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有佳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南国有佳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南国有佳人范文1

1月2日,内地演艺界代表冯小刚、张国立、陈凯歌、王中军、王中磊、王刚、张铁林、陈道明、陈宝国、张和平、宋柯、黄建新等12人联合发出倡议,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演艺界同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奉献爱心,捐款赈灾。

发起人们表示除了自己要捐款。还希望能为演艺界更多的捐款同仁疏通渠道,建立一个捐款临时办公室,并经市政协副主席张和平先生牵线联络,将收到的善款交由北京红十字协会转与受灾国。冯小刚导演说:“一人有难,大家帮.几个国家有难,全世界帮!”希望通过这次募捐,让大家感受到中国演艺界对受灾民众的善意。演员张国立也表示,许多演员都愿意做善事,但中国没有“演员工会”这样的组织,这次的行动,是大家自发组织起来的,他希望演艺圈人士团结一心,积极出钱出力。这次募捐行动的办公地点设在昆仑饭店,1月3日开始,冯小刚、张国立、张铁林、王中磊等人还放下手头的工作,轮流亲自在昆仑饭店临时办公室处理捐款事宜。据悉,仅1月3日到6日就募集善款1347000多元人民币。

另外,海啸灾难发生后,央视原准备现场直播的元旦晚会停播,以表示对印度洋大海啸遇难者的哀悼。近日,内地和港台演艺界也相继行动起来,以不同的方式向灾民寄予同情实施援助: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的有关负责人与众演艺界人士商讨于1月6日晚上8点在工人体育馆举办一次晚会,为受灾人民集款;一场《爱心无国界演艺界大汇演》于1月7日下午在香港大球场举行;就在周星驰的《功夫》票房再创奇迹,准备设宴庆功之时,传来海啸的消息,周星驰率先捐出50万港元,并当即决定,不再举办庆功宴,将庆功宴的钱用于赈灾;而原计划设宴与歌迷吃饭欢聚以庆祝获得“金马影帝”的刘德华,突闻惊天灾难,也果断决定将庆功宴办成赈灾晚会,并将30万港元捐出;成龙密切关注灾情报告,并捐出50万倡议众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帮助灾民;歌星许志安不仅捐出5万港元给地震及海啸的灾民,还发起“义卖活动”,以筹集更多善款;而张柏芝放弃去日本旅行的计划,将起程到印尼了解灾情,为赈灾出力……

中国民营影视渐入佳境

回看2004年中国票房奇迹:张艺谋《十面埋伏》、冯小刚《天下无贼》,几乎可以说改写了中国人的观影历史。再看看近年电影票房的领跑者――《英雄》、《没完没了》、《大腕》、《天地英雄》、《不见不散》等,它们都是民营影视投拍或参与的作品。悄然介入电影业的中国民营影视,而今已经成为中国影视发展重要的新生力量。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140部国产电影中,民营资本投资了96部电影。占总出品量的68.5%;2003年中国4亿国产影片票房中,三分之二是民营公司参与创造的。冯小刚电影给中国电影市场化实验提供了最完整的范例。从《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到《大腕》、《手机》,从简单的幽默发展到多元审美体验,民营“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有限公司”打造了“冯小刚品牌”。

民营影视的崛起,正在见证并参与着中国电影商业化、产业化的进程。

王小波作品有望搬上银幕

据悉,2005年,导演张元将会把好友王小波的小说拍摄成电影,而王小波的夫人李银河则向他强力推荐《黄金时代》作为电影蓝本。

著名作家王小波生前与张元曾是好朋友。

李银河表示,电影会从王小波最著名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时代三部曲”中取材是基本可以确定。作为最了解这些作品的版权人,她表示自己最希望《黄金时代》被搬上银幕:“我认为《黄金时代》最好看也最容易拍。”而王小波生前也曾强调过:“《黄金时代》是我的宠儿。”《黄金时代》描写的是特殊时代的爱情,因为其中对性的自然而人性化的直白,曾使这部小说迟迟难以出版。

《孔雀》――眼泪就在眼眶中

《孔雀》的拍摄历时3年,在错失了2004年柏林、威尼斯电影节后,终于赶在2005年柏林电影节前完成了全部制作,正式报名参赛,成为首批11部入围竞赛单元的影片之一。

顾长卫是著名的电影摄影师,曾获得过美国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以及“世纪百位杰出摄影师”等荣誉。他作为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孔雀》于2004年12月25日下午2点正式亮相北京新东安影城。它采取“点映”方式,每周只在周六同一时间放映一场,映出时间为期6周,为该片在2005年2月的全国公映做观众调查。据悉,影片让著名导演吴宇森、张扬都流下了眼泪。王朔更称《孔雀》是第五代导演的终结作品。

对于众人在观片后给出的“感人”二字的评价,顾长卫说:“其实我们并不想让大家在看片的时候放声大哭,或者是笑声一片,最好是眼泪就在眼眶中,但不掉下来,这就是我们最终想达到的效果。”

影节评奖有新招

2005年是中国电影100年,各种电影庆祝活动如火如荼。2005年1月,就有两个电影盛会举行,一是首届导演协会电影奖二是第七届长春电影节,于1月10日~12日举行。本届电影节与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了外语片评奖。所有参赛影片限于华语电影,包括中国内地、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新马的华语电影,外语片只参展不参赛。

此次长春电影节除设置最佳华语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奖项外,还新设了三个奖项:票房价值奖、新锐人物奖和技术创新奖。据了解,评选票房价值奖时,评委将把参赛影片的票房作为重要标准,并适当考虑其艺术价值、观众口碑等因素。虽然国内一些电影节(如金鸡、百花)在影片参赛时考虑票房,但像长春电影节这样明确地设立票房价值奖,尚属首次。

在评奖委员会之外,电影节选出300名“通讯评委”,由影视评论界、新闻界、院线负责人等担当。每位“通讯评委”要为每个奖项推荐1-5部影片,然后交由电影节统计票数,不过他们只负责影片提名,最终还是由评奖委员会决定获奖影片。

国际影坛:桑德拉・布洛克为海啸灾民捐款等7则

以影片《生死时速》一举成名的美国女演员桑德拉・布洛克,一如她在影片中表演的冒死救人的女英雄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也展示出她乐于助人的风范。在去年底的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灾难发生后,向美国红十字会捐款100万美元以帮助受灾国的人民。据该组织发言人透露,在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她也曾捐赠了100万美元帮助纽约重建。美国红十字会主席玛莎・伊文斯说:“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对桑德拉又一次表现出她的勇气、善良、怜悯和对我们的全球救援工作的支持表示万分感激,她是慷慨人道的典范。”

美国演员获释回家

因涉嫌贩毒被关押了近两年的美国演员埃里克・安东尼・奥迪日前被巴基斯坦方面提前释放,回到了美国的家中。2002年2月15日,奥迪在伊斯兰堡机场转机前往迪拜时被巴基斯坦警方逮捕,有关方面称在他的行李中搜出了7.9磅重的鸦片,随即他被押往伊斯兰堡附近的一个监狱,关押到现在。两个月前,有毒贩供称在奥迪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鸦片装入了他的行李当中。经过美国外交人员的斡旋,巴基斯坦警方决定释放奥迪。在抵达洛杉矶机场时,奥迪对前来欢迎他的人说:“非常幸运我能够回到这里,我非常高兴。”

罗西里尼训练导盲犬

美国影星伊莎贝拉・罗西里尼的最新角色是美国导盲犬基金会的一名志愿者,义务训练导盲犬。该基金会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专门招募志愿者训练导盲犬,待其长到1岁左右时提供给盲人。在过去10个月里,罗西里尼一直在训练一只名叫泰利的导盲犬.带着它出入地铁、餐馆和电影外景地等场所。现年52岁的罗西里尼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自己非常喜欢宠物,而这一工作能“将自己对狗的喜爱和社区服务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

独立电影制片人控告迪卡普里奥和马奎尔

著名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托比・马奎尔被独立影片制作人约翰・辛德勒告上了法庭。后者指控两人非法阻止有两人参演的独立电影的发行。辛德勒声称,1995年两人参加了他制作的低成本黑白电影《东的李子》。成名之后为了阻止该片发行,他们以不与其合作来威胁潜在的发行商,致使该片未能顺利发行。1999年迪卡普里奥和马奎尔就遭遇过类似的官司。

7部影片竞争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正式参加第77届奥斯卡奖最佳视觉效果奖角逐的7部影片日前已经确定,分别是《飞行人生》、《蜘蛛人2》、《哈里・波特和阿兹卡班的囚徒》、《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后天》、《机械公敌》和《明日世界》。据视觉效果执行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艾德伦德介绍,从参加审评的250部影片中初选出了18部,然后再选出了以上7部。1月25号将从这7部影片中精选出最终的三部提名影片,参加最后的角逐。

