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稻种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稻种植

水稻种植范文1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约占世界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8.5%,产量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29.1%,居世界第一[1]。及时准确地掌握水稻种植面积对指导国家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水稻种植面积经常出现波动[2-3],故此,我们利用HJ卫星数据开展了水稻面积的监测研究。本文根据研究区的物候历,选取多时序影像,通过水稻生长关键期内的特征分析识别水稻[4-10];依据水稻生长区下垫面背景[11],通过目视解译,提取水稻[12];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统计等数据[2,13-15],以及水稻种植区的地形,纹理等信息,获得水稻种植面积;并用雷达等微波数据,依据水稻后向散射特征,提取水稻面积[3,16-18],等等。研究表明,利用中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提取精度相对较低;中高空间分辨率和微波遥感数据一般精度较高,但是费用较贵,且受重返周期及天气的影响,大范围内长时间序列水稻面积提取难度较大,而且对于雷达数据,数据处理困难,常常出现水稻与水体的大面积混淆等问题[19]。HJ环境卫星重访周期短、幅宽大、监测范围广,且数据处理简单,在水稻遥感监测与估产方面比其他数据源更有优势。但是,HJ-1A/1B卫星发射至今,利用HJ-1A/1B卫星数据进行水稻面积提取多为单一时相的影像[20-22]。本研究采用多时相的HJ卫星影像,结合水稻生育期的生长特点,利用多种植被指数构建了HJ卫星数据的水稻提取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2研究区数据与预处理

2.1研究区数据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稻米的主要产区。本文选择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监利县及周边邻县的部分区域为研究区域,面积464240.7hm2,地理坐标:东经112°39′~113°7′,北纬29°42′~30°7′。研究区主要是小麦、油菜、棉花、一季稻等作物的轮作区,小麦和油菜的生长期大致是10月到第二年6月,一季稻的生长期大致是5月底到9月底。该区域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水稻生产。研究选用的遥感数据,包括HJ卫星影像和SPOT卫星影像。HJ卫星的HJ-1A光学卫星搭载了2台宽覆盖多光谱(称CCD)相机和1台超光谱成像(HIS),HJ-1B光学卫星搭载了2台CCD相机和1台红外(简称IRS)相机。单台CCD相机的幅宽为360km(两台幅宽为710km)[23]。HJ-CCDHJ-IRS的光谱波段和分辨率如表1。本研究主要使用SPOT-4和SPOT-5卫星数据。SPOT-4卫星的空间分辨率是20m,全色波段是10m;SPOT-5的则是10m,全色波段是2.5m和5m。

2.2数据获取及处理根据研究区水稻生长物候历,水稻移栽期为4月底至5月中旬,移栽后1-2周左右进入分蘖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稻穗分化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抽穗结实期。本研究选取了研究区水稻移栽期和抽穗结实期的多时相HJ卫星影像数据,以及抽穗结实期的SPOT影像数据。研究区水稻移栽期为4月底至5月中旬。5月下旬,水稻基本移栽完毕,此间稻田中水分较多,水体特征明显,是利用稻田水分信息提取水稻的较佳时期,故本研究选取2009-2011年移栽期的HJ-CCD影像,以及2010、2011年的HJ-IRS数据。2009年5月中下旬,由于受云层覆盖,HJ-IRS数据质量较差,故选取了5月上旬的影像数据。在此时期,稻田已基本完成翻耕灌水,故也可用此时稻田的水分信息提取水稻。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研究区水稻抽穗结实期,此时水稻NDVI较大,且颜色与其他地类差别明显,便于区分水稻和其他植被以及水体等地物。研究所用数据的日期信息如表2。数据的预处理:首先,对SPOT影像进行几何校正,然后,以其为参考影像,对同时相的HJ影像进行校正配准,获得研究区相同位置大小的影像。

