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近视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近视研究报告

近视研究报告范文1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有多少人近视?他们都是怎么近视的 。

二、调查方法

1、查资料,了解同学是怎么近视的 。

2、调查询问同学,了解他们是怎么近视的 。

3、找一下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近视了。

4、看报纸,了解近视可能引发的病发症。

三、调查情况

1、根据我的调查,我们班应该有三十多个近视眼,大部分都是过量的看电视和玩电脑,可能是作业太多,很多压力,导致睡眠不足。

2、写作业时候姿势不正确。

3、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

4、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5、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6、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7、看电视距离太近;

8、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9、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10、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

11、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12、在车厢里看书;

13、基因遗传。

四、总结

近视的危害:

最主要的危害是,中高度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玻璃体浑浊、视网膜出血和脱离而致盲。高度近视是指的近视度数大于400-600度、件有眼轴延长、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性等退性病为主要特点的光不正。

在世界上近视的比例占世界人数的33%。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小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小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长期使用电脑不注意的话,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就是眼睛,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眼红其次就是受电脑产生的静电导致皮肤病,静电会吸附大量悬浮的灰尘,从而使得面部皮肤受到刺激,会出现过敏起疹等现象同时,长期与电脑键盘打交道,每天重复在键盘上打字或移动鼠标,手腕关节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活动,逐渐形成腕关节的损伤,容易得腕关节综合征,俗称“鼠标手”,出现食指或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无力感,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神经受损,进而引起手部肌肉萎缩。

1、从整体来看,作业负担较重的同学占大多数,作业负担随年级的升高而加重。

2、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在做作业时都没有好好的让眼睛得到休息;而在校休息时间又一次随年级的增高呈递减趋势。

3、抗疲劳眼药水与眼保健操都是对眼睛有治疗作用的,但却没有引起同学的高度重视。

4、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还不够重视!

我建议:

1、每天都坚持做眼保健操 。

2、不要走了的时候看书,也不要躺下看书。

3、看书时作姿要端正,读书或写字时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4、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也不要躺下看书。

5、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6、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7、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8、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我们怎么预防近视

9、注意环境因素;教室灯光要明亮。

10、桌子、黑板不要反光太强。

11、注意每天做眼保健操

12、视力下降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13、不要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做作业。

14、定时定量看电视、玩电脑。

15、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学生在校时间压缩到国家规定范围,并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两操”锻炼。

16 、开设好健康教育课,使学生克服不良读写习惯,学会科学用眼、懂得用眼卫生。

近视研究报告范文2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有多少人近视?他们都是怎么近视的 。

二、调查方法

1、查资料,了解同学是怎么近视的 。

2、调查询问同学,了解他们是怎么近视的 。

3、找一下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近视了。

4、看报纸,了解近视可能引发的病发症。

三、调查情况

1、根据我的调查,我们班应该有三十多个近视眼,大部分都是过量的看电视和玩电脑,可能是作业太多,很多压力,导致睡眠不足。

2、写作业时候姿势不正确。

3、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

4、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5、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6、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7、看电视距离太近;

8、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9、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10、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

11、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12、在车厢里看书;

13、基因遗传。

四、总结

近视的危害:

最主要的危害是,中高度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玻璃体浑浊、视网膜出血和脱离而致盲。高度近视是指的近视度数大于400-600度、件有眼轴延长、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性等退性病为主要特点的光不正。

在世界上近视的比例占世界人数的33%。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小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小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长期使用电脑不注意的话,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就是眼睛,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眼红其次就是受电脑产生的静电导致皮肤病,静电会吸附大量悬浮的灰尘,从而使得面部皮肤受到刺激,会出现过敏起疹等现象同时,长期与电脑键盘打交道,每天重复在键盘上打字或移动鼠标,手腕关节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活动,逐渐形成腕关节的损伤,容易得腕关节综合征,俗称“鼠标手”,出现食指或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无力感,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神经受损,进而引起手部肌肉萎缩。

1、从整体来看,作业负担较重的同学占大多数,作业负担随年级的升高而加重。

2、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在做作业时都没有好好的让眼睛得到休息;而在校休息时间又一次随年级的增高呈递减趋势。

3、抗疲劳眼药水与眼保健操都是对眼睛有治疗作用的,但却没有引起同学的高度重视。

4、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还不够重视!

我建议:

1、每天都坚持做眼保健操 。

2、不要走了的时候看书,也不要躺下看书。

3、看书时作姿要端正,读书或写字时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4、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也不要躺下看书。

5、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6、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7、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8、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我们怎么预防近视

9、注意环境因素;教室灯光要明亮。

10、桌子、黑板不要反光太强。

11、注意每天做眼保健操

12、视力下降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13、不要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做作业。

14、定时定量看电视、玩电脑。

15、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学生在校时间压缩到国家规定范围,并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两操”锻炼。

16 、开设好健康教育课,使学生克服不良读写习惯,学会科学用眼、懂得用眼卫生。

近视研究报告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5-0021-04

一、现代金融业务发展综述

(一)商业银行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类。在国外,银行根据客户的种类(个人、小企业和大公司)来划分金融业务。个人业务通常包括银行基本业务、信贷业务和投资保险业务。小企业类业务除了向客户提供和个人银行基本业务类似的服务外,还包括企业服务如在线工资单结算、退休金账务管理等。大公司类业务主要向客户提供企业融资、债券管理、机构投资、国际服务、保险和风险管理和其他特殊服务等。

