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动康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范文1

哮喘病患者不应拒绝运动

由于痰饮对上呼吸道的障碍,大多数哮喘病人在经过一定运动量的锻炼后,都会发生急性气管阻塞,主要表现为胸闷、喘憋,就是所谓的“运动性哮喘”。这是因为,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后,生理功能有所下降,在运动停止后仍会继续下降,需要经过几十分钟的时间才可基本恢复原有功能水平。因此,许多哮喘病人不敢、不愿参加健身锻炼,有的人甚至终日静养。其实,这样做使患者的肺通气量更趋下降,不但不利于康复,反而使病情加剧。哮喘的主导病因是体质虚弱阴阳失调,所以只有坚持健身锻炼,使身体强壮起来,才是治病的根本。

哮喘病康复锻炼应恪守的原则

为避免哮喘病人在锻炼中引发和加重哮喘,医学专家提出了合理的原则与方法。

■ 选择好健身锻炼的形式。室内游泳是适合大多数哮喘病人的项目。如果在夏季经常游泳,就能改善哮喘病人的体质,抑制病情的发展与变化,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另外,门球、羽毛球,以及太极拳、剑术、气功等,也较适合哮喘病患者。

■ 选择健身锻炼的场所。根据哮喘病人的身体状况,健身锻炼时要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和热对流的交换,因此,活动场所要选择在湿润、温暖的环境,如林间的空地、河边的草地。而在冬天,哮喘病人应在室内活动。

■ 注意健身锻炼的节奏。哮喘病人应严格控制健身锻炼的运动量,不要骤增骤减,否则会造成呼吸道水分和热量的急剧散失,进而诱发支气管痉挛。哮喘病人在健身锻炼前要做一些准备活动,比如四肢的伸、屈、抬、踢,使身体有轻微的出汗感,然后再开始正式锻炼。一般是先做5分钟准备活动,然后加大运动量2分钟,休息2分钟后,再用选定的项目锻炼20~30分钟。锻炼后再做调整放松活动5分钟。每周进行2次,2~4个月为一个疗程。

运动康复范文2

2.辽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辽宁・辽阳 111000)

中图分类号:G8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辽阳市田径队专业从事标枪训练的运动员肩部受到的运动创伤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标枪肩”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案,以便更好的为运动训练提供服务。

关键词 标枪运动员 肩部运动创伤 治疗 康复训练

标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力量与技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因为在其动作完成期间伴随有反关节用力,身体的多轴运动,就要求运动员有相当的协调能力和柔韧性。肩部运动创伤是标枪运动员常见的运动创伤之一,尤其是肩袖损伤,发病率高,病期长.治疗困难,若诊断不及时,处理不得当,对运动员的日后训练影响最大,有些运动员是因此伤不得不离开运动场。所以,应该充分注意和积极治疗,以免产生严重的后果。在标枪运动中因错误技术动作和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或柔韧性不足造成的损伤比较常见。为了及早治愈这些损伤,必须找到方便、有效、适合运动员的治疗方法和有利于保持与提高运动能力的康复训练手段,以便更好的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提高标枪运动竞技水平。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标枪运动员肩部运动损伤方面的文章,了解“标枪肩”的有关研究。

(二)专家访谈法

走访有关教练、队医、体育科研人员,了解他们对“标枪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看法。

(三)实践法

通过对多例“标枪肩”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总结出促进“标枪肩”康复的有效手段,使运动员早日摆脱运动创伤的困扰,全力投入训练。

二、分析与讨论

(一)肩部损伤的解剖学分析

肩部主要是由肩关节及其周围的一系列软组织组成。肩关节为球窝关节,关节囊松弛,关节活动范围大。关节囊上方有肩袖以此加强肩关节的上方,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和肱骨解剖颈的边缘,其内面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外面为三角肌下滑囊,关节上举时以此为支点,才能保证关节正常的上举活动。由于标枪训练中需要经常反复进行上举和上肢“鞭打”动作,易导致肩关节上方肩袖与肩关节前上方的肩峰和喙肱韧带反复撞击摩擦,使得肩峰下与关节之间的组织受到损伤,此时关节上举时由于两者相撞会出现疼痛。如果不进行治疗,反而加强进行不当的活动,或者遭受一个外来的暴力,可能把肩关节上方的肩袖组织撞击损伤撕裂,从而演变成肩袖的损伤。此时因为失去了上方的支点,关节上举时肱骨直接与肩峰相撞,因为疼痛无法完成这些动作。如不及时加以治疗,病情迁延不愈,日久甚至引起肩关节周围炎,患侧上肢抬高、旋转、前后摆动受限,遇风遇冷感觉有沉重隐痛,关节粘连严重影响运动训练。

