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王昌龄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王昌龄的诗范文1

摘要:王昌龄素以七绝著称于世,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和中坚力量。其思想以儒为主,释道兼修,虽然在仕途坎坷时,受到释、道思想的浸染,但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无疑在他生命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除边塞诗外,诗人还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闺怨诗,呈现出绮丽哀婉、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四首闺怨诗的分析,以窥探其中所蕴含的积极思想与报国情怀。

关键词:王昌龄 闺怨诗 报国情怀

盛唐是诗歌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也是个诸教杂糅、开明兼容的时代。儒释道三家思想高度发展、交融互补,对广大士人的政治理想、生活态度乃至个人心性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王昌龄是盛唐诗歌的代表作家,其思想以儒为主,释道兼修,其早年多受儒家思想影响,屡遭贬黜之后,又受到释、道两家的浸染。但纵观诗人一生,儒家思想则是其思想的主体。诗人素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其诗独具风采,不仅称雄当时,而且还享誉后世。王世贞曰:“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①,“唐……七言绝,如太白、龙标,皆千秋绝技。”②可见诗人之七言绝句与李白并称翘楚。其诗歌比较集中的两类主题分别是描写边塞征戍生活及表现女性的命运和心灵。闺怨诗在王昌龄所有诗作里所占比例较小,但这几首闺怨诗都是以诗人最为擅长的七绝入手,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

闺怨是中国爱情诗歌中较古老主题,也是常见的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伯兮》、《卷耳》等篇,多以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在特定时代环境、社会条件和生活境遇下女性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在唐代这个诗歌全盛的国度,亦有不少诗人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闺怨诗,反映当时普遍深刻的社会内容,思妇曲折丰富的心理。如李端《闺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急盼丈夫归来的情景,描写得细腻动人。长夜漫漫,独对孤灯,离愁怨恨令人思绪万千、肝肠寸断,孤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折磨着她。此诗充满了对命运无望的哀叹,在唐代闺怨诗里,绝大部分都渗透着这种凄凉寂寥之感。

而王昌龄以闺怨为主题的诗歌中,这种情绪则少有表露。如名篇《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位闺阁,初为人妻,尚不知忧愁。她于春日涂脂抹粉,走上翠楼。翠楼即青楼,指“美人所居之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以青色,故称为青楼”③可见她是贵族女子,未经历过磨难,尚难体会夫妻离别之苦,闲来无事,独上翠楼去领略春日景致。第三句“忽见”二字陡然一转,全诗的情调也随之改变。微风徐徐,杨柳依依,春色恼人,眼前之景触动了心弦,心爱之人远隔千山万水,撩人春色无人共赏。此刻,先前愉快的心情荡然无存,悔恨之情涌上心头,后悔叫夫婿去“觅封侯”,反而不能相知相守。首句虽说“不知愁”,但对远在戍边的夫婿,久别不见的愁思却一直根植在心中,只不过在少女心性之下未表现出来。而春日“陌头杨柳色”是情感迸发的导火索,成为她感情陡转直下的契机,使在情感与理智中纠结。再如《青楼怨》: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长夜漫漫,这位贵族因思念夫婿而肠断关山。何以解忧?只有高奏古筝来排遣幽怨苦闷。而筝声似乎能化解忧思,使这种怨愁略微淡缓。这两首虽是闺怨诗,但读来却不会让人觉得沉闷压抑,诗歌体现出“哀而不怨”、“怨而不怒”的艺术特色,而这正是儒家诗歌的创作原则,也是评诗的圭臬。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以儒家认为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王昌龄尊奉儒家诗教思想,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哀而不怨”、“怨而不怒”的思想倾向。

诗人有着建功立业的胸怀大志,素以边塞诗著称于世,曾高歌:“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变行路难》)还写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四) 吐露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成为盛唐诗歌中雄浑壮美的名篇。然而这与诗人闺怨诗中所表露的思想是否相矛盾呢?其实不然,这些诗歌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对诗人的深刻影响。盛唐气象积极向上,豪迈恢宏,尚武是当时社会的风尚。而王昌龄又是个仁义有情之人,所以他的诗一方面歌颂边关将士的壮志豪情,另一方面即说征战的苦又说思妇的愁。前者充满了诗人对于功名理想的热衷追求,体现了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后者体现了诗人的儒家之“仁”,关怀天下苍生,体察民间疾苦,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因此,诗人方写出了如此具有感发力量的好诗。

