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秋的散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秋的散文范文1
秋天有三味,秋收,是甜甜的。秋景,是香香的。秋雨,是爽爽的。
秋天,它是黄金的分割线,合理的划出付出与收获。秋天是位仙女,她袖子一拂,擦去农民的汗水。再将汗水撒进田野,染出了一望无际的金色。她把手一挥,揩去果农身上的污迹、泥土,再将他们烹成甜美的果实。她的裙裾一摆,把花农的辛勤织成娇柔的花瓣,让无边的花丛散发出清甜的香味。捧一把稻谷,摘一个苹果,抿一抿花瓣,啊!这气味甜到了心里。
秋景,让我们感到赏心悦目。一山红叶,沙沙作响。如同打翻的颜料染红了齐奏的古筝,也似千百个红衣仙女齐步舞蹈,裙裾互相摩挲,发出悦耳的响声。漫步山间,你虽然会发现草木枯死,请不要叹息。也许这正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历程呢。也许来年,这里会出现更多仙女在舞蹈。仔细嗅嗅,你闻到香气了吗?那正是生命的气息,是重生的气息。
秋的散文范文2
秋天有三味,秋收,是甜甜的。秋景,是香香的。秋雨,是爽爽的。
秋天,它是黄金的分割线,合理的划出付出与收获。秋天是位仙女,她袖子一拂,擦去农民的汗水。再将汗水撒进田野,染出了一望无际的金色。她把手一挥,揩去果农身上的污迹、泥土,再将他们烹成甜美的果实。她的裙裾一摆,把花农的辛勤织成娇柔的花瓣,让无边的花丛散发出清甜的香味。捧一把稻谷,摘一个苹果,抿一抿花瓣,啊!这气味甜到了心里。
秋景,让我们感到赏心悦目。一山红叶,沙沙作响。如同打翻的颜料染红了齐奏的古筝,也似千百个红衣仙女齐步舞蹈,裙裾互相摩挲,发出悦耳的响声。漫步山间,你虽然会发现草木枯死,请不要叹息。也许这正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历程呢。也许来年,这里会出现更多仙女在舞蹈。仔细嗅嗅,你闻到香气了吗?那正是生命的气息,是重生的气息。
秋的散文范文3
2011年的国内美学研究除了在第四条路径上更频繁地落实着“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国际交流外,其学术研究主要围绕着前三条路径得以开展。2011年的国内美学研究在这三条路径上各有侧重、彼此交织、相互生发,从而形成了美学研究的三重主要向度。第一重向度体现为对国外前沿美学热点问题的跟进,呈现了美学研究积极开放的国际性视野,构成了学界西方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第二重向度体现为在跨文化语境中对传统美学理论的自觉审视,呈现了美学研究返本开新的本土化重建,构成了学界中国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第三重向度体现为对中外美学理论的综合与创造,呈现了国内美学研究自主创新的全球化理论诉求,构成了学界美学理论或美学原理的主要研究方向。三重向度对应于美学学科最主要的三大研究方向,构成了当前国内美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可以说,2011年的美学研究在这三重向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就,但也带来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对国外美学理论特别是当代美学理论的译介和研究工作一直是近几年来国内美学研究工作的最主要方面。从“新世纪美学译丛”、“美学与艺术丛书”、“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环境美学译丛”、“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等丛书系列就可以看出美学著作翻译的盛况。这些译介丛书面向的几乎都是当代西方美学学者的重要著作,其取材也往往是当今国际美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有力地提升国内美学研究者的国际视野,拉近了国内外美学研究的距离。与如火如荼的美学翻译一致,美学界除少数人还在甘于古典西方美学的耕耘外,更多人把目光都转向了当代西方美学理论的研究。