(二)检查

1.压痛。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根据压痛部位的大小,可以确定肩袖破裂范围的大小。

2.弹响。肩袖裂口经过肩峰下时则弹响,尤其完全破裂者更为明显。

3.疼痛及活动受限。肩关节外展至一定范围内出现疼痛,导致部分技术动作无法准确完成。

三、治疗与康复训练

(一)手法治疗及拉伸训练

急性期忌用手法治疗,在功能恢复期可在肩关节周围使用穴位点按、拿捏、弹拨、摇肩、牵抖等手法,并配合肩外展及上举被动运动,争取及早恢复肩关节功能。

1.刺激肩部穴位,选取受伤运动员肩井、秉风、肩、肩、肩贞、天宗及阿是穴,各点按3―5分钟;掌心按揉局部进行放松,按揉时应切实带动皮下组织。

2.病人端坐,术者站在病人背后,一手置于病人的病肩上,另一手的手掌置于病人的同侧肘下;当患者手臂外展向上时,置于病肩上的手用力下压,以阻止胸廓肩胛骨的运动,置于时下的手用力向上推,使病人的手臂尽量往上伸展,如此反复进行20次。

术者面对端坐的病人,一手手掌置于病人病侧肘下,另一手握住病人病侧手腕,将其上肢向外作环形转动,如此反复转动20次。

病人背靠墙站立,并将两手放于自己的头后,术者面对病人握住其正常一侧的肘部,使之靠墙(主要防止病人扭转身子),另一只手握住病人的病侧肘部顺势向墙壁用力下压,如此反复动作20次。

令病人保持第三个手法的位置,将健侧手臂伸直过头靠墙,由术者用手抓住病人患肢的肘关节部,顺势用力朝墙壁推压,如此反复动作20次。

以上4个推拿动作共80次。如病人可忍,应循序渐进,每个动作逐渐增至每次做30下甚至40下,每天1次,14次为一疗程,一般可痊愈。

(二)加强肩部肌肉的力量训练,纠正不良姿势

以加强冈上肌,大圆肌,小圆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的力量为主进行力量训练。通过肩部肌肉的力量保证标技术动作的正确,从而预防创伤进一步加重。

(三)注意防寒保暖

由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寒冷湿气不断侵袭机体,可使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肌肉较长时间的收缩,可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质聚集,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久则引起肌细胞的纤维样变性,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各种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

(四)针对不同个体,辨证施治,采取不同的理疗手段

如,伤病处于急性期或伴有红肿热痛的采用局部冰敷,可以有效降低炎性渗出;伴有明显外伤史的受伤运动员,使用微波进行消炎和促进创伤的恢复;伴有受寒症状的,使用TDP神灯以达到祛除风寒湿邪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安利.田径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田径.2001(2).

运动康复范文3

[关键词] 康复治疗;运动性跟腱;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6(c)-004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sports injuries of Achilles tendon. Methods Chooses my courtyard in 2013 January to January 2015 movement type patients with Achilles tendon injury in 132 cases of settings for the observation of the obj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the support effec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Which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ffective rate was 93.9% (62/66),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of 78.7% (52/66);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verall score from 74.5% before treatment increased 86.5%; lscore from 65% to 76 points and differences significantly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ports Achilles tendon injury is significant, and it is worth recommending.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therapy; Exercise Achilles tendon; Therapeutic effect

