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范文1
Abstract: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is the modern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s well as the domestic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analyzed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Key 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application situation;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110-02
0 引言
众所周知,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机械工业领域的技术改造和革命。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近些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机械工业领域,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不仅对机械工业的产品功能、构成和技术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给机械工业的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从“机械电气化”时代迈入了“机电一体化”阶段。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并以蓬勃的生机向前发展[1,2]。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最早是1960年代末由日本安川电气公司提出,是将机械和电子技术集成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机电一体化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自身的体系,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它从系统的视角出发,成功将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通过对各功能单元进行合理布局与配置,使这些功能的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优化系统的目的。一个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机电一体化系统就由此产生。所以,“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新技术的简单拼凑,而是将以上技术群进行有机融合的综合技术。正是这一点,使机电一体化在概念上与机械电气化相区别。从发展历程看,尽管从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但这样的机械工程技术仍属传统机械。进入到机电一体化阶段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不仅具有了和某些机械部件一样的功能,而且还具备了诸如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检测、自动调节与控制等许多新的功能。形象地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可以替代人力去完成许多机械劳动,实现人手和肢体的延伸,而且还拥有了智能化特征,实现了感官与头脑的延伸。这一点也在功能上将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区别开。这个定义强调它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机电整合。它在复杂的非线性上下文包括电脑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它存储和处理信息、通讯和互联网,这发送信息,以及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4]。
2 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尽管较之以往我们的机电产品出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思考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无疑会有助于提高我国机电技术产品的水平和性能,对于完善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也大有裨益。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完整的机电一体产业形成的角度看,我们的机电一体化面临以下两点任务:其一,要进一步推动传统工业技术升级,实现节能高效,这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微电子技术改造。其二,大张旗鼓地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5,6]。
首先,在技术政策上,要对能耗高、效率低下、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传统产业进行限制,加快对落后产品的淘汰。同时,要鼓励对传统产业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
其次,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覆盖面广,发展迅速,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应建立机电一体化行业“协会”性质的统管合作机构,并赋予其职能,既有利于深入的行业调查,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发展重点项目,又有助于制定出纵览全局的“机电一体化”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以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再次,通过“协会”的有效组织和广泛宣传,一来可以建立行业信息平台,及时分享更多的行业内部信息,二来可以增加产业在社会上的认知,使行业内外都重视和支持“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既可以吸引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眼球,又可以更加方便合理调配资源。同时,尽管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会减缓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但对技术贸易来讲,却可以利用此时的时机,大量引进相关产业的先进技术,反哺自身加工业,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既是振兴我国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也是一条促使机电行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日益完善的捷径[7,8]。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Microelectro-mechanical系统(MEMS)一直是一个近年来热门研究领域。它也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它们的大小已经超过100亿美元,数以百万计的MEMS一直在等产品汽车安全气囊和喷墨打印机。MEMS技术已经应用到开发微型光学开关来处理高卷数据和话音通信的通信。MEMS本身是一个机电一体化极好的例子。作为另一个措施,表示的重要性小型化、美国政府投资270美元在2000年在国家纳米技术倡议关于人口统计学的改变,ASME报告中,“人口统计学是第二强大的力量改变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在未来4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将增长50%左右。婴儿潮一代将进入高级成熟度然后年老。“然后,报告触动了几个具体的方面包括欧洲和日本人口迅速老龄化趋势。虽然报告中没有讨论ASME,这种趋势将激励机电朝着人性化方向发展,如护理机器人的研发被称为人类友好的机电一体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最近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机械工程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其内容主要介绍了从20世纪到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进展和今后发展的趋势。它从以下四个类别描述了工程学的变革趋势:技术变革、人口变革、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下八个领域将会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信息技术、微型化、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和医药、能源、运输、环境工程和制造业等[9,10]。
4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对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本国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制造思维是基于现代工程教育而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发展与延伸,在经济社会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我们需要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妥善处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推动机电一体化时代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红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7.
[2]刘莎,周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3):108-109.
[3]黄恩勇.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J].河南科技,2012,(1):79.
[4]刘波.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科技传播,2012,(10): 39-40.
[5]张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4):114-115.
[6]贾启升.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195-196.