(二)投资银行业务

一是基金管理,即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交给专业基金经理进行管理。二是风险投资,指专门向从事高新技术且处在初创阶段的小型公司进行的股权投资。三是企业并购,投资银行主要从事寻求并购机会、为兼并公司和目标公司分别提供关于交易价格和非价格条件的咨询、帮助目标公司抵御恶意吞并的企图、帮助兼并公司筹集资金等。四是金融咨询,帮助客户进行市场调查、法律咨询、确定投资方案、评估风险收益等,为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提供咨询策划,并派生出“代客理财”和“合伙投资”等新业务。五是项目融资,指通过国际商业银行、银团和多边组织提供贷款,如产品支付、融资租赁、BOT租赁、项目债券融资等。六是金融工程,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一是金融工具创新,主要是互换、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票据发行便利、认股权证、证券存托凭证、可转换债券、合成股票等金融衍生工具。二是资产证券化,即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测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中可以出售并自由买卖的证券。

(三)保险公司业务

保险业务根据保险标的,通常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责任保险与再保险逐渐成为独立的保险业务种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险公司相互持股、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相互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保险业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是保险业的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二是风险管理成为保险业重要业务领域,三是技术创新为保险业务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

一是租赁公司业务。租赁的形式包括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到上世纪80年代租赁业已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设备投资的多功能新型产业。二是财务公司业务。当代西方财务公司的业务几乎与投资银行没有太大区别。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借款、卖出公开市场票据、推销企业股票、债券和发行公司本身的证券,多数财务公司接受定期存款,大的财务公司还兼营外汇、联合贷款、包销证券、不动产抵押、财务及投资咨询活动等。三是信托公司业务。按照委托人的不同,信托业务可划分为个人信托业务、法人信托业务和通用信托业务。四是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业务,指专门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组合对象的共同基金。五是养老基金业务。从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出发进行资产投资是所有积累式养老金的首要业务活动。六是货币市场业务。货币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主要是政府、银行及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主要包括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五)资本市场业务

资本市场基本功能是实现并优化投资与消费的跨时期选择,通过融通长期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按市场工具可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投资基金。

(六)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业务

金融衍生产品按性质可分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远期和金融互换(掉期)四大类。通过股票(指数)期货及相应的期权产品,机构投资者可实现资本的套期保值、投资获利、资产配置、国际化投资、避税以及改善现金流。

(七)其他金融市场业务

一是国际外汇市场业务,主要有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外汇交易、套利交易、套汇交易和外汇投机交易等。二是离岸金融市场业务,指在本国境内发生的外国机构(或个人)之间的以外币进行的交易,特指非居民之间即外国贷款者、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之间的融资业务。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分为一体型、分离型、簿记型。

二、天津市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截至2006年末,天津市有各类金融机构147家,资产规模7848亿元。其中,银行机构36家,从业人员3.9万人,总资产7534亿元;证券类机构91家(证券公司及营业部、期货公司及营业部、基金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证券公司及分公司资产总额60亿元,当年证券交易额1097亿元;保险总公司及分公司21家,总资产252亿元,同比增长19%,当年实现保费收入91亿元;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达到905.6元和2.5%。

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已经显现。天津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天弘基金管理公司,参股渤海证券2.64%;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对金融机构投资30亿元,涵盖银证保各金融领域,其中控股5家金融机构,企业总资产已达635亿元。

(一)银行业务

天津市银行业务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每一类业务又可再分为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各种贷款、国际国内保理、银团贷款、贴现、贸易融资、同业拆借、债券投资等;负债业务包括定期和活期存款、协议存款、再贴现、保证金存款、外汇结构性存款、同业拆入、理财产品、借记卡等;中间业务包括同城清算、国内国际汇款、托收、贷款承诺、委托贷款、、代收代付、保管箱、信用证、财务顾问等。目前天津市银行业务多达360种,其中,资产业务33种,负债业务30种,中间业务280多种。有11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一些保险机构也已在滨海新区、保税区内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年业务量约1亿美元。天津银行业在业务种类方面与外资银行并无大的差距。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银行通过创新,不断开展新的金融业务。零售业务方面,开设了现金管理、个人投资、银行卡、保险、理财及多种附加服务产品;在贷款方面,创新贷款品种,如交行推出为小企业服务的“展业通”产品套餐、生产经营一站通、贸易融资一站通、结算理财一站通等,多家银行开办存货质押贷款、保兑仓、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此外,各商业银行加强了与其他银行、保险、证券机构的合作,开展联合贷款,保险产品、基金产品。但是,目前客户所需的财产管理、投资、融资、信息服务难以在银行机构得到满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资商业银行还存在汇率避险产品不多的问题。银行、证券、保险的合作只处于产品代销的初级阶段,尚未进行产品开发合作。内部管理方式相对落后,风险管理水平和定价水平不高。

(二)投资银行业务

天津市目前只有渤海证券1家法人证券公司,业务种类主要包括证券经纪、承销、自营和资产管理。与上海、北京等城市相比,业务开展和资本金规模都存在差距。第一,业务范围较窄,利润来源过分依赖手续费佣金与自营业务收入。2006年上半年渤海证券收入中,手续费佣金收入占45.8%,自营收入占32.5%,承销收入占5.9%,资产管理收入占3%,新兴业务收入很少。由于缺乏特色业务和拳头产品,在同质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二,业务创新和新产品推广能力不强。由于渤海证券未能入选创新类券商,无法开展创新类业务。第三,资本规模偏小。2005年末,渤海证券总资产43.06亿元,比上年减少4.09亿元,税前利润-0.66亿元。