3水稻种植面积的图像识别分析

3.1水稻面积提取方法本文主要利用水稻移栽期水分信息与生长期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的变化等特征实现水稻的提取。由于水体对短波红外波段(SWIR)有较强的吸收,与SWIR波段相比,近红外波段(NIR)对水体变化不敏感,将两者结合可以构建对植被水分或者土壤湿度敏感的指数,比如陆地表面水系数(LandSurfaceWaterIndex,LSWI),其计算公式为[13]:LSWI=ρNIR-ρSWIRρNIR+ρSWIR(1)式中,ρNIR是近红外波段反射率,ρSWIR为短波红外波段反射率。在水稻移栽期,稻田常常存有2-15cm的水,地表是水稻和水体的混合,可通过影像中水体和水稻的混合光谱特征,利用LSWI识别移栽期的水稻[23]。由野外调查可知研究区内的典型地物类型:水体、水稻、棉花、林地、建设用地、莲藕等。最后处理得到研究区LSWI及LSWI曲线,如图1。图1表明,在水稻移栽期,各典型地物中,棉花和建设用地的LSWI较水稻低很多,故可利用这一特征区分典型地物中的棉花和建设用地。区分出棉花和建设用地后,典型地物还包括水体、水稻、林地、莲藕等需区分,另在利用绿色植被在红外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较大反射差异而构建的众多植被指数中,NDVI能较好地反映植被生长状况及分布密度,以区分植被与非植被。NDVI的计算公式式中,ρRED是红色波段反射率,ρNIR是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基于野外调查获取的各地类的样点信息,结合水稻抽穗结实期HJ-CCD数据处理得到的NDVI以及NDVI曲线如图2所示。图2表明,在水稻抽穗结实期,水体的NDVI远小于植被,故此可区分出水体。而水稻、林地与藕等均为植被,但林地的生长态势变化与水稻和藕存在差异,所以,利用在水稻移栽期和抽穗结实期的NDVI差异,能区分出林地。由此本研究中定义了差归一化植被指数DNDVI。基于野外调查获取的各地类的样点信息,结合由水稻移栽期和抽穗结实期的HJ-CCD数据处理得图3表明,水稻和藕的DNDVI比林地大很多。在水稻孕穗期前后,林地与水稻和藕的光谱特征相似,但林地与水稻和藕的植被指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同。林地常年绿叶覆盖,NDVI值长期较高且相对稳定,而水稻和藕的NDVI值在不同生长阶段变化相对较大[7]。可利用DNDVI从典型地物水稻、林地与藕中区分出林地。区分出林地后,典型地物还包括有水稻和藕需要区分。水稻和藕的反射率不同,可利用这一特征区分两者。图4为这些典型地物类在水稻移栽期的光谱响应曲线。由图4可以看出,在水稻移栽期,在IRS-B2波段,即短波红外波段,水稻的反射率较藕小,可利用这一点区分两者。由此可见,利用HJ卫星数据可提取监测水稻面积的分布(见图5,K1、K2、K3、K4分别代表对应指标的阈值)。

3.2HJ卫星图像水稻面积的识别提取利用HJ-IRS影像,处理得到LSWI和HJ-IRS影像第二波段的反射率RIRS-B2;并用HJ-CCD影像处理得到NDVI和DNDVI。同时结合野外调查,对研究区内的典型地物按比例采集像元点。由采样点对应的LSWI、NDVI、RIRS-B2、DNDVI得到散点图,由散点图确定所需的阈值。图6、图7为2010年HJ影像对应的散点图,图中虚线表示阈值的取值线。在确定2010年水稻提取面积时,LSWI、NDVI、RIRS-B2、DNDVI的阈值分别取0.006、0.58、0.38、0.5。以上述方法,分别制作2009、2011年的各分类指标的散点图,由散点图确定所需的阈值,依据阈值提取研究区水稻种植面积。图8即为由HJ影像提取出的水稻种植区域,其中,8(a)、8(b)、8(c)图分别为2009-2011年3年的水稻种植区。2009-2011年HJ卫星影像提取的水稻面积分别为627350400m2、627695100m2、612607500m2。

3.3精度评价与结果分析精度评价包括整体精度评价和个体精度评价,即面积精度和样本点的精度评价。通过目视解译,提取SPOT影像中的水稻面积较为接近实地的水稻面积。2009-2011年提取的研究区水稻面积分别为567816046m2、683516235m2、661212615m2。所得的面积作为参考,与HJ影像提出的面积相比较,计算面积精度。面积精度评价公式如下:A=1-|SHJ-SSPOT|SSPOT(4)其中,SHJ,SSPOT分别表示从HJ和SPOT影像上提取的水稻面积。样本点精度评价主要通过分层随机采样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然后结合野外调查,在相应的SPOT影像上判别样本点是否为水稻,得到样本点精度和Kappa值(即遥感分类图和参考数据之间的一致性或精度的量度)[23]。所得的精度评由表3可知,2009-2011年提取的水稻,面积精度与样本点精度均超90%,Kappa值都不小于0.80,说明分类得到的结果和地面参考信息间的一致性很大,能有效识别水稻信息。在面积精度评估中,目视解译提取SPOT影像中的水稻,受人为因素以及混合像元影响,导致多分或者漏分,此外,2011年选用的是10m分辨率的SPOT影像,2009、2010年选取的是20m分辨率的影像,故提取精度较其他两年都高。结合样本点,目视判读SPOT影像,有少量棉花和藕被作为水稻提取出来。被误分为水稻的棉花多种植在水稻田边缘,或者是与水稻田混种,或者种在河流旁边。棉花与水稻均表现明显的植被特征,与水稻或者水相邻时,棉花的光谱特征受到两者的影响,容易被分为水稻。藕在四月种植,一直生长在水中,到了后期,水面上的荷叶长大,主要表现为植被特征,易将其分为水稻。此外,漏分了少量间杂在丘陵或者山体旁边的水稻。这类水稻大都零星小面积分布,在HJ卫星影像上多为混合像元,导致漏分。