[7]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信息系统工程,2012,(10):89-95.
[8]闫金鹏.浅析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前景.价值工程,2012,(14):52-53.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范文2
关键词:现代煤矿企业;生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策略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为现代煤矿生产自动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煤矿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谋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注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着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下笔者就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现代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作出以下几点仅供同行参考与交流的浅显之见。
一、综述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
最初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山西大同矿务局自行设计和制作与装备的综合型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标志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问世,并从随后的八十年末期、九十年代的中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迅速拓展,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也变得日益广泛。近些年来,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微电子技术中的微型计算机的问世,信息技术迅猛地渗透到各行各业,尤其向机械工业领域的渗透最为强烈,且在与机械电子技术进行高效广泛地结合,现代煤矿生产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机械、微电子、自控、传感测试、电力电子、软件编程、接口等现代先进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综合运用的系统技术。虽然该技术为煤矿生产自动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当前我国对于这一技术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之我们煤炭工业兴起相对于其他行业要慢的多,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煤矿企业必须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对现代煤矿生产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和升级,才能促进我国煤矿生产自动化的完全实现,助推我国煤矿事业迅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探讨现代煤矿生产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分析和我们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不难发现,在现代煤矿生产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于现代煤矿生产中能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
在现代煤矿生产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对传统手工工作方式的重大变革,越来越多的新型机电设备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煤矿生产模式进行了完美的转型和升级,不仅能降低矿工朋友的劳动强度,还能大幅度的提升劳动生产效率。
(二)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于现代煤矿生产中能极大的提升生产安全系数
在现代煤矿生产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能让矿工朋友摆脱繁重劳累的体力活动,还能避免在粉尘满天飞、潮湿阴暗的环境中高负荷、长时间的生产,从而在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系数的同时保障广大矿工朋友的生命安全,而利用机电设备替代传统的煤炭资源挖掘、运输和提升等危险大、任务重的工作,极大的确保了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和运作。
(三)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于现代煤矿生产中能极大的提升劳动效益
在现代煤矿生产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的劳动效益,煤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广大矿工朋友的薪资待遇也大幅度的提升,极大的改善了生活质量,并随着矿工培养收入的提高,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三、现代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煤矿生产中的采煤、提升和运输三个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关键。基于此,以下笔者从这三个方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策略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采煤机械设备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在现代煤矿采煤机械设备方面,电牵引采煤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典范。由于该机械设备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其具备了传统液压型牵引采煤机无法具备的特点和优势,例如其牵引特性极佳,采煤机在前进的同时为其提供强大的牵引力,在下滑的同时能自行发电制动,在大倾角煤层中也是应用自如。传统的液压型牵引采煤机必须配备防滑装置,而电牵引采煤机则是采用的制动器,技术在倾角高达40到50度的煤层也能应用自如。尤其是其具有的可靠运行和使用年限长的特点,被现代煤矿生产企业所亲睐。而这就是由于其只有电刷、整流子会出现磨损,其余元件几乎没有磨损,所以不仅能高效的运行,还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维修和保养也相对简便,具有较灵敏的反应和较好的动态特性,尤其是其结构极为简单和轻便,在运行时只需要进行一次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且转换效率几乎接近100%,而传统的液压型牵引采煤机的转换效率最多能高达70%。而这一切的优势,归根结底源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应用。
(二)提升机械设备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在现代煤矿提升机械设备方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最佳的就属矿井提升机,该提升机已经实现全数字化的交直流,其中内装式的提升机应用效果最佳,不仅把驱动和滚筒进行了有机整合,对机械设备的结构进行了有效的简化,还成为集计算机信息、自控、电力电子等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煤矿提升机电设备。尤其是其全数字化的特点极大的提高了提升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总线的方式对电器的安装进行了升级和优化,加上所需要配置的硬件简单且互有较强的兼容性。因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械设备方面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三)输送机械设备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在现代煤矿生产中,输送机械设备主要为带式输送机。这是由于其能长距离、连续、大量、稳定、高效的输送煤炭资源,特别是其实现自动化较为容易的优点,在煤矿生产输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近些年来,各大煤矿生产企业都将其作为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点,具有代表性的是一种集机、电、液为一体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在输送机械设备的应用,但由于目前相关技术壁垒还没有攻破,我国的带式传输机驱动方式主要局限在单滚筒、双滚筒和多滚筒的驱动方式,而且监控输送机的设备仪器的灵敏度、可靠性、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要低得多,具有较大的差距,还需要不断努力攻克技术壁垒,才能进一步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煤矿生产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煤矿企业,只有致力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着力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助推企业实现完美的转型和升级。(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庆君.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2).
