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教学范文1
执笔人:谢文和审核人:韩满林修订日期:20__.9.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smt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走向社会前的
一次十分重要的实践性专业学习和专业水平考核。其任务是:
(1)综合学习和掌握smt技术及其应用知识
(2)认真参加毕业设计课题研究和设计,考核合格。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smt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真正掌握smt技术及其应用知识
(2)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加工工艺编制和软件编程,并上机运行考核
(3)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论证、设计任务。
三、课题和课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时数
讲课时数
实践时数
1
毕业设计目的、安排及要求
6
6
2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讲解
12
12
3
毕业设计课题社会调查及资料收集
24
24
4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
78
12
66
5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120
24
96
6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书写与整理
30
4
26
7
毕业设计答辨
30
4
26
合计
300
62
238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毕业设计有关事项
内容
毕业设计目的、安排及要求介绍
基本要求:
认真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安排及要求,积极参加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课题选择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讲解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真正了解课题的要求
3.方案论证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真正掌握方案论证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4.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方案上机运行、考核、修改的方法及要求
基本要求
确实掌握上机运行、考核、修改的方法
5.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整理与书写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基本要求
确实掌握、认真完成
6.毕业设计答辨
内容
毕业设计答辨的要求及安排
基本要求
了解毕业设计答辨的要求及安排,认真做好准备
二)实践教学内容
1.课题调查及资料收集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社会调查及资料收集
基本要求
认真完成
2.课题方案论证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研究、探讨,按时完成
3.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基本要求
真正掌握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方法,力求精益求精
4.论文书写与整理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书写与整理
基本要求
按时按要求完成
5.答辨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答辨
基本要求
认真参加毕业设计课题答辨
五、大纲说明
1、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高中毕业后入学并接受了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工科类smt专业的学生。
2、教学原则
(1)结合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坚持把能力训练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面向学生,贯彻因材施教;
(4)坚持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与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思路。
3、教学建议
对安排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应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办法
六、推荐教材
名称:《smt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编者:____*
课程教学范文2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教学系统创新
自会计学专业设立以来,成本会计学课程就被确定为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经济越发达,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激烈,成本的作用也就越突出,成本领先战略被广泛关注与应用正是最直接的佐证。因此,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成本核算、分析、控制的方法、熟悉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是其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方面,这一点已经得到毋庸置疑的肯定。然而,近年来部分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却并不理想,以下将以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段为对象就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
我院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组以2004到2006级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试卷分析、问卷调查、面询函证等方式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理论根基薄弱、知识点的掌握限于“教条分割”
成本会计课程相对于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就是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控制都往往存在一个事项有多个方法的情形,如材料费用的分配就有产量比例法、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实际重量法等,其中定额消耗量比例法的费用分配率又可选用实际耗用量或实际消耗材料成本除以定额消耗量等不同形式。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单个计算方法掌握较好,而对于各个方法产生的原理不能归纳出共性,也未能对各个方法在最终产品成本信息形成中发挥的功用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二)账证意识模糊、掌握成本核算流程限于“纸上演算”
计算量重与大量的图表运用是成本会计课程相对于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而言的又一特点,产品成本的构成涉及料、工、费等多个项目,因其承担的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归集、分配和结转程序,其间需要借助各种费用计算表格完成繁多的数据处理。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而不能很好地将单个分配表计算结果如何与记账凭证对应,也未能很好地掌握不同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如何与账簿结转对应关系。例如,制造费用采用年初计划分配率法分配时,各月末的账务处理在“纸上演算”中经常遭到忽略;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的掌握经常只局限于算式求解,而对于分配表中费用的转进转出往往判断失误。
(三)管理观念缺失、分析控制的掌握限于“雾里看花”
