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范文1

[关键词]普法战争 ;法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 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七十年代,在20世纪时得到完成。在时间的横向轴上,我们可以发现同一时期,即1870年,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并以法国与普鲁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法兰克福》和约而告终。在19世纪六十年代末法国刚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仅居老牌工业国家英国之后的第二大强国。19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法国迎来第二次工业革命,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法国并未维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优势,在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它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在1870~1890年为2.1%,1891~1900年为2.6%。[1]普法战争后,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比较慢的。被后起的美、德新牌资本主义国家超过。那么,我们试着探究在同一时期发生的普法战争与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国为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缓慢,更有助于我们对法国史的学习以及对工业革命规律的把握,并得到启示更好地迎接接下来的发展。

一、资金上

普法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法国,1870年8月,德军进行反攻进入法国,占领了法国三分之一的领土,德军在法国境内进行烧、抢、轰炮等,使得防御战争转为不正义的进攻掠夺战争,对法国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民房、财物、粮草、村庄等,能运走的就运走,不能运走的则进行摧毁破坏。德军还在占领区内进行强行征集政策。据普军一个军官供认,他的部队在十二天内疚烧毁了五个村庄。[2]巨额的资金外流,使得法国经济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法兰克福》条约第四款中所述,“所有德兵留存之地,不许取兵饷,收地租,法国供其日用”[3];第六款中所述,“法营被获之兵,尚未放还,俟允定合约后,急行解送,法当预备火轮车前往德国,议定接送法兵之费,应按法国定例”[4];第八款中所述“条约定后,各省德兵占据之地,尽交本地法官料理,所有德兵食用,均照德军总军办理,德军住留之地,德军派员往收税粮与法国互相清算”[5]。以上条约表明,法国境内的德军占领区,不能收取德军的兵饷,占领区内的地租法军也不能收取。而这一财政收入很显然落入到了德军手中,且德军占领时间多久,法军就得支付他们多久的日常开支。在普法战争中,仅战争本身就使法国遭受了130亿法郎的损失。

清朝使臣张德彝在他出使法国归来所著的《三述奇》一书中,详细记载了《法兰克福》合约的十项条款,第二款所述“法应赔偿德军费50万万(亿)方,分为两次,每次五千万,余归三年分还,由换约日起。”[6]即法国应根据合约在三年内向德国赔付50亿法郎的巨额资金赔款。本应分为三年还清单赔款,法国却在战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提前把赔款偿清。法国被德国俘虏的士兵,法国还要出资赎回。

战时经济损失和赔款导致资金的缺乏势必让花在科学研究上的资金匮乏。众所周知,科研需要经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就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运用于生产中。科学技术需要运用于实际当中,而资金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纽带作用。资金的缺乏使得发明无法投入生产,继而无法转入商业运作使之带来利润。不仅使法国元气大伤,同时也中断了法国自1867年危机之后出现的暂时繁荣局面,使工业生产急剧缩减,进出口贸易猛烈下降,造成了法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相对缓慢和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迅速下降。[7]而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进行,又需要雄厚的资金来购买原料、购置机器和建造厂房。不仅如此,后面劳动力工资的发给也需要资金。

二、资源上

在法国与德国签订的《法兰克福》和约中,明确规定,将法国的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的大部分割给德国。失去阿尔萨斯省和洛林对于法国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对于德国来说拥有这两个省却是笔巨大的财富。这也是两个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进程区别极大的一个重要原因。阿尔萨斯省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洛林大区是法国的第一大棉花和煤产区,第二大钢材产区,全年生产的电量达到460亿千瓦电,生产的煤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法国从十五世纪开始产煤,采煤业长期以来是法国最重要的能源生产部门。[8]在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法国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虽然有三个较为集中的中心地区。但是,煤矿在各地却形成较为分散的工业区。在法国,除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其他区也有煤矿,但是没有这两个地区的资源相对集中。而且地理条件不优越,开采相对困难,能够炼焦的煤更是少,运输也很困难。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法国钢铁产量从1870年的118万吨增加到了424万吨,而同期美国却由12万吨增加到了1035万吨。[9]下列统计表可以说明法国工业发展速度的缓慢程度:[10]

