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松树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松树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松树的诗范文1

盆景,是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珍品。它运用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手法,将大自然的美景凝缩在小小的盆中,从而造成“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美妙意境,使人于室内便能观赏到山水园林之美妙,领略大自然的神韵,因而被人们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有生命的艺雕”。三国时期的陆逊,晋代的陆机、陆云,盛唐时期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晚唐的陆龟蒙、皮日休,还有清朝的康熙皇帝,都留下了吟咏盆景的诗作。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清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纹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这是唐代白居易品赏山水盆景后发自内心赞美的咏叹。“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达。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得见成荫否?人生七十稀。”这首诗是白居易自栽松树盆景几十年,对松树盆景蔚然成林,葱茏突兀,富有强盛生命力的歌吟。杜甫的盆景诗更令人称绝:“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诗人笔下的飞峰写意,幽谷生云,充满着天然的野趣。散文大家韩愈也写有“老翁真个是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的《盆池》名诗,盆池即盆景。

到了宋代,文人吟咏盆景之风更盛。诗人陆游的“叠石作小山,埋瓮成小潭。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把盆中的庐山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真是“缩名山大川为袖珍,漫眺野水危峰奔来眼底:移古树奇花作室景,喜看苍松翠柏尽在意间”。坡也是盆景爱好者,写了不少吟咏盆景的诗:“五峰莫愁千峰处,九华今在一壶中。试观烟云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中。”坡爱盆景,简直是痴态可掬。他在《双石》诗中云:“梦是良是觉是非,汲水埋盆故自痴。但见五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往仇池。”

元代诗人丁鹤年诗:“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傍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谢宗可《蟠梅》诗:“萦春绊碧裂苍苔,岁晏寒香宛转来;蛟蛰冻云冰骨瘦。龙眠夜月玉鳞开。风霜气势从干折,铁石心肠亦九回;只为东君甘自屈,不教枉点百花魁。”反映出盆景以小寓大,给人以“咫尺之内能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干寻之峻”的艺术感受。

清时康熙在《咏御制盆景榴花》中写道:“小树枝头一点红,嫣然六月杂荷风。攒青叶里珊瑚朵,疑是移银金碧中。”把盆中珊瑚配景的衬托,榴花的娇艳欲滴写得十分传神。

赞美松树的诗范文2

哈巴河总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你看岸边的大青石,像能工巧匠雕琢过一样,那样的光滑圆润。河道蜿蜒曲折,像天上的神仙不小心掉下的丝带,轻轻地镶嵌在白桦林旁,围绕着白桦林,缓缓流淌。河水随着弯曲的河道转来转去,似乎对周围的美景有着无限的留恋。

哈巴河的河水清澈见底,水底那亮晶晶,黄灿灿的沙粒,静静的躺着,默默的注视着蓝天,白云,以及天上飞过的鸟儿。鹅卵石和那青、黄、褐色的水草的尽显神奇,随着水纹的波动,风姿绰约,尽显身姿,相互辉映。古人常说:“水至清则无鱼。”可哈巴河却不是这样,虽然水质清澈,但还是有一条条泥鳅在石缝中窜来钻去,无忧无虑的追逐嬉闹着,忽而一闪,便悠然而去,觅不到踪影了,好不逍遥自在!

哈巴河真美啊!美得像一幅五彩的画,像一首抒情的诗,像一首婉转的歌。她洗净了我们心灵的污垢,带走了我们的忧愁,留下的却是幸福、欢乐和甜蜜。

赞美松树的诗范文3

关键词:题画诗

咏画诗

传神

意蕴

顾名思义,题画诗是指题写在绘画作品上的诗,咏画诗则主要是描写或咏叹画境的诗。唐代的绘画艺术成就很高,出现了大批著名的画家,有名姓可考的多达四百余人。其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吴道子、周昉、王维、李思训、曹霸、韩干等,更是创立画派的大师,在人物、山水、动物等方面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这些绘画作品为人们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文化积累和艺术素材。因此,题画、咏画诗在唐代得到了高度发展,成为了唐代诗苑中璀璨的明星。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题画、咏画诗不仅要勾勒出画面的主要内容,传达出蕴含的意境,还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当离开画面时,仍能带给人们独立的艺术感受。在这一方面,杜甫的题画、咏画诗显示出了高深的造诣。胡应麟就曾说过:“题画自杜诸篇外,唐无继者。”

杜甫的题画、咏画诗留传下来的有二十多首,这些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题咏画鹰、画马、画鹘、画松、画山水等等,诗人不仅以生动精炼的文字再现了画面形象,而且通过想象对画面作了时空的延伸,为画境作了更好的诠释,使画面更加生动丰满,意味隽永。