超人身后再行善事

超人扮演者克里斯托弗・里夫虽然已经去世两个多月了,但他的善举却依然在延续。最近,14岁的少年泰勒・霍华德得到了一件珍贵的礼物:里夫生前使用的经过特殊改装的轿车。泰勒由于四肢瘫痪已经在轮椅上生活了10年之久,这辆车能够装下他的轮椅以及其他的一些医疗设备。使他能够和常人一样乘车外出。1995年里夫骑马时意外受伤,脊柱严重受损,因此定制了这一特殊车辆。里夫的遗孀丹娜・里夫在信中对霍华德说“我希望这一车辆能给你带来快乐和自由,就像它曾经带给克里斯的那样。”

南国有佳人范文2

古代的皇帝大多是喜欢吃鲥鱼的,鲥鱼尽管是红尘里名副其实的美食,却非常难得。鲥鱼肉质细腻,滋味鲜润,刺多而软,富含脂肪,但出水即死,捕捞的时候又不能伤及它的鱼鳞,所以,鲥鱼一直是餐桌上非常珍贵而又风味独特的美食。为了让皇帝能吃到新鲜的鲥鱼,唐朝的时候,有人就想出了一个很牛的办法。因为鲥鱼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唐朝的皇居住在东南沿海以北的地方,所以,在东南沿海修建水渠时,就特意让鲥鱼由南向北游,这样一来,上千条的鲥鱼经过长途的折腾,最后只剩下区区几条。皇帝对于鲥鱼的喜爱使得原本就难得的鲥鱼更是身价倍增。即使如此,喜欢吃鲥鱼的人依然大有人在。

吃鲥鱼最好的烹调方法是清蒸。东汉皇帝刘秀的老同学严光用鲜鲥鱼清蒸来下酒,连身为皇帝的刘秀也不觉口中生津,馋涎欲滴。后来,清蒸鲥鱼的做法在民间流传,元朝的美食专著《易牙遗意》中就记载了清蒸鲥鱼的详细做法。明清时期,鲥鱼又成为贡品,清蒸鲥鱼是御膳菜之一。清蒸鲥鱼色白如银,肉质细嫩,口味清鲜,酒味香浓,让人食之难忘。

不过,鲥鱼在清蒸之前,不能把鱼鳞刮掉,因为鲥鱼的鱼鳞后面有着特别丰腴的鱼脂,这些鱼脂很有营养,带着鱼鳞的鲥鱼在清蒸时,鱼鳞呵护着鱼脂,鱼脂就不会流失,反而会渗入到鱼肉里。收拾鲥鱼是很讲究的,要先将鲥鱼的肚子剖开,去掉内脏,在鲥鱼的肚子里放入冬菇、火腿片、冬笋片等,然后,在鲥鱼肚子的两侧放上一些切成丁的肥猪肉,用猪网油把鲥鱼轻轻包裹起来,放入盘内。再加上甜酒、盐、陈年黄酒、白糖、熟猪油、葱末、生姜片、高汤,在锅上蒸十几分钟,这时,网油基本上融化了,就可以出锅了。蒸鲥鱼的时间要恰到好处,时间不要过,而且,蒸鲥鱼时要用文火,这样可以使鲥鱼的味道更加鲜美。吃完清蒸鲥鱼后,那些鱼鳞还可以煮粥吃,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金瓶梅》里有一道菜叫“鲜蒸鲥鱼”,那是西门庆的一道私房菜。西门庆经常在朋友面前和自己的女人面前炫耀这道鲜蒸鲥鱼的菜肴。由此可以断定,这道清蒸鲥鱼一定是风味鲜美的珍馐佳肴。西门庆在山东阳谷,离鲥鱼的生活之地东南沿海非常遥远,他吃的鲥鱼是“冰篓覆鱼,冰船运输”的,非常难得。史料中说,北方人吃鲥鱼,“其来不易。春将暮,命仆之善腊鱼者,携银钱及洋糖、椒末、飞盐、上好藏糟等料,舟载至海头,坐居停主人家,俟渔人一得鱼,即去肠留鳞,用洋糖实其腹中,搽之鳞上,随用藏糟厚铺瓮底,加椒末、飞盐若干,放入鱼;又用糟厚盖其上,又加椒末、飞盐若干,积满瓮口,拳筑实,细泥封固。至家,必掘地窖贮之,恐炎天溃败也。”瞧瞧,想吃到鲥鱼,是多么不容易啊。再加上西门庆的鲜蒸鲥鱼的做法细致,味道鲜美,自然很值得夸耀一番,用来宴请朋友、官员,也显得很有品位和面子。关于蒸鲥鱼,《金瓶梅》第52回中写道:“桌上摆设许多肴馔,两大盘烧猪肉,两盘烧鸭子,两盘新煎鲜鲥鱼,四碟玫瑰点心,两碟白烧笋鸡,两碟炖烂鸽子雏儿……”

要说起来,《金瓶梅》真的是一部奇书,先不说别的,仅仅是它对于吃喝的描写,就极其精彩,充满了生活的情趣。《金瓶梅》成书于明朝的隆庆至万历年间,书中所描写的吃喝,是明朝的民间饮食,所以很惹人喜欢。西门庆不仅喜欢钱和女人,他还喜欢吃喝,而且有很高的要求,十分讲究。《金瓶梅》中写到的食品有280多种,实在让人惊叹。在《金瓶梅》里,除了鲜蒸鲥鱼,西门庆还经常向别人炫耀一道名叫“红糟鲥鱼”的菜肴。《金瓶梅》第34回中说,西门庆送了两条鲥鱼给朋友应伯爵,应伯爵吩咐仆人:“余者打成窄窄的块儿,拿他原旧红糟儿培着,再搅些香油,安放在一个磁罐内,留着我一早一晚吃饭儿,或遇有个人客儿来,蒸恁一碟儿上去,也不枉辜负了哥的盛情。”从《金瓶梅》的这段描写可以看出,这道红糟鲥鱼也是色香味俱全的。

有趣的是,清朝的一个文人在笔记中记载了把鲥鱼做成甜食的吃法,名叫“糖蒸鲥鱼”。糖蒸鲥鱼的做法是鲥鱼不切段,不去鳞,加入白糖,吃起来其味道更加丰腴而鲜洁,和别的做法做出来的鲥鱼相比,风味尤为不同。清人笔记中说,这道糖蒸鲥鱼在当时人人都争着品尝。

还有一种铁烤鲥鱼,烤好之后,但见鱼鳞片片卷曲而竖立起来,先不说吃,即使看上去就非常养眼,这种铁烤鲥鱼是猪油与鱼油上下包夹,吃起来酥脆,烤焦的鲥鱼鱼鳞咬起来嘎吱作响,真是牛气冲天的美味。

南国有佳人范文3

“武”和“舞”、“医”即相区别,又有联系,在周代,“武”字有“舞”的含义,是用于祭祀的“六舞”之一,同时,“武”也有“锻炼身体、强身祛病”的含义。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舞蹈确实可以健身。由于人在舞蹈时全部神经、肌肉和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对人的肌体和心智具有全面锻炼的意义。舞蹈要求人的肢体的各个部位,按一定节奏和规律,形成和谐的动作。各种静止的造型、运动的舞姿及跳、转等艺术技巧,都是以人体的骨骼为杠杆、关节为转动轴,肌肉为动力而体现出来的。经常跳舞不但可以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动作的协调性和反应的灵敏性,而且可以调节精神、改善情绪、增强生活能力和自信心。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为舞蹈的医学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舞蹈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审美功能,它通过节奏,人体运动、表情和动作给人以美感。人在舞蹈过程中可以获得身心愉悦,它不仅感染观众的感情,也鼓舞着舞蹈者本人的情绪,在舞者与观舞者之间的情绪交流中可获得更大的精神满足。因此舞蹈不仅有审美功能,而且有娱乐和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西方国家早已开始了对舞蹈心理学的研究,并创立了“舞蹈理疗学”。

舞蹈既可以表现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气势,又可以表现如胶似漆的柔情蜜意。中国唐代气势磅礴的“健舞”就属于前一类,唐代诗人杜甫看了“健舞”后诗兴大发,写道:“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还有一种被称之为“软舞”的唐代宫廷舞蹈属于后一类,这种舞蹈舞姿柔婉优美,节奏舒缓,与前一类舞蹈形成鲜明的对比。如“绿腰舞”就是最典型的软舞,它是女子的独舞,以舞袖为主,节奏先慢后快,舞姿轻盈飘逸。唐代诗人有诗赞道:“南国有佳人,轻盈舞绿腰,翩如兰苔翠,婉如游龙举,慢态不能穷,舞姿曲向终。”舞者穿天蓝色长袖舞衣,表情含蓄,舞姿优美,表现了“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的意境。至于现代的舞蹈更是丰富多彩了。

