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1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 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 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用课本以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令学生看见了越出教材的可能性. 这种到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们,自然而然地使他们产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数学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时常感到他们通过阅读成功地学会了一些东西,以提高数学阅读的自觉性. 例如,已知线段AB = 20 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 = 6 cm,M是线段AC的中点,则AM长为多少厘米?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几何题,但在实际做题中,却有许多学生出错,而当他们看到试卷上的错号后,马上就恍然大悟. 原因就是这部分同学不注意细节的描述,对关键词“直线”没有注意认真体会,仅一字之差,含义却不同. 所以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必须逐句推敲辨别,方能理解到位.
二、优化过程,提高阅读技巧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事例进行引导,教给学生科学而又合理的阅读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强调数学阅读首先要认真细致,它必须精确到每个字、每个符号. 从而达到“内部语言转化”的目的. 学生在读后,要利用语文阅读中的“找主干”、“缩句”方法,精简出数学知识或问题的精髓,进而运用逻辑思维推理出知识或问题的解决方案. 有时还要借助于写,把读写结合起来加深对数学知识及题目的理解,改过去的“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 还可利用课外时间,选择几段书上的内容,和学生交流阅读的感受. 积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从不同方面,以不同形式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很宽裕,因此在课内安排十分钟的阅读在时间上是完全允许的. 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设计好阅读理解思考提纲:如① 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② a4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底数,指数,幂. ③ 54有几种读法?④ -32与(-3)2相等吗?-23与(-2)3相等吗?为什么?由此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这四个问题解决了,那这一节的内容就比较清楚了. 当然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习题,掌握从文字中搜寻有用的信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尤其是解答题和应用题,更应小心在意,认真阅读. 例如,有这么一道题:小明放学回家后,问爸爸妈妈小牛队和太阳队篮球比赛的结果. 爸爸说:“本场比赛太阳队的纳什比小牛队的特里多得12分. ”妈妈说:“特里得分的两倍与纳什得分的差大于10,纳什得分的两倍比特里得分的三倍还多. ”爸爸说:“如果特里得分超过20分,则小牛队赢,否则太阳队赢. ”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究竟哪个队赢了,本场比赛特里、纳什各得多少分?这是一道与语言描述有关的实际问题,很多学生读了以后,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定下心细读,大部分学生又都能从该题得到主要信息,实际上就是特里和纳什得分之间的关系,题目一下就简单多了. 这都与学生平时积极认真培养阅读能力有关,真正作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三、加强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由于个性特点的不同,也许收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教师要合理加以引导,不能打击抹杀其阅读的积极性. 新课标中提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便是我们进行数学阅读的努力方向. 一个题目在追求解题知识的同时,也应重视其内容的思想性,否则,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就不能彻底领会.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2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语文教学多少带有功利色彩,为追求成绩的“目标教学”让语文阅读上得枯燥无味,教师缺乏激情,学生兴趣索然。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心理就会错误定位,认为语文学科就是“死记硬背”的学科。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不应该使学生厌恶学习,而应该使学生被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诱导着学习。”这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就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感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克服困难,专心致志地去阅读,感到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金钱的魔力》一课时,我说:“同学们感受了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故事梗概是: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借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人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想知道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吗?快来阅读课文吧!”这样就为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引起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先学后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允许学生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对文本的判断也会有不同的标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这就是先学后教法。教师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就传授新知识,学生就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无法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让学生先行阅读,根据阅读内容列出阅读提纲,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一些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组成小组互相讨论,从而做到教学相长。这种阅读模式不但贯彻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而且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阅读,列出提纲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但理解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激发了学习兴趣,还引起了情感的共鸣,受到了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教育。
三、教授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
朱熹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质疑,能激发求知欲,产生阅读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通过质疑、解惑,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提出一些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同时把问题问得恰到好处,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阅读往往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升华,也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与象共舞》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如何才能做到与象共舞;如果你是大象,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呢?”这样的质疑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四、适当进行阅读延伸,拓展学生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说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一个重要手段,适当的阅读延伸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加深、拓宽学生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阅读延伸要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的纽带,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阅读延伸,教师课内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提供范例,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积累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情操受到陶冶,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写作能力。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英语阅读 现状分析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105-01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中的重要一项,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对于高中生在词汇、语法、语言表达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着较高要求。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面对阅读叫苦不迭,感觉无从下笔,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时,大部分学生竟草草了事,使苦于阅读的高中生数量有增无减。高中生这种被动阅读,甚至厌恶阅读的现状的确令人担忧。
一 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主要困难
在英语阅读中高中生面临的主要困难有:(1)掌握的词汇量太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2)在写开放性作文或半开放性作文时经常不知如何下笔;(3)英语语法把握不准,以至于无法写出正确的句子;(4)单词拼写能力差,经常出现拼写错误;(5)缺乏语篇方面的知识,不知该如何组织文章;(6)缺乏体裁方面的知识,不知道不同类型的文章对英语的不同要求;(7)缺乏阅读技巧方面的知识;(8)在阅读中经常出现中式英语;(9)在阅读时不能用英语进行思维,经常套用汉语翻译方式等。
二 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语言方面的问题。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词汇,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要有充足的词汇量。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学生词汇量匮乏,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上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书面表达的整体质量。(1)单词拼写错误。如,enviroment(environment),teached(taught),creat(create)。(2)表达不够地道,中式英语层出不穷。如,My English classes to be taught in English is better. We could feel the English atmosphere very much.(3)谓语、非谓语,主动、被动界限不清。如,Teach in English is better. If we only speaking English in class,…(4)词性混淆,特别是形容词与副词之间。如,Although it can improve our listening able,… After we study and understand it good,…(5)用词不准确或不规范。如,Improve my English listening and saying,… The English atmosphere isn’t thick.(6)主、谓不一致。如,So to be taught in English only not only improve our English skill,but also enrich the English atmosphere.(7)词语搭配不当或固定搭配使用错误。如,Build an English atmosphere,learn English positively,talk English in English.
