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大蒜的过程观察日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种大蒜的过程观察日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种大蒜的过程观察日记

种大蒜的过程观察日记范文1

关键词:语文;研究性学习;作文;素材

从学生平常的写话表达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生活总是缺乏必要的敏感性,觉得无聊,简单的流水账中写得最多的就是与电视的陪伴,写得稍微精彩些的就是与父母一起出游的事情了。现在家庭教育的束缚使孩子“跑不得”“出不得”,这就更大限度地限制了孩子的生活体验及其意志品质的提升。学生严重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社会的实践,写作时脑海中缺乏东西,多是模仿和搬运,也没有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过程。家庭和学校都忽视了教育学生对周边事物的关注和觉察。

一、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是唤起孩子写作的一抹灵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研究中产生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产生强大的表达需求,不吐不快。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着眼于本土化的资源教学,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从而掌握语文的运用规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我们学校位于黄埔江畔,诸之北端,毗邻萧绍之地,虽无万顷之田,百座高山,但却坐拥白塔湖国家湿地和杭坞山两大山水资源,周边还有三江口、侠父村等贤人志士辈出、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漫步街巷市井,店口独有的本土风情都被晕染于这个小城镇的一u一瓦中。于是,在习作的前两周,我们要求学生自行确立研究项目:村名的由来。项目研究的基本程序是:小组讨论决定写哪个村,然后通过家长的带领走访村中的老人或者村干部,同时小组成员也可以翻阅大量家乡的书籍资料,或者是借助互联网采集信息,不断丰富自己对家乡的了解,从而真正走进家乡。在学生稚嫩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些稚嫩的统计数据,虽然不是很齐全,但是很多时候,当你看到原来每个村落的那些古朴的“原名”、特色的“古建筑”、独特的“关于村子的一些传说”等,在学生笔下呈现的时刻,似乎明白了――体验可以还原写作最真实的感受。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丰富作文素材的一眼清泉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常常是学生饭后茶余的一个话题。课间,你总能听到学生聊到:“哎,我的怎么还没长啊?”“我们家的翘翘最近好像跟我熟悉多了。”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要求写《观察日记X则》。这时,我们便邀请科学老师一起带着学生开展了一项“种豆芽”“种大蒜”的研究性学习。同时,指导学生把每天观察到的进行记录,1~2句话都可以。一个月后的习作指导课上,学生畅所欲言地聊自己种植时的一些新发现,或者是有趣的对话等。由于本次习作是以学生的“研究性活动”为载体,学生事先都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作文时也就不再发愁怎么把它写具体,他们会去关注植物的颜色、姿态、特点,甚至有好些同学都写到会拿根尺子去量大蒜的长短,各种情趣活动使得习作富有童趣、自然鲜活。

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培养孩子品质的一条捷径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到最后一起分享研究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它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很多时候,选题往往会涉及许多自然和社会等领域,这就让学生很是头疼:不敢采访校领导,害怕;家长不配合,焦虑;不知道如何下手,没头绪;第一次数据错误,懊恼……从家长、不熟悉的老师、不熟悉的村干部等各类人员的接触,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挑战。

同时,在开设“班级情景剧”的活动中,我们将情景剧活动的基本模式确定为暖身―试演―分享讨论―再演四个阶段。演出后,我们也经常可以从孩子的日记中看到他们会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情绪、认识和观点在习作中进行阐述。很多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也在情景剧的排练中慢慢消除。总之,从确定问题到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体验活动、取得结论等一系列过程,学生的外界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在一点一点地进步、增强。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老师,有效地利用研究性学习资源,科学合理地设计一些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观察生活、实践体验、主动练习表达,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从而成为他们童年生活中的一段有意义的回忆体验。

参考文献:

种大蒜的过程观察日记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生成性课程资源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要注重把幼儿和教师的兴趣、经验、智慧、情感等作为丰富的课程资源纳入科学教育领域,使其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与幼儿深层互动,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来源。 

 

一、努力挖掘幼儿本身所蕴藏的课程资源 

 

(一)应趣而生——妙用幼儿的兴趣资源 

幼儿虽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科学的思维和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当和幼儿们在一起时,经常会听到许多奇怪的问题,如太阳为什么早晨升起、晚上落下,水是从哪里来的,人是从哪里来的等,这些看似浅显的问题,却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现象和深奥的科学道理。也正是这些疑问,激发了幼儿无穷的探究兴趣,指引着他们向科学的殿堂一步步迈进。 

