题是:服务的目标是提升企业形象和增加销售利润,而不是满足顾客需要。美国安达信顾问公司在分析IBM的问题后认为,IBM把过多的精力花在了塑造和维护企业外在形象上,而很少在顾客服务上努力耕耘。虽然IBM提出了“服务、服务、再服务”的口号,但这口号是基于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IBM认为只要形象好,企业就可借此获取高额利润。所以尽管IBM演出了用直升飞机跳伞为顾客维修产品的经典杰作,但那仍是追求新闻效果,以提升服务形象的技巧行动。从1991年IBM公司收入中服务仅占9%来看,这就与其“伟岸”的形象太不相符。因此,美国管理专家在对IBM的服务进行调查后所给出的评分是B。

IBM的第四个问题是:自我中心主义,没有与代销商共存亡的观念。IBM的光辉形象,使IBM的市场人员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他们以“商老大”自居,把合作伙伴当“靠IBM产品吃饭的‘伙计’”。IBM由于缺乏顾客至上的基本心态,便把商摆在可以任意喝来呼去的地位。反正IBM形象伟岸、名大业大、不少你一家商。IBM的政策要怎么变,大家都要跟着走,IBM的困难,大家都要分担。IBM这一系列“商老大”行经终于激怒了商,他们纷纷倒戈,经销别的公司的产品,使IBM的销售网顿时破败不堪。

IBM的第五个问题是:没有及时反映顾客呼声的回馈机制。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康特认为,IBM的失误在于“未能建立起迅速反映顾客呼声的回馈机制”。IBM总是相信“只要造起房子,他们就会来住”。因此他们总是在左右顾客,而根本不去努力反映顾客的要求,最后IBM被顾客抛弃,当然在所难免。所以说,IBM公司,兴也CI战略,败也CI战略。

为此,曾做过美国运通公司董事长的郭士纳在1993年接手IBM后,发出了“IBM在危机中”的严厉警告。后改革,导入了CS经营的“杀手锏”:向用户提供“服务合同”和对员工进行“丧失用户调查”,以构成对员工的有力约束,使他们老想着服务这件事。结果,使IBM逐步由衰而盛……

大荣集团是怎样从“起起落落”中顺势而上的

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要与当时的消费潮流相吻合,这意味着在一个特定的消费时代到来时,企业要导入与那个时代正流行的经营战略,才能天然地适应那个时代的主流消费。下面列举日本大荣集团两次导入不同经营战略,效果各异加以说明。

该集团旗下的大荣百货公司创建于1957年,创始人中内是个上过大学的退役军人。这年9月,中内在日本千林车站前开设了一个面积为53平方米的小商店。当时中内有这样一条指导思想:“更好的商品,更快更便宜地卖出去”。在这一经营思想指导下,他为商店确定了“1.7.3”原则,即商店经营毛利润率为10%,经费率仅为7%,纯利润率为3%。从这个原则可以看出,商店的经营盈利率是相当低的。但是由于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商品出售很快,销售量很大,资金周转也很快,所以商店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中内的这一举动遇到了一些同行和生产厂家的极力反对,他们把中内的商店诬蔑为“滥卖店”。但中内的这家小商店却顶住压力发展成长起来,逐渐成为全日本有名的商业公司,年销售额竟突破千兆曰元。从70年代起,日本的其他零售商家终于从大荣公司的发展史中看到了“1.7.3”原则的好处,纷纷效仿,促进了日本零售业的进一步繁荣。

大荣集团的百货公司后来决定导入CI,当时正处于日本国民的富裕程度已达到不以“节俭”为美德的“新人类”迅速壮大,贫穷之歌已不受欢迎的消费时代。这时大荣百货却提出了“便宜的好货”CI口号,走低价位销售策略,加大强力诉求“便宜”的形象,结果与当时的消费潮流产生了巨大的落差。由于没有时代感的企业理念,导致经营战略的失败,使销售业绩节节下降。结果是人们即使在节日里购买馈赠礼品,也大都不进大荣百货,因为多数人认为以廉价品当礼品送人是不礼貌的。这种“文不对题”的经营效果,就像窗下痴情人,曲子弹对了是王子,曲子不对就是小丑。

