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的美丽乡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的美丽乡愁范文1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朵白色的花吗?素洁、纯粹,让人牵挂。
乡愁是一壶淡淡的黄酒吗?花前月下,对影消愁。
很小的时候,读李白的诗,觉得仗剑远游方显男儿本色。长大后,别亲友、辞父母,才知道离别是无奈,那乡间明亮的月光,沐浴身心的徐徐清风只能成为雪藏的记忆。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写过无数有关乡愁的诗句,那诗句是那么的凄凉,让人无限惆怅。那是古代的离别,那是想象中的远游。可是现在,这一切都不可复制,不能重现。现代人是在奔忙中谋生,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在无奈中迁徙。
可一个城市不管发展到哪一步,都或多或少地遗留着乡村的影子。一个人不管变化到哪一步,有一些东西都会固执地存留在身体的某一个地方,那是乡村留下的记号。
在城市中生存的人,注定要走一条漂泊的路,注定会越走越远。但是不管走多远。无论是谁都无法忘记回家的路,无法忘却母亲的门。缠缠绵绵在心中飘动的就是那一缕乡愁。
我不想诠释乡愁是什么?梦断复又续,花开花又落,物非人非情人老,那就是乡愁。
看月亮久了,月亮就变成了母亲的脸。
看星星时间长了,那星星就变成了情人的眼。
现代社会,乡愁是什么呢?是愁绪满怀时接到的一个电话,是偶然而至的一条短信?不是,这一切都不是了。一切都不是才知天涯咫尺无乡愁。
那美丽的乡愁啊,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可现在邮票都变成收藏品了。
那美丽的乡愁啊,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可海峡被跨海大桥连接起来了。
我的美丽乡愁范文2
漫步在秋风中,慵懒的阳光驱赶着深秋的薄凉,微风吹来,一树花开,那落英缤纷的金黄洒满了乡下小道。在这充满诗意的世界里,清清冷冷的风吹来丰盈的气息。阡陌的大地,大片的玉米地里只剩下杆儿,像即将退伍的战士仍不遗余力在那里坚守自己的岗位,恋恋不舍的守候着生他养他的热土。秋风吹走了夏日的绿,灵动的笔描绘着层层的山峦,那昂首挺胸的松柏,仍把一抹的深绿绽开在眼前,心中。秋去冬来,四季更换,叶儿离开枝桠,是为了明年的绿意盎然,新的生命会在残冬过后蓬勃而发。有一种爱叫无怨无悔,那怕碾落成泥也心甘情愿。
站在晚秋的渡口,彳亍在城市的旮角,看不到枫叶似火,看不到繁华尽谢;颠沛流离的生活,乡愁在心中滋长。遥望千里,家乡的秋韵、秋色,在心中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谁在倾听,一叶知秋的美丽?思念,像秋天的落叶,落地成殇。每一次的离别都是泪水涟涟,耳边萦绕的是老母亲的叮咛,妻子的嘱托。读余光中的乡愁,心情在这一刻落地成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到后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眼里噙着泪水,那脑海中的一幕一幕浮现在面前;一步步的回头,一步步的不舍,秋风吹落了一地的苍凉,母亲就站在村前的大槐树下,一次次的叮咛,一次次的不舍,阳光照耀沧桑而又慈祥的脸上,分明写着一份不舍和牵挂;母亲,那一头白发在太阳的光芒下熠熠生辉,她努力的挺直佝偻的腰板,挥挥手,放心的去吧,我一切都好。同行送别的妻子强颜欢笑,曾记得,N年前,你怀抱着娇儿,梨花带雨的为我送行,那离别的心碎至今铭刻于心。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一路相依相守,越过沟壑迎来美好的今天。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一个家的责任和重担始终在肩上。漫天的思绪在秋风中尽染相思,点点滴滴抒写着爱的色彩。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应该灿烂它的辉煌。每一片落叶,每一声鸟啼,每一束绽开的鲜花,每一片山林,每一座山隅都在诉说着生活的美丽。在我桀骜不驯的青春,你含情脉脉的走来,一路艰辛一路歌,从豆蔻年华一直牵手走到人生的秋天。是你为我绽放一盏明灯,从叛逆走到平凡,从迷茫走向光明,你给了半生的温暖,我许你一世的柔情,这份爱在春天扎根发芽,经历夏的风雨磨砺,在这深秋的季节开出最美的硕果。
亲爱的,都说深秋是苍凉、落寞的,我却认为不尽然,我们的爱,在这黄叶飘零的季节,在这飘着淡淡寒风的深秋,徜徉于山水,寄情于山水,谁说这不是一个美好的生命历程?我珍惜着和你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和你在一起的日子就是我生命绽放最美的时刻,因为那片黄叶也经历了最美的历程,那么,我的爱,也会像那片叶子一样,每一条叶脉上的经络,都是我们走过的真实路程,今生深爱,唯一!