只有真正了解了幼儿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和兴趣点,教师设计的活动才能真正受幼儿欢迎。如在自然角观察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为自己种植的大蒜长得高而洋洋自得,有的则因为大蒜长得矮而感觉委屈。幼儿因为大蒜的高矮问题发生了争论,有的说自己浇水多所以长得高,有的说浇水多会把大蒜淹死。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大蒜的生长速度呢?教师在发现幼儿的争论后及时介入,并让幼儿又翻看了自己原来的记录。结果,他们发现各自种植的大蒜是放在不同的地方,而且在同一天记录的时间里温度不同、阳光照射的时间也有长短。究竟是不是这些原因,将信将疑的孩子自愿分成两组进行了研究,一组把大蒜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另一组将其放在背阴的室外,每天坚持做观察记录,结果,他们逐渐发现了两组大蒜存在着明显不同的生长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巧用幼儿的经验资源 

第一,从善用幼儿的疑问中生成。如在主题性科学活动“蚕的生长过程”中,教师让幼儿每人亲自养一些蚕。一个月后,幼儿带着自己的养蚕日记进行交流。教师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对蚕的生长过程有一个明确的再认识和提升。活动中,当教师回顾“蚕是怎样结茧并在茧里由蛹蜕变成蛾后飞出来”时,幼儿却提出:“他们待在茧里时怎么就会长出翅膀,变成蛾呢?”尽管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半天,可幼儿就是不能领会。由于蚕蛹蜕变成蛾是在蚕茧里进行的,幼儿无法用他们的肉眼观察到,而幼儿又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故对自己无法亲眼所见和无法亲自体验的现象很难理解。可见,仅仅靠语言传授是不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的。解决的办法是根据这个问题制作一个电脑动画课件,把蚕在蚕茧里的生长变化过程制作成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让幼儿能够亲眼见识一下他们所感兴趣的这个过程。 

第二,从妙用幼儿的错中生成。由于幼儿思维发展不成熟,认识事物时往往会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很多教师在组织幼儿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时“见错色变”,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其实,教师如果从教学过程中幼儿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妙用幼儿的错”这一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幼儿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将幼儿的错误转变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使幼儿从中获益。比如在“认识风”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大多数幼儿猜想扇动毛巾会产生风,扇动塑料袋会有风,扇动纸板会有风,而扇动小木片没有风。教师就让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许多小朋友验证后仍然认为扇动小木片没有风。原因是扇动小木片时风比较小,扇动的物体太重,因此不能明显感知。因此,教师就要换一些较轻的物体让幼儿扇,比如小纸屑,小木片把小纸屑扇得到处飞舞。由此,他们认识到“扇动任何物体都能产生风”。 

第三,从巧用幼儿的话中生成。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语,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活动出现一些闪光点,从而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比如在探究“沉与浮”的科学活动中,幼儿把海绵放进水里,发

现海绵先是浮在水面上,过一会儿就沉进水中。他们一边做实验,一边自言自语道:“海绵吸了水,所以沉下去了。”一句话提醒了教师,为什么海绵吸了水就会沉下去呢?为了给幼儿一个更高的探究平台,教师拿来了天平,让幼儿称一称干海绵和湿海绵的轻重,从而把探究“沉与浮”的活动引向深入。

(三)与生活接轨——活用幼儿的生活资源 

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提供前提和可能,而且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意义。只有幼儿自己知道想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才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幼儿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科学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挖掘利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是开发科学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大力开发教师蕴涵的课程资源 

 

(一)挖掘教师的生活经验资源 

教师的人生经历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它就像埋藏在地底下的矿藏一样需要开采、钻探。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经历、趣事去激发和感染幼儿,引起幼儿心灵的触动,促成幼儿科学灵感顿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活教师的教育经验资源 

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幼儿科学经验背景的调查研究。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一定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幼儿对要探究的事物的熟知程度决定他将要探究的程度。对幼儿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幼儿对将要探究的主题或事物的主要概念、特征等方面的已有经验,并且还要了解对将要探究的主题或事物(现象)的主要探究兴趣点。 

其次,教师应重视及时为幼儿的科学活动提供资料反馈。在幼儿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的指导和为幼儿提供反馈资料也尤为重要。它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一种必要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梳理前期经验和探究过程,作一阶段小结,进一步支撑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作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为幼儿新的科学概念和经验的建构提供支持。 