南国有佳人范文4

《赵飞燕别传》中有这样的描述:“赵后腰骨尤纤细,善踽步行,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是赵飞燕独创的技巧,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并能控制呼吸。明朝艳艳生的小说《昭阳趣事》有幅木刻《赵飞燕掌上舞图》,是赵飞燕站在一个宫人的手上,做出各种舞蹈动作,扬袖飘舞,宛若飞燕。汉成帝专为她造了一个水晶盘,叫宫人将盘上托。赵飞燕在盘上起伏进退,下腰轻提,旋转飘飞,就像仙女在万里长空中迎风而舞一样优美自如。汉宫中有个太液池,成帝造了一艘沙棠木做的大船,用紫色的文桂木做舵与桨。一次,赵飞燕穿着云芙紫裙,碧琼轻绡,在船之上表演歌舞《归风送远之曲》,飞燕越舞越飘飘,欲乘风归去之态,舟至中流,大风忽至,飞燕随风扬袖旋舞,像要乘风飞去,成帝急忙令宫人拉住赵飞燕,怕叫大风吹走了!宫人两手握住飞燕双履。赵飞燕索性在宫人手上随风飞舞。因此后世传说她“身轻若燕,能做掌上舞”。后来,汉成帝怕大风把赵飞燕吹跑,特地为她大兴土木之工,花巨资为她筑起一座华丽的“七宝避风台”居住。

霓裳舞

即《霓裳羽衣舞》,曲李隆基所创,杨玉环主跳、相传,李隆基曾经梦见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李隆基醒来后,对梦中的情景还记得清清楚楚。很想把梦中的乐曲记录下来,让乐工演奏,让歌女们舞蹈。他不停地想啊想啊想,想起一点就记录下来,就连白天上朝的时候,他怀里还揣着一支玉笛,一边听大臣读奏本,一边在下面偷偷按玉笛上的孔笛,寻找曲调,他为了仙曲都入迷了,可是还谱不全这首曲子。十分苦恼。有一次,李隆基来到三乡译,他向着远远的女儿山眺望,山峦起伏,烟云缭绕。顿时产生了许多美丽的幻想。他把在梦中听到的仙乐全想起来了。立即在谱子上记录下来。创作了一部适合在宫廷演奏的宫中大曲。李隆基命令乐工排练《霓裳羽衣曲》,令爱妃杨玉环设计舞蹈,为了让他们有个好场所排练,李隆基在宫廷中建立了一个梨园(后泛指唱戏的地方)。杨玉环与宫人日夜赶排。终于,练好了一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在一个盛大的节日上演出。细腻优美的《霓裳羽衣曲》 仙乐奏起,杨玉环带着宫女载歌载舞,一个个宛如仙女下凡,让人惊艳不已。。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宋 乐史 《柘枝谱》:“ 汉 则《巴渝女舞》, 晋 则《白纻舞》、《幡舞》、《肩舞》, 唐 则《霓裳舞》,视《柘枝》舞态曲调,各有攸胜。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乃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 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全曲36段,表现了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

《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用女艺人30人,每次10人。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在诗中均有精彩描写。全曲共36段,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散序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以舞蹈为主,繁音急节,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白居易称赞此舞的精美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惊鸿舞 是唐玄宗早期宠妃——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传。《惊鸿舞》可能有描绘鸿雁飞翔的动作和姿态,这种模拟飞禽的舞蹈,在当时广为流传。而《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自如。

唐玄宗开元中(713—741年),太监高力士出使到福建、广东一带,见到丰神楚楚、秀骨姗姗的江采苹,就收她选入宫中服侍唐玄宗,大受宠幸,唐玄宗自得江采苹,视宫中粉黛如尘土。江采苹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恋花,留连忘返,唐玄宗戏名曰梅妃。梅妃不仅以美貌受宠,更以表演《惊鸿舞》得到乐舞行家唐玄宗的专宠。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

唐代诗人李群玉有诗《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赞曰: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惊鸿舞

惊鸿舞曾在《甄嬛传》中的第13集出现。后来在安嫔做冰嬉一舞时,也略有提到。当时剧中说,惊鸿舞相传为梅妃所作,后经纯元皇后编排,纯元皇后曾经凭借“惊鸿舞”一舞动天下,现为莞贵人甄嬛所舞。

剧中,甄嬛(莞贵人)随着沈眉庄(惠贵人)的琴声,安陵容(安答应)的歌声翩翩起舞,不料却被旁人说成“美则美矣,毫无新意。”正在甄嬛因“惊鸿舞”而冥思苦想时,允礼(果郡王)悠扬的笛声传来,给甄嬛带来了灵感。甄嬛随着果郡王的歌声继续跳着,舞曲结束,皇上龙颜大悦。后来,甄嬛因为果郡王的死而受伤,甄嬛心凉,再也不能为心爱之人“惊鸿一舞”。

“惊鸿舞”是本剧的一大看点,也是甄嬛与允礼爱情的开端。《甄嬛传》插曲

演唱:姚贝娜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注:《甄嬛传》里惊鸿舞的歌词出自于曹植的《洛神赋》

白纻舞 白纻舞有独舞和群舞。唐代李白的《白纻辞》有“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希”的句子,既然是“独立”那一定是单人起舞。南朝梁代沈约,曾经奉梁武帝之命写成《四时白纻歌》,分为《春白纻》、《夏白纻》、《秋白纻》、《冬白纻》、《夜白纻》5章。表演《四时白纻歌》时,通常为五个舞女集体起舞,表演结束后,这些舞女还要向观赏表演的王公贵族进酒。白纻舞是一种起源于汉末的舞蹈,舞者着白色舞衣,质地细腻,色彩洁白,如同蓝天上轻轻飘动的白云,而且袖子很长。白纻舞的动作以手和袖的功夫见长,步法分轻缓和快节奏。当节奏开始时,舞者轻轻起步,两手高举好像白鹄在飞翔。舞者有时折腰转身,有时脚步轻移,舞姿飘逸,舞衣洁白,光彩照人。舞蹈者还善于运用眼神,含笑流盼,如诉如怨,产生了摄魄的魅力。白纻舞发展到后来,舞衣已经不再局限于白色。

根据古籍记载,白纻舞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吴国统治着长江中下游一带,其中有些地区出产纻布,特别是江西宜黄,盛产纻麻,也盛行用纻麻织布。那些织造白纻的女工,用一些很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赞美自己的劳动成果,创造了白纻舞的最初形态,并在民间流传开来。到了晋代,白纻舞逐渐受到封建贵族的喜爱,以至南北朝的齐代和梁代以来,已经成为宫廷豪族的常备娱乐节目,表演极为频繁。

在表演白纻舞时,往往有声乐和器乐伴奏。晋代张华的《白纻舞歌诗》有“齐倡献舞赵女歌”的句子,便是说的用清唱伴舞。南朝齐代鲍照的《白纻歌》有“秦筝赵瑟挟笙竽”的句子,则说明这种舞蹈的音乐伴奏有时还很丰富,要用筝、瑟、笙、竽等多种乐器。正是在统管交响、轻歌流唱之际,舞女翩翩起舞,献出她们的妙技。因为白纻舞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而且先在民间流传,所以早期风格清新健康。晋代以后,白纻舞进入了宫廷豪门,受到绮靡奢华的贵族风尚的熏染,变得妖艳起来,正如唐代杨衡白《纻辞》中所说:“芳姿艳态妖且妍。”在豪门大宅中,流芳散雪的舞女,共同构成豪华宴会的场景。这时舞女已经不穿素雅的白纻舞衣,而穿起带有各种花纹图案的丝织舞服,全身还佩饰着珠翠,连舞鞋上也缀有明珠。在红烛照耀下一派珠光宝气,闪烁不定。他们的妖冶舞姿使朱门王侯们四座欢乐,但在她们心中,却埋藏着盛年流逝,供人欢乐的悲哀情绪。他们的低徊叹息,被许多敏感的诗人捕捉到,于是就有了“琴瑟未调心已悲,任罗胜绮强自持,忍思一舞望所思,将转未转恒如疑”之类的悲凉诗句。