2011年,随着身体美学学科倡议人理查德·舒斯特曼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身体美学”暑期课程以及其最新著作《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程相占译)的推出,国内关于身体美学的研究进一步升温。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举行了以“身体美学”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对身体美学的内涵、最新发展状况以及东西方传统等议题进行了讨论。除此之外,2011年的身体美学研究还呈现以身体为问题域的理论辐射状态。一方面,围绕着凸显身体主题,尼采、杜威、梅洛-庞蒂、德勒兹、拉康、齐泽克、福柯等哲学家的美学思想日益受到人的关注,出现了一些新的译著和大量研究论文。吴琼的《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马元龙的《精神分析——从文学到政治》、冯学勤的《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论尼采晚期美学思想中的反形而上学维度》、王秋海的《反对阐释:桑塔格美学思想研究》都可看作国内美学研究者对西方文化身体转向的学术认同。另一方面,身体维度也被一些学者用以来解决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理论困境。如刘成纪主张引入身体美学的讨论来解决生态美学定位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困境,王晓华在《身体—主体的缺席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欠缺》中则提出用“身体—主体”来化解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各自的理论偏执。虽然国内关于身体和身体美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身体问题在西方文化有着知觉经验、精神分析、权力规训等不同的研究路径,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儒家和道禅等完全不同的身体观念,要真正深入理解身体美学所涉及的复杂的知识背景,特别是艰涩的法国哲学家们的身体哲学,国内美学研究者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与身体美学紧密关联,视觉文化研究日渐成为新的理论焦点。2011年,美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列奥·施坦伯格的图像学批评文集《另类准则》和简·罗伯森等的《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文化》都被译为中文。随着艺术学正式升级为学科门类,艺术学理论也相应升级为一级学科,其研究的重要性必将导致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这样,与艺术学理论存在学科交叉的艺术哲学(分析美学)与视觉性研究将会在美学研究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正如前几年分析美学关于艺术定义方式的争论曾一度成为美学焦点一样,相信视觉文化研究同样会吸引爱好追逐热点的国内美学学人。吴琼对视觉文化、视觉批评研究的系列论文,肖伟胜的《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等表明了国内视觉文化领域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较好的理论水准。
2011年,西方美学研究迎来了一次“小阳春”。《美学研究》辑刊作为国内美学研究的专业期刊,其2011年卷延续的依然是对文化研究的关注。这一现象实际昭示着中国美学研究正在进行着理论研究的转型。不过,傅其林的《宏大叙事批判与多元美学建构:布达佩斯学派重构美学思想研究》、丁国旗的《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陈波的《真理与批判——阿多诺〈美学理论〉研究》都表明了西方美学研究依然是当前美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同时,作为当代西方艺术批评家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也日渐受到了人的关注。
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运用新方法、新视角重新诠释中国古典美学资源以及如何深入经典文本去展开美学理论研究成为了从事中国美学方向研究的美学学者的基本共识。这种研究思路构成了2011年国内学界美学研究的第二重向度。新方法、新视角的介入,使得中国古典美学焕发出古为今用的当代意义,这也是中国美学学科自成立起就面对的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只有在“跨文化语境”之中才能得到新的编码、配置和重新解释。成中英的《美的深处:本体美学》运用逻辑分析与本体诠释的方法阐发了中国美学的全球性意义;李雄燕的《从生命美走向生态美——〈南华真经〉四家注中的美学思想研究》把生命与生态的视角运用到了道教美学思想 研究中;赵建军的《魏晋南北朝美学范畴史》从文化视野的整体观照出发,对美学范畴进行了梳理;朱存明的《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运用图像学理论拓展了汉画像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锡坤等人的《周易经传美学通论》一书。