[2] 李爱芝.机电一体化在煤矿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企业导报.2011(08).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范文3
Abstrac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It is the mission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to serve the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oriented to "China made 2025" must follow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uzhou, to expand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Prior to the prepar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it needs to make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and potential position and ability requirement of the enterpris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et up its study field, reform the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The research group proposes to embed knowledge module of robo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xisting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course, and arrange the learning content, to ensure the source of enrollment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robot industry for talents.
关键词:机器人产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Key words: robot industry;mechatronic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talents;training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249-03
0 引言
为应对德国的工业4.0,我国工信部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国发〔2015〕28号[1]。《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改造升级,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面对已经悄然来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应该快速响应,为社会企业培养适应工业变化所需要的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使命,也是高职教育立足取胜的基础。
1 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涵分析
智能系统包括“人本系统”和“人机系统”,“人体系统”是人类以其智能直接参与活动的系统,如金融系统、保险系统、体育系统等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 “人机系统”是指人与机器共同工作系统,实际上智能系统就是基于知识处理的信息系统。在《中国制造2025》引领下,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主要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改造升级,即以智能装备、智能制造为主题,是基于数字信息以处理知识为己任的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建立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发展智能装备,实现智能生产,走以机器换人的路。人机互动、智能物流管理、3D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通过互联网实现工厂与用户、工厂与企业、工厂与零售等各相关节点的无缝互联,使得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这是我国为迎接世界科技的第四次革命提出的科技改革纲领。科技革命的成功是以创新驱动为先导,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在技术、工艺、装备及其推广应用方面注意环保,减少污染和浪费,还需要大家增强质量意识,2016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创新的主导着是人,因此,中国制造2025还提出了“人才为本”,人才是中国制造2025成功实现的重要保障。职业院校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 智能制造业企业岗位要求分析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为推进智能制造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主要是推进企业向智能装备、智能工厂以及无人化工厂发展,未来的5~10年是机器人产业的大好发展时机,用机器代替人工来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进行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机器人的大量推广势必需要会维修和使用机器人的人,这些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的。目前虽然机器人很热,机器人人才也很好就业,但似乎家长和学生对机器人专业认可度并不高,倒是大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认可程度非常高。其实,中国企业也还是处在“2.0补课、3.0普及、4.0示范”阶段[3],有不少企业还处在工业2.0或2.5阶段,因此很多企业为解决招工难以及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迫切地进行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建造无人化的生产工厂的企业还是少数。自动化的生产线的建成也是需要大量的懂得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用及维修人员。而且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的技术人员向机器人领域转型也容易得多。机器人的组装、调试和维修人员是需要懂专业技术的人才能胜任,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缺口就达到20万,并且还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可以面对的岗位很多,主要面向的岗位如图1所示。
3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学习领域分析