绿腰舞 软舞《绿腰》,也作《六幺》、《录要》,或称《乐世》,为女子独舞。

节奏由慢到快,舞姿轻盈柔美。《六幺》乐曲流传很广,白居易《杨柳枝》云:“《六幺》、《水调》家家唱。”《琵琶行》亦云:“初为《霓裳》后《六幺》。”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有王屋山舞《六幺》的场面。

白居易的《琵琶行》有轻拢慢捻抹复挑,先为霓裳后绿腰。”的句子。

李群玉诗写观《绿腰》舞之近感: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tiáo )翠,婉如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zhù )。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ěr)时流盻(xì),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诗人将此舞描写得胜过《前溪》和《白纻》等舞,用翠鸟、游龙、垂莲、凌雪形容舞姿之变幻、节奏之平缓,突出舞腰和舞袖的特点,轻盈之极、娟秀之极、典雅之极。是诗是舞,堪称双璧也。唐代《乐府杂录》记载:“《绿腰》,软舞曲也。”其本名是《录要》或《六么》。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乐工献上新编乐曲,德宗甚为喜爱,但觉得曲调过长,便下令将其中精华部分萃取出来,即“录出要者,因以为名”,而不知为何变为《绿腰》或《六么》,大概为别名。《绿腰》出来后,流传很广,白居易《杨柳枝》云:“《六幺》、《水调》家家唱。”后被配以舞蹈,为女子独舞,以舞袖为其主要特征。我们现在可以从唐代诗人李群玉的《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一诗中大致了解舞者的舞姿、神态:“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美丽的南国佳人,穿着长袖舞衣翩翩起舞。在舞蹈初起时,舞姿舒缓且富于变化,象翠鸟,象游龙,轻盈无比。她双袖飞舞,如雪萦风,低回处犹如破浪出水的莲花。在舞蹈快结束时,节奏由慢到快,佩饰摇动,衣襟也随之飘起,似乘风而去,追逐那惊飞的鸿鸟。 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所画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有在王屋山表演《六么》舞的场面。画中舞者穿着长舞衣,背对着观众,从右肩上侧过半个脸来,微微抬起的右脚正要踏下去,背后的双手,好象正要从下向两边分开,长袖正欲飘起。而韩熙载敲着羯鼓伴奏,观者有的拍板,有的击掌。虽然这只是舞蹈的一个瞬间的描绘,但亦非常传神。 宋代,《绿腰》舞依然流行。欧阳修有“贪看六么花十八”的诗句。

长袖折腰舞 从其“翘袖”与“折腰”的特点来看,应无疑是楚舞。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最庞幸的夫人,定陶(今山东定陶)人。

戚夫人自幼生活在民间,会弹瑟击筑,能歌善舞,她那婀娜多姿的舞姿,娴静温婉的性格,美妙的歌喉,博得了好“楚声”的高祖的青睐,宠幸无比,两人常在宫中以“弦管歌舞相欢娱”,而戚夫人“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婢数百皆习之。后官齐声高唱,声入云宵”(《西京杂记》)。

据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西京杂记》)。

高祖死后她的情敌吕后幽于永巷,断其“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侧中,命曰‘人彘’。”(《史记·吕后本纪》)落得香消玉碎。

她的“翘袖折腰之舞”长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值得庆幸的是,这一舞姿已在河南南阳和山东曲阜的汉画像石中发现。

南阳画像石上有两个细腰的舞女,甩动长袖折腰而舞,但不是向后折腰,而是向右侧折腰,两袖向左侧甩,呈现翘袖的姿态。山东曲阜画像石上同样是女子双人舞,舞者束高髻,上襦下裙,长袖细腰,其中一个正向右侧身折腰,向右扬甩袖,甩袖的姿态与南阳画像石稍有不同。由此可见,“翘袖折腰之舞”舞姿形式多样,它象是一颗宝石,在楚舞艺术的宝库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胡旋舞是由西域康居传来的民间舞,据清代学者魏源在《圣武记》中考证:“哈萨克左部游牧逐水草,为古康居”。胡旋舞的特点是动作轻盈、急速旋转、节奏鲜明。胡旋舞是因为在跳舞时须快速不停地旋转而得名的。西域歌舞名胡旋,传入宫掖靡长安。吹奏何必琼林宴,市间到处闻管弦。

胡旋女所穿为宽摆长裙,头戴饰品,长袖摆,旋舞起来时,身如飘雪飞如,龟兹壁画中有大量的旋转舞女形象,那种两脚足尖交叉、左手叉腰、右、手擎起。全身彩带飘逸,裙摆旋为弧形,这正是旋转的瞬间姿态,以造成“回风乱舞当空霰”的效果。这一点可以从元稹《胡旋女》“柔软依身着飘带,徘徊绕指同环钏”和白居易《胡旋女》“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的描写中看出。

白居易写长诗《胡旋舞》,将胡旋女的姿态神情跃然纸上: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诗中说,胡旋女在鼓乐声中急速起舞,象雪花空中飘摇,象蓬草迎风飞舞,连飞奔的车轮都觉得比她缓慢,连急速的旋风也逊色了,左旋右旋不知疲倦,千圈万周转个不停。转得那么快,观众几乎不能看出她的脸和背,这种描写正突出了《胡旋舞》的特点。胡旋舞是由西域康居传来的民间舞,据清代学者魏源在《圣武记》中考证:“哈萨克左部游牧逐水草,为古康居”。可见白居易所描绘的《胡旋舞》就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哈萨克姑娘的舞蹈。舞因为动而美 心因为舞而飞唐代舞蹈主要分健舞、软舞两种,健舞主要表现矫健之美;软舞主要表现柔和之美。《胡旋舞》属于健舞。胡旋舞的特点是动作轻盈、急速旋转、节奏鲜明。胡旋舞是因为在跳舞时须快速不停地旋转而得名的。

杨贵妃领着一群胡旋女在玄宗面前跳起快速多变的《胡旋舞》,她们穿着彩虹一样美丽的衣裳,戴着饰有变幻无穷的翡翠花冠,姣美的身姿旋转起来象柳絮那样轻盈,玉臂轻舒,裙衣斜曳,飘飞的舞袖传送出无限的情意,唐玄宗看到高兴之处,接过鼓棰,忘乎所以地为贵妃击鼓,竟把羯鼓都击破了。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飘转蓬舞舞衣轻盈,如朵朵浮云,艳丽容貌,如盛开牡丹,回眸一笑干娇百媚干娇…

柘枝舞 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着名「健舞。来自西域的石国,石国又名柘枝,唐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中,有「古也郅支之伎,今也柘枝之名句。郅支为西域古城名,在今中亚江布林一带。

《柘枝舞》原为女子独舞,身着美化的民族服装,足穿锦靴;伴奏以鼓为主,舞者在鼓声中出场。章孝标《柘枝》诗有:「柘枝初出鼓声招,白居易《柘枝妓》有「连击三声画鼓催。舞姿变化丰富,既刚健明快,又婀娜俏丽。舞袖时而低垂,时而翘起,即诗中所谓「翘袖中繁鼓、「长袖入华裀。快速复杂的踏舞,使佩带的金铃发出清脆的响声。观者惊叹舞姿的轻盈柔软。舞蹈即将结束时,有深深的下腰动作。唐诗中对《柘枝舞》的描述,与今日新疆流行的《手鼓舞》有许多相似之处。《柘枝舞》在中原广泛流传后,出现了专门表演此舞的「柘枝伎,并由独舞发展成双人舞,后又有两个女童先藏在莲花中,后出来起舞的软舞《屈柘枝》。其舞蹈风格、表演形式均已有很大变化。

西安唐代兴福寺残碑侧有二女脚踏莲花,相对起舞的石刻,可能与唐《屈柘枝》舞有关。宋继承唐,宋的柘枝舞经常在贵族的酒宴中由伎人表演,供宾主欣赏。舞蹈婀娜多姿又矫健明丽。

跳柘枝时,舞女穿着五色绣罗的宽袍,头戴胡帽,帽上有金铃,腰系饰银腰带,舞蹈开场一击鼓三声为号,随后以鼓声为节奏,柘枝舞动作明快,旋转迅速,刚健婀娜兼而有之,同时,注重眉目传情,眼睛富于表情。

剑器舞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就是其中的一个。公孙大娘,经常表演的舞蹈有《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和《霓裳羽衣舞舞》等。但最拿手、影响最大的,还是她的《剑器浑脱舞》。

唐宋舞蹈。因执剑器而舞,故名。剑舞 又称剑器舞,是手持短剑表演的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 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 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舞蹈节奏为“打令”。剑舞 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其种类较多,一般为4人舞。还有一种 由流浪艺人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其风格似武术,具有战斗性。