跟腱损伤属于临床上十分普遍的一类足部肌腱损伤与小腿损伤[1],主要发生于日常生活的剧烈活动中与体育锻炼中[2-3],该文整群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运动型跟腱损伤患者132例设置为该次的观察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一般治疗和康复性治疗两种不同的模式,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陈旧性跟腱损伤患者132例设置为该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同其详细讲解了相关的健康知识,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各占据66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男性和女性分别有74例和58例;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18岁,中位数年龄为(41.8±4.8)岁。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可进行统计学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法,告知患者多卧床休息,严格监测各项生命指征与疾病变化情况,遵照医生嘱咐用药等。实验组:患者首先接受跟腱小腿三头肌牵拉康复治疗,该种治疗方法的目的就是让患者跟腱和腱围组织粘连区域得到松解,并利用手指按压患者跟腱两侧的太溪穴和昆仑穴[4];其次,手指治疗法,让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先通过揉捏、轻摩、掌揉的方法来对患者跟腱部位进行治疗,反复按压多次,让患者皮肤出现温热现象,进一步松弛其浅层肌肉[5];最后可以接受外用中药治疗,可以通过外敷骨质增生舒宁贴来保证达到驱邪、通血、止痛、逐瘀的目的,帮助其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1.3 评价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优表示患者无不适症状,无异常肌力情况,踝背伸展或者跖屈减少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的治疗满意度量表进行评分,发放与回收量表均为132份,量表回收率达到100%,治疗满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严格纳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当P

2 结果

2.1 治疗优良率

实验组:优50例,良12例,差4例,治疗优良率为93.94%;常规组:优32例,良20例,差14例,治疗优良率为78.79%,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满意度

实验组:非常满意55例,满意8例,不满意3例,治疗满意度为95.45%;常规组:非常满意39例,满意16例,不满意11例,治疗满意度为83.33%,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跟腱损伤多半为开放性损伤,少数情况下伴有闭合性损伤[6],若不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症治疗将会引发感染现象,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对跟腱损伤患者术后给予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同样较为重要,有关学者[7]对60例跟腱损伤患者采取康复治疗措施,显示治疗满意度达到95.00%,这与该次实验的结果一致。

要想预防运动性跟腱损伤现象的出现,运动员要能够保证鞋子舒适程度,尤其是避免出现下肢局部集中负荷,要能够保持劳逸结合,上下肢交替运动,从根本上减轻患者局部出现的疲劳;运动员在每天训练或者比赛之后,可以互相踩对方的大腿后群肌或者小腿肌肉,降低跟腱损伤的出现。

该次研究分别对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采取般治疗与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指导,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与治疗满意度分别达到93.94%与95.45%,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

综上情况可知,对跟腱损伤患者给予术后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指导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荐采纳。

[参考文献]

[1] 廖华琴,鲁超,林春燕,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治疗陈旧性跟腱损伤的围手术期治疗[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 25(8):978-979.

[2] 墨天燕,张静,郭志良,等.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跟腱损伤并软组织缺损的治疗[J].中国实用治疗杂志,2013,29(z2):93.

[3] 廖华琴.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治疗陈旧性跟腱损伤的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7):96-98.

[4] 李玲,宋如,欧阳梅莉,等.长屈肌腱移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0):1553-1554.

[5] 王俊玲.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儿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治疗[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9):830.

[6] 李敏,李广杰.不同生物材料修复跟腱损伤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5):4695-4698.

[7] 张胜强.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1):40-41.

运动康复范文4

[关键词]龙舟运动 运动损伤 康复性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08-02

龙舟运动是一项集众多划手依靠单片桨叶的划桨作为推进方式,运用肌肉力量向船后划水,推动舟船前进的运动。它是水上运动项目中较为艰苦、技术难度较高、要求整体配合的一项节奏性、技术性较强的速度耐力型运动项目。由于其独特的运动属性,使得运动员经常受其专属伤病的困扰,为此本文从龙舟运动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龙舟运动是一项具备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速度耐力、力量、技术及高度的神经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龙舟运动对运动员上下肢、腰、背、臂部肌肉力量的要求都相当高,由于龙舟训练强度的不断加大及比赛的日益激烈,当这种特殊的技术要求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弱点不协调时,产生的运动损伤的可能性不断增加,这也就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获得优异成绩、保证学生健康的关键。为了让龙舟运动员对其运动损伤能有全面的了解,以更好地预防损伤及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对北华大学龙舟队运动员所产生损伤的致伤特点、致伤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找出龙舟运动中的损伤产生规律,在运动训练中避开其运动的弱点,尽可能减少损伤的出现及降低损伤的程度。