轻轻的问自己,如果我的生命里没有了你,我的世界会是怎么样?不停的想,不停的问,以至于泪水流满了脸颊;我想,我不会失去你,相爱的誓言早就镌刻在三生石上,对你的爱已经渗入了骨髓,今生来世你都是我的,没有分离,没有忧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永生永世!
亲爱的,如果你是翩翩起舞的落叶,我愿化作一缕清风,环绕在你的左右。寂静而肃穆的深秋啊,把你美丽的倩影拉近又拉远,人在天涯心却彼此相连。你知道吗?你,就是我的最爱。那一片片快乐的叶子,每一片都在诉说着相守时的快乐,诉说着我的相思,“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这个深秋的季节,一片片红叶染尽了无限的思恋,亲爱的,有你真好!
我的美丽乡愁范文3
文字,如四季歌。时光流逝,触动心灵的情感多姿多彩而奇妙无穷。我在文字家园生活、成长,聆听思想的音符、记忆的呓语……
春
文字家园有多大呢?有人说,思想的范围就是世界的范围,如是,文字家园在思想的流浪下,被无限扩大――像秦的文明和精神可以穿越千古深入世界,可以使沉睡的军魂再次复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天出生的海子笑得如此淡定从容。只是不知道,离开文字家园,是去另一个家么?终究,离不开文字留下的乡愁。山海关铁轨上火车的奏鸣,是送给他的催眠曲吧?此时,与其说他是海子,不如说他是孩子,沉睡在花丛的摇篮中,然后在大海上漂流,任风浪淹没地平线。水天相交处,他醒了,登上天上的山峰,踏着梦中的云朵,拾起童年的记忆,看乡愁的翅膀像蝴蝶飞舞。
这是一个至死都渴望回到精神家园的孩子!
海子走得很坚决。他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那么,是否和文字有关呢?
