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一地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一地理知识范文1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 23、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纬线和纬度1. 纬线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特点都指示东西方向。3. 纬度:N),以南为南纬(S)。 4. 特殊纬度:(1)(2)90度:南北极点,的纬度;(3)23.5度:回归线,热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的分界线;(4)66.5度:极圈,寒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四、经线和经度1. 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2.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向西为西经(W),向东为东经(E);4. 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180经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日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大大西,小小东)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总结为“小小东) 20°W以西到160°E
°E,总结为“大大西”)一、地球的自转1. 含义:地球绕着2. 方向:3. 4. 产生的现象(自转的地理意义):二、地球的公转1. 含义:地球绕2.产生的现象(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3. 四季: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南半球的季节与之相反。
(课本13页图重点记忆)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里有极昼现象,南极圈里有极夜现象。5、五带: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初一地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危险废物 运输处置 第三方监理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71-01
当前由危险废物转移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环境安全,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别是2011年云南省曲靖市发生的铬渣非法转移倾倒事件,对环境危害巨大,同样社会影响极坏。从危险废物产生到运送至处置企业无害化处理利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危险废物转移过程监管”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引入危险废物第三方监理机制能够更有效地实施危险废物运输处理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不仅会使危险废物监管水平上一个台阶;更重要的是更加切实有效保障环境安全。
1 开展第三方监理的必要性
所谓“第三方监理”即为在危险废物转移、处理处置过程中,由独立于产生危险废物和处理处置单位的第三方独立的危险废物专业机构实施危险废物从“出生地”到处理处置完成的全过程监管模式。 按照危险废物法律的“产生者处置”原则,危险废物产生者无论是采取自行处置的履行义务的直接形式还是采取委托他人处置的履行义务的间接形式,危险废物责任必须由产生者切实承担。因此,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在委托前,需要对受委托的处置者的处置资格、设备、能够接受数量等能力的资质进行调查、核实;需要知道处理处置者在处置其危险废物时,是否全部达到环境安全标准然而实际上危险废物产生者无论在主观上、客观上,都无法做到切实有效的监管;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单位作为企业性质会最大程度降低其成本。另外无论目前实行转移联单及报告制度、还是各级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检查都不能保障危废转移全程监管。这样引入危险废物第三方监理机制能够有效填补危险废物转移处理处置的全过程监管“空白”。
2 开展第三方监理的依据
2.1 法律、经济要求
“产生者处置”原则是关于产生者处置其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的法定义务的原则规定。随着危险废物责任及赔偿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由危险废物废物转移所引发的环境事故赔偿远远高于危险废物监管成本将越来越被产生者认识到。花费少量的危险废物监理费用防范高昂危险废物污染风险将是一个明智选择。
2.2 社会发展要求
近年来,在日常生活的第三方引入已经越来越普遍,比如第三方理财、第三方认证、第三方业务等。其优点;有利于体现客观、科学的工作方法,保证公开、公平;有利于科学分工、扬长避短,逐渐弱化委托方自身的职能弱点,更加专业科学。可以说危险废物第三方监理机制不过是国内外日趋成熟第三方监理机制在环保方面的一个延伸。