水稻种植范文2

关键词:北方;水稻;种植技术;农业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52-1

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一个地区水稻作物的生长和收获状况。一般而言,我国北方的气候及地质条件更加适合水稻的生长发育,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水稻这种高产作物向北方发展。所以想要获得较好的水稻种植效果就要根据北方温度较低、土地盐碱、气候干燥等特点研究出更加适合北方水稻种植的相关技术。

1水稻种植品种的差别性选择

种植技术是围绕水稻品种的相关属性展开的,水稻的不同品种代表了其价值功能特性,选择水稻品种要将它的生长特性、产量、潜力等与种植区域的气候特点和地质、土壤条件等相对比,选择出最适合在该区域种植、抗病虫害性强、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进行种植。一般来说,如果当地条件允许,可以小面积的选择试验田进行优质品种比较种植,通过理论和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进而推广种植。具体的选择特征方面应该包括:抗倒伏、抗冻、抗旱及抗盐碱化、秆强不倒、活秆成熟、不早衰、抗病性强、分蘖率高、大穗型,在有效生育期不贪青,能全部成熟的中晚熟品种;米质方面要求透明有光泽、米粒整齐碎米少、垩白米率少、食味适口性好。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收获的时间来确定需要种植几季稻,如早、中和晚稻。

2北方水稻种植的具体技术分析

北方稻作区光热源不足,温度偏低,≥10℃的活动积温有限,加之其他的地质条件很难保证水稻的种植产量,所以必须通过必要的种植措施加以保障。

2.1科学的对种子进行前期处理

种子的前期处理工作是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的根本保证。种子前期处理的基础工作是严格的筛选,提高种子的纯净度,避免在优良品种中掺杂瘪粒以及石块等杂物,保证水稻的出苗率,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进行晒种,使种子能够更快的发芽和吸收水分。为了避免害虫对水稻种植的为害,可以进行拌种或者包衣,即将农药与种子进行一定比例的混拌或利用粘着剂使杀虫剂或者杀菌剂等附着在种子表面,以起到消灭种子上以及土壤中的病虫,减少水稻发生病虫害概率的效果。抗盐性方面可以通过浸种,即利用CaCl2溶液浸种可以增加水稻幼苗的抗盐性。育秧方面可选择为地势高、平坦、含盐碱低、渗水适中的苗床,配置pH值及土壤的疏松度很好的床上土壤。

2.2科学播种与施肥,合理灌溉

在播种方面,为了使幼苗更容易吸收营养、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播种要均匀以及插秧深度的适中;在施肥方面,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不是只要施肥就能促进水稻生长,水稻每个阶段的肥料需求是不同的,要根据测土配方技术,即检测土壤成分,了解土壤的肥力供给情况,决定具体生长发育期的施肥量,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水稻生长发育所需肥料,又能够减少肥料的浪费;在灌溉方面,要分不同时期进行水量的控制,如在苗期水稻植株耐旱怕涝,应少浇水或者不浇水,将土壤水分控制在60%左右。在拔期后需增加水量,应浇适量的小水。在大喇叭口期,水量的缺失直接影响小花的存活率,会造成水稻产量的减少,应该大大增加灌溉频率和水量。抽穗期是水分需求量最大的时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水分供应。

2.3做好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田间管理主要围绕补苗、除草与病虫害防治三个方面进行。补苗方面,要适时进行排查,减少土壤荒废率,发现缺苗现象及时补种或者补苗。田间杂草极大的影响水稻的生长,除草剂的使用要慎重,避免除草剂对水稻产生药害,尽量使用喷雾式施药,这样土壤残留药物较少。除以上管理措施外,还应该适时地对稻田放水和蓄水,以提升水稻产量;对倒伏水稻进行处理,以防腐烂而影响了产量;考虑水的循环利用,保持水稻田的通风等。最后要适度把握水稻成熟的收获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水稻的实际产量与品质,一般全田90%出现黄籽粒变硬且色泽光亮时是最佳收获时期,部分晚熟品种可以适当延缓收获期。

3结语

要达到有效提升北方水稻种植技术的目的,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技术性研究外,还应该实施一些政策性措施,如促进农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优化收入结构,保证水稻种植收入;促进水稻耕地的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利用率;健全水稻种植补贴制度,建立农户技术选择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

参考文献

[1]付玉秋.浅论北方水稻种植技术[J].吉林农业,2011,(07).

[2]明鸿英.浅谈水稻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24).