何为剑器浑脱。剑器,当时武舞曲,亦即健舞曲(与健舞相对的还有“软舞”)。舞者执剑而舞(一说舞双剑),表现雄武、战斗的势态,似为独舞。其衣服、音乐也有记载:“舞衣五色,曲中吕宫”,“女伎作雄装”,用西凉乐伴奏。浑脱,亦属武舞,舞态跟剑器舞一样壮观。剑器与浑脱合起来的舞蹈就叫“剑器浑脱舞“。究竟这种舞蹈表演起来是个什么样子,而今已无缘一看了。幸喜有一些史载作注,诗文作释,墓俑作证,人们还可以顺其笔迹,旁观远视。杜甫描绘公孙大娘舞剑器的生动诗句,也是他激动不巳的观后感。从中人们可以领略到这位女舞蹈家健美的舞姿,高超的舞技.豪放的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其舞蹈之概貌,也跃然于眼前。你看,台上剑光闪闪,如日落大地;舞姿矫健轻捷,如同群仙驾龙飞翔一般;舞蹈开始时,前奏的鼓声顿然休止,好象雷公停止了震怒;舞蹈结束时,手中的剑影却如江海面上平静下来的波光。哪粗犷雄壮,惊魂动魄,竭力抒发战斗豪情的舞蹈,使台下的观众看着如山失色,神怡目眩,觉得连天地都旋转起来了。

孙大娘是史料记载中多处可见的擅长剑舞的好手,描述公孙大娘舞剑中较具象的有杜甫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此诗主要是讲公孙所舞的剑舞《剑舞》。其中生动描述了当时的表演情景:公孙大娘穿着经过艺术加工的美丽军装,舞姿稳健娑爽,杜甫笔下形容:舞者在进退回旋之间,在急促飞快的舞动中,显现条条光芒,伴着隆隆鼓声,来到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观者均为之变色。

公孙大娘还擅长跳一种叫《裴将军满堂势》的剑舞,所谓“满堂势”可能是一种位置调度很大,舞蹈时充满整个场地,动作豪迈、灵活,技巧很深的舞蹈。

其他补充

一、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祭祀:兵舞、帗舞、羽舞、皇舞

巫礼:兵舞、帗舞。

驱疫

教育: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

贵族子弟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

宴享:弓矢舞

鲁国雅舞:《象箫》、《南龠》舞,

二、两汉时期

1、雅乐舞:主要用于祭祀

2、俗乐舞:

郊祭乐舞、兵法乐舞、朝贺宴乐

舞四夷之乐:

东夷之乐执矛舞

西南夷之乐执羽舞

西夷之乐执戟舞

北夷之乐执干舞(兵舞)

(1)武舞

剑舞

棍舞

刀舞

干舞

戚舞

(2)文舞

长袖折腰舞

掌上舞

盘鼓舞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宫廷舞:

(1)清商乐舞是汉民族传统民间乐舞的称谓。

《白纻舞》

《大垂手》舞,

《明君》舞、

《巴渝舞》、

《公莫舞》、

《铎舞》、

《鞞舞》等。

(2)胡舞主要指西北少数民族的舞蹈。

《天竺乐》是印度传来的乐舞,

《龟兹乐》是来自新疆龟兹一带的乐舞。

四、大唐时期(上)

宴享宫廷舞

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大曲、歌舞戏、百戏

(“十部之伎于庭,以备中外。一曰燕乐伎,二曰清乐伎(亦名“清商乐“),三曰西凉伎,四曰天竺伎,五曰高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安国伎,八曰疏勒伎,九曰康国伎,十曰高昌伎。 ”)、

燕乐:四部乐舞:《破阵乐》、《庆善乐》、《景云乐》、《承天乐》。

清乐:《白纻舞》、《巴渝舞》、《拂舞》、《前溪舞》、《鞞舞》。

西凉乐:代表舞蹈是《狮子舞》。

天竺乐:佛教乐舞。

康国乐:又称“胡旋舞”,是疾转如风的转圈舞。

立部伎中的《安乐》:城舞

《太平乐》:五方师子舞

《破阵舞》

《庆善舞》

五、大唐时期(下)

1、“健舞”

《剑器舞》

《胡旋舞》

《胡腾舞》

《柘枝舞》

2、“软舞”

《绿腰舞》

《春莺啭》

3、唐代大曲,又称“法曲”,属宴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散序,以器乐演奏为主;

(二)中序(拍序、歌头),以歌唱为主;

(三)破,是全曲的,以舞蹈为主。

着名的大曲有《霓裳羽衣舞》、《踏金莲》、《玉树花》等。

4、民间俗乐舞:

《大面》(《兰陵王入阵曲》)

《拨头》

《踏摇娘》

5、崇仙舞蹈:

《四方菩萨舞》

《五方狮子舞》

《天竺乐》

《云韶乐》

6、队舞:

如《菩萨蛮队舞》和《叹百年队舞》。

六、两宋时期

队舞:分为“小儿队”和“女弟子队”,每类又分为十个独立的队舞。

大曲歌舞:《太清舞》、《渔父舞》、《花舞》、《剑舞》

七、元明时期

1、赞佛乐舞《十六天魔舞》

《昂鸾缩鹤之舞》

2、仍采用“文舞”和“武舞”两类。

3、明代雅乐舞:用九奏三舞,三舞为《平定天下之舞》、《抚安四夷之舞》、《车书会同之舞》。九奏之后,用队舞结束宴会。舞队有《诸国来朝之舞》、《长生队之舞》等。

4、明代宫廷舞蹈见于明代的一些刻本插图中,比如《唐诗艳逸品》中的独舞者,《太妃全传》中的梅妃的“惊鸿舞”等。

八、满清时期

1、清代宫廷舞

干戚曰武功之舞

羽龠曰文德之舞

祭祀初献以武舞

亚献终献以文舞

2、队舞乐:庆隆舞(蟒式舞 玛克式舞)世德舞德胜舞

瓦尔喀部乐:东部少数民族(属于女真之一)乐舞

朝鲜乐:

蒙古乐

回部乐

番子乐:藏族乐舞

廓尔喀部乐:今尼泊尔乐舞

缅甸国乐

安南国乐:手执采扇而舞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舞蹈遗产,古代着名的舞蹈作品很多,仅在上面所列出的一些,都可以说是历史上着名的舞蹈作品。这里只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舞蹈作简单的介绍。

一、《大武》是周代编创的歌颂武王伐纣获得胜利的乐舞作品,属《六舞》之一。共分为六段:(一)在一段击鼓声后,舞队从北面上场,舞者都手执武器,列队而立,以歌唱表现了武王伐纣的决心。(二)舞队两面有人振铎传达军令,舞队随即分两行,作激烈的击刺动作,边舞边进,表示已有灭商。(三)灭商后再向南进军。(四)表示南方的疆域已稳定。(五)舞队再分两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协助周王统治。接着有条不紊地变化各种复杂的队形,形成整齐的队式后,舞者皆坐,作低势的静止场面,表示国家得到了很好治理。(六)舞队重新集合,排列整齐,表示对周王的崇敬。全舞结束。

二、《灵星舞》(又名《象教田》)是汉代祭祀后稷的乐舞。由童男十六人表演,舞蹈表现了开垦、耕种、锄草、驱雀、收割、舂谷和扬糠等劳动的生活,以此来纪念和歌颂后稷教民种田的功劳。

三、《盘鼓舞》(又名《七盘舞》)是汉代具有较高技艺性的舞蹈,舞者在七个盘鼓上以不同的节奏,时而仰面折腰双脚踏鼓,时而腾空跃起,然后又跪倒在地,以足趾巧妙踏止盘鼓,身体作跌倒姿态摩击鼓面。敏捷的踏鼓动作,如飞行似的轻盈舞步,若俯若爷、时来时往的姿态和地位调度,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深邃的意境。

四、《东海黄公》是汉代具有一定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由两个人扮演的角抵戏,主要以动作来表现人和虎搏斗的故事。据《西京杂记》所载:“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蠃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五、《剑器》是唐代流传比较广泛的属健舞类的表演性舞蹈,为女子戎装的独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记述了他观看这个舞蹈所给他的感受:“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从诗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这个舞有跳跃,有回旋,有变化,进退迅速,起止爽脆,节奏鲜明;或突然而来,或戛然而止,动如崩雷闪电,惊人心魄,止如江海波平,清光凝练。”

南国有佳人范文5

论文摘要:中国诗史“二源合一流”的嬗变大势,文质彬彬、情文并茂,追求“壮美”的美学定位,以抒情为本的文化品格,以五言诗为主的诗体形式,皆由曹植垂范并师法千秋。曹植“一代诗宗”的诗史地位,是由曹植的四大贡献奠定的。