(三)保险业务

目前,各类保险产品达3661种,其中分红、投资联结、万能、医疗健康等新型保险产品的推出以及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实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天津市保险业务产品体系。2005年,全部保费收入中,财产险、人寿险、 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比重为24:64.6:11.4。同时,各经营主体更加重视服务竞争,增强了电话服务和网络服务功能,完善了保单服务制度,个性化服务成为有力竞争手段。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业务规模小,市场渗透力较低。2005年保费收入90.64亿元,增速24.65%,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等指标相对于全市经济规模和居民收入仍然较低。同期,上海保费收入333.6亿元,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达到2452元和3.66%,北京保费收入497.7亿元,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达到3293元和7.4%。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产品雷同,恶性竞争不同程度存在。寿险保障型产品发展缓慢,农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三是误导行为时有发生,理赔程序不规范、不透明,拖赔和无理拒赔等现象依然存在,诚信问题较为突出。四是保险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

(四)信托业务

天津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天津信托业的典型代表,发展迅速。2005年末,该公司管理的资产达126.6亿元,其中信托资产104.8亿元,占82.8%,同比增加1.3亿元。信托资产营业收入59388万元,实现净利润8241万元,同比增加2087万元,增幅33.9%。据《金融时报》统计,2005年该公司总资产规模位于同业第四,总收入为同业第一。公司业务品种有固有资产业务和信托业务,其中,固有资产业务包括自营贷款、融资租赁、证券投资、股权投资、财务顾问等;信托业务品种包括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财产权信托等。2005年收入中,信托业务手续费收入占41%,投资收益占31%。信托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信托产品在募集方式、合同份数、宣传手段和流通机制存在诸多限制,信托公司在金融业务开展中不能以公募方式进行宣传,难以募集到大量、长期的资金。二是缺乏核心业务模式,盈利能力不足。2005年,天津信托虽然推出一系列信托计划,但大部分都是作为企业融资手段,而不是信托基本职能―“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运用,理财业务发展较慢。三是创新能力不足,新业务品种还没有开办或业务量较小。

(五)货币市场业务

天津货币市场平稳快速发展。2005年,天津市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量累计达到10662亿元,同比增长54.2%;累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1383亿元,同比增加336亿元,票据贴现922亿元,同比增加257亿元。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3.63亿美元,同比增长34%,进行了远期外汇交易、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引入即期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另外,天津市通过短期融资券方式进行融资的企业已有4家,金额53亿元。但货币市场还存在融资规模偏小、工具特别是避险工具不多等问题。

三、天津市金融业务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积极拓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促进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协调发展

国际上个人银行业务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比例有的高达50%以上。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天津已经形成了相当数量的顶端、高端和中端客户,顶端客户是发展私人银行的主要对象,高端客户是发展个人理财的主要对象,中端客户是发展消费信贷的主要对象。商业银行要加快发展个人银行业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客户细分、差别服务和专业管理,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与服务组合。要转变依靠网点拓展市场的经营模式,在防范网络技术风险基础上,加快发展网上银行业务。

(二)大力发展区域金融市场

天津市所有法人金融机构要获得短期融资券主承销商资格,推动更多的天津企业到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允许金融机构开办债券借贷业务;积极参与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承销工作,对天津重大项目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开展资产支持票据试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渤海银行、天津市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次级金融债券和一般性金融债券,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推动天津市住房公积金、地方社保基金等非法人投资集合性资金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规范发展金融市场,加大创新力度,开展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动产质押短期贷款等新的业务,为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三)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

积极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为先进制造业、航运业、物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政策优惠试点吸引产业投资、创业风险投资资本。采取包括实行有限合伙制试点、减免资本所得税,提高滨海新区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企业个人所得税最低免征额等措施。发展功能齐全、面向全国的产业投资基金市场。为产业投资、创业风险投资提供区域性、全国性的市场退出平台,进行非上市企业产权、股权交易的试点,并在产权交易中引入信托产品、产业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交易。

(四)大力发展投资银行和开放式基金业务

扩大证券公司规模,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提高咨询、资产管理等业务收入比重,形成业务特色。增加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允许基金公司管理创业基金、进行单独账户资产管理,开办新的基金产品,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五)组建农业保险公司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要的新业务

大力发展养老和健康保险业务和建设工程质量等各类责任险业务,开办投资收益保险、进口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项目融资保险、环保责任险等新的业务品种,完善汽车、住房信贷保证保险。支持保险公司兼并、收购,大力开展产险、寿险、资产管理等多元化经营,支持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控股公司。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投资医疗机构,参与医疗机构的经营和管理,探索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资本市场和其它金融企业的新途径。促进保险中介机构发展,建立多元化保险机构体系。