最后,教师应注重对科学活动过程的反思与总结。教师对科学活动的反思也是科学教育活动非常有效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师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对过去活动的优点与不足加以归纳,这些归纳的结果都能成为教师新的经验和教学策略资源,为其科学教育活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教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成为下一次活动最有效的资源,促进科学活动的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 

(三)善于捕捉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偶发性课程资源 

第一,临场应变,适时利用。科学教育活动中常会发生一些不期而至的现象。对这些突发事件和偶然情境,有的教师将其纳入自己的视野,予以关注,并将其和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或者本学科的教育价值有意义地联系起来,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 

第二,筛选重组,合理利用。在一个真实的科学教育活动情境中,有时也可能同时出现多种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有的与活动有关,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如幼儿突然萌生的想法和建议等;有的虽与活动有关,却阻碍活动的继续进行,如探究过程中幼儿因意见不同突然出现的纠纷等;有时会出现一些与教育内容无关的因素,面对诸多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偶发性事件,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背景,先进行筛选,然后根据活动原理对其进行重组。 

不是所有的现象和活动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教师的判断和选择在处理类似现象时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辨析出不适当的、毫无意义的意见,选择和强调与科学活动有关的那些意见,以促进科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种大蒜的过程观察日记范文3

[关键词]库汊 生态健康 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30-01

一、养殖场地的建造

浦北县地处桂南六万山区,县境内水域资源丰富。全县分属南流江水系和西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10条,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库42座,总库容4022.9万立方米;桂南大型水库合浦水库在浦北境内的水域面积近30000亩,发展水库库汊养鱼条件得天独厚。为了充分利用水库的水体资源,多年来该水库的养殖户一直不断开发库汊水产养殖,现浦北县龙门镇日新村已连片开发库汊3000多亩,采取库汊养鱼、周边养猪、养鸭种果的立体混农种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每亩利润达3000多元,为库区移民增收走出了一条新路,为浦北县水产养殖业家庭式农场建设,推动水产养殖产业升级,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快了步伐。

1.库汊的修整和改造

水库库汊绝大部分原来都是低洼水田坡地,水库水涨时淹没,水退时可以耕种,为了开发利用,清理了塘底的石头木头和田埂木桩等杂物后,并尽量推平塘底,推土或砖石混凝土建筑够高坚固堤坝,拦截50-500亩库汊修建而成,水、电、路要三通,建好排水水沟、涵洞、泄洪道等等。

2.清塘

库汊堤坝建好后,在放鱼前,尽量排干池水,用生石灰和茶麸等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清塘消毒,既清理了野杂鱼,同时又杀灭了鱼病菌,为养殖获得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二、鱼种投放

1.投放品种、数量和比例

龙门镇日新村库汊都养猪或养鸭,因此水质普遍营养丰富,水生动植物多,很适合养殖鲢鱼、鳙鱼、鲮鱼、鲤、鲫等鱼类,其放养比例为:鲮占35%,鲢鱼和鳙鱼占35%,草鱼、鲤、鲫鱼等占30%。规格一般投放50g-100∥尾,放养密度一般为1200-1500尾/亩.有鱼种培育塘的,培育至250-500g/尾,成活率、产量、效益更好。

2.放养时间

一是在当年的3月份至清明节天气回暖时投放;第二投放时间是12月,因为此时大鱼即将起捕捞,放养50g/尾最合适,捕捞对其没有影响,鱼种也便宜;

3.鱼种放养前消毒

放养的鱼种要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健康、无病、无伤,经水产部门技术人员检疫合格;鱼种放养前先用15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体5-10分钟;或用3%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提倡注射草鱼灭活疫苗。

三、饲养管理

1.种草

一般在当年4月份,在水退后出的田地,有淤泥湿润的地方播种上水稻、黑麦草等,在7-8月份水淹慢慢上来时,水淹没到的鱼直接取食;没淹到留着有计划喂食。那些旱坡地种上矮象草等,每割完一次就施尿素等肥料,大大减少了劳动力去割草。