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这座里程碑,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然“邺中诸子,陈王最高”(皎然《诗式》),后世言建安诗,也莫不首标曹植。然曹植诗歌的里程碑意义何在?他究竟对中国诗歌有何独特贡献?本文拟从四个方面略抒己见。

曹植诗隐括《风》、《雅》,组织《庄》、《骚》,得《汉乐府》精髓,法《十九首》意象,继往开来,初步确立中国诗歌“二源合一流”的嬗变大势。

中国诗歌发展,明显地呈现出“二源合一流”的大势走向。“二源”即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诗学体系,以《楚辞》、《庄子》为代表的南方诗学体系。建安诗歌一代繁盛,正是“得《风》、《雅》、《骚》人之气骨”,二源交汇,南北合流,儒道合一的产物。唐代诗歌革新运动,标榜“汉魏风骨”,正是要恢复或再次确认这个大势走向。然建安诗人真正融二源于一流,远继《风》、《雅》、《庄》、《骚》,近承《汉乐府》与《十九首》,下开盛唐李白、杜甫诸人,得首推曹植。曹操诗21首,全为乐府诗,内容上槁目时艰,肠断民瘼,艺术上古直悲凉,通脱自然,显然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和刚健质朴的风格。曹操长于四言诗,似有《诗经》遗风,然许学夷的《诗源辨体》卷四谓其“正是乐府之体,不当于《风》、《雅》求之。”吴乔的《围炉诗话》卷二也谓曹操四言诗“不受束於《三百篇》句法”。曹操的杂言诗,包括一些游仙诗,也似有《庄》、《骚》韵味,但主要还是源于汉乐府的杂言体和游仙诗。所以沈德潜《古诗源》卷五称“孟德诗犹是汉音”。曹丕诗一半以上为乐府,并且“乐府酷是本色”(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曹丕工于言情,大量抒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怨,这也显然“源出于《十九首》”(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王粲为“七子之冠冕”,相比之下,他受汉乐府和《十九首》的影响较小一些,王粲存诗20首,乐府诗仅有5首,其诗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皆与《十九首》相差较远;王粲诗更多地受到诗、骚的影响,这正如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七所说,王粲诗乃“小雅、变风之余”,刘熙载《艺概》卷二也谓“王仲宣诗出于骚”,其余“六子”存诗太少,不足论。而曹植乃“风、雅之苗裔”(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一),曹植自己也以“有应风雅”相标榜(《与杨德祖书》),读曹植《送应氏》、《泰山梁甫行》、《情诗》、《门有万里客行》等,这一点,不言而自明;同时,曹植《飞龙篇》、《远游篇》等游仙诗,“与《楚辞》同意”(郭茂倩《乐府诗集》卷64),《杂诗》六首,“原本于《离骚》”(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五),所以刘熙载《艺概》卷二也谓“曹子建诗出于骚”;并且,曹植诗也多乐府,“参其乐府,皆汉氏之韵”(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南国有佳人》等游子思妇诗,“全法《十九首》意象”(同上)。因此,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五谓“子建之诗,隐括《风》、(傩》,组织屈、宋,洵为一代宗匠,高踞诸子之上。……然不能不推子建为极者,盖有得于诗家之正派的宗也。”将曹植作为《风》、《雅》、《楚辞》的正宗传人来推崇。丁晏《陈思王诗钞原序》也谓“诗自《三百篇》、《十九首》以来,汉以后正轨颛门,首推子建,洵诗人之冠冕,乐府之津源也。”也将曹植作为诗家“正轨颛门”,作为上承《诗经》,下开陶潜、李白、杜甫的“诗家正宗”来标榜。

建安诗歌,正处于承上启下,“二源合一流”的历史交汇处,“三曹七子”皆为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然真正以诗歌实绩确立这个嬗变大势者,当首推曹植。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得好:曹植诗,“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惨远的情调。这一切都通过他凝聚在五言诗的制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钟嵘《诗品》卷上),初步确立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定位和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

所谓“骨气奇高”,是说曹植诗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骨有气,充满气势和骨力,充满追求和抗争,显得慷慨刚健,悲愤沉郁,以气取胜,以骨取胜;所谓“词采华茂”,是说曹植诗风流倜傥,文采斐然,工于起调,善为警句,锻字炼句,声色和美。相比之下,曹操诗骨气高,然词采质朴;曹丕诗词采美,然“婉娈细秀”(钟惺《古诗归》卷七);王粲诗“文若春华”(曹植《王仲宣诔》),然“悲而不壮”(刘熙载《艺概》卷二),“文秀而质赢”(钟嵘《诗品》卷上)。建安诗人唯曹植华丽其容,风骨其实,“词采华茂”因“骨气奇高”而不致流于浮艳纤柔,“骨气奇高”又因“词采华茂”而不致陷于平浅粗豪,真乃文质相称,情文并茂,壮哉美哉,美哉壮哉!所以成书《多岁堂古诗存》称“魏诗至子建始盛,武帝雄才而失之粗,子桓雅秀而伤于弱,风雅当家,诗人本色,断推此君。”吴质《答东阿王笺》即以“文彩巨丽”赞美曹植;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一文中,将“华丽壮大”作为建安文学的一大特征E3;李泽厚的《中国美学史·魏晋南北朝编(上)》也指出:“曹植的诗中,这一点(华丽壮大)表现得最为明显,并且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建安以前,《诗经》天然古拙,《楚辞》风华流美,到《汉乐府》则刚健质朴,《古诗十九首》则平淡自然,而曹植熔铸《风》、《雅》、《楚骚》,得《汉乐府》精髓,法《十九首》意象,终于锻炼出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壮美品格而“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钟嵘《诗品》卷上)。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云:“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呜凤也。”高度评价了风骨与词采的统一,并誉为文中凤凰,同时讥笑有风骨而缺文采者为文中鸷鸟,有词采而乏风骨者为文中野鸡。牟愿相《小潞草堂杂论诗》云:“曹子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左思得其气骨,陆机摹其词采。左一传而为鲍照,再传而为李白;陆一传而为大、小谢,再传而为孟浩然,沿流溯源,去曹益远。”Es]陆机、谢灵运、谢眺等人,受曹植“词采华茂”的影响,以至愈演愈烈,繁衍出六朝诗歌的“采丽竞繁,刚健不闻”(陈子昂《修竹篇序》);另一方面,左思、鲍照,其实还包括阮籍、陶潜、庾信、陈子昂、李白、杜甫等人,继承发展曹植“文中鸣凤”的精神,形成“盛唐雄赡”(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的壮美诗风。陈子昂的诗歌革新运动,上接“汉魏风骨”,要求新诗歌应“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修竹篇序》),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要求风骨与清发的结合,皆与曹植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一脉相承。难怪杜甫要“诗看子建亲”(《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子建文章壮”(《别李义》),特别亲睐曹植,标榜曹植的壮美诗风;难怪尚镕《三家诗话》将曹植、李白、杜甫等人作为“文笔鸣凤”的代表诗人,丁晏《陈思王诗钞原序》将李白、杜甫作为曹植的传人,认为李、杜“接武子建”,“其源皆出于子建”(《曹集铨评》附录)。因此,我们可以说,阮籍、左思、鲍照、庾信、陈子昂以及盛唐诗的“雄赡”,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品位和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是由曹植初步确立。

曹植诗“情意有余,汹涌而发”(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结束了中国诗歌在言志、缘事、缘情之间的左右摇摆,确立了抒情的文化品格。