2.3 环境管理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各项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无论是生产企业或管理者都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环境作为代价”。环境管理被视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清洁能源、节能增效的环保政策制度和技术应用;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遵守环境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发生危害环境事故。危险废物运输、处置过程的第三方监理,则是对危险废物转移处置过程监管的一个补充完善。
3 开展第三方监理可行性
3.1 充分前期宣传是实施第三方监理的前提
以往产生危险废物企业通常有个误区:转移危险废物时只要与一个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或收集单位签合同,然后交一笔处置费后,危险废物交到对方手里便万事大吉、与己无关。鉴于此,如果不打破这个误区,危废第三方监理必须通过媒体、宣传册广泛宣传危险废物相关法律法规,让广大社会公众尤其是产生危险废物单位知晓“产生者处置”原则是关于产生者处置其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的法定义务的原则。才能使危险废物第三方监理机制得以被产生危险废物单位自觉自愿地接受,使之市场化良性发展。
3.2 有法可依是第三方有效监理的保障
政府机构以前对于管理就是第三方监理的雏形。即将施行的第三方监理能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做到公平公正,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第三方的中立性和专业性让产生危险废物企业与处置单位认可的,第三方监理管理的标准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受政府监管。同时出台制定完整的第三方监理管理的标准、管理办法等法规,使第三方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此,环保部门制定严格的《危险废物第三方监理实施细则》包括环保部门与第三方监理中标监管所签订的《监管协议书》、《监管手册》等法律文件。同时,第三方监管机构要制定完整的技术监管体系,如《危险废物转移监控监管记录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结果监管记录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日常检查表》、《危险废物监管月报告表》等,其危险废物监管内容主要突出对危险废物转移处理处置环保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危险废物转移过程的包括技术、经济、环保等指标评估。监管公司派出监管组对每次危废转移进行旁站式日常监控。同时定期对其危险废物运营情况分析,并每月向环保局提交一份综合分析报告。
3.3 高效的监理平台是第三方监管的运作核心
在操作层面上,危险废物监管机构要把监管工作体现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的要求。监管主要针对监理大纲、委托监理合同文件确定监理工作的流程、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第一,在监理细节上,不能在没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采用僵化的“文来文往”形式,这样不利于双方解决问题,而且容易造成双方的误解。
第二,在监理手段上,要求监管方敢于创新,提升监管工作的技术含量,比如开发专用的运营监管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数据库的输入、储存、输出,实现实时监控和科学管理。
3.4 市场经济是第三方监理发展的动力
危废管理第三方监理机构首先要考虑到危险废物监管机构的“企业性质”,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在经济活动中,只有经济主体双方共赢,方能获得长久的合作。危险废物管理第三方监理机构只有平衡好双方的利益,才能促进危废监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三方监理不仅仅是为了监督管理,而是通过监管从而了解企业真正的困扰节点,为企业找到更适合、更经济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法及技术服务。不但为企业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帮助企业达到降耗增效的环保要求。
4 结语
笔者认为第三方监理的性质定位:类似于建筑工地上的监理方,监督施工方的日常工作。但这个第三方既不能是处置单位,也不能是产生危险废物企业的代表。必须对危险废物管理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做到”到位但不越位”,实施监督者的角色。要认识到监理方与产生危险废物单位、危险废物运营商并非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监管的目的不是“刁难”、“吹毛求疵”,相反,监理是为了督促危废处理处置单位更好地履行义务,保证项目的安全收集、贮运、处置,实施高质量管理。同时,第三方监管机构组充当环保部门与危险废物企业沟通的桥梁,承上启下的交流与互动。保持与危废运营商的充分沟通和良性互动可以减少摩擦,尽量发挥危险废物运营商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项贯穿监管工作全过程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初一地理知识范文3