一个国家铁、钢、煤电产量直接反应了这个国家资源的拥有量。由上表可知,法国无论在钢、铁、煤产量中都属于少的。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最为重要的资源就是钢、铁和煤。其作用尤其体现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到了“电气时代”。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性能更加优良的动力机械,电力的广泛使用带动了旧工业部门钢铁行业的发展,使钢铁迎来了新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各种大机器的生产制造都需要钢铁作为原材料,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在机器制造工业、军事、铁路运输等广泛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开始进入钢铁时代。而冶炼钢铁煤又是必须的,进而引发了采煤业的发达。煤资源的被掠夺会造成国家发电量的不足,也将给很多电气化应用普及带来阻碍。煤、铁都是重工业所必须的资源。相对比,德国因普法战争的战果阿尔萨斯及洛林的资源,使得资源增长,经济发展迅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更是发展飞速。所以失去阿尔萨斯省和洛林这两个区的资源,导致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源的严重短缺,制约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三、人口劳动力上

根据《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将失去160万阿尔萨斯-洛林人。[11]战争造成人口的减少及对其增长速度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它的普遍特点,法国也不例外。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使法国在战场上丧失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在普法战争中法军共派出500,000人,而伤亡人数却达到了150,000人。因普法战后梯尔也政府的卖国行径,促使了巴黎无产阶级为此而进行了斗争,并随之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巴黎公社。最后巴黎公社被法国政府消灭,成员大多被处决,法国无产阶级为此付出了约十万条生命的代价。[12]《法兰克福》和约第一款中规定:“法国愿让与德东边一半省地,计6府,1763村,1580474丁口,一切法例契券皆去,永归德国。”[13]法国人口在1871年仅为3610万,1886年增至3852万,平均每年增长不足九万[14]。这与同期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人口的高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参见法、英、德三国人口增长对照表[15]:

法国人口基数本来就不大,人口出生率也有了下降的趋势:1872~1875年间为26.2‰,1896~1900年间为21.9‰,每个家庭平均只有子女2.2人。[16]发展速度还很缓慢。在1750~1900年间,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不到3.7‰。[17]

劳动力的缺失,导致工厂后备力量不足。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重化工业取代了轻纺工业,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没有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制约着大企业的发展。而同一时期的美国和德国,却都在发展大工厂大企业。法国的工业企业绝大多数仍为中小型企业。据1896年的统计,雇佣工人50名以上的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1.3%,(这些企业的工人占总数的45%)雇佣5~50名工人的企业占13.57%,雇佣1~4名工人的企业则占83.93%。[18]

四、总结

法国从第一次工业水平仅次于英国而居世界第二位的大国地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落后为第四位,且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也下降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法国还是个大国,而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却降到了后面。这与普法战争有着很大的关系,上面所提的一系列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法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这次战争对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总的来说还是负面的,起着阻碍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的负作用。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普法战争,那么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果将更加突出,工业水平也将更高。从普法战争对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没有雄厚的资金来投资科学技术运用于工业生产,工业水平难以得到提高。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雄厚的资金,没有充足的资金,各个生产链不能正常地运行。而人才,不仅在当时,对今后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人口的减少,无疑也减少了高素质人才和科学家的数量,也减少了工业所必须的自由劳动力。自由劳动力的减少,制约着大企业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化。要是没有资源的拮据,法国将是个资源大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也不用受到资源的制约。由普法战争带来的这些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都阻碍着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于谨,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黄尊严.试论普法战争的影响[J]齐鲁学刊,1988.

[3]张德彝.三述奇[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4]张德彝.三述奇[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5]张德彝.三述奇[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6]张德彝.三述奇[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7]黄尊严.试论普法战争的影响[J]齐鲁学刊,1988.

[8]张怀亮.法国概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

[9]薛晖.清朝使者记载的普法战争与巴黎公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10]亚・德・柳勃林斯卡娅,达・彼・普里茨克尔,马・尼・库兹明.法国史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78.