一、传神的描绘

杜甫所题咏的绘画作品至今已很难见到了,但正是有赖于这些诗,使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卷。

1.精炼的勾勒

描摹事物贵在传神,杜甫以精练的笔墨,不仅生动地勾勒出画面形象,而且充分地表现了其中活跃的气氛,使其所写之物栩栩如生,跃然眼前。如《画鹰》中“素练风霜起”一句仿佛使人看到白绢之上的雄鹰卷起了一阵风霜,何等的威猛、肃杀;《天育骠骑图歌》中“卓立天骨森开张”一句,使我们看见了一匹有着卓然独立的身姿、矫健的骨架的雄杰骏马。再如,《丹青引赠曹霸将军》“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一句中的“毛发动”三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褒公鄂公雄姿英发的英勇气概。

绘画最重视的是点睛之笔,正所谓眼睛是心灵之窗,我国自古就流传着“画龙点睛”的故事,在绘画中的传神之笔往往是通过眼睛表现出来的。杜甫的题画、咏画诗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如《画鹰》中“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苍鹰,凝神注目,仿佛时刻准备出击;《天育骠骑图歌》写骏马“眼有紫焰双瞳方”,炯炯的双瞳仿佛燃烧着“紫焰”,我们似乎看到了千里马剽悍无敌的雄姿。正是对眼睛的传神描绘,寥寥几笔便使得鹰、马等物神情毕现,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新颖的比喻

杜甫的题画、咏画诗中的比喻常常是匠心独具,新颖而传神的比喻使画面形象更加丰满、动人。如在几首题画松的诗中,作者在“偃盖反走虬龙形”(《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一句中以“反走虬龙”来比喻松枝的曲折桀骜,在“白摧朽骨龙虎死”(《戏为韦偃双松图歌》)一句中则以龙、虎死后的“朽骨”来比喻奇特古怪的松树枝干。这些比喻奇特而且贴切,将松枝盘旋倔傲的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在进行比喻时,不仅把握了本体和喻体形状上的相似,更重要的是提炼出了它们的神似之处。如在几首写画马的诗中,作者在“斯须九重真龙出”(《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一句中以来自九重天外的“真龙”来喻马,在“人间又见真乘黄”(《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和“欻见麒麟出东壁”(《题壁上韦偃画马歌》)这两句中则分别以“乘黄”和“麒麟”来喻马。作者正是通过“真龙”“乘黄”“麒麟”等神兽来表现骏马的非凡气势,而这些神异之物虽形状不尽相似,却都能传神地表现出骏马矫健的气势和非凡的体格。正是这些神来之笔,使得杜甫题画、咏画诗中的比喻新颖奇特且倍感传神。

3.侧面的表现

除了精练的勾勒和新颖的比喻之外,杜甫还常常采用侧面表现的手法,也就是从观画者的感觉上下笔,构成对画面形象的烘托,以突显画的生动和逼真。这其中不仅包括作者自己的感觉,还包含着其他观画者的感觉,甚至其他动物的感觉。

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中,作者写了自己看到这幅山水画障时不禁产生了疑问:“堂上不合生枫树”,怎么堂上生出枫树来了呢?接着,作者写自己来到这幅画障前的感受:“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仿佛置身于山川秀美的天姥山下,耳畔似乎传来了声声猿鸣。这样的描写,使人身临其境,仿佛感受到了那幅生动的山水画。又如,《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中,作者写了看到画中之景后“直讶松杉冷,兼疑菱荇香”,仿佛从画面的松杉中感受到了丝丝凉意,甚至怀疑从菱荇中嗅到了阵阵香气,使人通过描写对画面有了直接的感受,从侧面烘托出了画面形象的生动逼真。

还有些诗描写了其他观画者的感受。如《姜楚公画角鹰歌》写“观者贪愁掣臂飞”,观画者贪恋这画中的角鹰,生怕它从手中飞走了。再如,《画鹘行》中表现画中的鹘生动时,写了“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一句,即庭院树上的乌鹊都惊恐万分,生怕它从画中飞出来。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使人们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画面的魅力。