在王昌龄的闺怨诗中,少有同时代闺怨诗中那种浓厚的哀伤。《闺怨》中,一个“教”字体现了的积极心态,她支持夫婿戍边卫国,希望夫婿立功封侯,从而夫贵妻荣。尽管“忽见杨柳色”后略有悔意,但已于事无补,毕竟丈夫远在边疆征战,不能轻易归还,而还是期望丈夫立功封侯的,那么这“悔”,也只是为春情所触发的一时之悔。这位显然是出身贵族的大家闺秀,识得大体,舍得儿女私情,忍却当下心头的思念愁绪,求得以后生活的富贵荣耀。且看《青楼曲二首》:

其一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其二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这两首诗里没有任何“怨”,可谓是闺怨诗之奇葩,写出了贵族夫贵妻荣、自矜得意的形象。一位跨坐在着金鞍白马上的将军,带领十万大军行进在长安大街上。道旁高楼上,悠闲弹筝,注目这支威武之师。这两个场景之间有何联系呢?第二首则给出了答案,原来这是一支凯旋之师,而意气风发的白马将军正是这位的夫婿,且已封侯。楼头看似悠闲无事,实则心中波澜荡漾,似乎从筝声中即可体会出的欢快之情。

如将上述四首诗串联起来,诗人便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贵族女子嫁给了官宦子弟,希望夫婿可以征战沙场,立功封侯以求封妻荫子,其夫婿也有宏图大志,听得的一番劝告便积极上进,主动征战边戍,以求立威扬名、建功立业。滞家趁春意萌动登上青楼观景,却为此风中杨柳触发思念之情,略有悔意,夜间“高调鸣筝缓夜愁”,用希冀夫婿封侯的愿望来压制万千愁思。而后夫婿征战归来功成名就。这时又坐于青楼之上,鸣奏起古筝。虽皆弹筝,却与那个思念的夜晚之心境迥然有别,自己素来的辛苦等待未白费,这时充满了对丈夫立功凯旋的满腔喜悦。可以说这四首诗虽是闺怨诗却仍体现了诗人立志报国,建功立业从而封妻荫子的传统儒家思想。

综上所述,王昌龄信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实现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方面持儒家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即使在闺怨诗中也体现出了这种倾向,可见报国之志在他的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参考文献

[1]毕世奎.王昌龄诗歌与诗学研究[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0.

[2]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10.

[3]郭绍虞.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明)王世贞著,陆洁栋,周明初注.历代诗话丛书《艺苑卮言》[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12.

注解

①(唐)王昌龄著,李云逸注:《王昌龄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9月版,第200页。

王昌龄的诗范文2

【关键词】:情歌,绝望,迷失,修辞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32-02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is a poem by the American poet, T. S. Eliot, published in Chicago in June 1915. Described as a "drama of literary anguish," the poem presents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of J. Alfred Prufrock, a presumably middle-aged, intellectual, indecisive man, in the form of a dramatic monologue. This poem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Eliot's career as an influential poet. The protagonist of this poem is on his way to an afternoon appointment to make a declaration of love to a woman. He invites the reader (or the other self) along with him through the modern city and shares his meditation about the dull, uneventful, mediocre life he leads as a result of his feelings of inadequacy and his fear of making decisions along the journey. The theme of this poem is to manifest how a desperate and lonely individual wanders in the lost modern world to reveal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and alien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a world of despair, lonliness, and sterility. This theme is perfectly delivered by various fascinating features of rendition, among which the title of the poem, the beginning, and figures of speech are the most impressive.

Eliot definitely did not name the poem as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 randomly. “Love Song” draws a striking contrast between the form and the content. The form of the work has characteristics of most love songs, such as repetition (or refrain), rhyme, and rhythm, yet romance, joviality, and hope for love expected in a love song are never presented in the content of this poem. Eliot employed the form of a love song and the courtship between man and woman ironically to demonstrate the indifference, loneliness, alienation and desperation of people and the world at that time. The name Alfred can be interpreted as “all afraid” because Prufrock is truly a “Mr. all afraid”. He is afraid of presenting himself; he is afraid of facing people; he is afraid of declaring love; he is afraid of being refused. A balding desperate middle-aged man with thin arms and legs in a love song ― what an ingenious combination!

The poem opens straightforwardly with "Let us go then, you and I." Who is “you” here? After thorough reading, we can infer that “You” is the other self of “I”. That is to say, “You and I” are divided parts of Prufrock’s own nature for he is undergoing internal conflicts. “I” is the person with instincts and physical form, while “you” is the same person with reason and soul. One self craves socializing, love from the opposite sex, and expressing his admiration to his beloved one; the other self is obsessed with his own image of balding middle-aged man with thin legs, his boring, listless life, and the fear of being refused. The opposition of the two selves tortures Prufrock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However, in the last stanza, the narrator changes from “I” to “we”, “Till human voices wake us, and we drown.” Two selves of Prufrock are combined into one, who is “drowned” in desperation. The theme of the poem is elevated and there is more. The switch of the narrator can also be interpreted as the switch from individual experience to universal status quo. It’s a world of disintegration, spiritual exhaustion, and desperation.

