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算心算速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1
游戏规则是:两人游戏,把一副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27张牌,每人出两张牌,双方不管用加,减,乘,除,只要把牌算成二十四点就成了!不能动手算,只能在心里算。如果甲方算出便说:“知!”并把刚才心算的过程口算出来。那乙方就收牌。如果双方都说:“过”如果甲方或乙方手中的牌完了就胜利了,如果乙方说:“”过!”甲方还在算,算出就可以让乙方收牌!
开始游戏:我和爸爸每人出两张牌分别是10,10,和7,8,于是我在思考,反复验算马上就要说知时爸爸已经说了知,爸爸脱口而出说:“(10-8)乘7+10等于24”说完我只好把牌收回来!我有一个启发:姜还是来的辣。”牌是——10,4和10,4我下决心把爸爸给打输,我就不相信姜还是来的辣,我想起表哥的秘密,说了出来,说:“知,(10乘10减4)除以4等于24。
我的数学就是这样提高的速算,心算,口算,的提高是来自于——二十四。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2
【关键词】口算训练;方法;材料
一、现状:不容乐观
口算是我们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可是不少教师往往会淡化口算的训练。我对四年级学生的口算现状进行了简单调查。两个班共有84名学生,题目总数是1764题(每生21题),错题数共114题,正确率为92.5%,平均每人要错1.4题。最快完成题目的学生用了2分32秒,最慢的用了5分10秒。在3分钟内完成的学生大约是学生总数的一半。根据四年级的口算要求,学生的口算水平优秀应达到每分钟做对13题,合格为每分钟做对10题。从标准来看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达到合格水平。对其他班级的口算情况也稍做了解,从老师的叙述来看,情况不是很理想。
二、地位:不可小觑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 数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计算又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粗略统计,小学数学总课时数1000左右,计算约占700课时。计算是教学中的基础性训练,也是计算中基本数学方法的训练。计算技能的基础性训练,主要是加强口算和重视基本功训练两个方面。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口说,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口算不仅促发学生的思维,还发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
在小学阶段,口算的重点就是低年级的基本口算。它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表内有余数的除法。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必须从低年级抓起。
三、实践:提高计算能力
(一)口算源于实际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口算的重要性
口算,源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因此,口算教学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吸取其丰富的营养。教学时安排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口算就是生活的需要,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启动学生学习口算的动力之源。把学生置身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兴致盎然,感受口算实用性。教学的设计也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进行口算,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
让学生认识口算的重要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小学阶段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口算的重要性,加强训练,从而使学生自觉形成口算时要认真、仔细、迅速、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
(二)弄清算理,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口算方法都是从实际运算中总结出来的,要想达到口算正确与迅速,不仅要掌握口算方法,还必须懂得算理和思路。
1.弄清算理
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5之和,应把5分成2和3,8与2组成10,10加3得13。并画出口算8+5=13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8”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2.说理训练
弄清算理后,抓好说理训练,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3-8=?”,问学生“13-8等于几呢?”“等于5。”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做减法,想加法。”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归纳出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学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3.找方法,用规律
当学生都能熟练基本口算之后,就应转入拔高训练,即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根据题目的特征,有这样一些方法可以借鉴:
(1)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如:用“凑十法”口算:加数“凑整”;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到高年级时,计算时出现小数、分数等,就可以应用连乘中因数“凑整”;运用“分解法”口算。
(2)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如:采用“基准数”速算;首同尾补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的和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再乘以100,再加上两数个位上数的乘积。如84×86=8×(8+1)×100+4×6=7224;首补尾同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速算:用两个数十位上数的积加上个位数的和乘以100再加上两个数个位上数的乘积。如48×68=(4×6+8)×100+8×8=3264;一般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速算:十位乘十位,个位乘个位,将两个乘积写成四位数(不够补零),然后把两数个位和十位交叉相乘的积放在百位和十位,与刚才那个四位数相加。如32×53; 3 2
5 3
1 5 0 6
1 9
1 6 9 6
(三)口算形式多样化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训练,我们在进行口算练习时,形式要符合儿童特点。灵活多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练习时的积极性。
(1)运用口算簿。教师指定时间,让学生在口算簿上算题,或把得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交换改、对得数。这种速算比赛的形式,效果比较显著。
(2)运用口算卡视算。指名口算,可以按座位顺序算、小组算、横排算、竖排算,像开火车似的一个接一个很快说出得数。