水稻种植范文3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95

在黑龙江区域水稻种植常见病害防治过程中,技术部门必须加大力度,利用无公害药物实施防治工作,创新方式与手段,总结水稻病害防治重点,进而完善防治工作,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1 水稻种植常见病害分析

1.1 水稻种植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病形式分为青枯病与黄枯病2种,其发病机制不同,发病反应也不同。青枯病属于水稻生理问题,一般情况下,发病时间是在水稻秧田期间,病发后秧苗会出现蘑菇形状的结节,发病原因是栽培人员没有利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方式实施工作,并且在秧田期间不能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这对水稻的生长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水稻黄枯病是属于真菌性病害,与水稻青枯病的发病时间一致,在发病的时候,水稻秧苗会出现发育不良的现象,很容易折断,水稻新叶枯黄、萎缩,并且从根部开始腐烂,对水稻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2]。

1.2 水稻种植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对水稻生长效率产生决定性影响,主要因为其是主要病害之一,具有危害大、涉及方面广的特点,导致水稻出现产量减少、质量降低的现象。水稻稻瘟病是在水稻全部发育良好的时候发生的,根据发病部位与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水稻稻穗颈瘟、水稻叶瘟、水稻苗瘟以及水稻粒瘟,在黑龙江区域最为常见的水稻稻瘟病害就是水稻叶瘟与水稻稻穗颈瘟,农业科技部门必须予以一定重视[3]。

1.3 水稻种植纹枯病

在黑龙江区域,水稻纹枯病是较为常见的,也是水稻种植中主要病害之一,此类病害从稻苗初步生长到稻穗期间都可能发生,尤其在水稻抽穗的时候,极其容易感染此类病害。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就是水稻受到真菌感染,对水稻叶子与谷穗有一定的危害,很容易出现水稻倒伏的现象,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水稻纹枯病对水稻的危害程度取决于真菌感染程度、施肥管理程度、浇水管理程度、水稻种植密度与水稻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时,水稻种植区域的气候与温度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技术人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防治意识,以便于提升防治管理效率。

2 水稻种植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2.1 水稻种植立枯病防治措施

在田间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要对播种时期与苗床整顿使其加以重视,在科学、合理的x择水稻种植品种之后,适当的控制播种数量。在播种水稻之前,技术人员要重视苗床整顿工作,控制苗床的酸碱程度,尽量将其控制在4.5~5.5之间,保证水稻苗能够有效生长。对于药物管理工作,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营养调理剂、生根药剂等,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一旦发现有感染水稻立枯病的植株,就要喷洒治疗药物,减少危害数量。

2.2 水稻种植稻瘟病防治策略

在水稻栽培阶段,必须科学使用化肥,合理控制氮肥的使用比例。在水稻感染稻瘟病初期,管理人员就要在发病区域喷洒病情控制药物,尤其是周围没有感染病毒的植株,要做好防治工作,保证能够预防病害范围扩大。水稻稻瘟病的治疗药物有:三环唑、稻瘟灵等,技术人员应该根据稻瘟病发生的部位与症状选择药物,合理控制药物喷洒次数,使病情得以控制。

2.3 水稻种植纹枯病防治策略

技术人员在水稻苗移栽的时候,就要对其真菌或是菌核进行清除、销毁,避免出现病害复发的现象。在水稻浇灌时期,技术人员要将浅、湿浇灌体系结合到一起,保证能够给予水稻充足的水分。在管理施肥工作的时候,技术人员要合理控制肥料中氮、磷、钾的含量。水稻纹枯病的治疗药物有:三唑酮、已唑醇等。

3 结语

除以上几种水稻种植病害外,水稻在种植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病害,需要技术人员与防治人员全面分析病害发生原因,制定完善的防治制度,合理控制浇灌尺度,选择能够提升植株抗病能力的肥料,使用无公害水稻病害预防、治疗药物,进而提高水稻种植常见病害预防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刚.浅析水稻种植常见病害及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14(8):40-41.

水稻种植范文4

绥化市北林区水稻种植面积66666.7hm2左右,其中33333.3hm2是草甸黑土,土质肥沃,境内有呼兰河、诺敏河通过,水资源充足洁净,没有工业污染,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天然基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北林区水稻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健康食品的需求,笔者从2002年开始对绿色水稻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由多项技术优化组装而成的配套技术。此项技术科技含量高、增收幅度大、效益显著。截至目前,北林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认证面积已经达到41333.3hm2。

1产地与品种选择

产地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的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稻区。远离市区、工矿企业和交通要道,并要求周边5km内没有污染源。产地环境质量达到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标准。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和绿色食品水稻对品种的要求,选用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综合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品种,种子质量要求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适合北林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有绥粳4、垦稻12等。

2培育壮苗

2.1播前准备育苗田要求选在地势平坦、无污染、土质肥沃、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水良好、土壤偏酸、无病虫杂草的田块。秋做床,建高于地面50cm的苗床,统一大棚管理。施入过筛无害化优质农肥10~15kg/m2、沃必达壮秧剂125g/m2,与备好的过筛旱田土混合拌均匀后,撒施在苗床上,厚度为10cm左右,pH值达到4.5~5.5,浇足底水,使土壤水分达到饱和状态。

2.2温湿度管理播后至出苗前密封保温管理。出苗后,无风晴天9:00—15:00开始通风,棚温控制在25℃。2.5叶以后,温度控制在20℃,做到昼揭夜盖。移栽前全揭膜,炼苗3d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秧苗2.5叶前基本不浇水,有利根系生长;以后苗床缺水在早、晚及时浇透水,利于植株生长。床面有积水要及时晾床。

