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月色荷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月色荷塘范文1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首徐回,兼传羽杯;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
文章以“门”开篇:“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门在这里有象征意义。进去是“门”里的世界,出来是“门”外的世界,“门”将世界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象征两种状态,两个世界:已知和未知,光明和黑暗。
这条小煤屑路是社会现实的象征,荷塘就是世外桃源的象征。在“阴森森”的现实里,作者在寻求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
荷花象征着高洁,出污泥而不染。
月色荷塘范文2
歌词中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神兼具,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一点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时光缓缓流淌”这是以缓缓流水比喻“时光”;“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这是拟物,把女子比拟成嬉游荷塘的小鱼;“荷塘你慢慢”唱、“月光你慢慢”听,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哗哗流淌的荷塘说成是“唱歌”,宁谧皎洁的月光成了静“听”的知音。其中,“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诉之于嗅觉,“小荷淡淡的香”写尽琴音的缥缈、悠扬和美妙动听。
歌词在虚实关系的处理上也是十分有特色的。“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梦境本是虚无缥缈的,但作者把它说成可添可著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心灵可有窗户?“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忧伤是人的内心情感,怎能如实物般让人采撷?……这些都是化虚为实,就是作者将主观性很强的思想、心绪、情感等外化为具体形象的客观事物,变无形为有形。不仅如此,作者还结合景物来表达情思,在景物描写中,寄托自己内心情感。宋代范晞文《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整首歌写“迷人的星光”、“淡淡的月光”下,“微微荡漾”的荷塘上弥漫着荷花的芬芳,还有若有若无的琴音、翩翩飞舞的萤火虫……作者通过描绘月下荷塘的静谧美好,传达出人景和谐、人与人之间多情的意蕴。
歌词营造的意境幽美脱俗,这得益于作者选取的具有审美特质的典型意象。词作中用“月”来寄托相思的深情,同时它又是情感高洁的象征;“淡淡月光”、“梦”这类意象,给全词披上了一层朦胧色调;意象“莲”有着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纯洁,又因与怜爱的“怜”谐音而多用来表达爱情;“鱼儿”这一意象的选取也是颇具匠心的,在乐府诗中,“鱼”是一个有着丰富内蕴的意象,这里取其是爱情婚姻的象征,传达了“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另外,《荷塘月色》还有明显地化用古诗词的痕迹。开篇“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就是源于《论语·子罕》中将流水比喻成时光的创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及古典诗词中“抽刀断水”的启发;“等你宛在水中央”则是对《诗经·蒹葭》里诗句的直接借用——“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由此看来,学生在写作散文时要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学会恰当地处理虚和实的关系;善于化景物为情思,从景物中写出自己的感情来;或者能够将心绪、情感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这样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景物描写不单调、不刻板,情感抒发不苍白、不生硬,文章自然也就形散而神聚、优美而又有神韵了。若能在行文过程中恰到好处、巧妙地化用古诗句,那就无异于为作品锦上添花了。
荷塘月色
凤凰传奇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那时年轻的你和你水中的模样
依然不变的仰望
漫天迷人的星光
谁能走进你的心房
采下一朵莲
是那夜的芬芳还是你的发香
荷塘呀荷塘你慢慢慢慢唱哟
月光呀月光你慢慢慢慢听哟
月色荷塘范文3
《荷塘月色》算的上是名篇,使人久久不忘,就在于写出了景致。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小煤路”读到此处,我的脑际中不知不觉的浮现出一条小路,曲曲折折。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这一句话看似矛盾,并非矛盾,朱自清先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的,使人耐人寻味。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直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用的极好,如果换成我们的话,可以用个散落就已经不错了。它值得我们去学习。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夜空中悬挂的月亮的月光使黑影也变得斑驳起来。
《荷塘月色》中有许多地方还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甚至梁元帝的《采莲赋》也被朱自清运用到恰到好处,结尾还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月色荷塘范文4
原创/化蝶
人海中如一叶扁舟浮浮沉沉数十载,麻木的心早已习惯灰暗的颜色,灯火阑珊处的耀眼霓虹;花香四溢引来的蝶舞翩翩,早就化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今生,哪里是我守望的的荷塘,期待的月色?