[11]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2]张芝联,法国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3]张德彝.三述奇[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14]张芝联,法国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5]张芝联,法国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6]保尔・贝尔多等.当代法国史1789-1980[M].巴黎,1977-1981.

[17]连玉銮,张运城.普法战争以后欧洲格局的重组[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

第二次工业革命范文2

【关键词】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14-02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生产工业化的主要阶段,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以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发动的,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其基石在大机器的碾压下一点点发生松动。许多有识之士兴实业,中国近代化的征程开始艰难起步。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政治跌宕起伏,社会文化剧烈变迁,工业文明迅速改变着中国城市的面貌,也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次之后,列强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局面。

2.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运动

在两次中,中国的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不断地进行英勇抵抗,特别是三元里人民进行自发的抗英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影响深远,为后来的人民反侵略战争提供了借鉴。

3.中国的新思想萌芽

受工业革命影响,魏源、林则徐等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那时,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类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签订了《》、《》,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农民阶级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等。

3.中国进一步发展

后签订《》,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4.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生存的世界充满着发展与创新的机遇,都是受到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成为了人类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将人类千年的缓慢增长推进到快速增长的轨道上来。

三、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启示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都是令人感到意外的。尽管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罗伯特・马尔萨斯(Robert Malthus)都有著作诞生,却无一人能够成功预测现代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我们要谨慎对待当前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各方意见。

有人担心工业革命中的“革命”一词被过度使用了,认为历史的衍变实际比GDP数据要平缓得多。但是,革命性技术(不仅仅指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技术)――通常被称作通用技术――确实催生了一系列发明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固守传统技术的国家逐渐落后于掌握新技术的国家。而如今,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已经从最初技术革新的追随者成功蜕变为当前整个新技术革新发展中的重要领导者。

尽管预测未来并非易事,一些相关政策,比如鼓励教育和科学发展,以及不为技术创新设置障碍等,都为准备进入新一轮技术革命当中的国家创造了机遇。中国培养了大批经过高度训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吸引了大批外国研究和发展的资金。中国科技发展逐步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保证科技产品的高质量将是其不懈努力的方向之一。

无论下一项革新技术具体是什么,它都会将人力、思想和材料聚拢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技术将继续成为通信基础设施的中心环节,任何阻碍互联网接入的限制都会抑制创新的发展。但在重视互联网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因此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停止对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中国在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值得赞赏。

参考文献:

[1]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2]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第二次工业革命范文3

1、是指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加工品到殖民地国家的市场倾销,获取高额利润。主要存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资本主义的自由资本阶段,对国外的经济掠夺主要表现就是掠夺殖民地的原材料和侵占殖民地的销售市场,把掠夺的原材料运到本国进行加工,然后出售到殖民地市场以获得高额的利润,这种侵略以坚船利炮为手段进行的。

2、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其对殖民地的经济侵略也随之改变由原来的单一的商品输出改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的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国际市场就是很流行的经常被提及的商品倾销,但又有些不同,现在的商品倾销是低价的,在殖民地的倾销是高价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二次工业革命范文4

1 对所给材料理解不全面而导致错选。

例 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材料说明( )

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③章太炎主张革命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学生往往会漏掉①和②而错选C或D,即漏选了康有为的主张——“君主立宪”和“立宪可避免流血”(材料中第一句话暗含了这两个主张)。究其原因,是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未能挖掘出材料中隐含的信息。

对策:认真阅读全部材料,注意到其中隐含的信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和课外书籍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没有充分挖掘关键词而对备选项辨析不明导致错选。

例 19世纪后期,青岛、烟台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山东章丘、山东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学生最容易漏选③而错选C。究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材料中的关键词——“开埠通商,引发了……调整”或者对此理解不深刻,因而没有能够辨析出备选项中的③也是正确答案。

对策:解答此类选择题的要领在于,抓住和抓全关键词并对关键词深刻分析,依据关键词对备选项仔细辨别,从而找出正确答案。总之,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要养成仔细阅读材料和把握关键词的良好习惯,能依据已知条件进行正确辨析。