人才岗位需求分析主要从制造厂商及产品的应用企业需要来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机器的组装、销售、售后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等专业人才,对于应用企业需要懂得智能产品的调试维护、操作编程等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调试人员更是缺口巨大。随着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深入,对一些工具软件如CAD、CAM、CAE、CAPP、MES、ERP的应用将成为基本能力要求,精益专员、逆向造型、3D打印、精密测量与检验岗位越来越重要。
3.1 知识架构分析
职业技术教育能得生存的基础是培养出的人一定要能接地气,要能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还是要紧跟形势发展需要,更紧密地分析新形势下的岗位需求和知识架构。
岗位结构的变化对人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数是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管理、销售、组装、安装调试等技术技能工作,能够操作和组装及调试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人才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人才了。随着流水生产线无人化的改造,重复性质的操作岗位会被机械手或机械人代替,需要懂工艺的技术人员更多地关注工艺布局、工艺实施、工艺优化,对技术人员能用软件进行编程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普遍,同时要求具备管理信息数据的能力,因此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兼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估计少数优秀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尽可能与实际要求接轨。图2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知识架构,主要职业素质类、职业知识类、职业能力类和职业拓展类。
3.2 学习领域分析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及信息处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数据通讯、工业控制机、数据显示装置、传感原件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智能的系统[4]。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自然是要涉及机械及电器方面,机械方面的基础性内容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及制造基础方面自然需要掌握,在制造业对产品的检测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因此精度检测与公差配合的内容也是必不可少;“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机器人,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主要是与机构学相关,因此“机构学”也是必需的内容,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及制造是智能制造业的具体应用形式之一,因此说CAD、CAM课程也是要设置的;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等在自动化生产领域司空见惯,应用越来越普遍,因此关于这些电工电子的内容及液压气动技术的内容也是要让学生学习的;PLC、伺服电机、步进电机、传感器、C语言等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术及机器人领域所有岗位必备技能,工业网络控制、组态技术也成为普遍性要求。图3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机器人方向)的课程设置状况,在原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基础上新增了“机器视觉系统”和“工程测试技术”及“CAD/CAM”课程。
3.3 关于课程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本身就是多门学科的综合,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还要顾及智能化系统所涉及的技术,因此其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科式的课程设置是对于职业院校三年制的学生来说不仅时间上不合适,而且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其实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也就两年多半个学期)要使学生的技能发展起来,只有通过项目把这些知识串起来进行教学,因此,在课程建设上一定要基于项目进行知识的构建,在现有的机电一体化课程建设上嵌入机器人应用技术所需的知识模块,安排学习的内容。
例如可以以一台学生耳熟能详的全自动洗衣机为项目,通过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控制等内容编排机械、电器控制、PLC、变频控制技术、电磁阀等内容。
4 教学模式探讨
在“中国制造2025”时代,把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将带来产业的全面升级,这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具备探索未知领域的冲动和学习未知知识的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和团队合作精神,现代社会与人合作讲究“人品第一、态度第二、能力第三”。职业技术教育如何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切合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在培养模式上要改革,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需要给学生普及基本的理论基础。其实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大搞“以赛促学”,各个学校为了能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不惜一切的支持,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本人认为这种“以赛促学”其实惠及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同学,每个竞赛项目每个学校也就送三至四个学生参加而已。我们需要的是大部分的学生能得到优质的教育和投入,可以以建立兴趣小组,以项目化来进行引导多数学生的学习。
项目化的教学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们首先提高自身的水平,老师既要懂机还得懂电,对编程及绘图软件要能应用,这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拓广自身的知识面。因此如果可以应该建设师资,提高老师的水平,以往所说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共同培养学生,其实首先要通过校企合作先把老师的水平提高,然后通过学校、企业二元主体共同培养出“中国制造2025”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公报[Z].2015,16.
[2]朱剑英.智能制造的意义、技术与实现[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3(6).
[3]智能制造对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的影响及前景分析[Z].2015-12-19.
