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的泡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毛尖的泡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毛尖的泡法范文1

【摘要】

目的: 考察黄连、黄柏药材炮制前后小檗碱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0 μm×72.5 cm,有效长度64.2 cm)作为分离通道,50 mmol/L Na2HPO4NaH2PO4 (pH=6.7)-甲醇(2∶1)作为缓冲溶液,运行电压30 kV,毛细管柱温20 ℃,检测波长275 nm。结果: 小檗碱的线性范围为0.010 8 ~ 0.075 6 mg/L,r = 0.999 3,小檗碱在黄连和黄柏中的回收率分别为101.56%、RSD 2.0%和95.6%、RSD 1.32% 。结论: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黄连、黄柏炮制后小檗碱的含量均有降低。

【关键词】 黄连 黄柏 小檗碱 电泳 毛细管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ontent changes of berberine in Coptis chinensis Franc and Phellodenron chinense Schneid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Method: A fused quartz capillary(50 μm×72.5 cm,with effective length of 64.2 cm) was used as abstraction tunnel.The running buffer was composed of 50mmol/L Na2HPO4NaH2PO4 (pH=6.7)-methanol(2∶1).The applied voltage was 30kv and the capillary temperature was 20℃.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75nm. Results: The linear curve for berberine was obtained in the range of 0.010 8 ~ 0.075 6 mg/L,r=0.999 3. The recovery of berberine in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was 101.56% with RSD of 2.0% and in Phellodenron chinense Schneid was 95.6% with RSD 1.32%. Conclusions: The method is simple, accurate and good in reproducibility. The berberine contents in Coptis chinensis Franc and Phellodenron chinense Schneid decrease after processing.

[Key words] Coptis chinensis Franch;Phellodenron chinense Schneid;electrophoresis, capillary

中药材炮制目的主要是改变药性,降低副作用,扩大用药范围,而中药材炮制工艺繁多,饮片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现代药理研究还不够深入等缺点[1]。中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某些辅料,炮制之后的药材会因辅料中不挥发的附着物使重量增加。因此,在分析炮制前后药材中化学成分时,这些附着物的重量应该被扣除后才能准确计算被测成分的含量变化。黄连和黄柏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3]或薄层扫描法[4],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进行测定的报道较少。2007年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黄连和黄柏炮制前后小檗碱含量进行了测定。

1 仪器与试药

HP3DCE高效毛细管电泳仪(Agilent公司)DAD检测器,Agilent化学工作站,自动进样器; AE-240双量程分析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和十万分之一,梅特勒-托利多上海有限公司)。盐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甲醇(分析纯,色谱纯)、水为重蒸馏水,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7139906)。药材黄连、黄柏分别购自贵阳同济堂药店和贵阳鼎茂药行,经贵阳中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教研室周汉华副教授鉴定,黄连为毛茛科植物味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根茎,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2 方法与结果

2.1 黄连和黄柏的炮制

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盐黄柏分别用生黄连和生黄柏,按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进行炮制[5] 。由于经过炮制后的药材重量将会增加(得率P>100%),因此,炮制品的数据均为扣除附着物后计算的结果。计算公式如下:

炮制得率: P=W2W1×100%

W1 :炮制前干燥至恒重的样品重量;W2:炮制后干燥至恒重的样品重量。黄连和黄柏药材经炮制后的得率:酒制黄连116.81%,吴茱萸制黄连109.69%,姜制黄连111.10%,盐制黄柏101.6%。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各样品粉末约0.1 g ,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100∶1的甲醇-盐酸约70 ml,水浴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收集提取液,以甲醇定容至100 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2.3 毛细管电泳条件

采用空心石英毛细管柱(河北永年光导纤维厂)50 μm ×72.5 cm,有效长度64.2 cm ;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75 nm,50 mmol/L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pH=6.7)-甲醇(2∶1)的溶液作为缓冲溶液,工作电压30 kV,压力进样3 kPa×10 s,电解质封口1 kPa×5 s,柱温20 ℃。每次进样前依次用浓度为0.1 mol/L的氢氧化钠和缓冲溶液分别冲柱5 min。分离效果见图1。贵阳医学院学报 33卷