离任后的猜想
知情人士表示,在与微软董事就CEO遴选工作展开沟通的外部顾问中,至少已经有部分人担心盖茨和鲍尔默的留任将会影响这一任命。另有知情人称,外部CEO候选人都明白,他们的部分谈判焦点在于:如果他们出任CEO,鲍尔默和盖茨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介入公司事务。
“让前任CEO担任董事绝对是个糟糕的想法。”麦金内尔在去年10月末接受采访时说,“你根本赢不了。”被认为是微软新CEO热门人选的福特CEO阿兰・穆拉利,也长期受困于类似的问题。该公司前CEO小比尔・福特目前担任执行董事长,他还是福特公司的大股东和创始家族的成员。据知情人士透露,鲍尔默已经成为部分微软CEO候选人最担心的问题。他最近已经通过多项决策改变了公司战略,并且在管理人员和投资者之间引发了冲突。
在去年8月宣布离职计划后,鲍尔默与诺基亚达成了74亿美元的手机业务收购交易,不仅带领微软进军新的领域,还因此新增了3.2万员工。鲍尔默去年夏天还展开了一系列公司重组,但在微软内外褒贬不一。熟悉微软的人士担心,如果继任者想要鲍尔默的战略或政策,他恐怕不会坐视不管。目前还不清楚,倘若新CEO要鲍尔默的决定,微软董事会将会作何反应。但他们之前曾经支持鲍尔默的这些举动。知情人士称,微软董事已经通过一些措施限制鲍尔默在CEO继任者遴选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无论是鲍尔默还是盖茨,对于公司的下一任领导者都没有“否决权”。他们二人目前合计控制着微软8.3%的股票。
在2000年从盖茨手中接过CEO帅印时,鲍尔默本人也面临类似的挑战。他们二人早年的权力斗争令公司的决策难以实施。微软董事大卫・马夸特(David Marquardt)等人随后介入,希望调停他们之间的矛盾。马夸特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与盖茨和鲍尔默在哈佛大学同住一个寝室。盖茨也不会置身事外。与他共事过的人表示,作为董事长和备受尊敬的技术大拿,他完全可以主导微软董事会的讨论方向。
在2000年1月1日鲍尔默接替比尔・盖茨成为微软CEO时,微软股价已开始从1999年12月23日的最高点开始滑坡。当时微软股价为58.719美元,而市值则为6163亿美元。截至本周美国股市收盘,微软股价为33.27美元,市值为2771.4亿美元,较当时下降55%。
功过难断
如果不考虑其他历史因素,这看起来像是一场灾难。但实际上,这一CEO过渡的时机及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起到很大作用。当鲍尔默出任微软CEO时,互联网泡沫仍在越吹越大。微软当时的季度营收为61.1亿美元,净利润为24.4亿美元,摊薄每股收益为0.44美元。而到鲍尔默出任微软CEO后的第一年末,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横扫了整个科技行业。到2000年底,微软股价下跌至21.688美元。在随后的很多年中,即使是微软2009年收购雅虎失败,其股价也没有再创新低。
在鲍尔默担任微软CEO期间,微软的年利润从约250亿美元上升至约7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6.4%。鲍尔默取得的这一成绩超过了许多知名CEO,例如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和IBM的郭士纳,但低于史蒂夫・乔布斯的记录。在乔布斯担任苹果公司CEO期间,该公司的年利润从7.86亿美元增长至259.22亿美元,翻了33倍。
相对于前任盖茨,在担任微软CEO的13年中,鲍尔默对收购和外部投资持更具试验性的态度。而微软的这些收购和投资也取得了不同的结果。一些规模较小的收购往往能带来变革性的新产品,例如Kinect,以及Xbox平台上著名的《光晕》系列游戏。
然而,大规模收购要么没有成功,例如雅虎,要么最后演变成一场灾难,例如aQuantive。但是,鲍尔默在进行一些大规模收购时仍非常果断。在他的任期中,微软共进行了7笔价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规模收购。
从数据来看,鲍尔默时代的微软在大规模收购时并没有明确方向。或许正是由于缺乏专注给微软带来了困难。微软尝试对非软件公司,例如aQuantive的整合未能成功。这也意味着,微软未来对诺基亚的整合也可能遭遇问题。
当鲍尔默出任微软CEO时,Windows正处于顶峰,在PC操作系统市场的份额超过90%,同时也在面对反垄断诉讼。然而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新产品的发展,Windows在计算设备市场的份额已大幅下降,而微软采取了许多措施试图扭转这一局面。
令人惊讶的是,微软实际上是首家开发平板电脑的公司。2002年时,微软曾开发了一款未获得成功的平板电脑Tablet PC。最终,微软在Windows 8系统中整合平板电脑的概念,并推出了Surface系列平板电脑。
但苹果公司此时已是市场领先者。由于Surface平板电脑销量不佳,微软因此进行了9亿美元的资产减记。微软的Pocket PC产品线同样也是最早的智能手机之一,微软早在2000年就推出了这一产品。由于微软试图在手机上复制与Windows PC类似的体验,因此未能像iPhone一样对手机体验进行重大变革,在这一方面的行动太晚。因此,在智能手机这一曾经领先的市场中,微软的市场份额已经很小。而微软收购诺基亚则被认为是,微软已经承认,苹果公司整合软件和硬件的策略是未来的发展之路。
初一地理知识范文4