(六)加快发展金融控股公司

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契机,加快建立金融控股公司。鼓励和支持泰达投资控股公司、天津信托以及渤海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等具有一定基础或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集团或金融机构以金融控股公司或全能银行等形式进行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重点发展以资本为纽带的金融控股公司,在内部设立若干个子公司,从事不同的金融业务,接受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泰达投资控股公司要加快整合金融资源,将现有金融资源独立出来,通过股权置换等方式设立专门的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或利用其中一家金融机构如渤海银行作为母公司,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加强公司治理建设,建立内部防火墙,加强集团内银证保合作,提高整体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七)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一是在东疆保税港建立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以滨海新区为基础,向环渤海地区拓展离岸金融业务。二是建立健全离岸金融业务法规,明确离岸金融业务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到滨海新区从事离岸金融业务。金融监管部门要制定操作性强的管理法规,促进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完善业务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引导离岸金融业务稳步健康发展。三是根据客户需要开发新的离岸业务产品。

(八)积极发展信托业

加快推进信托公司的经营模式由融资型向理财型转变。积极发展个人信托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业务;发挥信托公司个人理财优势,探索信托与银行、保险的新型合作模式;进行项目资产证券化,加强信托与银行、保险的合作。

(九)争取政策倾斜

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制定扶持金融业发展的财政、税收、人才政策,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具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在滨海新区进行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以及开设分支机构、设立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社区银行等。争取促进金融业务发展的监管政策。例如,争取监管部门给予渤海证券公司比照创新类券商开展业务的倾斜政策,促其创新;在推动股改的基础上,给予天津上市公司“新老划断”后首发和再融资的政策倾斜。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教育和培训体系,积极引进、培养金融人才;改革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给与金融人才优惠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课题主持人:朱志强

课题组成员:郑克毅 周胜强

近视研究报告范文4

关于“8.05”地震烤烟产业救灾资金的请示

市烟草公司:

    2005年8月5日21时45分零8秒,巧家县发生了多年未遇的地震,震级4.7级。第一次地震发生后,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内又发生了两次强度较大的地震,最强一次震级5.3级,震中位于县城东南部的蒙姑乡。地震发生后,烟办、烟司组织人员及时赶赴灾区,对灾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并对烤烟产业受灾的情况进行[-hxlw8.com]了统计。位于震中的蒙姑乡和相临的几个受灾乡镇是我县烤烟主产区,地震造成烟农烤房受损,大量烟水窖漏水。同时,由于烤房损坏,使许多在炉烟叶受损,田间烟叶采烤误时。

通过调查统计,崇溪、中寨、新华、金塘、蒙姑5个乡镇种植烤烟11369亩,有烤房4220间,倒塌5间,严重受损867间,轻度受损2071间,受损烤房合计2938间;在炉烟叶16万公斤(指正常烘烤后应有的干烟重量),折价损失95.36万元;误时采烤烟叶5.5万公斤(指正常烘烤后应有的干烟重量),折价损失52.38万元;地窖垮塌5个,严重受损2940个,轻度受损899个,受损地窖合计3907个。

目前正值烤烟生产收购的关健时期,也是地窖蓄水的最好季节。为避免造成新的损失,巧家县烟办、巧家县烟草公司及时发出了《关于做好“8.05”地震灾害后烤房和烟水地窖维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受灾乡镇及其烟草站(点)及时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及时组织烟农对损坏的烤房进行维修,确保烟叶烘烤不受影响;二是在烟农烤房尚未修好前,认真做好烤房调节和安排,保证受灾农户的成熟烟叶能够及时采烤,避免造成新的损失;三是及时组织对损坏的烟水地窖进行维修,确保在今年内蓄满水,保证来年的烤烟生产不受影响。

对于救灾减灾工作,虽然作了具体的安排,但是没有一定的资金保障,救灾工作很难落实。为确保救灾工作落到实处,烟司、烟办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作了汇报,请求县政府拨款救助受灾烟农,但由于县财政紧张,拨款救助灾民存在很大困难,烟草公司在烤烟收购之际,仅靠县公司自身能力,也无力解决这一问题,致使救灾经费存在较大缺口,而烤房和烟水窖的维修工作又刻不容缓。为此,特请示市烟草公司帮助解决下列救灾经费:

一、对受损的2938间烤房进行维修,每间烤房需要费用200元,共计需要费用58.76万元;

二、对受损的3902个地窖进行修补,每个地窖需要费用300元,共计需要费用117.06万元;

三、对倒塌的5间烤房每间补助600元,共计0.3万元;

四、对垮塌的5个地窖每个补助800元,共计0.4万元。

近视研究报告范文5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包括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组成的城市群落,又称“1+8”城市圈。其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产业基础较好,互补性强。武汉城市圈产业总量在全省占据“半壁江山”。2005年,武汉城市圈以占湖北33%的国土面积、46%的人口,提供了61%的生产总值、52%的地方财政收入、60%的固定资产投资、64%的消费品零售额。三次产业分别占全省的47.3%、61.7%、66.7%。其三次产业结构为12.8:43.3:43.8。经济规模居中部各城市群之首,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但城市间结构差异较大。从第一产业比重来看,武汉、黄石低于10%,鄂州16.1%,其余5市均高于20%,黄冈高达33.1%,说明圈内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大,多数城市工业还处于较低阶段。

2. 中心城市产业龙头地位突出。武汉历来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是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发展龙头。在“1+8”城市圈中,武汉“鹤立鸡群”,这是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圈的一个显著特征。2005年,武汉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城市圈56%、71%、61%。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武汉工业门类齐全,钢铁、汽车、光纤光缆、纱布、原盐、卷烟、纯碱等工业产品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正在形成以汽车、机械装备为重点的机械工业,以钢铁为重点的冶金工业,以医药化工、石油化工为重点的化工工业,以纺织、服装为重点的轻纺工业和以光纤光缆、光电器件、激光、通信系统、软件等为重点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等支柱产业。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武汉地位更为突出,是全国第三大教育和科研中心,中部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