[4]倪志博.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实用科技,2010(8).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范文4
毕业论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四、北京发展“机电一体化”而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层次工作。
(一)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北京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1)在700余家北京市属工业系统的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用微电子技术改造机床设备、工业窑炉、风机电泵、生产过程的任务还未完成需要量的一半。
(2)北京工业系统还有2000余台机床设备亟需用微电子技术进行改造;在已改造的近6500台机床设备中,大约有15%需进一步改造。
(3)北京工业系统尚有近250座工业炉窑亟需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且610座已改造过的工业炉窑也很有进一步应用模糊技术进行二次改造的必要。
(4)北京工业系统cad应用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北京工业品设计,cad应用率仅17%(而美、日等国已超过85%;国内先进地区也超过了30%);cad的覆盖率才达到11%(而全国cad应用工程领导小组指出,“八五”期间大中型企业要达到35%,中小型骨干企业要达到15%—20%;到“九五”时,按国务委员宋健的要求,基本上要甩掉绘图板)。
(5)北京工业系统共有改造价值的各种风机电泵装机容量50万千瓦,尚49万多千瓦用变调速技术进行改造的任务,占总任务量的99.5%左右。
(6)工业是全市能源消耗大户。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占全市能耗总量的59.5%。而北京是一个能源严重缺乏的城市,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万元产值能耗折合标煤为2.47吨,比上海的1.57吨高57%,比天津的2.15吨高14%,比先进的工业化国家高近9倍。因此,北京工业系统节能降耗的任务非常重,而电力电子技术是节能降耗的王牌。
2.北京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北京市的工业产品大约有3万种,每年约开发试制新产品3000种,更新周期很长。由于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影响了北京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1993年,北京市工业系统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约837种,在当年生产的产品品种总数中仅占7.8%左右。其中:机械局系统主要产品约120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到1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仅4%强;仪器仪表总公司系统主要产品3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21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为60%;轻工系统主要产品总数为649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15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所占比例约2.3%;汽车工业总公司系统平均每辆汽车的总成本为3.5万元,每辆汽车平均装用电子产品的费用约300元,不是总成本的1%;与国外约28%的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与国内先进水平相差一半左右。
3.北京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北京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且不少地处城区和近郊区。近年来北京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北京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1.北京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重点
(1)大力采用模糊技术,工业炉窑改造应上新台阶
国内外成功的范例表明,应用模糊技术改造工业炉窑比单纯用计算机和pid技术好的多。因此,我们建议今后北京在改造工业炉窑时要大力推广应用模糊技术,到2000年,对应该进行改造但尚未改造的近250座工业炉窑要用模糊技术等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完毕,其中采用模糊技术改造要在80%。
(2)积极采用数控技术,机床高备改造要达新水平
对机床设备的改造重点应放在经济型数控系统的推广应用上。根据需要和可能,到1995年,北京应该改造的机床设备(8420台)的改造率要达80%以上,到本世纪末要改造完毕。
(3)努力推广变频调速技术,风机电泵改造要攀新高度
风机、电泵采用变频调速后一般可节电20%以上,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今后几乎,北京要把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重点来抓。到1995年,应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的风机、电泵要改造完60%;到本世纪末,北京的风机、电泵和其它调速电机要普遍;采用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
(4)优先应用cad/cam技术,工业设计水平提高要有新目标
北京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慢,设计工作跟不上需求变化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北京工业系统cad的应用率为17%,cad的覆盖率为11%,到1995年应分别达到20%和15%,本世纪末,要力争分别达到55%和45%。
2.北京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的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到1995年全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应不少于800种,2000年,应不少于2000种,机电产品的机电一体化率分别达到25%和60%。
(2)单项目标:
·机床数控化率:1995年,产量数控化率达5%,产值数控化率达16%;2000年,分别达12%和40%。
·汽车电子化程度:1995年,平均每辆汽车上装用和电子产品的费用不少于1000元,在整车成本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到2000年分别不少于3000元,不低于8%。
·plc的开发生产能力:“八五”期间,开发能力要稳居全国首位;“九五”北京要成为全国主要的plc生产基地之一。
·“电力电子”开发生产能力:“八五”期间掌握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的批量生产技术和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发技术。“九五”期间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生产要形成经济批量。在电力电子产品应用方面,“八五”期间,开关电源、高频电源、逆变电源要成为拳头产品;交流变频调速装置要达到批量生产程度;高频电子镇流器要能出口创汇;“九五”,北京要形成一个具有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装置研制、生产、开发、推广综合配套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模糊控制器的开发生产能力:“八五”要把北京建成全国模糊技术控制器的开发生产基地,开发出用于工业炉窑改造,压力、温度、流量控制的模糊技术控制系统典型产品来;交逐步将模糊技术应用于家用电器中。1995年,空调器、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产品模糊控制器的普及率要分别达到15、20%、5%、15%、8%左右。到本世纪末,北京家用电器模糊技术普及率要达到50%以上。
