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的格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意见的格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意见的格式

意见的格式范文1

关键词:格式合同;利弊;规制建议

格式合同是19 世纪中期以来产生于垄断商品经济的一种重要的合同形式,它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简单的商品经济时代,由于商品数量有限,没有形成规模交易,合同当事人的地位差异并不十分显著,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具体协商,通过要约、反要约、再要约达成一致意见,缔结合同。虽然说格式合同的发展最终背离了契约自由原则的本来意义,但格式合同的法律基础却是契约自由。合同自由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正是由于以任意性规范为主,以强制性规范为辅的契约自由原则在契约法上的核心地位,使当事人拥有了决定契约内容的自由,但这种自由被经济优势一方所利用,就使得格式合同的出现成为可能性。在我国,随着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的生产方式以来,经济活动中格式合同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例如保险合同、贷款合同、房屋买卖合同、邮政电信服务合同等等。

一、格式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格式合同又称为标准合同、定型化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与不特定的多数人进行交易而预先拟订的,且不允许相对人对其内容作任何变更,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合同。因此,对于格式合同的非拟定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而言,要订立格式合同,就必须全部接受合同条件,否则就不订立合同。

格式合同具有以下的法律特征:(1)在主体上格式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是固定不变的,而另一方当事人是不特定的。合同制定方总是格式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其目的是与多数的人订立合同,在合同成立前后,他都是特定的当事人,而适用合同方在接受合同前则是不特定的,合同成立后才特定为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格式合同一经制定,可以在较长的期限内使用,具有相对固定的连续性。(2)在内容上格式合同的条款是单方事先制定的,要约向公众发出并且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期订立该合同的全部条款。格式合同所指向的是不特定多数的消费者,适用对象具有普遍性,消费者只有接受合同与否的自由,而无参与决定合同内容的机会,这导致了格式合同往往具有利益倾斜性,格式合同制定一方当事人掌握着制定合同条款的垄断性权利,他必然会利用此权利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相应地加重对方的责任,甚至向对方转移风险,由此打破双方权利与义务应有的平衡,损害对方的权益。(3)在合同形式上格式合同一般采取书面形式且合同条款的定型化导致了对方当事人不能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这种定型化特点使格式合同可重复使用,并且不因适用合同方的改变而改变。(4)在合同关系上格式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地位不对等。预先制定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多为拥有雄厚经济实力而固定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大商家,或因获得行政保护而具有垄断地位的公用事业部门,适用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则为普通的消费者或经济实力较弱的小商家、小业主。因实力上的强弱悬殊,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关系中的地位难以对等。

二、格式合同的利弊

(一)格式合同的优点

如今,格式合同已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交易工具,格式合同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其自身有许多优点。

第一,采用格式合同可以节约交易时间、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进交易安全。格式合同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即内容上的固定化、形式上的标准化,使合同可以对不同的相对人反复使用。可见格式合同精简了缔约过程,提高了交易效率,从而避免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格式合同多由提供商品或劳务服务的一方当事人或由行政部门负责制成书面形式,其条款一般都明确具体,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都相对固定,因而可以使当事人从这种较为稳定的合同关系中实现自己的权益;同时,由于合同的条款是以明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也便于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意见的格式范文2

关键词:连续梁桥 减隔震 固定支座 相对固定

连续梁桥具有结构刚度大、变形小的特点,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连续梁桥的空间地震反应分析表明[1],由于连续梁桥一般只设置一个固定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纵桥向的地震荷载的绝大部分均由设置在固定墩上的固定支座来承受,因此,固定墩处于十分不利的受力状态。如果一味要求固定墩满足强度要求、在弹性范围内工作,不仅是不经济的,而且也没有必要。本文探讨了一种新颖的作法,即利用减隔震的基本原理,在不改变原桥梁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仅对固定支座进行适当的减隔震设计,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

一、减隔震原理

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反应,从而减小结构由于地震所遭受到的地震荷载。对于桥梁结构,采用橡胶支座、聚四氟乙烯支座以及其他滑动支座即瓦达到增加结构柔性、延长结构自振周期的目的。但是,随着结构自振周期的延长,梁体与墩台之间的相对位移也同时增加。为了减小由于结构自振周期延长而增加的梁墩相对位移,可以采用增加结构阻尼的方法。加大结构的阻尼,地震引起的位移反应能得到明显的抑制[1]。

综上所述,减隔震的基本原理为:

(1)采用柔性支承,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从而减小结构由于地震引起的内力反应;