There are a number of striking figures of speech in the poem. In the first stanza, the images of the city are sterile and deathly; the night sky looks "Like a patient etherized upon a table", while down below barren "half-deserted streets" reveal "one-night cheap hotels/And sawdust restaurants". The evening sky is shockingly likened to “a patient etherized upon a table”, which inspires reader’s imagination to a new level: they can feel that the time that Prufrock lives is morbid, and an individual like Prufrock has no other choice but to live an insignificant and helpless life. Evening sky is about time and space, while patient on a operation table relates to the uncertainties of life. The images of the city bespeak a time of the world that needs operation, and the etherized patient reveals the par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world of the time as a whole. The somber and ghastly description of the city also makes readers wonder, whether Prufrock is on the way of proposing for love or on the journey to death.

The above images all speak to some part of Prufrock's personality. The etherized patient, for instance, reflects his paralysis (his inability to act) while the images of the city depict a certain lost loneliness.

Another fascinating and original comparison takes place in lines 50 and 51. “I have measured out my life with coffee spoons” presents slides of his past life in reader’s mind: days (“evenings, mornings, afternoons”) passed by in coffee drinking, nothing extraordinary. Because he was in the middle of trivial matters all day long with nothing achieved, his life could only be measured by coffee spoons and his dreams and ambitions, if he has any, was never to be realized, let alone attracting the opposite sex. Then in lines 59 and 60, “Then how should I begin/To spit out all the butt-ends of my days and ways?”, he compares the rest of his lifetime to the ends of cigarette, waiting to be spat out. We can surely see that he, as an individual, is week and incompetent, and he is totally hopeless and desperate. However, this cute metaphor does not confine to Prufrock’s individual experience. It also reveals a world in shackles, binding not only the inner desires, but also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for human development.

王昌龄的诗范文3

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飞天诚信历经十余年的积累与发展,共推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大系列三十余款的创新产品,智能身份认证系统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金融、工商、税务、公安、海关等诸多领域,拥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多家国有及商业银行客户。据权威媒体与主管行业机构评测,飞天诚信在网银安全市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飞天诚信)成立于1998年,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卡操作系统及数字安全产品供应商。它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网络身份识别、软件版权保护、智能卡操作系统等三大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

企业优势和特点

作为智能卡核心技术的执著者,飞天诚信自主研发了多款基于智能卡操作系统的信息安全认证产品,并配有专业的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团队。目前,飞天诚信不仅在广州、上海、成都、武汉、深圳、杭州等地设立了多个办事处,而且在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中东等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体系,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金融、政府、邮政、电信、交通等众多行业。

秉承“诚信、务实、坚持、创新”的企业理念,飞天诚信将矢志不渝地为更广泛的行业和企业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基于智能卡核心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从事智能身份认证产品的高科技企业,飞天诚信始终专注于以智能卡技术为主导的产品自主开发,是国内推出最早、技术最成熟、产品线最完善、年产量最大的智能身份认证产品供应商。

主要成就和奖项

飞天诚信历经十余年的积累与发展,共推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大系列三十余款的创新产品,智能身份认证系统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金融、工商、税务、公安、海关等诸多领域,拥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多家国有及商业银行客户。据权威媒体与主管行业机构评测,飞天诚信在网银安全市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

王昌龄的诗范文4

关键词: 互联网领域;市场替代;大众点评;百度

中图分类号: D922・2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5-0053-06

2016年5月26日,上海汉涛信息咨询公司(大众点评网的创建者和运营商)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公司、上海杰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宣判。法院审理后认为,百度公司对涉案点评信息的使用已超出合理限度,实质替代了大众点评网向用户提供信息,最终导致大众点评网流量的减少和部分交易机会的丧失,具有不正当性。百度对此表示不服,认为双方在公司类型上存在差异,提供的服务有所不同,故二者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诉讼正在进行中,但通过辩护双方你来我往,案件争议已充分明晰。大众点评诉百度不正当竞争案,争议焦点在于百度公司网络内容抄袭行为是否为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网络内容抄袭行为即将他人网站中重要内容大量复制、使用并造成相关公众混淆的行为。[1]不过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是否造成相关公众混淆行为并不是必要后果,如果大量复制抄袭行为已达到了网络用户无需进入其他经营者网站即可获得足够信息的程度,超过了适当引用的合理限度,事实上造成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对其他经营者服务的实质性市场替代,那么其行为由于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和诚实信用原则而不具有正当性,构成不正当竞争①。那么,什么是市场替代?市场替代的构成,竞争关系的存在是否必须?市场替代如何界定?市场替代缺乏正当性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本文拟结合案件审理情况以及相关判例,就上述问题展开分析。