上册地理知识点(一)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上册地理知识点(二)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主要分布地区: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中国、东南亚等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4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5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上册地理知识点(三)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初一地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隧道施工;不良地质 ; 措施
Abstract: landslides, rock pile, poor geological karst, soft land section are often encountered in tunnel construction, these adverse geological serious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nature of these adverse geological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 poor geologic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U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如:滑坡、岩堆、岩溶、松散地层、软土地段等不利于
隧道工程施工的不良地质,在这些不良的地质环境中,工程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除了应遵守一般的技术规范外,还应该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在支护、衬砌过程中采取一些针对性强的辅助施工技术方法,以满足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要求。文章就在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高原特殊地质、溶洞地段、膨胀性地压等不良地质对施工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一些具体处理的方法。
1 高原特殊地质..
1.1高原特殊地质对隧道施工的影响随着西部交通的发展,高原隧道相应增多。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环境特殊,因此,高海拔地区的隧道也给普通的隧道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首先,由于海拔高、缺氧、气候寒冷等原因,高原隧道每年正常的施工时间仅有240d左右。此外,高原缺氧、气候条恶劣,导致人、机械效率降低,所以隧道施工进度明显偏低,工期加长;其次,高原地带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经破坏就很难恢复。在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要考虑和评估对高原环境的影响;再次,由于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如果隧道发生渗漏水,水在低温下结冰,产生冻胀,将对隧道的结构产生较大的破坏。..
1.2施工中的应对措施
在高海拔隧道施工过程中,除严格执行一般隧道现行的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外,更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高海拔隧道(含环保)施工技术细则;严格按有关法规设计施工以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做好土地的复耕、复平、喷播草籽等工作;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处理好施工废碴、废液、废水、废气以及生活垃圾等,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隧道防水标准至少达到.. “不淌”、“不滴.. ”、“不漏.. ”,并保持洞内干燥;高海拔隧道衬砌施工时,应选择合适的速凝剂、早强剂、防冻剂,根据材料性能进行现场试验确定掺入量,使混凝土达到速凝、防冻、早强的效果。高海拔隧道施工更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将各施工工序的责任落实并细化。
2岩溶地段隧道设计
岩溶是指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膏、岩盐等可溶性岩层,受水的化学和机械作用产生沟槽、裂隙和空洞,以及由于空洞的顶部塌蓓使地表产生陷穴,洼地等现象和作用岩溶对隧道的危害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
(1)洞穴的存在使建筑物全部或部分悬空,将极大地降低隧道的使用可靠度。..
(2)岩潜水特别是当CO,等可溶性物质含量增高时,水的流通将给隧道结构带来极大
的侵蚀作用,影响隧道的使用寿命。..
(3)洞穴堆砌物松散易坍塌下沉,改变洞穴周边的应力分布状态,影响隧道的稳定。..
(4)隧道中地下水流失,使隧道顶部地面岩溶塌陷,导致环境地质破坏,也是造成隧道
结构不稳定的厄固。
岩溶地段隧道常用处理溶洞的方法,有.. “引、堵、越、绕”等,同时加强衬砌支护。
(1)引:遇到暗河或有水溶洞时,宜排不宜堵.采用暗管、涵洞、小桥等设施宣泄水流或凿泄水洞将水排出洞外,当岩溶水流的位置在隧道顶部或高于隧道顶部时,应在适当距离处开凿引水斜洞,将水位降低到隧底标高以下,再行引排。..