“失败是成功之母”。后来,大荣集团提出“更好地满足顾客对商品的需要,一切以顾客为中心”的CS指导准则,而后在耗资760亿日元兴建福冈“巨蛋”体育馆时,全面推行符合CS精神的“人性化”经营战略,一举财源滚滚,大发利市。其一,在于它符合“人性”需求的服务设计。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开闭式屋顶设计,使体育馆不受任何天气状况影响,可以做九种开闭幅度的选择。比赛时球迷不必担心要忍受风吹、日晒、雨淋之苦。其二,是它顺应“人情”的经营手法。为吸引女性球迷,特增设更多的女厕所,并保持干净整洁;为吸引儿童球迷,特设儿童游乐场;为吸引年轻夫妻,特开办托儿所。其三,是它投合“人意”的便利服务。为了增进球迷的忠诚度,没有比赛时它特别开放球员休息室,棒球投手练习区,球迷可享用其中全套专业设备;还建有长达188米可俯视球赛的吧台,35.2米*10米的电视屏幕,和多达36家各式口味的餐厅,以及方便的交通、停车设备等。为球迷设想得应有尽有,周到入微,他们只需毫无后顾之忧的安心看球就行了。结果,开幕第一年就吸引了246万球迷和900万游客前来观战、观光……

综上所析,说明了我们的老子在其《道德经》中入木三分的前瞻性----

“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谈到“不为”,许多人都理解错了。认为是什么也不干,误矣!其实,老子的真实含义是:要顺应天意、人意、民意,不狂为、不乱为、不强为而已。

比如,企业家不要强加于人,只能顺势而为,要按照市场需求,来提供你的产品和服务;要尊重百姓选择----消费者的欲望,就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因为消费者的自然选择,就是“道”的选择,只能顺应不能去逆违它;

正如老子所倡导的:“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对此,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理解,可谓具有“穿透力”。2004年12月,张瑞敏在海尔创业20周年纪念会上谈到海尔之所以取得成绩,是因为海尔把握住了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而他说的第一条就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不光对企业,对所有部门都一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所谓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非常重要。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人的话,它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的话,它就是罗盘。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成果,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如果能做到‘无为’,则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有形的东西生于无形的东西。”

张瑞敏还从老子“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的说法后面,悟出企业管理的四大要素,就是“器、物、德、道”。“器”为企业提品和服务的效用(用),“物”为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之物质基础;“德”为企业的规章和文化,而“道”,则是源于企业家内心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动力。海尔就是按这四个环节进行企业管理的。

而且要做到“无为”,就必须要坚持道家的顺应“天时、地利、人合” 规律。按现代说法是:决策者只能尽力而为,制胜关键在于能否让公司的优势和环境的大趋势巧妙配合。叫“该出手再出手”!有时要比流行领先一步,有时要和市场逆势而为,好像黑里有白、白里有黑,可能今年亏损,明年就翻身,正和道家思想的奥妙之处不谋而合。

企业经营宗旨范文4

企业经营理念是一种思想观念,是企业所特有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它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指导企业的方向,影响企业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决定企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被企业中的大部分人或全部人掌握了,每个人都能在其岗位上为共同目标发挥作用,可以形成合力从而对整个企业起到推动作用。

企业经营理念所包含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是作为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员工之中的,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员工会自觉地按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和生活。企业经营理念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支配、决定企业中每个成员的行动方向,引导和推动整个组织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企业经营理念也是一种道德的力量,促使其成员自觉地按某一共同准则调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并转化为成员内在的品质,从而改变和提高成员的素质。企业经营理念还是一种心理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企业员工在各种环境中能有效地控制和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使企业成员在激烈的竞争及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能有旺盛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因而形成企业的心理优势。

企业经营理念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基本信念,使来自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职员统一起来,从而把企业成员团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不仅如此,先进的经营理念还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氛围,能促进成员之间和谐的交流沟通,人和人之间有关心、有感情,从而使得企业全体成员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人们的心情是愉快的,斗志是昂扬的,工作是有前途的,感觉是美好的。