一、互联网领域竞争关系的判断

市场替代并不是一个成熟与规范的法学概念,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在审理大众点评与爱帮网不正当竞争案中,首次提出上述概念。此案认为使用垂直搜索技术的爱帮对于特定行业网站的信息的利用,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得对该网站造成市场替代的后果②。市场替代更像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此处的替代,应该是一方的提供行为满足了用户的某种需求,导致另一方交易机会的丧失,进而导致其市场份额降低的现象。由于上述提供行为涉嫌内容的抄袭,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制的“搭便车”行为。经营者以不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获得竞争优势或者交易机会,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与商业道德而具有可责性,因此可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不过上述逻辑推演都置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内,竞争关系的判断,在论证市场替代构成时就有其必要性。

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竞争关系认定的必要性是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对象决定的。经营者之间具有竞争关系是区别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的标志[2]。因此,在处理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竞争关系的判断在该类案件中已成为后续工作的逻辑起点。在传统商业环境中,大量案件由于原告与被告之间不具有狭义的竞争关系,而被法院不予立案或者驳回原告的诉请[3]。所谓狭义的竞争关系是指商品之间具有替代关系(相同或者近似商品)的经营者之间的相互争夺交易机会的关系,商品互不相同、不具有替代关系经营者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4]。不过如果对竞争关系作狭义理解的话,将大大限缩《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范围,而这是与该法的立法宗旨相违背的。社会化大生产竞争不断跨越行业界限的现实背景下,立法与法律实施中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逐步宽松。而这种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在处理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中尤为必要。与其固守传统狭义的竞争关系定义,还不如从互联网交易模式出发,对竞争关系作广义解读。重点关注经营者是否通过不当方式、不劳而获增加交易机会从而增加自身竞争优势或掠取、减少他人市场份额、破坏其竞争利益等[5]。例如在奇虎公司与腾讯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法院认为奇虎公司专门针对QQ软件开发、经营扣扣保镖,以帮助、诱导等方式破坏QQ软件及其服务的安全性、完整性,减少了腾讯公司的经济收益和增值服务交易机会,干扰了被上诉人的正当经营活动,损害了被上诉人的合法权益,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认定其构成不正当竞争并无不当③。可见,由于互联网商业模式更新快、业务交织并转化,特别是现行互联网企业多将广告收入作为重要来源的情形下,认定两个业务关系看似不同的互联网企业之间具有竞争关系并不困难[6]。

具体到“大众点评诉百度案”中,诞生于2003年的大众点评,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其主要经营模式是对美食、购物、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进行推介,网友可以通过其网站搜索不同地区的相关商户,也可以对美食、购物、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类商户进行点评④。而百度地图以及百度知道作为百度搜索的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连接人和信息,而这同大众点评连接人和服务存在明显的区别。从这角度上讲,二者不属于同一行业,主营业务存在较大差别。

不过法院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调整的竞争关系,不限于同业者之间,还包括为自己或者他人争取交易机会所产生的竞争关系,以及因破坏他人竞争优势所产生的竞争关系[7]。互联网跨界竞争成为常态的背景下,从经营主体具体实施的经营行为出发考量竞争关系的存在,显得更为合理。如果双方争夺的是有相同需求的用户群体,那么竞争关系即存在。进而言之,虽然百度的主营业务为搜索,但是在行业细分、业务交叉重合日益普遍的情况下,百度涉及的业务已不局限于搜索。以其旗下的百度糯米为例,其主要经营模式与大众点评非常类似,二者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竞争关系。一方面,百度地图未经许可大量、完整地使用大众点评的内容,并将由此带来的流量导入百度糯米,实质属于为他人争取了交易机会。另一方面,互联网经济是“眼球经济”或者“注意力”经济,纵然经营者主营业务有所不同,但是在免费的网络服务提供市场,二者的用户群可能相同。百度地图、百度知道、百度糯米、手机百度APP等都是百度流量和用户的入口。而大众点评因为“点评”的性质,而成为用户获取信息和数据的端口[8]。在争夺网络用户上,二者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大众点评积累的商家、店铺的点评信息,是最强大的内容护城河,这是通过长时间运营和积累形成的,百度地图、百度知道等未经许可完整呈现上述内容,属于明显的“搭便车“行为,破坏了大众点评的竞争优势,为自己以及他人争取到了更多交易机会。