2.施肥

一是投放如鸡粪、猪粪、白鸽粪等农家肥。农家肥在水中分解时间较长,肥力持久,投放农家肥,既可培育水质,而粪肥中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又可被鲮鱼、罗非鱼、草鱼、鲤鱼等摄食性鱼类利用,可谓一举多得。农家肥必须经过充分发酵后才投放在水库的上游或库湾平坦处,基肥时每亩投放放300-500kg,追肥时每亩投放100-200kg,

二是投放化肥。为了保持水生动植物饵料足量,要投放一定量的化肥,因为化肥能很快增加水的肥力,浮游生物能快速生长。一般以投放如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等。施肥时应看池水,掌握“肥、活、嫩、爽”的原则,水体透明度保持在40cm左右,在主要养殖生产旺季4-10月,选择晴天,阳光越充足越好,按氮磷1:1的原则,每亩施肥10-20kg,每15天施肥一次。

3.日常管理

3.1投饵

食场和食台设立在库汊平坦处,水深在0.5-1.2米,因为这样的深度能很好观察鱼摄食情况,-20亩左右水面设一个食场。除了投喂青饲料外,另一种投喂饲料是:糖厂甘蔗滤泥,每亩储备6吨滤泥,每吨滤泥混合氮磷化肥500斤,压实后用塑料薄膜泥土密封,投喂时才翻开薄膜,使用一层翻开一层,饲料成本极大降低。最后投喂配合饲料、或花生饼、麦麸、玉米粉、蚕蛹等精饲料,投饲时要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原则进行,日投饵率为鱼体重的3-5%,以投饵后2-3小时内鱼吃完为宜。

3.2防逃和防盗

每天察看鱼的摄食、生长和水质变化情况,仔细观察鱼有无其他异常情况2-3次。

其次经常检查进出水口如涵洞、溢洪口的拦鱼措施有无漏洞,堤坝是否有渗漏、溃堤等现象,尤其是汛期来临时,更要加强巡塘,做到早发现问题早处理,

3.3建立生产记录档案

根据养殖条件提早做好全年的投资和生产计划。记录好巡塘日记,写好生产日记,日记的内容可包括生产的各个方面。所有计划、日记等建立成档案,这些资料会成为当年总结和来年作计划的必备材料。

4.食场消毒

要经常清洁消毒食场,把鱼吃剩的残渣、死鱼等捞起,统一放到垃圾处理池,每10-15d对食场进行消毒一次,用15ppm的生石灰水或杀菌消毒药泼洒食场。

四、鱼病防治鱼病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在鱼病多发季节,要多巡塘,发现鱼有病时要及时捞出死鱼病鱼,并将病死鱼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根据病鱼的症状准确的做出诊断并及时对症下药。在5-10月,定期每15天对全塘消毒一次;定期每10天投喂如鱼服康、大蒜素等拌制而成的药饵,效果会更好。

五、捕捞

库汊养鱼由于受堤坝外大水库影响,如果堤外水退不够底,就无法放水干塘,所以一般采取多品种混养、采取轮捕轮放的模式,具体就是尽量捕捞大规格商品鱼,捕大不要影响小的,视实际情况,先放小的再捕或捕了大的再放小的。此方法可以调节放养密度,促进各种鱼类的平衡生长,有利于商品鱼的均衡上市,极大提高了水库库汊的产量和养殖的经济效益。

种大蒜的过程观察日记范文4

摘要:南美白对虾是我国南方地区淡化养殖的优良品种。但近年来,在养殖过程中,对虾大规模患病的现象时有发生,排塘现象非常普遍。为了探索提高高位池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及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笔者于2011年4月~8月在广西钦州市尖山镇用三口塘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套养埃及塘角鱼试验。养殖结果表明: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中套养埃及塘角鱼,能改善养殖水质,减少虾病的大规模蔓延,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养殖 套养 埃及塘角鱼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其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可在18~32℃生长,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虾种。但近年来由于苗种问题、新的病毒、气候环境的变化等原因,使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越来越困难。为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成功率及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笔者于2011年4月~8月在广西钦州市尖山镇用三口塘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套养埃及塘角鱼试验,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位于广西钦州市尖山镇沙井港的3口高位池,每口塘15亩,共45亩,东西走向,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沛,进排水方便,平均水深1.5米~2.0米。每张塘配1.5KW水车式增氧机6台。