除成本核算外,教授成本分析、控制、计划等管理性职能的如何实现也是成本会计课程的另一特色,其中各种指标、差异以及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的计算方法和思维与前期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课程相比截然不同。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对于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课程内容,一是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二是认为这些内容和“会计”关系不大,因而掌握程度往往比较粗浅。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有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课程教学导向的偏移
随着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第三产业和中小规模企业成为消化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受其所在行业的限制和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加之将成本会计等同于工业会计的偏颇认识,使得业界对成本会计专项人才的需求有所下滑。而受近年来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热潮的冲击,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导向逐渐有向应试教育倾斜的趋势。本科阶段比较密切相关的会计专业考试主要是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而在这两项考试中成本会计的内容所占分值都较低,且覆盖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在修订培养方案时都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了学时压缩;学生也以应试、求职有用性高低为判断依据,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只安排少量的精力投入。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合理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教材版本众多,内容侧重点和难易程度各异。就内容来看,或仅注重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以及产品计算方法,或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部分内容大量引入,或覆盖除制造业以外的多个行业,如此设置无疑使得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变得模糊。就难易程度控制来看,存在诸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品种法、分批法、分项结转分步法的示例中大量运用定额数据,以回避数据计算过程,如此处理往往给教材使用者以错误信息,认为实务中的成本会计就是“一本定额走天下”。部分教材在数据位数保留和科目设置的细节上有失规范,其结果必然无助于成本会计处理严谨性训练。(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处理的失当
由于成本会计学相对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计算量大、计算方法多样化,加之受课时限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力基本上集中于公式、单个计算方法的机械灌输,不注重公式推导和其原理的分析,对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未加以引导,也漠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账务体现。例如,对于制造费用期末分配与结转这样的重点项目一言带过、不做深究,造成了学生对关键环节似是而非的处理,导致不能正确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后患;而对于辅助生产费用则采取就题讲题、要求学生记忆掌握的处理方法,其结果往往给学生造成是学数学而非会计课程的错觉。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滞后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完成基本上只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是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由于成本会计大量表格示范和计算的特点,使其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依赖性强,教师在分析众多数据在表间的结转关系时,容易给学生以“照本宣科”之感,造成课堂气氛的涣散。此外,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然而由于相关软件的利用水平不高,使得受教者能够从现代CAI技术中收益的程度大打折扣。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基于PowerPoint制作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例,呈现出两个极端:或是密密麻麻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再现,或是仅保留章节标题及少量提示,这样的课件无疑对于解决成本会计授课难题,诸如:形象地呈现成本会计中诸多方法的“套路”,直观地演示大量数据在账表间结转等毫无帮助。
(五)相关辅助环节的形式化
本科阶段的人文基础素质教育结束后通常有认知实习的安排,其目的是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感性认识准备,方式主要是到企业实地参观。然而,由于对认知实习环节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学生到企业参观时往往是被动的“走马观花”,而成本会计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关联密切,由于认识实习阶段的马虎应付,进入成本会计学习后面对诸多的生产术语、流程转换只能凭空想象,使得核算方法的学习最终演变为单纯的死记硬背。再者,紧随课堂教学而进行的成本会计试验往往脱离账证,成为复杂计算题的演练。
(六)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僵化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察。实验环节的评分也仅是以低分值的形式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对总评分起决定作用的仍旧是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击性,不能起到应有的以考助学的作用。
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项目组就如何使得高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能更好地达到现代复合型会计应用人才的教育要求开展了调研与讨论,其间形成了一个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新系统的设想,该系统的主要构成如表1所示。以下将结合演示表对整理出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六项建议逐一加以阐述。
(一)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审视与明确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在于会计基本知识与各项技能的培养,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以中级会计人员为教育成果对社会输出。成本会计课程尽管是以制造成本法以及相关理论为主要方面,但基本上是对基础会计所学的会计原则、记账方法和会计循环等的进一步诠释与应用,也是对后续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前期铺垫,对于会计的专业思维熏陶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其独到的作用。因此,成本会计课程一开始就有必要通过宣讲讨论等形式使受教者明确该门课程在会计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使教学重点放在通过课堂学习和模拟实训操练来理解各类计算后的经济实质及账务处理关系,从而达到专业思维、数据处理技能的默化提高。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覆盖面的甄选与逻辑体系的重塑