3 没有注意到设问问题的角度而导致错选。

例 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

A 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

B 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C 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D 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学生往往会错选C。究其原因,是受到了题目中其他信息——“社会主义”的干扰,而没有正确把握设问问题的角度——“国际关系”。

对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做到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在平时的练习中,要认真审题,把握设问问题的角度,防止出现本来会做但因没有注意到设问问题的角度而错选答案。

4 对历史时代特征模糊不清而导致错选。

例 “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一个“新时代”,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新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

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学生往往会错选B或D。究其原因,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其中最主要的特征)的认识模糊不清导致错选。通过题目中的关键词——“垄断”可以想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接着联系当时最主要的特征“电力的广泛使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C。B虽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特征。

对策:知识点记忆类的题目往往与时代特征有关,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历史时代特征的整理和归类分析,在对比中深刻理解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和重大历史事件,并构建由具体的时代特征和事件组成的知识框架体系。

5 逻辑分析能力欠缺而导致错选。

例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话的出现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④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第二次工业革命范文5

在世界经济处于“黑暗”的前夕,由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撰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未来之路。该书用丰富的例证、确切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论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已走向穷途末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即将到来。此书自2012年6月份面世以来,在短短几个月中,“第三次工业革命”早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词汇。

无独有偶,在刚刚闭幕的天津2012夏季论坛上,美国塔夫斯大学高级副院长查克拉沃蒂提出“世界迫切需要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的命题,并阐述道:“在未来10年到15年,世界会经历一场巨大的革命,这次革命要比以前工业革命的影响力强一百倍。”他的这一提法与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不谋而合。

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里夫金将之简单地解释为:“互联网+能源”。他进一步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具体包括五个支柱: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2、以建筑为单位的小型电站;3、扩展到所有基础设施上的能源生产和储存;4、充电式交通系统从互动式电网中获取电能;5、能源互联网。“只有当通信革命和能源革命结合,才会带来经济样式的巨变。”

据观察,“第三次工业革命”已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更不是一个遥远的宏图。书中描述的产业支柱已在一些发达国家显现,刚出头的产业形态或许只是未来大产业链中的细小环节,但毕竟它已“破土而出”。

美国的先行

近期,美国重提的“再工业化”战略已引起世界的关注。据专家分析,此时美国所提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的“实业回归”,而是对以往传统工业化的扬弃,其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比如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等新兴产业,从而重新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一直加大对高科技的研发经费。据相关统计显示,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甚至占到了全球份额的33%左右。2012年财政年度美国再次增加了国家科学基金、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实验室等重要科学部门预算。目前,美国已经正式启动高端制造计划,积极在纳米技术、高端电池、能源材料、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领域加强攻关,这将推动美国高端人才、高端要素和高端创新集群发展,并保持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研发领先、技术领先和制造领先。

“未来20至25年内,会有数以百万千万计的人通过生产能源和连接互联网传播能源,这将改变整个经济图景。其别需要提到的是3D印刷技术。3D打印机通过一些软件,可以打印出与实物一样的模型甚至是实物本身:可以骑的自行车、可穿的衣服、能飞的飞机,并展现出其每一个部分和层级,非常神奇。”这是里夫金对未来产业的一个概述。

他提到的“神奇3D印刷技术”已由美国科学家发明,目前在世界范围已开始使用。在最近的欧洲模具展上,美国“3D系统”公司用打印机为《经济学家》记者打印了一把锤子,做工精细的锤柄上有木纹效果,锤头为金属质地。在这里,3D打印已将中间所有生产环节省略掉——不需要设计及所用零件。

这一过程被称为“添加式制造”。所谓3D打印机就是可以“打印”出真实3D物体的一种设备,功能上与激光成型技术一样,采用分层加工、迭加成形,即通过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完全不同。称之为“打印机”是参照了其技术原理,因为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