(3)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教师在授课之前,结合本节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口算水平的重要手段。
(4)家校结合,和家长参加家庭购物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加强口算,不等于机械重复做口算题,而要做到口算训练的科学化,做到适时、适量、。有效的提供训练材料,选择训练时机,注意训练方法,考虑训练周期。口算能力的培养,不只是低年级的事情,应当贯穿于小学(乃至中学)数学教学全过程。而且要与估算、笔算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根据教材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训练。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3
一、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每一个数学教师必然的要求,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关系计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数学这门学科,由于它的自身严密的特点,就容不得学生丝毫的马虎和粗心。农村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力缺乏长久性,要他们认真听几分钟还可以,要他们听上十几分钟或半节课还真不容易。要使学生有较持久的注意力,除了教师认真精心设计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吸引学生外,还必须从平时的点滴小事抓起。
数学课堂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主要阵地。为此,我很注意培养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快速投入课堂的习惯。我经常提前进入教室,给学生一个条件反射,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检查书本笔是否摆放到位。有时候到学生的位置上,询问一下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或拉几句家常,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从心底上喜欢老师,对老师就会言听计从。
上课时看学生是否坐端正,是否挺起胸膛看着老师或黑板。在课堂中,发现哪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及时提醒,对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有时还有意识地叫个别学生复述刚才老师或同学讲的话,来督促学生认真听讲。在练习时,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在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不良习惯反复是经常出现的。因此,要给学生多次实践的机会。由于学生年龄较低,老师要坚持引导优先的原则。又因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反复的过程,所以必须要严格要求。实践证明,经过一两期的训练,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就初步形成了。那么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就会慢慢巩固下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错误出现,真正地为学生计算“保驾护航”。
二、加强学生的口算、心算和巧算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的计算,不论什么样的计算都是以基本的口算作为基础的,教师要经常性的布置一些由易到难的口算、心算和巧算的练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堂课的前三分钟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一堂课十道口算堂,口算题可以以卡片、课件、小黑板视算,听算等形式进行。练习的方式以灵活多样,报得数可以是全班抢答,可以是开火车,每人答一道,还可以是举手回答,在练习中还要尽量照顾那些在口算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口算的锻炼机会,提高总体水平。低年级学生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如:摘苹果、送小动物回家、吹气球、帮邮递员送信、找朋友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口算练习在新授课后进行巩固时运用,既可以激发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也能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有时还要把计算的结果记熟记,如:25×4、125×8,小数0.2、0.25、0.5、0.75等的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20以内的平方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算法,而且由量变的过程积累能使学生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结果。农村小学生算得多了,熟练了,计算能力也就会提高了。
三、注重算理,加强算法的教学
数学计算是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小学数学主要是计算的学习,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认真对待计算的人,在今后的事情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计算时,首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看清题目中有些什么数,有哪些运算符号,从而确定运算方法,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算什么,还要观察是否有简便,不能盲目于计算。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算理或简便,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在练习的时候,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细仔的计算,不能粗心,字迹和格式要工整。有时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题的算理或简便,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并耐心辅导,教他们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计算出现的错误,及时分析错`产生的原因,并举一反三地让学生反复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从而提高了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加强速算教学
对于小学的多步计算题其解法不止一种,好多题都是有多种解法。在众多的解法中肯定有一种“又对又快”的。这种算法依赖于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分解和组合。还要依赖于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的应用,从而找到计算方法的捷径。教师在讲一题多解时,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和鉴别,从中找到快速的计算方法。
例如:海州与板浦相距20千米,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从海州、板浦两地同时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3:2,求客车的速度?