4期高言明等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黄连、黄柏炮制前后小檗碱的含量(min)

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2.70 mg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用甲醇溶解于25 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得浓度为0.108 g/L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浓度为0.108 g/L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0.5、1.0、1.5、2.0、2.5、3.0、3.5 ml于7个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后分别精密吸取0.5 ml于7个样品小瓶中,按“2.3”项下进行电泳测定。以浓度C为横坐标,峰面积A为纵坐标,线性回归方程:A=556.327 C-0.517 6,r =0.999 3。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为0.010 8 ~ 0.075 6 g/L。

2.5 精密度试验

在9个样品小瓶中分别精密加入同一浓度的对照品溶液0.5 ml,用新的样品小瓶盖盖紧,按“2.3“项下分别进行测定,用峰面积计算精密度,9次测定结果RSD=1.72%。

2.6 稳定性试验

分别取黄连、黄柏生品提取液各一份,分别在0、2、4、6、8 h测定小檗碱的峰面积,结果黄连、黄柏的RSD值分别为1.46%和1.91%。

2.7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黄连和黄柏干燥生品粉末样品各5份,每份约0.1 g,按“2.2”项下进行提取,按“2.3”项下进行电泳分离测定。结果黄连、黄柏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22%,RSD = 0.98%;2.40%,RSD=2.10%。

2.8 回收率试验

取盐酸小檗碱平均含量分别为6.22%和2.40%的黄连和黄柏干燥样品粉末各5份,每份约0.05g,再加入一定量的小檗碱对照品溶液,按“2.2”项下进行提取,按“2.3”项下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表1 盐酸小檗碱回收率测定结果(略)

2.9 样品中盐酸小檗碱测定

称取各干燥至恒重的样品粉末约0.1 g,按“2.2”项下进行提取,按“2.3”项下进行测定,结果见表2。表2 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黄连和黄柏药材经炮制后,其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都有一定程度下降,原因可能是在炮制过程中小檗碱因温度增加而被分解。因此,如要减少小檗碱的损失,炮制方法和温度的控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6]。

高效毛细管电泳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通常精密度稍差。若采用内标法,要找到恰当的内标物往往难度较大。本研究在使用外标法的操作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如用塑料样品小瓶盖只穿刺进样一次后就不再使用,或精密量取样品溶液于样品小瓶中,使各样品小瓶中的液体样品体积一致;压力进样之后电泳之前,需用电泳介质封口,经上述3项改进后,精密度有了明显改善[7]。

参考文献

[1]唐永红,麻春恒,潘忠记.炮制盐黄柏新工艺参数优选的研究[J].广西医药,2006(9):1426-1428.

[2]乔喜芹.HPLC测定黄柏炮制品盐酸小檗碱质量分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5) :18-20.

[3]修彦风,徐德生,冯怡,等.不同用量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后成分的比较[J].中草药,2003(4):320-322.

[4]叶玉兰,赵萍萍,罗泽澜,等.黄连及其炮制品中5种生物碱含量测定[J].中成药,1996(3):16-17.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4.

毛尖的泡法范文2

关键词:动态烘干机;秦巴毛尖;品质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属江北茶区,镇巴产茶历史悠久,始于秦汉,曾被作为多朝贡品,“雌鸡岭上茶,白河井中水”便是最好的见证。全县现有茶园11万亩,年生产茶叶4000余吨,主要产品以汉中仙毫、秦巴毛尖、汉中炒青为主、红茶等其他茶类为辅,以无污染(输京水源地、全国生态示范县)、富含硒(与紫阳同处中国第二富硒地理带)、香高、味浓、耐冲泡的优异品质深得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 秦巴毛尖的品质特征