2.3施肥用药管理根据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稗草出土后,在水稻1.5叶时,可用20%敌稗乳油10~15mL/hm2对水250kg喷雾,喷后立即盖膜。预防立枯病,可在秧苗一叶一心期时,用35%清枯灵10g对水,喷雾30m2苗床。秧苗2.5叶时发现脱肥,根据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可用硫酸铵1.5~2.0g/m2、硫酸锌0.25g/m2,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以防肥害。起秧前6d撒施磷酸二铵150g/m2,可促水稻移栽后成活快、分蘖早,有利于高产。追肥后喷清水洗苗。

3适时移栽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时,在5月15—25日即可插秧。插秧规格:30cm×13cm,每穴插3~4株。插深不超过2cm,否则影响分蘖。

4肥水管理

4.1本田无害化施肥根据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增施有机肥,限量、限品种使用化肥,农肥要腐熟无害化使用,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能超过1∶1。可施充分腐熟有机肥30t/hm2,结合旱耙施入;结合水整地,施磷酸二铵75kg/hm2。插秧返青后每公顷追施尿素75kg/hm2,7月上旬水稻倒三叶露尖期追尿素15.0~22.5kg/hm2,一般不施粒肥,防止贪青晚熟,影响产量和品质。

4.2洁水灌溉,浅灌为主本田地要求有单排单灌设施。用符合引用标准的河水和地下水灌溉,禁止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灌溉,保证灌溉水洁净无污染。浅水增温,提高米质。返青保持水层3cm,增温促蘖;茎数达到450~500个/m2时,晒田2~3d,控制无效分蘖,然后保持寸水;灌浆期浅水灌溉;乳熟期采用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黄熟期自然落干。井水灌溉区要设晒水池,延长渠道,提高灌溉水温。早、晚灌水,减少温差。

5病虫草害防治

化学药剂的使用必须符合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生长期内只许使用1次。

5.1防病灭虫及时清除带病植株及杂草,控制温湿度,也可用稻田养鸭来除虫。化学防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用生物农药2%春雷霉素粉剂30~50g/hm2对水1000倍液叶喷。防治负泥虫,清晨人工用扫帚或树枝扫叶片将虫扫落水中淹死。防治水稻潜叶蝇,发生时采取浅水灌溉,避免叶片与水面接触,同时除掉潜叶蝇寄生的池边草。

5.2除草以人工除草为主,插前耙地灭草,池埂封闭灭草,插后以水层深浅交替来控制杂草,7月10日前人工除草1~2遍。化学药剂除草:在水稻返青后,草荒地块用60%丁草胺1.0~1.2L/hm2加10%草克星100~150g/hm2,毒土法施入。保持水层3~5cm持续5~7d。

水稻种植范文5

1978、1979年秋季,我们在福建的龙海、平和等县进行了杂交水稻高产的调查,较完整地掌握了52块田的资料,结合该地区农业局验收整理的388块田的资料;从中选出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相差3T5公斤/公顷之内的197块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汕优2号、四优2号的早、晚季都表现产量与总粒数的偏相关达显着水准(公式略)根据穗数和穗粒数计算标准偏回归系数,说明增穗的增产潜力大于增粒的增产潜力。我们又调查了全省6个地区11个县的晚季杂交水稻有效穗数与产量的关系。得出每公顷产3了50公斤以下的有效穗数为135~180万。每公顷产6250、6000公斤的为225~24D万,每公顷产6750、7500公斤的为270、28与万;每公顷产9750、12000公斤的为300、345万。这说明有效穗多产量高,有效穗少产量低。197块田的资料分析指出:基本苗数、最高茎莫数、分集成穗率分别与有效穗数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

(一)秧苗案质与甚木苗19T7年进行了秧苗素质研究。设秧苗素质与本田施氮量两种处理。试验结果产量差异显若。兹将其中四个处理分析如下:扁蒲秧2本,210公斤N/公顷,“”.75公斤/公顷三叉秧l本,105公斤/公顷,6375.0公斤/公顷扁蒲秧3本,210公斤/公顷,5T99.75公斤/公顷二叉秧1本,105公斤/公顷,5649.75公斤/公顷单秆秧比二叉秧、三叉秧多用1、2倍种子和多l倍氮肥,每公顷仅分别增加150公斤和24.了5公斤。根据考种材料,二叉秧的有效穗数较三本秧少31.8%,而穗实粒数则多5D%。故多叉秧具有省种、省肥、大穗的增产作用。我们又分析各节位分孽穗的产量比重,三叉殃2/o、3/O两节位分集穗占总穗数的46%,产量占总产量的49%。多本秧5/0、6/0、7/。三节位分萦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2%,前者为低节位分莫,穗大、粒多;后者为中节位分孽,穗较小、粒少。莫家让“指出,多叉秧叶绿素含量较无孽秧多16.T8~41.65%,从出苗到黄熟期,多叉秧的光合势较无粟秧高9~33%,根系也较发达,这样,多叉秧的发达恨系吸收氮素与叶绿素含量高的,光合势强的叶片光合产物合成的氨基酸输送到地上部的生长中心。初期促进分集,形成分桑优势,幼穗分化至成熟期壮秆大穗,形成穗粒优势。