方法一:设客车每小时行[x]千米,[x+23?x=20÷0.5]
方法二:把客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看着“1”[(20÷0.5)÷(1+23)]
方法三:把两车每小时行的合速看着“1”方法[20÷0.5×35]
方法四: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x+3/2?x=20÷0.5]再求客车的速度。
方法五:把货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看着“1”[(20÷0.5)÷(1+23)]再求客车的速度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4
关键词:珠心算;常规计算;“正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75-2
一、声音:“珠心算”与“常规计算”同行之褒贬录
声音一:
褒:1.有利于提高记忆能力,培养注意力。珠心算速度的快慢、正确率的高低,关键在于脑中算盘的保持时间的长短、痕迹的深浅等等。2.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
贬:1.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孩子很难静下心来,教具较少。2.孩子对量的概念以及量与数的结合的概念掌握得不是很好。3.由于珠心算是在珠算纯熟的基础上在脑子里打算盘,而后形成条件反射,直接心算得出结果的一种速算法,因此,要学好珠心算,首先必须熟练掌握珠算。这就会使一些已经会简单加减心算的孩子由于无法熟练进行珠算,在脑中形成不了珠象图而导致无法进行珠心算。
声音二:
褒:少儿珠心算的正迁移在中小学其他学科中的作用:由于学习珠心算的学生右脑已得到有效开发,记忆能力增强,善于利用脑照像法调动右脑记忆,在语文生字记忆和课文背诵,在英语单词记忆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贬:珠心算的计算方向是从高位到低位;小学数学竖式计算的方向是从低位到高位,方向相反,矛盾突出,给小学数学教学和珠心算的发展带来障碍。
二、剖析:“珠心算”与“常规计算”之利弊
1.误区一:珠心算和常规计算冲突,珠心算=计算?
珠心算的优势是能够快速计算加减法,但是学好珠心算的前提是形成珠像图,当快速报完题目后,孩子能在大脑中打算盘,答案就能出来。珠心算的劣势是珠算只能计算加、减、乘、除,不能计算乘方、开方、微积分等等。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今年开始我们在一年级开设珠心算课,很多家长持反对意见,认为学习珠心算占用了孩子们原本学习的数学课时间,我认为这些人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珠心算=数学。显然这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数学不单单是只有计算而已,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那么珠心算就等于计算吗?在国外,大家都知道是不用花很多课时间去学习计算的,因为他们觉得有计算器可以代替计算。数学学得好的原因我相信不是因为会做题,那么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珠心算,把珠心算当做是孩子学习计算的另一个途径,多一种解决计算问题的方法不是很好吗?
片段: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2012新修订的苏教版一下教材第四单元44-46页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例题:大客车有45座,中巴车有30座,小轿车有3座
(1)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列出两个算式:45+30和45+3
教材首先让学生借助小棒或计数器进行自主探索,然后引导他们交流算法,提炼出先算40+30=70,再算70+5=75(先算5+3=8,再算40+8=48)的口算方法及步骤。教材主要突出如果要加整十数就先用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如果要加的是几个一,就先用几个一与几个一相加。
在上第2课时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45+30=75的和,最后和学生总结出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口算方法,就是把个位和个位的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但是班级里出现了一个小郑同学,他觉得书上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方法烦,个位和个位的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的方法教了好几次都没学会。最后磨蹭了很久他问我:“王老师,我能拨珠来计算吗?”我当时楞了一下,转念想,是啊,我们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又多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珠算法。于是这位小郑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就经常带着算盘进行作业和练习,他的速度也不比其他同学慢。
因此,很多家长认为学习珠心算和书本是冲突的,这是不全面的看法。是的,把珠心算作为课本以外的另一种算法,显然也是有孩子采纳的,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或者以偏概全的看待问题,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两者可以取其长处,弃其糟粕。
2.误区二:学过珠心算会逐渐忘记,学了=没学?