二、 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中市场替代的界定

在“大众点评诉百度案”中,百度公司未经许可在百度地图以及百度知道中通过搜索技术,大量、完整呈现大众点评的点评内容,虽然不一定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误认,但这种行为省去了得到这些智力成果应付出的经营成本,影响了相关公众对经营者网站的选择与判断,掠夺了他人的经营优势,使自己获得不正当的竞争利益[9],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用户在搜素商户时,由于百度地图已经完整呈现点评内容,其进入大众点评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百度地图、百度知道对点评内容的使用已经超越合理限度,其提供的服务构成了对大众点评提供服务的实质性替代。而如何界定市场替代,笔者以为在分析的时候,应该包含以下四个环节:存在未经许可的提供行为,提供的内容相同或近似,产生用户转移效果,其他经营者因提供行为而受损。

第一,未经许可的提供行为。相较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领域涉及到提供行为的内容似乎更多。提供行为往往与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相连,在最高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明确规定网络服务者以提供网页快照等方式实质替代其他网络服务者向公众提供相关作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提供行为。此处的“提供行为”,应当理解为信息网络传播行为[10]。在网络环境中,取得作者或侵权网络用户的授权,是网络服务者作品提供行为的开始。网络服务过程中是否有授权行为,就是界定网络作品提供行为的根本依据或证据[11]。诚然,如果大众点评内容构成作品,那么依据大众点评与客户之间的用户协议,该著作权项下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由大众点评的所有者汉涛公司享有。百度地图、百度知道未经许可通过搜索技术,抓取以及完整使用上述作品,必然构成侵权。但这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市场替代内容,我们更关注的是由大众点评公司花费巨大人力、财力成本收集起来的其他智力成果的保护。显然,如果相关内容无法构成作品的话,这部分合法权益只能寻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大众点评积累的商户信息与点评内容是其付出巨大经营成本的结果,任何人未经许可的提供行为,这里的提供行为是指经营者内容抄袭行为,即通过相关技术抓取信息后,放到自身运营的网站予以展示,这些都将损害原权利人的竞争优势,而获得不正当的竞争利益,而这是反不当正竞争法所不允许的。

第二,内容相似度对比。这个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比较,一是进行细节对比,在“大众点评诉百度案”中,通过百度地图搜索商家时,相关用户评论绝大多数来自于大众点评,而且是完整呈现。而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其发现在百度地图早期安卓版本中,对其他网站信息的使用是非常谨慎而且较少的。可见,如果是少量使用或者用摘要的方式代替原网站信息,那么由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用户如需了解详细的点评内容,还需进入第三方网站,所以难以构成实质性替代。二是进行整体比较,在“泰亚赛福诉东方安诺案”中,法院认为,二者网站首页、网站新闻中心页面、网站品牌中心页面、网站产品页面等,具有高度相似性。原告主张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页面的整体上,被告的抗辩多针对局部的细节区别,法院对被告的抗辩不予采纳[12]。在进行内容相似度比较时,可以参照知产领域中的“用户感知标准”,关注涉嫌不正当竞争经营者经营行为的表现形式所带给相应用户的感知。例如“大众点评诉百度案”中,由于使用百度地图可以查询到相关商户的点评信息,一方面,用户对于本地生活服务信息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用户可能误认大众点评与百度之间存在合作。一旦用户形成习惯之后,如果不仔细关注点评内容的标识,用户可能认为点评内容来源于百度地图。

第三,用户转移与交易机会的重新配置。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不断膨胀,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且宝贵的。因此,用户的注意力就成为一种稀缺资源[13]。而用户的注意力与交易机会密切相关,注意力也可通过增值服务或者提供广告等方式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因此,互联网竞争中,即使网络经营者提供的产业或者服务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基础用户或者免费网络服务市场,经营者之间的经营行为大多会存在交叉。用户的转移往往意味着交易机会的减少,意味着市场份额的下降,而这也是市场替代认定中重要构成部分。例如在“汉涛诉爱帮聚信案”,法院认为,虽然爱帮网注有“在大众点评发表”字样链接标识,但爱帮网已对全部商户简介内容和绝大部分点评内容进行了充分展示,网络用户一般不会再选择点击大众点评链接标识⑤。因此,部分具有对本地生活服务相关信息需求的用户可能会转移到爱帮网上。而在“大众点评诉百度案”中,百度地图中餐饮类商户的点评信息主要来源于大众点评。以在百度地图中搜索“张妈妈特色川味馆(交道口店)”为例,网页总共有105条评论,其中99条来自于大众点评。百度地图此种大量、完整地使用大众点评的点评内容,虽然其在每条评论下注明“来自大众点评”并设置跳转链接,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用户进入大众点评的必要性已经大大降低。此外,用户在百度地图上也可以选择百度糯米团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大众点评在团购市场的竞争优势。而在团购网站的排名中,美团、大众点评、糯米网前三名的顺序已经长期没有变化[14]。百度利用其旗下的百度地图、知道等,通过抄袭大众点评内容的方式,为百度糯米赢取交易机会,存在主观恶意,不具有正当性。其导致用户的转移与交易机会的重新配置,促使了百度地图对大众点评的实质性替代。这种替代不仅仅是网页内容的替代,而且是其他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的替代,例如本地信息查询服务、团购服务等。