(2采用阻尼器或耗能装置,以控制由于周期延长而导致的过大的相对位移;

(3)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支承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水平力(如风荷载、汽车制动力等)。

二、工程背景

本文以某五跨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该桥跨径组合为49.90+3X80.00+49.90(m)。桥址的土质(在地表以下20.0m范围内)为淤泥、淤泥质亚粘土、粘土和细砂,地基容许承载力[σ0]<130kPa。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第4.2.2条规定,确定该桥场地类别为Ⅳ类场地上。

该连续梁桥的上部结构为两个分离的单箱单室变截面箱梁,主域处梁高4.5m,边墩及跨中的梁高均为2.0m;主墩为变截面空心柱体,边域为排架式撤柱,纵桥向两排,每排3个实心嫩柱、主梁和桥墩之间采用盆式橡胶支座连接。

1.分析模型

该桥的抗震计算采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抗震学科组编制的程序NSRAP进行。

考虑到桥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墩底位移相对较小,将桥墩固结在墩底会增大结构内力反应,故而适当放大结构周期,将墩延长约3倍桩径固结【3】。桥墩依线弹性梁单元来处理。计算中对活动支座考虑其非线性效应,用非线性支座单元处理。采用Ⅳ类场地人工波作为输入地震波,依Eurocode8对地震波进行三个方向组合,以纵桥向为验算主方向【4】。设计基本烈度为7度。

2.验算结果

对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计算结果均以一幅计。

3.结果分析

(1)固定支座

设计单位设计的盆式支座布置情况为(以一幅计):两边墩分别设置两个TPZ3000-ZX型盆式橡胶支座,固定墩设置两个TPZ 15000-GDZ型盆式橡胶支座,余主墩上皆各设两个TPZ15000-ZX型盆式橡胶支座。

TPZ 15000一GDZ型盆式橡胶支座为抗震型支座,其竖向承载力为15000kN,可承受的最大水平力为15000 X 20%= 3000kN,故固定墩墩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平力为 6000kN。

6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墩墩顶所承受的水平力为6455kN,大于其上固定支座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平力,固定支座被剪坏。

(2)固定墩

对固定墩的钢筋混凝土截面进行弯短一曲率关系分析,得到其纵向反应及屈服弯矩。

7度和8度地震荷载作用下,截面的能力/需求比大于1,表明固定墩墩底截面发生塑性变形,即,在承受一定的轴力作用时,截面所承受的弯矩超过截面屈服弯矩,进入了非线性工作阶段。

(3)解决方案

由验算可知,该桥在6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支座已被剪坏,不能满足桥现关于"小震不坏"的设计要求。而且,固定墩在7度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截面能力/需求比"高达180.4%,这说明设计基本烈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墩的强度已不能满足。因此,"中震可修"的要求也难以保证。

通常遇到这种情况,常采用以下解决方法:

(1)将原有支座改为符合承载力要求的抗震型橡胶支座;

(2)对桥墩进行延性设计,将桥墩设计得具有足够的延性,在控制变形的前提下,利用塑性镇来耗能;同时由于塑性铰的出现而使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延长,从而减小了地震所产生的惯性力。

本文在进行抗震验算时,该桥主体方案已经确定,并已经开始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采用了第一种方案,即对原有的固定支座进行了再设计,引入减隔震概念,以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二、减隔震设计

1.设计思路

以往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设计师总是过多地强调强度要求,希望采用的支座可以满足最大的地震荷载。可是,地震荷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桥墩所承受的荷载与设计地震荷载时桥墩的受力相比是很小的,以本桥为例仅占 3.23%。由此可见,若以设计地震荷载来控制桥墩及支座的设计,在经济上要增加很高的投入,同时桥墩也处于十分不利的受力状态。

为此,我们将固定支座设计为相对固定,即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6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墩保持正常工作,承担汽车制动力和一定的地震荷载;而在超过6度地震荷载作用下,释放固定墩的顺桥向约束,使整个上部结构能够沿纵桥向滑动,从而延长了结构的自振周期,以达到减震耗能的效果。

2.设计方案

用改造过的 TPZ 15000- ZX盆式橡胶支座来替找原来的 TPZ 15000- GDZ盆式橡胶支座。TPZ 15000-ZX盆式橡胶支座为纵向滑动支座。

在TPZ 15000-双盆式橡胶支座的纵桥向加限定钢挡板,用承压型高强螺栓使之与支座顶板连接,并提供约束反力。这样,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矿地震荷载作用下,支座不滑动,承受汽车制动力和~定的地震荷载。当地震水平力逐渐增加,大于螺栓设计荷载时,支座螺栓被剪断,滑动面开始相对滑移。在支座上 100mm处设置抗震挡块,以限制支座顶板与底盆的相对位移。