文字家园并非一次疯狂或阒寂就可以破灭或建成。矛盾的存在使所有和文字有关的创新在时间的考验下取得更有意义的突破性胜利。你听那“蜗牛故事”前后的音乐……当文字在心灵的曲调下有了创新的灵魂,理解和接受后的欣喜一定弥足珍贵。等待是飞鸟的身影,在蓝天下留下了连彩虹都想亲吻的痕迹。
诗意地栖居,就是在文字家园里坚持到底,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思想风格,健康快乐地生活着,奋斗着,让青春开出一季的馨香。“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们总是能在思念的时候,听到乡愁的歌声在浅唱着,而文字家园的心语永远是乡愁的前奏。
夏
屈原带着离骚在水中流走了,洁净而唯美。“草木有本心”,岸上的芦苇怎会不懂得何为默哀,仿佛一场悲壮的饯行。听到了么?那是夏天的白芷,还有淡黄绿色的蕙兰……萋萋的香草用清亮的嗓音吟唱着千古芳香。
生于夏日子夜,对黑夜有着特别的喜爱。习惯静静坐在窗台前,伴着热闹的虫鸣和轻淡的灯光,肆意闻着从远山跑过来的满是泥土和青草气息的清风,不时身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意境,让思绪在文字的家园里纷飞、飘扬。成长像那棵正茂盛的榕树,在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交响曲中,蔓延的绿意如青春一路且行且歌。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当文字学会了黑色幽默,成长的自由和勇敢便欢笑得淋漓尽致。黑夜孕育着光明,家的温暖,在鱼肚白的晨曦中开始弥漫着,从瞳孔的世界中跃出一轮红日。
没有明媚的忧伤,没有45度仰望天空的泪流满面,我只要简单的记号。在岁月的衣襟上有我拥抱过的余温和我幸福的香味,已然足够。纵然岁月的衣襟要被刷洗,我也会将我的快乐晾在文字家园如茵的草地上。那逆流成河的悲伤,只是逝去的记忆,并不是青春的主旋律。
秋
嫉妒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惊叹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大气,感叹易安“人比黄花瘦”的才情,向往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的安然,喜欢“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豁达……
刘禹锡诗云:“我言秋日胜春朝”。保持一份恬静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不陷入浮躁,秋天的美丽随处可见。
张爱玲的旗袍上爬满虱子?谁也舍不得曾经的流光溢彩、青春美丽,被苦痛、忧愁如此淹没吧?当我们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氛围中陶醉,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温馨祝福中,是否记得曾经在异国他乡,有这样一个女子,在这样的夜晚,选择永远睡在圆月的天堂。仿佛没有任何缺憾,也许是因为那玉盘太过圆满,以至在无数人看来有些酸涩的结局在她的期待中却是晴朗的。
文字家园,所谓美丽的错误,不只是归人或者过客,还有流浪着游离着的幸福,只有真诚的心才能与之邂逅。
三毛在撒哈拉辛勤耕耘着她的文字家园,她的足迹坚定、执著,我们有幸看到了浩瀚沙漠中的一片盎然绿意。
文人墨客营造的文字家园使我感动,泰戈尔、鲁迅、冰心、徐志摩、安妮宝贝、韩寒、饶雪漫……也许,这些都无法表示时代的标签,但每一种家园都有值得思考和珍藏的格调。
然而,曾经的心潮澎湃、个性张扬,哪怕没有皆大欢喜的丰收,终究要长成果实,由酸到甜,积淀着成熟,然后给岁月解馋……
冬
寒梅暗香浮动,落雪飞花如梦。
余秋雨说,“青春的力量是无可抗拒的,即使在地狱也会变成天堂。”北风刺痛的是畏缩和麻木的心灵,却伤不了热血的狂欢――即使梦想也会孤单。把冷酷的冰块磨成清寂的镜子,把繁复的面具祭给傲骨的松柏,把沉沦的破船雕成反思的雕塑,把萧条的草木烧成灿烂的阳光……文字家园的冬天也是动人的季节。
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珍藏生活的厚爱,品味消逝的日子,打点成长的行李,又是一个轮回。
文字在心灵安家,永远有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只要还有信仰和力量,如歌的四季,文字家园就会一直温暖、一直美丽。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正兴学校
【连剑清作品赏析二】
穿越文字的记忆
我是记忆,文字是我的朋友。
父母总以为,女儿文字会习惯安居在诗歌里。然而,文字不愿意在“帘卷西风”中独守闺房。文字离家出走了。怎么才不致于让文字把诗歌误解成围城呢?诗人郁闷了。诗人垂下眼皮,双手合十,为迟钝的笔进行N秒钟的默哀……
一路走过
文字想去撒哈拉,于是我带着文字,踏着三毛的足迹――一箫一剑浪迹天涯!我和文字光着脚丫奔走在沙滩上,与淘气的浪花打水仗,与美丽的贝壳捉迷藏,与海上落日游泳赛跑……我们都很好奇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冒险与鲸鱼搏斗的刺激。我们想去桃花岛,可是春天还来不及摆渡,秋天已翩然而至。我们想去品尝三国,可是东风一来,她就乘坐着草船上的箭飞走了,让坐在背后的我化为灰烬。我们想去体验西游,虽然菩提树叶“不是无情物”,但是终究凋零了一树的绿意。我们想着“士为知己者死”,想着泰坦尼克号,可是梁祝长了翅膀,就像五彩斑斓的梦在天堂漂泊。她吃着萝卜以为自己就是嫦娥的玉兔,我嚼着咸菜犹如尝到了眼泪的味道。她看着月食以为那是太阳与月亮私奔的情景,而我为了守护她,承受着一场场沉默了许久的暴风雨。
那坠落的榴莲,是我与文字的相逢,不怕受过的伤;那墙角的黄花一片,是我与文字的相知,哪怕风雨兼程;那青石上的苔藓,是我与文字的相忘,不再迷茫……
相知年华
我给文字写了一封信:“亲爱的文字,好久没与你促膝长谈,思念的潮水泛滥了……”
文字幽幽地说:“你可真残忍啊,让人们习惯了对你的误解,让人们习惯了受伤,留下一场泪别。”
我开始“花言巧语”:“对于没有善待时间的人来说,我就是一个无情的人。人们总是希望看到我的美好,时刻都在为我的成熟做着准备,一旦准备欠佳,或者误入歧途,惩罚便接踵而至。当人们的奢望多了,失去也会更多。当人们想得过于复杂,就不是真正的快乐了。爱自己,就应该学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错过的已经是历史了。