在龙舟运动中如出现损伤康复性体能训练亦必不可少。一般情况下龙舟运动员都可以认为是处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其原因是长期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所引起的机体对专项运动的适应性的变化,为了提高龙舟运动员的健康和运动水平状态,康复性体能训练结合康复医疗让龙舟运动员向最佳状态过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北华大学体育学院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人数为30人。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研究所采用的调查法包括访谈及问卷两种形式。

2.文献资料法。研究文献包括一手资料及二手文献。一手资料主要是通过访谈获得的访谈录音材料及运动员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二手资料主要是通过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华大学图书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相关书籍查阅、网络搜索所获得的与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文献内容涉及运动损伤、康复、康复性体能训练等内容,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3.专家访谈法。通过电话、网络、走访等各种形式,与体育教师、体育界、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就本课题有关内容与这些专家进行探讨,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结果

(一)应如何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从表1可以看出,有70%和66.6%的同学认为训练前后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重要手段,同时如此好的比例也说明了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在同学们心中的重要性,做好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是至关重要的。

有70%和60%的同学认为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训练量过大和训练过程中间歇要充分,应及时缓解疲劳。尤其可见训练过程中训练量过大和过于疲劳也是导致运动损伤重要原因。因此,训练员应注意训练中的劳逸结合,避免因训练量过大和过于疲劳所导致损伤的出现。

在调查中动作错误应及时纠正的比例为100%,由此可见这个是一个被大家高度认同的问题。

膳食要平衡在调查中的比例为40%。

(二)康复性体能训练对龙舟运动员伤病的恢复

由于龙舟运动员长期划水伤痛,单纯采用医疗手段治疗伤痛部位而不去对治发病的根本原因,并不能最终排除伤病,并且运动员可能会因伤病的反复而影响正常训练,故此根据运动员所处在的状态水平,对其进行康复性体能训练以达到尽快恢复原有状态的目的。

从表2可知,运动员接受康复性训练后,感觉效果非常显著和显著的学生占比为83.3%,由此可以充分的证明康复性体能训练对运动员的体能恢复是十分明显的。表2中还有10%的同学感觉不显著,可能是个体差异等原因使其感受并不十分明显。还有2名同学感觉说不清楚,这是因为这两名同学刚参加训练不久,对龙舟运动所带来的伤病的感受并不十分深刻。

三、讨论

在日常的龙舟训练过程当中,要严格贯彻“以预防为主”的训练方针,遵循运动训练原则,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合理地安排训练的强度。

在加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运动员安全健康的教育,让运动员自知自觉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

教练员还应该重视运动员再训练的过程中的营养问题,应科学调配日常膳食,制定一套适用于龙舟运动训练特点的膳食体系。

在龙舟训练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运动损伤的出现,要及时休息,并积极配合康复性体能训练,达到消除创伤,恢复原有运动状态甚至超量恢复。

【参考文献】

[1]张笃超,李湘奇.运动损伤康复学[M].民军医出版社,2008.

[2]曹洁,范家成,王丽红,廖晶晶.赛艇轻量级运动员测功仪速度和血乳酸水平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

运动康复范文5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患病率为(500~740)/10万,死亡率(50~100)/10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存活者中50%~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偏瘫、失语及知觉、认知、意识障碍,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表现的偏瘫最常见,影响最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临床资料

临床44例脑卒中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7岁,平均61.3岁,病程2h~5年。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15例。在发病48h即介入康复护理的21例为观察组,3个月后进行康复护理的23例为对照组。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均为60天。

2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脑卒中发生后,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h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1]。此期是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关键阶段,目的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

2.1预防并发症包括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及深部静脉炎等。近年发展的适合临床应用的翻身床,交替充气床比较实用。

2.2变换急性期病人症状严重,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良好的姿势和,防止患肢关节挛缩变形和关节脱位变形。仰卧位时,上肢应采取:肩稍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开,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以防下肢外旋。为避免伸肌痉挛,膝关节稍垫起使微屈并向内,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病人不宜长时间仰卧,应帮助病人学会与健侧或患侧位交替。健侧卧位时,应在病人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不能垂腕,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布卷或纸卷隔开;患腿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健肢自然放置。患侧卧位时,患肩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腿在后,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