先进的经营理念可以使企业摆脱经营思路上的被动和无力感,促使其成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同时规定了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因而可以使员工勇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做出个人牺牲。

企业经营理念设计

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策略来引导和激励员工。企业经营理念设计就是企业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及条件下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欲转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为企业的共同奋斗目标而努力,因此优秀的企业经营理念实质就是一种企业内部动力机制。这一动力机制,使广大员工为企业崇高的目标而努力,使员工勇于为实现企业目标作出个人牺牲。如果设计了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通过群体意识培育,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些企业理念,就可起到导向作用,可使企业员工与企业真正结成有机整体,就能形成向既定方向共同努力的巨大力量。

企业经营理念设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应确定企业的宗旨及愿景目标。组织的存在,都是为了某种宗旨及愿景目标的追求,学校有其办学的宗旨,企业有其经营的目标。企业是经济实体,必须获取利润,但不能单纯把赢利作为企业的愿景目标或宗旨。许多企业经营实践证明,单纯把赢利作为最高追求,往往适得其反。国内外比较优秀的企业大都以为社会、顾客、员工服务等作为本企业的最高目标或宗旨。

其次,设计企业核心能力及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竞争优势的设计包括企业竞争战略、经营思路和经营方向的设计及增强员工活力、加强企业的整体协调性等等内容。它应解决怎样才能取得并维持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问题。企业的核心能力表现为不同企业在获取战略性资源过程中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表现为企业在资源识别、资源转化、资源获取和提品过程中的独特的能力。企业拥有了这种独特的能力就可在同行业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设计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是要寻找并保持企业在特定业务中能向顾客提供超过对手的价值。

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竞争优势的设计首先应考虑企业竞争战略、经营思路和经营方向的设计。企业所处行业结构极大地影响着可供企业选择的竞争战略,因此,研究行业结构是战略制定的起点,确定企业定位是战略制定的前提,战略正确,经营思路和经营方向正确,企业就会取得理想的绩效。企业竞争战略设计由五个步骤组成:行业研究与对手研究、企业定位、战略设计与制定、市场绩效反馈、战略修改与完善。波导公司设计了“抢先一步,快速行动”的企业竞争战略,在与国外强大对手的激烈竞争中获得发展,坐上了“国产手机第一”的宝座。

在增强员工活力的设计中,需重点考虑员工活力来源并制定激励的政策。一般来说员工的活力源于对事业的追求,因此应设计使员工建立起事业心,使他们有目标,愿意为达到目标和完成目标做出贡献;在此基础上设计激励机制,对于完成目标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未能完成目标的员工给以惩罚。应鼓励员工的冒险精神,并由企业为其承担失败责任。尤其是各行业的领头企业,正在走前人未走过的路,遇到的问题无任何现成答案,应随时准备接受失败,应培养“失败者也是英雄”的观念。

确立企业优势中的一个关键内容是增强企业整体协调性的设计,企业若缺乏整体协调性,就无法形成整体优势。企业整体协调性的设计则应能够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或隐或明的不协调之处,经过系统协调后应能增加市场绩效。如果企业内部有内耗,各部门得不到良好配合,自然会降低市场绩效。例如企业的某一先进技术如果生产部门不愿采用,或采用后销售部门不努力进行产品推销,那么这一先进技术的市场价值就无法体现;再如企业的部门人员组合如果缺乏整体协调性,就不会形成好的团队等等。因此企业整体协调性设计首先应发现不协调之处,对于这些不协调现象拿出解决方案,从组织系统整体性角度加以整体整合协调。

第三,设计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行为规范及规章制度。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评价事物重要性和优先次序的一套标准。企业经营理念中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企业中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建立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上的企业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工作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其设计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工作制度设计。包括企业领导工作制度、技术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其中有计划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物资供应管理制度、产品销售管理制度、经济核算及财务管理制度、生活福利管理制度、劳资人事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企业员工工作中应遵守的主要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设计。这是指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各类人员工作的权限及责任制度的设计,其目的是使每个员工、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使整个企业能够分工协作,井然有序地、高效率地工作。主要包括领导干部责任制、各职能机构及职能人员责任制,以及员工岗位责任制等。