·其它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力:微机控制多色印刷机要稳居全国第一;电子医疗仪器的开发、生产争取在“八五”有较大突破,“九五”在品种和产量上全国领先;在“八五”期间,以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为代表的发电设备要形成综合配套能力,打出规模效益来;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自动化装置要上品种、上批量……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北京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如果北京完成好上面所建议的“机电一体化”发展两方面的目标,那么,到本世纪末,北京就会形成一个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其中,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印刷系统、新型电子医疗设备和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等机电一体化装备销售额可超过150亿元;“电力电子”的销售额可超过20亿元;plc模糊控制器等销售额可超过15亿元;汽车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轻工民用电器产品销售额可超过25亿元。机电一体化产业不仅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机电行业停工、待产、明亏、潜亏企业的出路所在。
五、北京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一)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目前,北京地区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发展策略和计是。同时,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总公司)也有不少相应的发展计划与规划。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市政府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全市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市政府责成有关机构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北京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二)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目前,北京“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北京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
“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
(三)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北京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在经济政策上,要多给机电一体化科研攻关课题、开发应用项目利用科技专项基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机会;银行发设贷款要多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改进、生产合资和机电一体化产业规模化建设项目上倾斜;成立“机电一体化”发展基金,支持机电一体化生产发展等。
(四)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
我们认为,北京“机电一体化”发展,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
抓紧开发生产gto、gtr、vdmos等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装置——交流变频调速器、逆变焊机、高频电子镇流器等,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的节能、节材为主要目的的技术改造;
抓紧推广应用经济型数控系统,改造机床设备;开发生产低、中档数控系统;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范文5
关键词:LED技术;工业控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PLC 是适用于工业控制环境下的一种电子操作设备, 主要是通过采集信息, 将信息转变为控制信号, 进行分析处理, 然后以模拟信号或者数字信号的形式输出, 以达到控制机械设备的目的。而LED技术可以更好的对其信号进行显示和采集从而对工业生产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一、LED技术和PLC技术的关系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PLC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 PLC 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适应工业化控制, 小型PLC 的造价成本不断降低, 大型PLC功能却越来越强大。网络技术是当前 PLC 技术的控制系统中最关键的技术, 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使 PLC 及网络技术在工业化控制实现了更加智能, 效率更加高的自动化控制。传统PLC显示屏/PLC连接显示屏采用电脑总控LED显示屏的逻辑拓扑结构来实现:也就是PLC与电脑相连接(采用OPC接口),电脑再与LED显示屏相连接,把所需要的信息发送到LED显示屏上显示。
二、LED控制系统
1、异步控制
LED显示屏异步控制系统又称LED显示屏脱机控制系统或脱机卡。主要用来显示各种文字、符号和图形或动画为主。画面显示信息由计算机编辑,经RS232/485串行口预先置入LED显示屏的帧存储器,然后逐屏显示播放,循环往复,显示方式丰富多彩,变化多样。其主要特点是: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使用范围较广。LED显示屏简易异步控制系统只可以显示数字时钟、文字、特殊字符。LED显示屏图文异步控制系统除具有简易控制系统的功能外,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分区域控制显示屏幕内容。支持模拟时钟显示、倒计时、图片、表格及动画显示。具有定时开关机、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功能。不适于工业实时控制。
2、同步控制
LED显示屏同步控制系统,主要用来实时显示视频、图文、通知等。主要用于室内或户外全彩大屏幕显示屏。 LED显示屏同步控制系统控制LED显示屏的工作方式基本等同于电脑的监视器,它以至少60帧/秒更新速率点点对应地实时映射电脑监视器上的图像,通常具有多灰度的颜色显示能力,可达到多媒体的宣传广告效果。其主要特点是:实时性、表现力丰富、操作较为复杂、价格高。一套LED显示屏同步控制系统一般由发送卡、接收卡、和DVI显卡组成。在工厂EAM系统中作为超大型的显示器使用。
三、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PLC技术是LED技术在工业上应用的基础,只有PLC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才能促进LED技术的发展应用。下文就详细的介绍了PLC技术和LED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情况。