(二)最高分藕数与分戴成旅奉19T块田的最高茎葵数为405~540万/公顷,在此范围内,最高茎孽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着正相关每公顷产IO50D斤以上的69块田的苗、株、穗比例为1,3,2,即每公顷插24、30万丛,基本苗120、180万,最高茎孽数480、540万,最后有效穗330、375万,分粟成穗率65、70%。要实现这种群体动态指标,首先要培育多叉壮秧,在这基础上按杂交稻大田分孽习性进行肥、水管理。19了8年我们观察了四优2号大田分孽习性的结果:1、第一次分孽的成穗率为98%,分布于1/0、9/0节位上。第二次分孽的成穗率为40%,分布于2/0”5/D节上。第三次分萦的成穗率为零。2、分孽的发育受氮、碳营养影响很大。本田分桑以第7节位分粟的穗粒数最多,7/0节位分粟于5/7出生。第一次追肥于4/28,每公顷施碳锋和过磷酸钙各131.25公斤。按当时气候条件,大约6、7天才能为稻根吸收。这说明第7/O节位分莱的成长与氮素营养密切相关。拔节期具有3个叶片以上的分禁,一般都能成穗;但若“大封行”出现于孕穗之前,这些分孽会因光照不足而死亡,相对地,抽穗一乳熟期群体“稀疏”,基部透光率增加,植株基部腋芽重新萌发成分萦。这些都说明杂交水稻分萦的成长和消亡与碳素营养密切相关。3、据偏相关分析,节位与各节有效穗数呈显着的负相关即节位愈低,有效穗愈多。以上洁果可作为育秧、整田施肥、插秧和本田肥、水管理的依据。

二、每穗粒数与粒重

1979年我们调查了汕优3号与IR661的穗发育情况(表略)无i仑分化颖花数、抽穗时颖花数或穗实粒数汕优3号都多于IR661;但颖花退化率则高9.4%,结实率低9.1%。因此,生产上不仅要促花,更重要的是保花,不仅要促大穗,更重要是减少退化,提高结实率。据197块田的资料分析,产量与结实率的偏相关达显着水准,总粒数与结实率呈极显着负相关,也说明保花和提高结实率的重要性。颖花结实率低的主要因素是:1、养分不足,分配不匀。1979年我们以四优2号和红410(对照)为材料,选择生长正常的主穗各20穗,定德定花观察不同位次颖花的生长势,结果四优2弓一的强势花占连4.9%,比红逮10减少2.05%;中势花45.0%,比对照减少2.5%;弱势花12.2%,L匕对照多5.45%。一说明杂交水稻结实率低是弱势花多造成的。不同位次的颖花结实率也不一致。19了9年我们对四优2号剪除颖花对结实率影响进行了观察。第一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为93.3%,第二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仅49%。剪除第二次枝梗颖花后,第一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提高到96.3%;剪除第一次枝梗颖花后,第二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提高到90%。说明第二次枝梗颖花结实率低是养分不足和分配不匀引起的。1981年的杂交稻种植期研究结果,无论早季种植或晚季种植的杂交水稻,从返青期到幼穗分化期,光合效率和干物质日增量都最大,幼穗分化至抽穗次之,抽穗至成熟最小,此结论与曹显祖报告相一致。这是杂交水稻的一种生理现象。从研究中也看出,晚季种植(6/18播,了/15插,10/15收),出苗到幼穗分化处在28℃/日均温,160小时日照和太阳辐射量25.09cal/cm“的足光下,充分发挥杂交稻光合强度大的优势(比早季高23.06%)。因此,分集块,叶面积大(大1.4倍),干物质日增重,为穗(库)发育提供大量能源。抽穗后,由于气温逐渐下降,光照弱,光合效率较早季植‘厂降快(降40.了%),单位体积干物质积累转化处于劣势,但植株营养体大,总干物质积累仍较早季植为大。因此,有效穗较早季植的增加58.95万/公顷,每穗粒数增加14.02粒,结实率提高6.88%,千粒重增加4.98克,产量增加191了.75公斤/公顷。此外,从威优2号、沮l(龙2号后期追肥试验结果看出,在侮公顷施150公斤氮素情况下,提取23%(尿素了5公斤/公顷)为孕穗期追肥,可以明显提高乳熟期的干重、活力和冠层叶叶绿素含量(0.019%),光合势和干物质日增长分别比对照提高0.D19%和lD%,从而使结实率较对照提高14.5%。以上说明,杂交水稻由于中后期光合效率下降导致养分不足,弱势颖花多,结实率低。后期追肥可以改变这个缺点,提高结实率。2、受生态条件影响。颖花受情后,谷粒灌浆的养分来源有二。其一为抽穗前贮藏于茎秆和叶鞘的碳水化合物转运到穗;其二为抽穗后冠层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1978年从分期播种试验的资料看出,二者的比例因抽穗后的环境条件不同而异,可分为三种类型:(1)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约28℃,日照率75%,相对湿度7D、80%,灌浆成熟期短(31~35天);抽穗前养分占31、39%,抽稗后养分占69~61%。(2)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26、28℃,日照率47、51%,相对湿度85%以上;抽穗前养分占42~60%,抽穗后养分占邪、40%。(3)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20.87℃,日照足,相对湿度T9%以下,灌浆成熟期达51日;抽穗前后养分各占28%和了.2%。考种结果,高温、足光、适湿的稻穗灌浆成熟期虽短,但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千粒重大,产量高;低温、足光、湿度小,则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高温、多雨、寡照、湿度大,结实率和籽实饱满度都受影响。这是抽穗后气侯条件对杂交稻穗粒发育的影响。因此,调节播种、插秧期使生殖生一长处于最适的光照条件下是提高结实率的关键。19了8~19了9两年的四优2号发育期的温度处理结果看出:从枝梗分化至开花期低温(19℃)处理,结实率都降低。低温处理三天对结实的危害程度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孕德期>抽穗期。无论抽穗、开花或灌浆用35℃或40℃的高温处理3小时,结实率和千粒重都降低。抽穗开花期遇到35℃以上高温,花粉败育不受精;灌浆期高温则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转而形 成畸形来。开花期遮光或阴雨则结实率降低,强势花结实率从87%降至58‘4%。由于稻田中各稻穗,稻穗中各颖花的发育并非同步,抽穗开花期35℃处理3小时和40℃处理3小时后,用人工辅助授粉,其结实率分别从65.1%、5D%提高到78%、62%。