其他制度设计。这主要是指企业的非程序化制度,如员工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干部竟聘上岗制度、员工与干部对话制度等,还包括企业特有的典礼如仪式、特色活动等。

企业经营理念结构设计及程序化步骤

企业经营理念的设计应考虑到经营理念不同结构层次,在设计时可将企业经营理念的结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外现层、中心层和核心层。外现层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表层部分,它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等,主要包括企业标志、标识和产品的外观设计等内容。如厂名、厂貌、厂服、商标、标语等,充当着企业理念的载体;而产品的外形、式样、品质、包装、维修服务、售后服务等,是企业理念的具体反映。企业设计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产品时,就能吸引顾客。

企业经营理念的中心层是制度层,它规定了企业的行为准则,主要是指对企业员工和企业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规章制度。包括了企业成员在工作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是以生产标准、质量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形式表现的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理念的核心层是企业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指导企业理念的表层和中心层方向的指南,是企业理念的核心和灵魂。企业理念的核心层设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企业经营哲学设计。它是企业领导者为实现企业目标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基本信念,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生产经营方针、发展战略和策略的哲学思考,只有以正确的企业经营哲学为基础,企业内的资金、人员、设备等才能真正发挥效力。有了正确的企业经营哲学,处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发生的一切问题才会有一个基本依据。企业经营哲学的形成首先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制度及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同时也受企业领导者人文修养、科学知识、实践经验、思想方法、工作作风及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哲学是在长期企业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企业精神设计。它是企业有意识地在员工群体中提倡、培养的优秀价值观和良好精神风貌,是对企业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及倡导的结果,如北京WEDO软件公司的企业精神是:WEDO好比一只雄狮,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

企业价值观、道德观与信誉观念设计。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中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为组织全体员工提供了共同的思想意识、信仰和日常行为准则,这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优秀的企业十分注意企业价值观的设计。企业道德是指企业内部调整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与制度都是行为准则和规范,但制度是强制性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道德是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企业经营理念的外现层、中心层及核心层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外现层是企业理念的外在表现,是中心层和核心层的物质载体。中心层则制约和规范着外现层及核心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理念建设也就无从谈起。核心层是形成外现层及中心层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理念的核心和灵魂。

企业经营理念设计的程序化步骤可分为五个步骤:

首先寻找若干企业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组成核心小组。小组成员应该对企业的业务熟悉,对企业暗含的价值观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应在同事中有信誉、有能力,有广泛代表性。

进行企业情况调研,弄清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为企业准确定位提供信息。

核心员工小组开会,请每个人发言,对企业经营理念进行反思,列出他们认为重要和合适的经营理念,把大家的意见集中,将重要的企业理念如企业经营哲学、企业愿景目标、企业战略、企业精神等排序进行选择。

提出企业经营哲学、企业愿景目标、企业战略、企业精神等企业经营理念设计的初步内容,并经企业员工广泛讨论。由若干文字功底较好的秀才组成写作班子,创作通俗的、准确的企业经营理念表述。应充分利用群体智慧并可考虑借用外脑。

在全企业范围内充分讨论,由大家发表意见,意见归纳后经领导层审议定稿作为正式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确定后还应接受实践的考验,并不断修改完善。

企业经营理念的设计过程应作为企业统一思想的过程,通过提出梳理企业经营理念的任务,在企业内部开展大讨论,逐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获得形成合力的效果,使经营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员工共同信仰和追随的理念。

企业经营理念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过独立思考完成,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别家企业的经验。应通过信息反馈,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先进的经营理念应能使员工与企业真正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应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应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应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能推动社会理念的提高与发展,我国企业应重视建设先进经营理念,并形成先进经营理念思想库。而落后的经营理念则会造成企业观念和体制的僵化,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带来人心涣散的后果,削弱企业凝聚力与竞争力,甚至导致错误的企业行为。因此,我们应积极推广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摈弃落后的企业经营理念,使我国众多企业实现先进企业经营理念的导向。