二、深远的意蕴

1.时空的拓展

杜甫的题画、咏画诗并没有把目光单纯地定格在画面上,而是通过独特的想象,对画面形象进行了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上的扩展,利用文学创作的技巧,使画面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如《画鹘行》中描写“侧眼看清霄”的苍鹘,一旦飞举便是“人寰可超越”,由侧眼望天到翱翔九天,甚至可以超越人寰,这种时间的延展,传神地勾勒出了鹘的英姿。再如,《姜楚公画角鹰歌》中“楚公画鹰鹰带角,杀气森森到幽朔”一句写出了角鹰的杀气纵横一直延伸到“幽朔”,与遥远的朔方的肃杀之气融为一体,这种空间上的扩展使角鹰的杀气更加肆意。

杜甫这类诗,虽是题画、咏画之作,却没有停留在画面上,在时空上大大开拓了意境,揭示了绘画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并且作为文学作品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

2.情感的沉淀

宋人周紫芝曾说过:“少陵有句皆忧国。”其题画咏画诗当然也不例外。在这些诗中,杜甫同样也寄托了凝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感。他常常是因画起兴,借题发挥,把对时局的忧虑、对世态的感叹、对报国的希冀等等情感沉淀在这些诗中。正是这些情感的积淀,使得画的韵味更加深化,诗的意义更加深远。

杜甫的这类诗通常是先描绘画面形象,因画起兴,由画中之物联想到现实之物,借物言志。如《题壁上韦偃画马歌》,作者先以激昂的笔墨赞美了骏马的飒爽英姿和非凡的气势,最后两句“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却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是作者联想到了国家危难,急切需要那些如骏马一般的英雄志士,投身于拯救“时危”的斗争当中,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思和救国之念。

另外,在这类作品中,还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报国无门的悲愤。如《天育骠骑图歌》描写了一匹久负盛名的千里马,却是“年多物化”终于老死,这时作者不禁感叹:“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当今世上难道就没有千里马了吗?当然不是,但既没有善于相马的伯乐,也没有善于驭马的王良,纵然是千里马也难逃怀才不遇、老死荒野的厄运,徒然留下个“形影”罢了。这些诗句深刻反映了国家动乱、朝政昏暗,有志之士遭际坎坷、报国无门的社会现实。

杜甫的题画、咏画诗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审美感受,不仅传神地再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卷,更以其意义深远的内涵打动着人们的心。在这类诗作中,我们同样能体会到杜甫那真挚的情感和忧国忧民之心。也正是这个原因,杜甫的题画、咏画诗以其独特的魅力散发着耀眼的艺术光芒。

参考文献:

[1]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2]韩城武.杜诗艺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陈伯海.历代唐诗论评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赞美松树的诗范文4

1、竹子的品种也很多,有龟背竹、紫竹、斑竹、楠竹……有的生长在土里;有的还可以在清水中生长。我家有一盘开运竹,就“栽”在清水中。

2、竹的色彩是绿色的,但却不显单调,给人以生机。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的正是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

3、竹子的叶子和茎都是翠绿色的,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形状像小船,那清新的空气,令人神往。美丽的竹林,它既是一幅绿色的画,也是一首抒情的诗。

4、竹子,四君子之一,是君子之花,有着超凡不俗的品格。“岁寒三友”,竹子又在其中。每当秋风拂去,寒冬将至时,竹子,依然青翠不惊寒。这,是一种朴素的美。

5、春天到了,地上长出了一个个小竹笋。这些竹笋一天天长大。到了夏天,竹子越长越高,越长越密,最后便长得密密麻麻的。远远望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小刀片挂在枝条上。秋天到了,虽然有一些叶子已经变得枯黄,但大部分都是碧绿色的。冬天到了,虽然天很冷,但是竹子依然很挺拔、碧绿;不像其它普通的树,早就变得弯曲了,而且叶子也已经落光了。

6、竹子的生命力很强。山岩上、乱石旁,都有它的身影。即使在凛冽的寒冬,竹子都生机勃勃、翠滴。所以,它和松树、腊梅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

7、竹子,一直都有无私奉献、团结、坚强的一种精神,而我们连竹子都不如的么?这竹子的精神,也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这是我们必定所需要的,可是这简简单单的事,多少人才能做到?哪怕只是一件,也显示竹子的精神,也希望每个人都像竹子一样,节节高声。

8、竹子浑身上下都是宝。竹子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材料。竹笋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即是减肥又是防止肠癌的健康食品。竹叶具有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改善环境功能。也可以治病和包粽子。竹根可以雕刻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品,竹子也可以做成不同的乐器……

9、我已不大清楚,我是什么时候认识并喜爱上竹子的了。但是,我知道,在集邮本里不知有多少张竹子的邮票,也不知有多少张墨竹的画作。我喜欢墨竹画,普普通通,简简单单,便能把竹的风采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宣纸上。这,是一种朴素的美。