该书通过借鉴接受美学方法,贯通《经》、《传》,详细地对《周易》整体美学思想进行了钩沉,堪称力作。论文方面,皮朝纲关于成立“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的提议、张法的从“多元一体的天下观”出发来改变目前中国美学史仅片面写作汉民族美学史现状的提议以及邓佑玲关于建立“中国少数民族美学”学科的提议值得重视。另外,朱良志发表了一系列对道禅美学思想的研究文章,很准确到位地把握了中国道禅美学精神与西方美学精神的不同之处。如何把这种中国美学特色在跨文化交流中彰显出其基本的普遍认同性应成为后续的理论问题。当然,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上,如何改变过去简单性的美学概念或命题罗列式研究方法而从整体哲学上去寻求美学的思想定位、如何回归文献进一步深化对文献的整体理解与合理诠释、如何提升艺术美学的哲学高度等都是有待努力的地方。
2011年美学研究的第三重向度主要体现在体系性的美学原理或美学理论相关观点的进一步完善。该研究向度是在吸收近年来第一、第二重向度研究理论成果基础上,面对当下的现实问题和全球化语境而进行的理论综合与创新。《美学导论》(彭锋著)、《美学原理》(彭富春著)两部教材都自觉地把中西美学资源和当前一些美学前沿问题纳入自身的美学体系思考之中,体现了新世纪教材的特色。不过,相比前些年美学体系建构热潮以及各大美学体系之间的热战,2011年的美学理论建设更多地是处于一种深化和完善状态之中。其中,我们看到了陈望衡、薛富兴对“环境美学”的跟进、张玉能对“新实践美学”的拓展研究、朱立元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发展、杨春时对“主体间性”理论的研究、刘悦笛对“生活美学”视角下的儒家思想研究等等。另外,杭州师范大学主办的《美育学刊》从2010年11月正式创刊,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美育研究。当然,如果要说到第三向度的一个美学热点,那依然是生态美学莫属了。
生态美学是基于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现状而兴起的。它立足于现实基础,响应全球问题,参照本土理论资源优势,故在近年来的美学研究中一直都保持着强劲的势头。例如,2011年中华美学学会年会就是以“生态文明的美学思考”为会议主题,以学术共同体的形式进一步推进了美学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在理论建设上,国内生态美学研究实际上在全球化语境中美学研究的三重向度上齐头并进,不但有对西方生态美学的译介和研究,而且有对中国古典美学生态资源的发掘,同时有在占有中西理论资源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继2010年《国外生态美学读本》(李庆本主编)、《生态美学导论》(曾繁仁著)等著作,2011年国内又推出了《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党圣元主编)、《生态美学读本》(刘彦顺主编)等著作。前者选择的是新世纪中国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论作,而后者的范围则涵盖了古今与中外的重要理论资源。从中不难看出,中国生态美学的理论建设意图摆脱过多援用国外理论资源的体系建构现状,显示了一种凸显本土创造性的难能可贵的学术勇气。与生态美学对自然美的关注相勾连,学界还发表了多篇对自然美概念展开史论研究的论文。由于生态美学、环境美学、实践美学、中西古典美学对自然美有着不同的视角,目前要想取得一个有关自然美的学术共识还很难。自然美问题的分歧实际昭示的也正是国内美学研究者对生态美学的分歧。如果一门学科在国内都无法达成一种基本的共识,要参与国际对话也就更为困难。而且,中国生态美学是一种具有更多本土理论特色的美学体系,它与西方的生态学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西方生态学对自然生态的审美考察是一种自然科学背景下的科学认知,而中国的生态美学一开始就是出于一种本体论或存在论层面的哲学定位。所以,要想让中国生态美学的理论建设富有成效并在跨文化交流中凸显自身的位置,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完成。
秋的散文范文4
生命只有72小时了,我会干什么?忙着写遗嘱,分配家产,还是和别人攀比一下,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会一字一句地告诉你:我会用生命的最后72小时写一页光辉历史,用生命的最后72小时再创辉煌!