第二,语法方面的问题。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只注重语法规范的讲解,教学活动围绕着应试而进行,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语法。长期以来,所习得的语法知识大部分是领会式语法,而非表达式语法。因此,如果是做纯粹的语法类选择题,得分相对容易,但是一碰到口语表达或者阅读题,出错率就相当高,而且错误的程度也较严重。如,One day,he won a prize in lottery. The whole family were very excited at this surprising prize.(family这个词是指有几个人组成的整体,谓语应该用单数。)又如,Only in this way they can improve their English.(Only+介词短语在句首时,句子要部分倒装,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improve their English.)
第三,母语对英语阅读的影响。大部分中国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无法摆脱母语思维的影响。由于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有很大的差别。英语中,时态、语气、语态、句式结构等和汉语完全不同。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套用汉语语法,忽视了两种语言在语法和某些习惯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而且,在阅读时往往先用汉语进行构思,然后再套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和句型结构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译成英语。因此,在找不到合适的对应词的情况下,往往凭借自己已有的汉语和英语构词感觉造词,展开一些不正确的联想或假设。因而,阅读中就出现了大量的“Chin-glish”现象。如,有学生把句子“有一辆公共汽车过来了”,翻译成:There was a bus came here. 又如,There are many people can read difficult articles in English but can’t write or speak themselves in English.
三 教师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问题
第一,阅读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不强,师生之间没有就阅读目的和内容进行必要的协商,阅读教学内容和话题由教师决定后强加给学生,无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兴趣。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阅读方法 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 阅读能力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合理解读教科书知识,不断开发新课堂资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新知识,掌握阅读技巧,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进行有机的、系统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多个思维去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对学生在课堂中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形式和方法的掌握、阅读态度的培养等方面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它是学生求知欲的直接动力,它能促进学生积极阅读、思维、勇于创新。所谓的求知欲是当学生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学识和思维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化抽象为形象,通过讲故事的手段,化平淡为神奇,向枯燥无味的课堂注入生机。是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对阅读入迷。例如讲到《老山界》课文中连夜登山的片段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到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我先通过分析“之”字形与“S”形的路线陡和险;接着,通过“伸手看不到五指”、“浑身紧张”等词句来说明路途的凶险;然后,在让学生自己进行风趣幽默的对话,从而让学生对《老山界》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体会都得到升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应用”。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交流机会和互动空间,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去阅读,去创新、去领悟阅读的真谛。
二、科学的阅读形式,规范学生的阅读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常用来激励学生自主去阅读。虽然说多读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但在此过程中也要讲究阅读方法和形式,一遍遍机械式的重复阅读只能使学生感动枯燥,只有科学阅读方法和形式,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对阅读的产生厌烦。我来说说阅读的主要方法和形式:
1.明确阅读要求,有目的的去阅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急于求成,应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引导。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到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真设计每节课学生阅读的任务,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读,要达到什么的目的,教师应对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阅读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创设情境氛围,引导学生融入情境。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氛围的创设。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能亲临现场,才能真正做到感情投入去阅读,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春笋》一文时,我通过幻灯片来让学生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春笋生长时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朗读时,我边用幻灯片放出春笋生长的过程边动情地朗读文章。学生在视觉、听觉的慢慢领悟到春笋的精神,唤起学生的想象,慢慢进入的情境,并读出了那种感觉。
3.反复阅读重点词句,提高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将文章中关键性,主导性的词句段落标注出来,让学生重点去阅读去体会。例如:《落花生》一课,将父亲的话进行解读分析,体会话中含义,得出结论:人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通过这样对文章的解读,使文章的中心更明了,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把握,就能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所阐述的观点。
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时因为老师的一次批评,让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对阅读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对其产生反感,这样就对学生今后的阅读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比如,学生在读课文时不能很流利,不应该指责学生课前没预习,更不应该对其阅读能力产生质疑,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此时,应该对学生上来读课文的勇气进行褒奖,或者对学生的发音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褒奖。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同时自信心也受到鼓舞,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学好语文的体现。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积极去探索和总结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阅读 数学阅读 阅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44-01
1.阅读与数学阅读的定义
“阅读是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之一,自学能力的核心则是阅读能力。
关于数学阅读,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而相对较有影响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我国学者邵光华1999年提出的:“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含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数学阅读也是一个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此定义描述了数学阅读的个人心理过程,指出其与一般阅读的相似之处和独有的特点。而李兴贵、辛世强则认为:“数学阅读就是看数学教材,领会、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经历数学产生、发展、演绎、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文化,欣赏数学美的过程。”和邵光华的定义注重个人心理过程相比,这一定义更为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及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情感体验。
而在笔者看来,数学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学生对数学教材的感知、认读,从中获取数学信息与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扩展数学视野,或解决数学问题,实现对阅读材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心理认知过程。
2.当前数学教育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堂,新形式层出不穷,但是以本为本的数学课本却被寂寞地闲置在了一边,学生一节数学课下来连数学课本都没有翻开似乎司空见惯,代替的是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数学课本的潜在能量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被扼杀了。更别说数学课外阅读的延伸了。在数学教学中。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老师多讲解,学生要多做题,课本被当成了教师的讲解材料和学生的练习册,对课本中的内容的阅读重视不够。学生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学习中若有问题,也往往直接问老师,很少通过钻研课本来寻找思路。