(1)钢挡板设计

在TPZ 15000-ZX盆式橡胶支座的上顶板和下底盆之间加设两块钢挡板。钢挡板上部与顶板之间以高强螺栓连接,下部与底盆之间以三面围焊焊缝相连。钢挡板的圆弧面与支座钢盆紧贴,外测±100mm设抗震挡块。纵桥向的约束力由钢挡板和高强螺栓共同提供,螺栓被剪断以后,由抗震挡块来控制顶板和底盆之间的相对位移。

(2)高强螺栓设计

根据前述减隔震设计思路和支座所需承受的顺桥向水平荷载,对高强螺栓进行设计。

为保证固定墩免于屈服,以固定墩屈服弯矩对应的水平剪力为设计控制值。固定墩在设计轴向荷载作用下,其屈服弯矩为 125800kN·m,对应水平剪力为6524kN,每个支座需提供 3262kN。采用M24,8.8级高强螺栓。

考虑到桥墩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性,采用18个螺栓。螺栓的实际极限承载能力为 168.82 X 18= 3038.76kN,小于设计控制值 6.84%。

3.方案验算

在全桥变为纵桥向滑动时,将连续梁简化为只有7个自由度的平面结构。

利用自编程序对该桥进行分析,6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墩墩底截面的内力。

8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墩的剪力及弯矩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剪力仅为改造前的95.42%,弯矩为改造前的93.56%,这使得桥墩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同时,主梁的纵向位移及梁。墩的相对位移有所增大,梁体的最大正向位移为 81.4mm,最大负向位移为13.2mm,但位移幅度仍在支座的允许滑动范围(±100mm)以内。

四、结论

本文根据减隔振原理对连续梁桥的固定支座进行了减隔震设计,结果表明:

(1)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墩仍处于弹性受力状态,受力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2)梁体的纵向位移及梁、墩的相对位移虽然有所增大,但位移幅度仍在支座的允许范围内;

意见的格式范文3

从遥远的时代延续而来,最终汇成一幅画卷,华美而神秘。

它奔跑过了荒漠和雪原,跳跃了湖面和海域,只为了告诉人们它曾经存在过。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人,疯子和孩子。

当你长大后,你才会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成为真正人的权利。

冒险从来都不需要勇气,它只是需要执着和疯狂,冒险只意味着你会发现秘密,可是秘密从来都不需要人知道。

我把这个宏大但是隐秘的故事一点一点的绘出来,像是神迹也如同冒险般的故事写下来,永远都存在的故事。

【谨献给坚强的你们】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

开始在你醒来的瞬间 结束在你闭眼的永恒

传奇只是不朽的谎言 藏在眼睛的秘密永远不会被发现

爱在永恒和须臾之间 永不毁灭也永不终结

湖面栖息的歌唱精灵 雪中埋葬的执着灵魂

漠北回荡的些微呢喃 大陆隐藏的洪大咆哮

海域沉溺的腐朽陈烂 冰原禁锢的寒冷冰霜

你给的力量变为碎片 永恒地存在在世界里

画卷上最后一次签上你的名字

我关上你的房间 推开窗户

寻找你残存的最后一个清晨

相信勇敢和爱的人永远都不会消失

他们陪你一起奔向了死亡的舞会

永远走向了不朽的黑暗

清晨的露珠在阳光下如同你的脸

意见的格式范文4

中西文化都有“意象”一词,并在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科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归纳起来有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审美范畴。即为表象之意,可以理解为象征。朱光潜根据这个概念的希腊文本义,翻译为“审美意象”,并把它界定为一种理性本文由收集整理观念的最完满的感性形象的显现。显然,作家、艺术家追求的已不是普通的观念意象,而是它的高级形态——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正如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一样。20世纪现代派文学和艺术的许多流派也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他们创造意象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特别是在“五四”新诗创作的初期,为了反对诗的概念化和抽象化,著名学者就指出意象强化的意见。意在创造一种“鲜明扑人的影像”。他指出“凡是好诗,都能使我们在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他所说的“影像”即为“意象”的意思。其中“意象”的意思,一是指诗的具体写法产生的审美效果。二是诗歌本体的形象所具有的隐藏性。具有独立象征的价值,超出了一般形象化所传达的效果。