成本耗费的正确核算与客观反映、成本决策有用性的强化是成本会计应发挥的两大核心功能,这一点应当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具体覆盖上得到充分体现。可通过目前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多种成本会计教材,并参考成本会计理论的新发展,筛选出其中典型的共同方面作为主体教学内容,尤其注意难易程度适合的、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价值高的案例选择。在各项内容的前后组织上应以成本及成本会计工作循环为主线索,并考虑基本原理互通的内容能进行接力衔接。
在新系统设想中,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有:成本理论、成本会计工作理论、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管理,将非制造行业成本核算、成本会计学科发展趋势介绍作为机动内容。在成本管理具体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把握与成本核算紧密沿承,并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不重复的原则,主要考虑针对成本报表进行的分析、账务处理有显著特色的标准成本法。对于进程安排上,将生产认知放在基础准备部分以帮助学生熟悉生产常用术语,典型生产耗费在生产部门及部门间的归集分配流向;对于定额法因实务推广始终存在难度,且其处理原理和标准成本基本一致,故而将置于成本分析方法和标准成本法之后。其他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体现在演示表的“模块功能”,在此不再赘述。(三)对教学难、重点进行合理确定与有效攻克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应以成本会计理论、技能基本功培养为核心,综合考虑未来工作岗位应用性以及后续职业资格、学位提升的需要,对教学中的重点项目加以明确。同时,应在课堂表现、练习批阅、答疑互动等环节中注意学生接受情况,对普遍存在的学习难点进行圈定,并通过出错信息的收集分析找到解决的法门。例如,成本还原是历来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还原的比重法和比率法教学时常被作为两种分割的独立方法来学习,经过验证两种方法的实质一致性以及对各步骤还原参照物选择的缘由进行着重分析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运用两种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学校可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将确定的教学内容以及其中的难、重点以教学大纲的形式加以确定。而任课教师在对教学重、难点具体判定时应根据受教者的情况在惯例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小幅调整,并注意提高难点问题的讲授技巧。
(四)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并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利用程度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上既要注重保持教师在传授基本、核心、难点理论和方法方面的主导作用,更要激发学生在接受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更多地将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引入到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调动学生自我推导、“寻根”和课外求知的兴趣,更多地去引导学生通过生产流程与管理要求、账户设置与结转、比较与归纳去掌握计算公式与方法,从而达到活学活用、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尝试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将行业扩展和成本会计前沿开发等内容的学习移到课堂以外,教师只提供方向性指导,更多内容的获得与掌握由学生自主进行文献查阅和小组讨论来达成。
同时,对专业教师进行基于现代CAI技术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使用技能的培训。如PPT课件制作中超链接、图示、自定义动画等的恰当运用以及FLASHMX等动态效果的引入能有效辅助教师使理论解释更形象、数据来源去向更明朗、计算流程总结更清晰、账务处理更直观等;而这有赖于教师对相关软件功能的掌握和利用水平。学校可定期开展课件展示与评选活动,激励教师能制作出形式丰富、对课堂教学确有助益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此外,课程网站的使用也将大大有助于教、学双方的直接交流,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加强教学辅助环节内容的针对性设计
在典型教学案例确定的基础上,尽可能争取到相应类型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在进入基地前,先将认知实习与专业学习的关联进行细化。就成本会计课程而言,可以将诸如企业有哪些生产部门?产品要经过哪些工序加工?动力等费用是怎样由外部进入并且被内部消耗的等具体问题作为认知提示罗列在实习指导手册中,使学生明白该听、该看、该问什么。校方还可争取征得实习基地的协助,就生产工艺、生产组织等拍摄影像、制作平面沙盘图片作为素材在以后的成本会计课堂教学中使用,真正对以后的成本核算学习形成有利支撑。
模拟实训环节,实训内容的设计十分关键。比较理想的实训内容是能涵盖基本生产、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建账,材料、工资、动力、折旧等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综合费用期末处理,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商品产品成本报表生成这样的一个成本会计循环。可以某个企业某一期比较完备的成本核算资料为基础按实训学时进行适当调整后作为实训素材使用,以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
(六)组织力量进行教材及辅助教学资料的编写
目前多数的成本会计教材都是以《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为账务处理依据,但在细节的撰写上相互间却存在不少出入。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成本会计教材及其辅助材料的重新编撰成为当务之急。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上述甄选与构建的基础上,成本会计教材的编撰,首先应力求在细节上寻求共识与规范,以避免目前各版教材在核心概念、成本核算科目、成本项目、分配方法、费用分配表格式等方面各自表述的情况;其次应增加成本核算案例账务处理环节的普遍实用性,如使材料费用分配中的涉税问题、工资费用分配中非工资性津贴和补贴、“五险一金”等内容能得到体现;再者应当与新会计准则变化相吻合,如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处理等;最后可区分教师和学生两种版本,在学生用版本中,教学重、难点案例可有选择的只给出空白表格,便于课堂互动的进行。对于教学辅导材料,一是要突出精要、发挥学习指导的功能,如可给出教学大纲,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示,使用图示突出各章主要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以及计算方法的流程,对主要计算公式进行汇总与梳理,从而避免对教材内容简单精简的情况;二是练习题的组织方面,要对知识点的直接考查和变通应用进行合理搭配,引入历年会计职业考试真题精选,从而避免题目大量的简单堆砌;三是适量增加电算化作业素材,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完成成本账表计算与结转的能力。(七)开发多元化教学考核组成方式
由于课堂讨论、课外小组活动等形式的引入,相应的可增加新的考核方法,如增加自评、互评等形式。将学生的成本会计课程总成绩分解为卷面成绩、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质量、课外活动情况和实训成绩等多个部分,根据各年级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开展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各部分的权重。这种复合测评方式将有助于改变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学生对知识点强行记忆以求短效回报的现象。当然,建立规范的日常教学跟踪管理制度也就成为一个先决条件。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国内外经济形势、科技条件的日新月异,高校的会计专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契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在今后持续借助院校间的横向合作,以及同企业界进行纵向的检验反馈中探求更科学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四川理工学院教务处.大学生修读指南[M].自贡:四川理工学院,2008.