1.1 秦巴毛尖概述

秦巴毛尖是镇巴县茶叶技术指导站茶叶技术人员于上世纪80年代在历史贡茶“中园毛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制茶工艺研制出来的半机械化生产的烘炒型中档名茶,1986年6月在中国农科城杨凌通过了由中国茶叶界泰斗王泽农教授、阮宇成、程启坤、沈培和研究员及王自佩、吴幼婷等茶叶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科技鉴定。阮宇成研究员品饮秦巴毛尖茶后,挥毫题写“秦巴名茶放光彩,毛尖一杯精神爽”。程启坤研究员留下了“秦巴毛尖茶、色香味俱佳”的赞幅。该茶利用镇巴独特的自然优势生长的茶树,选用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二叶鲜叶,经过摊放―杀青―清风―揉捻―解块―初烘―毛火―足干―提香―精选而成。秦巴毛尖不但兼具汉中仙毫优雅的形态,汉中炒青的浓郁口感,而且还具有自身独特的香气。自上市以来就以其形美、香高、味醇、耐冲泡、富含硒的优良品质深的消费者的认可,在汉中、西安、北京、甘肃、山西、河南等地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市场半径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1.2 秦巴毛尖茶品质特征

外形肥壮秀嫩,茸毫显露,色泽嫩绿,栗香高锐持久,滋味浓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完整亮丽成朵。

2 茶叶动态烘干机主要技术参数

本文所使用的茶叶动态烘干机为浙江珠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HT-60型茶叶动态烘干机。技术参数如下图:

3 使用犹烘干机对秦巴毛尖品质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本次对比试验时间为2016年4月6日,所使用的的茶鲜叶为紫阳群体种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一叶茶鲜叶(其中一芽一叶初展60%,一芽一叶40%),鲜叶数量为240kg,均使用6CFS60热风杀青机杀青(杀青程度一致),杀青后摊晾90分钟,使用6CR40/4揉捻机组揉捻(投叶量、加压时间、方法、揉捻程度均相同),揉捻叶解块后分别采用初烘(6CH60动态烘干机)―毛火(6CHP200烘干平台)―足干(6CHP200烘干平台)和初烘(6CHP200烘干平台)―毛火(6CHP200烘干平台)―足干(6CHP200烘干平台)两种方式干燥。对干燥后的茶叶组织专业评茶员进行感官审评。

3.2 感官审评结果

4 结果分析

4.1 使用动态烘干机对秦巴毛尖外形的影响

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茶由于揉捻叶在烘干机筒体转动过程中进一步起到了紧条的作用,更利于秦巴毛尖茶条索紧结;但是揉捻叶在与动态烘干机筒体摩擦过程中也容易造成茶毫脱落,使成品茶不易达到白毫显露的效果;而揉捻叶含水量高,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其高热风能够迅速降低在制品的含水量,不易发生“湿热闷黄”,让秦巴毛尖茶的干茶色泽更绿。

4.2 使用动态烘干机对秦巴毛尖内质的影响

4.2.1 对汤色的影响

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揉捻叶失水均匀、失水速度快,形成干茶色绿,开汤后汤绿程度明显优于传统方式加工的秦巴毛尖;同时因为筒体转动的“脱毫”作用让秦巴毛尖汤色更清澈明亮。

4.2.2 对滋味的影响

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因其揉捻叶在与烘干机筒体摩擦过程中细胞进一步破碎,冲泡后水浸出物更多,滋味更浓;而筒体转动过程中“脱毫”轻微降低了茶汤的鲜爽度。

5 小结

综上所述,茶叶动态烘干机在秦巴毛尖茶加工过程中的使用效果:一是使用茶叶动态烘干机加工秦巴毛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手工辅助紧条的劳动强度,整体降低了企业的加工成本。二是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汤色清澈明亮、滋味更浓符合秦巴毛尖茶主销区―大西北人的饮茶要求。三是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筒体转动摩擦“脱毫”,使成品茶不易达到白毫显露,开汤后茶汤鲜爽度有所下降。茶叶加工机械化、智能化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方向,而茶叶动态烘干机已在陕南茶区大面积使用推广,各加工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特性选择使用,改良加工工序,扬长避短,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郑宗林、蔡如桂,汉中茶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70-74