当烦恼和压力袭来,当内疚萌生,自以为坚强的外壳里依然跳动着一颗容易受伤的心。
当我给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威胁,紧迫感伴随。然而,人们需要的是有节奏和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在恐惧中慌张着、失落着……最终逼得自己神经错乱。换个方式大胆发泄吧!然后快乐地大笑,迎接新的黎明和黄昏。
行动是理论的敌人和朋友。怎么想怎么说,好好说不如好好做。不同的言行思想,导致人们对我的印象或美好或丑陋。只有当人们真正清醒的时候,才能认识到他们自己以及我存在的意义。
我的美丽乡愁范文4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的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品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在朗读中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意象感悟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预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诗歌、导入新课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大人小孩,谁都能吟诵一两首诗。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哪些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生背诵交流。
教师小结,投影显示常见思乡诗: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现代思乡诗—《乡愁》。
二、欣赏歌曲,简介作者
1、多媒体播放歌曲《乡愁》。
教师:这首歌是由著名歌唱家佟铁鑫演唱的,他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作为歌词。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作者余光中。
2、作者简介(投影显示):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四十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等。1971年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二十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教师:仅仅用了20分钟就一气呵成的一首短短小诗,却广为流传,甚至成为诗人余光中的代名词。总理曾经在访美期间,在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就引用了《乡愁》中的诗句。他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觞,乡之深愁。”道出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心声,这首诗再次引起了海内外广泛的关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余光中的《乡愁》。
三、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强调: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
1、教师配乐朗诵。(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曲》)
思考:听着这样的一首诗,大家的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种什么感情呢?
明确: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朗读技巧。
方法指导:本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本诗感情深沉柔美而略带哀伤,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要多停顿,不宜读长句。具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
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5秒。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乡愁”“小小”“邮票”)
我/在这头(重读“这头”,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头”,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重读“乡愁”“窄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乡愁”“矮矮”“坟墓”)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乡愁”“浅浅”“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四、披文入情,体悟诗歌的情感美。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时间顺序,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可以看出来。
2、诗人的思乡情感是借用哪些具体的物象来表达的呢?
明确:船票、邮票、坟墓、海峡。
3、作者为什么分别选用这四种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
要求:同学们先自学,一边读一边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写在旁边,然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1)乡愁怎么会和邮票联系在一起?