[2]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于福生,王俊生,黎文珠.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胡国强,冼永光.成本会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课程教学范文3
关键词:操作系统 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59-02
操作系统软件是系统的核心软件,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对软件开发、性能优化有重要意义。由于操作系统课程涉及到知识点多,内容杂,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差的现象在高校教学中非常普遍。为了更好地发挥操作系统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对操作系统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将知识的传授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改变了操作系统课程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顽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思路
改革的总体原则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具体的教学改变步骤如下:首先根据职业发展方向设置课程体系;然后在理论课教学上围绕职业需求精选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最后在实验教学上通过架设vmare虚拟实验平台,完善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Llinux的职业需求分析
经过对各种培训机构以及用人企业的问卷调查,基于Linux的职业需求主要有两个大的方向:
(1)Linux的系统、网络、服务应用方向。主要从事linux系统服务,网站维护,oracle数据库应用工作等。
(2)Linux下软件开发方向。主要从事linux下的系统程序开发、linux底层内核开发、图形界面开发以及嵌入式linux开发工作。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linux操作系统课程体系的构建
把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根据职业的需求分成3门以上的课程,并按照知识的层次结构形成了围绕linux操作系统的课程体系。将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的操作系统课程,变成在充分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首先开设了操作系统理论课主要讲述linux操作系统的五大基本功能,尤其是进程、线程等重要的概念及内存管理、cpu调度算法等最基本的算法。无论是系统运维工程师还是软件开发人员,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都是培养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基础。在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功能、原理有了清晰的认识后,针对linux的运维工程师职业方向开设了linux应用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Llinux的系统网络、服务应用方向服务能力。针对liunx系统工程师职业方向根据软件开发的不同方向开设了不同的选修课程,比如php网站设计、arm嵌入式开发等课程。
课程体系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职业需求,开设了不同的课程,满足了学生各方面的需求。
(三)理论课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精讲理论
在确定了课程体系前提下,认真设计好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它更好地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强调职业能力培养不能只顾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教学。无论是linux系统运行维护方向,还是软件开发方向,都需要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理论、重要的概念。只有打好理论基础,才能对学过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才能内化成为素质,外现为能力。原来的操作系统课程知识体系庞杂,讲解的理论过多过杂,而且没有用武之地,学生理解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在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了。我们本着精讲多练,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原则,对原有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重点讲述进程、线程、并发等重要的概念及内存管理、cpu调度等最基本的算法。不求多,只求精,在讲解这些基本概念、理论的同时,尽量做到学以致用,把这些概念、算法和实际的linux系统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改变教学方式,引入培训机制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把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软件设计师请到教室,聘任他们做课程的主讲教师,把企业的需求传递给学生,把软件开发、维护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抓住时代的脉搏,知道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在大四实习期间,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培训机构介绍的工作岗位实习,学生就会儿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按照企业的规范、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为自己将来走上linux系统工程师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实验课教学改革
1.使用vmware创建linux实验平台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操作系统课程不能光停留在理论教学内容上的修改,应该更加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实验课程的改革。
采用虚拟机进行操作系统教学,既可以完成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大多数实验,又可以让学生面对一个相对真实的系统中,感受操作系统技术的具体实现情况。比如“进程”的概念是贯穿整个课程的核心概念,在以往没有真实实验环境下,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把进程的概念用文字描述给学生,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根本理解不上去。现在有了虚拟的真实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机上创建进程、查看进程,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进程的id,甚至通过阅读源代码了解进程从创建到消亡的整个过程。百闻不如一见,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效果。
2.完善实验教学内容
为增强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结合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参考国内其他院校的经验,本着面向职业需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精选实验项目,对选中的实验项目进行难易搭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效果。具体的实验项目下表所示。
次序实验内容学时1Linux系统安装与配置32Linux用户接口与编程环境33进程管理44处理机调度45存储器管理4(1)实验一 Linux系统安装与配置
熟悉Linux概念,比如Linux发行版、宏内核、微内核等。
掌握Ubuntu Linux系统的安装方法,特别是如何在vmware虚拟机上安装、配置该操作系统。了解在多操作系统环境下如何安装Linux。
(2)实验二 Linux用户接口与编程
熟悉Linux下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各种Shell命令去操作Linux,对Linux有一个初步认识。 学会使用vi编辑器编辑简单的C语言程序,并能对其编译和调试。 掌握C/C++/Java跨平台集成开发环境Eclipse的安装和使用。
(3)实验三 进程管理
掌握进程的概念,明确进程的含义, 认识并了解开发执行的实质。
(4)处理机调度
通过这次实验,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进程状态的转变、进程调度的策略及对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
(5) 存储器管理
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理地分配空间。本次实验目的是掌握常用的页面置换算法。
三、总结
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改革,从课程体系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教学都紧密围绕着提升职业能力这条主线,学生既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形成了很强的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结合近几年毕业生工作岗位的调查,我们发现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企业需求背景下,必须不断调整我们的教学改革思路,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linux操作系统教学改革研究会不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苑益军,刘伟,崔艳云.“Linux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4).