遗忘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注意定期训练,遗忘的速度会慢很多。脑功能的开发包括六种重要的脑机能:继时信息加工、同时性信息处理、凉脑协同机能、视运动反应、听运动反应、表象操作。通过珠心算学习,对人脑的继时性、同时性信息处理能力的开发有重要价值。珠心算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动作过程,通过对孩子珠心算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系列性信息处理机能,而且对孩子左右脑都起到了均衡开发的作用。孩子上小学后,逐渐会忘记了数码,计算的速度可能会慢一些,但是孩子的左右脑在关键期已经开发出来,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大有益处。
另外,孩子逐渐忘记,是因为孩子刚开始学习珠算,脑中形成的图像是虚像,如果坚持学习2年左右,虚像会逐渐成为实像,此时就不易忘记。就像人们学习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一旦真正学会,将是终生难忘。
笔者在所教学的两个班级中做了一个小实验:
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珠心算手册第一册,学生对于20以内加减法在直加、直减、满五加、破五减、进位加、退位减这些题目的拨法已经比较熟练了,甚至一些孩子心算也比较快了。但是一个寒假过后,我做了一个调查,因为一年级孩子自觉性差,家长有些本来就对珠心算比较抵触,寒假坚持基本每天练习的孩子比较少,一个班级有11个,一个班级有12个。这23人中有个别孩子是一学期学完后掌握得很不扎实的。在第2学期开学初我给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做了一张小练习,包括听珠算、看珠算、看心算方面。本次实验,一(1)班47人,11人坚持寒假练习;一(2)班46人,12人坚持寒假练习。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除了听珠算外,其他的题目孩子们是可以在纸上看见题目的,也就是他可以不一定采用珠算的方法做,我们能得到的只是一个结果。就练习结果来看:坚持练习的
(23人)正确率没有坚持练习的
(70人)正确率听珠算89.13%81.78%看珠算、心算95.65%92.93%单看“听珠算”这一栏,一共8题,其中有5口的3题,3口的5题。练习的23人中,一共错误20题,正确率为89.13%,其他的70中,一共错误102题,正确率为81.78%。那么听珠算这类型的题目可能是没练习的因为口诀不熟练,因此不如练过的孩子。
再看看其他类型的题目:看珠算有6题,都是5口的,看心算有6题,两个3口,4个5口。没有练习的70人正确率为9293%,练习的23人正确率为95.65%。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题目,孩子只要坚持练习了,在计算方面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所说的学了等于没学的言论确实不太可靠,如过孩子能坚持练习,那么我想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追寻:“珠心算”与“常规计算”间的相互“正影响”
1.抓住教学契机,发挥“正影响”。新课程改革后对教师的要求就高,再把珠心算的教学加进去,这无疑给我们教师钻研教材,选择教法、学法增加了一定难度,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外加在一年级上学期就要突破珠心算教学中珠算的四大难关(满五加、破五减、进位加、退位减),所以有的教师感觉压力大就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这很正常,因为刚开始还没有感受到珠心算教学的后劲。如何越过这个坎,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珠心算的优越?办法就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节数学课只要与珠心算教学有连接点的教学内容,都要有珠心算教学的明确目标,教师都要及时、有机地进行与珠心算有关的珠算、数珠互译、空拨、想拨等内容的训练,每节课如此,不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放弃珠心算的训练。
只有结合教材实际不断提高要求,并逐步引导学生借助珠心算的方法进行较好的正迁移,只有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珠心算教学。
2.合理整合教材,挖掘“正影响”。小学一年级学生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那么,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教材,进行珠心算教学与常规计算教学的有效整合。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5
一、加强直观操作,帮助梳理口算算理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方式的若干特点。最好的方法是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演示和操作,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经历“操作直观――表象形成――抽象概括”的过程。这样的口算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既提高了口算教学质量,又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例如,在讲授《两位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教材中将45+20和30+56同时安排在一节课里,这样安排便于对比和掌握算法。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回答:4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0呢?