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象征派的产生才真正自觉地将诗的意象观念与西方的象征诗学范畴联系起来。

20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对新诗意象的探索,更加自觉地将法国象征派与意象诗运动的“意象”结合起来,使之进入现代诗学的美学范畴,并赋予这个范畴以新的内涵。戴望舒指出,诗应当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用巧妙的笔触描绘出来。这就包含了创造意象以表达情绪的内涵,但没有明确意象的范畴。将美国意象派诗介绍到中国并以自己的实践躬行倡导中国意象派诗的是施蛰存。他先是在《现代》杂志上发表了一组意象抒情诗,接着又译介了美国意象派女诗人陶立德尔、史考德、罗慧儿等三人的作品。施蛰存的创作和译介激起了意象派诗歌的创作热潮。中国诗歌明确了“意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融进了现代诗学。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现代诗歌的自身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很强的理性思考时代。

戴望舒译注的法国新俄诗人高力里的论著时说,据他们的意见,意象应该算是一切真正的诗的基础,而诗人的意象老是从自然界和农民的生活中借来的。而徐迟则更多地关注了美国庞德等诗人的介绍和城市生活中的意象构造,并努力实践。从而促进了三十年代现代派

城市诗的崛起。

从20世纪三十年代的现代派诗的译介和探索研究,一些诗人和理论家在建设诗歌意象的新诗现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给意象创造问题以新的诠释的是李健吾,他的价值在于他对意象创造的贡献。他对诗歌意象的幽深、含蓄与晦涩的追求,企望从意象的联结,完成诗的“使命”。以“意象”为新诗创造的“首务”是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所追求的一种诗意境界。他们所表现的是人生微妙的刹那。运用许多意象,去唤起一个完美的想象世界,这些诗人将意象创造的途径、意象内涵与象征的关系融合起来,

用自己的艺术创造使意象产生了全新的艺术效果。正是这些诗人的实践,确定了象征意象的创造在新诗现代主义脉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中国新诗”派的诗人,强化了他们象征意象重新构建的自觉意识,把“现实、象征、玄学”结合起来,使诗歌意象的象征性质和审美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实践了一种新的意象的创建原则。这种原则包括四个方面:

一、意象创造的间接性原则

追求“诗之艺术特质”,强调意境创造、意象形成等因素在诗歌创作中的价值意义,在感觉传达的“暗示性”与“间接性”的“感性革命”的链条上,确定了意象和比喻的“特殊构造法则”。

二、意象创造的一致性原则

所谓的一致性即指象征意象与它所象征的意义之间融合为一。无论是托物抒情,主观突出的意象,或是间接抒情客观暗示的意象,都应该是一种诗歌“内在精神的感应与融合”。意象与意义不可分离。

三、意象创造的沉潜性原则

追求意象的创造中,潜在意识的内在心灵活动起很大作用。戴望舒就认为,诗是一个人在梦中泄露自己的潜意识,是隐秘的灵魂。在诗歌创作中自觉地将潜意识引入到意象的创造中,使意象创造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四、意象创造的雕塑性原则

意见的格式范文5

我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了,说的不对的大家担待。

1、科室的权威性还不够。在上传下达领导指示的时候,存在分管单位与我们推诿扯皮,比较明显的是……。存在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我们对接的个别领导自身业务素养不够高、责任心不够强。第二个原因是兄弟单位之间除了电话、微信上的来往,没有别的途径进一步较深、较多的联络、了解、认识、交流。

2、科室人员的外出学习。希望在不违反制度、不违背原则、不被人诟病的前提下,安排同其他单位同志一起走出去看看,不仅增广见闻,又能以更专业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某项具体工作。

意见的格式范文6

秋天的北京和从南的故乡完全不同,下雨时凛冽的寒风劈头盖脸的袭来,整个城市都有一种凝固的悲喜哀愁。小的时候从南的外祖父讲过很多他在北京的旧事,讲他的孩提时代是怎样地赤脚跑过下午时光的四合院,讲他在旧日里是如何的熟悉北京的老胡同,从南想,到底是几十年,时间变了人却不明不白的荒唐过了如此久,原来时光真是有异于生命的可怕事物。

从南走后在火车上陆陆续续的接到了妈妈的几通电话,邻座的人好像有点受不了,每次电话铃一响就用抱怨的眼神看从南,从南也很无奈。挂上电话之后才发现邻座的人和自己也差不多大,是个沉默的男生。后来开始交谈才得知原来是一个将要去一个学校的,从南本来是想问对方名姓的,可是对方好像不喜欢在火车上对话,于是慢慢这种想法就作罢了。