参考资料:

1.芮明杰,“21世纪的选择:新经济、新企业与新管理”,《学术月刊》,2004,2

2.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21世纪的中国企业管理难题与建议”,《新华文摘》,2004,10

3.张楠,“简述企业家战略思考的七个核心概念”,管理科学,2003,4

企业经营宗旨范文5

[关键词]导论;企业经营;美学应用

一、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术使命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这既是学科赖以确立的基本理由,也是我们把握不同学科性质的前提条件。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美学应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美学是研究企业经营活动如何应用美学原理的科学,它把企业运用美学原理从事经营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我看来,企业的经营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因为当今的时代生活特别是都市生活正在迅速地被艺术化。但是,我们现在还有许多经营者尚未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经营审美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经营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硬性竞争和经验管理的水准之上,而且经营者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水平也亟待提高。这就使得企业经营美学的建立成为历史的必然。由此可见,应运而生的企业经营美学理应承担下列两大学术使命:一是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审美规律;二是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运用美学原理提供理论指导。企业经营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虽然刚刚起步,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既然企业经营美学是应现代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之需而诞生的,那么,它一定会有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它将不会辜负时代生活和市场经济的重托,努力完成自己神圣的学术使命。

二、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

从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交叉性;二是应用性。

先说交叉性。企业经营美学既不是单一的企业经营活动描述,也不是纯粹的美学原理阐释,它是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和与美学相关的学科理论的有机融合。它讨论企业经营活动,是为了给美学找到应用的注脚。它讨论美学原理,则是为了给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审美的理论指导,它应该是企业经营管理学科和美学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边缘性。

再说应用性。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担当起自己神圣而艰巨的学术使命,它没有理由束之高阁,也不应该是纯理论的玄学思辨,它必须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的全部现实过程,正确而及时地指导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按照美的规律从事经营活动,以便更多地尽善尽美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创造最大效益。

三、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体系

如上所述,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围绕这一研究对象进行思辨,企业经营美学建构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十大内容:

(一)阐述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

美学基本原理揭示了美的一般规律,它是企业经营美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履行自己的学术职能,指导企业经营实践,以自己的方式阐明美学的基本原理,如:美的本质与美的标准、美的形态、形式美及其法则、审美心理与审美范畴等。如果离开美学的这些基本原理,企业经营美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和研究企业经营美学,也应该首先弄懂弄通与之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不懂得基本的美学原理,企业经营者就不能做到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从事经营活动。

(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

应该说,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与考察,是企业经营美学发生的第二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本质上属于美学学科,但它绝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美学,它是应用性很强的实用美学,它要将自己的学术研究牢牢地根植于现实的企业经营活动之中。一方面从企业经营实践中总结出审美规律来,另一方面又拿这些审美规律指导企业的经营实践。这就决定了它除了要把自己的学科体系建立在美学原理之上外,还必须把理论体系建立在活生生的企业经营实践基础之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探求,除了对美学原理的把握和阐述之外,还必须对企业经营实践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考察。企业经营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姑且从两方面入手对它进行宏观地分析和把握:

一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历时性分析与考察。企业经营活动虽然复杂多变,但如果我们对它的动态性作出宏观的把握,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哪类企业,也无论是企业的哪类作业,其流程周期一般都可确定为四个相辅相成的步骤,这便是:市场与环境调研;计划与决策;执行与控制;评估与反馈。倘若我们能够理性地把握这四大步骤,我们就找到了总结企业经营活动审美规律的突破口,同时也就找到了为企业经营活动全程提供美学指导的出发点。

二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分析与考察。如果说前面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历时性考察属于线性的动态分析的话,那么,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考察则属于非线性的静态分析。这种共时性的静态分析,使我们发现了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管理的经营;(2)对产品的经营;(3)对服务的经营;(4)对销售的经营;(5)对公共关系的经营;(6)对企业形象的经营;(7)对企业文化的经营;(8)对人力资源的经营。企业在对以上八项重要职能的经营中,无时无处不关涉到美学原理,也无时无处不伴随着审美活动。企业经营美学就是要把企业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当作一种审美活动来进行系统考察,总结这些职能活动中渗透的美学规律,进而使企业的这些职能活动变成更加自觉的经济审美活动。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主体除了美学原理概述和企业经营活动分析这两大总论之外,还有下面分论,即:企业管理与美;产品经营与美;经营服务与美;市场营销与美;公共关系与美;企业形象与美;企业文化与美;人力资源与美。