课程教学范文4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陶艺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陶艺是造型美、装饰美、材料美、科技美的立体呈现,具备极丰富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意蕴,有助于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如何通过艺术设计类专业陶艺课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陶艺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是许多艺术类高校陶艺课程教学的首要问题。
拓宽视野、唤起热情
国内大多数艺术院校都开设了陶艺课,对艺术类高校来说,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终极目标。但是艺术院校作为推广中华文化的排头兵,我们不能只看到华夏文明古国陶瓷的辉煌过去,更应放眼未来,产生强烈的民族紧迫感。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譬如,首先在授课过程中不注意拓宽学生视野,以致学生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无法清晰认识自己的状态。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加入一些国外先进陶艺制作工艺与作品让学生鉴赏,取长补短;其次,陶艺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因此,学生学习陶艺课程不仅需要学习全面的理论知识,更要实际动手操作制作陶艺,接触每一个制作环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体验式学习”与“小组竞赛式”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对陶艺课程的学习热情、自我认同与信心。
取长民间、致力开拓
几年前,笔者有幸在中国广东佛山石湾镇作陶瓷专业考察,深深地被广东佛山石湾镇浓厚的陶艺气息陶醉了,同样南粤大地,如果说潮州陶瓷主要是制造日用生活用瓷的话,那么佛山石湾镇则是更多地出于艺术欣赏与把玩了,在广东佛山石湾镇,上世纪50至70年代曾经在佛山石湾镇发现唐宋古窑址;石湾陶瓷,明至清初以仿钧著称,世称"广钧"和"佛山钧"。入清以后,石湾陶器才逐渐以独特的面貌出现,石湾陶器匠师们根据人们的喜好制成各种既实用、又美观的陶瓷器物。陶瓷雕塑也以古代渔、樵、耕、读、观音、弥勒佛等人物以及各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动物为题材。这些作品来源于生活,故广东人称之为"石湾公仔"。毫不夸张的说,"石湾公仔"在广东几乎每户人家均有收藏或使用;有的甚至作为贵重礼物远渡重洋,如2012年广东陶瓷艺术大师苏美颜将作品《渔歌晚唱》赠送给外国友人,香港收藏大家杨铨先生曾经捐赠石湾陶器二百余件给广东民间工艺馆,其对石湾陶瓷收藏颇丰可见一斑,广东省博物馆亦藏有石湾陶器千余件,且大多有铭款。广东石湾陶瓷为典型的民间陶艺,却是如此真切与生动!我们的陶艺教学完全可以从民间陶艺中汲取大量的营养,并且作为己用,使学生在借鉴学习民间陶艺精髓的同时,技艺与涵养同时提高。
结语
中国的陶瓷艺术博大精深,与农耕文明和生产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就曾经见证这个东方文明古国陶瓷的辉煌过去,那时的中国俨然为世界陶瓷的中心,并向世界各地延展。当今的世界陶艺已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其重要标志是众多艺术家和文人直接参于陶艺创作和理论研究,陶艺风格趋向多向探索,强调作品的原创性,更强烈地突出了陶艺家的主体意识,并对人文精神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因此,我们在陶艺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在创作要求上完全放开学生,拓展他们的思维,从多个角度衡量他们的作品,因为每一件陶艺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课程教学范文5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案例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员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这些技能通常是管理者、医生和其他的专业人员所必需的案例还可使受训者在个人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高承担具有不确定结果风险的能力。为使案例教学更有效。学习环境必须能为受训者提供案例准备及讨论案例分析结果的机会,必须安排受训者面对面地讨论或通过电子通讯设施进行沟通。案例教学法与特点: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组织实施过程
1.准备案例
设计会计案例时,应着重考虑实用性。会计案例的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教师要经常到企业收集会计案例素材。如在会计实务中,同一种业务,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发生在不同的企业,发生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其进行方式、程序、凭证格式、凭证传递流程、会计核算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差异。为此,在设计案例时,就必须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去异求同,以利于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准备工作,教师应在课前将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查找一些必要的资料。
2.讲解案例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案例主题展开讨论。同时,教师还应讲究引导的方法和技巧,发现学生判断有误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行修正。传统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一张黑板,单一的讲授式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采用案例教学,可引入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实习指导法、研究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幻灯机、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演示等多种信息要素,形象生动地说明某个会计事项的操作过程及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总结案例