1、使工业控制更加便捷
PLC 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工业化控制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PLC 控制技术在工业化控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PLC 具有操作敏捷、 编程简单、 维修更换方便的特点。PLC 的具体操作包括编程, 将程序输入, 按程序运行。 一般来说关键的技术就是编程, 当实现一个简单的功能时, 编写的程序也会很简单。 当实现一个复杂的功能时,编写的程序就会很复杂, 所以现在各主流PLC如西门子,三菱编程都采用了结构化编程,方便多人同时编程。为了实现工业的自动控制, PLC 系统必须满足小的机械设备或大型流水线所需要逻辑控制,然后通过指令的发出, 实现自动化。如果出现故障, PLC 能够控制实现紧急停机或者紧急处理故障处理。而通过 PLC 软件和LED显示的相互配合, 实现了自诊断功能。各PLC的输入输出模块都有LED指示灯作为状态和报警指示。 在工业控制中, 使用 LED 指示灯简单编码技术能够很快找到故障出现的位置, 这样节约了工业生产过程中故障的排除和修复的时间。
2、 可以在恶劣的运行环境中正常工作
在现代化的工业化生产中, 有的工作车间环境恶劣, 或者机械设备需要在那种环境中运行, 因此就要求机械零件或者电子控制设备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在恶劣环境中能够保持正常工作, 元件不会受损等。这就对 PLC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 PLC 系统具有高强度的抗干扰能力,在工业环境中能远远满足恶劣环境的要求。PLC 可以在高温、 高压、 高强度电磁、 高湿度等环境中正常运行, 这样就保证了工业生产运行的可靠性。LED显示技术也同样可以在工业的恶劣环境中使用,从而为二者紧密结合提供了技术基础。
3、实现机电人一体化
PLC 专门为工业化控制服务, 它具有体积小的特点, 而且功能强大。 在机电一体化的进程中, PLC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起到了关键的作用。PLC技术将电气和机械部件相结合, 通过计算机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行。PLC将电子元件和机械部件和仪表仪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机电一体化。这种巧妙地结合, 大大省去了人力,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而通过和LED显示技术结合提供了更好的人机界面,从而将操作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机电和操作者一体化。
4、实现灵活控制
PLC 技术在工业控制中应用中, 具有编程灵活性、 操作灵活性及扩展灵活性的优点。 PLC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运行的灵活性。其模块可以利用多种编程语言, 因此掌握其中一种语言就可以实现编程。 PLC 在工业控制中可以利用增加卡件来增加点数, 根据设计应用的规模, 设计师可以自己选择适应生产。 操作灵活性是指, 在 PLC 的编程设计过程中, 设计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安装过程中只需将编写好的程序利用计算机下载到 PLC 中, 同样也具有操作的灵活性。而LED技术的发展,使大功率LED照明成为可能,在工业控制中可以作为检测光源,灵活的作为各种开关量输入信号和CCD相机的模拟量信号,提供更加绿色和稳定的检测信号。
5、PLC 的远程控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PLC 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不断融合, 实现了 PLC 的远程控制。PLC 可以通过触点的状态实现远程的控制, 同时 PLC 还能精确的远程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行效果, 自动优化解决方案, 实现最小误差的控制。
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流水线的LED显示屏直接集成了以太网总线或PROFIBUS总线作为PLC控制的分站显示控制数据和报警信息。
四、网络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网络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网络控制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运行的准确性, 这是未来工业控制领域中关键的技术。网络技术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来讲。 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网络控制技术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起步比较晚, 发展水平有限, 因此也限制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进程。我国的自动控制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对我国来说网络技术的革新很重要。我国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网络技术, 在此基础上不断消化吸收再创新。近几年工业发展的网络控制技术具有数字通讯和数字计算能力的现场设备节点, 直接以以太网总线传播, 因此也就实现了数字通信。在工业控制的实际应用中, 网络控制技术可以将企业的协调能力得到统一,如安徽佳通轮胎公司的EAM系统,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成为一个集合的有机整理,实现了设备信息、 原料的供应、 车间的生产加工、 市场信息的一体化管理。
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工业化控制进程中,PLC和LED 技术及其网络控制技术的结合使得工业化控制更加智能,实现了工业控制的机械化向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的转型, 这种转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韦一文.LED-UV在胶印中的应用[J]. 《广东印刷》,2013,(6).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范文6
关键词:数控技术;机械加工;应用;发展前景
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我国在机械加工方面的技术和工艺也日益的提升,数控技术是一种比较新的控制技术,它在机械加工方面也充当着不可小视的角色,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方面可以完成复杂的施工环节,同时对很多其他技术无法完成的任务也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还可以实现计算机远程控制,因此这也是对机械加工行业的一次重大的改进和创新。
1 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情况
工业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它是衡量各国综合实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工业,就必须要以先进的技术为重要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发展水平。
1.1 数控技术在机床中的应用
在机床生产的过程中,数控技术的应用使得机电一体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同时它也可以很好的为机械加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数控技术是机械加工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的推动力,这种机床具备很好的性能,因此其生产质量也是十分令人令人满意的。