很长时间里从南有那么一个感受:我到底是为什么而奔波至此。

庆幸的是从南很快遇见了她的室友,一个叫叶忆之的小女生。她有许多要好的朋友,常常拉着从南四处游荡,从南也因此变得脸皮厚起来,往往是彼此根本没有相识过,只要是忆之说见过面的,从南通通当做自己的好友。后来无意中遇到忆之的一个很要好的异性朋友在一起吃饭,很腼腆的一个男孩子,从南几次觉得在哪里遇见过,想想自己是个人来疯,也就没有计较。忆之提到这个男生去过很多地方,是自小就习惯离家闯荡的人,“那么的确很厉害呀。”从南感叹,“小的时候我一直住在海边,还只是一个小城镇,很少有出来的时候。”“才不是,”忆之不以为然的说,“他爸妈早和他闹翻了,要知道高考的前一个星期他还在越南,秦楠的妈妈曾经说他要是考不上大学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秦楠是这样的吧?”“……噢,怪才。”从南尴尬地打圆场。

后来忆之要求秦楠说说自己的旅行经历,秦楠想了想,“其实吧没什么好说的,”转脸对从南笑笑,“蛮受罪的其实,回到家就开始很糟糕的问话……”“活该。”忆之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从南转脸看秦楠,他倒是很宽容,没有因为忆之话生气的表现。“我忽然想起来有那么件事,觉得很有趣。”秦楠没有顾及忆之和从南的脸色,自顾自地说下去,“我妈妈曾经改过名,她姓温,原本起名叫瑞应,后来因为我外祖母觉得这名有点不适合,不是说一座庙叫瑞应寺吗,她说这名容易折寿,可惜的是已经登记在册了,就此作罢。后来是二十几年前外祖母临走前,硬是要妈妈改名才肯放心地去,于是妈妈又和外祖父急急忙忙去改名。那个时侯我妈妈才十几岁,恰好当时也有一个妇女在为女儿改名,最离奇的是她的女儿也叫温瑞应。妈妈回忆说那个妇女应该是中俄混血儿,去登记的时候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当时妈妈和外祖父排在那个妇女的后面,事后妈妈回忆的时候告诉我,最不可思议的是……她在改名后,和那个女孩的名字,又是极其相似,只不过相差一个字。”秦楠笑笑,“我觉得真是巧,而且好像还有点不太对劲。”“天下巧事那么多,秦楠你只遇见了这一个就还把它当宝贝!”忆之笑他,“没什么好奇的!”从南刚才一直在听,只是听起秦楠的回忆,好像这一切自己都应该知道,但是自己所知道的和秦楠故事中的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母亲姓左,并不是温,自己的外祖母是在生母亲的时候难产而死,这一点也是外祖父亲口说的,从他们的回忆中从南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的外祖母是中俄混血儿的消息,从南觉得秦楠讲这么一个故事,必然会多多少少的和自己有点关系,可是现在看来只能说是自己一厢情愿了。

一厢情愿,不,不是的。从南不确定,她不确定自己所知道的是不是真实的,她现在确认消息的还有一个来源,那就是自己的父亲。

回到家的时候夜已经深了,忆之有点困,在出租车上就已经开始说梦话了,秦楠只能送忆之和从南到女生宿舍楼下,从南这才明白原来秦楠也是这所大学的学生,当初和自己一起做火车来的那个邻座,就是秦楠。当初的那个秦楠完全是无心回答从南的问话,和现在这个自动讲故事的秦楠判若两人,凭忆之和秦楠的熟悉度也能看出来秦楠是一个可以交心的人,种种不同的迹象让从南很疑惑,但是想想或许对方当初只是太累了,反而看看自己才明白现在想得太多了。安顿好忆之睡下后从南有些疲惫,她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睡上一觉,而不是在想这些乱七八糟的故事。

第二天从南去上课的时候被看宿舍的大妈叫住,转而递给她一封信。从南之前认识的人少得可怜,大学里面初初认识的也是同一所学校的,没有必要写信啊。再仔细看这封信才发现上面竟然是没有邮戳的,字迹也很陌生,看样子不是通过正常方式邮递的。从南把信收起来,告诉自己暂时还不能揭穿这个秘密。

上一篇花的话

下一篇忘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