归纳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作出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出会计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并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即教学案例必须符合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但它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为此,案例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不可以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同时案例一定要注意真实的细节,让学生犹如进入企业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正因为如此,营销事件的采集必须通过正规渠道,必要时要到企业采访、调研,切不可闭门造车。
2.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是指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个好的电算化教学案例必定具备普遍的现实代表意义,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案例是特定的,但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应当具有普遍性。从具体案例中引伸出普遍性问题,虽然是教师在使用案例过程中要完成的重要事项,但案例本身是否具有这种可以引伸普遍问题的性质,则是选择教学案例应当注意的标准。换言之,合适的教学案例,应当能够提供引伸普遍性问题和普遍性知识的平台。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课程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公体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林甲换(1982-),男,浙江温州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8-0070-04
如何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中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达到促进人才培养的作用,是当前高职院校公体教学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纲要》对学校公体教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全面的指导意见,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各高校可以自主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以及设置课程、安排教师等,这样就为高校发挥自主性建设公体课程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一、当前公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于高职院校公体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从观念滞后与面向未来职业适应性不明显两个层面归纳如下:
(一)公体课程教学思想滞后
1.公体教学研究的创造性不足,导致理论层面的缺乏,无法有效指导我国高职院校公体教学的改革。有关公体课程教学的研究多是策略性的意见,具体可操作的研究成果较少。有的研究虽然进行了一些调查,但是比较表面,分析结果偏向于描述性数据,没有更深入的因果分析。另外,对学生个性化的研究也较少,对国外公体教学的先进研究成果吸收不足,如美国有一项创造性的体育研究,针对运动游戏(Exergame)即体育运动结合的数字化游戏,该研究指出“运动预习能够直接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也能够帮助运动技能想生活其他活动的迁移”[1]。美国体育教育指导指出对于学生而言,“每天60分钟或更多时间的体育活动是比较合适的”[2]。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游戏。针对当前学生玩游戏的时间增加而体育锻炼的时间减少,在公体教学中有效结合体育与运动技能是加强公体教学的一个手段。
2.公体课程教学观念滞后,无法与时俱进。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公体教学无法紧跟高等职业教育的变化上。目前,随着招生策略的不断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公体课程教学对象变得复杂化”[3]。公体教学的对象不再是局限于初中或者职业中学的毕业生,而且即使是初中或职业中学的毕业生,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他们知识水平、文化层次、身体素质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改变,高职院校的公体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均应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然而绝大多数的学校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点,致使办学思想落后。另外,一些高等职业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盲目向普通高等学校看齐,这也是导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公体课程教学培养目标混乱的原因之一。
3.对公体课程教学传统观念上的误解。公体课程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这点已经得到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的共识,然而,问题就在于传统观念认为身体健康,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水平的人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就更容易,这种习惯性的看法是否正确还有待斟酌。事实上,不少研究表明为了更顺利地掌握某项专业技能,必须发展与这项具体专业对应的最重要的身体素质。这就是为什么年轻的运动员并不能更容易地学会与他运动项目无关的专业技能,比如让游泳运动员学编程,恐怕就很难比身体素质一般的软件工程学生要有优势。然而,“除了专业技能所需的身体素质外,其他与职业不是那么紧密相连的身体素质也不能忽略”[4]。
(二)公体课程教学面向未来职业适应性不明显