第四,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因提供行为而受损。一般而言,如果行为未对竞争对手的利益构成损害,则很难认定其违法[15]。在市场替代界定的过程中,其目的还是在于对提供行为予以法律规制,保护一方经营者的竞争利益。因此,利益的受损作为提供行为的结果,在行为定性过程中必须予以考察。具体到“大众点评诉百度案”,百度地图以及百度知道等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点评内容,从而丰富自己的页面,其侵犯的是大众点评潜在的交易机会,瓦解了大众点评往日通过努力而形成的竞争优势。虽然大众点评具体损失以及百度的获利实际上是难以计算的,但这并不影响对大众点评受损以及提供行为与利益受损之间因果关系的判断。通过逻辑推演以及抽样调查,基本上可以判定,百度的行为损害了大众点评的交易机会。

综上,市场替代是放置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角度去分析的,因此它同知产领域提供行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就具有明显区别。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更多的是被视为知识产权的补充规范[16]。市场替代的提出,其原本目的在于运用竞争法的开放性,去保护那些经营者虽然付出成本但不构成作品的内容,通过抑制“搭便车”的行为从而鼓励创新,这个基本判断是在市场替代界定过程中应当坚持的。市场替代的起点在于未经许可的提供行为,提供的内容不限于作品,但与原权利人所收集、整理、创作出来的内容相同或者实质近似,内容的提供实质效果在于服务的提供,从而获取用户的关注与交易机会,最终导致原权利人利益受损与市场份额的减少。但市场替代的构成,不能仅限于界定,如果要对其进行否定性评价并予以规制,还要分析这种替代行为缺乏正当性。

三、互联网领域市场替代缺乏正当性的判断标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市场替代行为是一种竞争行为,但是其并属于《反不正当竞争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竞争行为,其正当性的判断只能有赖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即一般条款,通过诚实信用原则与公认商业道德等来判断其是否缺乏正当性。而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诚实信用原则主要体现商业道德⑥。因此,在判断市场替代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时,只要重点分析该行为是否违反商业道德。在“大众点评诉百度案”中,法院只是概括性的指出百度公司行为违反了公认的商业道德和诚实信用原则,并没有详细的分析论证。下面从行业惯例、比例原则下的价值判断两个角度就上述问题做个简要分析。

第一,行业惯例的角度。如果对“百度诉360违反Robots协议案”、“腾讯诉360不正当竞争案”等加以分析的话,可以发现:通过援引行业规则来认定互联网领域的商业道德,进而判断涉诉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成为当前部分法院审理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基本思路[17]。在“大众点评诉百度案”中,百度公司声称其为搜索引擎服务商,其遵守了国际通行Robots协议。那么它是否可以依此免责呢?Robots协议作为最初由互联网技术人员发展出来的技术规范,类似于在新型市场生态中自发生长出来的秩序。在后续的实践中其被证明是有效的,而逐渐成为搜索引擎行业公认的、应当被遵守的行业通行规则或者商业道德[18]。但仅将Robots协议作为行业惯例似乎还不够,将Robots协议与《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自律协议》一起纳入评判标准,才能彰显互联网公认的商业道德内涵⑦。而依据《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自律协议》第十一条:“倡导公平理性竞争,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等”,虽然该条是一个倡导性的规定,但也从侧面说明即使搜索公司遵守了Robots协议,但是如果其通过不合理的技术手段获得竞争优势,或者为他人争取交易机会,其行为也可能被视为违反了自律协议。这是依据百度公司的主张所做的分析。但现实生活中,百度地图、百度知道由于提供了商户的信息以及点评,同时设置了团购链接,导向美团,其提供的服务似乎已经超越了搜索服务的范围。面对这种跨界竞争行为,行业惯例可能并不成熟,这时对于商业道德的理解,似乎只能从更广义的角度,从经营者、消费者、社会公共利益三个维度进行解读。例如,从经营者权益保护的角度,在互联网市场,经营者只要通过不当途径攫取更多商业机会、争取更多交易对象从而牟取更多经济利益,皆可认定该行为违反了互联网领域公认的商业道德[19]。综上,无论是从行业惯例,还是从广义经营者保护的角度,市场替代行为都可以被视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或者公认的商业道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二,比例原则下的价值判断。公认的商业道德、商业伦理等均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而且道德具有多元性、滞后性,在互联网领域可能尚未形成确定的公认商业道德,其在具体案件中如何理解和适用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借助行业惯例,还是法官创设规则予以运用,都面临较大的主观性,存在一定不足。而如果利用比例原则进行价值判断与衡量的话,将相关环节细化,似乎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参照兰磊提出的客观性分析框架,回答以下问题:第一,当受诉行为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利益造成损害时,是否带来正当的抵销性利益;第二,是否有同等有效损害性更小的替代方式;第三,即便没有这样的替代方式,它造成的损害是否远远超过所带来的抵销性利益[20]。以百度地图使用大众点评的点评内容为例,可以肯定的是,百度地图作为一种工具性应用,其呈现商户的相关信息与点评内容,可以让用户在检索过程中对检索内容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此外内置百度糯米链接,也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降低二次检索时间成本。从这个角度而言,百度公司的这种信息分享行为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正向收益。但是该行为是以损害大众点评的现实利益为代价,如果对上述行为予以放任的话,最终的后果是抑制社会创新,经营者层面与社会长远层面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此外,从替代方式上讲,百度完全可以以摘要或者部分展示的方式,合理使用点评内容。但现实中,百度公司并没有这样做,而且在一审判决之后,依旧完整展示大众点评中的内容,可见其存在明显的主观恶意。综上,可认为百度的市场替代行为违反了公认的商业道德,不具有正当性。