三、根系发育与叶片生长

根系发育研究结果:四优2号和汕优3号的根量、根粗和根系干重都比穗数型常规稻红410和矮秆大穗型品种大家伙为大(略小于高秆大穗型品种三磅70箩),发根力和根系活力较强。根干重以黄熟期为最大。发根力可持续到孕穗初期,根系活力以黄熟期为高峰。杂交水稻的“浮根”发达。浮根从第11/0叶开始发生,持续至成熟期。四优2号、汕优3号的根可达5次恨,而410、大家伙仅二、三次根。倪文等〔7〕报告,浮根的吸收力比一般根高2一3倍。川田拼“J报告,高次根的发生与穗枝梗及其着生的颖花同步。因此,浮根发达与杂交水稻穗大颖花多有密切联系。杂交水稻在水层灌溉条件F根量大、根粗、干重大、浮根发达,但后期黄根、褐根、黑根多,几乎找不到白根;旱作栽培的根系和干重均小,没有浮根,但白根多;湿润灌溉的介于二者之间。此结论与Das,D.K.等’‘报告相一致。不同组合对缺水的敏感性不同,四优2号大于汕优3号。早期水层灌溉、中期晒田、后斯湿润的,根量、干重、根粗、浮根量都大和发达。收获后一天,o、20cm土层的根系黄褐色,20、40cm土层为黄白色,根的弹性大。因此,合理灌溉以改善土壤环境,发挥杂交水稻的根系优势,为穗多、穗大、结实率高奠定基础杂交水稻根系发育与地上部生长有密切联系。单位时间最天发根增长量出现于分集盛期,无效分孽开始死亡期的单位时间根干重增长量最大,紧接着出现最大茎伤流强度增长量。说明了杂交水稻的发根开始时生长迅速;其次是稻根加粗,内含物充实,干重增大;再次是根系活力的发挥。根系的这种发展过程可作为肥水管理的依据。剪根试验结果表明,4/0“8/。叶期剪根,即剪除1/0、5/0节位根,明显减少了分孽和有效穗数;12/0叶期剪根则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减少;14/0、16/O叶期剪根则影响结实率和粒重。综上所述,出苗—穗分化期的发根力最强,“浮根”发生;在栽培上应该浅水足肥,以促分蔡,增加穗数。穗分化—齐穗期的浮根大量发生,根系活力大,根干重增长快;应适当搁田,足肥以促大穗。齐穗,-一成熟期的根系活力旺盛,需湿润灌溉,补肥,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在叶片生长方面,四优2号和汕优3号的主茎叶可分为三类:(1)1/0、10/0(1l/0)节,包含叶—鞘—节—分萦(缺节间),都是营养生长期发生和生长的。(2)11/0、12/0(12/、13/0)节,包含叶—鞘(缺分孽和节间),为过渡期发生和成长的。(3)13/0~15/0(14/0~16/0)节,包括叶—鞘—节—节间(缺分集),都是生殖生长期生长的。根据主笔叶的叶形、出叶积温、生存期和功能,叶片可分为四组,(表略)1980年对杂交稻根、叶与产量因素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剪除主茎4/0、1。/O叶则影响1~7/0节位分孽;4/0~8/0叶期剪根(剪去1/0、5/0节根)则影响1/0、5/0节位分孽;剪去4/0~10/O叶或12/O叶期剪根(剪去9/O节根),严重降低穗粒数;剪去14/O~16/O叶或12/O期剪很严重降低结实率。水稻叶、根、穗、粒的这些关系,可作为看苗诊断和管理的参考。另外,从两年的分期播种试验和植期研究看出,中熟杂交稻属感温性的基本营养生.长型。生育期间日均温在1T、28℃之间,每升高1℃营养生长期缩短5天,日均温27~28℃的主长期较稳定。安全齐穗温度为23℃。四尤2号全生育期所需的活动积温为3061℃,1/0、16/0叶期的活动积温为1731℃,剑JlJ?—抽穗期的为380℃。抽穗—完熟期为905℃。幼穗分化期的生育积温指数为36.09,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56.45,抽德期为68.9。这些结论与浙汀农科院绍兴基点组(19了0)的报告相一致。总之,中熟杂交稻属感温性基木营养生长型,具有分禁力强、根系发达和穗粒多三大优势,三者旧互联系,培育多叉壮秧是发挥三大优势的基础。根据活动积温及生育积温指数调整播种期,使生殖生长期处于光、温、湿最适期,既使茎、鞘、叶贮藏养分顺利运转到穗,又利于穗粒发育。根据叶、孽、根、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肥、水管理,协调促桑保蔡,促花保花,实现穗足、粒多、粒饱、高产的目的。