1.公体教学体系职业特征不明显。杨金土指出,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具有针对的职业教育[5]。其教学应该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而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公体教学,大多忽视学生的岗位职业适应能力,没有针对特定的专业或考虑到面向未来职业适应性,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公体教学体系存在如下几个问题:首先“体育教材体系内容不合理”[6]。我国目前的高职公体教学常常将重点放在追求教材系统化和完整性,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妨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教学质量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一般具备体育技能而普遍缺乏对于公体教学的重视,在公体教学方面的知识吸收不足,因而,无法承担起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个性化发展;第三,随着学生数量快速的增加,体育教师面临日益繁重的工作量,难免放松对学生的管理,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2.公体课程设置存在整齐划一的弊病。职业不同的需要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因此,公体教学内容的安排就应该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做出相应调整。”[7]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公体课程教学整齐划一,教学目标不清,设置课程很少能够针对不同的专业类型的学生。教学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习得体育保健与运动健身基本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适应将来工作的过硬的身体机能与素质。
二、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设置公体课程教学项目选择
高职院校的公体课程教学应注意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设置高职公共体育项目教学,建立公体教改目标。
(一)明确高职院校公体课程教学的观念
“学校到生涯”(STC)为目前美国职业教育的主流理念,“职业教育应该服务于学生顺利从学校毕业,进而融入社会。”[8]如何实现该理念?除了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更应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技能的教育。职业体育是有目的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开展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并进行特定的身体运动技巧与技能的锻炼。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终身体育观念是终身学习观念在体育教育方面的延伸,只有在终身体育观念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拥有良好的体魄,才能应对未来面对的各种工作情境。
(二)明确不同专业对于公体课程教学的需求设置项目
张钦曾经进行过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公体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他将工作类型分为“伏案型、站立型和运动型职业”三类[9]。他的调查报告显示伏案型职业容易引起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等现代文明疾病,瑜伽、形体、拳击、韵律操等体育项目较为适合这类群体。就站立型职业类型群体而言,血流不畅、静脉曲张、胃下垂、人体协调机能下降等现代职业病,则应该重点发展躯干肌肉力量,加强上下肢力量,胯关节柔韧性等。针对运动型职业人群容易出现过度疲劳、心血管疾病,增强耐力、锻炼力量素质的项目如爬山、远足、郊游、长跑、游泳等更为适合。叶松则更为具体地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对体育素质的需求进行划分为“机械安装类、土建类、计算机信息类、医学类、土建类、服务类、艺术类、法律财经类、航空航天类”[10]九大类,高职公体课程教学可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公体课程教学项目。
(三)改革教师考核方式和学生的评价方式
公体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辅之以相应的评价方式才能有效实施。针对与专业相结合的体育项目,高职院校需要对体育老师和学生的评价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教师考核方面,注意教师体育价值观的评价,加强教师对专业公体教学的技能与素养。就学生而言,应该改变只注重成绩的评价方式,从多方面测评学生的体育素质。张仲景等指出“公体教学根据受教育者的习得程度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11]。只有达到第三个阶段才能意识到自我对运动的需要,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积极主动的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为将来从事不同职业培养不同身体素质的能力。
三、公体教学项目要适应专业课程教学
(一)高职公体教学适应专业课程教学开设训练项目
公体课程教学在教授内容上有所偏重,这是由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如我校正在开设体育教学项目为:舞蹈、健美操、柔道、太极拳、瑜伽等,此类体育项目主要以健身目的,动作得体大方,侧重力量和柔韧性的训练,能使学生身体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全面而充分的锻炼,令其身体匀称,体形健美,风度优雅。球类项目则更讲究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实效性大。游泳项目则注重心、肺的耐力和协调性的锻炼。总之,不同体育项目各有其特点,锻炼效果不同,但又相辅相成。因而,选择适合专业教育的体育运动项目会又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
1.建筑、园林专业。园林与建筑专业学生毕业后一般面向园林公司和建筑工地就业,前面我们归类为运动型职业,园林专业、建筑专业构成的要素是山、水、树、石、路,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材料、机具、设备、搬运需要一定的体能,对身体素质要求不同于其他专业,因此在公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需要多运用心肺耐力与力量耐力训练项目进行教学,如游泳、摔跤、耐力跑等。
2.酒店管理专业、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在毕业后会从事需要与不同人打交道的工作,这类学生的培养需要侧重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商务礼仪。因此,高职公体教学中就应针对性的开设培养这些能力的课程,如瑜伽、拉丁舞、交际舞、国际舞蹈等课程。
3.计算机、文秘类专业。计算机、文秘类学生毕业一般面向企业就业,工作环境特殊,对手指灵敏性、反应速度、爆发力、动作准确性等素质要求较高,还要培养适应大强度工作需要,在公体教学中根据专业需要多运用各种球类、轮滑、健美操、长跑、跆拳道、拳击等项目。