每一层的打印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在需要成型的区域喷洒一层特殊胶水,胶水液滴本身很小,且不易扩散。然后是喷洒一层均匀的粉末,粉末遇到胶水会迅速固化黏结,而没有胶水的区域仍保持松散状态。这样在一层胶水一层粉末的交替下,实体模型将会被“打印”成型,打印完毕后只要扫除松散的粉末即可“刨”出模型,而剩余粉末还可循环利用。

这一技术几乎涵盖了所有制造业,现在3D打印机在电影动漫、气象、教育、外科医疗等领域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在教育领域,3D打印机能够将抽象概念带入现实世界,将学生的构思转变为他们可以捧在手中的真实立体彩色模型,令教学更为生动;在建筑领域,3D打印机能够为曲面异形建筑的重要精密构件快速制作精确模型,实现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无法达到的工艺水平;在工业生产领域,3D打印机可以为金属铸件直接打印模型、模型插件和图案;在地理空间领域,3D打印机可以轻松将GIS数据转化为三维地形及城市景观模型或沙盘;而在娱乐艺术领域,3D打印机还可根据电子游戏、三维动画以及其他创作产生的三维数据轻松制作自定义头像和雕像。总之,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囊括制造业的所有向下游,还可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人们的衣着和所需要的食物。

在美国,一位纽约大学辍学学生创办了一家非常成功的网络家具销售网站Etsy,已经吸引了50多个国家的数百万的买家和卖家,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模式。他被认为是新一代的比尔?盖茨。

里夫金对此描述道:“如果你是中国一个小城市的一家小型生产公司,只要装备了上述5个支柱的基础设施,再加上3D打印机,就可以以非常之低的成本实现生产和销售——自己生产能源,能源消耗几乎不存在;通过互联网接受订单,销售成本也几乎为零;物流成本也很低,因为运输工具都可以在所在地随时充电。”

如今,3D打印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已有越来越的企业或个人订购使用。这是一种全新的制造业方式,它解决了当前能源紧张、空气及河流的污染、甚至是土地问题。刚刚诞生的3D打印。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一旦形成其所带动的新的产业财富将无法想像。

德国的跟进

作为预见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专家,不久前,杰里米?里夫金受到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邀请,默克尔问里夫金:“德国在21世纪如何发展经济?”里夫金反问她的第一个问题是:“在石油时代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渐渐终结的时候,你希望德国在下一次革命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恐怕不仅是德国最关心的,更是目前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找的方向和答案。

里夫金指出,目前这段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过渡时期,能源成本将是决定未来谁是领先者。当下,人类面临着两大严重危机: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这两大难题都要求人类用从资源上进行变革。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存在和使用方式是分散的、合作式的,强调相互支持。散居在全球的每一个地区的人们都可以享用“通信革命与新能源汇合后,形成分散式、合作式的能源,所谓‘分散式能源’。”

这种模式同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的区别在于,传统能源的获得成本很高,必须借助规模化、从上到下和垂直化的架构;而分散式能源则随时随地可以获得,每天的日照、风吹、粮食、海水甚至生活垃圾都可以转化为能源,大多数人都可以接触到“分散式能源”。

具体到欧洲,“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能解决能源问题,还可以创造大量新型的工作机会。目前,欧洲拥有超过1.9亿座建筑,欧洲的目标是使大部分建筑变成可以生产能源的微型发电厂。这样一来,每栋建筑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电力。届时,将会出现一些新的公司,这些公司提供将建筑改造成个人电站的服务。“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我们的预测是,10年以后,将有数千万幢建筑可以自己产生能源。25年之内,在欧洲、中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这项技术将几乎完全免费。”里夫金解释道。

德国是目前处于最领先地位的国家。他们已经实现了20%的供电来源于绿色能源,正向2020年达到25%的目标努力。在过去五六年间,德国已将100万幢建筑改装成完全或者部分的小型绿色发电厂。

据德国联邦能源和水资源协会于7月底的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上半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该国总发电量的25.1%。特别是光伏发电发电量增加明显,同比增长47%,增至2011年的1.5倍。“目前德国已经对100万栋建筑进行改造,创造出37万个新就业机会。”里夫金透漏到。