3. 工业集中度较高,但区域产业竞争力仍然较弱。经过长期发展和行业结构更替,武汉城市圈工业已由行业门类齐全共同支撑型转变为支柱产业主导型。按产值比重占5%以上的支柱行业个数来比较,2000年武汉城市圈的支柱行业数为9个,2004年集中为4个,5年间减少半数以上。纺织、服装、农副食品加工、化工和非金属矿物制品5个行业退出支柱行业。再从城市圈50%产值所包含的大行业个数看,2000年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7个,2004年集中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5个。

武汉城市圈工业集中程度上升,但产业竞争力仍然较弱。在38个工业行业中,近10%的盈利率是负数,近60%的产业不盈利,即使盈利,其盈利率也很低。在武汉城市圈中,规模较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石油加工业、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二十几个行业中,只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1个行业在全国有相对优势,且绝大部分产业的盈利率都只是略大于1,因而优势不明显。这些都说明武汉城市圈主要工业产业仍然缺乏竞争力。

4. 产业关联度低,产业的梯度发展格局与一体化布局框架尚未形成。武汉城市圈工业集中度高但缺乏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关联度低,主导产业表面上是集群,实质是“归大堆”,内在关联不紧密,上下游产业配套和协作关系不协调,产业产品链条短。汽车、钢铁、石化、光电子等行业有较强的龙头企业,但缺乏成熟的、与之配套的关联行业。从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关系看,圈域产业主要聚集于武汉市,圈域产业分工和空间开发的重点与优先区域不明确,缺乏统一协调和整体联动,影响了武汉市产业的对外扩散和辐射作用发挥,特别是除武汉市外的8个城市之间的产业发展缺乏交流与合作,没有明显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产业的梯度发展格局与一体化布局框架尚未形成。

二、产业一体化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来,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征:

1.产业结构朝垂直一体化方向演进。突出表现为优势产业规模加速扩张,重点产业链条延伸。烟草制造业实施了大重组,武烟集团的年产规模由原来的50多万箱迅速提升到120万箱,进入全国烟草十大品牌行列。钢铁产业投资重点向鄂州、黄石等资源集中地靠近。周边城市依托武钢等圈内大型钢铁企业的优势,相继加大了钢铁深加工的投资。如,黄石华亿公司的精密冷轧板和精密不锈钢项目,总投资7.16亿元;孝感市金属制品80%的原材料来自武钢,26%的产品销往武汉;汉川市2001年从厦门引进从事轻钢结构建筑安装及彩板制品生产的黎明钢构,用4年时间迅速占领孝感、武汉、鄂州等圈内市场,生产规模居华中地区前列。2005年设立的永和安钢构,投产仅10个月就完成了40个工程,产值达1.2亿元,成为全国十大品牌之一。汽车产业以东风汽车为龙头,一批零配件骨干企业正在武汉、天门、孝感等地迅速发展。武汉元丰投资5000万元在仙桃建设铸锻及表面处理项目,形成了35万辆车的配套能力;天门“东风华泰轮毂”在继续发展出口的同时,正在扩大产能,为东风等厂商配套。武汉市商业集团以连锁经营方式加速进入周边城市,已累计在周边城市设店58家。垂直一体化不仅仅是中心城市产业向周边的扩散延伸,也反映在周边城市的产业加速对武汉投资或相互投资。例如,目前武汉在孝感的投资企业91家,投资总额37亿元;孝感在汉投资企业440家,注册资本11.8亿元。至2005年底,黄冈市先后与城市圈兄弟城市达成合作协议83项,协议总投资161亿元,其中已建成和在建项目74个,投资金额139亿元。

2. 产业布局向互补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城市圈内各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客观上存在差异,在产业一体化进程中,通过产业分工达到优势互补,使资源和市场得到有效对接,已成为圈内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如水泥产业,武汉市年需求达1000万吨以上,黄石华新水泥在武汉市建成年产120万吨的水泥粉磨站项目后,又在青山区投资4.5亿元,建设大型水泥及深加工环保产业园。纺织服装行业向差异化、互补化方向发展趋势最为明显。武汉市纺织服装行业因结构调整和市场原因,出现了印染和后整理的“断层”。该市没有简单重建,而是充分利用品牌、资金和市场优势,结合周边城市较强的加工能力和成本优势,调整布局,共创市场。如红人集团投资8000万元,在孝感建设服装出口加工基地。汉川马口镇从10年前一家纺织企业起步,迅速发展为现有40家纺织厂、60万锭规模的“湖北纺织第一镇”。武汉市汉正街大量服装企业外迁汉川市新河镇汉正服装工业城,一期75万平方米厂房全部建成后,集服装生产、物流、商贸、信息、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可入驻企业400家,吸纳8万名工人就业,初步打造成“华中服装工业第一城”。武汉市京华彩印整体搬迁到大悟县的建厂工程已在实施。化工行业已开始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梯度转移。总部位于武汉的省化学研究院,在鄂州市葛店经济开发区投资2亿元,兴建了生产基地,将院内的全部产业化项目及主导产品的生产制造,都转移到了葛店生产基地。武汉青山化工厂收购潜江化工总厂后,在潜江投资1.2亿元,新建年产2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及相应硫酸扩产项目。而以武汉化工企业为主体的应城市长江埠化工集群已形成规模。周边地区借助武汉的综合优势,加快资源与市场对接。一些大型企业已将总部迁至武汉。丝宝集团、三江航天集团、江钻股份、美尔雅集团、广济药业等圈内的大企业已将企业总部或销售中心、研发中心迁到武汉。周边地区大批特色农产品进入武汉,带动农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孝感、咸宁、仙桃等已成为武汉市固定的蔬菜和农产品供应基地。