————题记
北国的六月,本不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可迟来的晚春却扰乱了季节的井然。不甘寂寞的春雨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徘徊在微寒的雨幕中,心,茫然若失!颤抖的手,想去抓住最后一缕春色,而隆隆的雷声却唤醒了我!电闪雷鸣中,我,潸然泪下!那悠长的雨巷,是否还有你我曾经驻足的身影?幽幽叹息声可还回荡在曾经的梦魇?岁月流逝,涂鸦的,只是点点泪光中无望凄苦地守候,此情此景,即便年华老去,是否也不会忘记?或,从不曾记起?哦!我梦中的荷塘,憧憬的月色,你在哪里?
六月的雨,淅淅沥沥,透过浓密的雨帘,可有那个打着花折伞的美丽女孩依稀的身影?古色古香的老巷,是否还能捕捉到她裙裾飘飘、舞姿蹁跹的妖娆?残梦,终究会醒,岁月涂改了美丽的颜色,曾经的天真烂漫、清如泉水的一笑回眸,不经意间,都已不是昨天的摸样!年华老去,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怎敢奢望,君心还能似我心的执着?残破的六弦琴早就击碎了那个瑰丽的梦,雨中的思念也退却彩虹般的绚丽,今天的你,是否仍一如往昔?
走过而立之年,年少轻狂的点滴记忆也逐渐变得模糊。唯有在某一个寂寞无眠的子夜,浅酌高脚杯里鲜红的液体,茫然地遥望满天星斗,长叹!拨开云雾缭绕的琐碎记忆,你的面孔早就没有了往日的清晰,也许那段情搁浅在彼岸,已经太久太久!倦怠的心,无法承载天涯漂泊的落寞。执着的守候,亦凋零在落叶萧条的晚秋。泪,无声无息地滑落!多年来,紧闭心灵的大门,一叶障目使我看不清前面美丽的风景!声声叹息,憔悴了那个散不开、融不化的陈年旧梦。静谧的荷塘,可是我用泪水汇成的清清小河?一池青莲,葱茏了苦涩的岁月!如诗如画的凄美月色,弥漫着些许缠绵与婉约。独守这份宁静,期待一场风花雪月!浪漫的邂逅,主角只有你我……
寂寞的文字,依然流淌着淡淡的墨香,不同的是,梦里有你,虽寂寞未改,但却多了几分温馨与甜蜜!当春意晕染了整个大地,你用这一季的馨香装点了我落寞的人生之旅。清冷的荷塘,泛起丝丝涟漪,圣洁的青莲更加葱郁无比!洗却铅华与浮躁,一份淡然,一份宁静。心,也变得无比安逸!微醉的双眸,透过如水月色,你的笑靥如黑夜里的灯盏,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于是,浓浓相思伴着丝丝惆怅盈满我的世界!对着月光,我饮下高脚杯里最后一滴液体,遗留在唇齿间的除了甜蜜,还有些许的苦涩……透过点点泪光,我浅笑嫣然……
月色荷塘范文5
关键词:《荷塘月色》;意境美;立意新;画面美;色彩美
一、朦胧的意境美
长期以来,现代散文家一直执著追求散文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说在一个具体的情感环境中,作者所营造出来的一种带有美的氛围,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画面,读者能置身其中,感受环境带给自己的享受,从而产生一种意境。
中国的诗作从古至今都是“温柔敦厚”,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更是将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大多数抒情作品都把情绪抒发得很平淡,不会有太强烈的展现。一般他的作品所拥有的情感色彩是平淡的忧愁,就算是喜悦,也会掺杂丝丝苦闷。“哀而不怨,怨而不怒”就是属于朱自清先生的风格。《荷塘月色》这篇文章里“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月光以及荷叶都描绘出了一种朦胧美,月光穿过淡淡的云照射在荷叶上,透过那层薄雾看泛着月光的荷叶,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感觉便飘忽而至,就好像在梦中一般。月色的美好,让人心旷神怡,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他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清新的景色和真挚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让景色显得更美好,让情感抒发得更深刻。他的描写清新而不失优雅,让读者轻而易举地感受到画面中的诗情画意。以宁静的月光作为背景,反衬出此刻自己心情的烦躁和不宁静。
二、独特的立意新
《荷塘月色》的立意很新颖,属于矛盾中的美。朱自清先生在提笔创作这篇文章之前的心情是很烦躁的,这一点文章第一句就可以看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于是矛盾美就开始呈现了。因为内心很烦躁所以作者想要出门去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情,于是作者的眼里就有了这样一种景象,“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想要整理自己苦闷的心境,于是欣赏迷人的荷塘月色,给自己放个小假,让自己有时间转换心情。其实全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抒发自己此时郁闷的心情和见到荷塘月色后那种得到舒缓的喜悦之情。在朱自清先生看来可能一个人这样独处,得以独自观赏满园的荷塘月色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拥有自由。但看着那么多荷花又觉得一个人其实很孤独,“但热闹的是它们,我什么也没有。”他很向往的美好又让他觉得很苦闷,实际上就是很矛盾的。但可贵的就是作者可以将这一切描绘得很自然、很和谐,不会让读者感觉有一种违和感,充分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在散文上的造诣。