10、竹枝杆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人们喜爱。清丽俊逸,又不失顽强拼搏,敢于面对挫折的品质。风雨中,花儿草儿被风刮倒了,被雨点溅倒了,然而,竹子却勇敢地屹立于暴风雨之中,无一丝畏惧的神色,那样潇洒,那样自然。雨过天晴,风中透着一股泥土的清新,再看那一棵棵竹子,仍然立在那片属于它的土地上,如一位位窈窕的少女,依旧是挺拔的,亭亭玉立的,给人一种坚强的、无所畏惧的美。

11、我家的后院有一簇竹子,每当我走过它的身旁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去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香气,看一看它那秀丽的身影。

12、竹子长得很高,是普通树的几倍。它的杆子是一节一节的,像一个***似的。杆子上长着许多细长的枝条,要是把它折断来打人,那是很痛的。细长的枝条上长着许多刀片一样的叶子,它还是一个巧夺天工的乐器呢!只要你把叶子放在嘴唇上一吹,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13、竹子除了带给我们心旷神怡的作用,在观赏之余,我们还要学习竹子那些精神。作为一名侨乡人也应该具备像竹子一样的精神。像许多赞美的诗句: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赞美竹子的诗都有很多含义像主写竹子美的、赞美竹子精神的。

14、到了夏天,竹子越长越高,越长越茂密。竹叶青翠欲滴,远远望去好像绿色的海洋,使人觉得非常舒服。近看,就能看清竹节上长有许多的枝条,要是把它折断来打人是很痛的。一阵风吹过,竹叶发出一阵阵“沙沙”的响声,好像轻轻弹琴的声音。

15、时间飞逝,转眼夏天到了。此时,那翠绿的“小娃娃们”已长大了,它们成为了一个集体,成为了有无数棵亭亭玉立的竹子围成的一片竹林。他们为人类遮挡了这炎热的太阳,人们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凉爽的世界”。阵阵‘叮咚’的溪水声 伴随着风吹竹叶‘沙沙’的声音,奏出了一曲美妙而动听的歌曲,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的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

16、渐渐地,竹笋长大了变成了苍劲挺拔的竹子。竹子一节一节的,仿佛是一根根藕连接起来的。竹子的叶子小小的宛如小雨滴,绿绿的又像一片片晶营剔透的绿色翡翠片。在阳光的照耀下,忽闪忽闪的,十分美丽。

17、竹子就是这样,清高又纯朴的气质,清丽又脱俗的风韵,清幽又雅致的意境,清新又自在的悠闲,我爱竹,更爱竹那不畏世俗的颠覆,不为尘世所打扰,自净自清,自善自美的精神,学习它节节高的品质和独立清高的气势。试问天下文人墨客、达理书生,你们赞竹,可你们有没有真正地爱竹,敬竹?

18、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高风亮节,高尚不俗,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它有许许多多的优点,然而,我最欣赏它的坚贞不屈。它那“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的美好品质。它偃而犹起、柔中有刚的高尚品德时时刻刻激励着我!

赞美松树的诗范文5

朋友们问起那是些怎样的风景,我竟无言以对。“但我去过,我真的领略过那里的风景。”我对朋友们说,“不信,你们看,这是我从那里带回来的石头。”

我的抽屉里一共有三块石头,因为我去过那里三次。这就是我对那些风景的眷恋和全部的记忆。曾经让我心动不已的风景,最后却只能用石头来替代。

这是大多数现代人的心态:有些风景,只要愉悦了我们的眼睛,快乐了我们的心灵,就可以了,不必将它们收藏到心灵的文件夹里,让本来就满满的心灵空间变得更加拥挤。

我们不能说这种心态不好。毕竟,在奔跑的尘世,你要追赶一些东西,就必须甩掉一些东西。而他们在处理心灵的文件夹时,惟一要做的就是清空、清空,要让自己的心奔跑,不要太多的羁绊。

我们不要与所有的风景都擦肩而过,有些风景是需要收藏的。哪怕仅仅是为了给你奔跑的姿势配一幅温馨的背景画面也好。

朋友旅游归来,带着疲惫和十几个胶卷。我问他看到了什么景致,他说都在照片上呢,自己看吧。他说他的脑海里除了人影还是人影,不停地晃动着。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印象。

据说英国科学家新发明了一种“神奇相机”,它可以像项链一样挂在脖子上,随时随地自动拍摄上千张图片,拍摄的内容包括你遇到过的人,你去过的地方,你做过的事,你吃过的食物等等。