点拨:小时候的余光中离开家乡在四川求学,身在他乡只有借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来传达对母亲的思念,只能用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思念寄回家(教师板书:邮票---母子分离)。
全班齐读这一节,要求读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乡愁怎么会和船票联系在一起?
点拨:长大后与妻子相隔两地,只好借助一张张的船票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对家的思念(教师板书:船票---夫妻分离)。
男生齐读这一节,要求读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3)乡愁怎么会和坟墓联系在一起?
点拨:矮矮的坟墓表达了自己对已故母亲的深深思念(教师板书:坟墓---母子死别)。如果说前两种思念纵有万般愁绪,终有所寄托可以排解。而此时,矮矮的坟墓却永远的阻隔了生者与死者,母亲再也听不到儿子的呼唤,再也无法感受儿子深切的思念之情,这是一种凄凄的别情。
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5秒。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乡愁”“小小”“邮票”)
我/在这头(重读“这头”,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头”,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重读“乡愁”“窄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乡愁”“矮矮”“坟墓”)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乡愁”“浅浅”“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四、披文入情,体悟诗歌的情感美。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时间顺序,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可以看出来。
2、诗人的思乡情感是借用哪些具体的物象来表达的呢?
明确:船票、邮票、坟墓、海峡。
3、作者为什么分别选用这四种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
要求:同学们先自学,一边读一边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写在旁边,然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1)乡愁怎么会和邮票联系在一起?
点拨:小时候的余光中离开家乡在四川求学,身在他乡只有借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来传达对母亲的思念,只能用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思念寄回家(教师板书:邮票---母子分离)。
全班齐读这一节,要求读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乡愁怎么会和船票联系在一起?
点拨:长大后与妻子相隔两地,只好借助一张张的船票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对家的思念(教师板书:船票---夫妻分离)。
全班齐读这一节,要求学生读出悲伤的情感。
(4)乡愁怎么会和海峡联系在一起?
海峡隔开了大陆和台湾,台湾人民有家难回,亲情难叙。诗人只好把浓浓的乡愁寄予这湾浅浅地海峡。前三个意象联结的是亲情、爱情,这节连接的是爱国情(教师板书:海峡---两岸隔离)。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还看不到两岸有交流的可能,思乡情切。作者在1992年首次回到大陆,在1995年回母校厦门大学参加校庆并发表演讲,回到台湾后,写下了绝唱《浪子回头》(投影显示):“鼓浪屿鼓浪而去的浪子/清明节终于有岸可回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一百六十海里的海峡,/为何渡了近半个世纪才到家?……”离开大陆时还是英俊年轻,回到大陆时已是雪满白头。作为一个浪子对大陆、对祖国近半个世纪的期盼终于实现。让我们带着这份期盼齐读第四节诗。
小结:这首诗借小小的邮票表达了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借窄窄的船票寄托了与妻子长长的爱情,借矮矮的坟墓抒发了与母亲凄凄的别情,借浅浅的海峡表达对大陆深深的思念。诗歌由个人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家国之思,主题得到升华,这正是这首诗高于其他思乡诗的地方。而现在有些人试图将台湾从祖国的版图上分割出去,这一阴谋是不可能得逞的,因为五千年血脉相连的炎黄子孙不可能被他们割断。余光中在《当我死时》中写道: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投影显示),即使死也要死在大陆,死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而当诗人得知温总理引用他的诗句时,75岁的老人哽咽着说:“三十年前的乡愁已让我慢慢化解,而历史的乡愁还摆在这里……”(投影显示)“历史的乡愁”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心结。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一背。