2.3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浮肿,对患肢也是一种感觉刺激,有利于恢复。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作用中等深度,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采用安抚性的按摩,使其放松,而对肌张力低者如上肢伸肌,则给予按摩和揉捏,按摩可配合循经点穴以增强疗效。

2.4被动运动病人昏迷或其他原因(如全瘫,严重合并症)在数日后仍不能开始主动活动者,应做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每日2次以上,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缓慢进行,幅度从小到大,以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组织。要多做与挛缩倾向相反的活动,特别是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背伸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切忌粗暴,因瘫痪早期肌张力低,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暴力易致组织损伤,特别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被动运动可与按摩交替或配合进行,并鼓励患者适当地用健肢带动患肢做被动运动。

3结果

根据瑞典学者Brunnstrom提出的脑血管意外运动障碍的评定方法[2]制定。基本痊愈:恢复至BrunnstromⅥ级;显效:提高2级以上;有效:提高1级;无效:级数无变化。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略)

4讨论

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残疾是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的偏瘫,但不少脑卒中患者运功能障碍并不都是瘫痪导致,也有因没有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或康复护理方法不正确,致使产生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疾。因此,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就能明显的减少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减轻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在4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观察组的康复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越早越好,只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进行性脑卒中的表现,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残障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运动康复范文6

关键词:偏瘫;运动意念;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3;R473.5;R4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17―02

为了使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尽快恢复其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减轻残疾,对患者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训练,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在偏瘫患者早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肢体的随意运动丧失,而且伴有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直接影响到肢体的营养代谢,可导致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化性的肌炎、肩、手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而且这些并发症又会进一步影响偏瘫肢体随意运动的恢复,而随意运动功能的恢复关键是运动功能的早期介入,而且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以往的康复是在有不同程度、随意运动的肢体上进行训练的,而对于完全瘫痪的肢体,早期康复往往被忽视,或仅局限于收效甚微的被动运动,所以,应尽早按照正常的运动模式,发挥患者由意识到运动的能动性,即运动意念,对尽快使瘫痪肢体出现随意运动,恢复运动功能,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从2003年3月以来,利用运动意念对80例脑卒中完全性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两组患者共160例,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发病在72h之内,经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或自发性脑出血,有一侧肢体完全性瘫痪,除外有意识障碍、感觉性失语和智力障碍及精神症状。将160例分为运动意念组和对照组,运动意念组为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42~78岁,平均59岁;其中脑出血45例,脑梗死35例。对照组为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史、卒中性质都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脑、神经细胞、促进脑代谢、控制血压、降颅内压及被动运动肢体及按摩、针灸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运动意念组在患者清醒状态下由专门治疗师指导进行意念活动肢体,即让患者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患肢上,尽最大努力运动患肢,即使不能产生运动,也需要患者有运动瘫痪部位的意识。活动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先行轻微按摩,逐渐过渡到关节的运动。训练方法是依次运动肩关节的内收与外展,内旋与外旋、前屈,肘关节的屈曲与伸展,前臂旋前旋后动作,腕关节掌屈背伸及手指精细功能的训练,下肢包括髋关节屈伸,大腿内收与外展,小腿伸屈、踝关节跖屈背伸及趾关功能训练,以及由仰卧至翻身、起坐、站立及步态训练。运动意念的训练以患者能够耐受,不感到疲劳为度,一般是每组肌群重复训练8~10次,3~5遍/d,每个患者在入院后平静时或3个月疗程结束时,各记录1次脑电图,运动意念组在病程中有意念活动时记录1次脑电图。

1.3 疗效评定及标准

3个月疗程结束时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恢复及坐、站和步行能力。评定标准:瘫痪肢体肌力恢复I级以上为有效,不到Ⅱ级为无效。

2 结果

运动意念组80例中,有效62例,无效18例,有效率77%;对照组80例中,有效45例,无效35例,有效率56%。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运动意念组中能自行坐立52例,对照组为32例;运动意念组中能自行站立42例,对照组16例;运动意念组中能步行20例,对照组则为15例,以上均有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