结论

(一)杂交水稻具有分集力强、根系发达和穗粒多三大优势。多孽壮殃是基础。它具有省种、省肥、根多、秆壮、穗大的增产作用。

(二)节位与有效穗数呈显着负偏相关。2/O、3/O二节位的分孽憾产量占总产量的49%。分菜的发生和增长与碳、氮素营养密切相关。

(三)杂交水稻穗大、颖花多,但结实率不高。其原因是杀分不足和花期对温、光的适应范围较窄。

(四)根多、根重、“浮根”发达。最大发根量和根干重分别出现于分孽盛期和孕穗期。最大伤流强度于黄熟期。前期水层灌溉、中期晒田、后期湿润的根系发达,白根多。

(五)杂交水稻可分为四个叶组:1/0、3/0为秧期叶,决定秧苗素质;4/0~9/D(10/0)为分孽期叶,决定分孽和穗数;10/0(11/0)~12/O(13/0)为拔一节期叶,影响节间干重和穗粒数;13/0(14/0)~15/0(16/0)为穗发育期叶,影响结实粒和粒重。

水稻种植范文6

东农425是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育种室育出的水稻新品种,2007年引入我区,从连续三年的试验、示范结果看,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耐冷等特点,适宜我区种植。在两年的优质米品种比较试验中,该品种产量均居第1位。2007年及2008年在我区优质水稻品种比较试验中,年均产量分别为9035kg/hm2和8843kg/hm2,比对照品种松粳6号分别增产693kg/hm2和819kg/hm2,增产率分别为8.3%和10.2%。在参试的8个品种中,该品种产量均居第1位。

1旱育稀播、培育壮秧

采用旱育苗,最好采用大棚育苗或钵体育苗。苗床播量控制在150~200g/m2,钵体育苗播2~3粒/眼。同时做到适时早播,最佳播种期为4月10~15日。加强苗床管理,严格按旱育壮秧标准培育壮秧。通过旱育稀播、早播、培育带蘖壮秧,来发挥该品种优质高产的特性。

2稀插少本、提高穗部质量

该品种分蘖性强,在旱育稀播的基础上,本田应进行稀插,插秧规格为33cm×16.8cm或29.7cm×19.8cm,每穴插秧2~3棵基本苗。通过本田稀植,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充分发挥分蘖特性,提高穗部质量,使水稻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成熟度好,来提高水稻产量。

3合理施肥,实现平衡施肥

在增施农肥的基础上,科学施用化肥,做到N、P、K、微肥合理搭配,实现平衡施肥。应施N:100~120kg/hm2,P2O5:75~100kg/hm2,K2O:40~50kg/hm2。同时应补施钙镁硅肥等中微量元素,以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水稻抗性。施钙镁硅肥4~5kg/hm2。磷肥和钙镁硅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30%作底肥、45%作蘖肥,20%作穗肥,5%作粒肥施入。钾肥50%作底肥,50%作粒肥施入。

4科学灌水,实行节水灌溉

该品种活秆成熟,生育后期应实行浅水间歇灌溉,以增强土壤通性,保持根系活力,养根保叶,活秆成熟。具体灌溉方法为:生育前期保持浅水层(3cm左右)增温促蘖,这一水层一直保持到抽穗前40d。孕穗期之后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的方式,每次灌4~5cm水层,任其自然落干后再复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交替进行。至蜡熟末期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