四、结语

“大众点评诉百度案”之所以能够引发广泛关注,除了行为定性存在争议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带给大家的疑惑,即在跨界竞争成为常态的背景下,合理的竞争边界在哪。信息的分享与自由流动,能给民众带来便利,提升社会公益。但是如果允许对信息相关内容的无序使用,那么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经营者的辛苦付出得不到珍视,抑制社会创新。如何兼顾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是我们在处理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所要考虑的。

目前,网络环境下互联网公司以优势业务为基点,不断开发增值业务。如百度公司以搜索引擎打开市场,然后凭借市场优势开展知道、贴吧、地图、音乐等[21]。在这种商业模式下,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领头羊之间的竞争,全网络竞争,同业经营的界限不断被模糊。百度公司的服务已经超越搜索,业务深入到多个领域。百度地图,除了提供定位、导航等常规服务外,也为用户提供商户信息查询、团购等服务。因此,在界定竞争关系的时候,宜从广义的角度。不管其行为主体是否从事相同或相似但具有替代功能的产品服务之经营,也不管是否同属于同一行业或同一经济等级,一旦行为表现为通过不当方式增加与有限用户交易的机会从而攫取自己业务的竞争利益或破坏、减少本应属于他人的竞争优势,皆可认定存在竞争关系。

竞争关系的判断是逻辑的起点,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分析不当手段是什么,交易机会是如何丧失的。具体到本文中,就是要对市场替代行为进行认定。结合“汉涛公司诉爱帮聚信”、“大众点评诉百度案”,笔者尝试从中提炼出一些标准或者类型化行为。例如要看被诉一方是否有未经许可的提供行为,提供内容与其他经营者花费巨大时间精力和巨大投入积累的网站内容是否相同或者相似,最为重要的是要看是否达到用户转移的效果,即用户进入其他经营者网站的必要性降低,最后检验经营者是否因此遭受损失等。

“大众点评诉百度案”一审业已尘埃落定,大众点评获赔323万。但相关纠纷并没有就此化解,百度很有可能提起上诉,案件依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该案给我们研究市场替代行为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素材,赔偿不是重点,关键在于互联网竞争规则的明确。市场替代行为之所以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限制,原因在于这种“搭便车”或者“不劳而获”的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违反了公认的商业道德。如果不加以限制的话,可能就没有企业再愿意投入巨额成本进行某些创新性、基础性的工作,最终会抑制企业的创新动力,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参考文献]

[1]刘继峰.竞争法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87.

[2]周樨平.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竞争关系的认定及其意义――基于司法实践的考察[J].经济法论丛,2011(2):81-82.

[3]王永强:网络商业环境中竞争关系的司法界定――基于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的考察[J].法学,2013(11):142.

[4]孔祥俊,刘泽宇,等.反不正当竞争法原理・规则・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4.

[5]叶 明、陈耿华.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呢个案件中竞争关系认定的困境与进路[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1):86.

[6]王艳芳.《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的适用[J].法律适用,2014(7):4.

[7]任重远.“跨界”竞争的正当边界大众点评诉百度地图案一审获胜[EB/OL].[2016-06-08]http:///content/117477.

[8]张兴军.百度O2O逆袭[J].中国经济信息,2015(14):29-30.

[9]杨 帆.商业抄袭行为的法律规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4:12.

[10]张玲玲.网页快照提供行为的著作权侵权判定――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法律问题的规定》第五条[J].知识产权,2015(4):42.

[11]詹启智.论网络作品的提供行为[J].法学杂志,2014(4).