(2)堵:对已停止发育、跨径较小、无水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遭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或加深边墙基础,加固隧道底部。
当隧道拱顶部有空溶洞时,可视溶洞的岩石破碎程度,在溶洞顶部采用锚杆或锚喷网加
固,必要时可考虑注浆加固井加设隧道护拱及拱顶回填进行处理。
(3)越:当隧遭底部遇有较大的溶洞并有水流时,可在底部砌筑圬工支墙,支承隧道结构,并在支墙内套设涵管引排溶洞水。
(4)绕:在岩溶区施工时,个别溶洞处理耗时且困难时,可采取迂回导坑绕过溶洞,继续进行隧道前方施工,并同时处理溶洞,以节省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3膨胀性地压..
3.1膨胀性地压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在隧道施工中遇到膨胀性地压情况,会造成断面缩小基脚下沉、拱顶上抬、拱腰开裂、基底鼓起等不良现象。变形初期不仅变形的绝对值很大,而且位移速度也很大,如不加控制或控制不及时,就会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
3.2处理措施
3.2.1施工方法与工序安排
在膨胀性地层中施工,以采用上导坑或弧形导坑先拱后墙法为宜。工序安排应特别紧凑,开挖后,围岩暴露时间应尽量缩短,减少风化、水化作用,并在筑拱后,及时压浆加固。拆模板后,立即对拱背填充、压浆。在拱圈完成一定长度后,紧密落底,对开首轮马口,
灌注边墙、仰拱等。尽量减少围岩暴露时间,可起到降低围岩膨胀压力的效果。..
3.2.2分部开挖和支撑
导坑木支撑多采用框架式,预留沉落量.0.2m~0.4m,如设有下导坑其断面可选用单道并预留加固支撑空间。扩大使用扇形支撑时,开挖由上而下,各号纵梁均需预留沉落量。如采用花拱支撑可采用弧形导坑开挖,分片架立拉中槽或挖中层,拱脚岩层应保留足够的宽度,配合马口位置分段掘进。马口采用对开,长度为2m~4m,开挖时逐层下挖并架设卡口梁及横撑。
3.2.3采用钢骨架封闭式衬砌
施工中为了防止拱脚下沉,可采用加大拱脚断面;起拱线以上lm范围内用同级混凝土灌抵岩壁,向岩壁打入锚杆;拱架下设置方木排,扩大拱架承压面积等措施,并注意不使地下水浸泡拱、墙脚。为了防止衬砌侵蚀,拱脚一般提高l0cm,起拱线处放宽l0cm~20 cm .
4结语
不良地质对隧道施工安全施工具有很大威胁,如处理不当,会造成人身、设备安全事故。准确的地质资料、合理的防治措施,将最大限度地防止隧道地质灾害的发生,使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以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谭若坚.不良地质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常用处治措施.湖南交通科技,2002(9)
[2]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初一地理知识范文6
一、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
(一)崩塌
崩塌是指岩土突然脱离母体岩壁使岩体出现崩落、滚动的现象。
(1) 坡面条件是引起崩坍的根本因素。黄土地区,坡度大于50°是就可能发生崩坍;由松散的的岩土组成的坡地当坡度大于45°,高差大于25米的时候可能出现小规模崩坍,高差大于45米就可能出现大规模崩坍;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斜坡,当坡度大于50°,高差大于50米时就可能发生崩坍。
(2) 地质构造与岩性也是崩坍发生的重要条件。结构疏松破碎的岩石易发生崩坍,当松软岩层与坚硬岩层成互层出现时,由于差异性风化使坚硬岩层突出,临空面增大也容易引起崩坍。
(二)滑坡
滑坡是公路施工中极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在客观环境内通过重力的作用导致部分岩体沿着软弱带向下滑动的现象。导致滑坡的具体原因如下:
(1) 地貌原因高陡的山坡或陡崖,使斜坡上部的软弱面形成临空状态,上部岩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溶剂发生滑坡。河水强烈的凹岸陡坎也容易发生滑坡。
(2) 地质原因松散的沉积层,尤其是粘土及黄土浸水后,粘聚力骤降,大大增加了其可滑性。基岩区的滑坡一般和页岩、粘土岩、泥灰岩、板岩等软弱岩层有关,当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不一,特别是下面是坚硬岩石,上部是松散堆积层时容易发生滑坡现象。
(三)地面沉陷
地面沉陷是指比较软弱的路基基础,在公路施工或者建成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沉降的现象。造成沉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路线选址不当或者路基施工不合理。自然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强降雨或地壳变动等。
二、公路施工中常见的地质勘探方法和内容
(一)勘探方法
(1) 埋桩法。在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地质勘探的方法就是埋桩法。通过这个方法就是能够最快时间内查看到公路施工周边的山体是不是有出现山体崩塌和滑坡的征兆,在发现异常的时候可以进行紧急应急方案的调整,短时间内安排施工人员离开,也可以紧急进行公路的抢修。