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人类将改变一直以来习惯于依赖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的局面,取而代之的将是“这个星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可以是能源的来源。”

中国的机会

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汤敏指出,在前两次的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赶上,被甩在了发达国家的后面。在这一场刚刚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我们不应该,也承受不起再次被甩开的后果。

回溯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就有一批新兴国家崛起,像美国、德国和日本都曾利用这次契机“弯道超车”超过了英国。19世纪8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最先从美国开始,其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增加到30%以上。紧接着,第二次产业革命又在1900年-1910年间深入德国的各个部门,改变了德国工业的面貌,使之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过英国而居于世界第二位。日本也紧随其后,经济得到了空前地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作用,美国、德国都超过了英国,世界格局也由此改变。

中国正处于国际化进程之中,抓住机会、融合世界技术对于中国是当务之急。“英国人的时代有煤和电,美国人的时代有石油和汽车。我认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等欧洲国家正在领先,中国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突破也许会从欧盟(德国)和亚洲(中国、日本)某种形式的合作开始。欧洲和亚洲曾属于同一块大陆。亚洲向欧洲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中国等亚洲市场则经济增长强劲,可以建立起非常有趣的合作关系。我觉得欧洲会是领先者和合作伙伴,但中心会在亚洲,中、日、韩都会包括进来。对中国来说,因为基础设施是从头新建,所以速度会更快,在未来处于领先地位的可能性很大。非洲和南美洲、中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也会很快跟上。无数的人家会装上太阳能板,成为小型的发电建筑,再连接成小型的电网,最后连成更大的全国性和洲际能源网络,这在未来25至30年间就会发生。”里夫金讲道。

中国的清洁能源发电资源丰富。据数据显示,中国有9.3%的国土面积适合太阳能发电,从面积上看,全球最大。二是,中国还有全世界最丰富的风力资源,哈佛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中国提高风电补贴、改善输电网络,2030年风力发电可以满足中国全部的电力需求。此外,中国地热能、沿海地区的潮汐能、农村里的生物质能,以及小水电的能源潜力也是全世界无与伦比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范文6

物理学作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哪里有人类活动,哪里就有物理学文化气息。百年来物理学的发展一次次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经典物理学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第一次经济飞跃。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诞生,经典物理学一诞生便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机械化时代,带给人类第一次经济的飞跃。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刚取得统治地位的英国资产阶级进行的一次生产方式的革命,17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遇到了三大难题:采矿、武器的研制、航海,但这三大问题都归结为了一个动力机问题。当时的物理学家都踊跃的参与了相关的发明创造,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难题,其中著名的有:牛顿、哈雷、惠更斯、胡克、雷恩、波义尔、马略特等。

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等动力机械取代人力、兽力、水力和风力,克服了人力兽力的局限性和自然力的不可遇见性及难以控制性,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使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与过去时代的技术变革相比,工业革命中生产技术的变革具有全面、深刻、规模大等特点。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从纺织工业到动力工业,从采矿业到冶金业,从金属加工到工作母机的制造,从农业到交通运输业,没有一个部门不被卷入技术革命的洪流。在许多工业部门,机械化涉及生产的全过程。

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的科学化,使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工业生产量和贸易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各项社会经济指标都明显改善。在1820年~1980年的160年间,16个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总量增至60倍,人口增至4倍,人均产值增至13倍,而一个劳动力的平均年工时却从3000小时减至不到1700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约20倍,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至70岁。

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幅度同样给人以深刻印象。1860年至1913年期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7倍,世界贸易额从1851年的6.41亿英镑增至1913年的78.4亿英镑,增长11.2倍。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工业和贸易增长中占了很大份额。

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英国为例,英国(联合王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770年的45%降到1841年的22%,1901年再降至6%,工业相应地从24%上升至34%和40%。大不列颠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从1801年的35%下降至1901年的9%,工业劳动力则从29%上升到54%。

二、电磁理论的建立为人来带来了第二次经济飞跃

第二次工业革命介绍也叫电气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三、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来带来了第三次经济飞跃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四、物理学的发展必将再次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诞生