3. 产业组织方式向集群方向发展。武汉市优势产业向周边城市扩张,不仅壮大了自身实力,而且有效促进了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增强了产业聚集功能,进而使各地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定位逐渐明晰。从整体上看,城市圈内三大产业集聚带已初现端倪。一是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整合黄石、黄冈、鄂州、咸宁等地资源,逐步形成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环保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二是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以仙桃、潜江、天门等地为配套生产基地,形成汽车制造、IT设备、精细化工、轻工食品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三是以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为核心区,以孝感市为生产基地,形成汽车零部件、食品工业、农产品加工、盐磷化工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圈内各城市围绕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引进资金和项目,延伸产业链,也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如仙桃的无纺布、咸宁通城的涂附磨具、孝感安陆的粮机等,均已成为全国的重要生产基地。据统计,仅孝感市初具雏型的产业集群已达10个,网络各类企业和作坊2000多家,总资产近80亿元。

4. 产学研对接和科教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为产业一体化提供了推动力。科技和人才高度集中于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一个显著特点。充分发挥武汉的科技人才优势是形成圈内产业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有关部门已建立科技信息平台,省政府每年组织召开“中小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周边城市与在汉科研院所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城市圈内任一产业的发展都与武汉的科技人才资源有着不同形式的关联。仅仙桃市已有200多家企业主动与武大、华中科大、华中师大、华中农大等30多个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很多企业将研发中心延伸到了武汉各高校院所,利用武汉的科研成果实施技术改造300多项。

三、产业一体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

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圈比较,产业一体化层次相对较低,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协调性较差,生产要素流动不畅、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从调研情况看,产业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1. 思想障碍。主要表现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还没有彻底消除,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认为城市圈产业一体化主要靠上级政府通过规划来实施,寄希望于扶持政策和产业投资倾斜,在工作中把注意力主要放在等政策、等投资、等国家项目上;有的认为武汉市的一般制造业很快就会出现大规模向周边城市转移,因而坐等武汉市主动上门求合作,只讲分工协作,不讲市场竞争;有的认为搞产业一体化,就是要成为“一家人”,比如要求享受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当这些问题难以解决时就怨天尤人,甚至消极无为;有的认为本地产业基础差,与武汉和其他城市的合作点少,搞产业一体化受益不大,因而信心不足,工作只停留于开了会、发了文、讲了话;有的习惯于传统行政式的工作方法,忽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组织政府交流活动多,组织企业交流活动少;有的认为武汉市像一块大海绵,目前还处于“吸水”阶段,搞“武汉城市圈”就是武汉吸周边城市的“水”,因而阻止本地企业到武汉发展,对跨市经营的企业仍然要求全部在本地纳税。

2. 体制障碍。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是阻隔产业一体化进程的一堵“看不见的墙”。武汉城市圈涉及到的9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各自的地区利益与诉求也不尽一致,各自为政、相互分割的行政经济管理体制尚未彻底改变,产品市场有壁垒,要素市场有障碍,利益分配有冲突,束缚了产业一体化发展。虽然有关部门在市场准入、依法维权、信息共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工商部门已建立了知名商标“一地认定、圈内共认、异地联保”的联保体系,互通信息,联合打假等。但圈内各城市在物流、知识产权、环保、工商管理、技术监督、商品检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方保护。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滞后。特别是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资金流往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小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金融弱化现象,阻碍了产业转移及产业规模扩张;圈内统一的人才市场建设刚刚起步,目前仍然处于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开展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用工信息交流等层面,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系统、保障城市圈内居民平等就业权利等方面进展不快。直管市的金融、保险、商检、电力等管理体制不顺,已经严重影响了各直管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 基础设施障碍。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尚不健全,武汉和各城市之间的高等级公路有部分工程尚未完工,存在不少断头路和“瓶颈”路。即使在毗邻的城市之间,由于地方利益关系,制约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鄂州市花湖开发区内的鄂城大道与黄石市迎宾大道本可联通,但长期没有实现联通,其中仅隔一段长100米、宽50米的废堤。整个城市圈的公路缺乏网络功能,城市之间高等级公路尚未成网;公路收费站卡林立,加重了物流成本。信息网络尚未完全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不够,缺乏平台支撑。商贸物流配套体系也不够健全,运转效率低。

四、政策建议

基于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城市群产业发展经验,我们对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提出如下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本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优势、利益共享的原则,以构建“三链”(设施链、产业链、流通链)、促进产业协作与发展为重点,努力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原材料生产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障碍,建议采取如下政策措施:

1. 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增强推进产业一体化的合力。

一是牢固树立市场竞争观念。武汉城市圈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圈内产业一体化的形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圈内城市应树立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求共赢的思想,摒弃新的“等靠要”思想,不能过分期待政策扶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圈内各种资源优势,特别是武汉市的综合优势,加强产业合作,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二是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观念。产业一体化过程中,行政体制障碍不可能很快消除。要在积极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树立“体制未改,方法先变,机制先转”的思想,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方法、新机制,自觉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程式化、行政化的工作方法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三是牢固树立长期合作、持续发展的观念。产业一体化是渐进的市场化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破除急于求成和消极无为的思想,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蓄势发展”的思想,坚持多做细活,从具体项目的合作起步,一个个地解决具体问题,以细节的成功,累积起战略的胜利。