走向生命的尽头,不能害怕。与其用这72小时来害怕,不如用这72小时来希望。坐下来,品一杯茶、听一听音乐、放松、放松、去医院申请死后把遗体贡献出来做医学研究。
对于死亡,我很渺茫,也迷茫过,害怕过。但我努力平静下来,鼓励自己;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事,你的心是渺茫,混浊的!是啊!能使自己快乐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心。尽管只有72小时,我也不会让自己的心被沉痛占满。值得庆幸的是,我走过了这么多快乐。
秋的散文范文5
[关键词] 意境;画面构图;声音;色彩
引言:所谓意境指的是,抒情性质作品所展现或者营造出来的一种情与景有机交融的形象系统或者想象空间。 意境在华夏美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既是基本范畴,又是核心范畴。李天济尤为重视对其整体意境的追求,想淋漓展现坡词中所渲染的那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意境。小城之春》、《城南旧事》、《黄土地》、《我的父亲母亲》、《那山、那人、那狗》等中国影片都是意境深远之作。上述影片均属于深入人心且具有诗歌情怀的电影,其将一系列表现手法进行了合理的综合运用,鲜活地营造出了电影中那种如诗如歌的意境。表现手法是多样的,有画面构图的运用,有声音的运用,有色彩的运用,还有光影的运用,如此一来,即便是单独的一个镜头,都能散发出一种诗的味道,进而以导演的视角去体会电影所表达的那种对理想、人生以及社会的感悟。
一、散文化电影的定义
散文电影区别其他电影的主要特征是在影片中通过淡化情节、弱化冲突的原则,采用较为生活化流程作为电影拍摄的手法,通常会不重视戏剧情节以及矛盾冲突的叙述手法,强调用外在的艺术张力反应人的心理张力,注重电影细节场面的刻画,着重感情世界的表达而叙述则不做严格要求。尽管这类电影的故事性不强,但却具有很强的抒情感和意境感。
二、散文化电影的画面构图
中国古典绘画在画面构图中表现出的横式长卷或纵式立轴、空间广阔和人物渺小的特点对中国电影的画面构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小城之春》这一影片中,在开头部分,观众能够在横移镜头,还有俯瞰画面帮助下,身临其境般领略“古城”的那一段颓废时光。远处,女主人公玉纹寂寥地独行于城头之上,通过一个叠画处理,让其由画面的纵深处缓缓而来。在紧随其后的一个画面中,通过镜头左侧摇移这种方式,使主人公的背影二次呈现在观众面前。运用镜头摇移这种处理手法,让影片以一种画卷形式在观众面前缓缓打开,古典韵味深远绵长。
在《黄土地》这部影片之中,土地是灵魂,贯穿影片的开端和结尾,影片所涉及的人和事均与其密切相关,通过对一直处于沉默状态的土地的描述和渲染,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深刻的生存哲理。该影片,借用了国画中较为典型的高远观景处理手法,基于“以山为主”这一理念,构建了一个静谧的、真实的生活空间。在一组叠化镜头的指引之下,观众走进了黄土地的世界,领略了黄土地在落日时分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庄严沉默而又无比浑厚的气质。随着画面流转,电影节奏渐趋舒缓,且更见沉稳,创作者的深情跃然于画面之上。张艺谋提到,在创作过程中,长安画派的思维和手法让他们受益良多,“对画面结构进行布置时,通常做法是将地平线推出并呈现出来。另外,画框之内应以土地为主角,从而彰显土地的厚重之美,进而以一个更深的角度来阐释土地和人之间那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散文化电影的意境追求
散文化电影通常借助写景抒情创造出一种浓郁的背景意境,让观众全身心沉浸在电影中。 散文化影片很多都与回忆与怀旧有关,关于怀旧的主题一般都是带有悲伤色彩的。所以当散文化电影选择了用影像传达出无法抹去的忧伤情绪,那么怀旧无疑是最佳的手段。过去了的时光总是有令人留念的一面,怀念过往也被披上了忧伤的面纱。由于散文化电影交织着婉约而又清妍的意境美,一般传递出的是一种较为淡淡的愁思。例如《城南旧事》营造的意境说起。电影背景接住了老北京的一些生活特征元素。借助风景风俗衣着装扮生活场景等极富地方色彩的元素营造出独特的老北京味道。
四、声音有助于散文化电影意境的营造
1、音乐对对营造电影主旨意境的重要性
通常将音乐、音响和画外音作为电影的声音的主要类别。在电影作品中常常借助声音去营造一些背景意境。常常一些经典的电影将与画面高度契合的音乐作为升华观众感情的手段,音乐的恰当应用十分到位的渲染了散文化电影的意境。如《大路》这部影片,多次响起《大路歌》的旋律,使一个怀有高尚爱国情操的青年路工得以跃然于画面之上。