3.措施
有数学阅读定义,可见其重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金环认为:数学阅读教学一般分为4个课型:概念课、公式定理课、解题练习课、复习课。针对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杜荣华老师认为:数学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其教学环节为: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理解教材—师生交流反馈。通过阅读、思考、分析、交流、归纳等思维活动,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还获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而本文认为:
1.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意义,提高积极主动性
数学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有关研究表明:构成一些学生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本人作为一个小学三年级老师的在业人员,对这一方面体会甚深:在班上你总能发现有几个孩子特别刻苦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之后也能及时完成作业,就是学业一直不见长进。究其原因,竟发现这些学生只能把一些数学知识背下来,而理解不了,数学题目也看不懂,尤其是应用题。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从阅读的本质来看,阅读数学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绝不是“授”“受”之间可交割完的事,而是要取决于学生思维的展开程度和学生自主求知活动的质量。数学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认识加工、思维消化,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被学生接受,并纳入其认知结构中。
如:在人教版三年级的数学书上有这么一道题:“一盒胶卷能照36张相片,三盒胶卷大约能照多少张相片?”在讲述这道题时就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说,因为一盒能照36张,那么三盒就能照3×36张。这样非但不能让学生学会,反而有碍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挥。因此在这里应采取引导法,逐步引导,如果可以最好让学生先自行理解此题意思,并鼓励学生进行尝试解答。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指导学生课外读物
阅读不仅仅限于课本,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养诚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通过阅读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有活力的数学思维过程应该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要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3.让学生明确阅读任务,有的放矢地进行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性的阅读,也不同于文学阅读。数学阅读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故数学阅读需要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如果不能让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整合概括,就达不到阅读的效果。数学阅读又要求认真细致,不能像阅读故事或者小散文那样不注意细节,进行跳跃性阅读。再加上,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阅读困难的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阅读之前进行适当指导,布置阅读任务,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数学阅读的效率。
4.与其他科老师互利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各科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之间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尤以语文与数学的联系非常密切。数学所需要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都有可能在语文学习当中得到锻炼。如在前文我们提到在数学阅读中的整合概括问题,在语文中的复句变单句、概括文意等当中也会得到相应训练。因此,数学教员们大可通过与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合作更好地培养好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5.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更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培养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阅读能力;问题;对策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和基础阶段,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即是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近些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的普遍推行与实现,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仅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应当注重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展开探讨。
一、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课堂教学任务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如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是数学阅读能力,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小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阅读体现在教材中的概念、情景对话以及试卷中的应用题等多方面,阅读教学是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延伸与拓展。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实现。首先,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较落后,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互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仅仅依靠小学数学教师的口头讲解对理论知识加以讲解,小学数学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数学教师不能及时得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其次,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理解能力较差,不能保证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教材文本内容阅读的理解正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侧重于对题目的讲解,使小学生将数学课堂的学习误解为单纯解题。而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不重视理论的推导过程,即使是进行了推导,小学生也是侧重于对结论的记忆,而忽略了推导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巧用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巧妙灵活运用多种数学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好奇心,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设计更加吻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简单的图片和情境设计,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完成基础的数学知识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加减法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导小学生将文字转化成生动的语言,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教师可以将场景设置为超市,通过小朋友、妈妈去超市购物和收银员的对话,来完成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加减法的教学。这样的情景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共鸣,引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经常会和家长去超市购物,在完成本节教学后,小学生再次去超市时便可以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阅读方法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数学教师侧重于传授阅读方法,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大大缩短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方法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每个年级不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最适合学生理解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可以通过抓关键字眼、勤于思考、相互比较等方式提高阅读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平行线的教学中,对概念进行阅读时,教师应指导小学生将“两条”“同一平面”“不相交”等关键字眼勾画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和小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更新进步,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吻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向小学生传授符合学生理解能力的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