(2) 埋钉法,这个方法也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地质的勘探,在裂缝两侧埋下两个钉子,通过对这两个钉子的距离变化进行测量与预测山体滑坡可能出现的变化。
(3) 贴片法,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在一些横跨裂缝除粘贴一些水泥砂浆,还可以粘贴一些纸片,当这些被粘贴的东西发生变化的时候,或者被拉断时,就说明发生了地质滑坡灾害,并且有了明显的地质变形,要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严格的防范。
(4) 上漆法,可以在裂缝出现的位置用漆做标志,之后观察上漆部位的变化来对地质发生的程度进行勘探和测量。
以上三种地质的监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非常直观的岩体滑坡的变化情况,虽然不能获取最为直接的数据。但是可以对地质的变化进行有效的预防。
(二)勘探内容
(1) 查找公路沿线的水文和地质条件,这样能为线路的位置提供一些地质方面的参考依据。
(2) 查找不良地质的分布和类型、规模、诱因以及发展趋势,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3) 查找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和分布的范围、厚度以及性质等。
(4) 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以及动态的变化规律以及洪水痕迹的分布高程。
(5) 查明岩溶水害、地面塌陷等对公路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公路施工中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方法
(一)加强公路线路地质条件的勘查
公路建设要高度重视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及时发现一些严重的地质问题并及时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可靠的处理,才能保证工程设计、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公路的可靠质量。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如果不重视好地质条件就会造成桥墩的塌陷,从而影响整个桥梁的安全。桥梁应该选择在边坡稳定、地基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应尽可能避开大断裂带,尤其不可在未胶接的断层破碎带和具有活动可能的断裂带上造桥。在隧道施工前,做好对隧道岩体的勘察,能够更好的确定出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
(二)完善工程设计提高公路抗地质灾害的能力
在公路工程设计中,根据大部分地质剖面对致害地质作用的性质、原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稳定状况、危险程度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如水文、气候等情况,对预测的危害进行正确评价。当路线经过不良地质区域时,要综合考虑地质的治理有效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不同方案的的比选。重点地质防治工程,必须进行专门的可行性论证,必要时可进行工艺试验,因施工过程中必然对原有地质造成影响,如对岩基的喷锚、抗滑桩。挖排水沟等,不能因施工的扰动而对变形地质体造成新的破坏,当不可避免时要正确评估施工的扰动对变形地质体的影响程度,对原有设计进行补充修改。
(三)施工中通过技术手段防治地质灾害
1、对公路出现的崩坍和滑坡现象,应采用以下两种措施进行防治:
(1) 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可以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或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2)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以及采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通过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等。
2、对软土路基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
主要有抛石挤淤法:挖至基础的处理厚度,一般为30cm,快速抛石、整平,抛石整平稳定后进行砂砾垫层施工,其办法很快解决了公路桥涵的软基处理,提高了整体施工进度。还有可以用砂、砾石等材料置换或拌入法使软弱地基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3、在泥石流易发区域,要加强排水工程的建设,以降低其对公路的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