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出45(4捆零5根),隔开一些再添上20根(2捆小棒)。学生操作后教师提问:要把这两堆小棒合并在一起,要添上的另外两捆小棒应该和原先的小棒中的哪些部分的小棒先合并起来?然后启发学生说出:4捆和2捆先合并起来,得6捆,也就是6个十。这时老师演示摆小棒。紧接着问学生:先算40加20得多少?再把60和5合起来,又是多少呢?学生在先观察,再跟着有次序地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很快得出:45加20是65。结合操作、提问,促使学生把观察操作过程和用脑思考的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感知到计算45+20时,是把4捆小棒和2捆小棒加在一起。在此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知道整捆先相加,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加个位上的数。在讲整十数加两位数时,同样先让学生摆学具小棒表示30+50是多少,学生有前面的操作基础,不难说出整捆先相加,再加单根,一共是8捆零6根,也就是86根。这样结合操作45+20与30+56让学生脑中形成整捆合并的表象,进一步强化感知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运用迁移规律,形成口算算法
数学知识具有极为严密的系统性,新旧知识是有机联系的。教学时,老师要坚持利用旧知识作基础,形成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充分条件,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在新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对新的口算方法的生成与掌握。
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34-8的教学中,在讲这道例题前,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算式中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与减数相比怎么样,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让学生明确这类口算题的特点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比减数个位上的数小。要求学生明确操作时,先摆34根小棒,引导学生在摆小棒时,发现个位不够减的矛盾,从而联想20以内退位减法的情形思考,单根的不够减,就要拆开一捆,把10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14根,从14根中去掉8根后剩下6根,再与原来的2捆合起来就是26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抽象地概括思考:被减数个位上的4减8不够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把它分成几十和十几两部分再来减。引导学生运用前面这种方法学习新知识,学生逐步地能够把已经掌握的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归纳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以旧引新,实施认知迁移就能使学生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顺利掌握口算计算方法。
三、变换练习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1.变换练习方式。口算练习当然主要是口头叙述计算结果的练习方式。但一味地长时间地进行同样的方式练习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心理。为了防止学生厌倦,笔者进行了视算形式、组织方式、练习要求等方面的变换。在视算形式上,先安排学生看练习题纸口算,再到看口算卡片和看口算题转盘板及口算题表的口算练习。在组织方式上由一个人一题到一个人多题和多人一题。一人多题是为了提高熟练程度,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而多人一题则是为了分解算法和过程,把思考步骤的智力活动转换外在地显示为学生接力角色思考主体的转换。在练习要求上,则由原先的慢慢想,甚至允许反复重说,到限时想,快速说。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6
小学作文库作文
我最熟悉的人三、四班康梦琳我的爸爸身体瘦瘦的,皮肤白白的,眼睛小小的。不过他这双小小的眼睛里却有千千万万个数学题,所以我和妈妈都叫他“数学迷”。他对数学上的“+、-、*、/、应用题”,简直精通得不能再精通了,妈妈经常说爸爸和“+、-、*、/”是亲兄弟。
一次,爸爸故意拿出一本“口算、心算、速算”来考我。我心想:爸爸这是故意刁难我呀!我犹豫了一会儿,心想:我不怕,我不信什么题能难倒我。我拿起笔准备做时,呀!其中有一道题太难了,我冥思苦想,终于做出来了,我心里乐滋滋的。爸爸看我没检查,拍了拍桌子,提醒了我,可我小声嘀咕着:去,我冥思苦想了这么久,肯定做对了,还用检查?我就直接给了爸爸。爸爸一边检查一边还问我有没有认真检查。很快,爸爸便发现了一道题不对,就说:“我对你真失望,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让你再做一页。不信治不了你粗心的毛病。”我又小声嘀咕着:哼!从你这个“数学迷”的角度来看,这道题当然简单了,可从我们小孩来看,这道题难极了。爸爸说:“小声说什么呢?还不快做!”哎,没办法,我只好又埋头做了起来,谁让我摊上个“数学迷”爸爸呢?
更惨的还在后面哩!比如:罚我做百位的进位和退位……哎,你看我爸爸是不是一个“数学迷”!把我都拉进来了,我也快成“数学迷”了。不过,我还是蛮喜欢这个“数学迷”爸爸。因为他也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和我一起玩“大别子”、“小擒拿”、“锁喉”……
小学作文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