[2]陈孝钧,茶叶标准化实用新技术,113-115

[3]陈宗懋,杨亚军。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年,529-542

毛尖的泡法范文3

在信步天游、俯瞰九曲、下榻山庄的第一个夜晚,经受不住“大红袍”的诱惑,结伴来到天游峰下度假村的街头。灯火阑珊的山庄里,间或飘来淡淡的桂花香,那是诱人的茶香。循着香气,我们来到了一间名曰“惠兰岩茶”的小店。店面不大、但很整洁。高高的货柜上各种武夷名茶: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晚甘喉、肉桂、雪芽、大红袍……透过玻璃器皿向客人展示着各自的风姿。同众多的茶店一样,店里摆放着一张用树根雕琢而成的大茶桌——硕大的树根被雕得山峦起伏、虎啸龙吟,稍凹下去的“龙潭”里是考究的紫砂茶具。店主人——20多岁的林姑娘热情地招呼我们围桌而坐:“来到武夷山要品正岩茶,自家种的茶能让客人品出滋味,买不买都是可以的……”

顷刻间,紫砂壶、小茶盅已经被台子上电茶壶中的开水烫了一遍。小林一边用竹夹将小茶盅一一摆上,一边用闽北普通话介绍说:“武夷山的茶是半发酵茶,不比你们北方的绿茶,要把茶壶烫一下、再用90度以上的开水冲泡,茶味才能出得足。”冲泡的第一种茶是武夷山人普遍喜欢的白鸡冠。茶入壶中,足有半壶之多。看到我们惊异的表情,小林淡淡一笑:“我们武夷山人的‘品’,不同于你们北方人的‘饮’,饮是为解渴,而品的是茶味。”第一道茶水被倒入“龙潭”,小林说这叫“洗茶”,是洗去茶叶在炒制中的风尘。第二道淡黄色的茶汤像蜻蜓点水般地注入比酒杯大不了多少的茶盅,小林将茶捧到我们面前,一缕幽香直冲鼻翼,茶入舌尖,一丝苦涩顺喉而下。“舌根有些苦?”看到我们紧锁的眉头,林姑娘笑道。第三道茶汤橙黄,茶汤入口芬芳浓郁、过喉活性,舌根下竟然生出淡淡的甜味,顿感神清气爽、韵味深长……随着小林姑娘娴熟的茶艺、娓娓道来的话语,我们被引入到了玄妙的岩茶世界。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早在1500年前,这里就开始栽种茶树。根据生长条件的不同,岩茶又有“正岩”、“半岩”和“州茶”之分。“正岩”乃岩茶之上品,生长于海拔约200公尺以上、由岩石风化的泥土;“半岩”是岩茶之中品,生长在海拔约100公尺左右的岩石砂砾和黄土混合的土壤;“州茶”则属生长在山下黄土地上的茶了,其档次可想而知。由此可见,独特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制作工艺形成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独特风味。碧水丹山、飞翠流霞、群峰沟壑、风化岩壁为岩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再加上武夷岩茶独特的“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捡梗,九复十筛分”的制作工艺,使岩茶饮后齿颊留香,香高而悠远;喉底回味甘,味纯而益清。清纯、和静、苦后而甘成为武夷岩茶享誉世界的独特个性。

随着又一轮的温壶、洗茶,重入茶盅的是颇具传奇色彩的茶中之王——“大红袍”了。小林特意申明,这是大红袍二代!是用一代大红袍茶树枝条嫁接繁衍下来的。而一代大红袍只是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岩壁上四棵茶树的专有名。其茶叶历代均为贡品,产量极少,最高年份也只有七两八钱。

小林告诉我们,关于大红袍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因其嫩叶呈紫红色而得名,另一说则极具传奇色彩。关于大红袍的历史传说有许多,广为流传的是说在明朝年间一个赶考举人路过武夷时,突然发病,腹痛难忍,当时有位来自天心岩天心寺的僧人取出采自寺旁岩石上生长的茶泡给他喝,病痛即止,不药而愈,举人后来考取了状元,为了答谢和尚,专程前来拜谢,并将身穿的状元袍披在那株茶树上,该茶因而得名“大红袍”。

还有一种传说,主角也是这位状元——状元荣归武夷时听方丈说此茶可治百病,便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

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倘若没有“大红袍”的种种传说,这些黑红的茶叶还会有妙不可言的韵味吗?二代“大红袍”品了三道,较之先前品的白鸡冠和肉桂,“大红袍”似乎甘长味厚些。是传说增添了岩茶的岩韵,还是岩茶的岩韵美妙了这些传说?有故事的茶,有茶的故事,都不可多得吧。

关于岩茶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