三、传神的色彩美
《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是背叛革命,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作为一位爱国青年,朱自清先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打击,心里极度悲凉并且苦闷忧愁。文章中描绘得景物大多是这样的,“淡淡的云”“薄薄的青雾”“淡淡的月光”“阴阴的”“斑驳的树影”等一系列的景色,包括本应该是翠绿的树的颜色也黯淡了。这些景的颜色都是灰暗的,就像当时作者沉重灰暗的心情和当时缺乏色彩的中国社会一样,都传神地诉出了作者那一腔淡淡的忧愁。
四、和谐的画面美
《荷塘月色》中的意象选择追求完美,能够展现画面的对称美、和谐美。这是这篇散文的一大亮点,也是文章成功因素中功不可没的一个。首先,整个画面由多个意象组成,其中包括作者自身,他身上散发出的是“颇不宁静的心情”。其次,穿透云朵直泻而下的月光,被月色笼罩的荷塘。月光和荷塘流露出于作者心境形成鲜明对比的宁静之美。这样由上至下各个空间都被涉及的几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顿时产生一种美感。作者还采用并置的表现方法来组建画面。简单来讲就是几个具有共同特征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共同表达一种思想。比如“满月”和“眠歌”就被作者描绘在一起,更确切地展现作者此刻心情的烦乱和一股淡淡的忧愁,拼凑的画面就是将这种感觉更准确地传达出来。另外“蓊蓊郁郁的树”和“杨柳淡淡的月光”构成的画面就是另外一种意境了。这部分画面阐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是自己忧伤的心情在观赏了荷塘月色后得到舒缓,自身感到了一种放松和自由,让自己可以从那种苦闷的境遇中暂时走出来放松一下的喜悦。各个部分的画面汇聚在一起,形成一幅具有多种思想的整体画面,杂而不乱,整齐有序,和谐之美跃然纸上。同时,朱自清先生是从多个角度来描写荷塘月色的。包括视觉、听觉,虚实结合恰到好处,动静结合不显生硬,文章在这种颇具表现力的描写下不仅产生了画面,更产生了音乐,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在我们鉴赏散文的意境美时要注意,要想准确地找出中心,
月色荷塘范文6
今天我重温了《荷塘月色》这篇课文,“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读着读着我也似乎走进了这清华大学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赏美丽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阴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显得不再令人害怕。爱热闹、爱群居 ── 当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环境里,爱冷静、爱独处“” “”当然在这种“”中,想住在“世外桃园”。从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内心的不宁静、彷徨,我的心情也随之而波动起来。
“走着”、“走着”、“我看见了荷塘”,田田的荷叶,零星在荷花,风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简直就是用光与荷花美丽的画,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与描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笔下尽情的赏花观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丽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围着蓊蓊郁郁的树,树间透着光,可是光却是如此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几乎成了热闹的蝉和蛙,可是作者却什么也没有。《采莲赋》、《西洲曲》两篇文章节选使我的心也随着作者凉了下来,体会着作者的无奈和彷徨。仿佛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宁静……
我缓缓地合上了书本,闭上了眼回想着书中的伟大的民主战士 ── 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希望梦中再能与荷塘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