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歌《渔光曲》三次不同时段的出现起到不同的抒情效果。第一次出现是童年时代的小猫、小猴和子英一起玩耍,子英要小猫唱歌,三人的心情非常愉快,一曲《渔光曲》带给人们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第二次是在上海舅舅家里,徐妈让小猫唱给舅舅听,看能否随舅舅上街卖艺。此刻的《渔光曲》虽仍然委婉、动听,但已多了一份悲苦与惆怅。最后一次唱这首歌是在影片的结尾,小猴已经奄奄一息,他求小猫再唱一遍《渔光曲》,小猫的歌声悲苦凄厉,催人泪下。
在《城南旧事》这部影片中,将《骊歌》这首经典用作其主题音乐。“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从这首歌词中,观众能够察觉到感伤,能够体会到离情,音乐每每响起,观众便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到这首歌词所设定的那种别样情绪之中:是哀愁,是留恋,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盘桓在观众的脑海中,萦绕在观众的心扉间,久久无法散去。
2、音响对于营造散文化电影中情节意境的不可替代性
秋的散文范文6
传闻一:直接问薪资,面试一定悲剧
文秘站论坛网友“maggieag”:之前我接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等HR介绍了岗位情况,通知了面试时间、地点,我很委婉地询问岗位的待遇大概有多少,谁知道HR以一句“这不方便在电话里透露”就结束了。结果我去面试时岗位工资低得我都快哭了,早不在电话说,要是知道和我的期望薪资差距那么大,我根本就不用去面试,还浪费我的交通费!
HR的时间宝贵,我的时间就不宝贵吗?像这样类似的情况我已经遇到不止一次了,还有HR指责我不了解岗位就直接问待遇,太功利!难道薪资待遇不是接受一份工作的最关键因素吗?提前问清楚也是节约了双方的时间,有什么不对?
无忧酷评:网友“maggieag”需要注意的是,通知面试的电话并不仅仅只是起到通知求职者面试时间、地点的作用,更是求职者向HR简短地了解这家公司及所应聘岗位的有效途径。薪资的确重要,但将薪资作为判断的唯一标准就真的是功利了。
根据文秘站论坛上网友们的投票结果显示,赞成在电话里询问薪资的比不赞成询问薪资的投票高出将近三分之一。那么在电话里问薪资,面试就一定会悲剧吗?答案是未必!如何才能问得有技巧而不引起HR反感?文秘站论坛网友们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1、先对公司和岗位有所了解;
2、不问具体薪资,委婉地问薪资范畴;
3、在简历中写明期望薪资。
虽然不是每个求职者都能像职场达人一样对岗位薪酬做到心里有数,但是通过文秘站手机客户端的“薪酬查询”功能可以了解各行各业的职位薪酬,以此作为面试的依据。
其实电话中是否能够询问薪资,归根到底看的还是求职者对衡量一份工作适合与否的标准和态度。倘若将薪资作为首要甚至唯一衡量的标准,那么在电话中贸然询问薪资则必然会引起HR反感;但如果能在电话中与HR“相谈甚欢”,在对公司和岗位有所了解后表示出自己对该工作的意向,那么委婉的询问HR薪资范畴也未尝不可。
传闻二:面试后打电话问结果,问了也白问
文秘站论坛网友“喵小飞”:有一次我去一家互联网企业面试,面试结束时面试官就很坦诚地跟我说,我以往的经历不太符合他们的要求,不过他们很看重我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所以需要再考虑一下,让我在两周内等通知。
我知道自己已经被当成“备胎”了,没多大希望,可是我很喜欢那家公司,也想要得到那份工作。一个星期过后我也没等到结果,第二个星期我就主动打电话问问他们是否可以考虑一下我。在电话中我强调了自己对公司的喜爱和对工作的渴望,并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一一告诉面试官。后来他们主动联系我让我去“二面”,最终我如愿以偿地拿到了offer。
无忧酷评:等待面试结果的过程的确会让许多求职者觉得心焦,但是绝大多数人却坚持认为“打电话问结果是多此一举的行为”。根据文秘站论坛上求职者们的投票结果显示,约有79.4%的网友不赞成打电话询问面试结果,他们觉得往往是问了也白问。
如果你纠结于面试结束后究竟要不要打电话问结果,你可以试想:如果打电话去问结果,自己会有什么损失吗?如果你被录用了,这个电话正好提前结束了你的纠结;如果你没被录用,打一个电话或许还能有转机,何不尝试一下呢?