二、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污整池

池塘经过1个月曝晒后再进行整修、清淤、清塘。并于放苗前20天左右用150Kg/亩的生石灰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用以消除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和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放养前10天左右进蓄水池水1米,用二溴海因500g/亩消毒,使池水盐度在5格左右,PH值约为8.0。进水时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施入经发酵的鸡粪20Kg/亩,培育基础饵料生物;施用追肥,用尿素0.3Kg/亩、复合肥0.4Kg/亩,每天1次,连续3~5天,直到池水透明度为25cm左右时停止。放苗时以水色为绿色或黄褐色为佳。

2、苗种放养

在水温稳定在20℃左右时选放入规格1.0~1.2cm经淡化的本地优质南美白对虾虾苗7.8万尾/亩。放苗前一天取少量苗用准备放苗的池塘水试水,24小时后,成活率超过90%才能放苗。当池塘里的虾苗放养20天左右,规格为3~3.5cm后放入埃及塘角鱼鱼苗,鱼苗体重平均为250g/条,放养量为16~20条/亩。鱼苗放养前用1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0分钟,预防鱼苗带入病菌到虾塘。

三、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由于是高密度精养,所以虾苗下水后,第二天就要投喂开口料。20天前每天投喂3次,即早、中、晚投喂饵料,投喂量按每10万苗每日一斤料。20天后每日投喂2次,即早、晚投喂,投喂量以对虾1小时内吃完散去为准,同时还要根据天气变化及对虾是否退壳等情况,适当增减日投喂次数及每次投喂量。另外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用Vc、大蒜汁拌料投喂,以提高对虾的抵抗力。放养埃及塘角鱼的目的是为了养好虾,所以塘角鱼下塘后,可不用专门投饵和管理。

2、水质管理

养殖前期只加注新水来提高水位,不换水,每天加水量为3~5cm,直到池塘的最高安全水位。待虾苗长到体长8cm以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适量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20cm。每半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10~15g/m3,使PH保持在7.8~8.5之间。每隔20天左右泼洒1次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养殖前期,中午把所有增氧机打开1~2小时,后期全天打开增氧机,打破水的热分层,并使整个池塘长期处于高溶氧状态,防止对虾浮头、泛池。养殖过程中最好能保证水体呈为绿色,透明度在30~50cm之间。

3、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观察水质、鱼虾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防治病害(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并做好养殖日记的记录工作。

四、试验结果及效益分析

1、南美白对虾的收获情况

实验中,饲料系数为0.97。

2、埃及塘角鱼不计入收益范围。

3、费用支出(单位:元)

4、效益分析

五、讨论

1、埃及塘角鱼喜欢贴着塘底生活,抗病力强,食性杂,喜食鱼、虾、小型水生动物和各种腐败的动物尸体等。对虾养殖池塘中个别活动能力差的病虾或发生病害后的死虾,很快被埃及塘角鱼吃掉,预防病毒在养殖池中快速传播爆发,大大提高养殖成功率。同时,埃及塘角鱼还能吃掉池底的残饵和对虾的粪便,有利于改善水体富营养化,提高水的透明度,稳定PH,从而降低池水中氨态氮、亚硝酸盐的毒性。试验中,南美白对虾平均93.2%的成活率及0.97的饲料系数说明:在虾塘中每亩套养16~20条埃及塘角鱼并不会对健康的南美白对虾造成大的危害和增加饲料系数。因此,在高位池中套养埃及塘角鱼能有效控制早、中期对虾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减少养殖户的用药成本,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成功率,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埃及塘角鱼生活在池底,活动时能搅动池底的水,使池底的溶解氧及营养盐混合均匀,有利于池中多种有益藻类繁殖生长,为对虾提供天然饵料。

3、实验中,南美白对虾池中只套养埃及塘角鱼,对池中养殖中后期产生的大量蓝藻、丝状藻无法清除。笔者认为还可以在池中混养10条左右的罗非鱼、鲢鱼或鳙鱼等杂食性鱼类,以清除多余藻类,保持养殖水质良好。

4、埃及塘角鱼市场效益较低,养成后基本上不把埃及塘角鱼计入收益范围内。为最大限度的提高池塘亩产效益,可以把埃及塘角鱼改换成经济效益较好的中华鳖。

5、养殖水体一定要淡,一般盐度不超过5格。超过5格的池水会引起埃及塘角鱼的死亡。但如果池水在放苗时低于1格,到养殖中后期(50天)后,如不能及时补充海水,池水中营养盐不能满足对虾生长需要,会引起对虾的各种不良反应,如软壳、发病死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