(二)高职公体课程教学服务专业特点方面的体能准备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从事生产第一线工作,学生必须学会适应乏味紧张的流水作业,同时需要忍耐搬运各类设备、噪音、机械震荡等对身体的压迫,更有甚者,还需承担在室外难、险、高的环境下完成高精度的作业。这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能提出了挑战,不能仅仅重视学生技术水平的培养,更要培养他们与职业特点紧密相关的职业体能。因此高职公体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选择适合的体育运动项目,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使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专业体能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1.抗挫折能力准备。目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自身情绪调节、人格发展、交友、择业求职、社会适应等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日益突出,并且研究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抗挫折能力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体育锻炼对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因而必须发挥高职院校公体教学的作用。当前最前沿的训练抗挫折能力的强化课是指在高职公体教学中应用互动式的趣味游戏进行学生的抗挫折训练,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一条有效的教改途径。例如跆拳道教学,由于跆拳道运动攻守对抗竞争在狭小的场地上,快速近身进行对抗,主动进攻与防守反击,抢夺主动权并进行有效得分,其拼技能、拼智力、拼体能、拼力量、必须要有一定的智慧,还需要特殊的体能,勇敢顽强作风,坚定意志和必胜精神。
2.力量素质准备。力量素质指人的机体或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舒张和收缩)时克服内外工作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因素。例如,一个人若要跑得快就必须拥有强健的腿部力量,若要攀爬或提拉重物则就需要较强的上肢力量。所以力量素质是人体的基本素质,也是进行一切体力劳动和各类体育活动的关键。公体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力量素质训练,如蛙跳、杠铃深蹲起、引体向上、俯卧撑、立定跳远、负重跑等。但是力量训练有一定的风险,因而在学校公体教学中应注意适当强度的训练。
3.灵活性、柔韧性准备。灵活性是指人的一种应急反应能力,它涉及人的思维灵活、动作灵活。动作灵活性根据不同身体部分又分为手、脚和腰部的动作。柔韧性则指物体或人体受力后,不容易发生折断现象的性质。因此,高职院校公体教学中多运用原地单双脚跳、压腿、压腰、健美操、跆拳道品势、跑台阶、各种变向跑等。如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是否灵活,除了各种技术熟练掌握外,更重要取决于掌握熟练步伐移动,步伐移动快的队员在比赛场上能体现快速、准确、灵活、多变的特点。
4.心肺耐力准备。心肺耐力是指心、肺和血管为肌肉在运动时输送氧气,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的能力。心肺耐力是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特别是预防各类职业病和慢性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现象并不乐观。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肺耐力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因而,提出一个针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肺耐力的解决方案破刻不容缓,要从整体上培养学生关于心肺耐力的科学认识。首先应从观念入手,向学生展示健康的心肺耐力观念,即了解什么是心肺耐力以及它的重要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的自我管理,要让学生知道如何锻炼自己的心肺耐力,即获得训练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形成一个关于心肺耐力的比较系统的认知,,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锻炼。在公体教学中可以运用变速跑、游泳、长跑、跆拳道、各种球类等项目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心肺功能。
高职院校体育项目开设较丰富的基础上,应尽量与专业特点实际情况出发,安排体育项目与专业紧密结合。使公体课程教学改革能更好的为高职院校各个专业课程服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当前教师考核方式和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公体课程教学服务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改革必须在相应的评价方式下才能行之有效。针对与专业相结合的体育项目,高职院校需要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价进行相应的改革。
参考文献:
[1]Staiano A E, Calvert S L. Exergame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Physical, social, and cognitive benefits[J]. 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2011, 5(2): 93-98.
[2]Slater S J, Nicholson L, Chriqui J, et al. The impact of state laws and district policies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ess practices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US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J]. 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2012, 166(4): 311-316.
[3]刘艳霞 ,赵晓红. 职业中学体育目标定位与内容设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4):72-73.
[4]曲宗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5]杨金土.我国高职教育形势刍议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6) :29-31.
[6]游蕴琦.对高校体育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2): 140-141.
[7][8]杨华薇,杨美华.高职院校中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
[9]张钦.高职院校结合专业类型设置体育课程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2 (2): 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