五、放飞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诗是精当的含蓄的艺术,光靠这样的领会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到美丽的画面中飞翔。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描绘当时的情景。
学生想象描绘。
示例:
画面1:“生活还适应吗?学习还顺利吗?过节还回来吗?……”一声声的期盼、一声声的叮咛,满载着母亲的牵挂飞到我的身边,我不禁热泪盈眶,这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小小的邮票也请你带着我最诚挚的爱,快快飞到母亲的身边吧。
画面2:亲爱的爱人,你还好吗?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我紧紧地握着手中的船票,站在船舷上,想起了初恋时的山盟海誓,想起了相聚时的柔情蜜意,想起了分别时你婆娑的泪眼,那一声“等你平安归来”一直萦绕在耳畔……也不知哪位诗人为何要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刻,我深深体验到原来生离比死别更痛苦。
画面3:“母亲,你的儿子看你来了!”我撕心裂肺地喊着。跪拜在母亲的坟前,我双手捧起掩埋母亲的泥土。你一定在怪儿子的不孝吧,您有生之年我不能尽孝,而今……“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矮矮的坟墓竟活生生地将我们分开了,母亲,让我再叫一声---母亲。
画面4:海风呼啸,掀动着我的衣裳,我伫立在海边,目光的尽头是海峡那头——大陆,我多想能趟过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海风啊,你吹得再猛烈些吧,我要随着你到我日思夜想的大陆;海浪啊,请你用尽你全部的力量把我带到我亲爱的祖国吧!
六、回味咀嚼,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在所有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一起来回味品读《乡愁》的语言形式美。
1.形式美
结构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短句错落有致,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
音乐上: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掩抑,如怨如诉的基调。
2.语言美
四个时间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平平淡淡)
四个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实实在在)
四个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微乎其微)
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轻描淡写)
小结: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这首诗。
七、布置作业
1、联系生活,仿照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心中的乡愁。
乡愁是。
示例: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故乡那轮永远明亮的月亮。
乡愁是离家时父亲久久的伫立。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叮嘱。
乡愁是记忆中古老的童话。
乡愁是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家园。
2、下面这首诗,也是抒写乡愁,说说它与余光中的《乡愁》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八、结束全课
这堂课,我们通过对诗歌的品析,看得出诗人已经把乡愁升华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诗人在《从母亲到外遇》中写到:“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故土……”“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不啻于泣血的悲啼,含泪的呼唤!“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啊,揪扯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最后让我们静静地聆听余光中作词,罗大佑谱曲并演唱的《乡愁四韵》,再次感受诗人浓浓的思乡感情。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人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主题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隔离普遍家国之思
男生齐读这一节,要求读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我的美丽乡愁范文5
夜,如斯。我独倚窗台,仰望那沉静的天空,伸手捉摸皓月的青辉。忽然想起那么一句话:“夜空闪烁的星星永远比不上人间灯火……”是啊……