2. 找准突破体制障碍的现实路径,把握政府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推进产业一体化,必须走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发展模式,积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主要是“引导、协调、搭台、育苗”四个方面。“引导”即通过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和信息,组织经济交流活动等,促进圈内产业分工合作,引导产业向一体化发展。“协调”即通过建立区域性的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鼓励圈内企业跨区域投资、经营,促进圈内工业产业对接、商贸物流对接、产学研对接。“搭台”就是建设圈内一体化的交通、信息、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善物流、金融、人才等服务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育苗”即培育市场主体,着力培育先导性企业,扶持配套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政府的作用不在于制造产业集群,而是发现那些已处于萌芽状态但很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群核、群链。目前,政府在推进产业一体化过程中应重点做好营造良好环境的几项重要工作:

一是统一政策法规。清理现行经济政策及相关法规,取消各地对人才、资本、资源流动的限制和歧视性政策。在9市之间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减免有关手续和收费。建立“一次审批”制度,一般性行政审批事项在圈内一个城市审批后,其他城市予以认可。制止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企业的行为。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步伐。近期抓好已规划的武汉8条高速出口路建设,建设武汉至黄石、武汉至孝感的快速轨道交通,构建骨干线高速化、次干线快速化、支线密集化,层次结构合理、完善的城市圈公路网络。组织专班调研协调,取消武汉市路桥通行费,取消圈内移动通信漫游费,统一圈内电话区号。建设武汉城市圈信息共享平台,加大金卡工程的推广力度,在金融、商业、交通、医疗、社保等行业广泛使用IC卡,并在圈内率先联网,向一卡多用方面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管理体制,探索区域性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经营机制和投融资体制。整合圈内旅游资源,合作开发,共同繁荣区域旅游市场。

三是帮助中小企业化解“融资难”。以长江证券为龙头,组建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成立区域性开发银行。打破银行贷款发放的地域限制,推动各银行开展异地贷款业务,实现圈内各商业银行间资金的及时调剂。由省政府和圈内城市共同筹资,组建城市发展基金,作为城市圈内重大产业项目和基建项目的贷款贴息、债券贴息等。争取发行区域性项目债券、企业债券和区域建设政府债券,鼓励国内外企业、金融机构设立基础产业投资基金、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支柱产业投资基金等产业发展基金。

四是缓解工业用地“瓶颈”制约。可借鉴外省经验,实行工业用地指标全省统筹、适当向武汉城市圈倾斜的政策。

3. 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进资源整合与产业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集团是资源整合与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要抓住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的机遇,推进圈内企业整合重组,加快要素向优势大企业流动和聚集,使汽车、冶金、石化、电子等支柱产业群落的构成更趋完整和合理,在原材料、轻纺、医化、食品加工、服务贸易等重点行业培育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对重大产业项目,政府应实行“一事一议”的政策优惠。

二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追求利润最大化,强调区域配套和规模发展,是突破“区划经济”行政壁垒的有效手段和基本途径。武汉城市圈应重点发展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光电子通信、电子信息及家电、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钢铁及钢材制品、纺织服装、建材、食品加工等七大产业集群。要大力推进产业“三集中”,即产业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改造提升工业园区,招商方式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注重引进关键链接企业,相关产业项目按照产业链的要求就近落地,把工业园区建成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区。放大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效应。商务部即将出台《关于扩大开放,提高吸收外资水平,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意见》,其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快速、健康发展,优先许可中部地区适当扩区建设”。要抓好这一机遇,争取国家批准东湖高新区“适当扩区”,将周边城市的原省级开发区挂牌为“东湖高新区××工业园”,让其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三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是资源整合与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武汉城市圈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要狠抓两手:一手抓进一步解放思想,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真正消除思想障碍,树立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观念,让“创业光荣、发展有功”的理念深入人心,催化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手抓加大优化发展环境的力度,从细微处着手,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特别要加强对一线办事人员的素质教育,规范办事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及承诺事项,推行阳光政务,奖惩严明。加大对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执行力度,不能让一些企业赢了官司、输了钱财。废除或修改还存在所有制差别和规模差别等不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与规定,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有经济改组,落实优惠政策,在税收、政府扶持、人才培养等一些关键政策上给予民营经济公平待遇。尽快出台《湖北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

4. 强化武汉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发挥好武汉的科教人才优势。以武汉市为中心平台,建成圈内统一的教育、人才引进、就业、劳动力转移等政策体系,统一职业技能认证,推动人才培养、引进、交流和人才资源开发的联合。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圈内科技资源共享,推动联合攻关,完善成果转让机制,促进“知本”与资本结合。

二是提升武汉的商贸物流中心地位。发展面向全国和中部地区的大型消费品批发市场和重要的工业品专业市场,如钢铁、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纺织与服装、光电子和其他高新技术产品,以及粮、棉、油、蔬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市场。积极探索和争取开设期货等新的交易方式,扩大交易量与辐射区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断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构筑统一有效的区域和全国性物流服务供应体系,把武汉建成现代化区域物流中心。