《诗经》以言志抒情为主,其中有少数诗歌,如“民族史诗”、《七月》、《氓》等有明显的叙事倾向。《楚辞》也以抒情为主,但叙事性大为增强,《离骚》作为一首自传体政治抒情诗,回顾半生经历,探索未来道路,便大量用赋的手法;《招魂》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也多用体物铺叙笔法;《卜居》、《渔父》更是明显的散文化、叙事化。《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叙事为主,《东门行》、《病妇行》、《孤儿行》、《陌上桑》等皆为成熟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更是达到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又以抒情为主。中国诗歌虽以抒情言志为发端,但其发展实在是依违于志、情、事之间,左右摆摆,自曹丕的“文气”说、陆机的“缘情”说始,中国文学方觉醒、独立,中国诗歌方确方向,以情为本。然“文气”说、“缘情”说的出王主要受到建安诗歌的启发,是对建安诗歌“慷慨l、气,磊落以使才”(刘勰《文心雕龙·明诗》)、“遭乱流寓,自伤情多”(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诗序》)的总结提炼。而真正代表“文气”、“缘情”理论的实绩,以创作实践确立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诗人,当首推曹植。《古诗十九首》虽以抒情为主,但毕竟数量太少,情感单纯,不外乎男女情愁和士子失意两种,不足与《汉乐府》一代叙事诗风相伉俪。曹操诗气雄力坚,情悲意壮,但所抒之情也大多局限于悲壮粗豪一类,并且不少诗作,如《对酒》、《度关山》、《薤露行》、《苦寒行》、《蒿里行》等,仍然受汉乐府“缘事而发”影响,有着明显的叙事性。曹丕“工于言情”,但也偏于男女之情,其反映政治、军事题材的诗,如《煌煌京洛行》、《秋胡行》、《令诗》、《黎阳作》等,也多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七子”中唯王粲、刘桢多抒情诗,但数量、质量皆远不能与曹植比肩。曹植诗“本乎性情(丁晏《陈思王诗钞原序》),慷慨高歌不减乃父,“柔情丽质,不减文帝”(钟嵘《诗品》卷上),并且无情不可抒,无意不可达,《白马篇》之豪壮、《薤露行》之慷慨、《送应氏》之悲凉、《七哀诗》之哀怨、《美女篇》凄婉、《杂诗》之缠绵、《赠徐干》之坦诚、《野田黄雀行》之沉痛、《赠白马王彪》之沉郁、《当墙欲高行》之愤激、《泰山梁甫行》之凄惨……,故庾信的《伤心赋序》谓曹植诗“千悲万恨”,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卷上也谓“子建、李、杜皆情意有余,汹涌而后发者也。”陈祚明的《采菽堂古诗选》卷六也说“真切情深,子建所长”,方东树的《昭昧詹言》卷二也称曹植“情至之语,千载下犹为感激悲涕。”曹植诗不仅感情丰富、强烈,而且抒情手法多样、精湛,如《赠白马王彪》,或情附于事、或以景托情、或引类譬喻、或直抒胸臆、或旁敲侧击、或反面衬托、或侧面渲染,各种手法交替使用,彼此生发,将一腔生离死别、骨肉情深、忧谗畏讥、含冤负屈、报国恋君、忧生患死等种种复杂情感,抒写得淋漓尽致、深沉感人。

而曹操的第一抒情佳作《短歌行·对酒当歌》,抒思贤之情,主要用了比喻和直陈手法;曹丕的第一抒情佳作《燕歌行·秋风萧瑟》,写离别之情,主要用了以景传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相比之下,皆显得感彩单一,表现手法也单一。所以王世懋的《艺圃撷余》云:“古诗,两汉以来曹子建出而始为宏肆,多生情态,比一变也。”正是因为这“始为宏肆,多生情态”的“一变”,结束了中国诗歌在言志、缘事、缘情之间的徘徊游移状态,确立了抒情诗在诗坛的正宗地位,从此,诗主性情,文主事理的格局形成,后世论诗,当然要“祖述子建”了。

曹植诗长于五言古体,并以众多的数量、广泛的题材、上乘的质量,确立了五言诗在中国诗坛的牢固地位。

曹植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抒写五言诗的诗人。《诗》、《骚》无标准的五言诗;西汉文人诗坛荒凉,苏、李五言诗系后人伪作;汉乐府首开五言风气,但毕竟以杂言为主;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全系五言,然题材狭窄,数量太少。五言诗,“暨建安之初”,方“五言腾踊”(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经“三曹七子一蔡”的努力,才“彬彬之盛,大备于时”(钟嵘《诗品·总论》,并垂式千秋,成为中国诗歌之一主要体式。而整个建安,只有曹植才是第一位大力抒写五言诗的诗人。据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现存建安五言诗162首,而曹植一人就有65首,占了整个建安五言诗的27.7%;第二名是曹丕,五言诗23首;第三名是王粲,五言诗16首,皆远不能与曹植比肩。

从题材范围来看,曹操五言诗“治国平天下”,多言政治、军事、民情等国家大事;曹丕五言诗“恩怨相汝尔”,多限于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怨;“七子”中唯王粲、刘桢五言诗稍多,其余不足言,虽题材较广泛,但毕竟数量太少。而曹植五言诗,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贫民百姓;大涉家国之事,小及人际私情;神如灵飞龙,俗如虾鳝浮萍,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极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题材领域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并且咏史诗、咏怀诗、咏物诗、寄赠诗、山水诗、田园诗、游仙诗、边塞诗等等,皆有涉猎,真可谓“备诸体于建安者,陈思也”(胡应麟《诗薮·内篇》卷二)。后世诗人,阮籍的《咏怀》诗,从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都与曹植后期诗的忧生患死,比兴含蓄,一脉相承;左思的《咏史》,与曹植的《三良诗》、《虾鳝篇》、《豫章行》直接相通;陶渊明的咏史、咏怀诗,也是继承了曹植、阮籍、左思的路子,其田园诗也受曹植《芙蓉池作》、《公宴》等“怜风月、狎池苑”(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诗作的启发,陶渊明的《还旧居》与曹植的《送应氏》也形神兼似;郭璞的《游仙诗》与曹植的游仙诗更是一体相传;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钟嵘《诗品》卷上),其山水诗受到曹植山水景物描写的影响;鲍照乐府及边塞诗,也显然与曹植相关联;鲍照的“白马驿角弓”便源于曹植的“白马饰金羁”。所以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谓“《虾鳝篇》,太冲《咏史》所自出也;《远游篇》,景纯《游仙》所自出也;《南国有佳人》等篇,嗣宗诸作之祖;《公子敬爱客》等篇,士衡群制之宗。诸子皆六朝巨擘,无能出其范围,陈思所以独擅八斗也。”陈子昂的五古《感遇》诗,与曹植五古“不逾分寸”(施朴华《岘俯说诗》),李白的“古风”、杜甫的“五古”,“其源出于子建”(丁晏《陈思王诗钞原序》)。由此可见,曹植五古的题材、体式,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难怪后世言五古要“祖述子建”(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必首思王”(张炎《曹子建集七卷本序》)。

艺术质量上,曹植五古深于取象,善为比兴,大量诗作,通篇用比兴,在建安诗坛,可谓“集比兴之大成”、“开一代风气”;曹植诗工于起调,善为结语,曹植以前,古诗不假思索,无意谋篇,自曹植,方“有起,有结,有伦序,有照应”(沈德潜《说诗啐语》卷下),并且“结名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诗法篇》),曹植有此成就,实在是大不易;曹植诗功于锤炼,善为警句,而曹植以前,古诗“平平道出,无用工字面”,自曹植,方锻字炼句,后世诗人争相效仿,甚至“唐人诗眼本于此”(谢榛《四溟诗话》卷二);曹植诗对仗工整,平仄妥贴,对齐永明体及唐近体诗,也多有启发;曹植诗词诗采华茂,粲溢古今,却“浑然天成”、“文质适中”(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

二、卷三),将乐府诗的通俗和《十九道》的典雅相融合,“形成自己全新的语言风格”;此皆曹丕、王粲所不及,曹操更是无此“文心”,无意“雕龙”。

南国有佳人范文6

失鸾哀恨何求?引芳魂,故乡桃花林,暗香游。

少年志,文化铸;鹏翼展,戎装路。情结双丝网,千年守侯。一腔血沸[满江红],万

缕相思付东流。奠伊人,青酒醉白头,爱难休!

题记[满江红]----青酒醉白头

光阴易过,年轮如箭矢,岁月吹人老。前事在不经意间被时间冲谈。可烙在心底的记

忆,几经沧桑,却永远不能忘怀。记忆如一杯陈年老酒,让我沉醉在那段如诗的青春年华

里。心中的爱意象嵩山葳蕤的松柏,葱绿在中岳之巅。

二十多个年轮,难得一派深秋的闲情,向远在天国的你,诉说心中的寄托。

古项子国,那个灵气四溢的女孩!你在天国还好吗?自从那场腥风血雨的战争夺去了

你年青的生命,多年的时光好象没有流动,我就在也没有从那段感情的深渊里走出来。

我把目光凝成箭锥,企图穿透这浓而黑的雾,用柔情的双眸把天国深深凝视。那宇宙

中千丝万缕的烟霞,飘舞着我欲诉未休的情愫。

前世怎样的约定,化作今生的相思,冥冥中似有天帝的驱使,又象是未解的情结,令

别情绵绵,泪湿双目,将心瓣唯系。看远离的孤舟,叹红颜隐去!