在文秘站论坛上有部分HR不但表示接受求职者打电话询问结果的举动,而且还会因此给求职者加分。文秘站论坛网友“小羽子”说:“在主观上我会为主动打电话询问结果的人加分,这至少证明了他重视这次机会。”作为专业的HR,一般不会拒绝求职者的来电,也不会去主动伤害求职者对应聘工作的积极性。如果不合适,HR会告诉求职者结果;如果确实还需要等待,HR也会如实地告知求职者。有时候,用人单位对竞聘岗位的面试者也会在取舍上感到犹豫,比如衡量面试者应聘岗位的态度与进入公司的诚意,或者遇到两个实力相当的应聘者,这个时候如果有应聘者主动打电话去询问结果,也许就能争取到工作机会。文秘站论坛网友“琥珀二丫”说:“作为HR,我经常遇到求职者主动打电话来询问面试结果的情况,原本我还在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取舍,最终我却被来电询问者的诚意打动了。”传闻三:重复投递简历,一定会被封杀
有不少求职者曾在文秘站上发帖表示,苦恼于把简历投递到心仪的公司却没有回应,可心有不甘,又怕再次投递简历会被公司“拉黑”……
文秘站论坛网友“猫咪爱鱼”:我曾经去一家公司面试,和面试官聊得不错,但面试官担心我不能很快熟悉产品。面试后我等了一周也没有等到回音,后来看到他们公司还在招人,想再发一次简历。可诸多求职攻略上都说,重复投递简历就是在做无用功!可我真的想去这家公司,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下再次发送了简历,没想到不久后居然接到了该公司的入职通知,当时心里那个惊喜哇!
无忧酷评:根据文秘站所作的调查,高达43%的网友尽管觉得“重复投递简历”这种做法没用,但表示自己仍会采用此方法,其比例比表示不会重复投递简历的网友高出11%。
由于网络上投递简历的成本基本为0,所以不少人重复投递简历可以增加成功率,但要注意的是,“反复撒网”要建立在有实力、有的放矢的情况下:
1、如果HR连面试机会都没有给你,说明你或多或少已经不符合该公司的任职条件了;
2、如果在面试时明显觉得面试官对你不满意,那就不要抱希望了;如果你觉得面试官对你还是挺有好感,重复投简历还有希望。
如果你想要重复投递简历给一家公司,请牢记以下5点:
1、请勿反复投递同家公司同个职位或者多个职位,这样你不仅不会获得面试机会,反而还会被HR拉入黑名单。
2、有意识地拉开重复投递简历的时间点,如前一份简历没有回应,一两周后如果看到职位招聘广告还在,可再投一次;
3、如第一次是在周五投递的简历,那么下次在周一或是周二上午投递;
4、每重复投递一次,对自己的简历进行一些小的修改,比如关键字设置、自我评价、工作经验修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