科学家的意图或许是为了帮助那些经常健忘或者记忆衰退的人找回失去的记忆。

于是有人高兴了:带上它去旅游,可以把所有的景致都照下来。

旅游的真正意义是愉悦身心,并不是仅仅带回几张照片,证明你去了多少个地方,那和到处刻上“张三到此一游”还有何区别?那些照片,只是让人有了记忆,却丢掉了感觉。

有时候我经常问自己,面对美景,留下点什么呢?哪怕一声赞美,哪怕几行或押韵或打油的诗,可是我们没有,我们仅仅是换了个地方继续着我们机械般的心灵游戏。

歌德在欣赏到美景的时候,常常会把自己的心灵丢失。忘我地与大自然交融到一起,比如海德堡,歌德就说过,那是他将自己心灵丢失的地方。

是啊,面对美景,我们要学会将自己的心灵交出去。

赞美松树的诗范文6

因民歌不是士大夫创作的诗歌,民歌手在劳动生活中,接触到的是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其变幻无穷的神态已谙熟于心,所以在他们创作构思的时候,比较容易感物取兴,就近撷取眼前的物象入歌。

其一,民歌中常以“莲”作为意象手法,用以作为传情的信物,而“莲”,谐音“怜”,本意指“爱怜”。

此种情况在《诗经》、《汉乐府》、南北朝乐府、明清歌谣之中屡屡可见。早在《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莲”就被女子用来起兴,对心上人进行俏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南北朝乐府民歌《江南》,其中不仅有美景与丽人,还暗含了恋情与性:“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明代《山歌》中更以直白的口吻唱道:“郎种荷花姐要莲,姐养花蚕郎要绵。井泉吊水奴要桶,姐做汗衫郎要穿。”近现代山西一带的信天游《门搭搭开花不来来》也唱“莲”:“每日里想你你不在,这些日期你在哪来?并头莲开花离不开,今日你走了啥时间来?”

这种关于“莲”“怜”互训、“藕”“偶”相同的用法,在客家情歌中,更以淋漓尽致的方式得以表现:“妹剪一蕊并蒂莲,开花结子两相连;莲花恁靓心头苦,哪日同哥正团圆?”“妹子相似一塘莲,莲叶生来面向天。阿哥好比牛毛雨,点点落在妹身边。”

其二,以“藤”作为缠绵恻的情感表达。这种民歌多以南方地区见长,因其气候炎热,大量草本、藤本植物生长茂盛,所以藤树缠绕的现象十分常见,是故民歌手借藤树相缠的意象来表达青年男女爱情之热烈、执着与缠绵。

如客家山歌:“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藤生树死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也缠。”是何其的恰当,令人印象深刻!“哥是路边大榕树,妹是紫藤树上缠。树高一寸缠一寸,树结藤干便了然。”是何其的执着!“天上彩云朵朵莲,妹先开口万不能;山中只有藤缠树,那有山中树缠藤?”是何其的浓烈!“生爱缠来死爱缠,生死都在郎身边。哥是死了变大树,妹变葛藤又来缠。”是何其的大胆、泼辣、百无禁忌,而敢作敢为!

不仅客家山歌会唱“藤”,其他地域的歌谣中也能看到“藤”的情恋乃至隐喻。如,广西壮族民歌:“兄是高山妹平地,兄是高竹妹笋儿。共你成双心又怕,老藤缠住嫩花枝。”;湘西土家族民歌:“看见太阳要落坡,我和情妹唱山歌,搓根树藤甩上去,吊住太阳不准落。”

其三,以花草树木、蔬菜水果意象,比喻男女青年,其中首推以花卉来象征女性,如西北民歌“花儿”:“远看黄河一条线,近看黄河是海边,远看尕妹是藏金莲,近看尕妹是牡丹花。白鬃白尾的白龙马,石崖的沿儿上站下,尕妹好比是马兰花阴山里开,我在阳山里看下。”

正所谓“花里头好不过红牡丹,人里头好不过少年”,西北重要民歌歌种――“花儿”,最善于以牡丹、芍药、藏金莲、海纳花、山丹花、马兰花、刺玫花、石榴花等,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而且,也有以花卉树木象征男性的,如一首“花儿”里唱道:“山里的松柏树冬夏里青,铁桦树它是个实心。若为你着半路里起二心,太子山倒插在海中。”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铁桦树木质细密坚实,因而说“它是个实心”,这意象已经营造了一种恒久、坚定的情境,紧接着便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表达:若是我对你三心二意,除非太子山倒插在海中,这样的盟誓铮铮有声,夺人心魄,以一种气度不凡的豪情表达了对爱情的真挚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