(一)
闭上眼睛,我又看见了那画面:那年我六岁,家里很穷。妈总是什么都省着,说是要供我读书。当时我很小,甚至连读书有什么用都不知道,也不过问。
有一次,我发高烧,那是在夜晚,十一点多了。妈看着就急,于是决定骑自行车送我去医院。一路上,昏黄的路灯照在母女的身上,很祥和。我紧紧地抱着妈的腰,趴在妈的背上,我听到了妈急促的呼吸声,显然她很累。后来,我睡着了……
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是眼前是一片温暖的,橘黄色的灯光。我哭了,不知道是在撒娇,还是感动。灯光下,家那么美丽,妈那么可爱……
(二)
后来,我上了小学,我懂得了妈的苦心,学习很努力。因为我知道,我的家很穷,笨鸟要先飞。那时,老师也很关注我……
那天,天已黑了,各家各户的灯也亮成了一片,我被老师留下了。开始,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后来,老师你告诉我你给我交了早餐费,叫我明天去吃。当时我望着老师无言,类在眼里打滚……
灯光下,学校那么美丽,老师那么可爱……不,是朋友。
(三)
一阵清风拂面而过,我醒了过来。笑着打量着自己,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我爬上了床,望着窗外高举的路灯,在“灯光”里沉入梦乡……
梦中,我分明听到有人在朗诵着: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然后我看到了主席和在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大游轮上,共赏台湾海峡两岸的人间灯火……
感谢人间灯火,我有了温暖的家;
感谢人间灯火,我有了美好的校园生活;
我的美丽乡愁范文6
关键词:余光中;文化乡愁;地理乡愁;乡愁世界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25-02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台湾文坛上形成了一种影响至今的文学思潮,即“乡愁文学”,它起源于1949年撤离大陆来到台湾,在台湾与大陆分离乃至隔绝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学形式。这种长期积淀的民族心理和由此形成的台湾独特的文化、文学传统,使台湾诗歌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思念家国之情,叶落归根的观念尤为突出。其中,余光中的《乡愁》便是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之一。
余光中的《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两岸已经相隔20多年。当时诗人并没有通过思维的酝酿和词语的斟酌,而是心血来潮,用了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即兴之作。这首诗歌一经发表,便引发了巨大的冲击波,引起了台湾与大陆读者强烈的共鸣,争先传诵。音乐家王洛宾当时听到这首诗之后,还特意从新疆跑到台湾,当面给余光中演唱他为《乡愁》谱写的曲子。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经有数十位音乐家为它谱曲,使其广为流传,尤其是在1992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演出,更是引起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强烈共鸣。余光中也因此成为了大陆与台湾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多首诗歌也别大陆列入了及学校的教科书,许多海内外学子对于《乡愁》也都是熟知能诵。那么,这首短短的诗歌在短短的时间里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影响力、震撼力,笔者认为可做如下两个层面的思考:
第一是文化层面的乡愁―文化认同,第二是地理层面的乡愁―两岸统一。
在台湾当代文学中,恋乡、思乡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是台湾文学中重要的主题,在诗歌创作中,“文化乡愁”便是最感人至深,最能令人怦然心动的了。台湾的乡愁诗,包含的不仅仅是由于地理上台湾与大陆分隔现实而产生的惆怅,乡愁还蕴含了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台湾的乡愁诗大多是产生于从大陆移居台湾的诗人笔下。他们到了台湾,虽然生活有了着落,但是他们总时常感觉到“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时常感觉到自己的根不是在台湾,是在大陆,他们成了“无根的一代”。就如老兵作家周伯乃常有一种“居无门牌”的失落感,余光中也常用“蒲公英”作为漂泊游子的意象,还有陈之藩以“失根的兰花”去比喻远离祖国大陆的孤儿等。那么,他们所谓的“根”是什么,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无根的失落”,我想,这个“根”应该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一种民族的认同,一种文化的认同,说到底,便是一种文化的归属感。而内战,使这种“归属”成了“漂泊”。