项子城,自古以来是中原大地上的一颗明珠,这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生于斯而长

于斯的你,自幼儿便被大自然孕育得如同人间精灵一般。我们同居在政府大院,共步学府。

你五岁能文,七岁知赋,二十岁完成学业弃文经武。你笑如桃花绽放,轻吟低歌可伴嫦娥

曼舞。你的英姿,你的风采成了大自然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你这仙子般的女孩,缪斯的

宠儿,怎不另和你一路走来的我怦然心动。青梅竹马歌玩伴,举案奇眉赋鸾凰。

我眷恋我们成长的岁月。从小到大我们行影不离,老人们常说我是你的尾巴。你以大

姐姐的身份哈互我从小学到大学。学海书山的道路上,茸茸的温柔交织着梦幻的碧绿,刻

印着我们相映的足迹;绵绵的爱意引诱着知识的进取,每一步都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十

五年的求知生涯,从懵懵懂懂中,铸就皇皇文化;从两小无猜,爱成并蒂莲花。花淡淡,

蝶翩翩,风摇花蝶映红幡。青春,爱情,生命在和谐的温馨中燃烧。

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性格,共同的抱负,共同的理想。在飞出知识摇篮的那一年,我

们渴望能比翼双飞,搏击长空,把自己的肉体和精血溶入社会中,希翼灵魂随着时代的风

轮转向理想的绿洲。我们是时代的娇子,幸运儿女。在冬尽春来之时,投笔从戎,被部队

接纳,溶入在一片绿色之中。绿的原野揭开了我们爱的序幕。于是,二月的春风让我们步

入了生命的辉煌。情到深处之时,你进入了部队的医院,我也被编入了万马军中。结束了

行影不离的学生时代,开始了两地的相思军旅生涯。运动在事业的起跑线上。

我们虽在同一片绿色里生活,却相隔遥遥数百里。天各一方的日子,我们照样浪漫成

一种深邃的绿色风景。书信架起了我们爱的桥梁,在鸿雁呢喃的音韵里,我们的情思飞长,

我们的心灵共振。你第一次的鱼书告诉我:‘我的身旁充满了绿,绿的戎装,绿的营盘,

绿化林,绿草坪,层层叠叠的绿,绿的纯洁而耀眼,绿的滴翠而迷人。绿色染透了我的相

思,就有了想念你的绿意。理想在绿色里燃烧,信念在绿色里铸就,事业在绿色里起航,

我对你的爱也就在绿色里陶醉。。。。。。’你的娓娓诉说,透出梦幻般轻灵杳冥的神韵,

你葱绿的心香弥漫了我的心原,也润泽了我对你的渴盼灵魂。你用纤纤玉指,轻抚我内心

的感慨,激励我和你一道去融入那一片绿色的海洋。

部队生活全然没有想象中的浪漫。严明的记律,使我们不能相见,无法相见。置身在

磨练肉体和意志的训练场上,无暇去想远方苦苦相思的你,只有在星光灿烂的夜晚躺在床

上,望着窗外的那颗最明亮的星斗,让自己的思绪漫无边际地去潇洒,回忆那过去的两心

相悦画面和情感故事时,才能摇寄对你的思念。

我们在绿色的原野上驰骋,在万马军中拼搏,渐渐的透尖拔节而起。当我们的工作稍

有成绩,你被医院提升为女医官,我也荣立了三等功,被树为标兵。我们的进步,给我们

提供了相会的条件。

在那年的晚秋里,我们相约在洛迦山下,东湖岸边。我们并肩挽手登上秀庐峰,看山

的苍茫,看海的浩瀚。极目穹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尽染层林。满山红叶

将我们拥起,斜阳把你那美丽的鹅蛋型脸蛋映的红艳欲滴。在那茸茸的厚厚落叶上稍息静

坐,你多情温柔的秀目不时的望着我。你那乌黑的眉毛,动人的眸子,洁白的牙齿,红红

的嘴唇,在闪闪的红星,火样的军旗间喷发出火焰般的激情,把一个军人的钢强软化为绵

绵柔絮。用只有我们两人才能听得见的声音,诉说你对我的别后情思和爱的心路旅程。你

告诉我,功名利禄是过眼云烟,最珍贵的是我们多少年来的两心相印的真情。你温柔而又

富有磁性地向我娓娓道出,从小到大一路走来的那种如梦如幻的空灵转向亲切自然的真实

成熟去走向永远。。。。。。你采撷勾勒出我们的明天,要我与你生死相依。你把我当作

你的归宿,你的彼岸,你的幸福源泉。仕隔三日,当刮目相看。我惊奇的发现,你在物欲

横流的世界中那份淡泊,那份超然,那份纯真,那份执著。我们的心靠的更近了。

从秀庐峰归来,谁曾想道那最后一次的缠绵,竟是我们今生的永别。

一场伟人们名曰的自卫战争,夺去了你的年青生命。你在南疆长眠的英灵,随着你的

军功章,击碎了我的鸳鸯梦。

曾是山盟海誓的卿卿我我,竟在一场腥风血雨的战争中玉陨香消。是战争催垮了我们

之间的幸福桥梁,你短暂的生命烤焦了我向往的精血。你的身影萦绕在脑际,日夜陪伴我

不眠的灵魂,无法忘怀的情思,在战争胜利的香熏丽曲中,令我肝肠寸断。

今生无缘,双目柔情化作血泪滴透军枕,尽染了碧绿的军魂,梨花带雨,苦晚风来急,

摇落了锦梦。从此暗然神伤,春情无意。

是你,戎装待发前留下的红笺和遗书让我珍藏一生。想你时,睹目芳菲,盈满情思。

[伴君二十载,心香尽吐露。此身为君生,此命为君休。若还有来世,此身仍属君。]

面对战争,你表现出了一个军人的坚强意志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依然,决然地走

向那战火纷飞的南疆。

{鸿:还记得吧,我们家乡的那片桃园。那是我们儿时玩耍嬉戏争斗的战场,求学时

的幽静读书林,热恋中的约会地。此次边陲征战,炮火无情,我已无望生还。为国捐躯,

战死疆场是军人的天职。很快就要成为你隔离时空的红颜,如果有来生,我依然是你的恋

人。家乡的那片桃园地就是我的归宿地,即使是抛尸疆场,我也要魂归中原。你要引我到

那片桃林,我站在最高的地方望着你,我不寂寞。当君步入那片世外园林时,那千枝怒放

的桃花就是我的笑靥,我会透出芬芳的馨香永远守侯在你梦的花园,在你思念我的另一头

等你,于你相会缠绵}。

你的红笺小字,透出别情离意,牵肠柔绪化作豪言状语纷飞。谁曾想到你真的就那

么走了。是那场战争夺去了你的生命,可恶的战争!

英灵花气壮南天,身殉沙场尸不还,红颜遗愿入桃林,一缕香魂绕红棉。

南国有一种木棉树,花开红艳。高山下的花环由它编织而成。战友们把她叫英雄花。

我用木棉招你的魂灵,在你渴望长眠的桃林里,乡亲们为你筑墓竖碑立传,我把红木棉植

与你的坟前。你的英名在家乡留芳,酒礼世享。那棵木棉红,寄托了我对你的相思。每当

木棉开花乡亲们都说,那花是你的灵魂,是你的仙姿。木棉花----英雄花。那是你的生命,

在我的心中你没有死。而今你依然活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桃花年年开。木棉年年红。每当春来,桃花绽放托起嫣红的木棉花云蒸霞蔚时,我就

领婆娘和儿女来看你,乱红飞絮里,就会飘起你纯美的笑语。我知道那殷红的红棉是你的

娇颜,那舒展的桃花是你的笑靥。你把馨香尽情吐露,让儿女们愉悦心喜,让我心醉心碎。

乱花散尽雨泪纷,离人一别难再寻。红尘奇径消心志,锦书湿透斑斑痕。岁月掩埋了

离恨,断桥两边,人间天上,情绕伊人。看坟前花开花落二十栽,望天外云卷云舒意难释。

天上地下,梦里梦外,泪洒桃林碧,情愫把一轮心事挂上木棉,心底的思念染上枝条,廿

年离索,婆娑愁绪,何日能了?依稀风中摇晃的军徽映衬着闭月羞花,闪烁的红星辉耀着

沉鱼落雁。幻觉中佳人嫣然,闺香依旧,裹着紫色的忧伤,在迷离中穿行,却始终走不出

那遥远的身影。一帘幽梦,总是在醒后,才能知道一切已经去远。

想你,似清风佛过睡莲的幽香;念你,如晚霞掠过天际的渺茫!心田里那如痴如醉的

伤感,在岁月的风中凝为云朵,为我托起一生的怀念。难忘南国木棉红!

花开花落的红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