1.2 数控技术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通常就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一种能够模拟人的动作,按照一定的流程尽心吧操作的自动化设备,这些自动化设备使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也能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工业机器人实际上属于工业设备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很好的改进生产条件,节省了生产时间的同时,也节约了劳动力成本,而如果从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功能上来看,其可以完成基本的人力生产工作,同时还可以完成喷漆、焊接等一些复杂性和生产要求相对较高的工作,另外其还可以在一些人类无法触及的极端环境下保证良好的工作状态。
2 数控技术及数控设备的研究和应用热点
在生产过程中效率和质量一直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因素,精度高的加工技术可以很好的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还可以保证生产的质量,从最近几年的生产情况上来看,在加工精度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升,这也成为了人们十分关注的重点。
2.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整个机械加工的水平,同时在很多其他的方面也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使用该技术可以有效的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同时还可以在生产精度方面有更好的保证,在生产中最高的精度已经可以精确到纳米的级别。
2.2 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这种加工形式进行生产和加工可以很好的保证零件的光洁度,同时在工作的效率方面也有了更好的保证,它可以是普通联动机械生产效率的2到3倍。所以其在生产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出更好的性能和优势,但是因为这种系统在编程技术上难度较大,同时价格也比较高,所以在过去的机械加工中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阻碍了机械加工的进步。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的发展。
2.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3 对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3.1 战略考虑
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控技术和产业问题,首先,从社会安全看,因为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不仅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缓解我国就业的压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其次,从国防安全看,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精尖数控产品都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对我国实现禁运和限制。
3.2 发展策略
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制造装备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用系统的方法,选择能够主导21世纪初期我国制造装备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技术、配套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内容,实现制造装备业的跨跃式发展。
数控技术是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和制造领域的一种新型技术手段,标志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目前我国的数控机床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产品种类、技术水平和质量上都较大的发展。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数控机床在市场推广的就多达一千五百种以上,在整个金属切削和锻压机械中都具有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的机床行业在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国防军工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航天航空事业中也不断提高数字控制的精确度。SSCKZ80-5型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在对航空、船舶、铁路运输行业具有高技术、高精度的技术运用,对飞机发动机主轴和起落架的加工等关键性的机械加工都有较重要的作用。在其他生产工业方面,数控技术同样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通过超精密球面车床的基础设备提供,促进了照相机塑料镜片、激光加工光路系统以及条形码阅读设备等高科技的技术加工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其次,数字技术不断提升。“国产XNZD2415型数控龙门混联机床充分吸取并联机床的配置灵活与多样性和传统机床加工范围大的优点,通过两自由度平行四边形并联机构形成基础龙门,在并联平台上附加两自由度串联结构的A、C轴摆角铣头,配以工作台的纵向移动,可完成五自由度的运动。”同时,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数控机床创新是数字技术提高的表现之一,提高数控机床的速度和精密程度,当前我国已经研制成功出一批速度在8000~10000r/min以上的数控机床,并且搭理推广了CAD技术的应用。
最后,企业的数控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据了解,当前企业经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已经开发并生产了“8大类、13个系列、160多种电主轴及主轴单元”,高度的数字机械化大大减少了公司的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在数控技术的应用上达到了一个较大的,是数字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应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结束语
工业是国家实力的衡量基准,以发展工业为主要手段来维持我国的经济增长,巩固国家实力是可行之策。随着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内所配备的数控设备越来越多,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必将越来快速,数控技术在机械工业以及其他行业中的应用前景也必定会越来良好。
参考文献
[1]刘思默.机械数控的技术应用实施与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2).
[2]冉振旺.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J].科技资讯,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