[12]程 艳,胡长涓.司法审判中对“搭便车”行为的认定分析[J].网络法律评论,2013(2):44.

[13]朱理.互联网领域竞争行为的法律边界:挑战与司法回应[J].竞争政策研究,2015(1):11.

[14]贺 俊.百度拿四成现金帮糯米网备战欲年内超过大众点评挑战美团[N].证券日报,2015-7-6(3).

[15]黄 勇.论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新边界”[J].电子知识产权,2015(1):63.

[16]杜 颖.“怕上火广告语”的冷思考兼谈《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J].电子知识产权,2016(2):56.

[17]吴太轩.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过程中商业道德的认定规则[J].现代财经,2016(1):24.

[18]蒋 舸.《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在互联网领域内的适用以 robots 协议案一审为视角[J].电子知识产权, 2014(10):49.

[19]李生龙.互联网领域公认商业道德研究[J].法律适用,2015(9):60.

[20]兰 磊.比例原则视角下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解释――以视频网站上广告拦截和快进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为例[J].东方法学,2015(3):81.

[21]刘建臣.论搜索引擎违反Robots协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兼评最高法院“3Q 大战”判决对“3B大战”的启示[J].南开法律评论,2014(0):206.

王昌龄的诗范文5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因此被称为“七圣绝手”,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来源:文章屋网 )

王昌龄的诗范文6

关键词:王昌龄;边塞诗;理想;现实;壮志难酬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17-01

一、理想——热血报国、建立功勋

王昌龄(约公元 690-756 年),字少伯,京兆万年人。王昌龄的一生,终生也没有做过大官,都是些卑微的官职。这与诗人的才华显然不符,王昌龄以七绝闻名,被人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观其早年的边塞漫游,不难看出诗人心怀报效国家,建立功勋的梦想。这在其诗歌中有很好的体现。

还有表现其英勇顽强一往无前,充满英雄主义气概的诗作。如《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这些诗歌表现出了一种豪气冲天的气概。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将这塞外疆场看做是他施展自身才华和抱负的舞台,要在这里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心中的热血和着塞外的雄风在呼呼地飞扬、沸腾,由此诞生了一首首昂扬奋发、雄浑豪放的诗歌。

二、现实——环境恶劣、战争残酷

诗人是怀着美好的理想来到塞外边关,想要在这里大干一场,但恶劣的环境、军中的黑暗与残酷的战争,使他深刻感触到了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初来边塞,最惊奇的莫过于塞外的自然风貌,这里与关内有着明显的区别,“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塞下曲四首》其二)又“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从军行二首》其一)在这里河水冰冷,寒风似刀,浩瀚的大漠一眼望不到边际。初到之时,自是感觉别有一番风味,视野开阔,心中澎湃,但不过数日,只觉满目黄沙,不尽苍凉。此时的诗人才是真正体验到了边塞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难。

边塞的战争也充满了残酷性,一场大战下来,“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塞下曲四首》其三),令人触目惊心。同时,战争还给士兵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如《代扶风主人答》:

十五役边地,三回讨楼兰。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将军降匈奴,

国使没桑乾。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瘫。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从军边地的艰苦,行军征战的残酷以及久役归乡的悲凉,在诗中通通被表现出来。这就是塞外戍边军士的真实生活写照,充满了痛苦、苍凉和无奈。除却军旅行役的艰难和残酷,诗人还看到了塞外边疆的黑暗和不公,如《塞上曲》:

三、壮志难酬——理性反思、无奈归去

由于以上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诗人从以前的满腔热忱开始变得冷静理性。他不由得思考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错了:“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从军行》其一)数年的风霜晨露,沙场征战,却没有半点的建树。这不禁使诗人懊恼抑郁,早知如此,还不如用心读书,博取功名。

不仅如此,诗人还开始对战争进行反思,“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塞下曲·其二》)昔日的战场,气势如虹,如今已被黄沙掩埋,只有暴露在蓬蒿中的几具白骨还在提醒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仕途难登,抱负难展,冷静下来的诗人更加同情边地的士卒,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奈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听不尽的边愁,剪不断的思念,在秋月映照边城的背景下,愈显苍凉和悲壮。诗人那颗燃烧的心,被不尽的阻难缭乱了,使得他更加思念那曾经毅然离开的家乡和亲人。此时,也唯有这些才能抚慰诗人那颗充满忧愁的心。

漫游边塞数载,没有大的建树,一片忠心、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诗人王昌龄认识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默默离开了生活数载的边塞,回到了家乡,又开始了科举应试之路。可叹其后,只坐了秘书省校书郎和县丞一类的小官,最后客死异乡,终生壮志难酬。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学计划书

下一篇光良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