(三)企业管理与美

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枢神经和指挥系统,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时代的管理学家们反复强调,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科学、规范、民主化的人本管理。毫无疑问,人本管理当然应该是尽善尽美的管理,不善不美的管理只会导致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恶性循环,毫无人性可言,也毫无美和效益可言。企业经营美学将在分论部分,首先从美学的视角阐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以期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审美化提供理论参考。

(四)产品经营与美

产品经营是企业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应该既实用便利,又美观大方,还舒适环保,令消费者赏心悦目。本章将从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品牌的培育与创意以及产品的造型与包装等方面,探讨企业在产品经营过程中如何应用美学原理。

(五)经营服务与美

企业除了要为消费者提供实用美观的优质产品之外,还应该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服务显得特别重要。有学者把服务与管理和产品相提并论,指出管理、产品、服务是当今企业生存的三大生命之柱,其中的任何一根坍塌,企业的生命将不复存在。因此,现代企业要充分重视服务,要像精心经营自己的管理和产品那样,精心地经营自己的服务。而真正优质的服务当然应该是美好的服务,其中服务者的服务态度、服务礼仪和服务规范等,无一不渗透着美学原理。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企业的整个服务过程应该是一个审美化行为过程。

(六)市场营销与美

传统的营销方式就是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实现经济效益。其实不然,市场营销并不等于推销,营销与推销有着质的不同。营销的实质在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精神和物质的沟通交流,实行最亲密的接触,继而在这种亲密的接触当中,既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让消费者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所以,营销的宗旨不仅不是功利地推销产品,而且恰恰是要使功利笨拙的推销成为多余。由此可见,传统的推销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了,只有真善美的新营销才能完成这一崭新的营销使命。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主张在营销过程中贯彻美学精神,使现代营销成为审美化的新营销。

(七)公共关系与美

公共关系理论产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有识之士纷纷指出,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优化自己的内部员工关系和外部社会关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于是,公共关系随即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经营职能。但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仅从经营职能上去理解企业的公共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该把公共关系当成创建一种美好的生存环境来认真地进行经营。否则,公共关系的纯洁性就会受到玷污。当下企业公共关系的庸俗化倾向就是最好的说明。

(八)企业形象与美

企业形象是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的整体印象,它包括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者们常用“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来界定企业形象,简称CI。它包括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即理念识别(MindIdentity),简称MI;独特的行为方式即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简称BI;独特的视觉系统即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简称VI。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企业的形象系统。企业对自身形象的经营管理,就是力争使这三个方面超凡脱俗,优秀独特,以便给社会公众鲜明的形象感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借助美学的力量,加强企业内在美的修炼,同时也要强化企业外在美的修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逐步赢得社会公众的好评,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树立起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大限度地求得社会公众的爱戴与追随。

(九)企业文化与美

如果说美好的企业形象能使企业“秀于外”,那么,深厚蕴藉的企业文化则能使企业“慧于中”。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与一个文化修养浅薄的企业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沃尔玛始终雄踞世界连锁零售行业榜首?为什么通用电器的旗帜百年不倒?为什么中国的海尔也能木秀于林?究其根本原因,无一不是长期修炼的企业文化使然。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约,是企业的精神图腾,它像基因一样,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的生命之中,使企业生命之树长青,使企业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企业这种因深厚的文化修养而具备的永久魅力,当然包括企业长期的审美修养在内。如:企业崇高远大的经营理想,矢志不渝的经营宗旨,造福人类的经营道德,儒雅脱俗的经营气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范等。因此,企业文化的美才是企业深层次的内在美。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同样如此。