余光中创作这首《乡愁》是与他个人的经历分不开的。他的祖籍是福建,却出生在南京,1949年辗转来到台湾,50年代赴美留学。常年的漂泊,使他对家乡的思念日益剧增,正如鲁迅所说的:“梦魂常向故乡驰”,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美国,他常感觉自己是个“无根的过客”。身处异国他乡的余光中,内心常产生不可名状的压抑感和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在台北,他怀念江南;在香港,他眷恋台北;在高雄,他回望香港;在美国,他渴望故国和故岛!虽然他也曾经追寻过西方文明,也迷恋过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但是他还是深情地呼喊:“我也曾是浪子,也曾发誓不要再见到中国的海岸,但是现在我怀乡了,我已经起航东返,虽然未睹中国的海岸。”他最终还是把创作的视线转向中华文化传统,把诗眼定位在中华民族的根基上,寻找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他是一个典型的“寻根式诗人”,他寻找血脉亲情之根,中华文化之根,甚至他还宣称“我的血管是黄河的之流。”他常说,人“到了中年,忧患伤心,感慨至深,那支笔才懂得伸回去,伸向那块大陆,去沾汨罗的波涛,易水的寒波……”。他这种忧愁,不仅仅是经历过骨肉分离的苦难,也不仅仅是面对两岸隔离的无奈,更主要的是面对两岸文化认同的断层的惆怅。诗人借“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传达的不仅是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希望能够借“邮票”、“船票”保持两岸文化交流、挽救两岸文化分离危机,而诗人正是迫切地希望借“邮票”、“船票”能承担起两岸文化沟通的使者的角色,履行两岸炎黄子孙文化交流的使命,打破两岸文化交流的障碍,从而实现全民族的文化认同。
有学者评价《乡愁》这首诗有三度空间,分别是“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以及纵横的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台湾是大陆的延伸,台湾之根在于大陆,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这个母体的组成部分。1894年,贪婪的日本通过《》割去了我们的宝岛台湾,造成了台湾与大陆的长期分离,1945年抗日胜利,台湾终于回归到中国的怀抱。但是好景不长,内战的炮火使得政府溃退台湾,台湾与大陆又重新分离,至今仍未回家。“一弯浅浅的海峡”,云水茫茫,思乡的痛楚缠绕心头。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不由得使人产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隐痛。台湾与大陆的同胞长期不能团聚,这不仅是亲人分隔两地的悲剧,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他在一些诗中还提到,台湾同胞只能在望远镜中看大陆,甚至是从枪炮的准星尖里望大陆,这正是在两岸隔离这种独特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畸形社会现象。当时台湾政府当局把大陆当敌人,普通百姓却思念大陆,这种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现象产生的思想情感,更是令人悲伤,令人揪心的痛。“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余光中的诗歌常有“母亲”的意象,如他的《小时候》中写道:“小时候,在大陆,在母亲的怀里,暖烘烘的棉衣,更暖,更暖的母体。”这种以“母亲”为原型的另一种投射形式便是“乡愁”。大陆是他的一个母亲,思念母亲就是对大陆的思念之情的真情流露。余光中的《乡愁》不仅仅是写诗人一人之情,而是概括了一定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普遍的民族感情,也就是结束民族分裂,完成祖国统一的殷切盼望。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是游子永远的情结。在诗人的心中,月是故乡的明,思乡如长水流,山川懂人意,草木皆有情。因而,“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被诗人赋予了深切的情感。可见,《乡愁》这首诗的创作,不是诗人一时的感情冲动,是他酝酿已久情感的即兴抒发;其复杂的乡土情绪如火山一样,一旦喷发出来便立即引起了海峡两岸读者的共鸣,诗人道出的是当时中华民族共同的声音和呼唤。当时的台湾,不是余光中一个人在思乡,而是台湾有一群人在思乡;余光中的乡愁,不是历史上一个孤立的个别的现象,而乡愁是一个群体的行为。还有如席慕容、郑愁予等诗人都以他们坎坷的经历,丰富的人生体验,写出了一批真挚动人的乡愁诗,这种群体现象形成了一股“乡愁”文化思潮及社会思潮。如郑愁予家喻户晓《错误》中写道:“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又如席慕容的《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会老去。”
故乡无言,凝聚着游子永恒的呼唤;山川有情,维系着游子忠贞不渝的眷恋;母子情怀,构筑着生死相依的精神家园;月有圆缺,永远揪住游子思乡的愁思…如果我们把大陆比喻为母亲,那么台湾就是久游未归的游子。游子望乡,游子思归,这就是台湾乡愁诗特殊的社会背景,也是两岸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时代的产物。思乡望乡,渴望归乡,这是所有“天涯沦落人”的愿望。如今,台湾回归大陆的愿望尚未完全实现,作为大陆的中华儿女们,读完余光中的《乡愁》,也深切呼唤着台湾赶紧回家。
参考文献:
[1]丘风.台湾文学中的乡愁诗[J].社会科学,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