三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武汉金融资本市场。依托武汉作为中央银行区域分行所在地的优势,全方位推进武汉金融投资中心建设。近期要以产权交易市场的整合和发展为突破口,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将省产权交易所、省技术交易市场、武汉产权交易所、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武汉技术交易市场等5家机构合并重组,充分发挥其整合资源的职能。在城市圈内部建立证券网络,组建实力强、机制活、管理规范的大型证券公司;积极引导信托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和中外合作基金。

5. 以调整财税分配关系为突破口,建立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

调整省、市之间的财税分配比例,改进税收征管办法,稳定各地既得利益。凡是因为圈内资源整合、产业调整和梯度分工引起的企业兼并、企业迁移等导致的税源流动,其既得税收利益,特别是欠发达城市的税收既得利益应予以充分的尊重和维护,可在保持原基数的前提下进行税收分配,避免圈内恶性竞争。周边企业迁入武汉开发区的,武汉市应落实在其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90%予以返还的政策。创新财税激励机制,实行均等性转移支付和激励性转移支付结合的政策。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全省同级平均水平的市、县,适当给予激励性转移支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职工技术培训和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对使用落后工艺、设备及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实施限制或惩罚性税收制度。对圈内大中型企业、名牌企业、高科技企业的重组、联合,财政应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对大型跨区域的盈利性项目,可采取联合共建、股份化运作、利益分享的方式;对大型跨区域的纯公益型项目,可按不同行政区域受益程度的大小确定出资比例。

6. 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构,构建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

建立权威指导机构和高层协商制度。将“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市长联席会议”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化,提升其功能和职责,使之成为城市圈经济发展的高层指导机构和协商机制。将“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改为常设机构,内设战略规划处、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处、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处、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处等,贯彻落实高层指导机构和联席会议作出的规划、决定,负责组织圈内经济联系和合作的有关业务,研究圈内经济政策。高度重视和支持被称为“第三方机构”的行业协(商)会的建设。组建武汉城市圈联合商会或行业协会,联络圈内主要企业,沟通行业信息,筹划行业内或跨行业的企业合作与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有关活动,形成多重力量促进协作的局面。

近视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学风建设 实践研究 计算机专业

一、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学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心态,甚至是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的学者、科学家、商界精英等,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具备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的个人精神。而良好的学风正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的个人精神的沃土。好的学风,可以激发小集体中的个体潜质。促进小集体的整体前进,最终带动一批人迅速的成长。因此,学风建设对于个人成长及校园大环境的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而关键的。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是以为大学生们树立科学的知识价值观、知识发展观、知识融合观和知识创造观为目的的基本工作。由此可见,学风建设对于大学生,乃至于国家的未来来说,都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二、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践研究内容

1.研究整体介绍

在本次实践与研究中,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所有本科生,其中研究重点放在2007级、2008级和2009级,涵盖了新生班和毕业班。因此,实践研究具有实用性和广泛性。

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为学生和学校及社会两个层面。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功利色彩严重、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纪律松懈和学习习惯不良等现实情况反映了学风建设中学生层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和社会的层面来看: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加强对不良风气的抵制,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针对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加强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深化教学体质改革、培养教师教风、严格考试管理、建立长效的奖惩机制、推进优良班风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着手。

计算机系学风建设研究与实践侧重点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培养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两方面。对于前者,学校的辅导员和导师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实际工作中也收效明显。但是在提高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方面,往往存在一个辅导员管理多个专业学生的情况,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所学专业与管理的学生的专业存在差异性,使得辅导员在和专业相关的教育工作中说服力不足。上述因素的存在,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没有清晰的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的问题,对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相应的精细化的学风建设具有非常重耍的意义。

2.实践研究的具体方法

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网络,责任人覆盖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任课教师、本科生导师、辅导员、班委组成。对课堂、实验、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查监督。同时针对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分析,制定针对不同阶段和问题的解决方案。要从严抓教风的角度制定实施方案,确立任课教师为学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在课堂上结合专业发展前景,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互动,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另一方面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在科研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召开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各班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及党员参加会议。以党员为主成立班级学风建设先锋模范小组,以自身的榜样带动全班同学共建学风。班干部做好每节课的考勤记录工作,两周汇总一次并进行公示,由辅导员对缺课、迟到、早退等严重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面有效的学生综合测评条例和奖惩机制,在学生干部选拔、免研推荐、奖学金评定和各项评优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奖励优秀生。帮助后进生,激励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最终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

建立在对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辅导员针对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深度辅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实施科学的人性化的引导,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同时辅导员需要利用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活动不断丰富自己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从而做到规范深度辅导的内容。包括为每一个学生制定阶段性个人发展规划,为他们解答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困惑,引导其健康、科学地发展等。增强辅导员自身的责任感,通过精细化的指导和服务,全面提高学风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三、学风建设实践研究结果与总结

1.学风建设实践研究成果

经过学风建设一系列措施的施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出勤率、学业警告率、各门成绩的及格率、优秀率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出勤率方面,2008年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出勤率为89%,2009年提高到了92%,而2010年这一数据上升至95%。学业警告率方面,2008年计算机专业的学业警告率高达9.47%,在2009年,这一数据降至3.1%,而2010年计算机专业的学业警告率下降到2.08%。在整体成绩上升的同时。也出现了基础课成绩表现突出。例如2008级的高等数学,以94.6%的及格率名列全校第一。

2.学风建设实践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