(十)企业人才与美

深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源,而打造一支有文化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则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之源。企业竞争的方略千千万万,但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显得格外重要。企业经营美学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阐述企业员工审美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企业包括CEO在内的所有员工加强美学修养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指导。

以上论及的十个方面,就是企业经营美学研究为自己设定的十大理论课题。除此之外,又由于企业经营的直接对象是广大消费者,所以,企业经营美学在讨论以上这些理论课题之后,不能不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述,以便指导企业经营者更加完美地投消费者之所好。出于这样一种学术考虑,因此,本课题在最后还要论及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至此,开头一个导论,结尾一个附论,中间十个理论主题,总计十二个部分,共同构成企业经营美学研究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企业经营美学建立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前景

企业经营美学是对企业经营审美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它的提出和建立既以当今时代丰富多彩的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为基础,又正是适应了当今时代企业经营审美化趋势的客观需要。因此,它的建立既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又有远大的价值前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当今的时代背景呈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买方时代的来临与市场竞争的加剧。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市场上的商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商品的供给量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力而言,明显地表现出相对过剩。而生产的相对过剩必然导致企业在市场上主导地位的丧失,代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导向。也就是说,企业过去是市场的中心和主导,消费者围绕企业转,这样的时代叫“卖方时代”。当今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企业不再是市场的中心,买主才是市场的中心,企业开始像崇拜上帝那样崇拜消费者,追随消费者,围绕消费者转,这样的时代叫做“买方时代”。买方时代的来临,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因为谁追随消费者,谁就占有了市场,谁丧失消费者的宠爱,谁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这样一条铁的法则,促使企业不得不努力优化自己的所有经营职能。于是,现代化的、规范化的、科学化的和审美化的企业经营方略应运而生。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美学就必然地被提到企业经营理论的议事日程上来,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因为一切为了消费者既是市场本位的回归,也是企业经营美学远大的价值前景之所在。

二是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消费意识的成熟。买方市场的来临和商品的极大丰富,引起的另一个马太效应就是大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便快捷,追求舒适和美好。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日趋成熟和自觉。他们不再像卖方时代那样,被企业任意地摆布和支配,他们有了更加自觉的消费观念和更加清醒的维权意识,企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投诉。所以,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地投消费者之所好,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而这又必然要求企业经营不仅要规范化,还要审美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进而赢得效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便应运而生。:

企业经营宗旨范文6

关键词:企业 经营成本 经济效益 管控

一、引言

有效的经营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成本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实际的企业经营建设当中,成本的管理问题往往会被不少人误以为只是一项简单单纯的财务管理问题,这种思想大大的限制和降低了经营成本有效管理的思路和实施工作手段与方法。全面的提升企业在经营成本管理方面的管理水平,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让企业的发展能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且是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等市场商业竞争上的基础条件之一。

二、 企业经营成本管控的类型

经营成本的有效管理管理控制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成本的控制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企业经营成本管控就是指在通过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后编制一个成本计划,提出相应可以减低成本的有效管理控制措施,实现达到降低成本的最终目标。对于经营成本有效管理控制的时间来分类的话,可以将企业经营成本的管控分为前馈管控,过程管控和反馈管控。

(一)前馈管控,又可以被理解为是企业在设立经营目标或是设立盈利指标,又或是规划产品生产销售之前对于成本的管控,就是指在经营成本发生以前的成本控制,即对目标偏离的可能性进行预算分析,拟定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

(二)过程管控,又可称作事中管控或是同期管控,就是在成本管控的作用之下发生在受管控企业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的一种施情况,这种管控方法的好处就是能与项目经营建设或是项目发展同时进行,一旦发现差错就能马上进行纠正进行实时管控,目的就是保证企业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少的发生成本预算偏差。

(三)反馈管控是一种十分重要而且经常运用的管控方式,就目前而言现实施的大部分成本管控工作都必须通过反馈管控来完成。反馈管控又称事后反馈,是指在根据管控的企业经营项目的盈利目标与受管控的投资项目建设实际运行结果来实施管控。

三、 企业经营成本管控的具体措施

只有做好企业的经营成本管控工作,才能确保企业能在这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拥有与时并进,全面稳定经营的资本。以下是从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的给出完善企业经营成本管控工作的实施方法:

(一)加强企业对于经营成本管控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经营成本管控观念。企业若想在这个在竞争激烈危机并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取得最大的经营效益,就必须将企业的经营成本管控工作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置上。所以为了能让企业上下有此共识,企业一方面必须加强企业内领导层的经营成本管控管理意识,让他们多参加相关的经营成本管控管理工作知识培训,是他们深刻的意识到企业经营成本管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就是要树立好正确的经营成本管控观念,加强企业资金使用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提高资金流动的价值。某纺织生产贸易公司,为了能强化企业的经营成本管控工作,在企业内部开展了培训课程,首先让企业内生产线上的工人接受一定的职业培训,让他们粗劣的能分别不同纺织原料的特性,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层也接受了严格的原料价格,以及生产用途和利益收入构成的经营成本管控课程。这一做法双重确保了生产线上,原料的肆意浪费,从企业的生产一线工人,到企业管理层都树立一个正确的成本管理控制理念,让企业的经营成本管控工作能顺利的开展,与此同时还给予企业都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企业相关的经营成本管控制度,以及构建合理的经营成本管控模式。企业必须在科学的预算估测之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影响企业各种收支的因素进行分析,合理的给出企业的经营成本管控模式,统筹企业的各项资金安排,这对企业能充分实行经营成本管控制度以及落实好经营成本管控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普及的环境下,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制定有一套完整经营成本管控制度,这样才能在如今电子信息化的年代中,集合相关电子数据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给予最真实准确可靠的经营成本管控数据报表,让他们能清楚知道企业在经营成本管控工作中认识到企业资金收支的薄弱环节,然后针对相关问题及不足有针对性的给出改善的方法方案。

(三)加强企业经营成本管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经营成本管控人员的职业技能。我们非常明白企业中的经营成本管控工作是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财务管理之一。现如今的社会大部分企业都会实行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管理,这是实现经营成本管控工作智能化的前提。加强企业经营成本管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软件的投入是第一步,这样就可以及时有效的对企业各种数据库和不同介质与格式的数据进行真实有效经营成本管控数据分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经营成本管控人员自身的素质修养直接关乎到企业经营成本管控水平的高低。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时期之下,理应做好企业经营成本管控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经营成本管控人员专业知识学习。在抓好经营成本如在企业经营成本管控的人员选拔方面,要严格的挑选年轻具有知识储备的专业人士,并且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等各方面能力,具有此类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能够较为精确的分析影院实际情况,在新时期结合相关电子技术经营好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

四、管控企业经营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社会市场经济成分,故此可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经营宗旨促进了企业对经营成本的管控要求,而过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更是迫使企业提高自身经营成本的管理,推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主要因素。

伴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向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也日益激烈与残酷。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求了企业必须能提供优质优价的产品,故此一个能在竞争激烈并且残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得以生存的企业,是能确保不改变产出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管控经营成本的消耗,严格杜绝成本的浪费;是能在保证不缩减产品的必要功能的条件下,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估值成本的消耗;是能在保持产出率在不断增长的前提之下,有效的控制经营成本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在降低经营成本的时候,必须是本着提高经济效益为其根本前提,任何以降低成本支出为目的而忽略经济效益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与此同时降低经营成本并不是意味着降低产品的品质,只有在提高产品质量有效控制经营成本,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成本作为影响企业在众多同品质同功能的产品中能有效取得市场份额,保持企业有较高的获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在做好企业经营成本的管控工作才能在最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 、结语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为各大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若想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竞争环境中能占有一席之地,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接近最大化是其关键所在,而管控好企业经营成本又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管控好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得以持续发展,并能促进企业的不断进步,迈向时代竞争中的前列。由上文我们主要从了解企业经营陈本的分类,到认识企业经营陈本管控的具体措施,以及剖析管控企业经营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探究企业管控经济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成本的主要且直接影响因素,详细分析了两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关系,即管控好企业经营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之一,经济效益又是进一步优化经营成本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浩,赵菊姝,颜庆辉.加强成本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